长春高新(000661)

搜索文档
 研报掘金丨华鑫证券:予长春高新“买入”评级,合作引入脱敏管线,自主研发布局肿瘤方向
 格隆汇APP· 2025-09-25 17:54
 业务合作 - 长春金赛药业与丹麦ALK-Abelló A/S达成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产品合作 [1] - 金赛药业获得3款ALK产品在中国大陆的独家代理权益 合作期限至2039年 [1] - 代理产品包括已上市皮下注射剂型和处于Ⅲ期桥接临床阶段的舌下片剂型 [1]   市场前景 - 中国是全球最大尘螨脱敏治疗市场 2023年市场总量超过11亿人民币 [1] - 尘螨脱敏治疗市场3年复合增速达12% [1] - 脱敏领域经过长期培育有望成为金赛药业重要新增长点 [1]   产品研发 - 公司伏欣奇拜单抗为国内首款抗白介素1β全人源单抗 2025年6月正式获批上市 [1] - 该产品填补我国痛风抗炎领域长效精准靶向治疗空白 [1] - 研发投入增加使金赛药业吸引新进人才并构建以ADC为核心的肿瘤新药开发平台 [1]
 生物制品板块9月25日跌0.21%,诺思兰德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2.07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5 16:37
 板块整体表现 - 生物制品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21% [1] - 上证指数报收3853.3点下跌0.01% 深证成指报收13445.9点上涨0.67% [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2.07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1.62亿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4507.15万元 [2]   领涨个股表现 - 奥浦迈涨幅7.42%居首 收盘价62.85元 成交量3.06万手 成交额1.87亿元 [1] - 荣昌生物上涨3.43% 收盘价108.50元 成交量8.92万手 成交额9.76亿元 [1] - 百普赛斯上涨3.43% 收盘价62.16元 成交量4.35万手 成交额2.71亿元 [1] - 特宝生物上涨2.79% 收盘价83.66元 成交量3.34万手 成交额2.77亿元 [1] - 君实生物上涨2.66% 收盘价42.78元 成交量14.55万手 成交额6.23亿元 [1]   领跌个股表现 - 诺思兰德下跌3.69%领跌 收盘价22.99元 成交量5.70万手 成交额1.32亿元 [2] - 吴帆生物下跌3.42% 收盘价53.12元 成交量2.46万手 成交额1.33亿元 [2] - 科兴制药下跌3.34% 收盘价38.75元 成交量5.35万手 成交额2.12亿元 [2] - 艾迪药业下跌3.34% 收盘价14.75元 成交量8.47万手 成交额1.27亿元 [2]   资金流向特征 - 荣昌生物主力净流入1.02亿元 占比10.45% 游资净流出3139.40万元 散户净流出7065.26万元 [3] - 君实生物主力净流入3536.28万元 占比5.68% 游资净流入1981.90万元 散户净流出5518.18万元 [3] - 长春高新主力净流入762.12万元 占比0.67% 游资净流入3033.72万元 散户净流出3795.83万元 [3] - 艾迪药业主力净流入452.96万元 占比3.58% 游资净流出1358.74万元 散户净流入905.78万元 [3]
 长春高新(000661):公司事件点评报告:合作引入脱敏管线,自主研发布局肿瘤方向
 华鑫证券· 2025-09-24 23:1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1.0倍、20.2倍和19.8倍 [1][9]   核心观点 - 子公司金赛药业与丹麦ALK-Abelló达成脱敏治疗产品合作 获得3款产品在中国大陆的独家代理权 合作期限至2039年 [4][5] - 伏欣奇拜单抗作为国内首款抗IL-1β全人源单抗于2025年6月获批上市 填补痛风抗炎领域长效精准靶向治疗空白 [6]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3.35亿元 同比增长17.32% 研发费用达11.55亿元 同比增长30.22% [7] - 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构建以ADC为核心的肿瘤新药开发平台 [7][8]   业务合作与产品布局 - 合作产品包括已上市皮下注射剂型和处于Ⅲ期桥接临床阶段的舌下片剂型 [5] - ALK为全球脱敏治疗领先企业 占据全球市场份额45% [5] - 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过敏性鼻炎患病率达18.46% 尘螨脱敏治疗市场2023年总量超11亿元人民币 3年复合增速12% [5] - 伏欣奇拜单抗单次给药后6-72小时镇痛效果与激素相当 72小时VAS评分下降57.09mm [6] - 伏欣奇拜单抗12周痛风复发风险降低90% 24周复发风险降低87% [6] - 中国高尿酸血症患者约1.77亿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超1466万人 [6] - 伏欣奇拜单抗具备超20亿元人民币销售潜力 [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33.25亿元、136.94亿元和137.85亿元 [9]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5.66元、5.88元和6.00元 [9]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23.08亿元 同比下降10.6% 2026-2027年分别增长4.0%和2.0% [11] - 预计毛利率维持在84.6%-85.7%区间 [12] - 当前股价120.5元 总市值492亿元 [1]
 长春高新(000661):与ALK合作,有望开启中国脱敏新时代
 天风证券· 2025-09-24 20:4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核心观点 - 长春金赛药业与ALK-Abelló A/S达成脱敏治疗产品合作协议 引进3款产品并获中国大陆独家代理权益至2039年12月31日 [1][2] - 合作产品包括2款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产品和1款过敏原诊断皮肤点刺试剂盒 具体为安脱达®皮下注射制剂 安刺®皮肤点刺试剂盒和ACARIZAX®舌下片 [2] - 金赛药业将支付首付款3270万欧元 注册里程碑4000万欧元及销售里程碑1.05亿欧元 并承担主要临床开发和营销费用 [2] - 中国尘螨过敏患者人群全球最大 但当前接受脱敏治疗患者不足100万人 存在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 [3] - 合作有望与公司生长激素产品形成协同效应 横向拓展产品线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5.96亿元/141.92亿元/151.61亿元(2025年前值194.88亿元 2026年前值204.25亿元)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89亿元/25.45亿元/28.09亿元(2025年前值64.24亿元 2026年前值63.86亿元) [3] - 2025年预计EPS为5.86元/股 2026年6.24元/股 2027年6.88元/股 [4] - 毛利率保持稳定:2025E 85.74% 2026E 85.81% 2027E 85.90% [11] - ROE呈下降趋势:2025E 9.60% 2026E 9.62% 2027E 9.53% [11]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120.5元 [5] - 市盈率:2025E 20.58倍 2026E 19.31倍 2027E 17.50倍 [4] - 市净率:2025E 1.98倍 2026E 1.86倍 2027E 1.67倍 [4] - EV/EBITDA:2025E 11.18倍 2026E 10.11倍 2027E 9.25倍 [4]   公司基本数据 - A股总股本407.94百万股 流通A股股本399.62百万股 [6] - A股总市值49,156.47百万元 流通A股市值48,154.74百万元 [6] - 每股净资产55.98元 资产负债率18.75% [6] - 一年内股价波动区间79.76元至135.50元 [6]
 长春高新涨2.08%,成交额8.0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827.18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4 14:3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4日盘中上涨2.08%至121.07元/股 成交额8.08亿元 换手率1.69% 总市值493.8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827.18万元 特大单净买入369.34万元(买入6311.26万元占比7.82% 卖出5941.92万元占比7.36%) 大单净买入1500万元(买入1.94亿元占比24.03% 卖出1.79亿元占比22.23%) [1] - 年内累计涨幅24.97% 近5日跌2.27% 近20日涨18.34% 近60日涨25.79% [1] - 年内2次登龙虎榜 最近9月2日净买入2.75亿元 买入总额5.38亿元占比19.67% 卖出总额2.63亿元占比9.62%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6.03亿元 同比微降0.54% [2] - 归母净利润9.83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42.85%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10.91万户 较上期减少12.78% 人均流通股3662股 较上期增加14.66% [2]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843.81万股(第三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345.02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576.21万股(第五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73.16万股 [3] - 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持股536.67万股(第六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32.69万股 [3] - 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A持股504.04万股(第七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42.94万股 [3] - 兴全合润混合A持股415.41万股(第八大股东) 为新进股东 [3] - 易方达沪深300ETF持股413.26万股(第九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45.34万股 [3] - 创新药ETF持股309.01万股(第十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93.82万股 [3]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构成:制药业占比92.83% 房地产业务占比6.81% 服务业占比0.36%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7.91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2.59亿元 [3] - 所属申万行业:医药生物-生物制品-其他生物制品 [2] - 概念板块涵盖:东北振兴 茅概念 高派息 百元股 基金重仓等 [2]
 创新药冲锋,中药助攻,全市场唯一药ETF(562050)冲上2%!
 新浪基金· 2025-09-24 14:12
 制药板块市场表现 - 9月24日午后制药板块持续上攻,全市场唯一药ETF(562050)冲高逾2% [1] - 创新药概念领涨,信立泰和甘李药业双双涨停封板 [1] - 权重股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均上涨,中药股太极集团、东阿阿胶、达仁堂集体涨超2% [1]   药ETF交易数据 - 药ETF(562050)14:06报价1.127元,涨幅2.18%,均价1.117元 [2] - 成交金额10.75万元,换手率10.91%,外盘6.79万手,内盘3.96万手 [2] - 实时净值1.1246元,折溢价率0.21%,T-1日基金规模1104148.54元 [2]   成分股表现 - 明可有(002294)涨幅10.01%,权重占比2.48% [2] - 日本预报(603087)涨幅10.000%,权重占比1.96% [2] - 海南科(002653)涨幅5.71%,权重占比1.43% [2]   行业研发进展 - 恒瑞医药三项研发进展:药物纳入拟突破性治疗品种公示、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2] - 长春高新子公司与丹麦ALK-Abelló A/S公司达成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产品合作 [2]   行业分析观点 - 创新药维持高景气,持续推荐创新药械及产业链 [3] - 集采规则优化,医保局推动"反内卷",内需市场有望改善 [3] - CXO及制药上游景气度修复,医疗器械龙头或迎复苏 [3]   指数产品特征 - 药ETF(562050)被动跟踪中证制药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恒瑞医药、片仔癀、云南白药等 [3] - 药ETF为全市场唯一跟踪制药指数的ETF,重仓创新药兼顾中药,无CXO成分 [4] - 对比医疗ETF(512170)专注创新药研发,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具港股高弹性特性 [4]
 生物制品板块9月22日跌0.15%,康乐卫士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4.73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2 16:47
 板块整体表现 - 生物制品板块整体下跌0.15%,表现弱于大盘,上证指数上涨0.22%至3828.58点,深证成指上涨0.67%至13157.97点 [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涨幅最高为奥浦迈(9.90%),跌幅最大为康乐卫士(-6.90%) [1][2] - 板块资金呈现净流出态势,主力资金净流出4.73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4.18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入5499.54万元 [2]   个股涨跌表现 - 涨幅前列个股包括奥浦迈(688293)涨9.90%至58.70元,百普赛斯(301080)涨5.05%至61.75元,甘李药业(603087)涨3.76%至73.60元 [1] - 跌幅较大个股包括康乐卫士(833575)跌6.90%至14.71元,科兴制药(688136)跌3.20%至40.54元,赛升药业(300485)跌2.81%至11.74元 [2] - 成交额居前个股为长春高新(000661)成交12.65亿元,荣昌生物(688331)成交6.53亿元,甘李药业(603087)成交13.42亿元 [1][2]   资金流向分析 - 甘李药业(603087)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5815.62万元,占比4.33%,但游资资金净流出5636.67万元 [3] - 荣昌生物(688331)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4373.26万元,占比6.70%,游资资金净流出3564.49万元 [3] - 智翔金泰(688443)主力资金净流入653.44万元,占比5.08%,游资资金净流出902.25万元 [3]
 长春高新跌2.10%,成交额4.7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127.4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2 10:49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2日盘中股价下跌2.10%至122.59元/股 成交额4.70亿元 换手率0.95% 总市值500.0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127.42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3.66%和3.65%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1.81%和24.21%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26.54% 近5日/20日/60日分别变动-3.33%/17.06%/26.88%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6.03亿元 同比微降0.54%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9.83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42.85% [2]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较上期减少12.78%至10.91万户 人均流通股增加14.66%至3662股 [2] - 香港中央结算减持345.02万股至843.81万股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73.16万股至576.21万股 [3] - 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减持32.69万股 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A减持42.94万股 [3] - 兴全合润混合A新进持股415.41万股 易方达沪深300ETF增持45.34万股 [3]   业务构成与分红记录 - 制药业务占比92.83% 房地产业务占比6.81% 服务业占比0.36%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7.91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32.59亿元 [3]   市场属性与行业分类 - 属于医药生物-生物制品-其他生物制品行业 [2] - 概念板块涵盖东北振兴、茅概念、高派息、阿尔茨海默、百元股等 [2]
 市值5年缩水1600亿元!长春高新净利润暴跌42%,还能靠什么翻身
 华夏时报· 2025-09-20 09:1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中报净利润同比暴跌42.85% 市值较2021年峰值缩水超过1600亿元 核心产品集采降价及新业务青黄不接导致业绩恶化 [1][2][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收入66.03亿元同比下滑0.54% 归母净利润9.83亿元同比下降42.85% 近20年首次营收净利双下滑 [2] - 第二季度营收36.05亿元同比微增4.16% 但净利润4.63亿元同比下滑48.83% 呈现增收不增利特征 [2] - 近5年营收增速从2021年26.71%持续回落至2025年-0.54% 净利润增速从46.85%骤降至-42.85% 利润端恶化速度远超收入端 [2]   业务结构风险 - 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净利润下滑 百克生物出现亏损 公司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生长激素(占营收70%以上) [3] - 生长激素产品面临广东联盟集采价格降幅超50% 医保控费趋严直接压缩利润空间 [3] - 行业面临从仿制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阵痛 PD-1/PD-L1抑制剂市场规模2024年同比萎缩23% [4]   费用结构问题 - 销售费用23.86亿元同比增长23.43% 研发费用11.55亿元同比增长30.22% 合计占营收比例达53.6% [5] - 销售费用高增长源于新产品伏欣奇拜单抗推广及向肿瘤科等新科室渠道拓展 [6] - 研发费用激增因推进ADC及小核酸技术平台 研发投入占比升至20.21%为近五年最高 [6] - 三费占比46.97%显著高于行业均值35% 存在销售费用边际效益递减及管理冗余问题 [7]   行业环境 - 生物医药行业普遍面临研发投入高、商业化周期长、现金流承压困境 [4] - 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企业加大市场投入 销售团队扩展及渠道拓展推高费用 [6]
 市值5年缩水1600亿元!长春高新净利润暴跌42% 还能靠什么翻身
 华夏时报· 2025-09-20 08:50
 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收入66.03亿元同比下滑0.5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83亿元同比下降42.85% [3]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36.05亿元同比增长4.16% 但净利润4.63亿元同比下滑48.83% 呈现增收不增利特征 [3] - 近五年中报营收增速从2021年26.71%持续回落至2025年-0.54% 归母净利润增速从2021年46.85%骤降至2025年-42.85% [3]   市值变动 - 公司市值从2021年5月巅峰时期超2100亿元缩水至当前500亿元 累计蒸发超1600亿元 [2]   业务结构风险 - 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净利润下滑 百克生物出现亏损 暴露出业务结构依赖单一产品风险 [4] - 生长激素产品占营收70%以上 广东联盟集采价格降幅超50%直接压缩利润空间 [5] - 公司面临行业共性困境 国内创新药企普遍存在研发投入高、商业化周期长、现金流承压问题 [5]   费用结构 - 2025年中报销售费用23.86亿元同比增长23.43% 研发费用11.55亿元同比增长30.22% 合计占营收比例达53.6% [7] - 销售费用增长源于新产品市场推广及销售团队向肿瘤科等新科室拓展 [7] - 研发费用激增因重点推进ADC、小核酸等技术平台及临床试验 研发投入占比升至20.21%为近五年最高 [7]   运营效率 - 三费占营收比达46.97%显著高于行业平均35% 存在结构性矛盾 [8][9] - 销售费用畸高源于生长激素需长期用药的学术推广+渠道下沉模式 但集采后边际效益递减 [8] - 管理费用中存在18%股权激励成本 反映内部激励与业绩增长脱节 子公司独立运营导致行政重叠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