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威半导体(AMD)
icon
搜索文档
AI巨头万亿算力资本狂飙,泡沫阴霾将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21:18
AI行业投资趋势 - 2025年全球AI领域总支出或将达到1.5万亿美元 [1] - 中美两国合计占据全球AI市场近七成份额,其中美国市场占比超过55% [1] - 科技巨头投资额从数十亿美元提升至千亿乃至万亿美元级别,核心目标是掌控算力资源 [1] AI算力供应链格局演变 - 英伟达一度掌控超过70%的AI芯片市场,其顶级芯片单片成本高达6万美元 [2] - 行业从狂热抢购英伟达芯片转向供应链多元化战略布局 [3] - 自2025年起,市场对AI推理算力需求激增,头部大厂采购策略从单一投资训练算力转向训练与推理并行 [3] OpenAI的算力战略布局 - 与甲骨文达成一项5年内价值3000亿美元、购买4.5GW总能耗容量云计算算力的协议 [4] - 与英伟达签署未来十年价值1000亿美元、部署高达10GW算力的意向协议,英伟达拟向OpenAI逐步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 [4] - 承诺购买AMD可支持6GW算力的Instinct系列芯片,主要用于推理 [4] - AMD向OpenAI授予最多可购买1.6亿股普通股的认股权证,若完全行权OpenAI将持有AMD约10%的股份 [5] - 与博通共同开发AI定制芯片,目标在2029年底前完成10GW级自研芯片系统建设 [6] 技术路径与市场展望 - ASIC在AI推理领域的市场份额预计将从2023年的5%飙升至2028年的25% [6] - 算力争夺从抢购GPU,扩大到供应链合作,再到自研芯片 [6] 行业商业模式与财务挑战 - OpenAI预计2025年租赁计算服务器的开支约为160亿美元,到2029年或升至4000亿美元 [7] - OpenAI预计2025年收入有望达到130亿美元,但仍不足以覆盖亏损 [7] - 特斯拉CEO马斯克的xAI通过融资租赁安排储备价值百亿美元芯片,其200亿美元融资中英伟达投资20亿美元 [8] - 甲骨文计划在2026财年投入350亿美元兴建数据中心 [8]
NVDA, AMD and INTC Forecast – Semis Look to Roar Back Against Selling on Wednesday
FX Empire· 2025-10-15 21:11
网站内容性质 - 网站提供的内容包括一般新闻和出版物、个人分析与观点以及第三方提供的内容 [1] - 所有内容仅用于教育和研究目的 [1] - 网站可能包含广告和其他促销内容 [1] - 网站运营商可能从第三方获得与内容相关的补偿 [1] 信息使用与责任 - 网站上的信息不构成采取任何行动的建议或建议 [1] - 内容并非针对用户个人情况且未考虑用户的财务状况或需求 [1] - 网站信息不一定实时提供也不一定准确 [1] - 所提供的价格可能由做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 [1] - 网站运营商对用户因使用网站信息而可能产生的任何交易损失不承担责任 [1] 涉及金融工具 - 网站提供有关加密货币、差价合约和其他金融工具的信息 [1] - 网站提供有关交易此类工具的经纪商、交易所和其他实体的信息 [1] - 加密货币和差价合约是复杂工具且具有损失资金的高风险 [1]
一财社论:拥抱金融创新对AI的托举效应
第一财经· 2025-10-15 20:53
AI资本支出规模与竞争格局 - 甲骨文云基础设施公司计划自2026年第三季度起在其数据中心部署5万枚AMD MI450 AI芯片[1] - OpenAI与博通签署多年期协议,合作开发定制芯片和网络设备,计划部署10千兆瓦AI数据中心容量,规模相当于约五座胡佛大坝发电量[1] - AMD与OpenAI达成GPU供应协议,OpenAI采购和部署6吉瓦AMD Instinct系列GPU,协议价值高达900亿美元[1] - AI领域资本支出规模以万亿美元级别计,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相继提高AI资本支出规模[2] - AI设备供应商竞争激烈,博通、AMD、英特尔等频繁向英伟达发起挑战[2] 金融创新支持AI资本支出 - 出现“股权换采购”创新模式,AMD向OpenAI发行以每股0.01美元行权价购买至多1.6亿股AMD股票的认股权证,作为OpenAI采购GPU的交换[1] - “股权换采购”、“算力换股权”等个性化金融创新成为AI资本支出的加油站[2] - AI资本支出杠杆可直接在特定公司股权与算力设施间进行交易匹配,不需货币等交易媒介,交易成本较低且流程简易[4] - 金融系统倾向于托举AI领域资本支出,加速AI创造性破坏进程[3] AI投资对经济生态的影响 - AI投资将带来全方位的生态重塑,推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高度拟合[3] - AI变革冲击现有技术结构塑形的制度文化结构,旨在让经济社会资源更高效快捷地流动[5] - 搭建方便快捷的交易制度结构可使现有经济社会资源低成本地快速转化为支撑AI的资本支出[5] - 金融创新可调动更多经济社会资源参与AI投资,提高资本周转率和变现率[4]
美国甲骨文宣布将在数据中心部署5万枚AMD新款AI芯片
搜狐财经· 2025-10-15 20:41
甲骨文与AMD的AI芯片合作 - 甲骨文云基础设施公司计划从明年下半年开始,在其数据中心部署5万枚超威半导体公司(AMD)的新款人工智能芯片MI450 [1] - AMD的MI450芯片计算核心将采用最新的2纳米工艺打造,是该公司首款能够组装成机架式系统的AI芯片,可实现72枚芯片协同工作 [1] - 甲骨文方面表示,客户会非常看好这种芯片,尤其是在AI推理领域 [1]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动态 - 今年第二季度,超威半导体公司(AMD)的AI芯片出货量约为10万枚,而行业龙头英伟达的出货量为150万枚 [1] - 甲骨文与超威半导体的合作显示,企业客户正寻求多样化策略,以确保算力供应安全 [1] - 当地时间14日收盘,超威半导体公司(AMD)股价上涨0.77% [3] 相关重大合作协议 - 本月早些时候,OpenAI宣布与超威半导体(AMD)达成一项多年合作协议,据媒体估算,采购的芯片金额达到数十亿美元 [3] - 上月,OpenAI与甲骨文签署一项云计算合作协议,有消息称合同总额可能高达3000亿美元,约合2.1万亿元人民币 [3]
AI日报丨AMD获甲骨文大额订单,阿里云在迪拜启用第二座数据中心
美股研究社· 2025-10-15 19:48
AI基础设施全球扩张 - 阿里云在迪拜启用第二座数据中心以满足中东地区云和AI需求[5] - 阿里云全球布局已扩展至29个地域和92个可用区[5] AI应用与内容创作发展 - 百度搜索升级文心助手AIGC创作能力支持8种模态包括AI图片视频音乐等[6] - 百度搜索用户日均生成AIGC内容已突破千万[6] - 百度搜索发布行业首个开放式实时互动数字人智能体[6] AI领军企业战略与财务 - OpenAI制定五年计划目标实现超1万亿美元支出以推动AI技术发展[7][8] - OpenAI承诺从甲骨文英伟达等供应商处获取超过26吉瓦算力资源未来十年成本可能超1万亿美元[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43亿美元但同期亏损额达135亿美元[9] - 公司正通过开拓新收入来源建立债务合作及追加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8] 科技巨头人力资源调整 - 亚马逊计划裁减高达15%的人力资源部门员工核心消费品业务其他部门也可能受影响[11] - 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已在消费设备部门和亚马逊云服务等领域进行过裁员[11] AI芯片市场竞争格局 - AMD获得甲骨文大额AI芯片订单OCI将从2026年第三季度开始部署5万枚AMD MI450 AI芯片[12] - AMD第二季度出货约10万颗AI芯片而英伟达同期出货量高达150万颗[13] - AMD正努力成为英伟达有力竞争者并提供完整的计算系统解决方案[13]
BlackRock, Nvidia-backed group strikes $40 billion data center deal to fuel AI boom
Yahoo Finance· 2025-10-15 19:38
交易概述 - 一个包括贝莱德、英伟达、xAI和微软在内的投资财团将以4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ligned Data Centers [1] - 该投资财团名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合作伙伴(AIP),其初始目标是部署300亿美元的股权资本,并有潜力通过债务融资达到1000亿美元的总规模 [2] - 这是AIP的首次投资,交易预计在2026年上半年完成 [3] 交易背景与行业趋势 - 此次收购凸显了行业正激烈竞相扩张昂贵且供应紧张的人工智能技术基础设施,各公司争相构建最复杂的AI模型 [1] - 此次收购紧随一系列旨在获取稀缺计算能力的大型交易,例如ChatGPT创造者OpenAI近期公布了总计约26吉瓦计算能力的协议,足以满足大约2000万美国家庭的用电需求 [2] - 近期行业动态活跃,OpenAI上周公布了一项6吉瓦的AI芯片供应协议,并披露英伟达计划向该初创公司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并提供至少10吉瓦容量的数据中心系统 [5] 交易参与方与标的公司 - AIP的锚定投资者还包括科威特投资局和新加坡国有投资机构淡马锡 [3] - 贝莱德首席执行官兼AIP主席拉里·芬克表示,此项投资旨在推进其提供驱动AI未来所需基础设施的目标 [3] - 标的公司Aligned为超大规模计算公司、新云公司和企业设计、建造和运营数据中心,其投资组合包括50个园区、超过5吉瓦的运营和计划容量(含开发中资产),业务遍布美国和拉丁美洲,收购后公司将保留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总部,并由现任CEO Andrew Schaap继续领导 [3][4]
Nvidia Stock Rises. Why AMD Competition Isn't Holding It Back.
Barrons· 2025-10-15 19:11
公司竞争优势 - 英伟达有望维持其在人工智能计算领域的市场主导地位 [1] - 公司的优势在于其硬件为AI工作负载提供了卓越的每瓦性能 [1]
英伟达的噩梦?OpenAI自研芯片曝光
半导体芯闻· 2025-10-15 18:47
合作概况 - OpenAI与Arm合作开发一款新的服务器级CPU,作为其下一代AI服务器机架系统的核心组件,这可能是Arm在数据中心市场的最大一步 [1] - 该CPU项目旨在配合OpenAI与博通共同设计的定制AI加速器,整个合作最早由《The Information》披露 [1] - OpenAI的芯片自研项目于10月13日正式宣布,计划与博通合作推出定制AI加速器和服务器机架系统 [1] 技术细节与规划 - 与博通合作的专为推理任务设计的SoC预计将在2026年底投入生产 [1] - 该芯片计划在2026至2029年间扩展至约10吉瓦的算力规模 [1] - 这款由博通主导、台积电代工的加速器已经开发约18个月 [1] - Arm在此次合作中的角色不仅是提供架构授权,而是自行设计和制造CPU [2] - OpenAI可能将这款Arm设计的CPU与博通芯片、英伟达和AMD的系统搭配使用 [2] 战略意义与市场影响 - 加上此前与英伟达和AMD的合作协议,OpenAI芯片项目的总规划数据中心算力已达26吉瓦 [2] - 若计划顺利实施,OpenAI的定制芯片部署总量预计将达到分析师估算的逾1万亿美元的建设与设备投资规模 [2] - OpenAI与博通合作研发的芯片,可能在与英伟达的价格谈判中为OpenAI带来更多筹码 [3] - 如果实现大规模量产,OpenAI的推理芯片有望缓解GPU供应紧张的局面,这一直是AI实验室面临的主要瓶颈 [3] 财务与商业前景 - OpenAI的CPU项目潜在营收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 [2] - 软银持有Arm近90%的股份,并承诺向OpenAI的数据中心建设投入数百亿美元,同时从OpenAI采购AI技术以加速Arm自身的芯片研发 [2]
解读OpenAI万亿布局:史上最大商业赌局
虎嗅· 2025-10-15 18:04
核心观点 - 硅谷AI行业出现大规模资本循环交易,涉及英伟达、OpenAI、甲骨文、AMD和博通等公司[1] - 交易模式为英伟达投资OpenAI,OpenAI购买甲骨文算力,甲骨文向英伟达购买芯片,OpenAI还与AMD签署协议获得其10%股份[1] - 有批评者认为交易基于未来收入幻想而非真实需求,可能预示行业泡沫开端[1] 资本循环交易结构 - 英伟达投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1] - OpenAI向甲骨文购买计算能力[1] - 甲骨文向英伟达采购芯片产品[1] - OpenAI与AMD达成协议,通过采购芯片获得AMD公司10%股权[1] - OpenAI与博通公司签订类似合作协议[1] 行业参与者 - 交易涉及英伟达、OpenAI、甲骨文、AMD和博通等多家科技公司[1] - 合作关系覆盖芯片供应商、算力提供商和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商[1] - 资本流动在芯片制造商、云计算平台和AI研发公司之间形成闭环[1]
AI行情到了第几层?
36氪· 2025-10-15 17:18
市场行情与AI投资动态 - 当前市场行情呈现单调的高位震荡,交易主线集中在全球货币秩序重塑下的黄金以及科技改变世界下的AI领域 [1] - 科技巨头围绕AI算力展开大规模资本开支循环:OpenAI宣布投资1000亿美元购买Oracle云计算服务,Oracle随后宣布投资1000亿美元购买英伟达显卡,英伟达则宣布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建设10吉瓦的AI数据中心 [1] - OpenAI与AMD达成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合作,承诺未来几年累计部署6吉瓦的AMD GPU,并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部署首批AMD Instinct MI450 GPU [1] - AMD向OpenAI发行认股权证,OpenAI有权以每股0.01美元的行权价购买最多1.6亿股AMD普通股,若AMD股价达到600美元,这部分股权价值将达960亿美元 [2] - OpenAI与博通达成深度定制芯片合作,吸引又一家市值1.5万亿美元的巨头参与AI投资生态 [2] 机构对AI泡沫的辩论:乐观观点 - 高盛认为AI尚未形成大规模泡沫,其判断基于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估值过高和杠杆驱动系统性风险上升这三个泡沫要素当前均未达到临界点 [3] - 股价快速上涨反映的是强劲而持续的盈利增长,美国科技股的股价变化与EPS增速高度重合,表明基本面是上涨源动力 [3] - 当前科技股估值远未达到互联网泡沫峰值,“七巨头”的24个月远期市盈率中位数为27倍(排除特斯拉后为26倍),仅为1990年代末最大7家公司等效估值的一半,PEG比率也远低于当时水平 [4] - 美国科技股的资本支出与销售额之比迅速攀升的同时,资本支出与自由现金流之比保持稳定,大型科技公司资产负债表因高现金流和低杠杆率而强劲 [8] - 只要公司盈利保持增长,股价上涨就具有合理性 [11] 机构对AI泡沫的辩论:谨慎观点 - 有观点质疑当前AI资本开支的合理性,认为需要巨额收入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12] - 数据中心折旧年限因GPU快速迭代(每1-2年)而缩短至3-5年,行业可能需要3200亿美元至4800亿美元的收入来实现今年资本支出的收支平衡 [12] - 目前人工智能每月产生的收入仅为10亿美元左右,而2026年还将建造数千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对收入水平的要求将高达1万亿美元才能达到收支平衡 [12] - 人工智能发展被类比于历史上的横贯大陆铁路建设,政府出于战略目的提供支持但未对价值创造提出要求,可能导致类似过去基建泡沫引发的行业危机乃至国家经济危机 [13][14] - 若数据中心扩建停止,人工智能受益公司的股票可能被抛售,财富效应逆转可能引发金融恐慌 [14] AI产业发展现状与规模 - DeepSeek的出现曾引发“算力通缩”担忧,但科技巨头随后反而不断上修AI资本开支,开启算力军备竞赛 [15] - 美国最大的5家科技公司总价值已超过欧洲斯托克50指数、英国、印度、日本和加拿大市场的总和,其价值约占全球公开股票市场总值的16% [15] - AI产业已形成金融内循环,收入增速和市值上涨成为不同维度,大公司市值因一则新闻跳涨10%即能增加1000亿美元的情况已不罕见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