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宝马公司(BMWYY)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丨美国关税政策干扰全球产业链稳定、阻碍技术进步——访德国巴伐利亚州副州长艾旺格
新华网· 2025-08-09 16:03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干扰全球产业链稳定并阻碍技术进步 高关税导致德国车企盈利能力受严重冲击 过去几个月德国对美汽车出口关税从2.5%增至27.5% 近期下调至15%但仍带来每年数十亿欧元损失 [1] - 关税被用作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工具 损害德国和欧洲利益 同时让美国消费者承担更高成本 长远来看是双输局面 [1] - 反对用关税迫使企业在海外设厂 背离自由贸易精神 需要基于质量与技术展开竞争的公平环境 [1] 巴伐利亚州与中国经贸合作 - 巴伐利亚州与中国经贸关系基础深厚 1975年奠定合作基础 目前约700家巴州企业在中国运营 超过500家中国企业在巴州落地生根 [2] - 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 电动化等前沿领域快速发展 创新亮点包括自动驾驶和车载数字系统 中国不仅是消费市场 更成为德国汽车工业重要创新伙伴 [2] - 德中两国合作从传统贸易升级为联合设计 协同研发 中国新能源车企蔚来在德国设立设计中心 推动产业融合和本地化合作 [2] 全球汽车产业挑战 - 全球汽车产业面临地缘政治紧张 供应链重构及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挑战 关税政策加剧行业不确定性 [1] - 中国企业等创新力量是全球产业结构良性重塑的重要参与者 应通过自身改革提高全球竞争力而非依赖关税 [2]
BBA在华遭遇转型阵痛 豪华车市场迎来“中国定义”
中国新闻网· 2025-08-09 12:20
豪华车市场格局变化 - 奔驰、宝马、奥迪(BBA)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奔驰净利润下滑55.8%,宝马下滑29%,奥迪下滑37.5% [1] - BBA在中国市场交付量分别下滑14.2%、15.5%和10.3%,奔驰中国市场营收减少28.6% [1] - 豪华车促销力度持续加大,7月促销幅度达27.2%,环比增加0.4个百分点,同比增加2.1个百分点 [4] 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 - 鸿蒙智行7月全系销量47752辆,单车成交均价39万元,总成交额186亿,连续10周位列新势力品牌销量第一 [3] -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激增75.2%,2025年上半年中国占世界新能源汽车份额的68% [7] - 中国自主品牌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实现颠覆性创新,重构豪华车定义 [3] BBA面临的挑战 - 宝马在华电动车渗透率不足20%,远低于中国整体新能源汽车44.3%的渗透率 [6] - 上半年全国超过80家奔驰4S店终止授权,BBA在新能源豪华车市场存在感较弱 [5] - BBA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面临"诺基亚时刻",燃油车时代打法在新能源战场失效 [5] 产业链与战略调整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掌控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形成高效且成本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 [7] - BBA开始寻求与中国高科技企业合作,奥迪与华为合作推出新款车型,探索燃油车未来发展路径 [8] - 市场主导权更迭刚开始,BBA若不能锐意变革,其在中国及全球豪华车市场地位恐进一步削弱 [8]
宝马计划召回超23万辆汽车,必要时更换起动器发电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9 11:36
召回事件概述 - 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共计召回1392辆汽车 [1] - 召回包括进口5系汽车1辆、国产X5汽车379辆、国产5系汽车1012辆 [3] - 本次召回为2025年5月9日发布的召回活动的扩大召回 [3] 召回原因 - 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的起动器发电机电源连接器可能未按规格生产 [3] - 可能导致正极接线柱与48V线束正极端子连接松动,电阻异常增大 [3] - 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车辆行驶中熄火或发动机舱烧蚀起火 [3] 解决方案 - 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检查起动器发电机,必要时进行更换 [3] - 检查相关电缆,必要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3] 历史召回情况 - 2025年5月9日曾召回进口i4、i5、i7系汽车共计22.91万辆 [4] - 当时召回原因是绝缘故障监测机制问题导致高压系统可能误关闭 [4] - 解决方案为免费进行软件升级 [4] - 两次召回合计超过23万辆汽车 [4]
市监总局通告:381辆法拉利进口车将被召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09 11:01
法拉利汽车召回 - 召回部分进口Purosangue汽车共计381辆 生产日期为2023年10月27日至2025年2月19日 [1] - 召回原因为保险丝盒电源正极和乘客侧脚踏板支架之间可能接触导致短路 影响制动性能 [1] - 解决方案为免费安装隔板以消除安全隐患 [1] 广汽丰田汽车召回 - 召回全新第九代凯美瑞69169辆 雷凌57402辆 凌尚6574辆 锋兰达887辆 [2] - 召回原因为组合仪表控制程序设定不当可能导致黑屏 影响信息显示 [3] - 另一批次召回全新第九代凯美瑞6154辆 原因为前悬架螺旋弹簧热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断裂 [3] - 解决方案包括免费升级程序或更换螺旋弹簧 [3][4] 丰田系其他公司召回 - 一汽丰田召回亚洲龙54143辆 [4] - 丰田中国召回世极79辆 雷克萨斯LM/LS系列6866辆 进口埃尔法等35054辆 [5] - 一汽丰田召回卡罗拉/亚洲狮/卡罗拉锐放302辆 [6] - 召回原因为组合仪表控制程序问题 解决方案包括程序升级或仪表更换 [6] 宝马汽车召回 - 召回进口5系1辆 国产X5/5系共1391辆 [8][9][10] - 召回原因为起动器发电机连接器问题可能导致熄火或起火 [10] - 扩大召回进口i4/i5/i7/iX共17674辆 国产i3/i5/iX1/iX3共177432辆 [11] - 召回原因为高压系统绝缘监测机制问题可能导致动力中断 [11] - 解决方案包括软件升级和零部件检查更换 [10][12] 斯泰兰蒂斯汽车召回 - 召回进口大切诺基4xe共3339辆 生产日期为2023年2月15日至9月21日 [13] - 召回原因为空调鼓风机连接器针脚损坏可能导致除霜系统失效 [13] - 解决方案为检查并更换损坏的鼓风机电机总成 [13]
宝马将召回超23万辆车
财联社· 2025-08-09 10:43
宝马汽车召回事件 - 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和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将召回合计超23万辆进口及国产汽车 [1] - 召回涉及多个车型包括进口5系、国产X5、国产5系、进口i4、进口i5、进口i7系、进口iX、国产i3、国产i5、国产iX1和国产iX3 [1][2][3] 召回原因 - 部分车辆起动器发电机的电源连接器可能未按规格生产,导致正极接线柱与48V线束的正极端子连接松动,电阻异常增大,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车辆行驶中熄火或发动机舱烧蚀起火 [1] - 部分车辆由于绝缘故障的监测机制问题,在特定工况下高压系统可能出现误关闭,造成电气驱动单元失去动力,增加车辆发生碰撞风险 [3] 召回措施 - 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检查起动器发电机,必要时进行更换;检查相关电缆,必要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2] - 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进行软件升级 [4] 召回规模 - 进口5系汽车召回1辆 [1] - 国产X5汽车召回379辆,国产5系汽车召回1012辆 [1] - 进口i4汽车召回4609辆,进口i5汽车召回91辆,进口i7系汽车召回3244辆,进口iX汽车召回7730辆 [2] - 国产i3汽车召回95753辆,国产i5汽车召回5657辆,国产iX1汽车召回6022辆,国产iX3汽车召回106000辆 [3]
雷军又迎来一位大将!宝马20余年老将跳槽小米,曾负责宝马i系列设计,称小米为“世界上最具进步性和崛起性的大型科技公司之一”
搜狐财经· 2025-08-08 20:04
核心人事变动 - 宝马i系列设计主管凯·兰格于8月1日正式加入小米公司 结束其在宝马集团二十余年任职 [1] - 凯·兰格曾于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负责宝马i系列设计 2019年7月至2024年8月担任宝马i系列设计主管 [3] - 其职业选择基于小米作为全球最具进步性科技公司的平台价值 特别关注小米汽车业务的加速发展 [1] 宝马集团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120万辆 同比减少0.5% [4] - 营收676.85亿欧元同比下降8% 净利润40.15亿欧元同比下降29% [4] - 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至6.2% [4] - 中国市场成为最大下滑市场 上半年销量31.8万辆同比下滑15.5% [4] 新能源汽车业务亮点 - 纯电车型上半年交付22万辆同比增长15.7% 占总销量18.3% [4] - 含混动车型的新能源汽车总交付31.9万辆同比增长18.6% 占比26.4% [5] - 纯电动车型累计销量突破150万辆 [4] - MINI品牌纯电车型交付4.6万辆同比增长361.7% 宝马品牌纯电车型17.4万辆同比下降3% [5] 行业竞争动态 - 小米汽车7月销量突破3万辆 创交付启动以来最高纪录 [5] - 宝马i系列作为集团第四品牌于2011年发布 i3车型已于2024年停产 [4] - 在德系三大豪华品牌中 宝马上半年在营收 净利润和销量保持领先 [4]
全新宝马X3长轴距版、问界M8等 热门家用新车盘点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07 17:04
行业趋势 - 国产新能源车型凭借更低价格和更丰富配置推动行业变革 导致合资品牌大幅降价以维持份额 [1] - 家庭用户购车标准从传统参数比拼转向生活场景深度适配 [1] 轿车车型 - 比亚迪第二代秦PLUS DM-i智驾版指导价7.98万元-10.38万元 主打低油耗与智能辅助驾驶 百公里亏电油耗2.93L 一箱油可跑2055km [1][5] - 奇瑞艾瑞泽8 PRO指导价11.69万元-14.99万元 安全与动力性能突出 车身高强度钢占比80% 热成型钢占比20.6% 1.6T车型最大功率145kW 2.0T车型最大功率187kW [5][7][9] - 凯迪拉克全新CT5指导价20.69万元-26.59万元 配置丰富且价格优势明显 全系2.0T发动机最大功率174kW 标配33英寸9K曲面屏 [9][10][12] SUV车型 - 全新宝马X3长轴距版指导价34.99万元-44.99万元 轴距加长111mm至2975mm 提供L2+级智能辅助驾驶 xDrive30L车型最大功率258马力 [12][13][15] - 问界M8指导价36.98万元-42.98万元 家庭实用空间与先进智能驾驶辅助 轴距3105mm 五座版后备厢容积976L-2350L 搭载华为ADS辅助驾驶系统 亏电油耗6.6L/100km [15][16][17] - 一汽-大众全新揽境指导价26.99万元-29.99万元 车长5168mm 轴距2980mm 搭载第五代EA888发动机最大功率200kW WLTC综合油耗8.33L/100km [17][19][21] MPV车型 - 比亚迪夏指导价24.98万元-30.98万元 满油满电综合续航1060km NEDC百公里亏电油耗5.3L 全系标配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21][23][25] - 全新岚图梦想家指导价35.99万元-40.99万元 插混版综合续航1411km 纯电版续航650km 搭载华为乾崑智能辅助驾驶ADS 3.0系统 [25][27] - 别克GL8陆尚指导价24.99万元-28.99万元 CLTC综合续航1420km 亏电油耗6.68L/百公里 轴距3088mm 采用2+2+3座位布局 [27][29][31] 新能源车型 - 东风日产N7指导价11.99-14.99万元 整车采用78%高强度钢 关键部位使用2000兆帕超高强钢 全系标配6安全气囊 [30][32] - 小鹏G7指导价19.58万元-22.58万元 得房率88% 车内空间4.47m³ 后备厢容积819L-2277L 提供702km CLTC续航版本 [33][35] - 特斯拉MODEL Y焕新版指导价26.35万元-31.35万元 全景玻璃车顶能量反射效率提升7倍 后轮驱动版最大功率220kW 长续航全轮驱动版前电机137kW/后电机194kW [36][37]
宝马i系列设计主管加盟小米,曾在宝马工作20余年
凤凰网财经· 2025-08-07 14:04
核心人才变动 - 宝马i系列设计主管Kai Langer于8月1日正式加入小米汽车 [1] - 该人才在宝马集团任职超过二十年 曾主导宝马i系列及MINI品牌内饰设计 [3] - 小米汽车欧洲研发中心已吸引多位宝马系人才加盟 包括前宝马限量车型部门总经理Rudolf Drittich及FE性能管理主管Jannis Hellwig [3] 人才加盟动机 - Kai Langer认可小米在科技消费电子市场地位及汽车业务扩张势头 [3] - 其表示加盟原因是看重小米汽车业务迅猛开局及持续扩张的发展机会 [3] 企业战略布局 - 小米在德国慕尼黑设立汽车研发中心 持续强化欧洲人才储备 [3] - 公司被报道计划在欧洲孵化新汽车设计中心 Kai Langer可能参与相关项目 [4] 专业背景关联 - 宝马i系列作为新能源品牌以创新设计著称 曾推出碳纤维架构的i3及标志性封闭式双肾格栅车型 [3] - Kai Langer在宝马期间负责的前瞻设计工作室经验与小米汽车创新方向具有高度协同性 [3]
宝马新世代首款车型BMW iX3即将全球首发,中国专属版年内亮相
中国经济网· 2025-08-07 11:48
产品发布计划 - 新世代首款车型BMW iX3将于9月上旬在德国慕尼黑车展全球首发 [1] - 基于新世代平台开发的BMW iX3中国版将于年内正式亮相 [1][5] 技术创新亮点 - 搭载三大突破性技术:BMW全景iDrive人机交互系统、BMW驾控超级大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大圆柱电池技术 [4] - 大圆柱电池实现更高能量密度、更长续航、更快充电速度及更低车身重心 [4] - 智能座舱深度融合中国AI大语言模型技术,适配本地数字生态系统 [5] - 针对中国路况进行底盘与悬架系统专属调校,联合本土合作伙伴研发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5] 市场表现与战略意义 - 上半年全球累计销量超120.7万辆,同比基本持平 [4] - 中国市场销量降至31.8万辆,同比下滑15.5% [4] - 新世代车型代表品牌在设计、科技与用户体验的全面革新 [4] - 中国专属车型战略体现"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发展理念 [5]
跨国车企战略重心转向:电动化“踩刹车” 智能化“踩油门”
财经网· 2025-08-06 23:25
电动化放缓、智能化提速,跨国车企的发展步伐逐渐统一。 日前,BBA(奔驰、宝马、奥迪)均释放不再坚持全面电动化的信号,转而采取"燃油车与电动车长期共存"的策略。而与电 动化降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智能化赛道开启全速前进。 如BBA三大德系豪华巨头,以及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主流品牌,都不约而同地与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Momenta 牵手,通过参股、深度合作或技术引入等方式,加速其智能化布局。同时,还有华为、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元戎启行等一 批中国本土智驾企业,也正与多家国际车企形成绑定关系。 按照奥迪原计划,将于2026年在全球发布最后一批燃油车,2033年实现全面电动化。"奥迪将在2024年至2026年期间推出全新 的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系列,这将为我们在未来十年内提供更强的灵活性,然后再看市场如何发展。"高德诺表示。 与此同时,还有奔驰、宝马、保时捷、沃尔沃等车企,也集体将原本的电动化计划后移。 电动化"踩刹车" 奔驰此前宣布调整电动化目标,不再坚持"在条件允许的市场中全面转向纯电车型销售",转而采取"燃油车与电动车长期共 存"的策略。将其50%的电动汽车销售占比目标实现时间从2025年推迟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