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公司(BMWYY)
搜索文档
世界主流车企赴约 智慧出行和新能源科技亮相进博会
上海证券报· 2025-11-06 02:41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在上海开幕。世界主流车企赴约参展,带来了 全球智慧出行和新能源领域的前沿科技,成为进博会上一道特别的风景。 上海证券报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全勤生"一词在本届进博会首日多家国际车企负责人的介绍中出现, 大众汽车集团、特斯拉、宝马集团、日产汽车等都是连续八届参展进博会。业内专家表示,世界主流车 企积极赴约,牵手中国合作伙伴,展现了中国汽车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开放氛围。 国际车企与中国伙伴开展积极合作 11月5日,进博会特斯拉展台吸引了大批观众。这里除了展示特斯拉在中国销售的最新新能源车型外, 亮点还包括特斯拉赛博无人驾驶电动车(Cybercab)亚太地区首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TeslaBot、V4超 级充电桩等。 宝马集团也是连续第八年参展。"进博会不仅展示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成果,更为全球企业与中国 在创新合作、产业融合和共享机遇方面提供了重要平台。"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 示,未来,宝马将引入更多创新产品和技术,携手中国伙伴持续推动创新,在满足中国消费者多元化出 行需求的同时,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智能化、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迈进。 "作为 ...
BMW Expects Strong Demand in 2026 After Earnings Boosted by Lower Costs
WSJ· 2025-11-05 15:08
The carmaker said it was on track to meet its full-year targets, with strong demand for the new iX3 model expected to drive growth next year ...
德国汽车业将迎20万个就业岗位流失 究竟做错了什么?
凤凰网财经· 2025-11-04 20:38
行业困境与裁员现状 - 德国汽车行业面临大幅裁员,未来几年预计岗位流失超过20万个,影响从物流、钢铁到研发的整条供应链[1] - 自2019年以来,德国制造业已损失24.5万个岗位,其中汽车行业在截至2025年6月的一年内裁员5.15万个,占该行业总劳动力的6.7%,占同期制造业裁员数量约一半[1] - 盈利能力严重下滑是裁员直接原因,大众汽车前三季度净利润仅34亿欧元,同比下滑61.5%,第三季度亏损10.72亿欧元;梅赛德斯-奔驰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约50%,宝马下降29%[1] 政策摇摆与行业反应 - 德国总理默茨在汽车峰会上承诺尽可能取消欧盟2035年内燃机汽车销售禁令,此举直接违背欧盟碳中和目标,实现难度极大[2] - 政策倒退可能削弱市场对电动汽车转型的信心,并打断汽车厂商前期电动化转型的快速行动[2] - 面对政府承诺,大众和梅赛德斯-奔驰保持沉默,强调对电动出行的承诺,且消息人士透露大众并不支持推迟净零排放目标[2] - 欧盟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关税,抬高了欧洲市场电动车价格,而默茨在行业压力下对2035年目标妥协,政策出现走一步退两步的问题[9] 电动化转型的挑战与落后 - 欧洲汽车行业在电动汽车领域已经落后,转型窗口期太短,德国汽车制造商投入数十亿美元实现电气化,但结果限制了公司战略灵活度并导致传统汽车部件供应商业绩大幅下滑[4] - 德国电动汽车存在高昂成本、不够吸引人的设计及竞争力偏弱的技术等问题,使消费者更青睐中国等后起之秀[4] - 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威胁不仅在于成本优势,其产品矩阵、设计和技术也吸引了年轻消费者,而德国制造商的竞争优势可能仅剩过去积累的品牌形象[4][5] 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性问题 - 德国迫于财政压力取消对纯电动汽车的补贴,直接抬高消费者购车成本,抑制消费需求,形成需求不足加供给收缩的负反馈[6][7] - 美国施加汽车关税并推动制造业回流,进一步降低了欧洲汽车业的盈利能力和在欧投资意愿[10] - 德国工业面临工资成本快速上涨、官僚主义和繁文缛节等问题,导致工业产品成本上升[7] - 近三分之二的供应商计划裁员,约80%的供应商打算推迟、取消投资或迁往海外,几乎没有供应商计划增加投资[10] 技术发展与市场僵化 - 自动驾驶技术在德国以相对保守的方式发展,限制因素包括对使用不成熟系统进行批量生产的谨慎态度,以及政府批准测试的前提条件苛刻[8] - 德国出行市场因汽车保有量高、强大的出租车行业游说及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使得新进入者几乎没有生存空间[8]
向地下2900米“借”热:宝马“取热不取水”技术守护碧水蓝天
新华网· 2025-11-04 17:22
公司战略与项目意义 - 宝马集团在沈阳投运地热能供热项目,是其全球能源战略的重要里程碑,旨在通过本土化创新从源头降低“新世代”车型的碳足迹 [1] - 该项目为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及第六代动力电池中心供热,展示了公司融合责任与创新的整体方法,以强化其在中国市场的绿色竞争力 [1][3] - 该项目被视为前瞻性能源供应的重要里程碑,为北方工业地区实现清洁供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范本 [1][3] 项目技术与合作 - 项目采用“井下换热技术”,使用同轴套管换热器深入地下2,900米采集地热能,全程闭式循环,“取热不取水”,以保护本地水土 [7] - 相比传统浅层地源热泵,该系统具有占地更小、运行更稳、能效更高等特点,尤其适配北方寒冷地区的供暖需求 [7] - 项目由宝马集团携手中国华能集团、万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中德园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本土伙伴共同打造 [5] 项目规模与环境效益 - 项目共开凿28座中深层地热井,总供暖面积约为58万平方米 [7] - 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8,000吨 [7] - 项目以100%非化石能源供热,实现生产低碳转型,并助力沈阳中德园零碳产业园建设与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1][5] 能源转型路径 - 地热能项目是宝马集团构筑多元可再生能源矩阵的关键一环,其他举措包括跨界合作开发风电、探索氢能商业化应用以及全价值链推广可再生能源电力 [9] - 公司走出了一条“技术领先、模式创新、全链协同”的能源转型之路 [9] - 此次能源转型代表宝马将从源头降低产品碳足迹,为消费者带来更负责任的纯电出行体验 [9]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11月4日)
乘联分会· 2025-11-04 16:43
国内新闻 - 广东省在2025年11月至2026年3月期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乘用车或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新车给予一次性补贴 [6] - 吉利收购雷诺巴西公司26.4%股份,双方将通过该公司在巴西生产销售新能源车型,吉利电动SUV EX5将通过雷诺经销商渠道销售 [7] - 广汽丰田推出电池衰减厂家担责政策,承诺2年或5万公里内衰减不超10%、6年或10万公里内不超20%、8年或15万公里内不超25%,超标免费更换 [8] - 领克汽车为新能源车型提供至高15000元购置税差额补贴,为部分燃油车型提供至高15000元限时购置税补贴 [9][10] - 上汽奥迪为奥迪E5 Sportback全系车型推出跨年购置税补贴计划,补贴额度至高15000元 [11] - 汽车之家推出全新电商平台“汽车之家商城”,15家主流汽车品牌入驻,采用O2O模式提供全链路服务 [12] - 宝马在华合资公司地热能项目投入运营,项目开凿28座地热井,总供暖面积约58万平方米,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18000吨 [13] - 高德地图发布AutoSDK国际版,已覆盖全球超170个国家与地区,支持19种主流语言,为中国车企出海提供导航能力支持 [14][15] 国外新闻 - 日本计划到2030财年部署1万辆L4级自动驾驶公共汽车、出租车及卡车上路,预计2027财年部署数量将不足1000辆 [16] - 现代汽车计划在马来西亚柔佛开发氢能生产项目,旨在将马来西亚打造为区域清洁出行枢纽 [17] - 马自达展示“移动碳捕集”新技术,可回收高达20%的车辆尾气排放,结合生物燃料技术车辆有望实现约10%的净负碳排放 [18] - 本田计划于2027年在印度投产纯电SUV“本田0Alpha”并出口至日本等市场,旨在利用低成本优势应对竞争,计划到2030年在印度推出10款新车型 [19][20] 商用车 - 江苏省新能源商用车动力及控制系统创新中心建设方案获通过,该中心由徐州徐工汽车牵头,聚焦大功率电驱动、电控系统等核心环节研发 [20] - 特来电发布全球首套4MW一体化超充解决方案,支持10分钟充满重卡,其兆瓦级液冷终端单枪功率最高2MW,双枪可达4MW,能耗降低30% [21] - 奇瑞商用车零米轻卡在上海实际市占率位列第一,并与上海同世供应链达成战略合作,助力长三角冷链配送 [22] - 开沃集团与现代汽车合作发布首款8.5米短后悬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标志着双方在氢能交通领域的战略布局取得进展 [23]
全新BMW M3旅行版上市开拓新细分市场,M加速迈入“新世代”
中国经济网· 2025-11-03 18:43
产品发布与上市 - 全新BMW M3旅行版作为国内首款M高性能旅行车首发上市,售价943,900元 [1][2] - 性能车型全新BMW M2 CS双门轿跑车也首度在国内赛道亮相 [2] - 随着全新BMW M3旅行版的上市,BMW M在华产品阵容已拓展至25款,拥有细分市场最强大的产品阵容 [5] 市场表现与战略 - 2025年前9月,BMW M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攀升近30%,在高性能汽车细分市场中逆势而上 [5] - BMW M是宝马的创新孵化器,正以强大的产品攻势与几乎覆盖全细分市场的车型阵容驱动品牌发展 [5] - 预计到2027年,M将有一半车型是新能源车,M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总销量中的占比将持续稳步增长至2030年 [14] 产品性能与技术亮点 - 全新BMW M2 CS双门轿跑车以7分25秒534的成绩成为纽北赛道“最速紧凑车”,并经过超过8,000公里的严苛赛道测试 [8] - M2 CS通过碳纤维部件等轻量化设计令整车重量共减轻了约30公斤,成为目前在售“最轻的M车型” [8] - 全新BMW M3旅行版标配M xDrive智能全轮驱动系统和主动式M差速器,并增加了底盘刚性加强件以兼顾实用性与高性能 [11] 未来发展方向 - 下一代M3将同时提供燃油与纯电版本,公司将在保持内燃机技术优势的同时提升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的创新实力 [14] - 公司强调M对驾驶乐趣永不妥协,未来将迈入“新世代”,通过革新技术和颠覆性能满足用户对极致驾趣的期待 [14]
华晨宝马地热能供热项目投入运营
辽宁日报· 2025-11-03 09:09
图为华晨宝马地热能项目开始为动力总成工厂及第六代动力电池中心供热。 宝马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投运仪式上表示:"沈阳生产基地地热能供热项目的正式投运,是宝马与来自政府和业界的合作伙伴共同树立的前瞻性能源供应 的重要里程碑,能够为资源保护作出长期贡献,我们深感自豪。" 该项目采用了同轴套管换热器与地下岩层进行热交换的"井下换热技术",深入地下2900米采集地热能,全程闭式循环,"取热不取水"。相比传统浅层地 源热泵,这套系统还具有占地更小、运行更稳、能效更高等特点,尤其适配北方寒冷地区的供热需求。按照规划,项目共开凿28座中深层地热井,总供热面 积约为58万平方米,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8万吨。 该地热能项目是宝马集团以创新思维构筑多元可再生能源矩阵的关键一环。从创新应用中深层地热能、跨界合作开发风电,到探索氢能商业化应用,再 到全价值链推广可再生能源电力,宝马集团走出了一条"技术领先、模式创新、全链协同"的能源转型之路。已用上地热能供暖的第六代动力电池中心,正是 宝马"新世代"车型的电池生产地,此次能源转型也代表着宝马将从源头降低产品碳足迹,为消费者带来更负责任的纯电出行体验。 10月31日,为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 ...
宝马“新世代”车型电池工厂实现100%非化石能源供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1 19:07
据悉,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是宝马全球核心生产基地之一,第六代动力电池中心则是宝马"新世代"车 型的电池生产地。按照规划,宝马新世代车型将于明年实现国产。 10月31日,宝马集团宣布,为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及第六代动力电池中心供热的地热能项目正式投入 运营。该项目覆盖约58万平方米供热面积,预计每年实现减碳18000吨。 ...
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地热能系统正式投入运营
央视网· 2025-10-31 18:14
据悉,该项目以100%非化石能源供热,不仅实现生产低碳转型,也为北方工业地区实现清洁供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范本。 10月31日,宝马集团将其全球能源战略的又一里程碑,树立在了沈阳这片"热土"上。随着为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及第六代动力电池中心供热的地热能 项目投运,宝马集团展示了其如何通过本土化创新,从源头降低"新世代"车型的碳足迹,强化其在中国市场的绿色竞争力。 宝马集团人力资源和员工关系董事霍思玫女士在投运仪式上表示:"随着沈阳生产基地地热能供暖项目的正式投运,我们正与来自政府和业界的合作伙 伴共同树立前瞻性能源供应的重要里程碑。这一项目充分体现了我们融合责任与创新的整体方法。我们深感自豪能够在中国发挥引领作用,并为实现全球与 本地的资源保护目标作出长期贡献。" 作为典型的北方工业城市,沈阳冬季供暖周期长、传统能源依赖度高,低碳供热成为城市减碳的关键挑战。华晨宝马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在沈阳当地政 府的大力支持下,携手中国华能集团、万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中德园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本土伙伴,充分挖掘沈阳所在地域丰富的地热资源, 打造出这一集"节能、环保、高效"于一体的标杆项目,将"超级地暖"由蓝图 ...
宝马的“零碳”账本:以地热为支点,撬动“新世代”车型源头减碳
第一财经· 2025-10-31 13:07
该项目采用了同轴套管换热器与地下岩层进行热交换的"井下换热技术",深入地下2,900米(相当于近10座埃菲尔铁塔叠放的深度)采集地热能,全程闭式 循环,"取热不取水",很好的保护了本地水土。相比传统浅层地源热泵,这套系统还具有占地更小、运行更稳、能效更高等特点,尤其适配北方寒冷地区的 供暖需求。按照规划,项目共开凿28座中深层地热井,总供暖面积约为58万平方米,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8,000吨,相当于一辆汽车绕地球赤道行驶3,000 圈的排放量,长久守护沈阳的碧水蓝天。 宝马集团人力资源和员工关系董事霍思玫女士在投运仪式上表示:"随着沈阳生产基地地热能供暖项目的正式投运,我们正与来自政府和业界的合作伙伴共 同树立前瞻性能源供应的重要里程碑。这一项目充分体现了我们融合责任与创新的整体方法。我们深感自豪能够在中国发挥引领作用,并为实现全球与本地 的资源保护目标作出长期贡献。" 作为典型的北方工业城市,沈阳冬季供暖周期长、传统能源依赖度高,低碳供热成为城市减碳的关键挑战。华晨宝马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在沈阳当地政府的 大力支持下,携手中国华能集团、万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中德园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本土伙伴,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