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宝马公司(BMWYY)
icon
搜索文档
国际观察丨欧美贸易协议难解德国汽车业困境
新华社· 2025-08-06 21:46
新华社柏林8月6日电 题:欧美贸易协议难解德国汽车业困境 新华社记者李函林 今年4月以来,美国政府挥舞关税大棒,大幅提高自欧盟进口汽车关税,重创欧洲汽车产业,导致 德国主要车企集体陷入利润暴跌的"寒冬"。 欧美日前达成新协议,欧盟输美汽车关税从25%降至15%。分析人士指出,该协议或将暂时避免欧 美之间爆发全面贸易战,但德国制造业的困境远未解除,仍然高企的出口成本与政策反复所带来的不确 定性,正在持续削弱车企信心。 关税冲击车企业绩 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大众等德国主要车企近日公布的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企业利润普遍 大幅下滑。多家企业明确指出,美国高关税政策是造成其财务承压的重要因素。 宝马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集团收入同比下降8.2%,净利润下滑29%。公司指出,高关税是 其核心业务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梅赛德斯-奔驰上半年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约61亿欧元"腰 斩"至约27亿欧元。 大众集团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0.3%,旗下保时捷汽车业绩也受到显著影响。保时捷公 司表示,上半年因关税额外支出约4亿欧元。 与此同时,德国车企现金流状况持续恶化。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受美国关税政策 ...
宝马iX3将于9月上旬亮相 革命性大圆柱电池等技术“上车”
凤凰网· 2025-08-06 21:00
公司将于9月上旬在2025德国慕尼黑车展全球首发BMW iX3车型[1] 三大核心技术包括首创全景iDrive、独创BMW驾控超级大脑和革命性大圆柱电池技术[1] 新世代BMW iX3中国版将深度融合中国领先的AI大语言模型[1] 针对中国路况与驾驶偏好进行专属调校[1] 携手中国伙伴共同研发更懂中国路的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1]
BBA集体失守中国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07:13
核心观点 - 德系豪华车企BBA(宝马、奔驰、奥迪)集体遭遇增长瓶颈,营收下滑、利润腰斩、中国市场溃败,转型进入深水区 [1] - 业绩下滑源于关税政策、内部问题(奥迪重组费用、奔驰高低端市场失守、宝马中低端车型销量崩塌)及中国市场失守 [4] - 电动化成为突围关键,但三家路径分化:宝马领先、奥迪增势强劲、奔驰掉队,战略从"激进目标"转向"务实转型" [9][12][13][14] 财务表现 - 宝马营收676.85亿欧元(同比-8%),净利润40.15亿欧元(同比-29%),为奔驰与奥迪之和 [2][7] - 奔驰营收663.77亿欧元(同比-8.6%),净利润26.88亿欧元(同比-55.8%),创最大跌幅 [2][7] - 奥迪营收325.73亿欧元(同比+唯一正增长),净利润13.46亿欧元(同比-37.5%),规模不足宝马/奔驰一半 [2][7] - 三家下调全年预期:奥迪营收目标降至650-700亿欧元,营业利润率从7%-9%调至5%-7%;宝马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降1.25%至5%-7%;奔驰销售回报率从6%-8%调至4%-6% [4][5] 中国市场表现 - 宝马/奔驰/奥迪中国交付量分别下滑15.5%/14.2%/10.3%,导致全球交付量下滑0.5%/8%/5.9%至120.74万/107.63万/79.41万辆 [4] - 宝马X3/X4、i3/i4交付量分别下滑24.6%/70.8%;iX3、i3、X3销量下滑约五成 [7][8] - 奥迪A4L/Q2L销量下滑25.4%/46%;奔驰全球入门车型销量下滑12.2%,高端车型下滑5.1% [8] 电动化进展 - 奥迪纯电销量10.14万辆(同比+32.3%),渗透率12.8%,推出Q6L e-tron(PPE平台+华为智驾) [12] - 宝马纯电销量22.06万辆(同比+15.7%),为奔驰+奥迪之和,将发布新世代平台首款SUV iX3 [12][13] - 奔驰纯电销量8.73万辆(同比-14%),调整目标为2030年新能源车型占比最高50%,将推纯电GLC(MB-EA平台) [12][14] 战略调整 - 奥迪放弃2033年停售燃油车计划,2024-2026年推新内燃机/混动系列 [12] - 宝马计划2035年纯电占比达50%,押注新世代平台 [13] - 奔驰暂缓全面电动化,转向混动与纯电并行 [14]
BBA集体失守中国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23:42
核心观点 - 传统豪华车企BBA(宝马、奔驰、奥迪)集体遭遇增长瓶颈,营收和利润普遍下滑,中国市场表现尤其疲软 [1] - 电动化转型成为BBA突围的关键,但三家路径分化:宝马领先、奥迪增势强劲、奔驰掉队 [11][12] - BBA面临双重挑战:加速电动化转型的同时需弥补智能化短板 [17] 集体承压,普遍失守中国市场 - 2025年上半年BBA核心财务数据呈现"两降一增"的营收分化和"全线下滑"的净利润困境: - 宝马营收676.85亿欧元(同比-8%),净利润40.15亿欧元(同比-29%) - 奔驰营收663.77亿欧元(同比-8.6%),净利润26.88亿欧元(同比-55.8%) - 奥迪营收325.73亿欧元(同比唯一正增长),净利润13.46亿欧元(同比-37.5%) [3] - 中国市场成为BBA全球降幅最大的单一市场: - 宝马交付量下滑15.5% - 奔驰交付量下滑14.2% - 奥迪交付量下滑10.3% [5] - 全球交付量: - 宝马120.74万辆(同比-0.5%) - 奔驰107.63万辆(同比-8%) - 奥迪79.41万辆(同比-5.9%) [6] 分化的困局 - 奔驰遭遇"断崖式下跌",净利润暴跌55.8%,创三家中最大跌幅 [8] - 宝马受中低端车型销量崩塌拖累: - X3/X4交付量同比-24.6% - i3/i4交付量同比-70.8% [8] - 奥迪重组费用持续吞噬利润 [5] - 入门车型(20-40万元区间)受自主品牌冲击严重: - 宝马iX3、i3销量下滑约50%,X3下滑43% - 奥迪A4L下滑25.4%,Q2L下滑46% - 奔驰入门车型全球销量下滑12.2%,高端车型下滑5.1% [9] 电动化竞速 - 奥迪纯电表现: - 销量10.14万辆(同比+32.3%) - 纯电渗透率12.8% [15] - 宝马纯电领先: - 销量22.06万辆(同比+15.7%),为奔驰和奥迪之和 [15] - 新世代平台(Neue Klasse)车型即将面世,目标2035年纯电占比50% [16] - 奔驰电动化掉队: - 销量8.73万辆(同比-14%) - 调整目标为"2030年新能源车型(含混动)占比最高50%" [17] - 战略调整: - 奥迪推迟停售燃油车计划,推出新内燃机和插混系列 [16] - 奔驰将推出基于MB-EA平台的纯电动GLC [17]
BBA的下跌叙事中,谁将率先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22:01
核心观点 - 德系豪华车企BBA(宝马、奔驰、奥迪)2025年上半年集体遭遇增长瓶颈,营收下滑、利润腰斩、中国市场溃败,转型进入深水区 [1] - BBA的业绩复苏取决于转型决断速度而非历史荣光,需立即行动抢占未来先机 [1] - 电动化成为BBA突围必答题,但三家路径分化:宝马领先、奥迪增势强劲、奔驰掉队,战略从"激进目标"转向"务实转型" [11][16] 财务表现 - 宝马营收676.85亿欧元(同比-8%),净利润40.15亿欧元(同比-29%),为奔驰奥迪之和 [2][8] - 奔驰营收663.77亿欧元(同比-8.6%),净利润26.88亿欧元(同比-55.8%),创最大跌幅 [2][7] - 奥迪营收325.73亿欧元(同比+唯一正增长),净利润13.46亿欧元(同比-37.5%),规模不及宝马奔驰一半 [2][8] - 三家均下调全年预期:奥迪营收目标降至650-700亿欧元,营业利润率从7%-9%调至5%-7% [4] - 宝马预计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下降1.25%至5%-7% [4] - 奔驰调整后销售回报率(ROS)从6%-8%下调至4%-6% [4]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成为BBA全球降幅最大市场:宝马交付量-15.5%,奔驰-14.2%,奥迪-10.3% [4] - 导致全球交付量下滑:宝马120.74万辆(-0.5%),奔驰107.63万辆(-8%),奥迪79.41万辆(-5.9%) [4] - 宝马走量车型X3/X4交付量-24.6%,i3/i4交付量-70.8% [9] - 奥迪A4L销量-25.4%,Q2L销量-46% [10] - 奔驰入门车型全球销量23.3万辆(-12.2%),高端车型13万辆(-5.1%) [10] 电动化进展 - 宝马纯电销量22.06万辆(+15.7%),为奔驰奥迪之和 [14] - 奥迪纯电销量10.14万辆(+32.3%),渗透率12.8% [14] - 奔驰纯电销量8.73万辆(-14%) [14] - 宝马将推出新世代平台首款量产SUV iX3,目标2035年纯电占比50% [14][15] - 奥迪推出Q6L e-tron(PPE平台+800V+华为智驾),调整2033年停售燃油车计划 [14] - 奔驰推迟全面电动化目标,改为2030年新能源车(含混动)占比最高50%,将推出纯电GLC(MB-EA平台+800V) [16] 竞争压力 - BBA入门车型(20-40万元区间)受理想、问界等自主品牌冲击导致量利齐跌 [9] - 宝马iX3销量-50%,i3销量-50%,X3销量-43% [10] - 经销商转投鸿蒙智行进一步威胁销量 [10] - 中低端车型价格战+高端车型需求疲软双重冲击利润护城河 [10] 转型挑战 - 需同时加速电动化转型和弥补智能化短板 [16] - 奥迪重组费用持续吞噬利润 [4] - 奔驰高端与低端市场同时失守 [4] - 宝马受中低端车型销量崩塌拖累 [4] - 关税政策、中国市场竞争和车型换代影响业绩 [7]
净利暴跌近三成,宝马背水一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21:2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120万辆 同比减少0.5% [2] - 营收676.85亿欧元同比降8% 净利润40.15亿欧元同比降29% [2] - 汽车业务EBIT利润率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至6.2% [2] - 中国市场交付量同比下滑15.5%至31.8万辆 成最大拖累因素 [2][11] - 关税成本激增导致汽车部门EBIT利润率下滑1.5个百分点 [9] 品牌表现 - BMW品牌交付107万辆同比降2.3% MINI品牌增长17%至13万辆 [3] - 劳斯莱斯销量2796辆同比微降0.8% [3] - MINI纯电车型交付4.6万辆同比激增361.7% [7] - BMW品牌纯电车型交付17.4万辆同比降3% 混动车型增29% [7] 电动化进展 - 上半年纯电车型交付22万辆同比增15.7% 占总销量18.3% [5] - 新能源车总交付31.9万辆同比增18.6% 渗透率达26.4% [6] - 欧洲市场新能源渗透率34.8% 部分区域市占率近40% [8] - 累计纯电销量突破150万辆 新世代平台首款SUV iX3将于9月发布 [5][9] 区域市场 - 欧洲市场销量增8.2% 德国本土增6.1% 英国微降0.7% [12] - 美洲市场增3.4% 美国市场增2.7% [12] - 亚洲市场降11.1% 除中国外其他亚洲区域实现增长 [12] - 中国终端折扣率创34%新高 5系价格降幅达25% [13] 战略布局 - 上半年研发投入超40亿欧元 聚焦新世代平台开发 [9] - 计划2027年前推出40款新世代技术车型 [9] - 与中国Momenta合作开发智驾系统 2026年搭载国产新世代车型 [17] - 联合阿里斑马智行和华为鸿蒙强化智能互联功能 [17] 管理层调整 - 新任华晨宝马CEO宝思齐8月1日上任 专注财务管控与成本优化 [16] - 目标在价值和销量间取得平衡 应对自主品牌竞争压力 [16][17] 行业竞争 - 中国本土品牌如小米/小鹏/理想持续挤压市场份额 [19] - 预计2025年中国销量将萎缩个位数百分比 2026年或继续下滑 [19] - 低价位市场增长对豪华车品牌形成结构性冲击 [19]
净利暴跌近三成,宝马背水一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20:36
宝马2025年上半年财务业绩 - 全球销量120万辆同比减少0.5% 营收676.85亿欧元同比降8% 净利润40.15亿欧元同比降29% 汽车业务EBIT利润率6.2%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1] - 德系豪华品牌(BBA)中宝马在营收、净利润和销量仍保持领先地位[1] - 中国市场成为最大拖累 上半年销量31.8万辆同比下滑15.5% 关税导致EBIT利润率下滑1.5个百分点[1][9][11] 新能源汽车表现 - 纯电车型销量22万辆同比增15.7% 占总销量18.3% 累计纯电销量突破150万辆[3][6] - 含混动车型新能源总销量31.9万辆同比增18.6% 占总销量26.4%[6] - MINI品牌纯电销量4.6万辆同比激增361.7% 占品牌总销量超三分之一[5][7] - 欧洲市场新能源渗透率达34.8% 宝马成欧洲第三畅销电动车品牌[7] 分品牌及区域市场 - BMW品牌销量107万辆同比降2.3% 纯电车型17.4万辆同比降3%[5][6] - 欧洲市场销量49.87万辆同比增8.2% 德国市场13万辆同比增6.1%[12] - 美洲市场23.8万辆同比增3.4% 美国市场19.38万辆同比增2.7%[12] - 亚洲市场43.96万辆同比降11.1% 除中国外其他亚洲市场增长13%[12] 战略布局与研发投入 - 上半年研发投入超40亿欧元 重点开发Neue Klasse纯电平台[8] - 9月慕尼黑车展将首发纯电SUV iX3 2027年前推出40款新世代车型[8][9] - 与中国Momenta合作开发智驾系统 联合阿里、华为打造智能座舱[18] 中国市场挑战与应对 - 华晨宝马终端折扣率达34%创历史新高 5系价格降至30万元区间[13][16] - 新任CEO宝思齐将主导成本管控 计划2026年国产新世代车型[17] - 面临小米/小鹏/理想等本土品牌竞争 预计2025年销量继续萎缩[21] 2025年业绩展望 - 集团EBIT利润率预计降至5%-7% 汽车业务RoCE目标9%-13%[20] - 全球交付量预计小幅增长 纯电车型占比将提升[20] - 中国市场将持续拖累全年利润 关税和竞争压力影响显著[19][21]
净利暴跌近三成,宝马用电车背水一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8: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超过120万辆,同比减少0.5% [1] - 营收676.85亿欧元同比减少8%,净利润40.15亿欧元同比下降29% [2] - 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至6.2% [2]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成为下滑幅度最大单一市场,上半年销量31.8万辆同比下滑15.5% [2][7] - 终端折扣率持续扩大,5月华晨宝马折扣率达34%创历史新高 [7] - 预计2025年集团息税前利润率下降约1.25%,汽车业务利润率降至5%-7% [9] 新能源业务进展 - 纯电车型交付22万辆同比增长15.7%,占总销量18.3% [4] - 新能源车型总交付31.9万辆同比增长18.6%,占比26.4% [4] - MINI品牌纯电车型交付4.6万辆同比激增361.7% [4] - 欧洲市场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34.8%,市场份额接近40% [5] 技术研发与产品规划 - 上半年研发投入超40亿欧元,重点投入新世代平台 [6] - 计划2027年前推出40款新世代技术车型 [6] - 2026年实现新世代车型沈阳国产化,与Momenta合作开发中国道路智驾系统 [9] 竞争环境与战略调整 - 面临中国本土品牌(小米/小鹏/理想)竞争压力,预计2025年在华销量萎缩个位数百分比 [11] - 新任CEO宝思齐主导成本管控,曾将美洲金融服务运营成本降低超20% [8] - 通过联合阿里斑马智行、华为鸿蒙强化智能座舱生态 [9] 关税影响 - 关税成本激增拖累汽车部门息税前利润率下滑1.5个百分点 [7] - 美国关税政策增加欧洲出口负担,标普将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3][7]
技术补课、产品补齐、渠道补强,BBA蓄势反扑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04 09:55
核心观点 - 德系高端品牌奔驰、宝马、奥迪(BBA)在中国市场面临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挑战 通过技术合作、产品本土化和渠道变革展开全面反击 但需克服成本控制、用户认知转变和生态系统构建等长期壁垒 [2][7] 智能驾驶技术合作 - 宝马与Momenta合作开发中国专属智能驾驶方案 覆盖高速及城区道路 [3] - 奔驰2024年与Momenta签订智能驾驶合作协议 [3] - 奥迪选择华为作为技术合作伙伴 为燃油车型适配华为智能驾驶系统 合作涉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多个领域 [3] - 合作模式呈现差异化:Momenta的"飞轮式"技术路线契合宝马渐进式战略 华为全栈式方案适合奥迪快速补齐短板 [3] 电动化产品布局 - 奔驰两年内推出10款纯电车型 覆盖紧凑型到旗舰级细分市场 [4] - 宝马基于Neue Klasse平台的首款车型2026年中国投产 平台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 充电速度提高30% [4] - 奥迪与上汽集团合作开发"符合中国审美"的纯电动车型 计划2027年面市 [4] - 产品本土化特征显著:宝马沈阳研发中心针对中国路况优化底盘调校 奔驰EQ系列提供长轴距版本和专属内饰 奥迪考虑开发中国市场独有车型 [4] 市场表现与竞争压力 - 2025年上半年宝马在华销量同比下滑15.5% 交付31.7万辆 奔驰累计销量下降14% 奥迪前5个月销量跌幅达16.78% [3] - 在30万元以上汽车市场 BBA份额从2021年72%下滑至2025年39% 蔚来、理想、极氪等自主品牌蚕食市场空间 [4] - 年轻消费者(90后)47%将"智能科技"作为首要购车因素 远超"品牌溢价"(29%)和"驾控体验"(24%) [6] 渠道与服务变革 - 奔驰在上海前滩太古里开设全球最大EQ体验中心 融合展厅、咖啡厅和艺术空间 [4] - 宝马在深圳打造"未来出行体验中心" 提供48小时深度试驾和充电服务 [4] - 奥迪计划2026年前将中国城市直营店数量增加一倍 [4] - 传统4S店模式难以满足电动化用户体验需求 正在构建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新型零售生态 [4] 成本与供应链挑战 - BBA电动车型成本比自主品牌高出两成 以宝马iX3为例 制造成本比同级蔚来ES6高出约3.8万元 [5][6] - 宝马计划将Neue Klasse平台车型电池成本降低50% 奥迪通过与本土企业合作开发电驱系统降低采购成本 [6] 生态系统构建 - 自主品牌通过整合能源服务、智能家居、社交娱乐等多元场景构建用户生态 如蔚来换电网络、用户社区和手机业务形成闭环体验 [6] - BBA在生态系统方面滞后 奔驰自有充电网络和车联服务的用户活跃度、场景丰富度存在差距 [6] - 汽车产业竞争从单一产品转向生态系统 需要开放合作构建生态圈 [6] 战略调整与本土化 - 宝马将中国升级为"全球创新中心" 赋予本地团队更多决策权 [6] - 奔驰在北京成立前瞻设计中心 研究中国年轻消费者审美偏好 [6] - 奥迪将亚太研发中心从北京迁至上海 加强与科技企业协作 [6]
大众造增程车,丰田建电池厂,合资车企正在上演“生存式进化”
华夏时报· 2025-08-01 18:41
合资车企市场表现复苏 - 主流合资品牌6月零售量同比增长5% 环比增长6% 一汽大众 北京现代 上汽通用等企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2] - 一汽大众大众品牌累计销量43.61万辆 同比增长3.5% 一汽丰田累计销量37.78万辆 同比增长16% 北京现代上半年销量突破10万辆 6月单月环比增长66% [3] - 燃油车成为复苏关键驱动力 一汽大众速腾/迈腾/探岳上半年销量分别达11万/10万/8.7万辆 同比增长8.4%/23.8%/38.8% 推动燃油车市场份额逆势提升0.7个百分点 [3] 价格与渠道策略调整 - 合资燃油车平均促销幅度达23.1% 较2023年13%实现近翻倍增长 多家车企延续"一口价"策略提升性价比 [4] - 一汽大众以经销商投资回报率(ROS)为核心政策指标 一汽丰田对卡罗拉推行厂家直销全国统一定价 缓解经销商竞争压力并提升服务品质 [4] 本土化研发战略转型 - 中国团队全面主导产品定义与开发流程 一汽大众实现"从全球协同到本土主导"转变 新一代电子电器架构深度融合本土技术生态 [6] - 日产N7车型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生产 定价11.99万元打破合资电动车价格体系 上市45天交付破万辆 [6] - 北京现代与北汽集团联合开发 每年推出2-3款新平台产品 本土研发进入规模化输出阶段 [6] 技术路线动态调整 - 大众汽车从否定增程技术转为推出ID.ERA增程SUV概念车 并将增程技术纳入下一代SSP平台规划 委托采埃孚开发新型增程器 [7] - 2024年增程车型销量同比增长78.7% 市占率从3.6%跃升至9.1% 宝马/上汽通用/福特/沃尔沃等企业同步布局增程车型 [7] - 奇瑞推出1.2T双缸小增程器向中级车市场渗透 配合800V快充成本下探 对插电混动形成实质性挑战 [7] 电动化产品布局加速 - 上汽通用从2025年起新产品定义100%由中国团队主导 广汽丰田开发新能源专属平台架构 [8] - 奥迪购买上汽平台 大众购买小鹏平台 日产使用东风平台 基于吉利SEA架构的smart/沃尔沃新车及长安EPA架构的马自达EZ-6已落地 [8] - 沃尔沃XC70增程版8月预售 别克至境L7/奔驰CLA EV年内上市 大众与小鹏合作车型/奥迪本土平台新车/丰田bZ换代产品未来两年密集推出 [9] 智能化领域深度合作 - 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丰田等品牌与Momenta合作开发智驾系统 华为/小米/百度/魅族进入合资供应链 [9] - 别克至境L7搭载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支持L2++级智驾 奔驰CLA EV基于800伏平台开发 针对中国路况定制城区/高速领航功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