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CHVKY)
搜索文档
首付到老赖,一年蒸发820亿,还被万科告上法庭,王健林能翻身吗
搜狐财经· 2025-10-21 17:45
公司财务状况与债务压力 - 公司面临巨大债务缺口和现金流严重不足的问题 [1] - 为缓解债务压力,公司开启大规模资产出售,包括已出售近100座万达广场,并一次性打包出售48座万达广场 [19] - 资产出售效果不佳,许多交易为以资抵债,未能带来大量新增现金,短期债务压力巨大,账面资金远不足以填补资金缺口 [24] 控制权变更与核心资产重组 - 公司核心资产珠海万达商管为解除上市对赌协议,引入太盟投资集团等机构约600亿元投资,导致创始人失去绝对控股权,持股比例骤降 [15] - 公司失去对万达电影的控制权,股权转让后由中国儒意接手 [21] - 公司转让快钱金融股权给中国儒意,并出售万达酒店管理公司股权给同程旅行 [23] 法律纠纷与商业信誉受损 - 公司及其创始人被万科旗下海南万骏公司以“合同纠纷”为由诉至上海市人民法院,案件定于11月3日开庭 [3][6] - 纠纷源于2019年双方合作的“长春国际影都”项目,万科子公司曾支付50亿元合作款,现因约10亿元本金及利息款项对簿公堂,万科已申请冻结万达商管股权,冻结期三年 [28][30] - 公司创始人个人声望受损,曾多次被下达高消费限制令,虽近期解除,但“限高”标签对商业信誉造成打击 [34] 战略转型受阻与资产剥离 - 公司两次豪赌上市失败:2016年从港股退市谋求A股上市未果触发回购协议;2021年珠海万达商管需在2023年底前上市,最终通过新协议解除对赌但丧失控制权 [8][9][11][13] - 公司创始人财富在一年内蒸发超过800亿元,排名大幅下滑 [6] - 公司重拾文旅梦,试图以轻资产模式转型,但市场信任度低,多个已签约项目进展缓慢 [32][34] - 公司已清理大量海外资产,包括美国传奇影业、英国圣汐游艇等 [23]
万科上海市中心25套“亿元大宅”开盘售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21:00
上海豪宅市场行情 - 上海豪宅市场延续火热行情,高福云境项目单套总价1.3亿至1.7亿元的25套房源售罄 [2] - 该25套房源销售总额达30亿至40亿元,创下上海总价1.3亿元以上房源的单盘销售纪录 [2] - 上海中端改善产品签约延续性较高,豪宅产品继续保持较高活跃度 [8] 高福云境项目详情 - 项目推出125套房源均为大户型,面积段276至600平方米,均价约21万元/平方米,套均总价7600万元,认筹金760万元 [3] - 项目为超高层住宅,总高150米,600平方米房源为三梯一户设计,主卧套房面积近150平方米 [3] - 项目认购期间累计收到认筹190组,认筹率约152%,开盘时间由10月25日提前至10月18日 [4] 购房者特征 - 高福云境购房者以江浙沪高净值人群为主,上海本地购房者约占三成,长三角客户合计占比约六成 [5] - 上海具备稀缺区位与产品力的核心高端项目,持续获得高净值客群青睐 [11] 市场比较与趋势 - 高福云境延续上海其他豪宅热销项目开盘节奏,如嘉里建设金陵华庭二期120套房源当日售罄,套均总价8200万元 [6] - 第三季度上海高端一手住宅市场有8个项目开盘,共931套房源,新项目平均售价13.6万至20.5万元/平方米 [11] - 第三季度上海高端一手住宅成交均价环比上升0.7%至15.19万元/平方米,成交796套 [11] - 预计短期内上海高端一手住宅均价将保持温和上行 [11] 开发商动态 - 万科进入上海内环豪宅市场,罕见开发亿元级大宅,高福云境由万科与华洲地产联合开发 [9] - 上海继续吸引开发商入局内环豪宅建设,如伊泰置业已接手原恒大集团在北外滩核心地块计划打造高端住宅 [11]
万科起诉万达
虎嗅· 2025-10-20 08:54
诉讼案件概述 - 海南万骏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万科下属公司)因合同纠纷起诉王健林、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案件将于2025年11月3日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 [1] - 案件源于2019年双方合作的“长春国际影都”项目,万科中途退出后,双方就投资款项的偿还问题出现分歧 [1] - 万科要求万达再退还本金及利息共13.8亿元,而万达仅同意再支付8到10亿元,双方对土地成本优惠的法律性质及抵消规则存在争议 [7] 合作历史与背景 - 万科与万达于2015年5月14日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计划通过联合拿地、合作开发的形式进行合作,万达负责商业部分,万科开发住宅部分 [2] - 合作背景是当时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供需平衡阶段,万达推行“轻资产化”需去住宅化,而万科则面临商业地产运营压力,双方合作被视为战略转型的需要 [4] - 实质性合作于2019年落地,万达引入万科共同开发“长春国际影都”项目,该项目万达计划斥资200亿元,规划面积达1051平方公里 [5] - 海南万骏通过增资方式持有项目公司长春北方影都投资有限公司15%股份,并先后支付合作款共50亿元 [6] 当前争议焦点 - 法律争议焦点之一在于万科的投资性质是“明股实债”还是可退出的类优先股,若协议明确按固定利率计算,万科的主张更具优势 [7] - 另一争议焦点是土地成本优惠的法律定性,万达主张该优惠属于“投资成本节省”应抵消债务,而法院可能认定其为独立的商业安排 [7] - 2023年6月,万科曾申请冻结万达商管近20亿股权,直接冲击了万达上市计划,当时双方曾达成和解意向但最终重启诉讼 [7] 万达集团债务与经营状况 - 截至2024年6月末,万达商管合并口径有息负债为1375.6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为302.69亿元,存在较大债务压力 [8] - 万达商管公开市场再融资渠道暂未恢复,子公司珠海万达上市进展不及预期,加剧了其融资难度 [8] -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存在10条被执行人信息,累计被执行金额52.63亿元,另有大量股权冻结信息 [10] - 为清偿债务,王健林自2023年起频繁出售资产,包括约百座万达广场所有权易主以及万达电影控股权转手等 [9] 万科集团债务与经营状况 - 截至2024年6月末,万科短期借款为231.4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高达1347.13亿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693.48亿元,资金缺口超过885亿元 [11] - 大股东深铁集团年内已第9次向万科提供股东借款,累计借款金额超过250亿元,以缓解其流动性压力 [11] - 评级机构惠誉于8月29日将万科的长期外币及本币发行人主体评级自“CCC+”下调至“CCC-”,反映出对其流动性状况的担忧 [12] - 万科管理层近期频繁变动,董事长辛杰上任不满一年便辞职,董事会已选举黄力平担任新董事长 [12]
万科起诉万达,“长春国际影都”项目纠纷再起波澜
新浪财经· 2025-10-20 07:09
合作纠纷与诉讼 - 万科下属公司海南万骏因合同纠纷起诉王健林、大连万达集团及万达地产集团,案件将于2025年11月3日开庭 [1] - 纠纷源于2019年双方合作的“长春国际影都”项目,万科中途退出后,双方就50亿元投资款项的偿还产生分歧 [1][6] - 万科要求万达再退还本金及利息共13.8亿元,而万达仅同意支付8到10亿元,争议焦点涉及投资款性质及土地成本优惠的法律定性 [6] 合作历史与背景 - 万科与万达于2015年5月14日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计划通过联合拿地、合作开发形式进行合作,被业内称为“万万联合” [1][2][4] - 合作背景是房地产行业进入新阶段,万达推行轻资产化需去住宅化,万科则需解决商业地产运营难题,双方优势互补 [4][5] - 实质性合作于2019年落地,双方共同开发长春国际影都项目,万达负责文旅板块,万科负责住宅板块,海南万骏持股15%并支付合作款50亿元 [5][6] 双方债务与经营压力 - 大连万达集团存在10条被执行人信息,累计被执行金额52.63亿元,另有大量股权冻结信息 [9] - 万达商管截至2024年6月末有息负债达1375.6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负债302.69亿元,面临再融资压力 [7][9] - 万科截至2024年6月末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合计1578.59亿元,现金及等价物仅693.48亿元,资金缺口超885亿元 [10] 公司重大事件与变动 - 万达为偿债自2023年起频繁出售资产,包括约百座万达广场所有权及万达电影控股权等 [9] - 万科大股东深铁集团年内第9次提供借款,累计借款额超250亿元,以缓解公司流动性压力 [10] - 万科管理层频繁变动,董事长辛杰上任不足一年后辞职,由黄力平接任 [10][11]
万科新盘一天卖出25套过亿大平层 胡歌夫妇曾低调看房
第一财经· 2025-10-19 07:54
项目开盘销售情况 - 上海黄浦区“高福云境”项目于10月18日下午开盘,25套面积600平方米、单套总价超1.3亿元的超豪华大平层率先售罄,最贵几套价格超1.6亿元,刷新上海1.3亿元以上大平层单盘销售纪录 [2] - 本批次项目共推出125套大平层,面积介于270平方米至600平方米之间,均价为21万元/平方米 [2] - 项目由万科和华洲地产合作打造,个人购房者认购金为760万元,企业客户认购金高达1900万元 [2] 上海豪宅市场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上海总价3000万元及以上新房成交达1096套,已连续两年突破千套,2024年为1542套,显示顶级豪宅购买力强劲 [2] - 2025年四季度上海楼市延续稳中向好走势,改善型与豪宅类项目销售表现尤为亮眼,高净值人群对核心城市优质资产长期信心未减 [3] - 行业观点认为,随着更多优质地块入市和更高端产品推出,上海豪宅市场有望持续升温,继续引领全国高端住宅市场发展方向 [3]
万科新盘一天卖出25套过亿大平层,胡歌夫妇曾低调看房
第一财经· 2025-10-19 07:16
项目开盘销售情况 - 高福云境项目于10月18日下午开盘,当日售出25套面积600平方米的超豪华大平层,单套总价均超过1.3亿元,最贵的超过1.6亿元,刷新了上海1.3亿元以上大平层的单盘销售纪录 [2] - 本批次共推出125套大平层,面积介于270平方米至600平方米之间,销售均价为21万元/平方米 [2] - 项目由万科和华洲地产合作打造,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衡复风貌区 [2] 市场背景与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上海总价3000万元及以上新房成交达1096套,已连续两年突破千套,2024年为1542套,显示顶级豪宅购买力强劲 [3] - 2025年四季度上海楼市延续稳中向好走势,改善型与豪宅类项目销售表现尤为亮眼 [3] - 高净值人群对核心城市优质资产的长期信心未减,上海豪宅市场有望持续升温,继续引领全国高端住宅市场 [3] 项目认购细节 - 高福云境项目认购门槛高,个人购房者需缴纳760万元认购金,企业客户认购金高达1900万元 [3] - 项目于10月7日取得预售许可证,演员胡歌曾于10月8日到访考察 [3]
万科这个盘,一天卖出25套过亿大平层,胡歌夫妇曾低调看房
第一财经· 2025-10-18 22:57
项目销售表现 - 高福云境项目于10月18日下午开盘 本批次推出125套大平层 面积介于270平方米至600平方米 均价为21万元/平方米 [2] - 选房开始后面积最大的25套600平方米户型率先售罄 单套总价全部超过1.3亿元 最贵的几套超过1.6亿元 刷新上海1.3亿以上大平层单盘销售纪录 [2] - 项目由万科和华洲地产合作打造 个人购房者认购金为760万元 企业客户认购金高达1900万元 [2] 上海豪宅市场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上海总价3000万元及以上新房成交达1096套 已连续两年突破千套 2024年为1542套 显示顶级豪宅购买力强劲 [2] - 2025年四季度上海楼市延续稳中向好走势 改善型与豪宅类项目销售表现尤为亮眼 [3] - 高净值人群对核心城市优质资产长期信心未减 预计下半年上海豪宅市场有望持续升温 继续引领全国高端住宅市场 [3]
董事长失联,总裁被抓!总负债8729亿,连续暴雷的万科还能挺住吗
搜狐财经· 2025-10-18 17:19
公司核心危机 - 公司面临的不仅是债务危机,更是其赖以生存的外部国资信用背书和内部精英治理模式的同时坍塌 [3][6] - 第一大股东深圳地铁派出的新任董事长辛杰在任职仅九个月后神秘失联,严重动摇了市场对公司国资背景稳定性的信心 [10][12] - 原总裁祝九胜被采取强制措施,其涉及在建设银行期间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及通过影子公司操控百亿资金的传闻,彻底破坏了公司三十年积累的稳健透明形象 [18][20][22] 财务状况与偿债压力 - 公司总负债高达8,729亿元,其中有息负债为3,642亿元,一年内需偿还的债务在1,553亿元至1,578亿元之间,而账面现金不足700亿元 [26][27] - 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现金短债比仅为0.55,现金不足以覆盖一半的短期债务,今年12月还有一笔58.71亿元的债券需要兑付 [27][2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116亿元,相当于每日亏损近2亿元,销售额同比暴跌45.7%,经营性现金流为负30亿元,核心业务持续失血 [29] 资产出售与未来前景 - 为应对流动性危机,公司上半年通过出售商场和仓库回笼资金40.9亿元,并有64个总货值达785亿元的项目待售 [31] - 出售的资产不仅包括普通地产项目,更涉及曾被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如万纬物流、泊寓长租公寓和印力商业,此举被视为饮鸩止渴 [31][33] - 尽管短期内因国资背景可能避免硬着陆,且2027年前无境外债到期压力,但公司已失去行业标杆地位,未来将面临国资管控与市场化效率平衡等长期挑战 [35][37][39] 内部管理动荡 - 公司近期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将七大区域公司改为十六个地区公司直接向总部汇报,此举被视为高管出事后被动应急、堵塞管理漏洞的措施 [24] - 接替辛杰的新董事长黄力平自愿放弃董事酬金,其核心任务被解读为利用国资背景稳住金融机构,为资产出售争取时间,而非改善公司经营 [33][35]
6.3的万科A值得珍惜吗?
搜狐财经· 2025-10-18 03:51
行业周期与公司命运 - 公司价值与行业价值紧密相关,行业处于增量市场时龙头公司风光,进入存量市场后则可能归于平庸 [2][3] - 房地产行业已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万科作为行业龙头可能重复长虹、康佳在电视机行业进入存量市场后的历史轨迹 [2][3] - 腾讯所处行业目前仍处于风口,但若行业风口消失,公司也将面临同样结果 [3] - 英特尔与英伟达的地位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显示行业格局可能因技术变革而重塑 [4] 万科基本面分析 - 万科利润从2020年415亿元持续下滑至2023年121亿元,并在2024年出现亏损494亿元,显示公司盈利能力严重恶化 [7] - 根据半年报数据,公司市值754亿元,总负债8730亿元,货币资金740亿元,清盘需支付8744亿元 [18] - 公司在建项目2116.6万平米,规划项目1926.5万平米,旧城改造356.8万平米,总计4400万平米 [19] - 清盘回本需房屋售价达到19872元/平米,但上半年实际销售均价仅为12824元/平米,显示资产价值与债务存在巨大缺口 [20] - 公司已无法从银行再融资,每笔到期债务均需深圳地铁协调,资产状况堪忧 [20] 价值投资与价值陷阱 - 价值投资需基于对行业前景和公司前景的清晰认知,仅看低市盈率可能陷入价值陷阱 [12] - 茅台利润从2020年466亿元持续增长至2024年862亿元,股价下跌反而提供更高买入性价比,与万科形成鲜明对比 [8][9][10][16] - 万科基本面已严重恶化,资不抵债且连年亏损,当前持有其股票更接近赌博而非价值投资 [15][16] - 个股价值投资存在争议,部分观点认为宽基指数市盈率与国债收益率之比是更可靠的价值锚 [13] 房地产行业前景与万科命运 - 万科是中国房地产标志性企业,其生死存亡取决于深圳市政府的意志 [20] - 观点认为万科无法救活,除非无限制无限输血,仅靠深圳地铁力量不足 [20] - 只有万科破产重整,整个房地产行业才可能平稳落地,实现涅槃重生 [20]
万科企业(02202) - 董事会召开日期


2025-10-17 20:07
公司信息 - 公司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2202[2] 董事会会议 - 定于2025年10月30日举行,将审议2025年三季度业绩及发布[3] 公告信息 - 公告日期为2025年10月17日,董事会成员含2、3、4名不同类型董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