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赛德斯-奔驰(MBGYY)

搜索文档
 从20家企业看固态电池“量产”最新进展
 高工锂电· 2025-09-16 18:55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国内亿纬锂能"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下线 能量密度达300Wh/kg 体积能量密度700Wh/L 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及AI装备领域[1][4] - 国轩高科"金石电池"中试量产 良品率90% 能量密度350Wh/kg 单次充电续航1000公里 核心设备国产化率100%[1][7] - 蜂巢能源半固态电池产线11月量产 能量密度270Wh/kg 建成2.3GWh产线 已获eVTOL半固态电池定点项目[3][8]   国际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QuantumScape固态电池实现实车演示 能量密度844Wh/L 10%-80%快充需12分钟 生产速度提升25倍[1][11] - Rimac固态电池包100kWh容量 10%-80%补能仅6.5分钟 -20°C低温保持95%电量 比液态电池轻90公斤[12] - 奔驰固态电池EQS测试车续航1205公里 剩余137公里 电池组重量体积与锂离子电池相当[13][14]   设备工艺创新与量产推进 - 先导智能交付干法混料涂布设备 机械速度100m/min 单线产能5-8GWh 降低35%生产能耗和15%综合成本[16] - 海目星获4亿元量产设备订单 打通锂金属固态电池全线工艺 覆盖双技术路线布局[15][22] - 赢合科技固态湿法涂布设备交付 干法设备提升极片制造效率30% 物料残留率低于0.5%[23]   材料体系与制造技术突破 - 曼恩斯特湿法电解质薄涂系统实现1-15μm干膜厚度控制 涂布速度60m/min 采用干法成膜+湿法涂覆复合工艺[17][18] - 道氏技术开发液相法金属锂负极制备 推进液态锂涂布机量产设备创新[19][20] - 宏工科技干法电极物料排料率达99.5% 开发废弃极片脱粉回收系统 降低回收成本[24]   产线建设与产能规划 - 亿纬锂能成都基地年产能50万颗电芯 一期2025年12月建成 二期2026年12月实现100MWh年产能[5][6] - 利元亨交付首条硫化物固态电池整线项目 覆盖前中后段设备 预计Q3完成交付[21] - 先惠技术交付0.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设备 预计2025年底实现工业化量产设备交付[28]   新兴应用场景拓展 - 中创新航全固态硅基电池能量密度430Wh/kg 配套产线已建成 实现eVTOL产品规模交付[9][10] - 蜂巢能源半固态电池供应宝马MINI下一代车型 上汽MG4已开启半固态电池上车[3][8] - 行业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中创新航与头部企业合作固态电池项目取得进展[10]
 IAA Mobility 2025: Volkswagen, BMW, Mercedes, BYD & XPeng Shine
 ZACKS· 2025-09-16 00:11
 行业趋势 - 电动化和数字化推动汽车行业快速转型 电池技术和电动汽车以空前速度发展 [1] - 人工智能系统和超快充电等技术塑造未来出行方式 [15] - 传统品牌与新玩家之间的竞争推动电动化进程和交通变革 [15]   大众汽车 - 推出ID Polo和ID Cross等电动车型 将燃油车成功品牌延续至电动领域 [3] - ID Polo基于ID 2all概念 将于2026年上市 包括运动版ID Polo GTI [3] - ID Cross作为全电动紧凑型SUV 计划2026年底前推出 [3]   宝马集团 - 全球首发Neue Klasse首款车型iX3 50 xDrive电动SUV [5] - 续航达805公里(WLTP) 充电功率400千瓦 设立电动SUV新标杆 [5] - 推出BMW Panoramic iDrive系统 使驾驶更直观互联 [5] - 展示MINI、BMW M和BMW Motorrad等多品牌产品线 [6]   梅赛德斯-奔驰 - 推出GLC EV电动SUV 直接竞争宝马iX3 [7] - 配备94千瓦时电池 WLTP续航达713公里 [7] - 搭载最新Superscreen系统和可选MBUX Hyperscreen 集成ChatGPT人工智能助手 [7]   比亚迪 - 在欧洲首秀SEAL 6 DM-i旅行版和轿车版 突出插电混动技术优势 [9] - 纯电续航105公里 总续航超1,300公里 旅行版载货空间超1,500升 [9] - 宣布三年内在欧洲本土化生产电动车 匈牙利工厂今年投产 [11] - 土耳其工厂计划2026年投产 匈牙利产海豚EV支持5分钟充电400公里 [11]   小鹏汽车 - 在欧洲推出Next P7轿车 强调高性能电动车与人工智能系统 [13] - 展示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等未来科技产品 [13] - 本月在慕尼黑设立首个欧洲研发中心 贴近客户开发技术 [13][14]   市场竞争格局 - 德国巨头与中国挑战者在电动出行领域加速竞争 [2] - 中国厂商积极扩张欧洲市场 比亚迪和小鹏表现突出 [10]
 今日新闻丨奔驰固态电池上车,纯电续航1342公里!小鹏G7增程版、岚图泰山、零跑Lafa5等新车登录工信部!
 电动车公社· 2025-09-11 23:51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奔驰搭载硫化物固态电池的EQS完成1205公里实测续航 全程后剩余137公里 合计续航达1342公里 刷新纯电长途行驶纪录 [1][3] - 该测试跨越德国至瑞典 经历不同气候和路况 是固态电池在真实用车场景下的重大量产突破 [1][4] - 奔驰计划5年内实现固态电池量产上车 预计将引发国内企业加速布局抢占技术制高点 [4]   小鹏G7增程版车型信息 - 新车尺寸4918/1925/1655mm 轴距2890mm 较纯电版车长增加26mm 整备质量2245/2255kg [7] - 采用东安动力1.5T增程器 最大功率110kW 驱动电机功率218kW 配备亿纬锂能55.8kWh磷酸铁锂电池 [9] - 外观取消分段式灯带 改为全贯穿设计 车尾增加Power X/Power X Ultra标识区分动力版本 [8]   岚图泰山插混车型信息 - 新车尺寸5230/2025/1817mm 轴距3120mm 整备质量2760/2850kg 提供金色及双拼色两种外观方案 [11] - 搭载1.5T插混系统 发动机功率110kW 前后双电机峰值功率分别为150kW和230kW [11] - 动力电池采用宁德时代或蜂巢能源提供的三元锂电池包 [11]   零跑Lafa5纯电车型信息 - 配备单电机最大功率160kW 最高车速170km/h [14] - 电池供应商包括国轩高科 中创新航 福鼎时代和正力新能四个版本 [14]   iCar V27增程车型信息 - 提供两种尺寸版本:外挂储物箱版4909/1976/1855mm 外挂备胎版5055/1976/1894mm 轴距均为2910mm [17] - 搭载奇瑞1.5T增程专用发动机 功率115kW 匹配国轩高科或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 [18]   吉利银河星舰7纯电版 - 尺寸4750/1905/1680mm 轴距2755mm 较EM-i版车长增加10mm 车高降低5mm 整备质量1712/1750kg [21] - 采用封闭式格栅设计 前包围造型微调 车尾新增EV标识 [22] - 搭载无锡星驱动力160kW电机 匹配江苏耀宁新能源或蜂巢能源磷酸铁锂电池 [23]
 专访丨“更中国化”,在产业变革中把握主动——访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
 新华网· 2025-09-11 16:50
 公司战略定位 - 更深入地扎根中国和更中国化是公司20年来深耕中国市场的初心 也是其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把握主动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1] - 让公司更中国化不仅是市场策略 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2]   中国市场重要性 - 中国不仅是公司最重要市场之一 更是其全球研发与创新的重要基地[1] - 中国客户心态开放勇于尝试新技术 这一特质积极推动了公司的创新进程[1]   本土化举措 - 公司在中国坚持长期主义 持续不断地在技术上投入[1] - 选择重要合作伙伴 把中国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融入研发体系[1] - 从合资成立北京奔驰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再到扩大北京研发中心规模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1] - 与中国伙伴携手开发的创新产品和技术不仅满足中国客户需求 而且正反哺全球市场[1]   产品与技术开发 - 全新纯电GLC SUV在慕尼黑车展全球首发[1] - 中国专属车型将搭载为中国客户打造的城区及高速领航辅助驾驶[1] - 量身定制的数字化出行体验智能座舱科技和诸多技术应用将满足中国客户的实际需求和使用习惯[1] - 未来三年将是公司全球新品发布最为密集的阶段[2]   研发体系优势 - 中国已经成为公司全球研发生态体系的关键一环[1] - 中国拥有优秀的产业人才和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2] - 中国智慧帮助公司打造更好的产品[2]   战略执行方式 - 公司坚持长期主义 持续大规模投入创新科技与产品研发[2] - 短期内必须审慎决策避免资源浪费 同时确保品牌价值不受稀释[2] - 这是短期与长期动态平衡的过程[2]
 尴尬!德国车展上,奔驰车在总理默茨面前出“故障”
 环球时报· 2025-09-11 06:45
 行业动态 - 德国汽车行业正致力于向电动汽车转型 德国总理默茨强调如果没有汽车工业支持 德国经济会更加困难 [1] - 近期陷入困境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希望借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机会实现突破 并推出一系列新车型 [1]   公司事件 -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向默茨展示全新电动GLC时 车辆储物箱出现故障无法打开 品牌发言人解释为展台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导致引擎盖被锁住 [1] - 欧宝公司首席执行官许特尔在默茨面前打开品牌车辆储物箱时也遇到困难 经过几次尝试最终成功打开 [1]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和国产汽车
 经济观察网· 2025-09-10 17:26
 召回事件概述 - 梅赛德斯-奔驰在华两家公司因安全隐患启动两批次汽车召回 涉及进口GLC、EQE及国产EQB车型 总计316辆 [1][2]   第一批次召回详情(编号S2025M0137V) - 召回范围涵盖2022年10月20日至2025年5月20日生产的部分进口GLC和EQE级汽车 共计302辆 [1] - 缺陷原因为转向联轴器连接螺栓可能未按正确扭矩紧固 导致方向盘与转向齿条间机械连接松动 极端情况下可能失去转向能力 [1] - 解决方案为通过授权经销商免费检查并重新紧固螺栓 [1]   第二批次召回详情(编号S2025M0138V) - 召回范围涵盖2022年4月11日至2023年3月22日生产的部分国产EQB车辆 共计14辆 [1] - 缺陷原因为高压动力电池汇流排固定螺栓可能未正确拧紧 导致偶发动力传输中断 增加碰撞风险 [1] - 解决方案为通过授权经销商免费更换高压动力电池 [2]   召回实施安排 - 第一批次召回自即日起实施 第二批次计划于2025年9月25日起实施 [1] - 将通过挂号信通知车主 并设立服务热线400-818-1188供咨询 [2] - 同步开放市场监管总局召回中心网站及微信公众号渠道供信息查询与缺陷线索反馈 [2]
 高通骁龙座舱平台赋能全新梅赛德斯-奔驰纯电车型,打造智能、直观的AI驱动体验
 环球网· 2025-09-09 18:42
 高通与梅赛德斯-奔驰深化合作 - 高通技术公司与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在IAA Mobility 2025博览会上宣布强化合作 致力于打造无缝连接与智能驾乘体验 基于多代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的长期合作关系 [1] - 合作核心是将高通骁龙座舱平台和骁龙汽车5G调制解调器集成至梅赛德斯-奔驰MBUX系统 实现性能大幅提升 支持可扩展数字化特性 [3] - 梅赛德斯-奔驰纯电CLA和纯电GLC车型已全球首发 采用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支持先进数字座舱和连接体验 该平台是软件定义汽车的基础性平台 [1]   技术整合与功能实现 - 骁龙座舱平台将车型打造为"车轮上的多媒体中心" 支持多高分辨率显示屏 逼真用户界面 3D增强现实导航及游戏体验 [4] - 高通音频处理技术支持AI驱动语音交互 杜比全景声实现的动态声景和空间音频等全方位功能 [4] - 系统利用AI学习适应用户偏好 提供主动情境感知推荐和自然免操作交互 骁龙汽车智联平台支持车辆与云端快速可靠数据上传下载 [4]   产品展示与行业定位 - 梅赛德斯-奔驰CLA和GLC车型在IAA Mobility 2025展会期间于慕尼黑会展中心B3号展厅和Apothekenhof的IAA城市公共展示区进行展示 [3] - 高通技术公司汽车业务总经理表示合作展现了公司在汽车行业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双方正基于可扩展高性能平台提升车内体验 [5][6] - 梅赛德斯-奔驰首席软件官表示将骁龙座舱平台集成至自研操作系统MB.OS 能够在最新一代车型中提供无缝连接高性能车内体验 [6]
 全新纯电GLC SUV全球首发:拥抱时代,也凸显奔驰
 观察者网· 2025-09-08 06:16
 核心观点 - 奔驰在慕尼黑车展全球首发全新纯电GLC SUV 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创新标准 并全面拥抱中国市场的新技术竞争 [1][3][5] - 公司通过MB OS系统整合车辆功能 实现软硬件解耦与云端互联 同时新车具备高能效与长续航特性 [5][7] - 中国市场被视为第二家园 公司计划在华投资超140亿元 并推出国产加长轴距版车型 [9][13]   产品与技术 - 全新纯电GLC SUV搭载99.3厘米贯穿式屏幕 强调审美与人性化设计 [5] - MB OS操作系统整合信息娱乐、智能驾驶辅助、车身控制及充电管理 支持软硬件解耦与OTA升级 [7] - 车辆WLTP续航达713公里 支持330千瓦直流快充 充电10分钟增加续航303公里 能量回收功率300千瓦 [7] - 采用S级同款底盘技术 配备空气悬挂与后轮主动转向 搭载10个外部摄像头、5个雷达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 [7]   市场战略 - 公司在中国市场不以销量为唯一目标 而是全价值链投资 覆盖整个生态系统 [9] - 2026年将在中国国产加长轴距版纯电GLC 并推出6座车型 [13] - 营销策略强调线上线下体验融合 通过中国团队保持全球品牌语言一致性 [11]   中国定位 - 中国市场被定义为第二家园 推动公司为客户量身定制功能 [9] - 公司需拥抱华为等企业引领的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竞争 同时坚持安全舒适标准 [9] - 去年10月宣布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140亿元 多个模块化平台产品将陆续上市 [9]
 三重能效严苛测试:梅赛德斯-奔驰VLE顺利完成研发关键阶段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05 11:36
 产品发布与平台战略 - 基于VAN EA纯电架构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梅赛德斯-奔驰VLE将于2026年问世 开启豪华MPV全新纪元 [1][8] - VAN EA平台为模块化 灵活可扩展的纯电架构 将私人豪华MPV与商用车型清晰划分 [8] - 未来产品线包含VLE和VLS两大序列 VLE覆盖家庭 休闲与商务多元化场景 VLS扩展高端豪华MPV市场布局 [8]   能效测试表现 - 风洞测试显示紧凑车顶线条与流畅圆润车尾设计成就出色风阻系数 展现优秀空气动力学效率 [2] - 高速赛道测试对电驱系统设定 能量回收策略 热管理系统及后轮主动转向系统进行精密调校以提升能效 [4] - 斯图加特至罗马1100公里长途实测仅需两次15分钟快速充电 涵盖山路 高速 乡村公路及狭窄街巷等复杂路况 [6]   产品特性与用户需求 - 产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 在设计 功能与实用性方面全面契合用户需求 [1] - 兼具豪华轿车驾驶体验与多功能MPV卓越实用性两大优势 [1] - 后轮主动转向系统在蜿蜒山路及狭窄街巷中显著提升车辆灵活性与操控便利性 [6]
 欧洲汽车业喊话欧盟:中国脱碳模式全球最先进,照搬他们思路又有何不可?
 观察者网· 2025-09-04 19:44
 欧洲汽车行业对欧盟减排政策的分歧 - 欧洲汽车行业领军人物呼吁欧盟借鉴中国减排政策 将混合动力车型纳入支持范围 而非坚持2035年全面禁燃令[1]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主席康林松指出中国模式成功在于政策鼓励电动车及混合动力等多减排技术 无截止日期和禁令[1] - 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及舍弗勒高管认同中国不限制技术的思路 认为照搬此思路对欧洲有利[1]   欧盟政策与行业反应 - 欧盟理事会2023年法规决定2035年起禁售会导致碳排放的新燃油轿车和小型客货车[1] - 沃尔沃和Polestar等电动车制造商支持该法规 而梅赛德斯-奔驰等车企敦促重新审视 认为政策迫使全部投资押注纯电动 忽视混动等多元路径[2]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和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8月27日致函欧盟委员会 称实现僵硬零排放目标不再可行[2]   欧洲车企电动化转型现状 - 欧洲车企电动化转型进展不一 梅赛德斯-奔驰上半年电动车销量占全球8% 低于宝马18% 雷诺16% 大众11%[5] - 欧盟已放宽2025年车企减排目标 允许三年内分摊达标任务 并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5] - 欧盟官员不愿放松2035禁燃令 因欧洲电动车销量显著上升 1-7月电动车占挪威冰岛和欧盟市场份额17% 混动及插电混动占43%[5]   电动车投资与市场压力 - 制造电动车需要巨额投资 利润率低于燃油车 在美国加征关税和成本上升背景下 欧洲车企压力增大[5] - 欧委会去年10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 在原有10%关税基础上最高加征35.3%[5] - 欧洲各界反对加征关税 认为违背市场经济原则 干扰对华经贸合作 阻碍欧盟绿色转型[6]   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扩张 - 中国车企未因欧盟加征关税放慢欧洲市场扩张 比亚迪蔚来小鹏和零跑等将携最新混动车与纯电动车亮相慕尼黑车展[6] - 7月中国品牌占欧洲电动车销量9.9% 连续第三个月在整体汽车市场占超5%市场份额 比亚迪欧洲销量经常超过特斯拉[6] - 中国车企在快速增长的混动汽车中表现出色 随着推出更多车型 还有增长潜力[7]   中国减排成果与能源转型 - 中国碳排放量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6% 截至5月的12个月里下降约1%[7] - 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增至17.9% 碳排放强度下降超34%[8] - 中国以创纪录速度部署可再生能源技术 是世界最大清洁能源投资者 承诺203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5%以上[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