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天融信(002212):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AI+云计算驱动发展
信达证券· 2025-04-23 16: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文档未提及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天融信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营收28.20亿元同比下降9.73%,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增长122.35%实现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0.54亿元同比增长112.94%;单2024Q4营收12.38亿元同比下降16.15%,归母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304.97%,扣非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255.73% [1] - 公司利润端扭亏为盈,云计算收入增长;持续提质增效,研发投入布局基本完成;布局AI+安全融合领域,智算一体机助力企业升级;超融合领域取得突破,行业化定制深入;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15/0.25/0.35元,对应P/E分别为48.95/29.66/21.21倍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1.24亿、28.20亿、30.57亿、34.05亿、38.6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 11.8%、 - 9.7%、8.4%、11.4%、13.4% [4][5]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 3.71亿、0.83亿、1.77亿、2.92亿、4.0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 281.1%、122.4%、113.0%、65.1%、39.8% [4][5] - 毛利率分别为60.2%、61.0%、61.4%、61.6%、61.7%;ROE分别为 - 3.9%、0.9%、1.9%、3.0%、4.1% [4][5] - EPS(摊薄)分别为 - 0.31、0.07、0.15、0.25、0.35元;市盈率P/E分别为 —、104.29、48.95、29.66、21.21倍;市净率P/B分别为0.92、0.92、0.91、0.90、0.87倍 [4][5] 业务情况 - 分产品看,2024年网络安全收入25.50亿元同比下降11.49%,云计算业务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10.09% [2] - 分客户所在行业看,2024年政府及事业单位客户收入12.76亿元同比增长2.05%,国有企业客户收入8.65亿元同比基本持平,能源行业收入同比增长22.86%,卫生行业同比增长17.90% [2] 费用情况 - 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9.30/1.28/6.42亿元,三费合计17亿元同比减少10.71%;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6.42%,管理费用同比下降40.95%,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18% [2] 业务布局 - 2024年基于自研天问大模型推出天问智算云平台,提供“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和基础算力服务;以“算力硬件平台+智算平台”为基座,集成DeepSeek大模型推出DeepSeek安全智算一体机;2025年2月底天问智算云平台首批通过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大模型一体机能力验证 [2] - 2024年完成超融合国产化与块存储性能双维度升级,针对多个垂直领域推出多行业解决方案,针对新业务场景推出防护方案 [2]
聚光科技:24年业绩大幅增长,“4+X”布局打造国产高端分析仪器龙头企业-20250423
信达证券· 2025-04-23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未提及投资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实现总营业收入36.14亿元,同比增长13.58%;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64.11%;扣非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132.82%;基本每股收益0.46元/股,同比增长163.89%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营业务情况 - 2024年公司仪器、相关软件及耗材/运营服务、检测服务及咨询服务/环境设备及工程业务分别实现收入25.6/5.19/4.26亿元,同比+15.36%、+18.54%、+7.14%;毛利率分别为48.5%、37.99%、27.28%,同比+2.77pct、+6.69pct、+4.54pct,综合毛利率为44.43%,同比+3.17pct [3] - 期间费用率显著降低,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6.66%/8.61%/11.43%/4.29%,同比-4.43/-2.71/-6.05/-1.18pct,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5.75% [3] - 公司坚持管理精细化,调整、收缩部分业务单元、产品线,聚焦核心仪器业务,收缩非高端分析仪器及相关配套业务 [3] 高端分析仪器技术平台 - 子公司谱育科技完善质谱、色谱、光谱、理化前处理等产品技术平台,形成“多技术平台 - 多产品组合 - 多场景应用”经营模式 [3] - 多个重点产品经技术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3] - 在质谱领域,已成熟掌握多个质谱分析技术平台,实现一系列高端质谱的产业化,取得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 [3] 生命科学业务布局 - 公司针对临床研究等需求成立多个业务单元,面向临床质谱、细胞分析、分子免疫、核酸分析等应用场景开展业务 [3] - 临床质谱方面,谱聚医疗截至24年年底有3款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2款微量元素质谱仪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及47个试剂证,发布全自动临床质谱解决方案 [4] - 细胞分析领域,谱康医学发布2款国产自主可控流式细胞仪,24年多个项目完成交付与验收,获客户高度认可 [4] - 核酸分析领域,聚致生物核心产品GeneTOF核酸质谱分析系统实现多应用场景规模化落地,2025年将优化产品性能,深化合作,探索实用化路径 [4] - 分子免疫领域,聚拓生物围绕市场需求构建技术矩阵,核心产品ClinCap 1000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实现精准诊断,配套试剂已取得部分注册证 [4] 现金分红情况 - 公司以总股本448,737,6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5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112,184,400元(含税),彰显公司实力 [6]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1.34亿元、46.99亿元、53.44亿元,增速分别为14.4%、13.7%、13.7% [6]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2、5.07、6.9亿元,增速分别为70.2%、44.0%、36.0% [6] 重要财务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3,182|3,614|4,134|4,699|5,344| |增长率YoY %|-7.8%|13.6%|14.4%|13.7%|13.7%|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 - 323|207|352|507|690| |增长率YoY%|13.9%|164.1%|70.2%|44.0%|36.0%| |毛利率%|41.1%|44.4%|42.5%|42.6%|42.7%| |净资产收益率ROE%|-11.1%|6.6%|10.2%|12.8%|14.8%| |EPS(摊薄)(元)| - 0.72|0.46|0.78|1.13|1.54| |市盈率P/E(倍)| — |35.30|30.03|20.85|15.34| |市净率P/B(倍)|2.45|2.19|3.05|2.66|2.27| [5] 财务报表情况 - 资产负债表展示了2023A - 2027E各年度的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等项目情况 [7] - 利润表展示了2023A - 2027E各年度的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各项费用、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项目情况 [7] - 现金流量表展示了2023A - 2027E各年度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等项目情况 [7]
虹软科技:智驾业务实现高增,端侧AI有望打开成长空间-20250423
信达证券· 2025-04-23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公司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虹软科技2024年年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利润同比增长 公司积极开拓新技术、新赛道、新客户 有望受益于智能影像、智能驾驶行业高增速并开拓新业绩增长点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5亿元 同比增长21.62%;归母净利润1.77亿元 同比增长99.67%;扣非归母净利润1.56亿元 同比增长128.93% 2024Q4收入2.41亿元 同比增加44.23% 归母净利润0.88亿元 同比增加1194.1% 2025Q1收入2.09亿元 同比增长13.77% 归母净利润0.50亿元 同比增加45.36% [1] - 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54/0.65/0.81元 对应P/E分别为80.47/66.38/53.24倍 [1][2]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6.7亿、8.15亿、9.9亿、12.07亿、15.01亿元 增长率分别为26.1%、21.6%、21.4%、21.9%、24.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0.88亿、1.77亿、2.16亿、2.62亿、3.27亿元 增长率分别为53.0%、99.7%、22.3%、21.2%、24.7% [3][4] 业务发展 智能驾驶业务 - 舱内业务前装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Tahoe获多款车型全球定点项目 推进量产开发、开拓新定点、导入功能项目 为海外客户定制开发测试工具 与海外知名Tier1建立战略合作 舱外业务全力推进前装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WestLake产品化 开展市场推广与项目落地 2024年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收入1.27亿元 同比增长71.2% 随着定点产品进入量产期 相关业务有望中短期高速增长 [1] AI眼镜业务 - 产品研发层面结合端侧轻量化模型构建并开发多项高清影像处理算法 提升成像美感、降低噪点 优化专业算法解决方案 硬件适配层面与高通围绕AR1Gen1芯片平台深入协作 客户开拓层面截止2024年底助力雷鸟V3完成国内首款AI眼镜发售 市场反馈良好 [1] TurboFusion技术业务 - TurboFusion技术全机型渗透率持续提升 覆盖旗舰到中低端机型 核心影像解决方案商业化落地 新增运动抓拍、AI人像光影重构等细分功能 探索生成式AI与该技术深度融合 优化图像画质 推动影像计算智能化升级 视频解决方案已落地 为2025年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1]
虹软科技(688088):智驾业务实现高增,端侧AI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信达证券· 2025-04-23 15: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虹软科技2024年年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增长显著,智能驾驶及AI眼镜等业务发展良好,TurboFusion技术成果显著,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54/0.65/0.81元,对应P/E分别为80.47/66.38/53.24倍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5亿元,同比增长21.62%;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99.67%;扣非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128.93% [1] - 2024Q4公司实现收入2.41亿元,同比增加44.23%,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增加1194.1% [1] - 2025Q1公司实现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13.77%,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增加45.36% [1] 业务发展 智能驾驶业务 - 舱内业务前装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Tahoe获多款车型全球定点项目,推进量产开发、开拓新定点、导入功能项目,为海外客户定制开发测试工具,与海外知名Tier1建立战略合作 [1] - 舱外业务全力推进前装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WestLake产品化,开展市场推广与项目落地,加大驾驶测试、法规合规测试,系统研发持续优化方案、提升功能上限,完成记忆行车、记忆泊车开发部署,拓宽无图高速NOA场景 [1] - 2024年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实现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71.2%,随着定点产品进入量产期,相关业务有望中短期高速增长 [1] AI眼镜业务 - 产品研发层面结合端侧轻量化模型,构建并开发多项高清影像处理算法,提升成像美感、降低噪点,优化针对AI眼镜特有场景的专业算法解决方案 [1] - 硬件适配层面与高通围绕AR1Gen1芯片平台深入协作 [1] - 客户开拓层面截止2024年底助力雷鸟V3完成国内首款AI眼镜发售,市场反馈良好 [1] TurboFusion技术 - 全机型渗透率持续提升,完成从旗舰机型到高端、主流机型全面覆盖,核心影像解决方案在多个客户机型商业化落地,在中低端机型市场规模化落地 [1] - 场景化功能创新,新增运动抓拍、AI人像光影重构等细分功能 [1] - 端侧AI计算深化,探索生成式AI与TurboFusion技术深度融合,优化夜景、逆光、长焦等场景图像基础画质,推动影像计算智能化升级 [1] - 视频领域解决方案已落地,为2025年视频方案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标志技术从静态影像向动态视频全面扩展 [1]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54/0.65/0.81元,对应P/E分别为80.47/66.38/53.24倍 [1][2] 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670|815|990|1207|1501| |增长率YoY %|26.1%|21.6%|21.4%|21.9%|24.4%|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88|177|216|262|327| |增长率YoY%|53.0%|99.7%|22.3%|21.2%|24.7%| |毛利率(%)|90.3%|90.4%|90.6%|90.1%|90.5%| |ROE(%)|3.3%|6.5%|7.9%|9.5%|11.7%| |EPS(摊薄)(元)|0.22|0.44|0.54|0.65|0.81| |市盈率P/E(倍)|196.58|98.45|80.47|66.38|53.24| |市净率P/B(倍)|6.51|6.40|6.36|6.31|6.24| [3] 资产负债表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2026|2027| |----|----|----|----|----|----| |流动资产|2433|2239|2529|2656|2784| |货币资金|1926|1185|1447|1534|1572| |应收票据|2|6|3|5|7| |应收账款|101|193|211|242|325| |预付账款|11|9|13|17|19| |存货|15|10|16|20|20| |其他|378|836|839|839|841| |非流动资产|687|783|755|727|699| |长期股权投资|34|34|34|34|34| |固定资产(合计)|432|414|389|364|339| |无形资产|23|22|22|22|22| |其他|198|313|310|307|304| |资产总计|3121|3021|3284|3383|3483| |流动负债|419|278|526|600|669| |短期借款|0|0|0|0|0| |应付票据|0|0|0|0|0| |应付账款|1|3|2|3|4| |其他|418|275|523|597|665| |非流动负债|29|25|25|25|25| |长期借款|0|0|0|0|0| |其他|29|25|25|25|25| |负债合计|448|303|550|625|694| |少数股东权益|0|0|0|1|1|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2673|2718|2733|2757|2788| |负债和股东权益|3121|3021|3284|3383|3483| [4] 利润表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2026|2027| |----|----|----|----|----|----| |营业总收入|670|815|990|1207|1501| |营业成本|65|78|93|119|142| |营业税金及附加|8|9|11|13|17| |销售费用|118|133|160|197|245| |管理费用|91|86|104|125|158| |研发费用|363|398|441|538|663| |财务费用|(57)|(57)|(17)|(21)|(23)| |减值损失合计|(1)|(6)|(1)|(1)|(1)| |投资净收益|(12)|2|3|4|3| |其他|38|39|47|62|73| |营业利润|108|203|247|300|375| |营业外收支|(1)|0|0|0|0| |利润总额|107|203|247|300|375| |所得税|19|27|31|38|48| |净利润|88|177|216|262|327| |少数股东损益|(0)|(0)|0|0|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88|177|216|262|327| |EBITDA|98|178|258|307|380| |EPS(当年)(元)|0|0|1|1|1| [4] 现金流量表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2026|2027| |----|----|----|----|----|----| |经营活动现金流|256|11|461|321|332| |净利润|88|177|216|262|327| |折旧摊销|40|42|28|28|28| |财务费用|(1)|(8)|0|0|0| |投资损失|12|(2)|(3)|(4)|(3)| |营运资金变动|107|(199)|219|33|(22)| |其它|10|1|0|1|1| |投资活动现金流|44|(611)|3|4|3| |资本支出|(78)|(42)|(0)|(0)|(0)| |长期投资|115|(590)|0|0|0| |其他|7|21|3|4|3| |筹资活动现金流|(36)|(155)|(200)|(238)|(297)| |吸收投资|0|0|0|0|0| |借款|0|0|0|0|0| |支付利息或股息|(50)|(148)|(196)|(238)|(297)| |现金净增加额|276|(741)|262|87|38| [4]
聚光科技(300203):24年业绩大幅增长,“4+X”布局打造国产高端分析仪器龙头企业
信达证券· 2025-04-23 15: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未提及投资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36.14亿元,同比增长13.58%;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64.11%;扣非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132.82%;基本每股收益0.46元/股,同比增长163.89% [1]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1.34亿元、46.99亿元、53.44亿元,增速分别为14.4%、13.7%、13.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2、5.07、6.9亿元,增速分别为70.2%、44.0%、36.0%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营业务情况 - 2024年公司仪器、相关软件及耗材/运营服务、检测服务及咨询服务/环境设备及工程业务分别实现收入25.6/5.19/4.26亿元,同比+15.36%、+18.54%、+7.14%;毛利率分别为48.5%、37.99%、27.28%,同比+2.77pct、+6.69pct、+4.54pct,综合毛利率为44.43%,同比+3.17pct [3] - 期间费用率显著降低,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6.66%/8.61%/11.43%/4.29%,同比-4.43/-2.71/-6.05/-1.18pct,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5.75% [3] - 公司坚持管理精细化,聚焦核心仪器业务,收缩部分业务 [3] 高端分析仪器技术平台 - 子公司谱育科技完善产品技术平台,形成高端分析仪器经营模式 [3] - 多个重点产品经技术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 [3] - 在质谱领域掌握多个质谱分析技术平台,实现一系列高端质谱产业化 [3] 生命科学业务布局 - 公司针对临床研究等需求成立多个业务单元开展业务 [3] - 临床质谱方面,谱聚医疗有产品获注册证和试剂证,发布解决方案 [4] - 细胞分析领域,谱康医学发布流式细胞仪,项目交付验收获认可 [4] - 核酸分析领域,聚致生物核心产品实现多场景规模化落地,2025年将优化产品等 [4] - 分子免疫领域,聚拓生物构建技术矩阵,核心产品可精准诊断,适配试剂推进注册申报 [4] 现金分红情况 - 公司以总股本448,737,6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5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112,184,400元(含税) [6] 重要财务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3,182|3,614|4,134|4,699|5,344| |增长率YoY %|-7.8%|13.6%|14.4%|13.7%|13.7%|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 -323|207|352|507|690| |增长率YoY%|13.9%|164.1%|70.2%|44.0%|36.0%| |毛利率%|41.1%|44.4%|42.5%|42.6%|42.7%| |净资产收益率ROE%|-11.1%|6.6%|10.2%|12.8%|14.8%| |EPS(摊薄)(元)| -0.72|0.46|0.78|1.13|1.54| |市盈率P/E(倍)| —|35.30|30.03|20.85|15.34| |市净率P/B(倍)|2.45|2.19|3.05|2.66|2.27| [5]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 包含2023A - 2027E各年度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现金流等多项财务数据 [7]
航空运输月度专题:客座率高位维稳,票价同比跌幅收窄
信达证券· 2025-04-23 14: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初至今行业客座率高位持续,3月航司增投国际线运力、国内线运力同比下降,国内线客座率维持高位,油价向好、汇率持稳,行业票价4月初跌幅扩大后同比跌幅波动收窄,淡季票价较弱,此前行业受供应链问题飞机交付延迟,4月美国“对等关税”或使飞机引进增速放缓、维修及航材供应成本有上行压力,当前行业客座率持续高位、利用率回升空间有限,若出行需求增长延续有望支撑票价同比转正 [13] - 看好旺季供需改善,供给端因供应链问题和美国“对等关税”飞机引进或放缓、发动机维修影响利用率短期提升有限、国内线客座率维持高位旺季运载能力提升空间有限,需求端春节及清明小长假旺季需求持续增长,供需改善票价低位有望回升,看好航空出行持续复苏,建议关注中国国航、南方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中国东航等 [3][13] 各部分总结 行业票价同比跌幅波动收窄,油价持续下降 行业周转量同比增速放缓,淡季客座率仍处高位 - 2025年3月行业整体运力及周转量同比增速放缓,月度客座率淡季回落但仍处高位,当月ASK、RPK较2019年同期+13.0%、+12.9%,客座率83.3%,较2019年同期-0.1pct;同比2024年,ASK、RPK分别+4.5%、+6.7%,客座率+1.7pct [15] - 2025年4月前三周行业PW1100机型飞机停飞数量平均123架,同比2024年平均增长50架,环比3月平均增加12架;4月前三周六大航司停飞21天飞机平均比例2.88%,同比增加0.89pct [20] - 分地区看,3月国内线周转量同比+1.7%,国际及地区线周转量恢复到2019年的98.3% [25] 票价:同比跌幅波动收窄,Q1票价同比-12% - 2025年年初至今国内经济舱平均票价722元,同比-11.2%;25Q1平均票价734元,同比下降12.0%,春节后3月票价跌幅收窄,4月初跌幅扩大后逐渐收窄,过去三周周度平均票价同比分别-8.0%、-7.6%、-5.8% [4][27] - 3月境内票价环比-20.7%,同比-2.8%,国际及地区票价同比-27.8% [27] 油汇:油价同比下降持续,汇率维稳 - 25Q1航空煤油出厂价均价5952元/吨,同比2024年同期-10.0%,较2019Q1同期+25.1%;4月国内航油含税出厂价降至5602元/吨,同比下降15.4%,此前1 - 3月航油均价同比分别-13.1%、-6.9%、-9.8%;25Q1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均价74.98美元/桶,同比-8.3%,至4月21日,4月均价66.81美元/桶,同比-24.9%;4月初航空燃油附加费下调回10/20元 [5][42] - 2024年末中间价美元兑人民币汇率7.1884元,至2025年4月22日为7.2074元,较2024年末+0.26%,汇率持稳 [5][42] 航司运力增投国际线,客座率同比提升 运营情况:3月国内线运力同比下降,客座率持续高位 - 3月各航司运力调配至国际线,国内线ASK同比下降,客座率同比提升,周转量同比微增;除东航和吉祥,其余航司国际线周转量低于19年同期,客座率有提升空间 [6][47] - 3月综合ASK同比增速海航/东航/吉祥/南航/春秋/国航分别为+11.2%/+6.7%/+4.5%/+3.1%/+1.7%/+0.4%;国内线ASK同比增速海航/东航/南航/春秋/国航/吉祥分别为0%/-1.4%/-3.2%/-4.9%/-4.9%/-9.5%;国际线ASK较2019年同期恢复率吉祥/东航/南航/春秋/国航/海航分别为+168.1%/+14.2%/-5.5%/-9.9%/-12.4%/-21.9% [47] - 3月综合RPK同比增速海航/东航/南航/吉祥/国航/春秋分别为+11.5%/+10.5%/+6.1%/+3.4%/+2.0%/+1.8%;国内线RPK同比增速东航/海航/南航/国航/春秋/吉祥分别为+3.4%/+1.2%/+0.6%/-1.3%/-4.1%/-8.3%;国际线RPK较2019年同期恢复率吉祥/东航/南航/春秋/海航/国航分别为+148.9%/+16.2%/-6.2%/-14.1%/-14.7%/-15.9% [48] - 3月综合客座率同比变动东航/南航/国航/海航/春秋/吉祥分别为+2.9/+2.4/+1.2/+0.2/+0.1/-0.9pct;对比2019年同期,南航/东航/海航/国航/吉祥/春秋分别为+1.6/+1.4/-0.3/-1.4/-1.7/-2.6pct;国内线客座率对比2019年同期,南航/东航/吉祥/国航/春秋/海航分别为+2.4/+1.6/+0.9/-0.7/-2.5/-2.9pct;国际线客座率对比2019年同期,海航/东航/南航/国航/春秋/吉祥分别为+6.2/+1.4/-0.6/-3.1/-4.2/-5.9pct [49] - 累计情况看,国内线运力同比下降,客座率高位,周转量同比微增2% - 3%;国际线方面,国航和海航周转量分别恢复到19年同期的89%、80%,其余航司基本恢复到19年或超过19年同期水平,客座率有缺口 [60] 机队引进:3月南航净增加8架客机 - 3月南航引进13架飞机(含12架客机和1架货机),净增长8架客机;东航引进4架净增长4架飞机,春秋引进2架净增长2架飞机,国航引进1架退出1架飞机,吉祥和海航未引进退出飞机 [7][66] - 一季度累计,南航、东航、国航分别净增长13、12、4架飞机,海航、春秋、吉祥分别净增长3、2、2架飞机 [7][66]
航空运输月度专题:客座率高位维稳,票价同比跌幅收窄-20250423
信达证券· 2025-04-23 14: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初至今行业客座率高位持续,3月航司增投国际线运力、国内线运力同比下降,国内线客座率维持高位,油价向好、汇率持稳,行业票价4月初跌幅扩大后同比跌幅波动收窄,淡季票价较弱,此前行业受供应链问题飞机交付延迟,4月受美国“对等关税”影响飞机引进增速或放缓,维修及航材供应成本或上行,当前行业客座率已处高位,利用率回升空间有限,若出行需求增长延续,有望支撑票价同比转正 [13] - 看好旺季供需改善,供给端受供应链、“对等关税”、发动机维修及客座率高位影响,旺季运载能力提升空间有限,需求端旺季需求持续增长,供需或将改善,票价低位有望回升,看好航空出行持续复苏,建议关注中国国航、南方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中国东航等 [2][13] 各部分总结 行业票价同比跌幅波动收窄,油价持续下降 行业周转量同比增速放缓,淡季客座率仍处高位 - 2025年3月行业整体运力及周转量同比增速放缓,月度客座率淡季回落但仍处高位,当月ASK、RPK较2019年同期+13.0%、+12.9%,客座率83.3%,较2019年同期-0.1pct,同比2024年分别+4.5%、+6.7%,客座率+1.7pct [15] - 飞机停飞数量同比增长明显,4月前三周行业PW1100机型飞机停飞数量平均123架,同比2024年平均增长50架,环比3月平均增加12架,4月前三周六大航司平均停飞比例为2.88%,同比增加0.89pct [20] - 分地区看,国内线周转量同比增长1.7%,国际及地区恢复到2019年的98.3% [25] 票价:同比跌幅波动收窄,Q1票价同比-12% - 2025年年初至今国内经济舱平均票价722元,同比-11.2%,25Q1平均票价734元,同比下降12.0%,春节后三月份票价跌幅收窄,四月初跌幅再次扩大后逐渐收窄,过去三周周度平均票价同比分别-8.0%、-7.6%、-5.8% [4][27] - 3月境内票价环比-20.7%,同比-2.8%,国际及地区票价同比-27.8% [27] 油汇:油价同比下降持续,汇率维稳 - 油价方面,25Q1航空煤油出厂价均价5952元/吨,同比2024年同期均价-10.0%,较2019Q1同期均价+25.1%,4月国内航油含税出厂价降低至5602元/吨,同比下降15.4%,25Q1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均价为74.98美元/桶,同比-8.3%,至2025年4月21日,4月均价为66.81美元/桶,同比-24.9%,4月初航空燃油附加费下调回10/20元 [5][42] - 汇率方面,2024年末中间价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1884元,至2025年4月22日为7.2074元,较2024年末+0.26%,汇率持稳 [5][42] 航司运力增投国际线,客座率同比提升 运营情况:3月国内线运力同比下降,客座率持续高位 - 3月各航司运力调配至国际线,国内线ASK同比下降,客座率同比提升,周转量同比微增,除东航和吉祥,其余航司国际线周转量低于19年同期,客座率有提升空间 [6][47] - 3月综合ASK同比增速海航/东航/吉祥/南航/春秋/国航分别为+11.2%/+6.7%/+4.5%/+3.1%/+1.7%/+0.4%,国内线ASK同比增速分别为0%/-1.4%/-3.2%/-4.9%/-4.9%/-9.5%,国际线ASK较2019年同期恢复率分别为+168.1%/+14.2%/-5.5%/-9.9%/-12.4%/-21.9% [47] - 3月综合RPK同比增速海航/东航/南航/吉祥/国航/春秋分别为+11.5%/+10.5%/+6.1%/+3.4%/+2.0%/+1.8%,国内线RPK同比增速分别为+3.4%/+1.2%/+0.6%/-1.3%/-4.1%/-8.3%,国际线RPK较2019年同期恢复率分别为+148.9%/+16.2%/-6.2%/-14.1%/-14.7%/-15.9% [48] - 3月综合客座率同比变动东航/南航/国航/海航/春秋/吉祥分别为+2.9/+2.4/+1.2/+0.2/+0.1/-0.9pct,对比2019年同期分别为+1.6/+1.4/-0.3/-1.4/-1.7/-2.6pct,国内线客座率对比2019年同期分别为+2.4/+1.6/+0.9/--0.7/-2.5/-2.9pct,国际线客座率对比2019年同期分别为+6.2/+1.4/-0.6/-3.1/-4.2/-5.9pct [49] - 累计情况看,国内线运力同比下降,客座率高位,周转量同比微增2% - 3%,国际线方面,国航和海航周转量分别恢复到19年同期的89%、80%,其余航司基本恢复到19年或超过19年同期水平,客座率有缺口 [60] 机队引进:3月南航净增加8架客机 - 3月南航引进13架飞机(含12架客机和1架货机),净增长8架客机,东航引进4架净增长4架飞机,春秋引进2架净增长2架飞机,国航引进1架退出1架飞机,吉祥和海航未引进退出飞机 [7][66] - 一季度累计看,南航、东航、国航分别净增长13、12、4架飞机,海航、春秋、吉祥分别净增长3、2、2架飞机 [7][66]
哈尔斯(002615):客户结构多元化,海外产能爬坡影响短期盈利
信达证券· 2025-04-22 22:5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无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4年&25Q1业绩报告,海外高景气延续、前瞻绑定高潜客户使收入端稳健增长;24Q4利润略承压预计系海外基地投产、固费摊销不足,25Q1盈利能力已稳步改善 [1] - 外销客户结构优化、海外产能保障成长,内销渠道结构改善、盈利能力提升 [2] - 25Q1公司毛利率和归母净利率同比提升,现金流短暂承压;核心股东逆势增持彰显长期发展信心,未来关税政策明朗公司有望加速抢占全球份额,业绩预期有望上修 [3] 各部分总结 业绩情况 - 24全年收入33.32亿元(同比+38.4%),归母净利润2.87亿元(同比+14.7%),扣非归母净利润2.80亿元(同比+30.0%);单Q4收入9.64亿元(同比+37.5%),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36.4%),扣非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6.5%);25Q1收入7.04亿元(同比+22.5%),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31.6%),扣非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32.2%) [1] 业务结构 - 2024年外销收入29.0亿元(同比+46.8%),H2收入17.04亿元(同比+41.8%);前四大客户全年收入分别为9.8亿元(同比+6.2%)、7.2亿元(同比+124.2%)、3.0亿元(同比+150.6%)、2.5亿元;预计25年Yeti平稳,PMI非美订单提升&新品iceflow持续放量、有望快速增长,TB基数仍较小、仍有望高增;泰国基地一期稳步爬坡,二期进展顺利,未来有望逐步覆盖美国订单,整体关税风险可控 [2] - 2024年内销收入4.31亿元(同比持平),H2收入2.35亿元(同比-17.1%);内销利用电商红利,提升产品价格带、推动品牌向中高端市场迈进,预计24年线上渠道仍稳健增长;渠道结构优化,内销盈利能力稳步改善,24H2已提升至29.4%(较23全年+5.6pct);预计25全年内销线上稳增、线下平稳,盈利能力表现改善 [2] 财务指标 - 25Q1公司毛利率/归母净利率分别为28.7%/5.9%(同比+1.2/+0.4pct),销售/研发/管理费用率为9.3%/5.0%/7.9%(同比-0.2/+0.5/+0.1pct);截至25Q1末存货/应收/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02/43/124天(同比-10/+12/+18天),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0.48亿元(同比-1.23亿元) [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4.4、5.3亿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9.3X、7.4X、6.2X [3] 重要财务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407|3,332|4,138|4,957|5,908| |增长率YoY %|-0.9%|38.4%|24.2%|19.8%|19.2%|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250|287|354|443|530| |增长率YoY%|21.3%|14.7%|23.4%|25.2%|19.8%| |毛利率%|31.2%|28.0%|28.3%|28.8%|28.9%| |净资产收益率ROE%|17.0%|16.7%|18.2%|20.1%|21.0%| |EPS(摊薄)(元)|0.54|0.61|0.76|0.95|1.14| |市盈率P/E(倍)|13.18|11.49|9.31|7.44|6.21| |市净率P/B(倍)|2.24|1.91|1.69|1.49|1.31| [5]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 包含2023A - 2027E各年度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负债、股东权益、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等多项财务数据 [6]
巨星科技:自主品牌高增,加速全球化布局
信达证券· 2025-04-22 22: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文档未提及巨星科技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巨星科技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收入和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尽管行业需求受高利率影响承压,但零售商去库结束、消费降级带动订单上涨,电商渠道自主品牌培育贡献增量 [1] - 公司各产品表现良好,手工具自主品牌高增,电动工具新品类突破,工业工具维持稳健增长 [2] - ODM业务持续扩张,OBM收入占比提升,毛利率小幅上升,费用率有望下行,现金流和营运能力表现稳定 [3][4] - 关税带来短期扰动,但公司加快全球化步伐应对冲击,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2、30.1、36.8亿元,对应PE为11.3X、9.1X、7.4X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47.95亿元(同比+35.4%),归母净利润23.04亿元(同比+36.2%),扣非归母净利润23.04亿元(同比+35.7%);24Q4公司实现收入37.12亿元(+60.0%),归母净利润3.68亿元(+98.6%),扣非归母净利润3.71亿元(+146.5%) [1]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62.53、192.37、223.1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9.9%、18.4%、16.0%;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4.20、30.12、36.8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5.1%、24.5%、22.2% [6] - 2024年毛利率32.01%(同比+0.21pct),归母净利率为15.57%(同比+0.09pct),期间费用率为14.38%,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59%/6.20%/2.47% [3]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为17.40亿元(同比-3.86亿元),存货周转天数99.75天(同比-30.21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64.09天(同比-1.75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61.17天(同比-9.68天) [4] 产品情况 - 2024年手工具/电动工具/工业工具分别实现收入100.69/14.38/32.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46%/36.53%/22.14% [2] - 手工具坚持产品创新与品牌驱动,跨境电商品牌保持45%以上增速;电动工具20V锂电产品实现突破;工业工具受制于全球工业投资下滑,但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2] 业务模式 - 2024年ODM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6.45亿元,同比增长35.30%,持续提高渠道客户粘性,绑定下游大客户,依托大客户拓展新品类并加快全球化布局 [3] - 2024年OBM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0.90亿元,同比增长35.97%,收入占比提升至47.92%,积极执行品牌战略扩大DTC业务规模,自有品牌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3] 市场情况 - 2024年行业需求受高利率影响继续承压,全年市场规模增长1%,但零售商去库周期结束,订单和终端销售匹配,叠加消费降级带动公司订单同比大幅上涨 [1] - 2024年公司美洲市场收入93.87亿元,占比63.44%,其中中国制造6亿美金(3亿ODM + 3亿OBM)、越南制造4亿美金(ODM),特朗普关税带来短期扰动,公司加快向东南亚转移产能并通过加价向下游传导压力 [4]
巨星科技(002444):自主品牌高增,加速全球化布局
信达证券· 2025-04-22 21: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文档未提及巨星科技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巨星科技收入和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尽管行业需求受高利率影响承压,但零售商去库结束、消费降级带动订单上涨,电商渠道自主品牌培育贡献增量 [1] - 公司各产品表现良好,手工具自主品牌高增,电动工具新品类突破,工业工具维持稳健增长 [2] - ODM业务持续扩张,OBM收入占比提升,毛利率小幅上升,费用率有望下行 [3] - 现金流和营运能力表现稳定,关税带来短期扰动,公司加快全球化步伐 [4]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2、30.1、36.8亿元,对应PE为11.3X、9.1X、7.4X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47.95亿元(同比+35.4%),归母净利润23.04亿元(同比+36.2%),扣非归母净利润23.04亿元(同比+35.7%);24Q4公司实现收入37.12亿元(+60.0%),归母净利润3.68亿元(+98.6%),扣非归母净利润3.71亿元(+146.5%) [1]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62.53、192.37、223.1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9.9%、18.4%、16.0%;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4.20、30.12、36.8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5.1%、24.5%、22.2% [6] - 2024年毛利率32.01%(同比+0.21pct),归母净利率为15.57%(同比+0.09pct),期间费用率为14.38%,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59%/6.20%/2.47% [3]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为17.40亿元(同比-3.86亿元),存货周转天数99.75天(同比-30.21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64.09天(同比-1.75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61.17天(同比-9.68天) [4] 产品情况 - 2024年手工具/电动工具/工业工具分别实现收入100.69/14.38/32.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46%/36.53%/22.14% [2] - 手工具坚持产品创新与品牌驱动,跨境电商品牌保持45%以上增速;电动工具20V锂电产品实现突破;工业工具受制于全球工业投资下滑,但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2] 业务模式 - 2024年ODM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6.45亿元,同比增长35.30%,持续提高渠道客户粘性,绑定下游大客户,依托大客户拓展新品类并加快全球化布局 [3] - 2024年OBM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0.90亿元,同比增长35.97%,收入占比提升至47.92%,积极执行品牌战略扩大DTC业务规模,自有品牌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3] 市场情况 - 2024年行业需求受高利率影响继续承压,全年市场规模增长1%,但零售商去库周期结束,订单和终端销售匹配,叠加消费降级带动公司订单同比大幅上涨 [1] - 2024年公司美洲市场收入93.87亿元,占比63.44%,其中中国制造6亿美金(3亿ODM + 3亿OBM)、越南制造4亿美金(ODM),特朗普关税带来短期扰动,公司加快向东南亚转移产能并通过加价向下游传导压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