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浦林成山:海外产能布局成形,盈利质量稳步提升
海通国际· 2024-11-21 16: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2024年浦林成山4.3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为9.43港元,给予“优于大市”投资评级[9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浦林成山是国内轮胎行业领先企业,海外产能布局成形,税率下降带来业绩弹性,盈利质量稳步提升[1][2][3][43][82][95][10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浦林成山控股有限公司业务源于1976年,总部位于中国山东省荣成市,是一家专注于轮胎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及提供轮胎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现代化企业,是中国商用全钢子午线轮胎替换市场国内领先制造商,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轮胎企业之一。公司打造了中国、泰国两大生产基地;设立中国、北美及欧洲三大销售中心,形成全球化发展布局[3] - 截止2024H1,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成山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持股比例69.63%,公司股权结构稳定[6] 公司经营战略 - 公司拥有四大知名轮胎品牌,分别是浦林(PRINX)、成山(Chengshan)、澳通(Austone)及富神(Fortune)。公司坚持多品牌、差异化的品牌战略,坚持赋能B端经销商、深入研究C端用户需求,通过多种方式打造忠实的品牌用户群体[10] - 2023年浦林成山北美分公司与美国匹克球运动联盟USA Pickleball达成合作,公司旗下轮胎品牌富神轮胎(Fortune Tires)成为USA Pickleball的官方独家轮胎赞助商[12] 公司财务状况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63亿元,同比增长23.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11亿元,同比增长148.04%。其中美洲销售占比同比上升,达33.14%[14] - 2024H1,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达24.62%和15.08%,半钢胎产品均价稳中有升,全钢胎产品价格近年来持续下行[24] - 公司国际经销比例近两年维持在65%以上,直销比例略有提升。2024H1,公司直销至汽车制造商营业收入人民币6.07亿元,同比+26.3%[30] 行业情况 - 中国轮胎企业市占率持续提升,2023年达17.52%,国内前10强企业占居10.45%的份额。轮胎行业集中度较高,CR10保持在60%以上。其中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固特异三家海外龙头占据轮胎市场约40%的份额,但近年来有所下降,2023年同比下降1.9个pct至37%[49] - 按销售对象,轮胎市场可以分原装市场和替换市场。原装市场是指轮胎厂家与汽车制造商之间的合作,为新车提供原装轮胎,注重品牌影响力;替换市场主要涉及已经投入使用的车辆,当原装轮胎磨损或损坏时,车主需要购买新轮胎进行更换,由于面对消费者,因此注重性价比。据米其林数据,2023年全球轮胎需求量达17.85亿条,其中半钢胎替换市场占比达65%,轮胎各市场占比近年来保持相对稳定[45]
第四范式:行业大模型与范生态产品稳步拓展
华泰证券· 2024-11-21 16:50
报告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61.33港元[4][7]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看好第四范式,因其以大客户为支点开拓新行业、提升渗透率,且凭借企业服务软件根基,以生成式AI重构企业软件,满足企业对行业大模型的使用需求,提升客户体验与开发效率[1] - 前三季度收入32.2亿元(yoy+26.1%),毛利润13.5亿元(yoy+12.5%),毛利率42.0%。3Q24收入13.5亿元(+24.7%),毛利润5.6亿元(yoy+13%),毛利率41.4%,主要来自先知AI平台收入的强劲增长(50.2%)[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先知AI平台相关 - 3Q24先知AI平台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33.5%,收入占比由1H24的67.0%提升至68.1%,是公司所有业务内核和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 业务结构相关 - SHIFT智能解决方案业务3Q24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较1H24的-22.1%显著回暖;式说AIGS服务业务3Q24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11.0%。3Q24毛利率相比1H24下降1.8pp,或因业务结构阶段性影响;研发费用率相比1H24下降6.8pp,受益于收入规模提升[2] 行业地位及产品相关 - 2024年前三季度巩固在多个重点行业领先地位,总用户数244个,标杆用户数98个,标杆用户ARPU 1487万元,标杆用户收入占比45.3%,相比1H24的52.9%有所下降。“先知AI平台5.0”实现多种能力供给,持续优化多项关键能力。将AI Agent能力加入多种解决方案提升产品能力,携手伙伴打造40余款AI产品[3] 财务预测相关 - 维持对公司24 - 26年营业收入预测为50.0/60.0/71.8亿元(+19%/20%/20% yoy),维持归母净利预测为-3.8/-1.2/1.2亿元。给予公司4.3x 2025E PS,目标价61.33港元[4]
快手-W:3Q业绩符合预期,电商收入增速放缓
华泰证券· 2024-11-21 16: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60.45港元[1][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快手3Q业绩营收同比增长11.4%至311亿,符合预期,毛利率同比改善2.6pct至54.3%,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24.4%至39.5亿。展望4Q,预期总收入同比上涨10%,广告收入和GMV增速同比分别放缓至15%和14%,经调整净利润达48.1亿。从中长线看,预期公司利润仍会持续改善[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3Q营收同比增长11.4%至311亿,符合预期。分业务看,直播、广告、电商收入同比分别变动-3.9%、20.0%、17.5%。毛利率同比改善2.6pct至54.3%,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24.4%至39.5亿[1] - 3Q电商和其他收入同比增速放缓至17.5%,略低于预期0.8%。3Q电商GMV同比增长15.1%,泛货架电商占比提升达27%,短视频电商同比增长超40%。双十一期间,内容与泛货架GMV均实现同比显著增长[2] - 3Q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0%,增速较2Q下滑主系内循环广告增速放缓。三季度外循环广告收入同比增长加速,传媒资讯、电商和本地生活增长最为显著[3] - 海外业务持续减亏,3Q巴西DAU和日均时长分别同比增长9.7%和4.2%,3Q海外收入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104.1%,广告收入也同比翻倍增长,3Q海外营业亏损为1.53亿元,同比减少75.9%[11] 业务发展 - 电商业务方面,从商家端看,3Q月均动销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超40%,公司推广“以旧换新”计划和“大牌大补”频道;从用户端看,3Q电商月活跃买家同比增长12%至1.33亿[2] - 广告业务方面,三季度可灵大模型发布1.5版本,并推出会员付费和API服务,单月流水超过千万元;AIGC广告素材日均消耗达两千万元,目前50%投放来自UAX。短剧以应用内广告为主,营销消耗同比增长超3倍。公司持续优化搜索功能,3Q搜索MAU超5亿,日均搜索次数同比增长超20%,驱动搜索营收增长[3] - 人工智能战略聚焦内容生成、内容理解、内容推荐,以语言模型、制作模型和多模态模型构建能力基座[19]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展望24 - 26年,调整快手收入预测-0.2%、-0.5%、-3.7%,主系电商和内循环广告收入增速放缓。调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至178/236/281亿。根据SOTP估值,给予目标价60.45港元[4]
奇富科技-S:3Q24利润再超预期,宣布新回购计划
华泰证券· 2024-11-21 16: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奇富科技 (QFIN US/3660 HK) 的投资评级为"买入"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奇富科技 3Q24 业绩:收入人民币 43.7 亿元,净利润 18.0 亿元,归母净利润好于公司此前指引的 15-16 亿人民币,主因宏观经济企稳以及公司贷款风险充分压降后,放款量环比提升 13.1%且拨备回拨 9.1 亿,同时也得益于轻资本业务占比提升后对表观利润的短期提振 [3] - 公司宣布了 25 年 4.5 亿美元的回购计划,显示对股东回报的持续重视 [3] - 目前贷款质量已经修复至平稳水平,预计公司的经营战略或逐渐回归正常,在放款量上可能不再会刻意收缩,未来关注宏观经济企稳可能带来的规模和盈利的平稳抬升 [3] 3Q24 放款量环比提升 - 3Q24 存续业务放款量 824 亿人民币,贷款余额 1,277 亿人民币,放款量和余额在近几个季度首次环比提升,主因宏观经济企稳且公司贷款质量相对稳定后,不必再刻意控制规模,同时也因公司在平台化转型过程中的客户基础不断丰富 [4] - 3Q24 轻资本放款量为 454 亿人民币,占比 55%,轻资本业务占比在过去几个季度不断提升,短期内将利好净 take rate [4] - 3Q24 收入端 take rate 升至 12.2%,主因资金成本下降以及盈利微薄的业务逐步终止 [4] 3Q24 贷款质量修复至平稳水平,大额回拨推升盈利 - 3Q24 领先指标首日逾期率降至 4.6%,90 天以上逾期率降至 2.72%,30 天收款率升至 87.4%,贷款质量已经修复至相对稳定的水平 [5] - 拨备计提仍然谨慎,3Q24 新计提拨备 16.3 亿,拨备计提率提升至 4.4%,拨备回拨 9.1 亿,是盈利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5] - 丰富的资金供给和 ABS 发行推动资金成本环比降低 30bps,净 take rate 升至 5.9% [5] 盈利预测 - 调整 24/25/26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 61.5/63.4/66.2 亿元,上调美/港股目标价至 37.2 美元/143.4 港币,基于 PE(25E PE 6x)和 DCF 法(美/港股权益成本:15.25/22.3%)均值 [6]
伟仕佳杰:云计算转型成效显著,华为生态业务高速成长
中航证券· 2024-11-21 16:04
报告投资评级 - 给予伟仕佳杰“买入”评级[41] 报告核心观点 - 伟仕佳杰经营稳健,受益于东南亚业务的拓展及信创的铺开,有望实现有质量的增长[23] 公司业务总结 公司概况 - 伟仕佳杰聚焦ICT产品渠道开发与技术方案集成服务,主营业务覆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十二大领域,分销业务包括消费电子、企业系统和云计算三大板块,覆盖超80%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及新兴独角兽企业,在全球IT分销市场排名第八[9] 财务情况 - 2002年港股上市至2023年报告期,营收规模由16亿港币增长到739亿港币,年均增速达到24%,增速全行业第一。2024年H1业绩,实现营业收入400.83亿港元(+17.83%),归母净利润4.53亿港元(-9.71%),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1.9%[9] 业务发展 - **云计算业务**:积极布局数字化转型及云计算业务,通过收购并深度融合云管服务资产RightCloud,实现了公司整体价值的显著提升。与阿里云、华为云等厂商建立合作关系,旗下佳杰云星是国内首批获得可信云·多云管理平台认证的单位。2023年实现算力调度业务同比增长40%,目前AI管理产品合同订单金额占比已达30%。2024年H1云计算收入+29.25%,预计24 - 26年增速分别为27%、25%、24%[16][28] - **信创业务**:信创产品布局涉及全领域,与华为、浪潮等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2024年上半年相继与人大金仓、威努特达成战略合作。与华为相关合作日益紧密,上半年实现相关业务高速成长,如华为政企业务业绩同比增长超过40%等[17] - **企业系统业务**:涉及多领域,为科技制造商提供服务,积极推进信创布局。2024年H1企业系统业务+24.31%,预期24 - 26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28] - **消费电子业务**:涵盖多领域,在中国30个省市拥有线下渠道5000家,同时拓展线上通路。预期24 - 26年将保持稳健增长[29]
中集安瑞科:三季度运营数据点评:清洁能源增长迅速,其他业务有所放缓
中航证券· 2024-11-21 16:04
报告投资评级 - 买入评级 [57] 报告核心观点 - 清洁能源增长迅速,其他业务有所放缓,支撑公司收入稳健增长,同时拉动订单迅速增长 [1] 各板块总结 清洁能源板块 - Q1 - 3清洁能源板块收入126亿元、同比 + 26.2%,Q3单季度收入47.2亿元、同比 + 28%、环比 + 2.2%,是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其累计新签和在手订单同比增长迅速,拉动订单规模增长 [2] - 分地区看,Q1 - 3国内收入91亿元、同比 + 18.5%,海外收入35亿元、同比 + 52%,海外市场收入增速领先于国内 [2] - 订单方面,Q1 - 3累计新签和在手订单161.6亿元和221.2亿元、同比 + 22.1%和 + 42.6%,运输装备累计新签和在手订单在Q1 - 3分别达到103亿元和157.1亿元、同比 + 49.3%和 + 80.7%,领先于其他环节装备 [2] - 陆上清洁能源前三季度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与进口量均实现双位数增长;累计新签订单80.6亿元、同比 + 1.6%,其中海外业务累计新签订单19.5亿元、同比 + 39.9% [2] - 水上清洁能源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交付6艘船,截至10月底已累计交付7艘船,Q1 - 3收入29.2亿元、同比 + 58%,累计新签和在手订单74.4亿元和143亿元、同比 + 57.9%和 + 90.7% [2] - 氢能Q1 - 3累计新签和在手订单6.6亿元和3.2亿元、同比 + 13.3%和 - 23.7%,中标多项氢气球罐项目 [2] 化工环境板块 - Q1 - 3化工环境板块收入21.9亿元、同比 - 39.9%,Q3单季度收入8.9亿元、同比 - 25.0%、环比 + 21.5%,收入环比持续改善,但订单节奏有所放缓 [3] - 订单方面,Q1 - 3累计新签和在手订单22.1亿元和11.1亿元、同比 - 25.6%和 - 22.9% [3] 液态食品板块 - Q1 - 3液态食品板块收入31.8亿元、同比 + 5.5%,Q3单季度收入8.7亿元、同比 - 12.9%、环比 - 41.4%,以海外市场和啤酒业务为经营重心 [7] - 订单方面,Q1 - 3累计新签和在手订单23.9亿元和45亿元、同比 - 32.9%和 - 13.6% [7]
小鹏汽车-W:新车型加速交付量上扬,带动毛利率稳步上行
浦银国际证券· 2024-11-21 15:25
报告评级 - 重申小鹏汽车“买入”评级,小鹏汽车(XPEV.US)目标价上调至15.2美元,潜在升幅22%;小鹏汽车-W(9868.HK)目标价上调至59.3港元,潜在升幅18%[1] 核心观点 - 强产品周期正式开启,M03和P7+订单表现优异,公司将携带大量订单进入2025年一季度,2024年、2025年汽车销量预测上调至18.8万台、40.0万台,新平台车型毛利率将推动整体毛利率上行,当前估值具备吸引力[1] 各部分总结 财务情况 - 2024年三季度汽车毛利率为8.6%,同、环比持续改善,实现连续五个季度的改善,营业损失为人民币18.5亿元,环比上升,同比大幅下降[2] - 结合3Q24业绩以及未来展望,上调小鹏2024年、2025年的汽车交付量以及毛利率预测[2] 业绩会要点及展望 - 小鹏计划明年推出4款新车型和多款改款车型,持续推动销量增长[2] - 2024年三季度海外汽车销量环比增长约70%,约占总销量的15%,预计明年海外门店数量从今年三季度的110家扩张至超300家,贡献销量比例维持稳定[2] - 小鹏坚定投入AI,管理层认为未来头部车企在智驾方面可能会体现差异化[2] 估值 - 采用分部加总法估值,使用市销率进行估值,分别给予小鹏2025年汽车销售/服务及其他收入1.3x/2.1x的市销率,得到小鹏汽车(XPEV.US)目标价为15.2美元,对应目标市销率1.4x,小鹏汽车-W(9868.HK)目标价为59.3港元[3]
上美股份:多系列延续主品牌的强势增长
浦银国际证券· 2024-11-21 15: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上美股份"买入"评级,目标价44.0港元,潜在升幅41.9%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美股份是国内领先的化妆品企业之一,旗下韩束品牌在抖音渠道表现强劲,连续14个月成为抖音渠道GMV第一的美妆品牌 [1] - 公司长期践行多品牌策略,多个品牌有望在调整和爬坡期后快速增长 [1] - 公司持续深耕下沉市场,带来未来持续增长动力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多品牌战略的践行者 - 上美集团成立近20年,主要收入来自韩束品牌,但长期以来也践行多品牌战略,旗下品牌涵盖护肤品、洗护以及母婴产品三个赛道,价格带覆盖从大众到高端的各层消费者需求 [2] - 韩束品牌在抖音迅速崛起,连续14个月成为抖音第一的美妆品牌,带动公司收入的快速增长 [2] - 子品牌方面,一叶子和红色小象仍处于调整阶段,而2022年推出的新品牌"newpage 一页"则凭借较强的科技力、明星背书,主攻敏感肌婴童护肤赛道,实现较快增长,成为公司高速增长新动能 [2] 匹配品牌特性,抓住渠道红利 - 韩束在抖音平台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公司抓住了抖音电商快速增长的红利,更多的是由于根据消费者画像选择主营平台、借助短剧红利重回大众视野、套装产品匹配消费趋势 [3] - 韩束品牌的消费者画像与抖音平台的用户画像基本相符 [3][52] - 韩束品牌与多位抖音短剧创作达人合作,利用嵌入剧情的产品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利用闭环式销售场景带动销量提升 [3][55] - 公司以套装方式进行产品销售与营销,符合平台和短剧观众的消费习惯和需求 [3] 长期的增长能否持续? - 尽管韩束达成了超预期的抖音连冠成绩,但市场对于单一渠道、单一品牌、单一系列以及其长期延续低价策略是否能支持公司收入和利润的长期增长有一定怀疑 [3] - 公司现有战略以及发展策略将助力公司实现长期增长:主要渠道(抖音)的用户与品牌消费者画像相匹配,同时公司也在不断拓展淘天及线下渠道;践行"2+2+2"的多品牌策略,并开发多系列产品;坚定利用低价策略发展规模大、增长快的下沉市场;通过系列和品牌升级带动利润水平的提升 [3] 估值与评级 - 目前韩束品牌是公司收入的主要动力 [4] - 公司深耕规模庞大的下沉市场,通过构建新系列带动价格带的提升,进一步打开韩束品牌收入的上升空间 [4] - 公司践行多品牌战略,有望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4] - 报告首次覆盖上美股份,给予"买入"评级 [4] - 根据15x 2025 PE(相对国产化妆品龙头珀莱雅20%的折价)得到目标价44港元 [4]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 2022-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75百万人民币、4191百万人民币、7031百万人民币、8550百万人民币、10504百万人民币,同比变动分别为-26.1%、56.6%、67.8%、21.6%、22.9% [6] - 2022-2026年股东应占净利分别为147百万人民币、461百万人民币、792百万人民币、1092百万人民币、1430百万人民币,同比变动分别为-56.6%、213.5%、71.8%、37.8%、30.9% [6] - 2022-2026年PE分别为75.4、24.7、14.4、10.4、8.0 [6] - 2022-2026年ROE分别为11.1%、24.7%、37.4%、46.9%、54.9% [6] 财务报表分析与预测 - 2022-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75百万人民币、4191百万人民币、7031百万人民币、8550百万人民币、10504百万人民币,同比变动分别为-26.1%、56.6%、67.8%、21.6%、22.9% [11] - 2022-2026年股东应占净利分别为147百万人民币、461百万人民币、792百万人民币、1092百万人民币、1430百万人民币,同比变动分别为-56.6%、213.5%、71.8%、37.8%、30.9% [11] - 2022-2026年毛利率分别为63.5%、72.1%、74.1%、74.4%、74.7% [11] - 2022-2026年经营利润率分别为4.0%、10.6%、11.5%、13.4%、14.5% [11] - 2022-2026年归母净利率分别为5.5%、11.0%、11.3%、12.8%、13.6% [11] - 2022-2026年平均股本回报率分别为11.1%、24.7%、37.4%、46.9%、54.9% [11] - 2022-2026年平均资产回报率分别为4.7%、14.7%、22.9%、27.2%、31.3% [11] 公司背景 - 上美股份的创始人吕义雄自2002年开始从事化妆品行业,并于2003年创立集团第一个自主品牌——韩束 [13] - 公司在创立初期,以韩束品牌的线下渠道直销为主,后续通过电视购物、微商以及提早入驻淘宝,在各个渠道均颇有建树 [13] - 营销方面,公司以签约代言人、冠名电视节目等方式提高品牌声量 [13] - 自2023年起,韩束凭借着对抖音平台规则、消费者画像匹配以及创新营销方式的深入了解,在抖音渠道大举发力,实现了高速增长 [13] 多品牌战略的践行者 - 上美股份践行多品牌战略,公司践行着"2+2+2战略",利用2大护肤百亿品牌、2大母婴强势品牌,以及2大洗护超级品牌,品牌定位由大众延展至高端,提升上美多品牌、多赛道、多价格带在多受众人群中的影响力 [17] - 标志性品牌韩束的收入贡献率较高,截至2024年上半年,韩束品牌对公司的收入贡献达到83.6%,相较同业,单一品牌的集中度较高 [19] 韩束:主品牌奠定集团发展基础 - 韩束自成立之初就成为公司探索市场的主要品牌,从建立自主生产工厂到开设自研机构,公司一步一步地夯实韩束在中国化妆品市场中的竞争力 [23] - 韩束扎根线下渠道多年,拥有深厚的线下门店运营和营销经验 [23] - 在电视媒体时代,韩束熟练运用传统广告方式,签约代言人、冠名综艺、电视剧和投资电视广告,为韩束打响名号 [23] - 韩束品牌受多种因素影响一度增长乏力,尽管韩束是第一批入驻淘宝的化妆品品牌,并多次位居淘宝美妆榜单第一,但由于品牌形象老化、转型困难、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韩束自2018年起发展放缓,难以跟上竞品公司的快速发展步伐,市场占有率2019年跌至0.8% [26] - 借助在抖音渠道的精准布局,韩束品牌开启了在抖音渠道的领先之旅,韩束以自播达播配合,结合套盒销售的方式,自2023年8月起,连续14个月霸榜抖音美妆榜第一,更是在2024年上半年,成为全平台线上销售额第五的品牌 [29] 多个子品牌仍处于培育或转型过程中 - 除韩束主品牌外,上美股份长期践行多品牌战略,产品覆盖包含护肤品、母婴、洗护三大赛道 [32] - 旗下子品牌中,一叶子、红色小象、newpage 一页三大主要品牌发展较好,对公司的收入贡献均接近5% [32] - 一叶子曾经是国产面膜巨头,在转型至清洁化妆品品牌的过程中遇到一定阻力,收入规模自2019年的10亿元下降至2023年的3.6亿元 [32] - 红色小象是公司在2015年创建的全品类母婴品牌,在2019年成为中国母婴护理品市场的第一品牌,红色小象覆盖从儿童护肤、洗浴、驱蚊、日常清洁到妈妈护肤等的产品品类 [35] - newpage 一页是上美股份在2022年推出的母婴品牌,专注婴童敏感肌护理,品牌拥有明星妈妈章子怡、育儿专家崔玉涛以及科学家黄虎联合背书,采用"医研共创"的模式,打造具备科技性的品牌调性 [38] 匹配品牌特性,抓紧渠道趋势崛起 - 韩束的再度成功得益于公司调性与当下消费趋势的高度吻合,以及销售渠道上的专注 [47] - 韩束品牌消费者画像和抖音用户的年龄层、城市层级等方面的匹配度较高,抖音是当下较符合公司品牌发展的渠道之一 [52] - 韩束品牌与多位抖音短剧创作达人合作,利用嵌入剧情的产品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利用闭环式销售场景带动销量提升 [55] - 公司以套装方式进行产品销售与营销,符合平台和短剧观众的消费习惯和需求 [3] 公司持续增长的可能性 - 尽管韩束在过去数月交出了超出市场预期的收入增长的答卷,但是市场仍对韩束品牌以及上美长期增长的稳定性存疑 [65] - 市场主要对公司当下对于单一渠道、单一品牌、单一系列的依赖以及长期坚持低价策略的可持续性抱有一定的怀疑 [65] - 公司现有战略以及发展策略将助力公司实现长期增长:主要渠道(抖音)的用户与品牌消费者画像相匹配,同时公司也在不断拓展淘天及线下渠道;践行"2+2+2"的多品牌策略,并开发多系列产品;坚定利用低价策略发展规模大、增长快的下沉市场;通过系列和品牌升级带动利润水平的提升 [3] 盈利预测 - 2022-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75百万人民币、4191百万人民币、7031百万人民币、8550百万人民币、10504百万人民币,同比变动分别为-26.1%、56.6%、67.8%、21.6%、22.9% [6] - 2022-2026年股东应占净利分别为147百万人民币、461百万人民币、792百万人民币、1092百万人民币、1430百万人民币,同比变动分别为-56.6%、213.5%、71.8%、37.8%、30.9% [6] - 2022-2026年毛利率分别为63.5%、72.1%、74.1%、74.4%、74.7% [11] - 2022-2026年经营利润率分别为4.0%、10.6%、11.5%、13.4%、14.5% [11] - 2022-2026年归母净利率分别为5.5%、11.0%、11.3%、12.8%、13.6% [11] - 2022-2026年平均股本回报率分别为11.1%、24.7%、37.4%、46.9%、54.9% [11] - 2022-2026年平均资产回报率分别为4.7%、14.7%、22.9%、27.2%、31.3% [11]
中通快递-W:单票收入提升,Q3业绩小幅增长
国金证券· 2024-11-21 14:18
报告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评级)[1] 报告核心观点 - 2024Q1 - Q3公司实现收入313.6亿元,同比增长12.8%;净利润64.4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2024Q3公司实现收入106.8亿元,同比增长17.6%;净利润23.8亿元,同比增长1.3%[1] - 客户结构持续优化,Q3单票收入增长,单票运输中转成本同比下降,毛利率同比增长,Q3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为5.4亿元,同比增长25.6%,此外Q3所得税为5.6亿元,所得税率19%,上年同期为10%。受上述影响,公司净利率同比下降3.6pct至22.3%[1] - 下调全年件量预测,未来拟扩大业务量的领先优势[1] - 考虑件量增速下降,下调公司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预测至95亿元、115亿元、131亿元(原105亿元/121亿元/136亿元)[1] 业绩简评 - 2024年11月20日,中通快递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告。2024Q1 - Q3公司实现收入313.6亿元,同比增长12.8%;净利润64.4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2024Q3公司实现收入106.8亿元,同比增长17.6%;净利润23.8亿元,同比增长1.3%[1] 经营分析 客户结构与单票收入 - 客户结构持续优化,Q3公司单票收入增长。2024Q3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7.6%,分量价看:(1)价:Q3公司快递单票收入为1.20元,同比增长1.8%,主要得益于客户结构的持续优化,直客收入占比提升抵消了增量补贴和包裹重量减轻带来的负面影响;(2)量:2024Q3公司业务量达到87.2亿件,同比增长15.9%,市场份额同比下降0.7pct至20%,环比增长0.4pct,其中散件实现超过40%的同比增长[1] 成本与毛利率 - 单票运输中转成本同比下降,毛利率同比增长。2024Q3公司快递单票成本为0.82元,同比持平。其中,单票运输成本下降0.04元至0.39元,主要得益于规模经济的改善、干线路线规划的优化以及装载率的提升;单票中转成本下降0.02元至0.25元,主要源于规模经济的改善、作业流程标准化以及更多自动化设备的应用。综合上述影响,2024Q3公司毛利率同比增长1.4pct至31.2%[1] 费用与净利率 - Q3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为5.4亿元,同比增长25.6%,此外Q3所得税为5.6亿元,所得税率19%,上年同期为10%。受上述影响,公司净利率同比下降3.6pct至22.3%[1] 未来规划 - 下调全年件量预测,未来拟扩大业务量的领先优势。基于当前的市场条件和运营情况,管理层下调2024年公司全年的包裹量增速预测为11.6%至12.3%之间,对应337亿件至339亿件。近期政府出台刺激政策,致力于支持经济复苏与长期增长。展望未来,管理层认为公司业务的基石依然是业务量,公司正积极地启动计划,在维持高质量的服务与客户满意度的同时,重夺市场份额、扩大业务量方面的领先优势并实现合理的盈利水平[1]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 考虑件量增速下降,下调公司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预测至95亿元、115亿元、131亿元(原105亿元/121亿元/136亿元)。维持“买入”评级[1]
信义光能:供给侧改革有望加速行业出清,相比同业估值优势明显,上调至买入
交银国际证券· 2024-11-21 14:1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信义光能 (968 HK) 的投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买入”,目标价为4.04港元,潜在涨幅为22.8%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光伏玻璃价格持续下跌,但行业大幅减产后有望进入去库周期,价格反弹可期 [1] - 公司通过扩产和冷修同时进行以降低成本,目前光伏玻璃已实现供需平衡 [2] - 供给侧改革有望出台,加速行业出清并利好能耗更低的龙头企业 [2] - 相比同业,信义光能估值优势明显,盈利较稳定,负债率低,仍可整体盈利并逆势扩产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光伏玻璃业务 - 光伏玻璃价格自5月起持续下跌,2.0/3.2毫米玻璃价格跌幅高达35%/24%,所有企业的光伏玻璃业务均已陷入净利亏损 [1] - 7月起行业开始大规模冷修,9月起不再有新产能点火,内地名义日熔量由6月最高的11.5万吨降至目前的9.8万吨,降幅达14% [1] - 公司8月如期点火马来1200吨产能,同时冷修老旧产能以降低成本,目前在产产能由年初的25,800吨降至25,200吨 [2] - 公司已建成产能中能耗较高的900吨以下窑炉仅占7%,低于另一龙头福莱特的10%和行业平均的20%以上 [2] 财务表现 - 2022-2026年收入预测分别为20,544百万港元、26,629百万港元、23,254百万港元、24,926百万港元、28,96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7.9%、29.6%、-12.7%、7.2%、16.2% [4] - 2022-2026年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820百万港元、4,187百万港元、2,732百万港元、2,715百万港元、3,98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2.5%、9.5%、-34.7%、-0.6%、46.9% [4] - 2025年市盈率和市账率分别为10.8倍和0.84倍,远低于福莱特的24.5倍和1.18倍 [3] 估值与评级 - 基于1.03倍2025年市账率(相比福莱特的1.20倍折让14%),将目标价下调至4.04港元,上调至买入 [3] - 公司股价自9月17日最低收盘价以来涨幅仅18%,远低于福莱特的47% [3] - 公司光伏发电业务盈利较稳定,并可持续提供现金流,负债率也明显低于光伏玻璃同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