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系列点评二十六:新能源持续亮眼 极氪、领克发力高端-20250602
民生证券· 2025-06-02 22: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新能源品牌势能向上盈利加速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收4047.8/4896.9/5728.3亿元 归母净利162.1/220.9/259.8亿元 EPS为1.61/2.19/2.58元 [4] 事件概述 - 公司5月批发总销量23.5万辆 同比+46.4% 环比+0.5%;1 - 5月批发总销量117.3万辆 同比+48.6% [1] - 5月新能源销量138021辆 同比+135.2% 环比+9.9% 渗透率58.7%;1 - 5月新能源累计60.3万辆 同比+137.1% [1] - 分品牌看 吉利品牌5月销量18.9万辆(银河101845辆含几何) 极氪5月销量18908辆 领克5月销量27630辆 [1] 1 - 5月新能源销量情况 - 1 - 5月新能源销量同比大增 龙二地位加强 5月公司总批发销量23.5万辆 同比+46.4% 环比+0.5%;1 - 5月乘用车累计销量117.3万辆 同比+48.6%;新能源累计60.3万辆 同比+137.1% [2] - 5月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 限时价11.58 - 15.58万元 上市6天大定破万 [2] - 2025Q1归母净利润55亿(还原会计政策) 税后汇兑21.5亿 剔除汇兑后33.5亿 同比+114.6% 环比 - 6.5% 新能源驱动盈利改善逻辑逐步兑现 [2] 新品催化情况 - 2025年公司目标总销量71万辆(极氪32万、领克39万) [3] - 5月领克900正式上市 推出四款配置车型 限时售价28.99 - 39.69万元 上市1小时大定订单破万 截至5月17日订单已突破3万 [3] - 极氪豪华SUV极氪9X于上海车展亮相 计划2025年第三季度上市 光辉版车型预计售价超百万元 [3] 智能化布局情况 - 2月吉利宣布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 5月初发布"全域AI智能战略" 涵盖端到端语音大模型、AI数字底盘、千里浩瀚智驾等前沿技术 并逐步应用于新车型 [4] - 车位到车位5月份将全量推送 领克极氪合并后 领克900将全面搭载H7方案 成为行业率先使用英伟达thor芯片的车 [4] 财务数据预测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40194|404783|489688|572828| |增长率(%)|34.0|68.5|21.0|17.0| |净利润(百万元)|16632|16209|22085|25975| |增长率(%)|213.3|-2.5|36.2|17.6| |EPS(元)|1.65|1.61|2.19|2.58| |P/E|10|10|7|6| |P/B|1.9|1.7|1.5|1.3| [5] 资产负债表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125322|200024|223008|277761|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百万元)|40865|59713|66137|98048| |应收账款及票据(百万元)|47458|94571|101304|114858| |存货(百万元)|23078|28921|36267|42784| |非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104070|107401|110383|111269| |固定资产(百万元)|26384|27682|29543|30199| |商誉及无形资产(百万元)|28785|30017|30139|29319| |资产总计(百万元)|229392|307425|333391|389029| |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127200|195343|207608|246437| |短期借款(百万元)|30|30|30|30| |应付账款及票据(百万元)|86441|138888|144043|172159| |非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9772|9772|9772|9772| |长期借贷(百万元)|3914|3914|3914|3914| |普通股股本(百万元)|184|184|184|184| |储备(百万元)|87353|97078|110329|125915|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86742|96468|109719|125304|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5678|5841|6292|7516| |股东权益合计(百万元)|92420|102309|116011|132820| |负债和股东权益合计(百万元)|229392|307425|333391|389029| [21] 利润表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40194|404783|489688|572828| |其他收入(百万元)|0|0|0|0| |营业成本(百万元)|201993|337994|407420|474302| |销售费用(百万元)|13283|22668|25953|30360| |管理费用(百万元)|4897|12143|14691|18330| |研发费用(百万元)|10419|16191|19588|22913| |财务费用(百万元)|-692|-917|-1199|-1296| |权益性投资损益(百万元)|969|902|997|1028| |其他损益(百万元)|7140|0|0|0| |除税前利润(百万元)|18404|17605|24232|29247| |所得税(百万元)|1604|1232|1696|2047| |净利润(百万元)|16799|16373|22536|27199| |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167|164|451|1224|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6632|16209|22085|25975| |EBIT(百万元)|17711|16689|23033|27951| |EBITDA(百万元)|27105|26158|32550|37616| |EPS(元)|1.65|1.61|2.19|2.58| [21] 现金流量表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26507|34745|27157|52220| |净利润(百万元)|16632|16209|22085|25975|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167|164|451|1224| |折旧摊销(百万元)|9393|9469|9517|9665| |营运资金变动及其他(百万元)|315|8903|-4896|15355|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9132|-9017|-11503|-9522| |资本支出(百万元)|-13314|-12000|-11500|-9500| |其他投资(百万元)|4183|2983|-3|-22|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3297|-6880|-9230|-10787| |借款增加(百万元)|-1496|0|0|0| |普通股增加(百万元)|1558|0|0|0| |已付股利(百万元)|-2120|0|0|0| |其他(百万元)|-11238|-6880|-9230|-10787|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4090|18848|6423|31911| [21] 主要财务比率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34.03|68.52|20.98|16.98| |成长能力(%)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13.32|-2.54|36.25|17.62| |盈利能力(%) - 毛利率|15.90|16.50|16.80|17.20| |盈利能力(%) - 销售净利率|6.92|4.00|4.51|4.53| |盈利能力(%) - ROE|19.17|16.80|20.13|20.73| |盈利能力(%) - ROIC|16.78|14.61|17.86|19.01|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59.71|66.72|65.20|65.86| |偿债能力 - 净负债比率(%)|-39.95|-54.51|-53.61|-70.85|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0.99|1.02|1.07|1.13|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0.75|0.86|0.88|0.94|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1.14|1.51|1.53|1.59|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5.76|5.70|5.00|5.30| |营运能力 - 应付账款周转率|2.78|3.00|2.88|3.00| |估值比率 - P/E|10|10|7|6| |估值比率 - P/B|1.9|1.7|1.5|1.3| |估值比率 - EV/EBITDA|4.67|4.84|3.89|3.36| [21]
小米集团-W(01810.HK):持续成长,持续创新
国盛证券· 2025-06-02 21: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重申“买入”评级,给予小米集团合理目标价 60 港元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 小米集团收入和利润再创历史新高,总收入 1113 亿元,同比增长 47.4%,经调整净利润 107 亿元,同比增长 64.5% [1] - 手机国内份额重回第一、全球份额持续扩张,2025Q1 手机收入 506 亿元,全球出货量 4180 万台,同比增长 3%,全球份额达 14.1%,中国市场出货份额达 18.8% [1] - IoT 践行高端化和国际化、大家电出海突破,2025Q1 收入 323 亿元,毛利率 25.2%,预计 2025 年收入增速高企,毛利率上行 [2] - 汽车 YU7 亮相,期待定价,2025Q1 汽车及 AI 创新业务收入 186 亿元,毛利率 23.2% [2] - AI 及创新业务发布自研芯片玄戒 O1 和玄戒 T1,公司将继续投入核心硬核技术 [3] 各业务总结 手机业务 - 2025Q1 收入 506 亿元,毛利率 12.4%,全球出货量 4180 万台,同比增长 3%,全球份额达 14.1%,中国市场出货份额达 18.8% [1] IoT 业务 - 2025Q1 收入 323 亿元,毛利率 25.2%,推进高端化战略,2025 年是大家电出海元年,2025 - 2029 年海外望建立 1 万家小米之家,预计 2025 年收入增速高企,毛利率上行 [2] 汽车业务 - 2025Q1 汽车及 AI 创新业务收入 186 亿元,毛利率 23.2%,5 月 22 日发布豪华高性能 SUV 车型 YU7,智驾配置拉满,期待定价公布后成新爆款 [2] AI 及创新业务 - 2025 年 5 月发布自研芯片玄戒 O1 和玄戒 T1,玄戒 O1 采用第二代 3nm 工艺,将搭载于小米 15S Pro 手机和 Pad 7 Ultra 平板,玄戒 T1 集成首款自研 4G 基带,将搭载于小米手表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 [3] 财务预测总结 年度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收入为 4867/6345/7648 亿元,yoy +33%/+30%/+21%;消费电子主业经调整净利为 419/520/611 亿元,yoy +25%/+24%/+18%;汽车经调整净利为 -2/101/206 亿元 [3] 季度预测 - 2025Q1 收入 1113 亿元,经调整净利 106.8 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率 9.6%,yoy 64.5%;经调整净利 - 主业 108.8 亿元,经调整 NPM - 主业 11.7%,yoy 21% [14]
理想汽车-W(02015):纯电车型可期,VLA模型预计7月发布
国盛证券· 2025-06-02 21: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销量约58/75/87万辆,总收入达1555/1979/2383亿人民币,给予目标市值2809亿人民币,对应目标价(2015.HK)约131港元、(LI.O)约33美元,对应25x 2025 P/E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2025Q1毛利率超出预期,虽Q1销量和收入环比下降,但汽车毛利率环比提升,后续车型规划丰富,超充网络和VLA模型等技术亮点值得期待 [1][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情况 - 2025Q1销量9.3万,同比/环比分别+16%/-41%,收入同比/环比分别+1%/-41%至259.3亿人民币,毛利率20.5%,同比/环比分别-0.1pct/+0.2pct,归母净利润6.5亿元,同比/环比分别+10%/-82%,Non - GAAP归母净利润同比/环比减少20%/75%至10.2亿元 [1] - 预计Q2交付12.3 - 12.8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3.3% - 17.9%,收入为325 - 33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5% - 6.7%,汽车毛利率在19%左右 [2] - 预计2025 - 2027年销量约58/75/87万辆,总收入达1555/1979/2383亿人民币,GAAP归母净利润为86/98/130亿人民币,non - GAAP归母净利润为103/119/153亿人民币 [5] 车型情况 - 首款纯电SUV i8将于7月正式发布、i6将于9月发布,长期还会推出价格更合适的MPV和轿车产品 [2] - MEGA Home车型热销,4月23日推出,售价55.98万元,在订单中占比超9成,预计7月交付量提升至2500 - 3000辆 [3] 技术情况 - 截至5月25日,理想超充网络在全国有2328座超充站、12689根超充桩,i8车型搭载10分钟补能500公里的高压充电技术,预计上市时有2500座超充站支持 [4] - 7月在i8车型上同步发布VLA模型,8月推送到所有搭载AD Max高阶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VLA模型意味着智能驾驶进步 [4] 核心预测 - 年度预测显示2021 - 2027年总销量、各车型销量、收入、利润等指标变化,如2025E总销量577,664台,总收入155,507百万元 [15] - 季度预测显示24Q1 - 25Q4各季度总销量、各车型销量、收入、利润等指标变化,如25Q1E总销量92,864台,总收入25,927百万元 [16]
小米集团-W(01810):持续成长,持续创新
国盛证券· 2025-06-02 21: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重申“买入”评级,基于消费电子主业20x 2026e P/E、汽车2x 2026e P/S,给予小米集团合理目标价60港元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小米集团收入和利润再创历史新高,总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经调整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64.5% [1] - 手机国内份额重回第一、全球份额持续扩张,2025Q1手机收入506亿元,全球出货量4180万台,同比增长3%,全球份额达14.1%,中国市场出货份额达18.8% [1] - IoT践行高端化和国际化、大家电出海突破,2025Q1收入323亿元,毛利率25.2%,预计2025年收入增速高企,毛利率上行 [2] - 汽车YU7亮相,期待定价,2025Q1汽车及AI创新业务收入186亿元,毛利率23.2% [2] - AI及创新业务发布自研芯片玄戒O1和玄戒T1,公司将继续投入核心硬核技术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 财务指标 | 2023A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270,970 | 365,906 | 486,656 | 634,543 | 764,849 | | 增长率YoY(%) | -3 | 35 | 33 | 30 | 21 | | non - GAAP净利润(百万元) | 19,273 | 27,235 | 41,701 | 62,119 | 81,703 | | non - GAAP净利 - 主业(百万元) | 26,773 | 33,435 | 41,889 | 52,023 | 61,135 | | 增长率YoY(%) | 131 | 25 | 25 | 24 | 18 | | non - GAAP EPS(元/股) | 0.8 | 1.1 | 1.6 | 2.4 | 3.1 | | P/E(倍) | 61 | 44 | 29 | 20 | 15 | | P/B(倍) | 7.1 | 6.1 | 5.0 | 3.9 | 3.1 | [5] 股票信息 | 项目 | 详情 | | --- | --- | | 行业 | 海外 | | 前次评级 | 买入 | | 05月30日收盘价(港元) | 50.95 | | 总市值(百万港元) | 1,322,019.08 | | 总股本(百万股) | 26,009.15 | | 自由流通股(%) | 100.00 | | 30日日均成交量(百万股) | 193.85 | [6]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资产负债表涵盖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等项目,利润表涵盖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项目,现金流量表涵盖经营活动现金流、净利润等项目 [10][12] - 成长能力方面,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等有不同程度增长 [12] - 获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净利率、ROE、ROIC等指标呈现变化趋势 [12] - 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净负债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有相应数值 [12] - 营运能力方面,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等有相关数据 [12] - 每股指标包括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每股净资产等 [12] - 估值比率包括P/E、P/B、P/S等 [12] 财务预测 年度预测 | 项目 | 2023 | 2024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收入(亿元) | 2,710 | 3,659 | 4,867 | 6,345 | 7,648 | | 智能手机 | 1,575 | 1,918 | 2,112 | 2,239 | 2,381 | | 智能手机出货量(百万) | 146 | 169 | 179 | 188 | 198 | | 其中:国内 | 36 | 42 | 51 | 53 | 56 | | 海外 | 110 | 127 | 129 | 135 | 142 | | ASP(元) | 1,081 | 1,137 | 1,177 | 1,189 | 1,202 | | IoT与消费产品 | 801 | 1,041 | 1,335 | 1,683 | 2,071 | | 互联网服务 | 301 | 341 | 395 | 463 | 536 | | 汽车 | - | 328 | 987 | 1,916 | 2,607 | | 汽车销量(万辆) | - | 14 | 40 | 81 | 111 | | 其他 | 33 | 32 | 38 | 45 | 53 | | 收入增速 | -3% | 35% | 33% | 30% | 21% | | 毛利率 | 21.2% | 20.9% | 22.9% | 24.3% | 25.0% | | 经调整净利(亿元) | 193 | 272 | 417 | 621 | 817 | | 经调整净利润率 | 7.1% | 7.4% | 8.6% | 9.8% | 10.7% | | 经调整净利 - 主业(亿元) | 268 | 334 | 419 | 520 | 611 | | 经调整NPM - 主业 | 9.9% | 10.0% | 10.8% | 11.7% | 12.1% | [13] 季度预测 | 项目 | 2024Q1 | 2024Q2 | 2024Q3 | 2024Q4 | 2025Q1 | 2025Q2e | 2025Q3e | 2025Q4e | | --- | --- | --- | --- | --- | --- | --- | --- | --- | | 收入(亿元) | 755 | 889 | 925 | 1,090 | 1,113 | 1,137 | 1,229 | 1,387 | | 智能手机 | 465 | 465 | 475 | 513 | 506 | 512 | 523 | 571 | | 手机出货量(百万) | 40.6 | 42.2 | 43.1 | 42.7 | 41.8 | 45.3 | 46.3 | 46.1 | | 其中:大陆 | 9.5 | 10.0 | 10.2 | 12.2 | 13.3 | 11.5 | 11.7 | 14.1 | | 海外 | 31.1 | 32.2 | 32.9 | 30.5 | 28.5 | 33.8 | 34.6 | 32.0 | | ASP(元) | 1,145 | 1,102 | 1,101 | 1,202 | 1,211 | 1,130 | 1,130 | 1,239 | | IoT与消费产品 | 204 | 268 | 261 | 309 | 323 | 335 | 311 | 366 | | 互联网服务 | 80 | 83 | 85 | 93 | 91 | 95 | 99 | 110 | | 汽车 | - | 64 | 97 | 167 | 186 | 184 | 287 | 331 | | 汽车销量(万辆) | - | 2.7 | 4.0 | 7.0 | 7.6 | 7.5 | 11.7 | 13.5 | | 其他 | 6 | 10 | 8 | 8 | 7 | 12 | 9 | 10 | | 收入增速 | 27% | 32% | 30% | 49% | 47% | 28% | 33% | 27% | | 综合毛利率 | 22% | 21% | 20.4% | 20.6% | 22.8% | 22.6% | 23.0% | 23.3% | | 经调整净利(亿元) | 64.9 | 61.8 | 62.5 | 83.2 | 106.8 | 95.9 | 101.1 | 113.3 | | 经调整净利润率 | 8.6% | 6.9% | 6.8% | 7.6% | 9.6% | 8.4% | 8.2% | 8.2% | | 经调整净利 - 主业(亿元) | 89.9 | 79.8 | 77.5 | 83.0 | 108.8 | 96.9 | 101.3 | 111.9 | | 经调整NPM - 主业 | 11.9% | 9.7% | 9.4% | 9.4% | 11.7% | 10.2% | 10.7% | 10.6% | [14]
吉利汽车(00175):新能源持续亮眼,极氪、领克发力高端
民生证券· 2025-06-02 20:5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新能源品牌势能向上盈利加速 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4047.8/4896.9/5728.3亿元 归母净利162.1/220.9/259.8亿元 EPS为1.61/2.19/2.58元 对应5月30日17.62港元收盘价的PE为10/7/6倍 [4] 报告各部分总结 事件概述 - 公司5月批发总销量23.5万辆 同比+46.4% 环比+0.5%;1 - 5月批发总销量117.3万辆 同比+48.6% [1] - 5月新能源销量138021辆 同比+135.2% 环比+9.9% 渗透率58.7%;1 - 5月新能源累计60.3万辆 同比+137.1% [1] - 分品牌看 吉利品牌5月销量18.9万辆(银河101845辆含几何) 极氪5月销量18908辆 领克5月销量27630辆 [1] 1 - 5月新能源销量情况 - 1 - 5月新能源销量同比大增 龙二地位加强 5月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 限时价11.58 - 15.58万元 上市6天大定破万 [2] - 2025Q1归母净利润55亿(还原会计政策) 税后汇兑21.5亿 剔除汇兑后33.5亿 同比+114.6% 环比-6.5% 新能源驱动盈利改善逻辑逐步兑现 [2] 新品情况 - 2025年公司目标总销量71万辆(极氪32万、领克39万) [3] - 5月领克900正式上市 推出四款配置车型 限时售价28.99 - 39.69万元 上市1小时大定订单破万 截至5月17日订单已突破3万 [3] - 极氪豪华SUV极氪9X于上海车展亮相 车长超5.2米 轴距近3.2米 首发“千里浩瀚H9方案” 计划于2025年第三季度上市 光辉版车型预计售价超百万元 [3] 智能化布局 - 2月吉利宣布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 5月初发布“全域AI智能战略” 涵盖端到端语音大模型、AI数字底盘、千里浩瀚智驾等前沿技术 并逐步应用于新车型 [4] - 车位到车位5月份将全量推送 领克极氪合并后 领克900将全面搭载H7方案 成为行业率先使用英伟达thor芯片的车 [4]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240194|404783|489688|572828| |增长率(%)|34.0|68.5|21.0|17.0| |净利润(百万元)|16632|16209|22085|25975| |增长率(%)|213.3|-2.5|36.2|17.6| |EPS(元)|1.65|1.61|2.19|2.58| |P/E|10|10|7|6| |P/B|1.9|1.7|1.5|1.3| [5] 资产负债表预测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125322|200024|223008|277761|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百万元)|40865|59713|66137|98048| |应收账款及票据(百万元)|47458|94571|101304|114858| |存货(百万元)|23078|28921|36267|42784| |非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104070|107401|110383|111269| |资产总计(百万元)|229392|307425|333391|389029| |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127200|195343|207608|246437| |非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9772|9772|9772|9772| |负债和股东权益合计(百万元)|229392|307425|333391|389029| [21] 利润表预测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240194|404783|489688|572828| |营业成本(百万元)|201993|337994|407420|474302| |销售费用(百万元)|13283|22668|25953|30360| |管理费用(百万元)|4897|12143|14691|18330| |研发费用(百万元)|10419|16191|19588|22913| |财务费用(百万元)|-692|-917|-1199|-1296| |除税前利润(百万元)|18404|17605|24232|29247| |所得税(百万元)|1604|1232|1696|2047| |净利润(百万元)|16799|16373|22536|27199|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6632|16209|22085|25975| [21] 现金流量表预测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26507|34745|27157|52220|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9132|-9017|-11503|-9522|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3297|-6880|-9230|-10787|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4090|18848|6423|31911| [21] 主要财务比率预测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增长率|34.03|68.52|20.98|16.98| |成长能力(%)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213.32|-2.54|36.25|17.62| |盈利能力(%) - 毛利率|15.90|16.50|16.80|17.20| |盈利能力(%) - 销售净利率|6.92|4.00|4.51|4.53| |盈利能力(%) - ROE|19.17|16.80|20.13|20.73| |盈利能力(%) - ROIC|16.78|14.61|17.86|19.01|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59.71|66.72|65.20|65.86| |偿债能力 - 净负债比率(%)|-39.95|-54.51|-53.61|-70.85|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0.99|1.02|1.07|1.13|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0.75|0.86|0.88|0.94|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1.14|1.51|1.53|1.59|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5.76|5.70|5.00|5.30| |营运能力 - 应付账款周转率|2.78|3.00|2.88|3.00| |每股指标(元) - 每股收益|1.65|1.61|2.19|2.58| |每股指标(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2.63|3.45|2.69|5.18| |每股指标(元) - 每股净资产|8.60|9.57|10.88|12.43| |估值比率 - P/E|10|10|7|6| |估值比率 - P/B|1.9|1.7|1.5|1.3| |估值比率 - EV/EBITDA|4.67|4.84|3.89|3.36| [21]
贝克微(02149):潜在的EDA禁令不会阻碍公司成长
招银国际· 2025-06-02 19:2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对贝克微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为 69.5 港元不变,意味着公司股价仍有 22.4%的上行空间 [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特朗普政府 5 月 28 日发布新规定,禁止头部 EDA 软件公司向中国企业出售产品,标志美中技术脱钩趋势进一步升级,预计将加快中国 EDA 的国产替代进程 [1] - 贝克微自主开发的 EDA 平台使其免受出口限制影响,凭借全栈模拟 IC 设计能力将从出口限制中受益,独立于海外供应链的能力是宝贵战略资产 [9] - 贝克微是半导体国产替代趋势的主要受益者,对 EDA 的自主可控能力将助其在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趋势下维持稳健收入增长和较高利润率,目前估值具备吸引力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销售收入:2023 - 2027 年分别为 464、579、770、1006、1284 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分别为 31.6%、24.8%、33.0%、30.8%、27.6% [2] - 毛利率:2023 - 2027 年分别为 55.4%、53.0%、53.8%、53.5%、53.3% [2] - 净利润:2023 - 2027 年分别为 109.2、166.6、216.7、285.1、363.3 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分别为 14.6%、52.6%、30.1%、31.5%、27.4% [2] - 每股收益:2023 - 2027 年分别为 2.42、2.78、3.61、4.75、6.05 元人民币 [2] - 市盈率:2023 - 2027 年分别为 21.5、18.7、14.4、11.0、8.6 倍 [2] - 股本回报率:2023 - 2027 年分别为 17.7%、18.1%、19.5%、20.9%、21.5% [2] 公司数据 - 市值 3408.0 百万港元,3 月平均流通量 7.9 百万港元,52 周内股价高/低为 56.80/23.05 港元,总股本 60.0 百万 [4] 股东结构 - CICCFT 持股 12.6%,惠理集团持股 6.6% [5] 股价表现 - 1 - 月绝对回报 19.0%,相对回报 13.0%;3 - 月绝对回报 96.2%,相对回报 93.3%;6 - 月绝对回报 96.2%,相对回报 63.6% [6] EDA 和 IP 市场市占率 - 2024 年 EDA 市场规模 113 亿美元,新思科技占 37%,Cadence 占 35%,西门子 EDA 占 16%,Ansys 占 5%,其他占 8% [10][11] - 2024 年 IP 市场规模 76 亿美元,新思科技占 24%,Cadence 占 7%,ARM 占 47%,其他占 22% [10][12] 同业对比 | 公司名称 | 股票代码 | 市值(百万美元) | 价格(本地货币) | FY25E 市盈率 | FY26E 市盈率 | FY25E 每股收益(美元) | FY26E 每股收益(美元) | | --- | --- | --- | --- | --- | --- | --- | --- | | 贝克微 | 2149 HK | 456 | 56.80 | 14.4 | 11.0 | 0.50 | 0.66 | | 圣邦股份 | 300661 CH | 6071 | 92.22 | 62.2 | 43.9 | 0.21 | 0.29 | | 纳芯微 | 688052 CH | 3621 | 182.80 | - | 144.4 | -0.03 | 0.18 | | 思瑞浦 | 688536 CH | 2672 | 145.01 | 115.3 | 55.8 | 0.17 | 0.36 | | 杰华特 | 688141 CH | 1869 | 30.10 | - | 144.0 | -0.05 | 0.03 | | | | | 平均值 | 64.0 | 79.8 | 0.2 | 0.3 | | 德州仪器 | TXN US | 168058 | 184.99 | 33.8 | 28.2 | 5.48 | 6.56 | | 亚德诺 | ADI US | 107066 | 215.75 | 29.1 | 24.5 | 7.42 | 8.81 | | | | | 平均值 | 31.4 | 26.3 | 6.5 | 7.7 | [13] 财务分析 - 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展示了 2022 - 2027 年各财务指标情况,如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毛利润、运营费用等 [14][15] - 增长率方面,2022 - 2027 年销售收入、毛利润、经营利润、净利润有不同程度增长 [15] - 盈利能力比率方面,2022 - 2027 年毛利率、营业利益率、股本回报率有相应变化 [15] - 资产负债比率方面,2022 - 2027 年流动比率有相应变化 [15] - 估值指标方面,2022 - 2027 年市盈率有相应变化 [15]
METALIGHT:新股预览:MetaLight-20250602
中国光大证券国际· 2025-06-02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基本因素及估值 ★★★☆☆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公司运营的车来了APP是内地城市覆盖率最大的实时公交信息平台,拥有庞大用户群,主要通过程序化和品牌广告产生收入,也为交通机构提供数据分析产品及服务,目前处于亏损状态 [1][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背景 - 车来了APP运用大数据分析提供实时、准确的公交车到达信息,以广泛受众覆盖为移动广告收入奠定基础,2022 - 2024年移动广告分别占总收入的85.2%、96.2%及98.0% [1] - 车来了通过分析多种数据提供即时公交时刻表及准确预计到达时间,提升出行体验,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影响力强大 [1] 概要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车来了覆盖274个城市,累计用户数约为298.4百万名,其数据洞察采集储存库有助于向交通机构提供数据分析产品及服务 [2] - 车来了免费为用户提供服务,主要通过程序化和品牌广告产生收入,2022 - 2024年来自程序化广告平台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74.6%、85.5%及93.1% [2] 广告收入模式 - 程序化广告将广告库存出售给管理广告投放的平台,按展示次数收取广告费;品牌广告将广告库存直接销售给品牌广告主,通常按展示次数收取固定费用 [2][3] - 向交通机构提供的公共交通分析平台以订阅模式运作,根据机构订阅模块收取订阅费;其他数据分析产品收费按个别协商厘定 [3] 主要财务数据 - 2022 - 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35亿元、1.75亿元、2.06亿元,亏损分别为0.20亿元、0.20亿元、0.26亿元 [4] 统计资料摘要及招股时间表 - 发售数目为0.248亿股,其中香港发售0.025亿股,国际发售0.23亿股 [4] - 招股价为9.75港元,市值为15.04亿港元,最高集资额为2.42亿港元 [4] - 招股日期为2025年6月2日 - 6月5日,上市日期为6月10日,每手股数400股 [4]
贝克微:潜在的EDA禁令不会阻碍公司成长-20250602
招银国际· 2025-06-02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对贝克微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为 69.5 港元不变,意味着公司股价仍有 22.4%的上行空间 [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特朗普政府 5 月 28 日发布新规定,禁止头部 EDA 软件公司向中国企业出售产品,标志美中技术脱钩趋势进一步升级,将加快中国 EDA 的国产替代进程,具备自研 EDA 能力的贝克微短期内预计受影响较小 [1] - 贝克微自主开发的 EDA 平台使其免受出口限制影响,其全栈模拟 IC 设计能力和垂直整合方式,能在供应链中高效开发和交付定制晶圆,独立于海外供应链的能力是宝贵战略资产,在具备长尾特征的中国模拟 IC 市场中优势明显 [9] - 截至 2024 年底,公司完成超 600 个 IP 模块整合,搭建工具 - IP - 设计(TID)完整框架,降低芯片设计门槛 [9] - 贝克微是半导体国产替代趋势主要受益者,对 EDA 的自主可控能力助其在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趋势下维持稳健收入增长和较高利润率,目前估值具备吸引力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销售收入:2023 - 2027 年分别为 4.64 亿、5.79 亿、7.7 亿、10.06 亿、12.8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1.6%、24.8%、33.0%、30.8%、27.6% [2] - 毛利率:2023 - 2027 年分别为 55.4%、53.0%、53.8%、53.5%、53.3% [2] - 净利润:2023 - 2027 年分别为 1.092 亿、1.666 亿、2.167 亿、2.851 亿、3.633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4.6%、52.6%、30.1%、31.5%、27.4% [2] - 每股收益:2023 - 2027 年分别为 2.42、2.78、3.61、4.75、6.05 元人民币 [2] - 市盈率:2023 - 2027 年分别为 21.5、18.7、14.4、11.0、8.6 倍 [2] - 股本回报率:2023 - 2027 年分别为 17.7%、18.1%、19.5%、20.9%、21.5% [2] 公司数据 - 市值 34.08 亿港元,3 月平均流通量 790 万港元,52 周内股价高/低为 56.80/23.05 港元,总股本 6000 万股 [4] 股东结构 - CICCFT 持股 12.6%,惠理集团持股 6.6% [5] 股价表现 - 1 个月绝对回报 19.0%,相对回报 13.0%;3 个月绝对回报 96.2%,相对回报 93.3%;6 个月绝对回报 96.2%,相对回报 63.6% [6] 同业对比 - 贝克微 2025E、2026E 市盈率分别为 14.4、11.0 倍,每股收益分别为 0.50、0.66 美元,与同业相比估值具备吸引力 [13]
特海国际(09658):2025年一季度业绩点评:汇兑亏损下降,同店翻台率增长
长江证券· 2025-06-02 17: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8亿美元,同比增长5.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2亿美元,受益于汇兑亏损下降,同比扭亏为盈 [2][6] - 在餐饮出海浪潮下,特海国际以独特服务形式、优越品牌力、快速本土化适应能力成为中餐出海品牌中的弄潮儿,在规模庞大且竞争格局分散的国际餐饮市场中具备广阔发展空间 [2][9] - 公司单店模型不断优化,新店快速实现盈亏平衡,看好火锅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8.97、10.41、11.69亿美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406.37、5515.09、6340.58万美元 [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分业务情况 - 海底捞餐厅经营增长稳健,其他业务保持高增速。2025年一季度,海底捞餐厅经营/外卖业务/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5%/37.9%/22.7%,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依然占整体的95%以上 [9] - 外卖业务增长主要系公司加大投资与营销以及餐厅覆盖范围扩大,配送网络拓展;其他业务增长一方面来源于红石榴计划孵化的第二品牌餐厅,另一方面系火锅调味品以及品牌食品在当地客户、零售商中越来越受欢迎 [9] 经营情况 - 餐厅销售额增长,公司主动调整定价导致客单价下降。2025年一季度,公司翻台率3.9次/天,同比持平,同店翻台率4.0次/天,同比增长0.1次/天 [9] - 各区域顾客日均消费均有所下跌,主要系公司主动调整定价、菜品份量让利消费者,公司整体客单价24.2美元,同比下降2.8% [9] - 餐厅平均每日销售额1.78万美元,同比增长1.71%,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0.34% [9] 盈利能力情况 - 公司让利员工及消费者,利润率有所下滑。2025年一季度,公司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员工成本/租金及相关/水电开支占比分别同比+0.47%/+1.42%/+0.46%/-0.14% [9] - 员工成本大幅增长一方面是随着餐厅网络扩张,客流量与翻台率提升下,员工人数增加,另一方面是公司增加了员工福利,提升员工忠诚度与工作满意度 [9] - 原材料成本提升则主要是由于公司主动调整菜单、升级产品以及提供更优惠的价格组合 [9] - 一季度公司利润率4.1%,同比下滑2.5pct,除上述因素外,还因公司随着餐厅增长,外包服务费和日常维护费用增加以及短期租赁费用随员工福利投入增加而上升 [9] 门店情况 - 餐厅网络持续调整。公司一季度新开4家海底捞门店,同时继续调整经营不佳的餐厅,关闭了3家门店,截至一季度末,门店总数达123家 [9] - 与2024年同期相比,东南亚/东亚/北美洲/其他地区门店数同比均增长1家,东南亚仍然是公司餐厅主要分布地区 [9]
小米集团-W(01810):业绩创历史新高,人车家全面突破
长江证券· 2025-06-02 13: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小米集团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各业务表现良好,汽车业务盈利能力改善,预计2025年迎来利润拐点,将贡献核心业绩弹性,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3.9/557.5/700.8亿元 [2][4][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5Q1小米集团实现营收1112.93亿元,同比增长47.4%;归母净利润109.24亿元,同比增长161.2%;经调整净利润106.76亿元,同比增长64.5%;毛利率22.8%,同比提升0.5pct;归母净利率9.8%,同比增长4.3pct;经调整净利润率9.6%,同比提升1.0pct [2][4] 汽车业务 - 2025Q1营收181亿元,因小米SU7交付增加,Q1 SU7系列交付75869辆,环比+8.86%,单车均价23.86万元,环比+2.01%,亏损额5亿元,环比收窄50.2%,毛利率23.2%,环比+2.72pcts,单车亏损0.65万元,盈利能力改善源于规模效应和供应链优化,5月发布YU7车型有望延续成功,预计2025年汽车业务迎利润拐点 [6] 智能手机业务 - 2025Q1营收506亿元,同比+8.9%,毛利率12.4%,全球总销量4180万台,同比+3.0%,全球市占率14.1%,同比提升0.3pct,中国大陆销量1330万台,同比+40.0%,市占率18.8%,时隔十年重回第一,均价1210.5元,同比提升5.7%,高端化成效显著,高端机型占比和4000元以上机型份额提升 [8] IoT业务 - 2025Q1营收323亿元,同比增长58.7%,毛利率25.2%,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大家电收入翻倍以上增长,高端化战略见效,线上渠道空调/冰箱/洗衣机销售量份额和均价均有提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