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

搜索文档
理想销售体系再调整:取消五大战区,回归省区直管
36氪· 2025-08-15 22:31
销售体系调整 - 公司近期对销售体系进行新一轮调整 取消施行不足半年的"五大战区"制 重新恢复省区直管制 [1] - 中区负责人韩希职位回调 重新担任零售负责人 [1] - 新成立两个一级部门:市场营销部(冯威负责)和销服运营部(马东辉负责) [1] - 调整后销售服务体系仍由马东辉负责 网络传闻李想回归销售体系不属实 [1] 五大战区制实施情况 - "五大战区"制自2024年3月开始推行 实施不足半年即被取消 [2] - 该制度将原26个战区合并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 大区对销量/利润/NPS负责 [4] - 制度优点在于因地制宜制定策略 但暴露精细化管理不足/抢单/违规促销等问题 [4] - 基层销售人员为完成目标采用奖品/返利等违规手段吸引客户 [4] 销售表现与竞争环境 - 2024年1-7月累计销量23.47万辆 完成70万辆年度目标的33% [2] - 纯电车型i8市场反应不佳 上市后调整配置与售价至33.98万元 未公布具体订单数据 [2] - 增程技术被零跑以"半价理想"概念复制 1-7月零跑交付27.2万台(同比+149.8%) [3] - 问界M9(均价55万元)单月销量超理想L7+L8+L9总和 分流高端用户 [3] 省区直管制历史成效 - 省区直管制曾帮助公司在2023年交付37.6万辆(同比+182%) 成为新势力销冠 [5] - 2024年在该体系下年销量首次突破50万辆大关 [5] - 26个省级团队的地毯式渗透是公司攻占区域市场的核心优势 [6] 调整原因与战略回归 - 调整反映"五大战区"制无法满足精细化运营需求 [6] - 当管理半径超出阈值时 公司回归已验证成功的省级直营模式 [6] - 原零售负责人韩希调回原岗 强化执行曾创造销量神话的体系 [1][5]
碰撞营销陷阱:车硬不等于安全|工程师来信
36氪· 2025-08-15 22:25
车企营销乱象 - 理想汽车展示2.6吨SUV与8吨卡车以100km/h相对速度正面对撞视频,宣称A/B/C柱无变形且电池未起火,但测试条件超出常理[1] - 蔚来乐道L90展示被两辆货车高速前后夹击后车身骨架未溃散,比亚迪海狮06车顶静态承压测试宣称承受9.9吨压力[1] - 车企通过特殊场景的"特效表演"掩盖安全本质,重点应关注乘员保护和长久可靠性而非实验室特制场景[1] 国内外碰撞测试机构对比 - 欧盟Euro-NCAP标准全球最严格,不接受送检且测试速度比国内高10km/h,三星以下车型可能退市[3] - 中国C-NCAP标准低于E-NCAP,接受车企送检且五星评级率超70%,计分规则存在配置加分项[6] - 中保研C-IASI购车方式独立但评估侧重修车经济性,奥迪车灯维修费高导致分数偏低[6] - 国内机构在电车电池碰撞安全测试方面领先国际[5] 主机厂测试标准 - 主机厂内部测试种类和标准均高于国标及评测机构,研发团队几乎不关注C-NCAP等非准入标准[10][11] - 测试核心是假人模型伤亡数据,需关注方向盘/气囊位置、安全带角度等细节,差异1度即影响结果[8] - 主流主机厂碰撞场景达10-90种,远超法规要求的不到10种,需20人团队专项负责[18] 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 现代安全标准从车身结构完整性转向假人伤亡数据,假人模型扩展至女性/儿童/老人等群体[14] - 安全带收紧、多位置气囊等防冲击设施成为保护乘员关键,白车身制造难度降低使行业竞争点转移[14] - 乘员冲击防护成为行业新难点,需投入大量成本进行多场景仿真或实车碰撞测试[17][19] 消费者选购建议 - 应关注高速偏置碰撞等日常事故场景,重点查看假人损伤数据而非车身变形程度[20] - 建议通过中汽研/中保研官网获取测试视频和具体损伤数据,而非简单参考评级结果[20] - 需警惕高低配车型用料差异,低配车型测试数据更具参考价值[12]
死磕技术的自动驾驶黄埔军校,4000人了!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15 22:23
社区定位与愿景 - 致力于成为连接学术界与工业界的桥梁 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2] - 构建包含产业研究、学术交流、求职服务、技术问答的闭环生态 [2] - 提供前沿技术内容 包括40+技术路线梳理和工业界专家资源 [3][16] 技术资源体系 - 覆盖40+技术方向 包含感知、规划控制、仿真、VLA等核心领域 [5][16] - 整理60+自动驾驶数据集 包含多模态大模型专用数据集 [34] - 汇总开源项目 涉及3D检测、BEV感知、世界模型等热门方向 [32] - 提供学术与工业级解决方案 包括端到端自动驾驶量产方案 [36] 学习体系 - 设计完整学习路线 包含感知、仿真、规划控制等方向 [16][17] - 提供基础到进阶的课程 涵盖数学、CV、深度学习等基础知识 [5] - 开设专项视频课程 包含数据工程、多传感器标定等实操内容 [6] - 整理经典教材与课程资料 覆盖自动驾驶全技术栈 [30] 行业资源 - 汇总国内外头部自动驾驶企业与高校研究团队 [26][28] - 建立企业内推机制 连接蔚小理、华为等头部公司 [6][16] - 分析行业发展趋势 跟踪RoboTaxi、重卡等细分领域 [28] 专家网络 - 邀请数十位产业界专家 来自头部企业和顶尖高校 [3][16] - 组织超过100场技术直播 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81] - 提供实时答疑服务 解决技术难题和职业发展问题 [22][82] 技术热点覆盖 - 重点布局VLA、世界模型、扩散模型等前沿方向 [44][47] - 深入BEV感知、3D目标检测等量产关键技术 [49][51] - 跟踪Occupancy Network、NeRF等新兴技术 [38][56]
理想汽车上涨2.95%,报24.45美元/股,总市值261.72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15 21:54
股价表现 - 8月15日开盘上涨2 95% 报24 45美元/股 [1] - 成交额444 19万美元 [1] - 总市值261 72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03月31日收入总额259 27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1 14% [1] - 归母净利润6 5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9 75% [1] 公司概况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导者 [2] - 设计研发制造销售豪华智能电动车 [2] - 使命是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 [2] - 为家庭用户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产品与服务 [2] - 中国增程式电动车商业化先驱 [2] - 自主研发增程系统电动汽车技术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2] - 2019年11月开始量产 [2] 产品线 - 现有车型包括理想MEGA理想L9理想L8理想L7理想L6 [2] - 持续扩展产品线拓宽用户群体 [2] 重大事项 - 8月27日披露2025财年中报 [2]
购在中国·2025“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山东站)盛大启动 多品牌优惠政策助力绿色出行“焕”新升级
齐鲁晚报· 2025-08-15 21:13
活动概况 - 活动以"乐享消费'焕'新出行"为主题 通过"政策+活动"双轮驱动 聚焦县乡市场 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释放 [1] - 由山东省商务厅 大众报业集团联合主办 泰安市商务局 泰山区人民政府及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共同承办 [4] - 现场汇聚50余个知名汽车品牌 上百款新能源车型 覆盖主流及适销对路车型 [4] 车企优惠政策 - 特斯拉推出"五年免息"金融方案 搭配8000元保险补贴及车漆选购礼金 Model 3用户享专属福利 [8] - 比亚迪交99元意向金可享价值6999元权益大礼包 秦L优惠10000元(8 98万-12 98万) 元UP优惠10000元(7 48万-9 98万) 元PLUS优惠6000元(10 98万-12 68万) [15] - 腾势D9 N7 N9及Z9双旗舰提供"50-50弹性购车" 1年0息0月供 首付3成起低息分期 置换补贴最高3万元 [19] - 上汽大众ID3一口价11 99万元起 ID4X一口价13 99万元起 [22] - 极狐考拉S优惠1 48万元后裸车9 5万起 T5优惠1 3万后11 88万起 置换补贴最高2 5万元 [26] - 一汽奔腾小马国补后1 XX万起 悦意03及B70低至5 98万起 [30] 科技与体验创新 - AI交互智能体提供个性化购车咨询 "主播带你买新车"直播间实时互动 [35] - 高阶智驾体验营开放多品牌试乘试驾 仰望汽车展示"原地掉头"技术 [35] - 零重力座椅 智驾模拟专区等场景化体验展示未来出行科技 [35] 政策支持与市场数据 - 深度落实国家以旧换新及报废补贴政策 现场设"政策解读区"与"咨询服务区" [41] - 山东上半年汽车报废更新申请量达24 7万辆居全国首位 [41] 活动展望 - "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将在全省持续开展 推动政策落地与消费场景创新 [45]
从MINI到奥迪:统一定价能否稳住豪华车价格体系
经济观察网· 2025-08-15 21:10
一汽奥迪销售模式变革 - 一汽奥迪推出"融合直售"模式,由厂方统一价格和订单入口,经销商转型为本地服务商,首批车型为Q6L e-tron家族与A5L [2] - 消费者可在统一平台下单,全国执行同一售价,取消多店比价与区域价差,保险、装潢等附加服务不再强制捆绑 [2] - Q6L e-tron家族推出保价政策,应对上市初期价格波动风险 [2] 销售模式架构特点 - "融合直售"保留经销商体系,经销商不再承担主要库存和定价权,转为提供试驾、本地开票、上牌、交付及后续服务 [2] - 该模式减少渠道库存压力,维持覆盖网络,价格与订单由厂方直接管理 [2] - 不同于特斯拉、理想等新势力的直营模式,也区别于传统经销商模式 [2][3] 行业类似探索 - 宝马2023年为MINI品牌在中国引入"代理制",厂家直接销售车辆,代理商负责交付与售后,按服务获取佣金 [2] - MINI模式遭遇跨区购车价格扰动和销售人员积极性减弱问题 [3] - 新势力直营模式(如理想、特斯拉)优势在于价格体系稳固、客户体验一致,但需高额门店建设和运营成本 [3] - 小鹏调整为"直营+代理"混合模式,降低销售费用率并提升渠道灵活性 [3] 一汽奥迪转型背景 - 豪华车在华价格体系长期失稳,上市即有大幅折扣削弱品牌溢价并影响二手车残值 [3] - 新势力直营体验对年轻购车群体吸引力增强 [3] - 公司旨在通过"融合直售"稳定价格、提升交付效率,重新分配经销商与厂商的利润与职能 [3] 挑战与潜在问题 - 经销商失去议价权可能短期影响成交积极性 [3] - 淡季或库存积压时期,价格刚性缺乏调节手段,需依赖金融产品、增值服务维持销量 [3] - 宝马MINI案例显示执行层面的区域协调与激励机制对成效至关重要 [4] 市场地位与未来展望 - 一汽奥迪在华累计销量已超过900万辆,即将成为首个在中国突破1000万辆的豪华车品牌 [4] - 转型是豪华品牌在中国寻找"直营与代理之间第三条路"的尝试,效果将在未来两到三个销售周期内显现 [4] - 该模式可能为其他传统豪华品牌提供借鉴样本 [4]
李想揭秘理想新车系“低开高走”原因:因“Think Different”
经济观察报· 2025-08-15 20:59
理想汽车产品策略分析 - 公司全新车系普遍呈现"低开高走"现象,核心原因是贯彻"Think Different"理念,对用户需求有独特理解[2] - 差异化解决方案导致初期常伴市场质疑,例如从理想ONE到i8每款新车发布时均面临争议[2] - 口碑转化成为销量攀升关键驱动力,以理想L9为例,交付后凭借空间优化和舒适性积累高NPS值[2] - 公司强调产品需解决用户痛点,体验者越多口碑越好,呼吁用户对i8深度体验后再评价[2] 用户需求与产品设计 - 公司认为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与行业常规方案存在差异,这是初期争议的根源[2] - 产品设计聚焦真实使用场景,如理想L9通过空间优化等实际体验赢得用户认可[2] - 公司CEO指出产品最终靠解决痛点而非营销话术建立长期口碑[2]
跨国车企重金研发电子电气架构 大众CEA架构2027年拓展至燃油车型
中国经营报· 2025-08-15 20:36
电子电气架构行业趋势 - 电子电气架构正从分布式向区域控制再向中央集成式演进 成为行业公认的技术发展方向 [1][3][4] - 中央集成式架构可实现算力集中化 减少ECU数量 降低开发和制造成本 特斯拉Model 3率先采用域集中式架构 [4] - 中国新势力车企在电子电气架构演变中处于引领者角色 传统车企为追赶者角色 [4] 大众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战略 - 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联合开发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CEA 自2027年起从纯电动车型拓展至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 [1][5] - CEA架构配备中央计算平台 支持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智能座舱 通过减少ECU数量简化系统复杂度 [6] - 大众品牌2024年向中国市场交付超200万辆汽车 其中燃油车型占比近90% 燃油车业务是重要利润来源 [8] 大众汽车中国市场布局 - 大众汽车集团超过90%的在华投资来自本地创造利润 两家主要合资企业2023年共实现44亿欧元盈利 [8] - 集团向合肥研发中心投入25亿欧元 为业务模式转型奠定基础 [8] - 2026年起加速智能网联汽车攻势 2027年前在华上市约30款电动化车型 2030年前推出约30款纯电动车型 [8] 技术合作与竞争优势 - 大众汽车通过与中国车企及科技公司合作 融入本土供应链生态 借助中国创新和开发能力实现产品成本和速度优势 [3] - 标准化CEA架构可加速数字化服务落地 通过规模效益优化成本结构 提升市场竞争力 [8] - CEA架构拓展至燃油及混动车型将巩固大众在中国燃油车市场的技术领先地位和竞争力 [3][7]
汽车进口半年骤减32%,豪华油车生意被抢
36氪· 2025-08-15 20:27
豪华汽车市场格局变化 - 传统豪华品牌(BBA、雷克萨斯等)在华销量普遍下滑,宝马上半年交付31.79万辆(-15.5%)、奔驰29.32万辆(-14%)、奥迪28.76万辆(-10.2%)、保时捷2.1万辆(-28%)[6] - 进口汽车数量持续萎缩,2024年上半年进口22万辆(-32%),其中豪华品牌占比提升但主流品牌(丰田、大众等)进口量锐减[3][4] - 雷克萨斯成为唯一正增长的进口品牌,上半年销量9.1万辆(+8%)[6] 新能源豪车崛起 - 自主品牌新能源豪车抢占市场份额,理想上半年交付20.4万辆、蔚来7.4万辆,超过沃尔沃(7.03万辆)[8] - 30万-40万元价格区间新能源车型占比反超燃油车,7月达52.5%(vs燃油车47.5%)[10][11] - 问界M9等50万元以上车型表现亮眼,尊界S800上市67天大定破1万台[11][13] 价格区间竞争分化 - 30万-40万元区间:特斯拉Model Y、问界M8等新能源车型占据销量前十中六席,奥迪A4L仅排第十[10] - 40万元以上区间:传统豪华品牌仍占优势,前四名为奥迪A6L、Q5L、奔驰GLC/E级,累计销量均超6万辆[10] - 40万元以上新能源渗透率提升,7月燃油车占比降至58.7%(6月为59.5%)[11] 传统豪华品牌应对措施 - 促销力度加大,7月豪华车平均折扣率达27.2%(同比+2.1个百分点),雷克萨斯ES低配裸车价跌破25万元[7] - 新能源转型缓慢:宝马/奔驰/奥迪全球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26.4%、20.1%、17.4%[8] - 政策影响:超豪华车消费税门槛降至90万元,短期内或抑制销量[13]
60天账期到了,仍有供应商没能拿到钱
36氪· 2025-08-15 20:10
行业现状 - 中国汽车产业供应商普遍面临货款拖欠问题,尽管多家主流车企承诺将账期压缩至60天以内,但实际执行效果有限[2][4] - 行业存在"人情社会"现象,供应商更倾向于通过维护客户关系而非法律途径解决回款问题[4] - 二级供应商处境更为艰难,账期普遍达3-6个月,部分合同采用"3+6"模式(3个月账期+6个月承兑)导致实际回款周期长达9个月[9][11] 车企付款行为 - 传统主机厂(如上汽、一汽、长城)付款相对及时,而部分新能源车企仍使用承兑汇票变相延长账期[7][8] - 车企采用"接收但不走账"策略拖延付款,常见手段包括延迟验收、寄售模式(货物入库后装车才结算),导致实际账期延长2个月以上[12][14] - 部分车企对小额货款(约5万元/月)优先支付,大额货款仅按60%-80%比例分期支付[10][11] 财务数据影响 - 头部车企应付账款规模庞大:比亚迪2025年Q1应付账款达2500亿元,理想/蔚来/长城/长安等车企应付账款在300-700亿元区间[14][15] - 延迟付款行为帮助车企优化财务报表,但增加供应链现金流压力[14] 例外情况 - 外资/合资车企(如上汽通用)付款纪律较好,平均账期40-60天[19] - 具备技术垄断地位的供应商(如海拉)拥有议价权,可采取停止供货等强硬措施[21] 政策与执行落差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明确禁止强制承兑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但实际执行中承兑仍广泛存在[8][9] - 工信部7月开通投诉窗口受理四类账款问题,但供应商普遍不愿举报以免影响业务[23][25] 竞争生态 - 行业恶性竞争导致供应商被迫接受不利条款,"业务优先于利润"成为普遍生存策略[21][22] - 车型生产计划变动(如理想MEGA遇冷导致i系列推迟)会进一步延长上游供应商回款周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