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L
搜索文档
国产燃油车卖得怎么样?5位销售一起聊聊实际情况
车fans· 2025-11-05 08:30
核心观点 - 国产燃油车当前销量整体持平或略有下滑,但面临来自新能源车的巨大竞争压力,市场关注度显著降低 [4][7][10][15] - 燃油车客户群体特征鲜明,主要为中年人或首次购车的年轻人,普遍对新能源技术成熟度存疑,更信赖燃油车的可靠性 [3][6][12][15]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燃油车利润空间收窄,经销商为完成任务而亏损卖车,销售顾问待遇下降 [7][10] - 对于明年市场,部分观点认为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调整可能使燃油车处境略有好转,但整体仍持谨慎态度,因产品迭代速度远落后于新能源车 [4][13][15] 各品牌燃油车销售情况 - **吉利**:星瑞销量最佳,每月占门店总销量三分之一,其次为博越L和帝豪 [3] - **传祺**:影速系列最畅销,月销约18-20台,客户多为首次购车者 [6] - **长安**:第四代CS75PLUS、CS55PLUS和逸动PLUS三款车型月销合计约35台,占门店总销量65%以上 [9] - **奇瑞**:轿车中艾瑞泽5和艾瑞泽8销量较好,SUV中瑞虎8系列因价格区间广、性价比高而畅销 [12][13] - **长城哈弗**:大狗是店内唯一畅销燃油车型,上月交付29台,占全部销量四分之一 [15] 客户画像与购车动机 - **用户构成**:包括工厂工人、护士、教师等职业,年龄层覆盖中年及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 [3][10][12] - **购车用途**:多用于长途驾驶(超过100公里)或经常回老家的场景,认为电动车不便 [3] - **品牌偏好**:存在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奇瑞门店本品置换客户占一半以上 [13] - **决策因素**:客户购车前已基本确定选择燃油车,竞品对比主要集中在同价位燃油车型,如朗逸、速腾、博越、瑞虎等 [3][10][13] 市场竞争与对比 - **竞品范围**:燃油车主要与合资品牌(如大众朗逸、速腾)及其他国产品牌同价位车型竞争 [3][13] - **新能源渗透**:部分客户会对比同品牌或比亚迪等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如银河A7、宋、秦L、风云系列),但最终因担心技术不成熟而放弃 [4][13] - **产品力差距**:燃油车更新迭代缓慢,仅通过增加配置或修改外观来维持销售,与新能源车在配置、购车体验及售后服务上存在明显差异 [4][7]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销量趋势**:多数品牌燃油车销量相比去年持平或严重下滑,客户流量向新能源倾斜 [4][7][10] - **政策影响**:当前新能源车享有约30%的补贴优势,明年购置税政策调整后,燃油车的政策劣势可能缩小 [10][13][15] - **转型努力**:部分品牌如长安尝试将燃油车型按新能源思路设计(如隐藏式门把手、无边框车门),以紧跟市场潮流 [10] - **渠道压力**:销售渠道面临盈利挑战,需依靠衍生业务提升利润,且销售人才流向新能源品牌 [7][10]
2025年前三季度车企投诉指数盘点:理想、红旗投诉激增 比亚迪居首
犀牛财经· 2025-10-24 11:55
行业整体投诉概况 - 2025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整体投诉指数为163069.85,同比上涨39% [2] - 除东风日产外,上榜的其余9家车企投诉指数均呈上涨态势 [2] - 理想汽车和一汽红旗投诉指数涨幅最为显著,均超过5倍 [2] 主要车企投诉表现 - 比亚迪投诉指数为71529.2,同比上涨115.01%,位居榜首 [4] - 长安汽车投诉指数为9977.1,同比上涨34.27%,位列第二 [4][5] - 奇瑞汽车投诉指数为5118.05,同比上升12.73%,排名第三 [4][5] - 广汽本田投诉指数为5047.1,同比上涨79.67% [4] - 理想汽车投诉指数为4160.35,同比暴涨575%,排名第六 [4][6] - 一汽红旗投诉指数为2981.55,同比大涨543.82%,排名第七 [4][6] 典型投诉问题分析 - 比亚迪主要投诉问题为新车降价增配(占比74%)、续航里程不准、发动机异常启动 [4] - 长安汽车主要投诉问题为车机不升级和变速箱顿挫 [4][5] - 奇瑞汽车主要投诉问题为车机不升级、发动机无力、变速箱顿挫异响 [4][5] - 理想汽车投诉指数暴涨主要原因为下摆臂异响问题 [4][6] - 一汽红旗投诉重点为车机卡顿不升级,涉及红旗H5和HS5车型 [4][6] 重点问题深度解析 - 比亚迪新车降价增配问题源于春节后全系车型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且“加配不加价” [4] - 比亚迪海豹06新能源投诉指数激增25759.15%,秦L暴涨23174.42%,宋L DM-i暴涨123668.75% [4] - 长安汽车车机不升级问题涉及UNI系列、CS75 PLUS等车型,原承诺2025年4月更新未兑现 [5] - 理想汽车针对下摆臂异响问题为受影响车主提供免费更换及3年或6万公里前悬延保,但4S店执行标准不统一 [6]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消费者大数据洞察白皮书》正式发布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9 17:05
白皮书核心观点 - 消费市场进入“新质型”阶段,消费者决策体系演变为性价比、质价比、颜价比、心价比“四价比”共存 [3] - 新能源市场从“首购驱动”转向“增换购主导”,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增换购率同比提升16.4个百分点至53.3% [4] - 消费者结构呈现“全域重构”,新能源用户平均年龄升至39岁,与传统车持平,35岁以下年轻用户占比从2022年的54.7%降至44.1% [5] - 购车决策逻辑从“功能满足”转向“体验驱动”,L2+级辅助驾驶搭载率从2023年的4.3%升至12.1% [6][7] - 预测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1995万辆,渗透率75%,技术路线将呈现纯电占比44.3%、插混30.5%的多元并行格局 [8] 消费市场演变 - 中国消费市场自1978年以来历经五大演进阶段,当前进入“新质型消费”阶段,形成“哑铃型消费”格局 [2] - 当前消费价值观多元,消费者在追求理性的性价比、质价比的同时,也注重精神满足和情绪价值的颜价比、心价比 [2][3] 新能源市场趋势 - 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突破1077.3万辆,渗透率达45.7%,市场进入“质变元年” [2][4] - 市场增长由政策、产品、价格三大引擎协同驱动,2024年全新上市新能源车型达104款,对市场增量贡献率高达96% [4] 消费者结构特征 - 新能源用户性别结构更趋均衡,2024年与传统车市场女性用户占比的差距从15.6%大幅收窄至7.7% [5] - 用户区域分布实现“全域渗透”,从华东、华南等沿海区域和一线城市,向西北、西南等内陆地区及三四五线城市延伸 [5] 购车决策路径 - 新能源用户获取购车信息更青睐汽车类网站、抖音V测评等线上渠道以及商超店等新兴线下渠道 [6] - 能源类型选择体现成本与体验双重需求,50%的插混用户曾在纯电和插混间抉择 [6] 技术产品前瞻 - 辅助驾驶技术正加速普及,预计2025年L2+级搭载率将突破30%,并从“高端选配”转为“大众标配” [8] - 舱驾一体化趋势明确,高算力芯片和AI大模型推动软硬件协同,实现跨域资源整合 [8] - 个性化设计升级,猎装车、跨界SUV等小众造型兴起,柔性制造支撑定制化需求 [8]
海豹06旅行版:轿车SUV犹豫不决,给了这车可乘之机
车fans· 2025-09-19 08:30
销量表现 - 海豹06 DMI旅行版在单店月销量100多台中占8台 月销量占比约8% [3] - 该车型在门店每日15批客流量中占比约10% 即每日约1-2批客户专门咨询 [2] - 现车库存仅6台 其中4台为11.98万元的150KM尊享型(暖阳白/纯白) 2台为10.98万元的80KM尊贵型 [4] 目标客群特征 - 主要吸引追求个性与空间需求的年轻消费群体 [6] - 典型客户包括户外活动爱好者(如钓鱼人士)和年轻教师群体 [6][10] - 客户购车决策受使用场景憧憬影响显著 如旅行装载能力与摄影社交属性 [10][12] 配置偏好与金融方案 - 最畅销配置为11.98万元的150KM尊享型 白色系最受欢迎 [19] - 12.98万元的150KM旗舰版需求较低 门店主动备货少 [19] - 金融方案提供银行5年低息(含5返1政策)或厂家7万24期免息贷 [21] 竞品对比 - 主要竞品为同品牌秦L 客户常因造型认知差异(被称"四不像")转向传统轿车 [15][17] - 旅行版核心优势体现为更高基础配置(150KM纯电续航)和运动化设计 [17] 产品使用反馈 - 实际油耗约4L/100km 高于部分用户预期 [23] - 首保周期为5000HEV里程或半年 常规保养费用约400元 [24] - 保养周期后续延长至1年或2万总里程 [25] 促销政策 - 新车上市无官方优惠 但门店可提供约1000元幅度让利 [14] - 同品牌置换补贴5000元 其他品牌置换补贴4000元 [26]
比亚迪「缓踩刹车」
新浪科技· 2025-08-29 12:43
核心观点 - 比亚迪在连续四年高速扩张后主动放缓节奏 因原有混动技术和性价比优势面临竞争压力 而新布局的智能化战略未能有效建立竞争壁垒 [1][2][9] - 公司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 混动技术先发优势被友商追赶 性价比策略限制品牌高端化突破 智能驾驶领域未能复制过往技术领先优势 [1][21][31] 销量表现 - 2024年1-7月累计销量249万辆 同比增长27% 稳居国内新能源市场第一 [1][3] - 但单月销量出现下滑: 6月销量29.25万辆同比下降7% 7月销量26.36万辆同比下降15.63% [3] - 2020-2024年实现十倍销量增长 从42.69万辆增至427.21万辆 2024年市场份额达33.2% [10][11] 生产调整 - 2024年5-7月产量持续收缩: 5月38.4万辆 6月34.5万辆 7月31.7万辆 [4] - 西安工厂实施减产措施: 海鸥生产线合并 取消夜班生产 采用单班制 [5] - 产量同比增速显著放缓: 近三个月增速分别为1.69%、0.99%和-0.92% [8] 销售策略变化 - 经销商进货改为"按需报备"模式 取消厂家统一分配 [5] - 热门车型实行限量分配: 汉L、秦L、元UP等车型需抢购 到货周期最长20天 [6][8] - 库存水平大幅优化: 经销商拿货量减少约30% 库销比维持在1:1 库存周期从3-6个月缩短至2个月内 [8] 竞争环境变化 - 混动技术先发优势减弱: 2021年发布DM-i技术获得半年领先期 但吉利、奇瑞、长城等友商在半年内实现技术跟进 [12][14] - 性价比市场遭遇直接竞争: 吉利多款车型对标比亚迪主力产品 2025年4-7月在20万以下市场部分车型销量超越比亚迪 [3] - 新进入者加剧竞争: 小鹏MONA M03定价11.98万元起 上汽尚界H5预售价16.98万元起且18小时订单突破5万辆 [3] 技术战略布局 - 混动技术突破: 2021年DM-i技术实现"油电同价" 秦PLUS荣耀版价格下探至7.98万元 单周订单达2.35万辆 [12][16][17] - 垂直整合优势: 弗迪系公司覆盖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环节 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 [14][15] - 智能化转型滞后: 2023年下半年才大力加码智驾研发 较行业头部企业存在技术差距 [22][23][28] 品牌高端化挑战 - 高端品牌建设遇阻: 仰望品牌与性价比车型共用部分零部件 被指"缺少豪华基因" [30] - 价格管控加强: 2024年6月起严查经销商私自优惠 稳定价格体系 [33] - 冲高压力转移: 腾势品牌承担更多冲高任务 仰望品牌未来也需要承担销量指标 [36] 财务表现 - 保持盈利能力优势: 2024年一季度单车净利润超8000元 显著高于吉利的4000元 [35] - 规模优势显著: 2024年前七个月销量超过国内第二、三、四名车企销量总和 [11] 行业竞争态势 - 友商采取差异化竞争: 蔚来聚焦高端市场 理想开拓纯电路线 小鹏强化科技标签 零跑下放激光雷达技术 [34] - 吉利实施直接对标: 星愿对标海鸥/海豚 银河E5对标元PLUS 星舰7挑战宋Pro 星耀8直指汉DM-i 银河A7对标秦L [3] - 吉利新能源车销量快速增长: 2024年上半年销售72.5万辆 同比增长126% [35]
购在中国·2025“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山东站)盛大启动 多品牌优惠政策助力绿色出行“焕”新升级
齐鲁晚报· 2025-08-15 21:13
活动概况 - 活动以"乐享消费'焕'新出行"为主题 通过"政策+活动"双轮驱动 聚焦县乡市场 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释放 [1] - 由山东省商务厅 大众报业集团联合主办 泰安市商务局 泰山区人民政府及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共同承办 [4] - 现场汇聚50余个知名汽车品牌 上百款新能源车型 覆盖主流及适销对路车型 [4] 车企优惠政策 - 特斯拉推出"五年免息"金融方案 搭配8000元保险补贴及车漆选购礼金 Model 3用户享专属福利 [8] - 比亚迪交99元意向金可享价值6999元权益大礼包 秦L优惠10000元(8 98万-12 98万) 元UP优惠10000元(7 48万-9 98万) 元PLUS优惠6000元(10 98万-12 68万) [15] - 腾势D9 N7 N9及Z9双旗舰提供"50-50弹性购车" 1年0息0月供 首付3成起低息分期 置换补贴最高3万元 [19] - 上汽大众ID3一口价11 99万元起 ID4X一口价13 99万元起 [22] - 极狐考拉S优惠1 48万元后裸车9 5万起 T5优惠1 3万后11 88万起 置换补贴最高2 5万元 [26] - 一汽奔腾小马国补后1 XX万起 悦意03及B70低至5 98万起 [30] 科技与体验创新 - AI交互智能体提供个性化购车咨询 "主播带你买新车"直播间实时互动 [35] - 高阶智驾体验营开放多品牌试乘试驾 仰望汽车展示"原地掉头"技术 [35] - 零重力座椅 智驾模拟专区等场景化体验展示未来出行科技 [35] 政策支持与市场数据 - 深度落实国家以旧换新及报废补贴政策 现场设"政策解读区"与"咨询服务区" [41] - 山东上半年汽车报废更新申请量达24 7万辆居全国首位 [41] 活动展望 - "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将在全省持续开展 推动政策落地与消费场景创新 [45]
日产将在中国推出插混轿车“N6”
日经中文网· 2025-08-15 11:01
产品发布信息 - 公司将于10-12月通过中国合资品牌东风日产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N6 [2] - 新车尺寸与4月上市的纯电动轿车N7大致相同 将由广东省广州市内工厂生产 [2][4] - 具体价格尚未公布 电池采用磷酸铁锂材料 容量达21.1千瓦时 [4] 技术规格对比 - N6电池容量21.1千瓦时超越比亚迪同级畅销车型秦L和海豹06 [2][4] - 更大电池容量可延长纯电动模式行驶距离 [4] 市场表现 - 同系列电动车型N7截至7月底销量达16,343辆 [5] - N7畅销推动公司7月在华新车销量同比增长20% [5] - N7因亲民价格 本土化造型设计 车内空间及驾驶辅助功能获得市场好评 [5] 战略布局 - 公司正积极在中国市场投放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2] - N6是继4月下旬推出EV后 又一款面向中国市场在当地开发的车型 [2]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实现能效突破 亏电油耗降至2.6L
经济观察报· 2025-08-07 11:32
技术突破 - 第五代DM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 NEDC亏电油耗降至2.6L/100km 较前代降低10% 刷新全球混动技术最低油耗纪录 [2] - 通过自研混动专用发动机达成能效跃升 热效率达46.5% 配合智能动力控制系统实现技术升级 [2] - 研发累计投入超百亿元 核心专利数量位居国内混动领域领先地位 [2] 产品应用 - 技术将经由OTA升级覆盖所有第五代DM车型 包含秦L及海豹06等车型 [2] - 用户无需硬件改造即可享受能效升级 显著提升产品生命周期价值 [2] 行业地位 - 此次突破标志着公司在混动领域的技术代差优势进一步扩大 [2]
汽车行业价格级别跟踪报告:2025年1-5月20万元以上销量占比降至21%
华创证券· 2025-07-27 13: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汽车消费高端占比继续下降,20万元以上汽车销量占比降至21%,同比降2.5PP;随增换购占比提升,消费者购车级别不断提升,呈现“车越来越大,但也越来越便宜”趋势;7 - 8月行业进入传统淡季,预计下半年终端市场有望继续热销,价格战风险有望下降,建议积极观察情绪消化后的板块布局机会,港股建议择机兑现 [7][9][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分价格销量及份额 - 各价格带销量占比变化:0 - 10万元1 - 5M25占比32.7%、同比升0.7PP;10 - 15万元1 - 5M25累计占比33.8%、同比升4.4PP;15 - 20万元1 - 5M25累计占比12.2%、同比降2.6PP;20 - 25万元1 - 5M25累计占比9.1%、同比升0.4PP;25 - 30万元1 - 5M25占比4.9%、同比降0.5PP;30 - 40万元1 - 5M25销量累计占比6%、同比降2.2PP;40万元以上1 - 5M2占比1.3%、同比降0.3PP [7] - 两两价格带合并销量占比变化:0 - 15万元1 - 5M25累计占比67%、同比升5.2PP;10 - 20万元1 - 5M25累计占比46%、同比升1.8PP;15 - 25万元2024年开始同比下降;20 - 30万元1 - 5M25累计占比14%、同比降0.1PP;25 - 40万元1 - 5M25累计占比11%、同比降2.7PP;30万元以上1 - 5M25累计占比7.3%、同比降2.5PP [7][8][10] 分级别销量及占比 - 0 - 20万元:A 级4 - 5M25占比下降(38% / - 6.5PP),B 级(37% / + 1.1PP)和 C 级(5.3% / + 0.1PP)占比提升;4 - 5M25在20万元以下狭义乘用车合计批发350万辆、同比升14%、环比升11%,占比77%、同比升1.2PP、环比降3.1PP [10] - 20万元以上:A 级(5.2% / - 1.0PP)和 B 级(44% / - 6.7PP)占比下降、C 级占比提升(48.9% / + 6.3PP);4 - 5M25在20万元以上合计批发103万辆、同比升6.0%、环比升34%,占比23%、同比降1.2PP、环比升3.1PP [10] 投资建议 - 整车推荐江淮汽车;建议关注理想汽车i8新车、北汽蓝谷的享界品牌投入增强、小米集团YU7交付提速;建议关注油车占比更高、进程加快的上汽集团、长城汽车 [9]
重大转变,不给降价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6-07 12:13
四川省生育政策调整 - 婚假由5天延长至20天,自愿婚前医学检查再增加5天 [1] - 生育假延长至一孩90天、二孩120天、三孩150天(原60天基础上分别增加30/60/90天) [1] - 男方护理假由20天延长至30天 [1] 救市政策三阶段分析 - **第一波救市**:聚焦地产松绑,包括降利率、解除限购、降低首付比例 [1] - **第二波救市**:2023年9月24日高层表态后,股市从2700点升至3300点并站稳 [2] - **第三波救市**:转向改变"忙碌内卷生态",通过减负反内卷调整生产关系 [2][12][13] 反内卷措施 - **汽车行业**:BYD全系降价引发价格战(如海豹智驾从15.6万降至10.3万),官方介入叫停内卷 [4][5][7] - **金融层面**:2024年起人民币持续升值,推动企业从低价出口转向高附加值模式 [10][11] - **零售案例**:胖东来通过优质服务、高工资策略实现良性循环,成为反内卷标杆 [12] 产业升级逻辑 - 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需摆脱低价竞争,避免利润过薄导致行业颠覆 [7][8] - 生产力提升后需调整生产关系,通过提高企业和个人收入促进经济繁荣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