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资产
icon
搜索文档
A股,涨!中国资产大爆发!
搜狐财经· 2025-08-05 11:53
美东时间周一(8月4日),美股大幅收高,三大股指涨幅均超1%。中国资产集体走强,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一度大涨超1.8%,截至收盘,涨幅达 1.33%;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盘中最高涨幅超6%,两倍做多中国互联网股票ETF一度大涨近5%。 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逐渐升温。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表示,降息的时机已经临近,年内进行两次25个基点的降息看来仍然是个适当的重新调整。 北京时间8月5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截至发稿,上证指数涨0.34%,深证成指涨0.29%,创业板指涨0.32%,北证50涨0.19%。 【此前报道:】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北证50 | | --- | --- | --- | | 3595.41 | 11073.41 | 1436.00 | | +12.10 +0.34% | +31.85 +0.29% | +2.75 +0.19% |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科创综指 | | 2341.72 | 4081.95 | 1348.10 | | +7.40 +0.32% | +11.25 +0.28% | +2.45 +0.18% | 中国资产爆发 美东时间8月4日,美股高 ...
近60%主权基金优选中国!韩国股民57亿美元涌入,4股外资持股超24%
搜狐财经· 2025-08-05 08:11
近期,国际资本市场掀起一轮增配中国资产的热潮。多项数据显示,主权财富基金、海外散户、家族办公室等各类国际资本正通过多种渠道加速配置中国股 票。《景顺全球主权资产管理研究》显示,近60%的主权财富基金将中国列为优先投资市场。韩国预托结算院数据显示,中国股市已成为韩国股民第二大海 外投资目的地。瑞银集团调查结果显示,全球19%的家族办公室计划增配中国资产。7月份,5只海外上市的中国ETF单月资金流入合计超过20亿美元,4只A 股标的境外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24%。这一现象背后,政策面与基本面的双重改善成为推动因素。 估值重塑驱动资本流入 中国资产正迎来估值重塑的关键时期。《景顺全球主权资产管理研究》数据表明,在首选新兴市场投资重点中,59%的受访者将中国列为高度或中度优先市 场。这一变化自2024年以来愈发明显,表明投资者对中国市场进行单独配置的倾向增强。 韩国股民对中国股票的投资热情持续攀升。韩国预托结算院旗下SEIbro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今年以来韩国股民交易中国股票的累计成交额达57.64亿美 元。从成交额角度观察,中国市场已成为韩国股民第二大海外股票投资目的地。瑞银集团开展的全球家族办公室调研覆盖31 ...
时报观察丨持续释放内生动力 提升中国资产韧性
证券时报· 2025-08-05 07:50
日前,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爆雷",搅动全球资本市场。中国资产则因经济内在稳定性与全球资本 再配置共振, 再度彰显韧性十足。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 究相关 行 为主体 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人民币资产"磁性"不断增强,今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特别是5月、6月,净增持 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显示全球资本配置境内股市的意愿增强。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美国非农就业增长放缓,劳工部还大幅下修5月和6月的新增非农就业数据, 劳动力市场显著降温。数据公布当日,美股三大指数下挫,美元指数单日大跌逾100点,黄金价格再度突破 3300美元/盎司。相比之下,中国资产走出独立行情,8月4日,A股、港股主要指数稳中有升,这背后是多重结 构性力量的支撑。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不及预期,本质上是全球经济周期切换的缩影。中国资产的韧性亦非偶然,而是政策定力、 经济结构升级与全球资本再平衡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全球资本转向"多元配置"和"寻找价值",中国资产的低估 值、经 ...
中国资产,爆发!
券商中国· 2025-08-05 07:40
中国资产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一度大涨超1.8%,收盘涨幅达1.33% [2][5] - 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盘中最高涨幅超6%,两倍做多中国互联网股票ETF一度大涨近5% [2][5] - 华米科技股价盘中最高暴涨超48%,年内累计涨幅扩大至570% [2][5] - 中国海外互联网ETF、中国科技ETF、两倍做多沪深300ETF均涨超2% [5] - 其他热门中概股如新氧大涨超10%,小马智行涨超7%,富途控股、禾赛大涨超6% [6] 华米科技财报 - 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5940万美元,同比增长46.2%,超出业绩指引上限 [5] - 经调整净亏损616万美元,较去年同期收窄30.2% [5] - 管理层预计第三季度营收将达7200万至7600万美元,同比增长70%至79% [6] 美股市场整体表现 - 道指、纳指、标普500指数均收涨超1%,为5月份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2][6] - 道指涨1.34%,纳指大涨1.95%,标普500指数涨1.47% [6] 美联储降息预期 - 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持续升温,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升至94.4% [2][7] - 部分观察人士预计美联储可能一次性降息50个基点 [7] - 摩根士丹利策略师认为美联储最终将转向降息,当前回调为买入良机 [7] 外资流向中国资产 - 主动外资时隔41周首度回流港股市场,单周净流入港股与ADR市场429万美元 [8][9] - A股市场外资流出规模明显收窄,从前一周的2亿美元降至930万美元 [9] - 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过去两年净减持态势 [10] 外资机构观点 - 高盛将未来12个月MSCI中国指数目标点位从85点上调至90点,维持"超配"评级 [10] - 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兴趣攀升,受多元化配置需求、人民币走强预期等因素推动 [10] - 瑞银证券预计今年A股盈利可能逐季温和复苏,政策或提振市场信心 [11]
时报观察 持续释放内生动力 提升中国资产韧性
证券时报· 2025-08-05 02:43
日前,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爆雷",搅动全球资本市场。中国资产则因经济内在稳定性与全球资本再配置 共振, 再度彰显韧性十足。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美国非农就业增长放缓,劳工部还大幅下修5月和6月的新增非农就业 数据,劳动力市场显著降温。数据公布当日,美股三大指数下挫,美元指数单日大跌逾100点,黄金价 格再度突破3300美元/盎司。相比之下,中国资产走出独立行情,8月4日,A股、港股主要指数稳中有 升,这背后是多重结构性力量的支撑。 一方面,自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以来,"以我为主"的导向越发明确,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 力。统筹短期稳增长与中长期结构优化,政策的定力为市场提供了"稳预期"的基石。另一方面,中国经 济内生动力持续释放,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新消费亮点频现,新产业加速成长,新动 能澎湃迸发,高质量发展引擎强劲,不断提振投资者信心。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外资机构也以实际行动投出"信任票",一边对相关上市公司进行密集调研,一边唱多并持续上调中国股 票评级。如高盛年内已经多次上调中国主要股指目标点位,持续维持对中国股市"超配"立场。 人民币资产"磁性"不断增强,今年上半年, ...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资本市场凸显磁吸效应
证券时报· 2025-08-01 02:21
外资增持中国资产 - 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和股票的市值占比约为3%至4% [2] - 今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6月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 [2] -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IMF预测上调0.8个百分点 [2][3]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原因 - 中国科技行业突围、政策环境稳定及经济增长基本面向好 [1] - 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为外资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2] - 高盛预计人民币计价资产偏好提升,企业盈利前景改善 [3] 外资机构投资动向 - 高盛维持对中国股票"增持"立场,摩根士丹利上调MSCI中国指数目标5%、恒生指数5%、沪深300指数3% [3] - 外资机构调研聚焦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行业 [3] - 科技与消费成为海外投资者最关注的投资主线 [3] 资本市场开放政策 - 证监会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完善跨境投融资渠道 [1] - 放宽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条件,扩大投资范围 [4] - 推动A股纳入明晟、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 [4] 外资券商在华布局 - 摩根大通证券、高盛证券等5家外商独资券商已设立 [4] - 城堡证券、花旗证券等外资券商申请设立审批中 [4] - 外资控股券商成为市场"新势力" [4] 中资券商国际化 - 首创证券拟赴港上市,或成第14家"A+H"券商 [5] - 中资券商加速布局香港业务,推进投行、财管等国际业务 [5] - 中信证券指出国际化是出海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5] 未来开放方向 - 证监会将完善对外开放布局,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 [6] - 专家建议扩大互联互通范围,优化跨境税收政策,深化监管合作 [6] - 境外金融机构将加快进入并深度参与境内市场 [6]
海外资金持续加仓中国股票 多只ETF规模增长
环球网· 2025-07-30 14:05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需求 - 7月以来五只规模较大的海外中国股票ETF合计吸引资金净流入27 53亿美元 [1] - iShares MSCI中国ETF资产规模达71 87亿美元较6月底增长12 38% [3] - KraneShares中国海外互联网ETF规模增至76 48亿美元增幅达20% [3] - Direxion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规模增长14 13%至12 53亿美元 [3] - 德银嘉实沪深300中国A股ETF规模扩大10 54%至21 08亿美元 [3] - iShares中国大盘股ETF规模增长5 32%至65 3亿美元 [3] 韩国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投资热情 - 2025年以来韩国股民对中国股票累计成交额达57 64亿美元 [3] - 中国市场保持韩国投资者第二大海外股票投资目的地的地位 [3] 海外主动管理基金加仓中国科技股 - 首域盈信FSSA China Growth基金6月增持腾讯控股2 75%携程集团9 18% [4] - 富达中国焦点基金同期加仓阿里巴巴12 46%携程集团6 32% [4] - 施罗德Schroder ISF China Opps基金增持阿里巴巴5 92% [4] - 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普遍包含腾讯控股、阿里巴巴、携程集团等中国科技头部企业 [4] 高盛对中国股市的乐观预期 - 高盛将未来12个月MSCI中国指数目标点位从85上调至90预示11%的上行空间 [4] - 中国股市突破近期震荡区间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分别创下近年新高和年内高点 [4] - 推动因素包括二季度GDP稳健增长、香港IPO市场复苏、南向资金持续流入等 [4]
瑞银: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信心增强
快讯· 2025-07-29 14:42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信心增强 - 自去年九月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产生积极变化后,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日益浓厚,包括A股和港股市场 [1] - 港股相较于美元资产更具吸引力,投资者可以从中国公司的基本面改善和估值回升中获益 [1] - 港元汇率与美元挂钩进一步推动了对港股的需求 [1] - 凭借市场深度和估值优势,A股表现有望追上港股 [1] - 中国资产整体被国际投资者低配的局面不会持续 [1]
港股持有比例,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7-27 21:29
主动权益类基金对港股持仓情况 - 二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对港股持有总规模超4300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截至二季度末,4048只公募基金持有港股市值合计7343亿元,较一季度增长12.8% [3] - 公募港股持仓占股票投资市值比例从36.9%升至39.8%,创沪港通开通以来新高 [3] - 主动偏股型基金港股持仓市值达4379亿元,较一季度增长6.5%,港股仓位从30.8%升至32.5% [3] - ETF持有港股市值从3264.1亿元提升17%至3809.3亿元 [3] 行业和个股配置 - 二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加仓较多的是医疗保健业、金融业,减仓较多的是资讯科技、非必需性消费 [3] - 腾讯连续两个季度成为第一大重仓股,港股标的在公募前十大重仓股中占据4席 [3] - 主动权益基金持有比例最高的港股包括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泡泡玛特 [3] - 增持最多的港股包括信达生物、泡泡玛特、三生制药、京东健康 [3] 公募基金对港股市场的参与 - 目前可投港股的公募基金对港股配置比例超过30% [4]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50.97%的公募基金可以投资港股市场 [4] - 公募基金通过修改老合同条款或新发可投港股基金,更积极参与南向市场 [4] 港股市场表现及展望 - 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近27%,领跑全球主要指数 [1][6] - 港股市场结构性机会层出不穷,包括新消费、创新药、"AI+"、出海、智能制造等 [6] - 基金经理看好港股未来表现,因宏观经济触底反弹、全球资本重新流入、全球降息周期利好新兴市场 [7] - 部分基金维持高仓位运行,调整"杠铃型"策略,配置航空和互联网等板块 [7]
21社论丨巩固经济优势,持续增强中国资产吸引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11:53
外资增持人民币资产 - 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存量超过6000亿美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1]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5月、6月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 [1] - 全球资本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增强 [1] 国际资本看好中国资产的逻辑 - 中国经济展现巨大韧性,面对美国关税冲击仍保持出口增长 [1] - 2025年起国内外投资者认为中国成为具有独立性和全球影响力的经济新一极 [1] -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在新能源汽车、创新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快速发展 [1] 中国制造业升级与创新优势 - 中国制造业从组装加工优势快速升级到设备制造优势,并在研发领域取得突破 [2] - 中国经济结构性改善与创新能力提升,储备了未来巨大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2] 全球资本配置趋势 - 约60%的中东主权财富基金计划未来五年增加对中国资产配置 [2] - 亚太和非洲地区主权基金中分别有88%和80%的机构将增加对中国市场投资 [2] - 北美地区约73%的主权基金对投资中国持积极态度 [2] 中国经济韧性与成长性基础 - 中国经济韧性与高成长性建立在长期稳定增长基础上 [3] - 通过稳中求进方式积累新优势,形成新结构 [3] - 需通过稳增长为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创造条件 [3] 扩大内需与产业升级 - 需通过扩大内需确保经济不受外部冲击,提振市场信心 [4] - 巩固市场规模带来的经济韧性及产业升级产生的强大势能 [4] - 增强国内外投资者与企业家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