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增量财政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时报观察丨更有力度增量财政政策值得期待
证券时报· 2025-07-03 08:15
从近日财政部出台鼓励外资持续投资中国的税收优惠政策看,财政部有能力及时根据形势变化推 出增量政策。 近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作《国务院关于2024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提出"尽早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 债、专项债券"。随后,财政部调整了三季度发债节奏,4只超长期特别国债提前发行。这体现了中央财政 对"两重""两新"等稳增长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半年,用于扩内需、稳增长的财政资金将更加充 足。 在财政部日前更新的发行安排中,有4只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时间较原计划提前7天至14天不等。鉴于国 家发展改革委近期宣布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将在7月下达,财政部提前发债时间无疑将更快补充地 方消费品以旧换新额度,推动"两重""两新"政策的有序实施。 财政部的积极举动并非偶然。6月以来,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节奏明显提速,6月专项债券发 行规模创年内新高。可以看到,在前5个月大力发行置换债券、完成大规模"以债化债"之后,财政部门的 工作重心正在转向扩内需稳增长。下半年,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将替代置换债券成为政府债券发行 的主力,继续发挥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的作用。 从政府债券发行看,下半年尚有超2万亿元的 ...
更有力度增量财政政策值得期待
证券时报· 2025-07-03 02:40
从政府债券发行看,下半年尚有超2万亿元的专项债券额度与745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留待发行并 发挥作用。在财政部"加快政策落地"的要求下,两项工具有望在三季度集中发行。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设立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正处于准备阶段,有望在下半年配合专 项债券,进一步支持项目建设并带动基建投资。从近日财政部出台鼓励外资持续投资中国的税收优惠政 策看,财政部有能力及时根据形势变化推出增量政策。在"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的要 求下,有理由期待更多有力度的财政政策措施将会适时推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近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作《国务院关于2024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提出"尽早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 国债、专项债券"。随后,财政部调整了三季度发债节奏,4只超长期特别国债提前发行。这体现了中央 财政对"两重""两新"等稳增长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半年,用于扩内需、稳增长的财政资金将 更加充足。 在财政部日前更新的发行安排中,有4只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时间较原计划提前7天至14天不等。鉴于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宣布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将在7月下达,财政部提前发债时间无疑将更快补 充地方 ...
财政收支分化:收入承压但支出加码 期待更多增量财政政策
搜狐财经· 2025-06-24 23:44
财政收支运行情况 - 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623亿元同比下降0.3% 其中税收收入79156亿元同比下降1.6% 非税收入17467亿元同比增长6.2% [2] -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486亿元同比下降3%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55137亿元同比增长1.9% [2]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2953亿元同比增长4.2% 各级财政部门持续加强重点领域支出保障 [3] 税收细分项表现 - 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2.4%至30850亿元 增速较前值扩大0.6个百分点 主因去年低基数效应 [2][3] - 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2.5% 降幅较前值收窄0.6个百分点 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端修复仍待改善 [2] - 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8.2% 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大幅增长52.4%至668亿元 显示资本市场活跃度回升 [2][3] 土地市场与政府性基金 - 1至5月土地出让金收入累计同比下降11.9% 政府性基金收入受拖累整体增速为负 [3] - 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偏慢 反映财政扩张动能不足 房地产与土地市场处于低迷期 [3] 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 5月民生相关支出同比增速维持7.8% 基建相关支出同比降至-7.7% 投资重要性弱化 [4] - 5月科技支出同比增速大幅扩大至20.1% 体现对科技创新和产业链韧性的加强 [4] 财政政策展望 - 截至5月累计广义财政赤字3.30万亿元 广义赤字率2.4% 高于过去五年多数同期水平 [5] - 6月后财政赤字通常变陡 需观察支出强度可持续性 下半年或出台更多增量财政政策 [5]
5月财政数据点评:财政支出节奏放缓
国盛证券· 2025-06-22 15: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月广义财政收入同比再度转负,支出力度明显回落,需观察6月及以后财政发力可持续性,后续或需增加新预算规模扩大赤字,下半年增量财政政策可期 [1][4] 各部分总结 财政收入情况 - 5月广义财政收入同比-1.2%,增速再次转负,1 - 5月累计同比-1.3% [1][8] - 5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当月同比0.1%,税收收入同比0.6%,非税收入同比-2.2%,中央同比增长0.4%,地方增长 - 0.1% [1][10] - 5月税收同比0.56%,国内增值税同比6.1%、个人所得税同比12.3%增速突出,企业所得税同比0.02%,盈利增长承压,地产相关税种同比 - 8.6%,跌幅扩大,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分别同比17.7%、33.0% [2][12] - 5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当月同比 - 8.1%,增速由正转负,若无增量政策,短期内难以大幅改善 [2][14] 财政支出情况 - 5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速4.0%,较前值明显回落,1 - 5月累计同比6.6% [1][8] - 5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6%,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8.8%,增速均下滑 [3][16] - 5月基建类财政支出整体收缩,同比增速 - 7.69%,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支出有不同程度变化,社会保障、科学技术、文化旅游等社科文教支出增速较高 [3][16] 财政赤字情况 - 截止5月,累计广义财政赤字为3.30万亿,假设今年名义GDP增速为4%,目前累计广义赤字率为2.4%,高于过去五年多数同期水平,与2022年接近 [4][21] - 进入6月后广义财政赤字往往变陡,需观察6月财政支出能否延续较高强度 [4][21]
5月PMI:内外分化加深——中采PMI点评(25.05)(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03 09:06
制造业PMI分析 - 5月制造业PMI边际回升0.5个百分点至49.5%,生产指数上行0.9个百分点至50.7%,新订单指数上行0.6个百分点至49.8%,生产恢复快于需求[10] - 内需主导行业表现强劲:装备制造业PMI上行1.6个百分点至51.2%,消费品行业上行0.8个百分点至50.2%,食品加工和专用设备等行业产需指数均高于54%[21] - 出口依赖型行业承压:纺织、化学纤维等行业生产及新订单指数低于临界点,高耗能行业PMI下行0.7个百分点至47%[21] 内外需分化 - 内需订单指数回升0.3个百分点至50.1%,4-5月均值较3月回落2.2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虽回升2.8个百分点至47.5%,但4-5月均值较3月下降2.9个百分点[24] - 高频数据显示5月外贸货运量同比降至0.9%,反映"抢出口"效应减弱[24] 非制造业动态 - 建筑业PMI回落0.9个百分点至51%,地产相关指标疲弱,但土木工程建筑业PMI上行1.4个百分点至62.3%,沥青开工率同比显著回升显示基建发力[29] - 服务业PMI微升0.1个百分点至50.2%,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扩张,互联网服务等行业景气度维持在55%以上[40] 行业细分表现 - 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受五一假期提振明显,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产需指数超54%[21] - 邮政、电信等现代服务业保持高景气,商务活动指数持续高于55%[40] - 建筑业预期指数大幅下滑1.4个百分点至52.4%,但新订单指数改善3.7个百分点[84] 后续展望 -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持续,需关注财政政策对内需的支撑效果,服务消费和基建投资或成发力重点[45] - 高频数据显示5月全国迁徙规模同比上升22.4%,航班量同比增3.2%(国内)和17.7%(国际),反映消费复苏韧性[72]
中采PMI点评(25.05):5月PMI:内外分化加深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02 13:14
制造业 - 5月制造业PMI回升0.5pct至49.5%,生产、新订单指数分别上行0.9、0.6pct至50.7%、49.8%[1][5][10][39] - 内需主导行业PMI表现好,装备制造、消费品行业PMI上行1.6、0.8pct至51.2%、50.2%;高耗能行业PMI下行0.7pct至47%[2][15][17] - 内需订单指数回升至50.1%,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至47.5%,但4 - 5月均值较3月下行2.9pct,5月外贸货运量同比降至0.9%[2][20] 非制造业 - 5月建筑业PMI回落0.9pct至51%,土木工程建筑业PMI为62.3%,上升1.4pct[3][22][23] - 5月服务业PMI回升0.1pct至50.2%,新订单指数回升0.7pct至46.6%[3][5][28][44][48] 后续展望 -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大,需关注增量财政政策对内需支撑效果,服务消费、基建投资或成发力点[4][32] 风险提示 - 外部环境变化、房地产形势变化、稳增长政策推进速度不及预期[5][53]
5月PMI:内外分化加深——中采PMI点评(25.05)(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6-02 13:10
核心观点 - 5月制造业PMI边际上行0.5pct至49.5%,生产指数回升至扩张区间(50.7%),但新订单指数(49.8%)仍低于荣枯线,反映生产改善快于需求 [2][10] - 内需主导行业(装备制造、消费品)PMI表现强劲,分别上行1.6pct、0.8pct至51.2%、50.2%,而出口依赖型行业(纺织、化学纤维等)PMI低于临界点 [21] - 新出口订单指数虽环比回升2.8pct至47.5%,但4-5月均值较3月下降2.9pct,外贸货运量同比降至0.9%,显示出口压力持续 [24] 制造业分析 - 生产指数环比上升0.9pct至50.7%,新订单指数上升0.6pct至49.8%,采购量指数回升1.3pct至47.6% [52][57] - 内需订单指数回升0.3pct至50.1%,但4-5月均值较3月回落2.2pct,内外需分化加剧 [24] - 高耗能行业PMI受外需及投资拖累,环比下降0.7pct至47% [21] 非制造业表现 - 建筑业PMI回落0.9pct至51%,土木工程建筑业逆势上升1.4pct至62.3%,反映基建施工加速 [29][67] - 服务业PMI微升0.1pct至50.2%,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显著回升,互联网服务等行业维持55%以上高景气 [40][67] - 建筑业预期指数大幅下滑1.4pct至52.4%,但新订单指数改善3.7pct至43.3% [84] 行业分化与高频数据 - 消费品行业中食品加工、专用设备等生产及新订单指数均超54%,显著优于出口依赖型行业 [21] - 沥青开工率同比大幅回升,领先基建投资3个月,而水泥出货率等地产相关指标疲弱 [29][36] - 5月全国迁徙指数同比+22.4pct,航班架次同比增3.2%(国内)、17.7%(国际),支撑服务业复苏 [72][79] 政策与展望 -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仍存,需关注增量财政政策对内需的支撑作用,基建投资或成发力点 [45] - 金融政策已先行落地,财政政策可能聚焦服务消费和基建投资以增强内需 [45]
热点思考|财政“前置”后该关注什么?(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5-30 22:20
财政融资前置表现 - 1-4月广义财政支出进度达28.4%,高于过去五年均值28.2%,展现财政对经济的有力支撑 [2][72] - 2025年一季度广义财政支出增速5.6%,超过名义GDP增速,为2023年以来一季度最好表现 [2][72] - 2025年4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提升至12.9%,预计二季度支出增速保持相对高位 [2][72] 财政收入与债务支撑 - 1-4月广义财政收入累计同比-1.3%,较预算目标低1.5个百分点,主要受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影响 [2][72] - 1-4月税收累计同比-2.1%,低于年初预算目标5.8个百分点,非税收入成为稳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力 [2][72] - 1-4月土地出让收入累计同比-11.4%,同比减少1196亿元 [2][72] - 1-4月政府债净融资4.8万亿元,同比多增3.6万亿元,成为广义财政支出核心支撑 [3][73] - 截至2025年5月24日,国债已发行规模达预算目标42.7%,远超2020-2024年均值16.9% [3][73] 后续财政政策展望 - 2025年财政政策更为积极,全年安排政府债净融资规模13.86万亿元,较2024年多增2.9万亿元 [4][73] - 截至5月底政府债已净融资6.3万亿元,尚余7.5万亿元待发行 [4][73] - 新增债务构成包括:赤字566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3000亿元、注资特别国债5000亿元、新增专项债44000亿元、化债资金20000亿元 [4][73] - 预计二季度政府债净融资同比多增2.3万亿,三季度维持在历史同期高位3.8万亿 [4][74] 增量政策工具 -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具备部署迅速特点,2022年首批3000亿资金两个月内全部落地,第二批3000亿资金一个月内收官 [6][74] - 预算内工具如赤字扩容和追加特别国债政策力度更强,但推进节奏较慢 [7][75] - 按静态测算广义财政收入距离目标相差约5000-6000亿,若影响支出效能或考虑追加资金 [7][75] 财政发力方向 - 服务消费仅恢复至历史趋势87.7%,存在较大修复空间 [50][75] - 延长居民实际休假时间是激发服务消费潜力关键 [50][75] - 新老基建协同发力,AI产业发展催生电力基础设施新需求 [62][75] - 2025年一季度全国工程项目数量累计3.9万个,同比增长9.4% [62]
财政前置发力促消费 新质生产力崛起助转型
期货日报网· 2025-05-23 09:04
宏观经济表现 - 4月国民经济稳中有升,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延续向新向好发展态势 [1] - 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4%,其中设备购置投资增速达18.2%,制造业投资增速维持在8.8%高位 [1] - 财政政策通过前置部署8000亿元"两重"资金和5000亿元"两新"投入形成投资消费拉动效应 [1] 行业投资结构 - 汽车、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铁路船舶等行业投资增速均超过10% [1] - 新质生产力主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5.5%,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近6个百分点 [2] - 人工智能、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和量子计算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政策重点支持 [2] 消费市场表现 - 4月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达4941.6万台,带动相关消费7200亿元 [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至5.1%,创近1年新高 [3] - 家电、家具、通信器材等行业消费增速高达20% [1] 产业升级趋势 - 汽车制造、船舶航空、电气机械和计算机通信设备等新质生产力产业营收增速超10%,贡献率达30% [2] - 传统制造业营收增速为4.6%,显著低于新质生产力产业 [2] - 政策推动消费补贴范围扩大至手机、平板、手表等商品,并延伸至服务业领域 [3] 未来展望 -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重要经济发力点 [4] - 体验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等新消费模式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4] - 制造业出海和"一带一路"战略将缓解出口压力 [4]
释放积极政策信号!公募火速解读
天天基金网· 2025-05-08 11:15
一揽子金融政策有效提振市场情绪。 5月7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负责人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 本次发布会出台了降准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降价扩容、险资入市加码、公募费率改革等众多增量政策。 公募基金普遍认为,会议释放积极政策信号,有效提振市场情绪。 发布会超预期 此次发布会上,央行发布三类共10项货币政策,延续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基调,强化逆周期调节和支持实体经济 发展。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8项增量政策,覆盖房地产、资本市场、小微民营企业、外贸及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 证监会强调以下举措: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支持汇金公司发挥好"平准基金"作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措施,抓紧发布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相关监管指引, 发展科技创新债券;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抓紧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这一次'一揽子金融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更偏细水长流。"招商基金指出,虽然市场对本次发布会第一反应的超 预期是央行"双降",但随着关税冲击的显现,真正能让经济和市场行稳致远的仍在于货币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 的协同,预计随着"一揽子金融政策"在今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