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策支持
icon
搜索文档
AI需求+政策支持双轮驱动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产业拐点已至
证券时报网· 2025-11-05 09:46
自从2025年5月23日特朗普签署了一系列推动美国核电产业发展的行政命令,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all Modular Reactor,简称SMR)产业链公司市值快速攀升。 中信证券认为,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产业链公司市值大幅攀升的背后不仅是流动性和乐观情绪的作用,更 是产业趋势的支撑。根据波士顿咨询数据,乐观场景假设下,美国AI相关用电占比将从2022年的2.5% 提升至2030年的7.5%。根据白宫官网消息,若实现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5年5月签署的行政命令 《REINVIGORATING THE NUCLEAR INDUSTRIAL BASE》,美国将借助小型核反应堆技术将核电产 能从2024年的96.7GW扩张至2050年的400GW。 该机构表示,自2025年5月23日特朗普签署推动美国核电产业发展的行政命令后,美国小型模块化反应 堆产业监管呈现持续松绑趋势。需求侧方面,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下核电持续保持溢价;供给侧 方面,产业技术趋于成熟,预计商业化运营最快时间为2027年—2028年。在AI需求+政策支持的双轮驱 动下,预计未来20年内美国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产业的总投入规模将接近万亿美元。其中,预 ...
中信证券:AI需求+政策支持双轮驱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产业拐点已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5 08:34
每经AI快讯,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自2025年5月23日特朗普签署推动美国核电产业发展的行政命令后, 美国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产业监管呈现持续松绑趋势。需求侧方面,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下核电持 续保持溢价;供给侧方面,产业技术趋于成熟,预计商业化运营最快时间为2027~2028年。在AI需求 +政策支持的双轮驱动下,预计未来20年内美国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产业的总投入规模将接近万亿美元。 其中,预计建设市场年投入将超300亿美元,2048年燃料市场规模将达183亿美元。由于目前小型模块化 反应堆目前仍处商业化前夜,预计上游的燃料及原材料供给和中游的设备制造环节将率先受益。 ...
中信证券:AI需求+政策支持双轮驱动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产业拐点已至
第一财经· 2025-11-05 08:31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自2025年5月23日特朗普签署推动美国核电产业发展的行政命令后,美国小型模块 化反应堆产业监管呈现持续松绑趋势。需求侧方面,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下核电持续保持溢价; 供给侧方面,产业技术趋于成熟,预计商业化运营最快时间为2027~2028年。在AI需求+政策支持的双 轮驱动下,预计未来20年内美国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产业的总投入规模将接近万亿美元。其中,预计建设 市场年投入将超300亿美元,2048年燃料市场规模将达183亿美元。由于目前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目前仍处 商业化前夜,预计上游的燃料及原材料供给和中游的设备制造环节将率先受益。 ...
财报横评丨10家商用车企三季报亮了:总营收破1244 亿元 福田净利暴增1764% 新能源成关键推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22:34
在经历上半年的市场调整后,商用车正迎来"业绩爆发季"。截至目前,包括一汽解放、福田汽车、潍柴 动力、宇通客车等10家商用车上市公司均已对外披露2025年三季报。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2025年三季度,10家商用车上市公司总营收超1244亿元,归母净利润超 58亿元。其中,潍柴动力以574.2亿元的营收和32.3亿元的归母净利润领跑商用车行业。 与上半年境况不同的是,三季度八成商用车上市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出现大涨,比如福田汽车归母 净利润为3.36亿元,同比增长1764.2%。业绩集体上扬背后,今年三季度商用车行业的销量增长动力何 在? 重卡企业三季度业绩"爆表" 根据中汽协及公开数据,三季度各月重卡销量增幅明显高于一、二季度。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7、8、9月重卡市场销量分别为8.49万辆、8.8万辆和10.5万辆,分别同比增长 45.6%、41%和82%。在此背景下,头部重卡企业在三季度的销量连连走高。以福田汽车为例,其7至9 月销量分别为4.6万辆、5.14万辆和5.53万辆。 销量助推重卡企业第三季度业绩"爆表"。除了潍柴动力以外,一汽解放和福田汽车三季度营收均超过 150亿元,归母净利润超 ...
经济观察丨四年9万亿,大湾区“强磁场”引世界瞩目
搜狐财经· 2025-11-04 18:43
大会成果与历史业绩 - 2025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达成投资和贸易项目2073个、投资和贸易金额2.03万亿元,其中21个代表性项目现场签约 [1] - 大会自2022年举办以来,前四届累计汇聚超9万亿元资本,前三届累计签约金额达7万亿元,项目整体开工率高达88.1% [1] 产业基础与规模优势 - 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孕育出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4] - 2023年香港制造及新型工业增加价值达768亿港元,占本地生产总值2.6%,扭转制造业占比长期下降趋势 [4] - 2023年澳门四大重点产业增加值达390.5亿澳门元,较2019年增长6.9% [4] 产业发展质量与动能 - 广东今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4%和6.4% [4] - 香港2024年初创企业数量较上年增加10%,雇员总数增长7%,双双创历史新高 [4] - 澳珠科创集群已连续2年跻身全球创新指数百强 [4] 企业投资案例与战略布局 - 全球包装巨头安姆科集团计划未来两年在粤投资额超亿元,在惠州、东莞、佛山新增软包装生产线、厂房仓库及PCB生产线 [5] - 松下在粤投资超30年,于6市设有12家企业,近期计划追加广州电子材料工厂投资,将产能提升20%以上以匹配AI及服务器产业需求 [5] 政策支持体系 - 广东发布《广东省产业招商地图》,系统梳理“20+7”产业集群,锚定八大重点产业招商方向 [6] - 广东对新设外资项目按高技术制造业3%、一般制造业2%给予奖励,最高1.5亿元;对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落户奖励分别达1300万元、600万元 [6] - 超万亿元产业基金与每年2000亿元贷款贴息为企业提供资金保障 [6] 生产要素保障 - 广东专项预留2万亩用地指标保障新质生产力项目,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用地达3万公顷 [7] - 广东技能人才达2201万人,香港“高才通计划”已获批超5万宗申请,澳门两期人才引进计划吸引超750名高端人才 [7] 政策成效与外资动向 - 今年1-9月广东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逆势增长23.5%,其中来自法国、英国的资金分别大幅增长1.7倍和60.6% [7] - 香港特区政府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已促成超100家重点企业落户,预计带来约600亿港元投资,创造2.2万个就业岗位 [7] 区域协同优势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推出“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赴港融资,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服务企业设立财资中心和区域总部 [8] - 澳门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截至今年7月横琴澳资企业数量达7303户,较成立时增长57.49% [8] - 广东汕头、韶关、梅州三市首次获评“优秀招商地市”,分别以海上风电、智算中心集群、“免费梅州”政策在新兴产业赛道凸显优势 [9]
行业聚焦:全球半导体用湿电子化学品市场头部企业份额调研(附Top 10 厂商名单)
QYResearch· 2025-10-30 10:40
半导体用湿电子化学品行业概述 - 半导体用电子湿化学品是用于半导体制造中清洗、蚀刻、掺杂和表面处理的高纯度化学溶液,对实现晶圆表面超洁净和材料精密改性至关重要 [1] - 这些化学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半导体器件的良率、性能和可靠性,是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1] 全球市场规模与预测 - 预计到2031年,全球半导体用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8.1亿美元,未来几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4% [2] - 2024年全球产量预计达120万吨,平均售价为1,300美元/吨,行业平均毛利率约为30% [4]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前十强厂商(包括索尔维、三菱化学、赢创、巴斯夫、陶氏等)在2024年占据约66.0%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较高 [4] - 单条生产线的典型产能约为每年25,000吨 [4] 市场驱动因素与机遇 - 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持续增长是主要驱动力,智能手机、电脑、物联网等电子产品普及推动了对高性能芯片及上游湿化学品的需求 [9] - 半导体制造向10纳米以下先进节点转型,对湿化学品的精度、纯度和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开发专用配方 [9] - 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技术创新鼓励,对市场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9] 行业发展趋势 - 随着半导体节点缩小至7纳米、5纳米以下,湿化学品的纯度要求日益严格,污染水平需以万亿分之一衡量,推动专用配方和净化工艺发展 [11] - 约70%的半导体制造商已采用使用过氧化氢等专用湿化学品的先进清洁步骤,以满足复杂器件和微小晶体管对芯片质量的要求 [11] - 约45%的半导体制造商正在增加人工智能控制定量给料系统的使用,以提高化学品给料的准确性、效率并减少浪费 [11] 产品与应用细分 - 主要产品类型包括高纯过氧化氢、高纯氢氟酸、高纯硫酸、高纯硝酸、高纯磷酸等 [13] - 主要应用领域集中在半导体制造的清洗和蚀刻工艺 [13] - 重点关注的地区市场包括北美、欧洲、中国和日本 [13]
把握科技主线,关注内外需复苏:——高端制造2026年投资策略
光大证券· 2025-10-29 19:22
核心观点 - 2026年高端制造仍将是市场投资主线 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 液冷设备 PCB设备 固态电池设备等科技领域 同时内外需市场有望边际好转 [3] - 外需方面看好工具&OPE和矿山机械的出口表现回升 内需方面看好机床&刀具及自动化设备订单回升 [3][4] 科技:AI引领 全球共振 - 人形机器人产业2026年将迎来量产突破 建议关注高复杂度灵巧手功能实现 丝杠量产与降本 减速器产业链 六维力传感器 精密注塑与MIM等细分领域及相关公司 [4][21] - 液冷设备行业受芯片功率密度提升与数据中心PUE下降驱动渗透率提升 技术路线有望从单相冷板向双相冷板和浸没式液冷迭代 [4][33][37] - PCB设备行业受AI算力需求驱动景气度提升 2024-2029年全球PCB设备市场规模CAGR达8.7% 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108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CAGR达8.4% [50][55][56] - 固态电池设备产业化进展迅速 多家电池厂明确全固态电池量产计划 政策与产业端多重利好加持下预计行业将迎来关键突破 [4][66][73] 外需:关税冲击逐步稳定 看好外需回升 - 工具&OPE领域 随着美国关税扰动影响减弱及降息周期开启 预计2026年行业将进入主动补库阶段 工具类需求有望改善 [84][94][103] - 矿山机械领域 全球采矿业投资与铜价正相关 预计2025年全球前18家矿业公司资本支出增长5.1%至727亿美元 看好设备与耗材需求提升 [105][116][121] 内需:关注政策落地 内需有望企稳 - 机床&刀具领域 2025年1-8月中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累计同比+14.6% 预计2025-2026年机床行业更新需求旺盛 制造业盈利修复有望带动需求提升 [132] - 自动化设备领域 2025年9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7.6万台 同比+28% 2025年上半年累计出货量超16.3万台 同比+16% 国产替代持续加速 [142][148]
2025年四季度股指期货展望:行情在犹豫中发展
山金期货· 2025-10-27 16: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长期牛市始于2024年初,当前处于信心修复向主升浪过渡阶段或已进入主升浪,四季度10月震荡调整,年底可能展开新一轮中线级上涨 [5][7] - 驱动牛市的逻辑包括宏观经济周期性回升与预期改善、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资产配置方向转变 [7] - 从估值看,牛市分信心修复、主升浪、疯牛三个阶段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为什么说本轮牛市诞生于2024年初 - 从趋势定义看,2024年2月完成熊 - 牛转换,其他指数也如此 [10] 牛市的驱动力量 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回升、预期改善 - 基本面不乐观,面临压力,但也有积极信号 [13] - 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主要工业品产量增幅维持低位,汽车销量增速预计下降 [14][17]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三季度更差,1 - 9月转为负增长 [19][21] - 社零总额增速回落,消费者信心低位徘徊,因收入及预期转弱、居民杠杆高、社保不完善 [23][27] - 通胀形势持续偏弱,下游商品消费差,服务消费好于预期,PPI生产资料价格下行压力明显 [28][32] - CPI和PPI环比9 - 10月达高峰后回落,年底反弹,春节后走弱 [33][35] - 失业率季节性回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同比转平,创造就业岗位压力大 [37][40] - 制造业PMI持续偏弱,生产和主要原料购进价格分项在荣枯线上方,其他分项在下方 [41][45] - 生产强于需求,产成品库存增加 [46][49] - 建筑业PMI及重要分项处于近几年低位,显示低迷 [50][53] - 进出口增速好于预期,但出口增速预计回落,对美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56] - 中国商品占全球出口比例增加,产业链优势加强,新“新三样”成外贸增长新动能 [60] 政策支持 - 宽松财政政策,政府部门杠杆率低,宽财政时间长,消费补贴大概率延续,还会加大赤字规模和转移支付力度 [79][81] - 7天期逆回购利率维持低位,资金面宽松,资金利率有下降空间,国债期货持续调整,市场预期扭转 [83] -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预计年内再降两次各25个基点,国内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为央行降息提供空间,国内实际利率高 [87] - 股市上涨可刺激经济增长、助力经济转型、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缓解债务压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88] 技术进步 - 以开源的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及宇树科技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可能率先在中国落地应用 [89] - 芯片出口逐年增加,进出口逆差逐步收缩,独立完整的中国芯片产业链正在崛起 [61][63] - 汽车产销量增加,出口量已超德日之和 [65][67] - 挖掘机产销量有所好转,但与高峰期仍有差距 [68][70]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环比改善,1 - 8月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由负转正,8月同比增速为20% [73][75] 资产配置方向的转变 - 美元打开下行空间,银行结售汇转为顺差,海外热钱流入,A股走势偏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份额增加 [90][92][97] - “炒房”需求暂时不存在,房地产处于筑底过程,居民资产配置向股市转移趋势刚开始 [99][101][103] 各指数估值情况 - 整体指数位置不高,但估值相对偏高,因宏观经济筑底,企业盈利差被动拉高估值 [124] - 从技术面看,指数走出大的底部震荡,处于主升浪前夜,“戴维斯双击”未开始,可能先拔高估值,后业绩改善推动指数上涨 [124] 各指数季节性情况 - 上证50指数不同年份各月涨幅有差异,10年最大涨幅8.96% - 18.00%,最小涨幅 - 18.50% - - 3.23%,平均涨幅 - 1.02% - 2.22% [125] - 指数间分化明显,10月明显调整,11 - 12月震荡上行,年末风格偏向价值,上证50强于中证500和中证1000期指,长期趋势不变,中期有望上涨但动力减弱,年末或明年初风格转换后春节前后有望继续上涨 [135]
一家破200亿,一家超300亿!两家建材企业市值大涨背后的逻辑
新浪财经· 2025-10-23 11:35
公司上市表现 - 悍高集团于深交所主板上市,上市当天总市值曾突破300亿元,截至2025年10月22日收盘总市值为247.17亿元,股价为61.79元 [1][2][3] - 马可波罗于2025年10月22日登陆深交所主板,上市首日收盘报31.46元,较发行价上涨128.80%,总市值达375.92亿元,盘中市值曾突破400亿元 [3][4][5] - 两家公司上市后均受到资本市场热捧,换手率分别达到12.23%和77.36% [3][5]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悍高集团聚焦五金与户外家具两大赛道,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16.20亿元增长至28.5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78%,归母净利润从2.06亿元增长至5.3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0.74% [6][9][10] - 2025年上半年悍高集团营收约14.50亿元,同比增长22.37%,归母净利润2.65亿元,同比增长34.70% [11] - 马可波罗是建筑陶瓷行业头部企业,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86.6亿元、89.25亿元和73.2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14亿元、13.53亿元和13.27亿元 [6] 行业背景与影响因素 - 受存量市场以旧换新、好房子建设等政策推动,建材家居行业热度有所回升 [7][8] - 泛家居行业规模巨大,市场集中度持续上升,上市公司作为头部企业有望享有集中度提升的红利 [8][13] - 部分企业通过新产品矩阵、新渠道、新服务等进取型经营动作拓展成长空间 [14] 资本市场逻辑 - 保持连续高增长的企业,如悍高集团近三年营收和利润的高增长率,容易受到投资者青睐 [8][9][10] - 新股对市场吸引力较大,投资者追新可能带来上市初期的明显上涨 [12] - 政策支持如以旧换新、城市更新等为市场注入信心 [13]
中金10月数说资产
中金点睛· 2025-10-21 07:50
宏观经济概览 - 2025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较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再度降至5%以下,反映出经济增长压力加大 [2][4] - 从支出法看,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下降,是经济放缓的主要拖累项,而最终消费支出和净出口的贡献率分别上升至56.6%和24.5% [2][5] - 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较8月的5.2%有所反弹,外需是重要的生产支撑因素,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从8月的-0.4%改善至3.8% [2][5] - 考虑到去年四季度基数显著抬升(从4.6%升至5.4%),预计今年四季度将面临更大的GDP增速下行压力,要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可能需要年内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加码 [2][4] 投资与内需 - 1-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降至-0.5%,连续8个月环比为负,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4.1%,是主要下拉项,拖累整体投资2.9个百分点 [2][6] - 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政策支撑下,1-9月设备工器具投资同比仍达14.0%,拉动整体投资2.0个百分点,但增速较1-8月回落0.4个百分点 [6] -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增速较8月放缓0.4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落,以旧换新政策退坡和去年同期基数抬升是主要原因 [2][8] - 1-9月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回落至3.3%,9月单月同比降幅扩大至-8.0%,其中水利环保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下降14.6%,为最大拖累项 [7] 房地产行业 - 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跌幅进一步走阔至-21.3%(8月为-19.5%),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降幅为10.5%,销售总体偏弱 [8][26] - 9月房企到位资金同比跌幅为-11.5%,其中国内贷款同比边际走弱,但销售回款受新房销售结构性因素影响有所改善 [27] - 房屋新开工和施工面积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但土地市场热度仍偏低,三季度全国宅地成交金额同比-9%,较二季度的+28%显著下滑 [8][27] 外贸与工业生产 - 9月出口金额(以美元计)同比增长8.3%,较前期有明显改善,对工业生产形成支撑 [2][5] - 三季度整体我国原油加工量同比增加11%,油品表观消费同比增加10%,均好于市场预期,9月原油加工量录得1533万桶/天,同比+6.8% [13] - 全球石油市场方面,截至10月19日当周,全球海上在途原油量增至12亿桶,较9月中旬累计增加1.16亿桶,印证四季度全球石油现货供应过剩加剧的预期 [13] 金融市场与信贷 - 9月新增社会融资3.5万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余额同比增速降至8.7%,主要由于政府债券融资继续同比少增 [23] - 9月新增贷款1.3万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企业对公中长期贷款连续第三个月同比少增,显示反内卷背景下新增投资放缓 [23] - 9月M1增速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至7.2%,M2增速降至8.4%,存款活期化趋势持续,但居民存款搬家入市进程暂歇 [23][24] 大宗商品市场 - 黑色金属呈现“滞胀”格局,9月粗钢产量同比下降4.6%,但钢厂生产维持高位,需求不及预期导致库存压力较大,特别是热卷 [15][16] - 铜冶炼端原料紧张程度加剧,自由港下调四季度铜产量指引至“可忽略的水平”,并下调2026年全年产量指引35%至26.95万吨,预计将带动精炼铜产出回落 [17] - 生猪供应处于充裕阶段,9月生猪均价为13.01元/公斤,同比-31.31%,能繁母猪存栏4035万头,同比-0.7%,预计供应压力将持续拖累猪价偏弱运行 [20] 行业配置与投资主线 - 结合三季报业绩关注三条投资主线:三季报业绩亮点领域(如黄金、TMT、非银金融)、与经济周期关联度不高的高景气机会(如AI产业链、白色家电等)、供给侧出清行业(如工业金属、锂电池等) [9] - 银行板块估值具有吸引力,AH股前向股息率分别回至5.0%和6.0%左右,建议关注股息较高、资产质量优异的国有大行,以及基本面有望改善的部分股份行 [25] - 轻工零售美妆行业,1-9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6.5%,线上渗透率达25.0%,升级类商品如通讯器材、化妆品、金银珠宝等表现较优,同比增速分别达16.2%、8.6%和9.7%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