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曲线上市
icon
搜索文档
14年三度IPO告败,高威科欲借东土科技曲线上市
北京商报· 2025-10-21 17:08
交易方案概述 - 东土科技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高威科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公司股票自10月21日起停牌 [1] - 东土科技预计在不超过10个交易日内(即11月4日前)披露交易方案,若未能如期披露则股票将于11月4日复牌并终止筹划相关事项 [1] 收购标的高威科背景 - 高威科成立于2001年2月21日,是一家提供工业自动化产品、系统开发、集成及工程服务的综合性自动化高新技术企业 [2] - 高威科曾三度冲击IPO未果,包括2011年申请被否、2015年申请于2018年主动撤单、2022年创业板IPO获受理并于2023年过会但于2024年9月撤单 [2] 交易方东土科技市场表现 - 10月20日东土科技股价收涨1.08%至24.27元/股,总市值为149.2亿元 [2]
中欣晶圆,冲刺北交所IPO
上海证券报· 2025-10-11 21:09
IPO申报进展 - 杭州中欣晶圆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10月10日在浙江证监局完成北交所IPO辅导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为财通证券和中信证券 [1] - 公司已于2025年6月25日申请新三板创新层挂牌,并于2025年6月30日取得受理通知书 [3] - 公司曾于2022年8月29日申请科创板上市,融资额54.70亿元,但于2024年7月3日因财务资料过期未更新被终止审核 [7][8]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28日,注册资本为503,225.6776万元,法定代表人为贺贤汉 [3] - 控股股东为杭州大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持股14.41%)及上海申和投资有限公司(持股8.64%),合计控制公司28.11%的表决权,公司无实际控制人 [2][3] - 行业分类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 [3] 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掌握了8英寸及以下以及12英寸半导体硅片的核心技术 [5] - 规划产能包括8英寸抛光片50万片/月、12英寸抛光片60万片/月、8英寸外延片10万片/月、12英寸外延片20万片/月 [5] - 在浙江杭州、上海、宁夏银川、浙江丽水设有生产基地,并在日本设有子公司 [5] 股东结构 - 主要股东包括杭州热磁(14.41%)、嘉善嘉和(9.49%)、上海申和(8.64%)、长飞光纤(5.04%)及中微公司(2.56%) [5][6] - 6家员工持股平台共计持有公司5.05%的股份,与控股股东保持一致行动安排 [5] - 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为57.09% [6] 实际控制人背景 - 公司董事长贺贤汉自1992年起历任杭州热磁、日本磁性控股、上海申和等重要职务,在半导体行业拥有丰富经验 [10] - 贺贤汉与日本磁控在中国创立了多家半导体材料及零部件公司,包括上海申和、杭州热磁、富乐德、中欣晶圆等 [11] - 除富乐德于2022年12月成功登陆A股外,其关联公司富乐华、盾源聚芯等的IPO进程均不顺利 [11][12]
华羿微电谋曲线上市
北京商报· 2025-09-26 00:53
交易方案概述 - 华天科技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控股股东华天电子旗下华羿微电股权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且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1][2] - 交易尚处筹划阶段 初步交易方包括标的公司控股股东华天集团在内的全部或部分股东 已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2] - 公司预计在10个交易日内披露交易方案 若未能在10月17日前披露则终止筹划并复牌[2] 华羿微电经营状况 - 华羿微电2023年6月申报科创板IPO 2024年6月7日因撤回申请终止 未披露问询函回复[4] - 公司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8.47亿元、11.6亿元、11.57亿元 归属净利润从2021年8813.4万元转为2022年亏损4320.92万元[4] - 主营业务为半导体功率器件研发生产销售 原计划募集11亿元投资车规级功率半导体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5] 华天科技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19.06亿元、112.98亿元、144.62亿元 归属净利润波动明显(7.54亿元、2.26亿元、6.16亿元)[6] - 2024年上半年营收77.8亿元(同比增长15.81%) 归属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1.68%)但扣非后亏损813.15万元[7] - 集成电路业务占比营收99.97% 毛利率10.89% LED业务毛利率-228.27% 政府补助3.6亿元及税收优惠6658.08万元支撑利润[7] 行业整合背景 - IPO监管趋严背景下 未上市企业选择被上市公司并购可实现融资需求与股东退出 同时上市公司能以较低成本获取优质资产[2] - 并购需关注标的资产质量与整合风险 若协同效应释放可形成双赢格局 是产业整合与资本运作的有效尝试[3] 股权与市场表现 - 华羿微电与华天科技控股股东均为华天集团 实控人为肖胜利等13名自然人[5] - 华天科技停牌前收盘价11.78元/股(9月24日单日涨幅4.16%) 总市值380.4亿元[7]
为外卖骑手换电的宇谷科技,“上市”再次失败……
IPO日报· 2025-09-21 08:32
收购终止事件 - 南京公用终止以现金方式收购宇谷科技68%股权 因未就交易条款等相关事项与交易对方达成一致 [1] - 收购最初于2024年12月官宣 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宇谷科技约68%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今年7月将收购方式变更为现金购买 [3] - 筹划近9个月后最终终止收购 [1] 宇谷科技经营状况 - 宇谷科技是一家电动两轮车充换电企业 主要产品及服务为换电服务和充换电设备 [3] - 2022年实现营收5.59亿元 净利润8134.26万元 2023年实现营收9.02亿元 净利润1.28亿元 [3] -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15亿元 净利润3432.31万元 [3] - 曾于2023年6月冲刺创业板IPO 接受两轮问询后于2024年6月终止IPO [4] 南京公用经营表现 - 2021年实现营收35.89亿元 归母净利润9865.06万元 2022年实现营收71.13亿元 归母净利润6052.98万元 [7] - 2023年实现营收46.32亿元 归母净利润-9027.41万元 2024年实现营收65.69亿元 归母净利润4592.26万元 [7] - 核心业务收入主要来自燃气销售业务和房地产业务 2024年燃气销售业务收入占比45.06% 房地产业务收入占比37% [6] - 业务范围包括房地产开发 管道燃气 出租汽车 电力能源 客运大巴 国内国际旅游 汽车销售 汽车修理 汽车检测 小额贷款 广告传媒等多种产业 [6]
IPO日报-为外卖骑手换电的宇谷科技,“上市”再次失败……
国际金融报· 2025-09-20 20:54
收购终止 - 南京公用终止以现金方式收购宇谷科技68%股权 因未就交易条款等事项与交易对方达成一致[1] - 收购最初于2024年12月官宣 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 后于今年7月调整为现金收购[2] - 宇谷科技为电动两轮车充换电企业 主要产品及服务为换电服务和充换电设备[2] 宇谷科技经营状况 - 2022年及2023年分别实现营收5.59亿元和9.02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8134.26万元和1.28亿元[2] -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15亿元 净利润3432.31万元[2] - 公司曾于2023年6月冲刺创业板IPO 经历两轮问询后于2024年6月终止IPO[3][4] 南京公用业务结构 - 业务范围涵盖房地产开发 管道燃气 出租汽车 电力能源等多元产业[6] - 核心收入来源为燃气销售和房地产业务 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45.06%和37%[6] - 燃气销售业务收入占比从2020年31%波动至2024年45.06% 房地产业务占比从2020年57.23%波动至2024年37%[6] 南京公用财务表现 - 2021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35.89亿元 71.13亿元 46.32亿元 65.69亿元[7] - 同期归母净利润持续下滑 从2021年9865.06万元降至2022年6052.98万元 2023年亏损9027.41万元 2024年回升至4592.26万元[7]
国盛金控总经理辞职
中国基金报· 2025-09-05 12:30
核心管理层变动 - 国盛金控总经理陆箴侃因工作调整辞职 仍保留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委员职务 [2][5] - 董事长刘朝东暂代总经理职责 新任总经理聘任需履行相应程序 [5] - 公司高度评价陆箴侃自2022年10月任职期间在经营发展、规范运作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突出贡献 [5] 组织架构战略调整 - 公司正推进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国盛证券事项 该事项已获股东大会决议及证监会批复 [5][8] - 吸收合并完成后国盛金控将更名为国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原国盛证券实体解散 [8] - 该交易将使国盛证券通过母公司吸收合并实现"曲线上市" 成为江西省首家上市券商 [7][9] 子公司人事布局 - 国盛证券总裁人选已于8月27日确定 由财达证券原副总经理赵景亮出任 [6] - 合并后需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新业务许可证领取及业务/客户/员工衔接安置方案 [9] 战略发展目标 - 吸收合并旨在整合资源、提高效率、聚焦证券主业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8] - 证监会于2023年8月正式接收国盛证券提交的《证券公司合并核准》材料 2024年2月19日批复核准 [8]
ITO靶材龙头曲线上市 衢州发展百亿收购撬动千亿产业群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08:23
收购交易概况 - 衢州发展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先导电科95.4559%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30亿元 [1] - 以标的公司100%股权预估值不超过120亿元计算收购总额预计达114.55亿元 [2] - 先导电科ITO靶材全球市场占有率超30%位居首位 [2] 先导电科上市历程 - 控股股东先导稀材2012年曾闯关创业板IPO未获核准 [3] - 2024年2月与国信证券签订辅导协议计划独立上市 [3] - 2024年9月首次尝试通过光智科技曲线上市但交易失败 [4][5] - 胡润研究院2024年4月估值210亿元但本次交易估值缩水超四成 [6][9] 交易双方背景 - 衢州发展前身为新湖中宝2024年9月更名总资产966.41亿元净资产421亿元 [8] - 先导电科2024年营收34.3088亿元净利4.4372亿元2025年Q1营收10.2140亿元净利1.0324亿元 [9] - 交易估值对应静态PE约27.03倍PE TTM 27.54倍PB 12.56倍PS 3.45倍 [9] 衢州发展战略 - 确立"地产+高科技投资"双主业模式但房地产业务下滑2025年上半年净利预减86% [11][12] - 衢州市推动"6+X"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新材料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 [13] - 计划通过基金群规模突破1000亿元新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家以上 [14] 产业协同效应 - 先导电科产品应用于显示面板光伏半导体等领域与衢州新材料产业链战略契合 [14] - 收购将充实上市公司业务链条推动向硬科技实体制造转型 [14] - 衢州国资委已通过类似模式入主东峰集团布局新能源新材料领域 [15]
衢州发展拟购先导电科转型高科技 标的公司估值200亿市占率全球居首
长江商报· 2025-08-01 07:59
收购交易概况 - 衢州发展拟通过发行股份等方式收购先导稀材持有的先导电科股份 并有意收购其他股东股份及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处于筹划阶段且方案未最终确定 [1][2] - 本次交易是衢州发展停牌的直接原因 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2] - 先导电科一个月前终止与光智科技的收购交易 原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及商业条款未达成一致 [7] 标的公司先导电科 - 先导电科估值达200亿元 2023年6月完成股份制改造时估值达209亿元 [6][10] - 公司ITO靶材全球市占率超30% 居全球首位 产品覆盖新型显示、光伏及半导体等领域 [10] - 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4.66亿元、4.11亿元和2.61亿元(未经审计) [10] - 曾计划独立IPO并于2024年2月进行辅导备案 股东包括比亚迪、中石化等知名机构 [6][10] 收购方衢州发展 - 公司前身为新湖中宝 主营房地产开发 当前市值350.6亿元 [9] - 2024年营收164.85亿元 归母净利润10.16亿元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减少86%至2.10亿元 [9] - 实际控制人为衢州国资委 2024年7月通过股权转让成为实控人 [1][9] 交易影响与背景 - 若收购完成 衢州发展将从房地产企业转型为高科技企业 先导电科实现曲线上市 [1][11] - 光智科技曾计划收购先导电科100%股权 因其市值仅30亿元而被称为"蛇吞象"式交易 [5][6] - 光智科技宣布收购后股价连续8个交易日涨停 但最终终止重组 [7]
“卖水的可挣钱了,老婆多孩子多”,润田前老板被曝“家丑”,公司最新回应
凤凰网财经· 2025-07-22 22:12
润田矿泉水创始人家庭争议与公司现状 - 博主魏苗苗自称润田矿泉水创始人黄安根妻子,高调宣称"富婆生存法则",并提及丈夫有四段婚姻和5个孩子[1] - 魏苗苗在直播间利用"创始人光环"进行带货营销,将个人生活与品牌绑定[2] - 润田实业发布声明否认黄安根及魏苗苗与公司存在股权或劳动关系[14] 润田矿泉水发展历程与现状 - 品牌创立于1994年,黄安根采用1元定价策略快速打开市场[8] - 2004年营收达12.8亿元,2007年获软银赛富2亿元注资[9][10] - 2013年因"首长专供"包装虚假宣传引发争议,2016年国资重组后黄安根彻底退出[11][13] - 当前股东结构显示国资控股51%,其他股东包括江西润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4.7%)等[30] 黄安根个人商业状况 - 关联23家企业中17家担任法定代表人,仅3家存续[15][16] - 3次成为被执行人(涉案1138.28万元),7次被限制高消费(涉案7012.44万元)[19] - 魏苗苗提及的两家"准上市企业"实际为小微企业[21] ST联合与润田实业重组交易 - ST联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润田实业股权[3][23] - ST联合近年业绩持续下滑,2024年营收3.65亿元,净亏损6370万元[24] - 重组消息刺激ST联合复牌后连续10个涨停板[25] 润田实业上市障碍与行业竞争 - 2022年IPO计划因同业竞争问题受阻,与江西国控旗下南山御泉存在业务重叠[29] - 瓶装水市场80%份额被六大品牌占据,区域品牌面临巨大压力[31] - 润田水源地集中于江西,全国化扩张面临成本与渠道挑战[31][33]
德固特“蛇吞象”重组疑点:突击减持藏玄机,实控人退休年龄挑战高风险创业|并购一线
钛媒体APP· 2025-07-15 17:02
交易概况 - 德固特拟收购浩鲸科技100%股份 交易价格等详细信息尚未确定[2] - 重组后实控人不变 仍为魏振文[2][3] - 交易属于跨界并购 德固特为环保装备商 浩鲸科技为阿里系旗下云计算公司[2] - 浩鲸科技营收规模为德固特7倍 2024年浩鲸科技营收36.5亿元 德固特营收5亿元[2][5] 交易结构 - 交易将通过发行股份+支付现金+募集配套资金方式实施[3] - 现金支付部分主要通过募集配套资金实现 具体发行股份数量待标的资产估值确定后公布[8] - 德固特货币资金规模较小 2025年一季度末仅1.93亿元[8] - 交易避开借壳上市监管红线 因控制权未发生变更[10] 股权变动 - 实控人魏振文拟以8折价格向杭州晨启转让德固特5%股份[3] - 杭州晨启为刘晓丹旗下企业 刘晓丹在业内被称为"并购女王"[3] - 转让后魏振文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降至52.74%[9] - 重组后南京溪软和中兴通讯持股比例可能与魏振文接近[9] 标的公司情况 - 浩鲸科技2003年成立 原为中兴通讯控股子公司 曾在新三板挂牌16个月[4] - 2018年阿里系以12.23亿元收购43.66%股份 并向公司增资1亿元[4] - 公司三大业务体系:电信软件业务、云和AI软件业务、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3] - 国际业务营收占比超过40%[3] - 2024年营收36.5亿元 净利润2亿元[5] - 2023年营收38.61亿元 净利润2.02亿元[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34亿元 净亏损1.33亿元[7] - 目前估值至少46亿元 按南京溪软持股27.83%不亏本退出估算[7] 历史资本运作 - 浩鲸科技2018年启动五年A股主板上市计划[5] - 2021年和2023年两度启动上市辅导 均未成功[5] - 2023-2024年营收徘徊于36-38亿元之间[5] - 若重组交易落地 意味着阿里系可能彻底退出浩鲸科技[5] 股东结构 - 南京溪软为第一大股东 持股27.8% 持有22,028.23万股[10] - 中兴通讯为第二大股东 持股27.6% 持有21,864.60万股[10] - 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79,162.45万股 占比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