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极致性价比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餐饮,到底要不要学日本?
36氪· 2025-10-24 21:14
行业宏观背景 - 2025年中国餐饮行业整体面临挑战,表现为旺季不旺、淡季更淡、消费低迷和流量严重下滑,价格战激烈 [1] - 2025年1-8月中国餐饮总收入为36480亿元,但增速和客单价出现明显“双降” [30] - 日本餐饮品牌如萨莉亚、寿司郎等逆势增长,萨莉亚2025财年前三季度中国区销售额同比增长10.5%至630.58亿日元,寿司郎北京西单店每日限号2000号 [1] 日本餐饮成功经验 - 日本餐饮在“失去的三十年”期间凭借“极致性价比”实现增长,例如吉野家、食其家等品牌,萨莉亚创始人认为连锁本质是创造销售额平平但利润足够的店铺 [6] - 日本连锁餐饮品牌平均毛利率在40%-70%,萨莉亚2025财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率仅为4.1%,较早进入微利时代 [7] - 萨莉亚通过极致单店运营实现高效运转,如上菜方式节省8.6秒、U型备餐动线、15分钟极速翻台,正式员工与小时工比例1:4,人工成本控制在12%以内 [8] - 萨莉亚采用“113策略”选址(一线城市+核心商圈+非黄金位置),租金占比控制在13%左右,支撑其低价策略 [8] - 日本餐饮供应链高度工业化,如玉子屋全自动米饭蒸制机控制米吸水率在62.5%±1%,机械手臂分装配菜误差不超3克,冷链覆盖率95%,食材损耗率小于2% [10] - 日本餐饮连锁化率在2021年达50.8%,而中国截至2025年连锁化率为24%,日本餐饮行业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4.2倍,供应链成本比例低至18% [10][11] 中国餐饮市场特性与挑战 - 中国市场规模庞大且发展不均衡,呈现“K型”发展,一线城市消费者进入追求简约的“第五消费时代”,三四线城市仍处“第三消费时代” [13] - 中国餐饮市场变化复杂、数字化程度高,渠道高度碎片化,如外卖、团购、直播、私域等多渠道竞争,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快 [13] - 中国消费者饮食文化根深蒂固,强调“锅气”和新鲜现做,与日本以冷食为主的饮食习惯形成对比,导致对预制菜接受度不同 [21] 中国餐饮破局方向 - “高质平价”成为务实选择,避免“极致低价”导致的“无利润繁荣”,南城香通过转型“现炒社区食堂”实现单店日接待超1000人次 [14][16] - 炒菜机器人推动后厨智能化,能帮助餐厅降低40%人工成本、压缩30%厨房空间,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7亿元,预计2030年达百亿,在团餐和快餐渗透率可达50% [17][18] - “反供应链模型”兴起,乡村基、小女当家、太二等品牌强调“现炒现做”、“活鱼鲜鸡”等,满足消费者对新鲜和健康的需求 [22] - 细分市场成为机会点,中国单身成年人口突破2.6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需求多样化,素食餐厅庆春朴门、自助小火锅围辣等品牌通过聚焦特定客群成功 [23][24] - 情绪价值消费趋势显著,64%中国消费者将精神满足列为首需,Z世代为情绪买单意愿是80后的3.2倍,跳海年收入破亿、宫宴复购率达40% [25][26][27][28]
北上广开餐饮店太难,连萨莉亚都很难赚钱?
36氪· 2025-10-20 11:23
财报数据显示,2025财年,萨莉亚销售额达2567.14亿日元,同比增长14.3%,净利润111.64亿日元,同比增长37%。截至今年8月31日,萨莉亚总门店数达 1682家。 但在中国市场,一些让人担忧的信号也正在显现出来,萨莉亚的盈利能力正在承压:2025财年,萨莉亚同店销售持续疲软,北上广门店的营业利润普遍下 滑超20%。 北上广开店,赚钱太难! 中国市场,萨莉亚的盈利能力正在承压。 萨莉亚身上有很多标签——"预制菜鼻祖""极致性价比""逆周期增长范本"……最让餐饮人津津乐道的则是它"低价低毛利""很旺很赚钱"。 最新发布的2025财年(截至2025年8月31日)全年业绩似乎仍在续写这个增长"神话"。 从2025财年的数据来看,萨莉亚的收入来自日本、澳大利亚(主要从事食材生产)与亚洲(中国与东南亚市场)三大分部。 萨莉亚总销售额、净利润增长背后,其在日本本土市场的复苏起到了关键作用——既存门店销售额增长18.1%,客流增加15.1%,客单价提升2.6%。尽管 受大米涨价和日元贬值等影响,但萨莉亚在日本本土市场的营业利润达50.33亿日元,同比增长83.9%。 萨莉亚将这份成绩单归功于,其在日本本土市场通 ...
8000元小刀,震惊雷军?极致性价比是小米生存根本!
搜狐财经· 2025-10-13 15:37
公司动态 - 小米汽车在新疆进行高海拔测试,公司创始人雷军亲自前往探班 [3] - 在喀什古城一家工艺品店,雷军对一把标价8000元的英吉沙小刀产生兴趣但未购买 [3][5] 公司财务与战略 - 小米集团在2020年已拥有1000多亿的现金储备 [7] - 小米品牌的创立初心与核心竞争优势是极致性价比 [9] - 公司依靠极致性价比策略在全球手机市场取得成功 [9] 企业家特质 - 公司创始人表现出与普通消费者一致的性价比直觉 [11] - 保持对产品价值的敏感度被视为企业家珍贵品质 [11]
雷军谈“改变”,酒业需要看见
新浪财经· 2025-09-27 12:58
行业核心挑战 - 行业面临量价齐跌局面,2025年上半年白酒产量同比下降5.8% [3] - 近60%的酒企出现价格倒挂现象 [3] - 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高达900天,意味着库存消化平均需两年半 [3] 消费群体与偏好变迁 - 消费群体代际更迭,1985-1994年出生人群已成为新主力,占比34% [3] - 1995年后出生的成年群体占比18%,未来约83%的白酒增量人群将集中在95后 [3] - 年轻消费者酒类偏好多元化,葡萄酒、威士忌、精酿啤酒等替代品选择丰富 [3] - 健康意识提升改变消费观念,"少喝酒、喝好酒"成为共识 [4] - 传统拼酒文化和酒桌文化正在被解构 [4] 消费场景与价值取向转变 - 白酒核心消费场景转变,2024年家庭聚会(49.11%)与朋友小酌(48.00%)首次超越商务宴请(42.22%) [6] - 个人独饮占比攀升至34.67%,表明白酒正回归其作为共享、欢庆及取悦自我媒介的本质 [6] - 消费价值取向从"面子消费"转向"里子消费",消费者更加理性,注重品质与价格的平衡 [6] 价格带与市场趋势 - 2025年最佳动销价格带下移至100元-300元 [6] - 800元-1500元高端价格带成为价格倒挂最严重的区间 [6] - 性价比成为消费者选择的重要标准,追求性价比的大众消费正在崛起 [9] 渠道变革影响 - 电商直播、社区团购、即时零售等新渠道兴起,打破传统多层分销体系 [6] - 渠道变革导致价格更加透明,进一步压缩酒企利润空间 [6] 行业转型方向 - 行业需要进行认知层面的彻底改变,从追逐高价迷梦中醒来,回归消费本质 [3] - 酒企需重新思考价值定位,从追逐高价转向提供真正价值,追求"极致性价比" [7] - 行业需要勇于创新,将消费者的理性选择转化为创新动能 [2][9] - 率先完成价值竞争体系重构的企业将在新周期中赢得先机 [9]
“穷鬼超市”逆袭记:20元会员卡横扫200店,性价比碾压拼多多
搜狐财经· 2025-09-26 13:27
公司发展历程与现状 - 公司于2010年在西安开设首家200平米服装店,后转型为销售服装、百货、厨房用品的杂货铺 [3] - 2017年公司设立成都总部,开启规模化扩张,目前已在全国60多城市开设200多家门店,拥有超过500万会员 [1][5] - 公司年营收达到40亿元人民币 [1] 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 - 核心竞争力在于极致低价策略,例如纯棉T恤19.9元、同款衬衫价格仅为39.9元,远低于邻近品牌199元的定价 [1][5] - 采用独特的选址策略,紧邻优衣库等知名品牌店铺,利用价格对比实现有效引流 [5] - 每100位进店顾客中至少有40人产生购买行为,转化率较高 [5] 营销策略与会员体系 - 通过场景化营销提升体验,入口处设置9.9元鲜花杯等网红打卡点,茶歇区10元购茶可免费使用茶具 [7] - 营销设计使获客成本降至传统超市的五分之一 [7] - 会员制度创新,20元办理永久会员卡,全家通用并可借予朋友使用,会员享受95折优惠 [8] 供应链管理与运营挑战 - 供应链方面与100家小微制造企业直接合作,跳过中间环节以降低成本 [12] - 部分商品存在质量不稳定问题,如卫衣起球、裤子褪色,公司提供60天换货服务 [12] - 快速扩张面临挑战,包括场景营销易被模仿、基础款设计难以满足时尚需求、会员黏性过度依赖低价 [14] 战略转型与市场表现 - 公司正加强自有产品研发,在保持低价的同时提升设计感,并优化供应链以匹配扩张速度 [16] - 目前老会员复购率达到70%,核心课题是如何将价格敏感型客户转化为品牌忠诚客户 [16] - 公司成功折射出消费市场趋向理性,消费者更愿为实用价值而非品牌溢价买单 [18] 行业竞争与前景 - 线下零售在电商时代仍有机会,关键在于创造独特消费体验和极致性价比 [18] - 面临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和名创优品等同类品牌的激烈竞争 [20] - 若想从“平替之王”蜕变为国民品牌,需在商品质量、供应链管理和品牌建设上持续投入 [20]
沃尔玛社区店火爆开业!力推9.9元价格带自有品牌,直接对标奥乐齐?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9-18 16:30
沃尔玛社区店新业态探索 - 2025年重启社区店业态并采取低调试错、稳步扩店策略 于深圳开设四家门店 首店1月11日开业 第四店9月13日开业 标志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7][8] - 社区店定位"小、精、近" 面积约500平方米 精选约2000款商品 聚焦高频生鲜和日常刚需品类 满足社区"一日五餐"需求 [5][8][24][29] - 作为全渠道矩阵重要一环 与沃尔玛大店及电商业务形成战略互补 践行"花得少、过得好"企业宗旨 [9] 自有品牌战略与商品策略 - 力推自有品牌"沃集鲜" 占比达30% 目标逐步突破50% 涵盖数百款商品 包括烘焙、饮品、零食、乳制品等品类 [11][12][29] - 坚持三大开发原则:干净配料与高标准食品安全、与头部品牌深度共创、端到端提效实现极致质价比 [13] - 通过源头直采、规模化优势及全链路提效 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长期稳定低价 重点打造9.9元价格带 涵盖30多款烘焙商品及HPP果汁、水饺等系列 [14][17] 硬折扣模式与行业对标 - 采用硬折扣模式 特点包括精简SKU至1500-2000个、控制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 依托全球采购网络与"前置仓+云店"模式实现库存实时同步 [24][26] - 对标奥乐齐等竞争对手 两者均以自有品牌为核心主打高性价比 但沃尔玛SKU更丰富 提供一站式便利 而奥乐齐强调极致精选 [26][27] - 行业趋势显示自有品牌、精简SKU、线上线下一体化及极致性价比成为零售玩家共同特点 竞争对手包括奥乐齐、盒马超盒算NB、美团快乐猴等 [21][23] 历史探索与当前策略调整 - 第三次探索社区店业态 首次探索(2009-2011年)因管理混乱失败 二次探索(2018-2021年)因客流与坪效未达预期终止 [29] - 本次调整核心策略包括:30%门店面积用作即时配送前置仓、SKU控制在1500-2000以内、聚焦高频刚需商品、自有品牌占比提升至30% [29] - 行业专家认为硬折扣业态和小店模式是当前热点 沃尔玛跟进调改是正确选择 但需避免过去管理混乱和定位不清问题 [29][31]
海底捞低调收购人均60的平价小火锅“举高高”,优化“红石榴计划”,要顺应消费者追求极致性价比
36氪· 2025-09-16 09:13
公司战略调整 - 海底捞近期收购平价自助小火锅品牌"举高高" 以扩大品牌矩阵并适应餐饮消费追求极致性价比的趋势 [1][4] - 公司对内部创业孵化项目"红石榴计划"进行优化 新增通过收购引入外部优秀创业品牌的机制 [1][4] - 收购"举高高"是公司时隔数年再次尝试以并购布局多元化 此前曾收购U鼎冒菜等品牌 [9] 新品牌业务表现 - "举高高"品牌人均消费59.9元 显著低于海底捞人均近100元的定价水平 [4] - 品牌主打6种锅底和上百种产品 采用单人座设置和传送带自助取菜模式 [4] - 目前已在长沙 南京 宁波 武汉 宜春多地开设门店 [4] - 公司其他品牌餐厅上半年收入5.97亿元 占总收入2.9% 其中体量最大的"焰请烤肉铺子"营收接近2亿元 门店达70家 [10] 行业趋势分析 - 2024年全国餐饮人均消费降至39.8元 同比下降6.6% [12] - 火锅品类人均消费持续下滑 从2022年86.7元下降至2024年77.4元 [12] - 餐饮行业竞争激烈 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极致性价比 差异化和情绪价值 [12] 收购标的背景 - "举高高"由致敬海(四川)餐饮有限责任公司运营 该公司由海底捞控股全资持有 [5] - 品牌与前海底捞员工二次创业孵化有关 与竞品"一围肥牛肉小火锅"存在关联 [1][4][8] - 一围肥牛被称为"火锅界瑞幸" 2023年8月开业至今已有超100家直营店 [8]
“预制菜之王”萨莉亚,怎么就没人骂?
创业邦· 2025-09-15 18:11
文章核心观点 - 消费者对餐饮品牌使用预制菜的态度差异巨大,价格和透明度是关键因素 [5][13][15] - 萨莉亚作为“预制菜之王”因其极致的性价比和经营透明度获得市场认可,而西贝则因高价与非现做菜品引发争议 [15][48][66] - 餐饮品牌的成功不仅依赖于产品,更取决于其提供的价值与消费者预期是否匹配,性价比和诚信是核心 [34][64][68] 西贝预制菜争议事件 - 西贝餐饮因被指“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高昂而陷入舆论危机 [5] - 公司董事长回应称“西贝一道预制菜都没有”,但争议持续发酵,涉及浓缩鸡汤、冷冻鱼等问题 [7][10] - 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声讨该品牌,反映出消费者对高价非现做菜品的不满 [11][15] 萨莉亚的经营业绩与市场定位 - 公司在2024财年实现营业收入2245亿日元(约10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 [14] - 在中国内地市场录得收入超25亿元人民币,实现营收和营业利润双增长 [14] - 品牌被称作“意大利沙县”,人均消费约35元,主打极致性价比 [16][17][35] 萨莉亚的产品策略与客户反馈 - 菜单涵盖11大品类约100种产品,意面14元、披萨22元、饮料畅饮8元,价格极具竞争力 [18][20][23] - 消费者评价其菜品“对得起价格”,甚至被意大利博主评为最正宗的意式餐厅之一 [29][31][34] - 品牌满足了学生、年轻人和家庭对低价西餐的需求,提供了“20元吃饱、30元吃好”的体验 [22][36][70] 萨莉亚的低成本运营模式 - 品牌低价源于创始人“平价才是顾客真爱”的理念,坚持性价比DNA [39][40] - 强大的中央厨房模式将原料加工为半成品配送至直营店,门店仅需简单加热,极大降低人工和后厨成本 [44][45][47] - 通过选址非核心地段、简化装修、提升运营效率(如10分钟上齐15道菜)进一步压缩成本 [50][53][57] 行业启示:预制菜与消费者信任 - 消费者反感的并非预制菜本身,而是食品安全、知情权、选择权和性价比的缺失 [66][67] - 萨莉亚的中央厨房模式公开透明,按成本定价,坦荡的经营策略赢得了消费者信任 [68] - 餐饮品牌若不能实现价格与价值的匹配,即便使用非预制工艺也可能引发信任危机 [15][48][66]
零售巨头大战:硬折扣超市掀起效率革命
财经网· 2025-09-11 18:22
巨头入局硬折扣赛道 - 京东、美团、阿里三大巨头快速布局线下硬折扣超市 京东全国首店面积5000平方米 开业当天人气爆棚[1] - 京东折扣超市在宿迁四店齐开 单日累计接待顾客超30万人 美团"快乐猴"杭州首店达15分钟补货一次[1] - 阿里旗下"超盒算NB"在江浙沪10城集体亮相 一口气开出17家新店 截至8月底门店总数近300家[3] 硬折扣模式特点 - 硬折扣通过重构供应链 精简中间环节 优化运营效率实现低价 与依靠尾货清货的软折扣不同[1] - 缩减商品库存量 降低人工和运营成本 加大自有品牌比例 把节省费用直接让利给消费者[1] - 供应链深度管控是根基 通过源头直采 减少中间环节 复用供应商资源等方式重构成本结构[6] 各巨头战略差异 - 京东采用大店模式 面积5000平方米 SKU超5000 依托物流与线上分析能力 借产地直采压缩成本[2][5] - 美团"快乐猴"面积800-1000平方米 SKU约1200 自有品牌300款 定位社区一日三餐 享生态流量优势[2][5] - 阿里"超盒算NB"门店面积600-800平方米 SKU约1500 强化性价比与自有品牌 聚焦华东社区[3][5] 商品结构与运营特点 - 京东折扣超市涵盖日用 生鲜 快消 酒饮等全品类 商品价格普遍低于市场常规售价[2] - 美团"快乐猴"生鲜品类占比50%-60% 是核心引流板块 主打爆品化运营模式[2] - 行业普遍以生鲜食物为主 开在人流密集小区 控制规模和SKU 价格带在19.9-29.9元区间[6] 市场背景与潜力 - 2025年消费者对性价比关注度居首位 超七成认为市场供给需满足质价匹配[4] - 中国硬折扣市场渗透率仅8% 远低于德国42%和日本31% 2024年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4] - K型消费分化愈发清晰 高端消费不手软 基础消费更精打细算[4] 核心竞争要素 - 硬折扣本质是供应链精密控制及SKU精准把握 依托自有供应链和科学品控体系[6] - SKU极致精简成为降本核心 自有品牌建设是实现低毛利 高周转的核心抓手[6] - 数字化工具重塑零售价值链 前端大数据定制爆品 中台优化库存 后端打通产地直连[6] 行业影响与展望 - 硬折扣业态将对传统零售产生结构性颠覆 传统大卖场因高租金低周转陷入困境[7] - 行业将形成头部企业规模效应加中小玩家差异化服务格局[7] - 推动零售业从渠道为王转向供应链效率加数字化能力的双轮驱动模式[7]
全球门店扩张至5.3万家!蜜雪集团发布中期业绩公告,上半年净赚27亿元
齐鲁晚报· 2025-09-02 10: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48.7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9.3% [1] - 期内利润实现27.18亿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增长44.1% [1] - 每股基本盈利7.23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8.2% [1] - 毛利率保持稳定 毛利额47.0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8.3% [1] 业务规模与行业地位 - 全球门店总数达53,014家 其中中国内地48,281家 海外4,733家 [4][5] - 以2024年度终端零售额计 位列全球食品饮料行业第72位 [2] - 在港上市茶饮企业中 以27亿净利润断层领跑行业 [5] 研发与运营特点 - 研发开支微增1.7%至4100万元人民币 占总收入比例稳定在0.3%-0.4% [1] - 拥有现制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和现磨咖啡品牌"幸运咖"双业务线 [2] - 通过中央工厂和自建物流体系实现规模化生产与成本控制 [8] 资本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408.6港元 总市值1551亿港元 [5][6] - 上市首日开盘价262港元 较发行价上涨29.38% [8] - 市盈率27.31倍 每股净资产61.383港元 [6] 发展历程与产品策略 - 1997年创始于郑州 2005年推出标志性1元冰淇淋(现价2元) [7][8] - 2024年前9个月国内蛋筒冰淇淋销量达5.01亿支 [8] - 2013年推出冰鲜柠檬水 年采购柠檬超11.5万吨 [8] - 2018年推出"雪王"IP 社交曝光量超195亿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