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材料
搜索文档
联泓新科:公司EVA装置维持较好的盈利水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2 12:12
公司主营业务与EVA产品现状 - 公司EVA装置维持较好的盈利水平 [1] - 公司正根据EVA下游需求持续优化和丰富产品结构 [1] - 公司正开发EVA新牌号产品 [1] 公司未来战略布局 - 公司围绕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电子材料、其他特种材料等重点领域进行布局 [1] - 随着新产品装置陆续建成投产,公司盈利能力将增强 [1] - 随着新产品装置陆续建成投产,公司抗风险能力将增强 [1]
双星新材:公司在电子材料领域有多个布局
证券日报· 2025-10-30 15:43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在电子材料领域有多个布局,主要包括光学材料和新能源材料 [2] - 在光学材料方面,公司产品可应用于5G以及消费电子领域,如MLCC离型膜基材、OCA离型基材等 [2] - 光学材料产品已成功批量出口海外市场 [2] 产品应用领域 - 新能源材料产品涵盖背板基材、强化PET、光伏背板、复合集流体等 [2] - 新能源材料主要应用于光伏组件制造与锂电池生产 [2] - 产品下游为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2]
董事长专访 | 佳先股份李兑:顺势而为的“吃螃蟹者”
上海证券报· 2025-10-22 02:21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公司从承接高校科研项目起步,历经新三板精选层、北交所首批挂牌,现冲刺“北交所+H”第一股,走出一条特色突围之路 [2] - 2006年公司发起设立,从单一产品DBM发展到2014年自主研发SBM,在β-二酮化合物领域实现从工业级向食品级递进 [4] - 公司发展历程中多次成为“首批”企业,包括2009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10年天交所挂牌、2014年新三板挂牌,并最终成为北交所开板首批公司 [6] 核心业务与产品 - 公司核心产品为二苯甲酰甲烷(DBM)和硬脂酰苯甲酰甲烷(SBM)等PVC辅助热稳定剂改性材料,广泛应用于型材、管件、电线电缆等领域 [3] - 公司是该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主持制定DBM和SBM行业标准,并完成DBM产品欧盟REACH法规注册 [3] - 2023年通过收购英特美股权布局光刻胶原材料,2024年7月增资2600万元建设年产1000吨电子材料中间体项目,瞄准高端电子材料国产替代 [4][5][7]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6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98.1% [3] - 在北交所单日最高交易额超10亿元,市值从发行时的约6亿元增至约30亿元 [6] 并购与扩张策略 - 2020年收购沙丰新材料切入硬脂酸盐生产板块,实现产品线多元化 [7] - 公司并购采取先期孵化、投入技术管理资源,待项目具备量产条件和稳定订单后再逐步增资控股的稳妥模式 [7] - 公司正在推动“新材料+电子材料”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 [7] 企业文化与团队 - 企业价值观为“忠诚、责任、效率、激情”,核心骨干员工流失比例极低,员工通过增持股份成为公司重要股东,形成资金正向流动 [8] - 公司董事长和部分高管先后增持,员工在历次增发中坚定买入,与企业绑定共同成长 [8]
雅克科技(002409):江苏先科逐渐放量,成都硅微粉产线投产
中银国际· 2025-09-12 11:0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公司当前市场价格为人民币58.64元 [2] - 板块评级为强于大市 [2] 核心观点 - 25H1公司营收达42.93亿元,同比增长31.82%,归母净利润为5.23亿元,同比增长0.63% [5] - 25Q2营收21.75亿元,同比增长32.76%,环比增长2.71%,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下降4.06%,环比增长0.86% [5] - 公司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3.2元(含税) [5] - 看好电子材料业务持续开拓,维持买入评级 [2][5] 财务表现 - 25H1毛利率为31.82%,同比下降2.3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3.29%,同比下降3.00个百分点 [9] - 25H1期间费用率为14.95%,同比上升2.32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1.92%,同比上升2.51个百分点 [9] - 25Q2毛利率为35.06%,同比下降2.7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6.56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3.91%,同比下降3.18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27个百分点 [9] - 汇兑损失导致25H1产生汇兑损失1,884.48万元,而24H1为汇兑收益3,804.97万元,同比差异5,689.45万元 [9]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6.88%,增加4,859.13万元 [9] 业务板块分析 - 电子材料板块25H1营收25.73亿元,同比增长15.37%,毛利率为32.71%,同比下降5.23个百分点 [9] - 半导体化学材料和光刻胶及配套试剂合计营收21.13亿元,同比增长18.98% [9] - 前驱体材料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韩国先科营收8.72亿元,同比下降8.02%,净利润1.57亿元,同比下降49.01% [9] - 江苏先科营收5.55亿元,同比增长234.44%,净利润亏损0.31亿元,同比下降191.62% [9] - 光刻胶及配套试剂业务中,EMTIER营收6.61亿元,同比下降18.81%,净利润0.30亿元,同比下降64.31% [9] - 电子特气营收1.96亿元,同比下降4.11%,毛利率为28.51%,同比下降4.36个百分点 [9] - 硅微粉营收1.28亿元,同比增长10.76%,毛利率为15.15%,同比上升7.03个百分点 [9] - LNG保温绝热板材营收11.65亿元,同比增长62.34%,毛利率为25.33%,同比下降4.41个百分点 [9] 产能与项目进展 - 江苏先科前驱体产品通过国内客户端测试验证,产线转入批量试生产 [9] - 华飞电子"年产3.9万吨半导体核心材料项目"原材料产线建设完成 [9] - 成都"年产2.4万吨电子材料项目"部分产线转入试生产,开始批量供应半成品球形硅微粉 [9] - 公司完成基于第四代绿色环保型发泡HFO的增强型聚氨酯泡沫材料和设计蒸发率为0.07%的MARKⅢ/FLEX+聚氨酯模块的GTT认证 [9] - RSB、FSB次屏蔽层材料在试用过程中表现良好,赢得客户初步认可 [9] 未来展望与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3亿元、15.36亿元、19.40亿元 [6] - 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2.49元、3.23元、4.08元 [6] - 对应PE分别为23.6倍、18.2倍、14.4倍 [6] - 预计2025年营收90.88亿元,同比增长32.4%,2026年营收108.44亿元,同比增长19.3%,2027年营收128.15亿元,同比增长18.2% [8]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35.8%,2026年29.8%,2027年26.3% [8]
松井股份: 松井股份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30 00:2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753.25万元,同比增长7.48%,其中第二季度单季营收19,441.63万元,环比增长26.97% [4][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7.95万元,同比下降69.84%,主要受产品客户结构变化导致毛利率下降及长期资产折旧摊销增加影响 [4][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5.14万元,同比大幅下降125.69%,主要因支付各项税费及采购现金增加 [4] 业务板块表现 - 乘用车领域业务表现强劲,上半年营收9,782.84万元,同比增长109.60%,占比提升13.71个百分点至28.15%,其中第二季度单季营收5,986.08万元 [5][6] - 油墨业务快速增长,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07.15%,UV绝缘油墨因新国标要求成为传统工艺升级替代方案 [7] - 手机及配件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27%,与北美消费电子大客户合作品类扩大,获得多个新项目量产开发权 [5]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5,091.93万元,同比增长6.73%,研发费用率14.65%,较去年同期下降0.10个百分点 [4][9] - 新增12项国家授权专利(含6项发明专利),累计拥有PCT国际专利3项、国内发明专利129项、实用新型专利73项 [10] - 开发全固态电池绝缘胶框打印设备与材料一体化解决方案,已进入下游厂商联合验证阶段 [7] 市场拓展与客户进展 - 在乘用车领域与多家头部主机厂建立深度协同合作,参与多款主流车型同步研发与配套供应 [6] - 拓印技术在华为、荣耀、小米等终端客户多品类产品中实现规模化应用,准分子工艺实现多个项目量产落地 [5] - 航空航天领域部分涂层项目取得终端客户RFI确认,低空飞行器专用涂料获得试航机喷涂资格 [8] 运营效率与质量管理 - 研发人员291人,同比增长21.76%,占总人数33.33%,重点引进汽车外饰、树脂等领域专业人才 [10] - 通过阿米巴经营理念优化组织架构,管理费用率(剔除折旧及摊销影响)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11] - 质量检测中心获得比亚迪颁发的《乘用车供应商实验室资质认可证书》 [11] ESG与可持续发展 - 华证ESG评级由B级跃升至AA级,万得ESG评级由BBB级升至A级,可持续发展能力获市场认可 [12]
国瓷材料(300285):电子材料与新能源材料快速增长 H1业绩同比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8-28 14:4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54亿元,同比增长10.29%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32亿元,同比增长0.38%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1.79亿元,同比增长4.67%,环比增长20.97% [1]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96亿元,同比下降0.57%,环比增长44.33% [1] - 2025年第二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增长3.60%,环比增长52.99% [1] 盈利能力指标 - 2025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38.30%,同比下降1.59个百分点 [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17.39%,同比下降1.63个百分点 [2] - 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39.56%,同比下降1.1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2.78个百分点 [2] - 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率19.13%,同比下降0.85个百分点,环比上升3.85个百分点 [2] 分业务收入表现 - 电子材料业务收入3.44亿元,同比增长23.65% [2] - 催化材料业务收入4.56亿元,同比增长12.34% [2] - 生物医疗材料业务收入4.38亿元,同比下降0.11% [2] - 建筑陶瓷材料业务收入4.84亿元,同比增长2.59% [2] - 新能源材料业务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26.36% [2] 分业务毛利率表现 - 电子材料毛利率32.97%,同比下降2.61个百分点 [2] - 催化材料毛利率41.80%,同比下降1.76个百分点 [2] - 生物医疗材料毛利率52.18%,同比下降5.73个百分点 [2] - 建筑陶瓷材料毛利率37.42%,同比上升1.22个百分点 [2] - 新能源材料毛利率21.19%,同比上升0.13个百分点 [2] 战略布局与业务发展 - 通过战略投资韩国Spident和并购德国Dekema公司完善临床材料及数字化设备布局 [3] - 自主研发的美学分层高透氧化锆粉体在多家客户验证通过并开始批量供应 [3] - 海外销售网络搭建完成,促进口腔业务发展 [3] - 子公司国瓷赛创是低轨卫星用陶瓷管壳主要供应商之一 [3] - 纳米级复合氧化锆产品性能卓越,氧化锆分散液已应用于背光模组和AR显示领域并开始小批量销售 [3] - 已完成多种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产品研发布局,包括由氧化锆合成的锆酸基固态电解质 [3]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4亿元、8.86亿元和10.58亿元 [3] -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7.30倍、23.85倍和19.97倍 [3]
圣泉集团(605589):业绩高增 电子材料放量
新浪财经· 2025-08-20 18:30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收入53.5亿元,同比增长15.7%,归属净利润5.0亿元,同比增长51.2%,扣非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51.1% [1] - 2025Q2实现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16.1%,环比增长17.6%,归属净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51.7%,环比增长42.3%,扣非净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50.7%,环比增长51.0% [1] - 2025H1整体毛利率为24.8%,同比提升1.66个百分点,主要因高端产品占比提升 [2] 业务板块表现 - 先进电子材料及电池材料2025H1营业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32.4%,销量4.01万吨,同比增长14.9%,主要受AI服务器需求增长带动PPO树脂需求爆发 [2] - 合成树脂类产品2025H1营业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10.4%,销量39.2万吨,同比增长15.5%,通过细分领域和高端产品开发提升市占率 [2] - 生物质业务2025H1营业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26.5% [2] - 大庆生物质精炼一体化项目稳定运行,消耗指标达设计值,产品产销平衡 [3] 技术与产品进展 - 电子材料领域实现电子酚醛树脂、特种环氧树脂等CCL/PCB上游原材料国产替代,市场份额逐年增加,产品包括电子级酚醛树脂、PPO/OPE、碳氢树脂等 [3] - 电池材料领域酚醛树脂基多孔碳材料优化硅烷沉积均匀性,提升硅碳负极电池能量密度,重组树脂基多孔碳以生物质副产物为原料,性能接近合成树脂基产品且成本更低 [3] - 球形多孔碳技术全球领先,孔道结构均一可控,抗膨胀性能卓越,适用于半固态、固态电池等高能量密度场景 [3] - 推进M8、M9等超低损耗材料开发及推广 [3] 产能与项目规划 -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投绿色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规划年产硅碳负极10000吨、多孔碳15000吨,夯实电池材料细分领域领先优势 [3] - PPO、多孔碳、生物质项目达产有望贡献显著业绩增量 [4]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业绩分别为13.4亿元、17.4亿元、22.5亿元 [4]
铜冠铜箔20.02%涨停,总市值245.89亿元
金融界· 2025-08-13 14:56
股价表现 - 8月13日盘中涨停20.02% 报29.66元/股 成交额23.6亿元 换手率10.65% 总市值245.89亿元 [1] - 股东户数4.85万户 人均流通股4724股 [2]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3.95亿元 同比增长56.29% [2] - 归属净利润475.15万元 同比增长117.16% [2] 产能规模 - 电子铜箔年产能4.5万吨 在建产能1万吨/年 [1] - 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子铜箔生产企业之一 [1] 公司概况 - 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电子材料高新技术企业 [1] - 主营业务为电子铜箔生产 具有较高行业地位和知名度 [1]
浙商证券浙商早知道-20250716
浙商证券· 2025-07-16 07:30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对 2025 年 7 月 15 日市场表现进行总览,并重点推荐旭光电子和万辰集团两家公司,分析其推荐逻辑、盈利预测与估值等内容[3][5][6] 市场总览 - 大势:7 月 15 日上证指数下跌 0.42%,沪深 300 上涨 0.03%,科创 50 上涨 0.39%,中证 1000 下跌 0.3%,创业板指上涨 1.73%,恒生指数上涨 1.6% [3][4] - 行业:7 月 15 日表现最好的行业分别是通信(+4.61%)、计算机(+1.42%)等,表现最差的行业分别是煤炭(-1.92%)、农林牧渔(-1.62%)等 [3][4] - 资金:7 月 15 日全 A 总成交额为 16350.05 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 38.24 亿港元 [3][4] 重要推荐-旭光电子(600353) - 推荐逻辑:国产真空器件领军者,可控核聚变、电子材料打开增长空间 [5] - 超预期点:国内兆瓦级电子管头部供应商,兆瓦级电子管 DB967 可用于核聚变领域;氮化铝产能达国内领先水平,有望打破“卡脖子”困境 [5] - 驱动因素:国内电真空器件核心厂商之一,兆瓦级电子管 DB967 可用于核聚变领域;氮化铝产能达国内领先水平,有望打破“卡脖子”困境 [5] -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1953.40/2390.02/3033.57 百万元,增长率为 23.13%/22.35%/26.93%,归母净利润为 166.93/208.79/274.04 百万元,增长率为 62.89%/25.08%/31.25%,每股盈利为 0.20/0.25/0.33 元,PE 为 72.89/58.28/44.40 倍 [5] - 催化剂:可控核聚变订单、电子材料进展 [5] 重要推荐-万辰集团(300972) - 推荐逻辑:公司为硬折扣领域最纯粹标的,属于量贩零食龙二&唯一上市公司,具备较强规模优势及议价能力,随着门店开拓以及品类扩张,成长空间可期 [6] - 超预期点:为硬折扣领域最纯粹标的,属于量贩零食龙二&唯一上市公司,具备规模/先发/管理优势;门店超 1.5 万家,有较强议价能力,净利率有提升空间;量贩零食门店可满足下沉市场需求,能持续扩品类,成长空间大 [6] - 驱动因素:开店加速、少数股东权益收回、净利率超预期 [6][7] -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54008/64250/73350 百万元,增长率为 67.06%/18.96%/14.16%,归母净利润为 936/1292/1602 百万元,增长率为 218.81%/38.03%/24.06%,每股盈利为 4.99/6.88/8.54 元,PE 为 33.09/23.97/19.33 倍 [7] - 催化剂:开店加速、少数股东权益收回、净利率超预期 [7]
东材科技: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5 01:27
信用评级与展望 - 维持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展望稳定,同时维持"东材转债"信用等级为AA [1] - 评级机构认为公司偿还债务能力仍属很强,本期债券违约概率很低 [3] - 可能引致评级上调的因素包括在建项目投产后收入利润大幅提升或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强资本实力 [4] 经营状况 - 2024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9.60%至44.70亿元,但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5.08个百分点 [5] - 新能源材料、光学膜材料及电子材料业务产能利用率不高,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5][6] - 应收账款规模达9.28亿元,占流动资产26.58%,对营运资金形成占用 [6] 财务表现 - 2024年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0.27%至1.81亿元,营业利润率从18.27%降至13.06% [8] - 资产负债率从52.53%升至55.38%,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从43.81%升至47.25% [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49.76%至0.91亿元,现金短期债务比从1.23倍降至0.90倍 [8] 产能与项目 - 在建项目总投资16.95亿元,涉及超薄聚丙烯薄膜、光学膜和高速通信基板用电子材料 [7] - 年产20000吨MLCC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因设备交付延期和技术复杂性推迟投产 [6] - 2024年新增新能源材料产能1.34万吨/年、光学膜材料4万吨/年、电子材料14.61万吨/年 [5] 行业分析 - 光伏行业新增装机2.78亿千瓦带动背板基膜需求,但双玻组件渗透率提升挤压单玻市场份额 [14] - 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长46%,推动高速电子树脂等高性能覆铜板原材料需求 [18] -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5.5%至1286.6万辆,带动车用薄膜电容器需求增长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