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预期

搜索文档
2025年7月政治局会议学习:“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
中银国际· 2025-07-31 10:32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长5.3%,为实现全年5.0%目标奠定基础[3] - 生产端表现强劲,基建和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维持高增速[3] - 净出口对经济整体贡献较大[3] 政策导向 - "十五五"规划将聚焦制度、市场、产业、人才优势,应对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环境[2] - 财政政策强调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并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3] - 未提及提高赤字率、降准降息等具体措施[3] 风险挑战 - 房地产产业链尚未止跌企稳,平减指数偏弱[3] -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或显现,美联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大[3] - 地方政府债务需有序推进平台出清,防范金融风险[4] 内需与消费 -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如育儿补贴)[4] - 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4] 改革与开放 - 推动市场竞争秩序优化,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4] - 12月海南"封关"将作为对外开放新举措[4]
光伏新增装机预测“双上调”
中国电力报· 2025-07-29 12:19
行业现状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面临严峻挑战,表现为产量下降、价格暴跌、企业亏损加剧 [1][2] - 多晶硅产量同比下降43.8%至59.6万吨,硅片产量31600万千瓦同比下降21.4% [2] - 电池片和组件增速放缓至7.7%和14.4%,远低于往年30%以上的增速 [2] - 全产业链价格较2020年峰值下跌66.4%-89.6%,跌破历史最低水平 [2] - A股31家光伏主产业链企业2025年一季度净亏损125.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74.3% [2] 应用端与出口表现 - 2025年1-6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1221万千瓦同比增长107%,月度装机达9292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3] - 累计装机突破100000万千瓦,标志行业进入太瓦时代 [3] - 出口呈现结构性变化:硅片和组件出口量分别下降7.5%和2.82%,电池片出口量增长74.4% [3] - 组件出口额对115个国家地区实现增长,其中51个国家增长率超100% [3] 政策与技术驱动 - 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预测上调至57000万-63000万千瓦,中国预测上调至27000万-30000万千瓦 [4] - 政策支撑包括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延续性、"136号文"细则调整有限、绿电市场化交易机制成熟 [4] - "稳预期"聚焦政策优化,"拓场景"推动光伏+储能/制氢等多元应用 [4] - 钙钛矿组件系统效率超100%,较单晶硅单千瓦多发6.37% [5] 行业生态重构 - 工信部明确将规范行业发展,定期公告符合条件企业名单,强化创新和质量导向 [6] - 行业协会呼吁构建韧性供应链体系,反对零和思维 [6] - 晶科能源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4.22%,隆基HPBC2.0组件效率25.9%且上半年出货4000万千瓦 [7]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从无序扩张转向技术驱动,重点发展N型TOPCon、钙钛矿叠层等新技术 [7] - "反内卷"共识推动落后产能出清,政策清淤与价格触底同步进行 [7]
河南36条举措促“四稳” 聚焦促消费、扩投资等
中国新闻网· 2025-07-19 20:25
促消费措施 - 实施消费提振专项行动 开展"缤纷夏日·乐享河南"暑期消费季活动 在餐饮 文旅 住宿 零售等领域接续发放消费券 [1] - 在"一老一小" 体育文娱等领域积极拓展消费新增长点 [1] 扩投资计划 - 抓紧抓实重大产业 交通 能源 水利 城市更新项目 推动形成更多投资量和实物工作量 [1] - 实施城市更新重点工程三年行动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2] 产业支持政策 - 建立省市县三级服务走访企业反映诉求闭环办理机制 持续降低企业用能 交通 物流 收费 融资等成本 [1] - 实施钢铁 煤炭 有色 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行动 [1] - 支持新能源汽车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等产业延链补链 [1] 市场建设举措 - 完成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等10个重点事项攻坚 建设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运行监测平台 [2] - 深化拓展"空陆数海"丝绸之路建设 办好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 [2] - 完善郑州国际陆港核心配套设施 搭建外贸优品内销平台 积极拓展外贸增长空间 [2] 民生保障工程 - 实施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园安全能力提升工程 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2] - 完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制定普惠托育服务价格政策 [2] - 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2]
华夏时评:托底民生“稳住”消费基本盘
华夏时报· 2025-07-12 06:41
养老金政策调整 - 2025年1月1日起为2024年底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 总体调整水平为2024年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 [1] - 调整办法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 重点向养老金水平较低群体倾斜 实际增长比例因人而异 [1] - 政策不仅保障基本民生 更体现促进消费的新思路 通过向低收入者倾斜兼顾公平与效率 [2] 稳就业政策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 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 [2] - 实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 扩大社会保险补贴范围 加力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 激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2] - 政策针对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返乡农民工等群体 通过以工代赈项目解决就业压力 [3] 财政政策导向 - 财政政策从单纯关注拉动投资转向关注投资效率 更加向拉动消费倾斜 尤其侧重低收入群体 [2] - 通过保障就业困难人员基本生活(如纳入低保、临时救助)稳住基础性消费 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 [3] - 财政支出聚焦最需要工作和收入的群体 这是提升消费杠杆效率最高的方式 [4] 经济稳定维度 - 稳经济需多维度推进 包括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核心是保证收入稳定 [4] - 最需要工作和收入的群体是经济稳定的根本 财政支出需精准投向这些领域 [4]
实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补贴范围事关稳就业 国办重磅发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0 00:27
政策举措 - 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力度、实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补贴范围、加力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等政策举措 [1] - 上年末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备付期限在1年以上的统筹地区,可对相关企业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其中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不超过60%最高提至不超过90%,大型企业返还比例由不超过30%最高提至不超过50%,政策执行期限至2025年12月底 [2] - 相关企业生产经营确有困难的,可按规定申请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2] - 对吸纳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就业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按照每人不超过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执行期限至2025年12月底 [3] - 重点行业领域的中小微企业与重点群体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个人缴费额的25%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为1年,申请期限至2025年12月底 [3] 专家观点 - 稳企业是稳就业的基础,企业好了就业才能稳定 稳市场是稳企业的前提,企业有了市场和需求才能稳步发展 稳预期则能为企业提供信心,有了信心投资、消费就能够拉动 [1] - 就业是经济循环的枢纽,稳就业促进收入增长,拉动消费,形成"就业—收入—消费"的良性循环 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最重要的民生 就业是政策效果的晴雨表,是衡量经济政策成效的关键指标 [4] - 当前就业市场的特点之一是结构性矛盾,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使劳动者的技能与岗位需求相匹配 培训方向要与能够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实际就业困难的行业紧密结合 [5] - 应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以促进就业市场供需对接 [6] - 加强企业用工指导消除就业信息不对称现象 政府、国企要做好带头作用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高校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 积极推动职业培训 促进新经济发展通过数字化赋能提高就业市场匹配效率 [7][8] 行业影响 - 重点支持家政托育、新兴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 [5] - 新经济领域将通过数字化赋能提高就业市场匹配效率,并通过创造就业提高社会劳动力总需求 [8]
坚定信心 真抓实干<br/>努力保持经济发展向上向好态势
辽宁日报· 2025-06-24 15:05
经济形势与政策部署 -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稳定、稳中有进,成果来之不易[2] - 当前重点工作包括实现半年"双过半"目标,查找短板并精准施策[2] 投资领域措施 - 实施"抓招商、推项目、促落地"专项行动,加快项目开工复工和建设进度[2] - 推动工作量、实物量、投资量"三量齐增",开工率、复工率、竣工率"三率齐升"[2] 消费提振策略 -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2] - 优化消费环境,打造消费热点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 工业与外贸发展 - 工业经济需稳住汽车、石油、钢铁等传统产业,同时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 - 外贸领域将帮扶企业拓展多元海外市场,培育服务贸易新增长点[2] 农业与民生保障 - 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推进涉农民生项目整改,发展现代化大农业[2] - 民生领域重点包括稳就业、加大民生投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 风险防控与房地产 - 防范重点领域风险,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2] - 开展消防安全整治、安全生产及防汛工作,提高基层治理效能[2]
省级统筹5000万,支持各市发放零售餐饮消费券
齐鲁晚报· 2025-06-17 05:19
稳就业 -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开展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加快落实扩岗补助等支持政策 [3] - 围绕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用足用好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资金,加大以工代赈支持力度 [3] - 小微企业稳岗扩岗专项贷款额度提高,最高授信由3000万元提高至5000万元,个人最高授信1000万元 [3] - 对外贸企业开展"点对点"上门服务,支持组织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增强用工稳定性 [3] 稳企业 - 对有进出口实绩且正常经营的外贸企业"应贷尽贷""能贷快贷" [4] - 建立省市县三级民营企业金融直连服务机制,完善普惠融资服务体系,2025年信易贷平台新增授信5000亿元以上 [4] - 开展"鲁科保"和知识产权保护保险保费补贴,支持企业稳产经营 [5] 稳市场 - 举办"百县千企万店"重点促消费活动1000场以上,省级统筹5000万元资金支持发放零售、餐饮消费券 [6][7] -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养老服务与物业、家政、医疗、文化、旅游、体育、教育等行业融合发展 [7] - 推动发展汽车运动和汽车文化,支持旅游景区、度假区建设房车露营地项目 [7] - 全年组织370场以上境外重点展会和配套对接活动,组织6000家次以上企业参加境内国际性展会 [7] 稳预期 - 年底前迭代更新100个"一件事"服务场景,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8] - 优化完善"鲁惠通"平台功能,6月底前完成总体建设任务,加快推动政策直达快享 [8] - 精准对接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动更多创投项目落地 [8] - 强化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省级统筹保障省级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耕地占补平衡指标 [8]
稳预期,科学应变强信心(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22 05:59
宏观经济治理与预期管理 - 宏观经济治理需注重预期管理和引导 提高政策前瞻性 针对性和有效性 实现稳预期 强信心与稳经济的良性循环 [1] - 市场经济本质是预期经济 稳预期直接影响投资者决策 经营者扩张和消费者行为 [1] - 重大战略和关键改革对稳预期具有核心作用 需把握改革深化与预期强化的关联性 [1][5] 政策实施与市场反馈 - 政策需早出手 快出手 如4月初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时 多部门联合推出政策组合拳稳定资本市场 [3] - 政策协同增强实效 如"两新"政策(家电下乡 汽车下乡 消费品以旧换新)通过产供销协同激活新需求 拉动消费和投资 [4] - 杭州营商环境案例显示 "无事不扰 有求必应"模式显著提升企业信心 推动"杭州六小龙"等企业成长 [5] 改革举措与市场活力 - 入境消费改革(如延长过境免签停留时间 推广"即买即退"服务)推动外国游客"反向代购潮" 刺激消费增长 [5] - 系统化政策设计需避免"打架" 通过协同联动释放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 [4] -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后 企业反馈政策稳定性增强 有助于专注经营发展 [1] 战略方向与长期发展 - 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通过重大战略落实打通堵点 将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 [5][6] - 政策需与不确定性抢时间 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能早则早 看准就一次性给足"以提升实效 [3]
“反脆弱”系列专题之七:增量政策,如何“审时度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13 15:11
政策信号 - 4月中央政治局下旬提前开会,关注扩内需等政策,警惕外部风险,强调办好自己的事和“四稳”[1][13] - 国新办4月28日稳就业发布会聚焦稳内需、拓就业空间和支持民营经济[2][14] - 国新办5月7日稳市场发布会聚焦稳股市、楼市和强化科创金融支持[2][14] 增量政策调整 - 90天关税“暂缓期”利于政策落地和储备,预计6月抢出口效应消退[3][17][18] - 央行“全面降准+降息”压降银行成本,金融监管总局推八项增量政策[19] - 一季度广义财政收入同比-2.6%,支出同比5.6%,二季度关注增量资金节奏[4][22] 增量资金投向 - 一季度GDP同比5.4%,后续关注政策和关税谈判对新老结构的影响[28] - 若关税谈判顺利,政策或转向长期改革,促消费要为居民“减负”“增收”[5][31] - 稳投资方面,新基建或成增长点,传统基建开工落地也需重视[6] 其他政策跟踪 - 5月7日“一揽子金融政策”发布会推出多项政策支持稳市场和民企科创[46] - 5月8日国新办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多部门表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50] - 财政部部长出席会议,强调深化区域财金合作和采取积极宏观政策[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