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联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大礼包勾勒汽车消费新图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1 08:57
当消费者考虑更换一辆新能源汽车但苦于全款压力;当4S店返利和补贴迟迟未到,暂时无法赎回银行抵押的车辆合格证;当二手车商因资金周转不 畅,难以及时补货,这些汽车产业链条上的堵点,如今正迎来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领域金融 供给、挖掘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提升消费供给效能、优化消费环境和政策支撑保障6个方面提出举措,要实实在在地撬动汽车消费市场的齿轮。 随着金融工具与购车需求、产业循环深度咬合,汽车市场将迎来怎样的化学反应?这场金融赋能消费的升级行动,或许隐藏着行业破局的密码。 多维破解消费痛点,释放消费潜力 《指导意见》指出,积极开展汽车贷款业务,综合借款人信用水平、还款能力等,合理确定贷款发放比例、期限和利率,适当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 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可以说,从购车贷款发放、以旧换新成本、新能源汽车支持等多个维度,直击消费者在汽车消费过程中的痛点与难点,有望重塑汽 车消费格局,让更多消费者圆购车梦。 以往,汽车贷款政策较为僵化,不少消费者因无法满足严苛条件,被拒之汽车消 ...
中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技术领跑全球 以“链”为“桥”促进共赢发展
央视网· 2025-07-17 14:58
谈及这次在中国的5天行程,哈比卜·图尔基给我列了一长串想要约见的清单,"电池供应商、软件和人工智能供应商、汽车制造商、赛车 队、地方政府还有监管部门。" 央视网消息:供应链里看共赢。这两天,首次参展的国际汽车联合会在链博会场馆里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活动,我们的记者也对其负责人进 行了独家追踪采访报道。一起去看看。 这位是哈比卜·图尔基,国际汽联的首席发展官。刚刚从瑞士抵达北京,来不及倒时差,他就迫不及待地从机场赶往链博会的交流晚宴。 国际汽车联合会首席发展官哈比卜·图尔基称:"我们希望与过去没有接触过的新公司进行交流,很显然,我们想发展我们的品牌,这对我 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们希望在这里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人群中,国际汽联中国籍员工李雷正忙着为中外企业做翻译,她的笔记本上记满了"低空经济""新能源电池""智能网联"等关键词。 国际汽车联合会战略拓展协调员李雷称:"我们的智能网联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一次其实总部派我来,了解中国的整车企业和我们 的技术伙伴,希望成为我们的赛事供应商。" 从国际汽联带来的全球赛事资源,到中国企业的新能源创新技术;从地方政府解读的出海政策,到海外经销商抛来的订单意向——本届 ...
富奥股份(000030) - 000030富奥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16
2025-07-16 17:06
1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9 |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 | --- | --- | | 投资者关系活动 |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 | |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 | 类别 | □现场参观 | | | □其他 | | 活动参与人员 | 中信证券 | | 时间 | 2025 年 7 月 16 日 13:30-14:30 | | 地点 |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 形式 | 座谈 | | 上市公司接待人 |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 | 董事会秘书:张宁 | | | 研发中心副主任:李伟 | | | 规划发展部平台事业规划及项目管理主任:王维国 | | 员姓名 | 市场营销部(海外事业部)营销信息业务主任:冯沙 | | | 财务控制部(董事会办公室)证券事务代表:刘岩 | | | 财务控制部(董事会办公室)综合事务主管:沈相君 | | | 1、问:富奥股份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有哪些布局和进 展? | | | 答:富奥股份通过多维度布局推进国际化发展。在欧洲 | | 交流内容及具体 | 设立办事处搭建高效沟通桥梁,同时通过 ...
中汽股份(301215) - 301215中汽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26
2025-06-26 20:14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核心测试资源和业务重心位于华东地区,正评估全国其他潜力区域布局机会,探索合作模式,目标是构建全国性测试验证服务网络 [3] 业绩增长因素 - 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扩张、整车厂多品牌战略深化、汽车出口态势强劲、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技术发展、政策法规要求升级带来测试验证需求增加 [3] 增长路径 - 持续丰富与升级测试场景能力,如投入湿圆环湿操控测试道路和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 [3] - 打造“一站式”技术服务能力,提供研发验证全流程解决方案 [3] 检测机构情况 - 大的检测机构有天津检验中心、长春检验中心、达安检验中心、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等,绝大部分是中央或国有企业 [4] - 检测机构收入来源从国家强制性检验变为企业委托的研发测试需求,原因是国内自主品牌研发投入增加 [5] 智能网联业务 - 长三角(盐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是募投项目,实际效益受多种因素影响,产能逐步释放,已签业务合同为产能释放奠定基础 [6] -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周期动态且差异化,公司助力客户缩短研发周期;收费模式有按试验时间或里程收费和项目制收费 [6][7] 仿真测试 - 仿真测试能提前介入车辆开发,解决实际道路测试难题,优势是构建难复现场景、加速开发进程、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7] 客户业务占比 - 2024年中汽中心及其关联方相关业务占公司年度营业收入约18% [7]
山东汽车产量登顶销量居前 汽车消费反哺链式增长
新华网· 2025-06-13 10:10
汽车产业供给端表现 - 山东4月份汽车产量23.37万辆,首次全国第一,同比涨幅45%[1] - 奇瑞青岛基地2025年计划整车产量25万辆以上[9] - 比亚迪济南工厂腾势N9第10000辆整车下线,吉利济南公司2024年产量超14万辆[9] 消费端市场动态 - 2024年山东家用汽车总销量188.1243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88.9314万辆,增长率67.82%[1] - 截至4月26日,山东汽车报废及置换更新数量累计102.4万辆[2] - 济南、青岛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12.19万辆和11.87万辆[3] 新能源汽车趋势 - 山东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同比增长56.7%,国产品牌销量前十占半壁江山,比亚迪居首[3] - 以旧换新补贴推动新能源汽车替换老旧燃油车,市场迈向新能源与燃油车双轨并行[4] - 博兴县兴福镇蔚来车主密度全国最高,平均每80人拥有一辆蔚来[5][6]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 山东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117.35万台,同比增长89.7%,农村地区充电设施31.72万台,同比增长138.9%[8] - 充电桩覆盖率在淄博、潍坊等城市突破60%,乡镇换电站实现70%县域覆盖[7] - 兴福镇拥有四代换电站,入选国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试点[7] 产业链与产业集群 - 奇瑞青岛基地带动16家一级供应商落户,本地配套率达30%以上[9] - 山东汽车产业链覆盖上游原材料、中游整车制造、下游充换电设备,形成配套体系[9] - 宁德时代布局山东,全球首个高比例绿电直供零碳产业园落户东营[9] 政策与行业驱动 - 山东出台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国补2万元加置换补贴3000元刺激消费[2] - "充电桩下乡"计划和百场下乡活动推动县乡新能源汽车消费[7][8] - 消费需求增长促使企业加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研发投入,加速产业集群形成[10]
【联合发布】2025年4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为31.9
乘联分会· 2025-05-30 16:43
乘用车智能化指数概况 - 2025年4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为31.9,包含智能座舱指数34.4、智能驾驶指数34.5、舱外智能指数17.0 [2] - 指数通过历史数据比对监控国产乘用车市场智能化发展进程 [2] - 2025年1月起追溯计算显示近4个月指数走势变化 [4] 分项指数表现 - **智能座舱指数**:2025年4月为34.4,环比小幅下滑 [6] - **智能驾驶指数**:2025年4月为34.5,环比小幅下降 [8] - **舱外智能指数**:2025年4月为17.0,环比下滑 [10] 市场销量与政策影响 - 2025年4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175.5万辆(同比+14.5%,环比-9.4%),新能源车零售90.5万辆(同比+33.9%,环比-8.7%) [10] - 以旧换新政策刺激年初增长后,4月市场热度回落导致销量及智能化指数环比下滑 [10] - 新能源头部车企特斯拉主力车型销量大幅下降拖累整体智能化指数 [10] 指数计算方法与构成 - 一级指数为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二级指数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舱外智能指数 [12] - 指数=智能座舱指数*47.5% + 智能驾驶指数*37.5% + 舱外智能指数*15.0% [13][15][16][17] - 分项指数计算基于符合条件车型销量在总体市场中的份额(去除百分号) [13] 技术标准定义 - **智能座舱**:硬件配置(屏幕、芯片)、软件生态(OTA升级)、交互体验(语音/手势)、安全性等 [14] - **智能驾驶**:硬件配置(传感器)、功能性(高速领航)、安全性(透明底盘)、舒适性(空气悬架)等 [14] - **舱外智能**:车外交互(灯光/语音)、智能钥匙、V2X通信等 [14][17] 行业展望 - 上海车展新车交付周期启动后,预计5月指数将重回上涨通道 [10] - 长期来看,智能网联技术迭代和消费者接受度提升将推动行业持续增长 [10] - 智能座舱短期影响购车决策,智能驾驶长期将重塑汽车属性 [15][16]
解散半数员工?曝一汽集团重构核心智驾研发机构
巨潮资讯· 2025-05-23 16:04
公司动态 - 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启动整体性组织重构 涉及100多名员工 占公司原有200多人规模的约50% [2] - 公司成立于2020年4月 专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承担红旗第三代L4级Robotaxi开发 完成超10万公里公开道路测试 [2] - 提供三种员工处置路径:最优选项为"N+4"倍月薪特殊离职补偿 次选为集团内部调配至长春研发总部 第三方案为跨体系岗位竞聘 后两种方案无经济补偿 [2] - 一汽集团否认"裁员"说法 称属正常业务调整 强调为所有员工预留岗位 对自愿解除合同者提供行业最高补偿N+4 [2] 历史背景 - 2025年首季南京研发中心曾爆发重大劳资纠纷 员工因年终绩效争议集体维权 [2] - 2024年一汽集团宣布投入150亿元用于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技术研发 [3] 行业趋势 - 分析认为车企转型期人员与机构优化将成常态 需平衡效率与员工权益 [2] - 南京公司业务调整被视为集团深化内部协同、优化区域布局的举措之一 [3]
车企“开源”,构建开放新生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5 10:41
车企开源操作系统战略 - 多家汽车厂商近期发布自研车用操作系统开源战略,包括理想汽车开源理想星环OS、吉利汽车与阶跃星辰联合开源两款大模型、东风汽车发布行业最大端到端自动驾驶开源数据集 [2] - 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全球首个开源智能驾驶操作系统和首个量产级安全车控操作系统新版本上线 [2] 开源驱动因素 - 汽车属性从"交通工具"向"智能终端"转变,新一代车用操作系统成为连接硬件算力与AI算法的"神经中枢",是推动智能化的关键动力 [3] - 闭源系统存在技术标准不一致、更新速度慢问题,开源可建立平台统一、软硬解耦、开放高效的新生态,避免重复研发 [3] - 开源平台能汇聚行业技术力量,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减少企业技术局限和试错成本,加速技术迭代 [3] 开源技术优势 - 理想星环OS实现"软硬解耦",最快4周完成芯片适配(比传统方案节省5个月),摆脱对单一芯片供应商依赖 [4] - 自研虚拟化技术降低性能损耗和存储资源使用量,帮助车企节省生产研发成本 [4] - 理想自研系统通过全局资源调度将自动紧急制动响应速度提升1倍,稳定性提高5倍,制动距离缩短7米 [4] 行业生态影响 - 开源推动芯片厂商、软件开发者、车企形成开放联盟,为中国汽车芯片开辟技术通路,增强智能化标准制定话语权 [4] - 开放生态构建有利于提升汽车产品性能,消费者可获得更优驾驶体验和更实惠售价 [4] - 智能汽车"下半场"需行业共生共荣,开放技术底座将更好推动创新发展 [5]
一季度销量暴跌超40%,赛力斯递表港股IPO
公司销量表现 - 1-3月销量分别为22430辆、21329辆、24609辆,同比分别下跌45.82%、39.43%、34.43%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定位 - 公司成立于1986年,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覆盖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 [1] - 主要针对中高端市场,与华为深度合作推出问界系列车型(M5、M7、M9) [1] - 产品覆盖SUV和MPV细分领域,以豪华内饰、卓越性能和智能化驾驶体验为卖点 [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净利润达历史新高 [1] - 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达93.33%,毛利率为26.21% [1] - 问界M9切入超高端市场,毛利率超35% [4] 市场拓展 - 整车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超50万辆 [1] - 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有望获取更多国际市场份额 [4] 技术创新 - 自主研发"云海架构"支持多种先进架构模式,为智能驾驶提供技术基础 [1] - 基于鸿蒙操作系统研发智能网联技术 [1] - 应用万吨级超级智能压铸单元提升生产效率与车身强度 [1] 行业竞争环境 - 全球传统车企和新兴造车势力加速布局新能源市场 [3] - 特斯拉等竞争对手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拥有强大品牌影响力和技术研发能力 [3] 资金需求 - 新能源汽车行业对资金需求巨大,持续研发和市场拓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3] 行业发展前景 - 全球对环保和智能出行需求增加,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 [4] - 技术协同和品牌赋能方面具有优势 [4]
中国汽车国际竞争力显现的重要契机
董扬汽车视点· 2025-03-19 17:13
中国汽车出口增长分析 核心观点 - 中国汽车出口量在2024年达到595万辆,位居世界第一,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但疫情三年为中国品牌国际竞争力的显现提供了重要契机 [1] 出口量增长趋势 - 中国汽车出口量从2007年到2019年在50万至100万间缓慢增长,2019年达到122万辆,2020年为108万辆,2021年突破200万,2022年突破300万,2024年突破500万,接近600万 [2] - 出口增长并非主要由新能源汽车带动,多数年份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比低于内销比例,表明整体品牌竞争力和成本优势的提升是主要驱动力 [2] 首要原因:中国制造美誉度提高 - 疫情期间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危机中表现突出,生产秩序维持正常,世界市场短缺的终端产品和零部件改从中国进口 [2] - 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生态完整,疫情期间迅速转型生产口罩和防护服等器材,例如比亚迪成为世界最大口罩生产企业,为其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奠定基础 [2] - 疫情前中国制造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但疫情期间的表现使中国制造得到全球认可,为汽车出口快速发展提供了背书 [2] 次要原因:疫情管控措施带来的成本优势 - 疫情期间中国采取严格管控措施,物价稳定,而其他国家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物价普遍上涨30~40%,使中国制造成本优势更加明显 [3] - 汽车整车产品的竞争对手(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成本普遍提高,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 行业总结 - 全行业在新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是中国汽车发展的基础,但疫情三年为中国汽车国际竞争力的显现提供了独特机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