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国产化替代
搜索文档
ETF及指数产品网格策略周报(2025/11/25)
华宝财富魔方· 2025-11-25 17:38
【手游 ETF网格策略 ETF网格策略重点关注标的 (1) 恒生创新药ETF (520500.SH) 国内政策制度对创新药发展的支持力度空前, 如构建"双目录"多层次支付体系,直接疏通创新 药从实验室到临床支付的"最后一公里";如完善 "双通道"管理机制,显著提升创新药的商业化和 可及性;如积极助力搭建全球交易平台,并为创新 药海外上市探索价格保密机制,助力我国创新药走 出中国,走向世界。在多层次政策利好下,我国医 药行业经历了从"仿制"到"创新",从"跟跑" 到"并跑"甚至部分"领跑"的长足发展。据 Citeline旗下Pharmaprojects团队所撰写的《2025 年医药研发年度回顾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5 年1月,我国在研管线7041个,全球占比29.5%, 稳居全球第二,在研管线数量同比增长15.1%,增 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据央视网数据,2025年上半 年我国创新药对外授权(License-out)总金额突破 660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519亿美元的交易总 额,其中多笔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展现出我国 创新药实力的显著提升和全球化进程的提速。该 ETF跟踪的是恒生创新药指数。该指数 ...
大普微IPO:创业板“未盈利第一股”惊现5.88亿巨债,拿什么赌明天?
搜狐财经· 2025-11-08 09:09
IPO申报概况 - 公司IPO申请于2025年6月27日获深交所受理,成为创业板首家未盈利申报企业[1] - 公司选择的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1][4] - 截至2025年6月27日审核状态为“已问询”,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15日[5]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2023年公司在中国企业级SSD市场份额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6.4%[8] - 根据IDC 2025年5月报告,公司市场份额排名从2023年的第四降至第五,在国内企业中由第二变为第三[8]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3%至9.62亿元,但未跑赢同期市场187.9%的增速[11]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7亿元、5.19亿元和9.6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34亿元、-6.17亿元和-1.9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3.42亿元[14]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0.09%、-27.13%和27.28%,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0.73%,波动区间超过54个百分点[12] - 2024年毛利率改善主要源于市场售价上涨,而非采购成本下降或议价能力提升[13] 债务与资本结构 - 总债务从2022年的1.73亿元降至2023年的6657.98万元,2024年激增至2.10亿元,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5.88亿元,较2024年增长180%[16][17] - 2025年上半年短期债务5.63亿元,长期债务2491.45万元,短期债务占比高达95.76%[17][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5.72%,显著高于行业27.07%的平均水平[18][20] 研发与供应链 - 公司声称具备企业级SSD全栈自研能力,但2022年至2024年自研主控芯片对外采购金额分别为974.12万元、8419.67万元和5821.02万元[21] - 2024年在整体对外采购金额提升背景下,自研主控芯片采购金额和采购量均下降[22] - 主要向翱捷科技进行自研主控芯片成品采购,对外部供应商依赖程度较高[23] 存货与运营风险 - 存货账面价值从2023年末的2.34亿元大幅上升至2024年末的10.62亿元[24] - 存货大幅上升主要由原材料和在产品构成,面临存货跌价损失风险[25] - 公司处于发展早期,对上下游产业链议价能力有限[25] 供应商集中度 - 报告期内向第一大供应商世平国际(香港)有限公司采购占比分别为84.49%、62.56%、66.26%[34] - 2025年1-6月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达92.39%,其中世平国际占比67.02%[35] - 对单一供应商高依赖程度可能成为供应链安全的潜在隐患[36] 深交所问询重点 - 深交所首轮问询共涉及12个问题,包括行业格局、技术创新性、持续经营能力等[26][28] - 特别关注公司未盈利成因、发展趋势以及预测2026年实现盈利的可行性[28] - 要求说明早期股东离职是否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重大不利影响,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纠纷[30][32]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2025年下半年产品价格和毛利率将上升,最早于2026年度整体实现扭亏为盈[29][38] - 公司预计扭亏为盈的依据是2025年下半年数据中心建设采购需求释放及半导体存储市场价格看涨趋势[29]
均胜电子2025前三季度营收利润双增 新获订单约714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20:2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8.44亿元,同比增长11.45%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1.20亿元,同比增长18.9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22亿元,同比增长19.22%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54.97亿元,同比增长10.25%,归母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35.40%,环比增长12.4% [1] - 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至18.3%,第三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至18.6%,创近三年单季新高 [2] - 报告期末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36.40亿元,总资产686.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03% [2][3] 新订单获取与业务结构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总金额约714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新获订单402亿元,创近年来单季新高 [2] - 汽车安全业务贡献订单396亿元,汽车电子业务订单318亿元 [2] - 头部自主品牌及造车新势力的订单占比持续提升,成为核心驱动力 [2] - 第三季度获得两家头部汽车品牌跨域融合中央计算单元和智能网联等产品150亿元全球订单 [3] - 10月再添约50亿元智驾域控、座舱车载多联屏等全球定点项目 [3] 智能化布局与技术研发 - 公司持续推出基于多芯片平台的智驾域控、舱驾融合、智能网联及智能座舱系列产品,具备高算力与开放架构 [3] - 产品在全球主要汽车市场推进本土化适配,以满足智能驾驶与车路云协同需求 [3] - 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达25.58亿元,持续加大对前沿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力度 [3] 新业务拓展与未来展望 - 公司将汽车零部件领域的研发制造经验拓展至机器人赛道,机器人关键部件解决方案已基本搭建完成 [3] - 已与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及瑞士机器人公司RIVR等企业开展合作,部分产品实现批量供货或送样 [3] - 后续将推进芯片国产化替代、提高气体发生器自主生产比例等措施,以进一步提升毛利率 [2] - 公司表示将继续深化盈利提升措施,推进新业务落地,助力业绩持续增长 [3]
沐曦股份IPO成功过会:三年研发投入约24亿元 新一代国产GPU开发进度曝光
华夏时报· 2025-10-25 09:29
IPO进程与公司概况 - 沐曦股份于10月24日成功通过科创板IPO审核,申请上市估值为210亿元,募资计划为39.04亿元 [1] - 公司致力于在英伟达占据主导的GPU芯片领域推进国产化替代 [1]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42.64万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7.43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3.2亿元 [1][3] - 公司尚未实现盈利,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达32.9亿元,其中2024年亏损14.09亿元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累计现金净流出达43.61亿元 [4] - 公司预计最早在2026年达到盈亏平衡点 [4] 研发投入与产品进展 - 公司持续高额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累计研发支出约24.65亿元,2024年研发费用为9.00亿元 [1] - 核心产品训推一体芯片曦云C500系列于2024年2月量产,当年实现收入7.2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7.28% [3] - 新一代产品曦云C600系列已于2024年10月交付流片,2025年7月回片点亮并正在进行功能测试 [2][5] - 曦云C700系列已于2025年4月立项,目前处于产品设计开发阶段 [5] 客户与股东结构 - 2025年第一季度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8.35%,其中超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一大客户,占比39.95% [10] - 公司存在多名关联股东共同构成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东群体,包括上海曦骥、混沌投资及其实际控制人葛卫东等 [7][8] - 第二大客户上海源庐加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公司0.55%股份,该客户在2025年第一季度贡献销售收入9100万元,占当期收入的28.39% [9][10] 行业对比 - 英伟达2025财年营业收入为1304.97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业务收入为1151.86亿美元,净利润为728.80亿美元 [3] - 国内同行寒武纪2024年营业收入为11.74亿元,净亏损4.57亿元;2025年1-3月营业收入为11.11亿元,净利润为3.55亿元 [3]
豪掷200亿元,500亿芯片龙头官宣要建高端生产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9 22:41
项目概况 - 士兰微与厦门市人民政府、海沧区人民政府等签署协议,拟共同投建12英寸高端模拟芯片制造生产线,项目规划总投资200亿元 [1] - 项目实施主体为合资公司士兰集华,产品定位为高端模拟集成电路芯片,规划月产能4.5万片,分两期建设 [3] 项目投资与产能规划 - 一期项目投资100亿元,其中资本金60.1亿元,银行贷款39.9亿元,建成后形成月产能2万片 [3] - 二期项目规划投资100亿元,建成后新增月产能2.5万片,达产后两期合计实现月产能4.5万片,年产54万片 [3] - 一期项目新增注册资本51亿元,由士兰微及子公司认缴15亿元,厦门半导体认缴15亿元,新翼科技认缴21亿元,增资后士兰集华注册资本增至51.10亿元 [4] 公司近期表现与投资目的 - 此次投资旨在加快高端模拟芯片的国产化替代,提高公司国际竞争力 [5] -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63.36亿元,同比增长20.14%,归母净利润2.6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同比大幅增长1162.42% [5] - 截至10月17日,公司股价以29.94元/股收盘,当日下跌5.34%,最新市值为498亿元 [5]
500质量成长ETF(560500)午后盘初涨超1%,机构:国产算力芯片渗透加速中
新浪财经· 2025-10-09 13:40
指数及ETF表现 - 中证500质量成长指数强势上涨1.18% [1] - 指数成分股深科技上涨10.01%,白银有色上涨10.00%,水晶光电上涨9.98% [1] - 跟踪该指数的500质量成长ETF上涨1.24% [1]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2.61%,包括华工科技、恺英网络、东吴证券等 [2] 存储芯片行业动态 - 存储模组厂商威刚已暂停DDR4产品报价 [1] - 三星、美光等头部企业对NAND及DRAM产品实施调价,价格调整幅度介于5%至30% [1] - 2024年第四季度服务器eSSD价格预计涨幅将突破10%,DDR5 RDIMM模块价格涨幅可能达到10%-15% [1] - 存储芯片行业正处于上行周期,价格普涨为产业链企业创造可观盈利增长空间 [1] 芯片国产化趋势 - 中国对美芯片发出反倾销、反歧视、反垄断措施,推动芯片领域国产化替代周期加速 [2] - 今年国产算力芯片渗透率在20%-30%左右,明后年有望逐步提升至50%以上 [2] - 存储芯片进入新一轮周期,国产AI芯片大时代已经开启 [2] 指数成分股详情 - 中证500质量成长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华工科技、恺英网络、东吴证券等 [2] - 部分成分股具体表现:东吴证券上涨1.63%,恒玄科技上涨6.39%,水晶光电上涨9.98%,天山铝业上涨3.80% [4] - 部分成分股出现下跌:恺英网络下跌4.10%,华工科技下跌3.59%,春风动力下跌3.12% [4]
英唐智控(300131.SZ):在车载显示芯片领域,公司已实现批量交付
格隆汇· 2025-09-29 15:14
公司业务进展 - 在车载显示芯片领域实现批量交付 [1] - 已走在车载显示芯片国产化替代前沿 [1]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本土具备该产品大规模量产能力的企业较少 [1]
中颖电子(300327) - 300327中颖电子业绩说明会活动信息20250919
2025-09-19 17:36
财务与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57亿元 [7] - 毛利率连续三年下滑,上半年受市场竞争影响同比下滑 [11][29] - 工规MCU营收占比接近60%,锂电池管理芯片(BMIC)占比约30% [7] - 预期2025年底库存水平接近半年内的正常水位 [3][10][33] - 整体毛利率预计2026年将有所改善 [29] 产品与技术进展 - 首款车规芯片已完成AEC-Q100认证 [2] - 车规级AFE芯片按原定研发计划进行中 [3] - 智能手机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已规划导入两款品牌手机,预计2025年底小批量生产 [3][12] - Wi-Fi/BLE Combo MCU已完成样品验证并进入客户设计导入阶段,预计下一报告期小批量产 [10][12] - 55nm制程MCU产品预计2026年陆续上市 [12] - 新一代变频空调室外机双电机+高频PFC控制单芯片方案预计2025年底批量生产 [12] - 机器人关节控制产品已在研发中 [12] - 32位MCU销售额占比逐年提升,但目前8位MCU销售额仍高于32位 [6] 战略与并购规划 - 远景目标是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芯片设计公司 [2] - 经营策略注重内生式增长与外延式并购,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首要考量 [5][9][12] - 控股股东将提供资源整合及业务合作协助 [3][9] - 积极关注AI与产品结合的可能性 [5] - 国家模拟芯片反倾销政策可能带来经营利好机会 [5] 市场竞争与挑战 - 生活电器MCU主要竞争对手为国内友商,白色家电主控MCU以瑞萨等海外IDM厂商为主 [7] - 锂电池管理芯片主要竞争对手为德州仪器(TI)等海外大厂 [7] - 产品差异化和高端化是突破内卷竞争环境的核心策略 [5][10][28] - 芯片国产化替代是行业发展趋势 [33] 业务线与亏损情况 - OLED相关业务预期2025年及2026年亏损趋势缩小 [7][12] - WIFI MCU产品处于客户验证和小批量生产阶段 [7][10] - 汽车电子MCU销售上量较慢,目前对总体业绩影响小 [3] - 海外客户量产产品主要为家电主控和触控芯片 [7]
纳思达(002180):充电新领域联手合作,芯片业务有望打开长期发展空间
信达证券· 2025-09-02 21:0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5] 核心观点 - 纳思达控股子公司珠海极海半导体与特来电新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有效期三年 双方将在市场拓展、产品创新(MCU、DSP等芯片在充电领域新场景)、产品实验等方面合作 [1] - 合作聚焦充电基础设施与数字电源领域芯片 特来电将凭借智能充电网络及平台大数据优势 联合极海研发高性能、高可靠的国产化主控芯片 打破充电设备智能化升级与国产替代的关键瓶颈 [2] - AI算力需求增长带来数字电源市场加速扩张 预计到2026年AI相关电力消耗将达2023年的数倍 政策要求2025年底新建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PUE降至1.25以内 对实时控制DSP芯片需求旺盛 [2] - 公司在汽车电子、工控MCU芯片布局初具成效 2024年中国MCU市场规模625.1亿元 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18.92% 预计2025年达近700亿元 汽车电子和工控分别占24%和23%份额 合计约300亿元市场空间 2021年国内MCU芯片总国产率不足15% 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 [2] - DSP芯片逐步商业落地 2025年上半年发布全球首款基于Arm®Cortex®-M52双核架构DSP芯片G32R501 针对人形机器人布局关节控制器和灵巧手实时控制DSP芯片 部分产品已向宇树科技、汇川技术等企业批量出货 2025年国内DSP芯片市场规模将突破400亿元 [2] - 非耗材芯片(MCU+DSP)投片量逐步增大 2025年上半年销量1.09亿颗 环比增长50% 占总出货量一半以上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91.86亿元、324.02亿元、364.58亿元 同比增长10.5%、11.0%、12.5% [4] - 预计2025-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72亿元、12.45亿元、14.97亿元 同比增长16.4%、42.8%、20.3% [4]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61元、0.88元、1.05元 对应P/E分别为39.67倍、27.78倍、23.10倍 [4][5]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保持31.4%-31.5%水平 ROE从7.8%提升至10.8% [4]
权重股中芯国际收购子公司股权,消费电子ETF(561600)所跟踪指数上涨
新浪财经· 2025-09-01 13:54
公司动态 - 中芯国际拟收购中芯北方49%股权 交易有望增厚公司利润 [1] - 美国撤销三星等三家在华半导体企业"经验证最终用户"授权 [1] 行业趋势 - 芯片国产化替代趋势持续 国产芯片长期发展空间被看好 [1] - 消费电子主题指数覆盖50只元器件生产及整机品牌设计上市公司 反映行业整体表现 [1] 市场表现 -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931494)上涨0.47% 截至2025年9月1日13:31 [1] - 成分股全志科技上涨11.70% 华工科技上涨10.00% 兆易创新上涨7.74% 顺络电子上涨5.71% 东山精密上涨5.18% [1] - 消费电子ETF(561600)下跌0.43% 最新报价1.16元 [1] 指数构成 -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1.57% 截至2025年7月31日 [2]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立讯精密、中芯国际、京东方A、寒武纪、工业富联、豪威集团、澜起科技、兆易创新、东山精密、歌尔股份 [2] 产品信息 - 消费电子ETF(561600)紧密跟踪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 [1] - 场外联接包括平安中证消费电子主题ETF发起式联接A(015894)、C(015895)、E(02455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