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布局

搜索文档
创新药BD热潮继续,恒瑞医药涨逾10%
证券之星· 2025-07-28 11:54
股价表现 - 恒瑞医药港股7月28日高开逾10%,截至发稿涨11.61%,报75.95港元,成交额5.94亿元 [1] 海外授权交易 - 公司与GSK达成协议,将创新药HRS-9821项目的全球独家权利(不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及最多11个在研项目的全球独家许可选择权有偿授予GSK [1] - GSK将支付5亿美元首付款,若所有项目选择权行使且里程碑达成,恒瑞潜在总收益最高可达约120亿美元 [1] - 公司还将按梯度收取产品海外销售提成 [1] 交易意义 - 此次合作被视为恒瑞加速国际化布局的关键一步 [1] - 交易有助于HRS-9821及多个肿瘤、呼吸、自免、炎症等领域创新药的海外市场拓展 [1] - 将提升公司创新品牌影响力及海外业绩 [1] 公司产品管线 - 恒瑞已在肿瘤、代谢与心血管、免疫与呼吸、神经科学四大领域构建完善产品矩阵 [1] - 肿瘤领域最为突出,涵盖10款已上市产品、4款上市申请审评中产品及多款在研品种 [1] - HER2 ADC药物SHR-A1811已获8项突破性疗法认证,NSCLC适应症的上市申请近日获CDE受理 [1] 近年BD交易情况 - 自2018年以来,公司已累计完成14笔对外许可交易,涉及17个分子实体 [2] - 潜在总交易额约140亿美元,首付款总额超6亿美元 [2] - 最近一次是与MSD(默沙东)的合作,将HRS-5346项目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利授予对方,收取2亿美元首付款,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17.7亿美元 [2] 行业影响 - 恒瑞通过"自主创新+海外授权"的双轮驱动模式,加速融入全球创新药产业链 [2] - 此次与GSK的交易刷新了国内单笔BD首付款纪录 [2] - 印证公司创新药研发实力获国际认可,为后续国际化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2]
多项单品全球第一,莫非真有“灵丹妙药”?
齐鲁晚报· 2025-07-28 05:14
公司运营与产能 - 公司多条生产线连续三年未停,产线满负荷运作,其中51车间生产的克拉维酸钾年产能达1500吨,占全球用量近三分之一 [2] - 公司仓储发货区繁忙,专用运输车将产品分发至全国各地 [2] - 公司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据销量第一,源于对研发投入不设限,追求产品极致 [2] 研发创新与成果 - 公司为克拉维酸钾组建专门研究团队,最近一次研发优化提取工序,每年节省约400万元,已取得40次研发突破 [3] - 公司推出国内首条中药口服液复合膜生产线,以食品级铝塑膜替代传统玻璃瓶 [3] - 公司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00亿元,拥有5个国家级、11个省级创新研发平台,覆盖化学药、中药、生物药三大领域 [4] - 公司新产品投产进入爆发期,今年预计有四五十个产品批产,四十几款创新药处于临床阶段,其中二十几款已进入一、二、三期临床 [4] 质量管理与价值观 - 公司对产品质量要求严格,曾因药盒批号刻印偏移0.2毫米而全线召回产品 [3] - 公司研发中心大楼位于厂区核心位置,体现对研发的重视 [3] 产业链与协同发展 - 公司首个抗体类生物药益立达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是山东首个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的生物类似药 [5] - 公司投入5000万元购买细胞培养设备,优化细胞培养条件,降低培养基成本 [5] - 公司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实现proteinA亲和填料国产化替代,价格从18万元/升降至6万元/升 [6] - 公司正从药品研发迈向全产业链转型,临沂现代医药产业已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 [6] 国际化进展 - 公司国际业务销售额从2014年的2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20亿元,增长9倍 [8] - 公司72个制剂产品在129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每年完成超百个海外产品注册 [8] - 公司吸入用七氟烷实现从原料药出口到制剂出口的跨越,附加值提升5至7倍 [7] - 公司七氟烷制剂生产线通过美国FDA认证和欧盟GMP认证,在20多个国家完成注册 [8] - 公司与全球2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4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计划在非洲建设生产基地 [8]
刘强东参加中欧企业家圆桌会
搜狐财经· 2025-07-25 23:18
中欧经贸合作 - 中欧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到7800亿美元,增长超过300倍[3] - 中欧双方企业普遍希望持续深化经贸往来,共同做大合作蛋糕[3] - 公司以供应链优势赋能双向贸易,旗下欧洲零售品牌Joybuy已在英国试运营[3] 国际化布局与供应链建设 - 公司持续加码国际化布局,以供应链助力中国品牌出海[3] - 欧洲品牌商品在公司平台的销售额达数百亿元[3] - 公司在欧洲布局超过20个海外仓,总面积超30万平方米,并引入自动化设备提升效率[3] - 荷兰自营仓通过机器人配合将拣货效率提升超3倍[3] 民营经济与就业保障 - 民营经济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数占全部企业职工缴费人数的79.4%[5] - 公司体系人员总数超过72万人,预计二季度末将达到90万人[5] - 公司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累计达1000多亿元,2024年单年缴费180亿元[5] - 公司平台交易总额达4万多亿元,净收入11588亿元,净利润400多亿元[5]
中金:维持阜丰集团(00546)“跑赢行业”评级 升目标价至8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7-22 11:28
盈利预测与估值调整 - 上调2025年/2026年盈利预测21%/9%至29.3/28.0亿元,主要因原材料玉米、煤炭价格下行及收到梅花生物2.33亿元赔偿金 [1]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6年市盈率5.7/5.9x,目标价上调14%至8港币,对应2025/26年6.4/6.6x市盈率及12%上行空间 [1] - 1H25盈利预告同比增长63%至17.4亿元,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及赔偿金收入 [1] 产品价格与市场供需 - 1H25味精、苏氨酸、98%赖氨酸价格同比变动-11%/+1%/-9%至7156/10479/9081元/吨,受下游需求疲软及欧盟反倾销税影响 [1] - 全球味精行业CR3达80%,苏氨酸CR3接近70%,新增产能集中于头部企业,价格战概率低,静待旺季需求回暖 [2] - 1-5M25赖氨酸出口总量同比仅下滑3.1%,欧盟反倾销税影响有限,贸易流调整可缓解出口压力 [2] 国际化战略布局 - 公司将尽快确定两个海外生产基地位置并开始兴建,同时发展越南、美国和荷兰销售办事处 [3] - 国际化布局有望提升全球竞争力,尤其在部分氨基酸品种面临海外反倾销的背景下 [3]
上市十年,中国再保险价值提升之路重启
格隆汇APP· 2025-07-21 15:59
公司发展历程 - 中国再保登陆港股市场十周年,从2015年上市初期的踌躇满志到2024年1月低点至今价值回归超过275% [1] - 作为港股市场唯一上市的再保险集团,稀缺性长期被忽视,市场认知偏差逐步修正 [3] 行业成长与盈利拐点 - 中国保险市场原保费收入从2015年2.4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5.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9.9%,超越全球增速4.7个百分点 [5] - 中国市场分出保费从2015年1501.6亿元增长至2022年278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9.2%,分出率5%-6%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5] - 中国再保总保费收入从2015年804.34亿元增长至2024年1784.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9.3% [6] - ROE从2022年2.09%增至2024年10.74%,承保利润同比增长超170%,总投资收益率提升2.06个百分点至4.83% [8][10] 创新与国际化布局 - 自主研发中国地震、台风、洪涝巨灾模型,成为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经权威认证的巨灾模型 [15] - 开发"零免赔"百万医疗、互联网门诊保险、失能险等创新产品,填补市场空白 [16] - 2018年全资收购英国桥社保险集团,桥社总保费收入从2019年96.14亿元增长至2024年222.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8.3% [17] - 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业务占比近20%,海外资产规模达25% [20] 市场地位与战略目标 - 亚洲第一、全球排名第八的再保险集团 [12] - 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再保险集团 [21] - 长期占据40%以上的国内再保险市场份额 [10] 估值分析 - 市净率从不足0.2倍回升至0.48倍,仍明显低于港股直保公司和国际再保险同行 [22][24][26] - 业绩稳健增长叠加再保险市场潜力,未来价值重估确定性提高 [30]
企业半年业绩承压 家居行业多路径突围寻活力
北京商报· 2025-07-17 22:55
行业整体表现 - 多家家居企业上半年净利润"由盈转亏"或亏损扩大,部分企业净利润下滑近七成[1] - 公元股份净利润盈利3884 26万—5011 95万元,同比下滑60%—69%[4] - 鲁阳节能净利润盈利7921 72万—9682 11万元,同比下滑53 21%—61 72%[4] - 濮耐股份净利润盈利6660万—7990万元,同比下滑49 99%—40 00%[4] - 青龙管业净利润盈利1200万—1800万元,同比下滑83 28%—74 92%[4] - 江山欧派净利润为850 00万—1150 00万元,同比下滑89 04%—91 90%[4] - 坚朗五金净利润亏损2500万—3500万元,同比下滑611 23%—815 72%[5] - 蒙娜丽莎净利润亏损320万—630万元,同比下滑103 87%—107 63%[5] - 亚士创能净利润为-1 56亿元到-1 95亿元[5] - 帝欧家居净利润亏损7500万—9500万元[5] - 广田集团净利润亏损6000 00万—8500 00万元[5] - 德尔未来净利润亏损4600万—6900万元[5] 业绩下滑原因 - 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与消费需求疲软是主要压力[1] - 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 5%,销售金额下降5 5%[6] - 消费者对家居产品需求更趋理性,关注价格、质量、环保性能、个性化设计[6] - 行业内部同质化竞争突出,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7] 企业突围策略 - 顾家家居在越南建厂,瞄准海外市场[1] - 尚品宅配聚焦适老化市场,精准触达旧改需求[1] - 中国对英国出口家具8 92亿美元,同比上涨4 8%[8] - 对德国出口6 97亿美元,同比上涨6 1%[8] - 对加拿大出口5 11亿美元,同比上涨1 8%[8] - 对荷兰出口4 85亿美元,同比上涨5 3%[8] - 2024年家具及其零件出口678 8亿美元,同比增长5 8%[9] - 尚品宅配推出"活力长辈"系列新品[9] - 宜家设置"长者友好家"展区[9] - 梵客家装打造适老化样板间[9] 行业未来趋势 - 适老化改造从单一卫浴产品扩展到全屋定制、智能家居、装修服务等领域[10] -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22%,65岁及以上占15 6%[9] - 预计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30%以上[9]
中际联合(605305):国内外需求景气共振,新签订单量质齐增
国信证券· 2025-07-14 22: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大幅增长,预计归母净利润2.5 - 3.0亿元,同比增长78% - 114%;扣非归母净利润2.3 - 2.8亿元,同比增长87% - 127% [1] - 上半年新增订单量质齐增,1 - 5月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50%,大载荷和齿轮齿条升降机占升降机订单金额比例达40%左右 [2] - 公司持续强化国际化布局,海外盈利能力远高于内销,2024年海外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19%,收入占比50%,毛利率56% [2] - 风电产品不断升级,紧跟风机大型化趋势推出新品;非风电业务稳扎稳打,产品拓展至多个非风电领域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92/6.02/7.56亿元,同比 +56%/+22%/+26%,EPS为2.32/2.83/3.56元,动态PE为12.9/10.5/8.4倍 [4] 财务数据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105|1,299|1,915|2,199|2,592| |(+/-%)|38.2%|17.6%|47.5%|14.8%|17.9%| |净利润(百万元)|207|315|492|602|756| |(+/-%)|33.3%|52.2%|56.4%|22.3%|25.6%| |每股收益(元)|0.97|1.48|2.32|2.83|3.56| |EBIT Margin|14.5%|19.5%|25.0%|27.0%|29.1%| |净资产收益率(ROE)|9.3%|12.9%|17.7%|18.7%|20.3%| |市盈率(PE)|30.7|20.1|12.9|10.5|8.4| |EV/EBITDA|38.9|26.2|13.6|11.2|9.0| |市净率(PB)|2.75|2.45|2.12|1.84|1.58|[4] 资产负债表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887|937|1043|1419|1868| |应收款项|522|523|577|663|781| |存货净额|236|390|396|449|525| |流动资产合计|2522|2931|3086|3613|4275| |固定资产|115|141|175|208|237| |资产总计|2821|3320|3502|4026|4698| |负债合计|513|732|517|586|683| |股东权益|2307|2588|2985|3439|4015|[13] 利润表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1105|1299|1915|2199|2592| |营业成本|595|708|1032|1171|1370| |销售费用|150|127|153|165|168| |管理费用|96|118|134|143|156| |研发费用|95|85|105|114|130| |财务费用|(32)|(35)|(12)|(16)|(21)| |投资收益|22|32|30|30|30|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07|315|492|602|756|[13] 现金流量表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净利润|207|315|492|602|756| |经营活动现金流|98|280|246|500|618| |投资活动现金流|(572)|(220)|(21)|7|(10)| |融资活动现金流|(71)|(17)|(119)|(132)|(159)| |现金净变动|(545)|42|106|376|449|[13]
华测检测20250703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公司 华测检测、南非 Fifty 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收购南非 Fifty 公司** - **进展**:预计 2025 年第四季度并表,审批流程进行中,具体经营数据暂无法公布[3] - **业务情况**:业务集中在食品及 HSEQ 领域培训服务,涵盖全产业链服务,客户范围广,在南非有 6 个食品实验室和 15 个培训点,业务构成均衡[4] - **收购出发点**:增强海外拓展能力,特别是食品安全领域;Fifty 公司在南非市占率高,助华测检测国际化转型;补足华测检测培训业务短板;实现资源导入与协同效应[2][4] - **支付方式及资金来源**:现金支付,公司现金流可支撑,无需增发股票[2][6] - **各业务板块表现** - **食品检测**:去年增长接近 10%,今年一季度增长 15%,四五月份稳定,预计全年保持 10%左右增长[10] - **环境检测**:一季度超预期能打平,二季度受政府财政收紧影响预计有压力[9] - **医药医学**:去年亏损几千万元,今年目标减亏,扭亏压力大;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20%,价格端恢复尚需时间;今年增加医药医疗器械投资[11] - **贝斯博和易码业务**:贝斯博今年一季度设备陆续到位,产能释放向好;易码德国市场受影响,美国和墨西哥市场趋势良好[12] - **国内汽车市场**:整体稳定,公司通过提高内部实验室效率对冲价格波动,实现高个位数增长和毛利率提升,一季度仍稳定增长,但新能源投资等因素影响毛利率[17][18] - **药品检测**:整体趋势向好但体量小;CRO 业务趋势向好,处于爬坡阶段;CMC 领域去年增长翻倍,今年保持稳定;医疗器械去年增长接近翻倍,今年上半年表现不错,增加投资,扩产或影响毛利率但业务本身盈利[15] - **贸易保障板块**:受美国对中国关税影响不大,一季度收入超 15%增长(含并购贡献),不考虑并购原有业务超 10%增长,审核验货产品线增长不错,电子材料检测及可靠性测试产品线较稳定[16] - **建工业务**:去年增长超 20%,今年 Q1 现金流同比明显提升,受季节性影响,总体稳定[25][26] - **公司经营情况及目标** - **整体经营**:受行业内卷影响各细分领域有价格竞争压力,但整体经营稳定,全年收入预期增长 10%目标未调整,单季度有季节性不确定性[2][7] - **资本开支和人员控制**:资本开支从营收 10%下调至 7%,调整收入指引并同步下修;人员控制按营收增速一半进行,今年提出人效提升要求,上半年人效有所提升[21][22] - **海外业务**:整体向好,美国和墨西哥市场表现不错,德国部分增加小投资,趋势好转[23] - **业绩目标**:有信心达成全年业绩目标,单季度业绩指引待二季度数据确定[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选择南非市场原因**:非洲市场发展好,Fifty 公司综合能力强,涵盖全链条服务,并购后可扩展服务[5] - **去年二季度收入情况**:去年二季度收入约 16 亿元,三普业务贡献约 1 亿元,占比约 6%,需其他业务补充缺口[8] - **检测行业反内卷情况**:行业存在内卷和价格竞争,是客户传导压力所致,国家及相关部门提出反内卷需时间周期,近两年价格端压力受外部环境影响大[17] - **智能驾驶布局**:公司在电机电控方面增加投资,关注智能驾驶领域发展,探索布局前沿技术[19] -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处于早期阶段,集中在技术积累和探索,市场需求体量小,车载卫星相关研究及标准未完全落地[20] - **2025 年下半年收购项目**:南非收购项目预计下半年并表,还有其他标的在推进,上半年并购贡献小,新并购标的预计下半年体现[29]
君实生物接待74家机构调研,包括万家基金、中信资管、华安基金等
金融界· 2025-07-01 22:00
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表现 - 2024年国内销售收入15.01亿元,同比增长约66% [1][2] - 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收入约4.47亿元,同比增长约45.72% [1][2] - 中国内地有12项适应症获批,10项纳入医保 [1][2] - 已在中国香港、美国、欧盟、印度、英国、约旦、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2][5] - 多项适应症为公司独家或领先 [2] 研发管线布局 - 创新研发领域已扩展至小分子药物、多肽类药物、ADCs、双特异性抗体等 [3] - 管线覆盖五大治疗领域: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慢性代谢类疾病、神经系统类疾病、感染类疾病 [3] - 已有4款商业化药品,近30项在研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超过20项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 [1][3] - 重点推进抗BTLA单抗tifcemalimab、抗IL-17A单抗、PD-1单抗皮下注射制剂、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等后期阶段管线 [4] 重点在研产品进展 - 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JS207)处于II期临床阶段,正在多个瘤种中开展联合探索 [4][5] - 抗BTLA单抗tifcemalimab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的III期临床研究已在15个国家的超过150个中心开展,入组超300名患者 [5] 国际化战略 - 将通过有机发展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全球化 [2][5] - 正在完善海外临床团队,推进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5] - 有选择地寻找海外战略合作伙伴 [2][5] - 商务拓展团队积极推进管线产品与国内外资源的对接 [5]
中邮证券:给予广东宏大增持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7-01 19:48
航天特种动力联合创新中心成立 - 公司与航天技术动力研究院共同成立"航天特种动力联合创新中心",旨在整合双方核心优势资源,优化研发流程,提升产品性能,控制成本,打造技术指标先进、性能可靠且价格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特种发动机产品 [2][3] - 防务装备业务是公司战略转型重点方向,布局了国内及国际军贸两大市场,产品包含传统弹药和智能武器装备 [3] - 公司自主研发的超声速巡航导弹武器系统XD-1/XD-1A和XK-2等高端防务装备赢得国际市场强烈反响 [3] 工业炸药产能及国际化发展 - 公司工业炸药产能提升至69.75万吨,产能具有地域和品类优势,产能利用率仍有提升潜力 [4] - 约45%的工业炸药产能在内蒙、甘肃和新疆地区,混装炸药产能占比远超行业水平,可跨区域调配,与矿服业务板块协同 [4] - 2025年1月收购秘鲁EXSUR公司51%股权,正式进军秘鲁民爆市场,加速民爆业务国际化布局 [4] 矿服业务发展 - 公司是国内实力最强、市场规模最大的矿服领军企业,运营海内外在建矿山逾百座 [5] - 2024年矿山开采收入108.11亿元,同比增长21%,海外市场营收13.56亿元,同比增长44% [5] - 截至2024年末,矿服业务在手订单超300亿元,收入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5] - 公司聚焦新疆、内蒙、西藏等富矿带重点区域,矿服业务矿种以金属矿为主,其次为煤炭、砂石骨料等,抗风险、抗周期能力有所提升 [5]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3、13.83、16.09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估值分别为22、19、16倍 [5][8] -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4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0家,增持评级4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34.6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