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板

搜索文档
财经老王|央行表态释放积极信号 让民企吃下谋发展“定心丸”
央视网· 2025-04-28 19:13
文章核心观点 央行透露重要信息,展现应对底气,政策具系统性和前瞻性,既解决当下贸易摩擦困境,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1][7] 政策工具箱内容 - 央行副行长邹澜称正研究丰富政策工具箱,将适时推出增量政策,至少包括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等 [1] 政策信号及影响 - 邹澜表态传递有充足预案信号,稳定国内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3] - 邹澜明确对外贸企业不抽贷、不断贷,给遇到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送“定心丸” [3] - 邹澜表示要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推广“两新”债务融资工具,增加民营企业融资选择,降低成本、优化结构 [5]
债市“科技板“来了?国债ETF5至10年(511020)规模创新高,公司债ETF(511030)上涨2bp,机构:可以逐步配置超长信用债
搜狐财经· 2025-04-28 10:02
规模方面,国债ETF5至10年最新规模达14.35亿元,创近3月新高。 份额方面,国债ETF5至10年最新份额达1224.25万份,创近3月新高。 资金流入方面,国债ETF5至10年最新资金净流入351.44万元。拉长时间看,近21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3488.23万元。 消息面上,4 月 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同时提 及 "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加大债市对科创企业乃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支持。这为债市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和方向,有助于提升市场对债市的信 心。 机构认为,关税战下利率上行逻辑不畅,央行不降准降息下行也比较难,所以近期窄幅震荡。信用利差压降也迟迟未出现,受短端资金利率、长端债市走势 预期、超长信用债买盘稳定性降低等因素影响。推荐3年左右为主,适当下沉。超长信用债可以逐步配置,近期利差已经处于2024年以来的高点。 截至2025年4月28日 09:37,国债ETF5至10年(511020)多空胶着,最新报价117.2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4月25日,国债ETF5至10年近半年累计上涨 3 ...
政治局会议定调资本市场,后市如何?
银河证券· 2025-04-27 13:32
策略研究 · 周度报告 政治局会议定调资本市场,后市如何? 2025 年 04 月 27 日 核心观点: 分析师 杨超 ☎:010-8092-7696 网: yangchao_yj@chinastock.com.cn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2030004 研究助理:王雪莹 相关研究 2025-04-25, "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聚焦哪 些方面? -- 4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解读 2025-04-23, 公募基金一季度持仓释放哪些信号? 2025-04-08,中国版平准基金横空出世提振市场信 心 2025-04-08, 汇金入市,坚定看多 "对等关税"冲击市场配置预期 2025-04-03, 2025-04-03, 港股 2025 年二季度投资展望: 从估值 修复到盈利兑现 2025-04-02,2025 年二季度 A 股投资展望:风格切 换,均衡配置 2025-03-22,港股市场 2025 年以来行情拆解 2025-03-21, "东升西落"核心假设有哪些? 2025-03-17, 消费潜力释放指引投资方向 -- 《提振 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解读 2025-03-09,中国股市叙事:估值正悄然重构 ...
港股市场企稳了吗?
银河证券· 2025-04-20 13:08
本周重要事件 - 2025年一季度国内GDP为318758亿元,同比增长5.4%,环比增长1.2%,工业、信息传输等行业增速超整体[2][4] - 美国4月1日发起针对进口半导体和药品的232国家安全调查,3月零售销售环比升1.4%,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1.5万人[2][14][15] 本周港股市场回顾 - 4月14 - 18日,恒生指数涨2.30%,科技指数跌0.27%,国企指数涨1.23%,仅工业下跌,金融业等涨幅居前[2][16][19] - 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2127.81亿港元,较上周降2149.71亿港元,沽空金额占比12.11%,较上周降2.02个百分点,南向资金净流入231.85亿港元,较上周降590.68亿港元[2][24] - 截至4月17日,恒生指数PE、PB分别为9.6倍、1.02倍,较上周五涨2.49%、2.50%,分别处2019年以来42%、55%分位数水平[2][29] 港股市场投资展望 - 美国关税政策反复,投资者观望,我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望加大,港股估值处历史中低水平,投资价值高[49] - 短期关注贸易依赖度低、股息率高的板块,中长期看好消费和科技板块[49] 风险提示 - 国内政策效果不确定、关税政策扰动、市场情绪不稳定风险[50]
创投募资新路来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4-16 17:18
市场趋势与行业动态 - 各方发债为基金募资消息不断,多地国资发行美元债,如合肥产投拟发第五期美元债,累计规模 14 亿美元,湖州吴兴人才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拟发 1.48 亿美元债券[1] - 2025 年 3 月 6 日,央行行长表示将会同多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头部私募等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1][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 年 4 月 15 日,上海国投公司发行 50 亿元 15 年期科技创新公司债,利率 2.1%,资金投向上海三大先导产业[2] - 2025 年 4 月 15 日,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拟发行不超 25 亿元公司债,资金用于基金出资等[2] - 2025 年 4 月 11 日,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发行 5 亿元 5 年期科技创新公司债,利率 2.10%,资金用于科创类基金出资[2] 投资机会与潜在风险 - 发债是母基金和 VC/PE 募资新路,双创债、科创债等政策不断推进,截至目前科创债累计发行规模近 1.2 万亿元,今年超 820 亿元,同比增长超 50%[4] - 发债主体多为国资,民营创投机构较少,但政策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发债募资,多地出台相关政策[5] 行业活动与榜单 - 母基金研究中心将于 2025 年 4 月 28 日发布 2025 40U40 优秀青年投资人榜单[9] - 首届中阿投资峰会圆满落幕,12 家中东 LP 到场,2024 全球最佳投资机构榜单揭晓[12]
两大巨头,深夜出手!机构资金:加仓、抄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8 08:08
作 者丨特约记者庞华玮 编 辑丨巫燕玲 此外,4月7日晚间, 宁德时代 公告,公司拟使用不低于4 0亿元且不超过 8 0亿元 自有或自筹 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股份,并在未来适宜时机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 划。 4月7日晚, 中国电科 发布公告称,基于对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定信心,积极履行对资本市 场承诺, 已完成增持回购旗下上市公司股票超过2 0亿元。 4月7日,清明假期后第一个交易日,亚太股市跟跌,日经2 2 5指数和韩国综合指数均一度触发 熔断。A股三大指数也集体回调。市场全天成交额约1 . 6 2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0 . 4 6万亿 元。 对此,中信证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师于翔认为, A股的调整更多是受到海外悲观情绪的带 动 ,实际上并没有那么悲观。 美国的宽松政策可能在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出现,与中国宽松 周期重叠。其认为,当前的调整是一个布局的时间点。尽管避险情绪仍然存在,但从股票投资 的角度来看,估值是核心因素,他建议投资者关注股票资产配置。 此前, 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 先后发布公告称出手增持中国股票资产,坚决维护资 本市场平稳运行,并表示坚决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
【宏观策略】关税进入拉锯阶段,关注政策后手应对——2025年4月资产配置报告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4-03 22:24
| A股策略与观点 | 逆怕 | 相对谨慎 | 中华 | 相对乐观 | 非常小学 | | --- | --- | --- | --- | --- | --- | | 资产类别 | 核心逻辑观点 | | | | 配置建议 | | A股大盘 | 关税抗动压制全球风险偏好,A股"重估"后进入休整阶段: | | | | 中信 | | | ◆ 国内经济基本面:政策发力经济开门红. 但供强需弱延续,内生动能仍然面临下行压力; | | | | | | | ◆ 资金面:A股成交额回落,市场对科技方向的情绪降温: | | | | | | | ◆ 政策面:政策博弈阶段已过,进入政策落地及效果验证阶段,重点观察基本面修复情况: | | | | | | | ◆ 外部环境:特朗普加征关税找动进一步加大,压制全球风险偏好,市场波动加剧。 | | | | | | | > 关税压制风险偏好,财报季重视业绩主线:海外关税升级或压制全球风险偏好,A股重估后进入休整价 | | | | | | | 段,叠加财报季来临,市场或从提估值转向关注业绩基本面。短期来看,科技情绪有所降温,在出现新 | | | | | | | 的重磅催化前,市场或阶段性转向绩 ...
爆发!资金大举买入!
证券时报· 2025-04-02 19:54
南向资金大举净买入的势头目前还未有终结的迹象。4月1日,南向港股通资金净买入198.64亿港元,刷新史上单日净买入第十高。4月2日,南向港股通资金再次净 买入117.17亿港元。 在近期港股市场的回调过程中,南向资金买入热情持续高涨。 在4月1日净买入近200亿港元的基础上,南向资金4月2日再次净买入近120亿港元。与3月末的净买入数据对比,4月以来,南向资金买入力度加大。 自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加速流入港股市场。截至4月2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额超4700亿港元,远超去年同期,同时也超过了2023年全年的净买入额。 多位分析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部分港股标的相较于A股具有稀缺性,同时相较于同行业股票具有估值优势,这可能是吸引内地南向资金加大力度买入港股的 原因。 年内净买入额超4700亿港元 近期港股市场有所调整,南向资金加大力度"扫货"。 Wind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3月,南向港股通资金净买入额达到1602.82亿港元,刷新史上月度净买入额第二高。今年2月的净买入额达到1527.78亿港元,排名仅次 于今年3月。 编辑: 叶舒筠 在今年持续净买入的情况下,年内南向港股通资金累计净买入额已超过4700 ...
南向买入300亿还跌?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3-10 21:30
先聊第一个。 日间的时候,恒生指数最深的时候跌了2.5%左右,而恒科最深跌了3.5%左右,再看南向通创历史记录地买买买,很容易让人得出一个结论 —— 今天是外资不停地甩卖,南向不停买入,做接盘侠。 今天有两个比较 亮眼的数字,一个,是 南向通 大幅净买入港股 296亿,创港股通开通10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另一个,是 国寿保险资管 通过媒体出来发声,表示去年和新华成立的500亿大基金,在3月初正式"满仓"了,而这个模式的合计批复规模已经超过了1600亿。 港股下跌的最大原因,当然还是因为之前涨太多了,到了调整一下的时候了。 而 港股通标的 今天的定期调整 ,则进一步扰乱了市场的节奏,加大了波动。 大概解释一下。 港股通标的,也就是大家能够通过港股通,向南买入的港股股票池,会根据恒生综合指数的调仓而调整, 恒生综合指数每季度调整一次 , 调整结果在季末后的8周内公布并生效。 那么,这轮刚好是恒生综合指数针对12月末的数据,进行调仓,然后3月10日,也就是今天,港股通的标的相应做调整。 这回, 一共调入27只,调出28只 ——调入的这些股票,今天开始就可以买入了,而调出的这些票,理论上应该尽快卖出,因为过一段时 间, ...
人大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召开!Manus一夜爆火,邀请码炒到5万元!A股港股集体爆发!美股大跌,英伟达市值蒸发1.2万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3-07 09:03
经济政策 -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赤字率按4%安排,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同比增加1.6万亿元[5] - 中国人民银行将择机降准降息,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6.6%,存在下行空间[7] - 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拓宽政策覆盖面[7] 科技发展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聚焦硬科技[9] - 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9] - 证监会将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10] 教育发展 - "双一流"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力争再扩招2万人[12] - 对幼儿发放育儿补贴,建立学前教育国家资助制度[13] - 提高学生资助补助标准,预计惠及3400多万人次[13] 扩大消费 - 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惠民升级",扩大补贴品类范围[15] - 新增两项贷款贴息政策,覆盖个人消费贷款及生活服务领域[16] 金融市场 - 恒生指数大涨近700点,恒生科技指数暴涨近5%[23] - A股上证指数大涨超40点,中证1000和国证2000涨幅超2%[24] - 中国主题基金2月初以来流入约30亿美元[24] 美股动态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纳指跌2.61%[27] - 英伟达市值蒸发1642亿美元(约1.19万亿元)[27] - 半导体、汽车制造、区块链板块跌幅居前[28] 欧洲央行政策 - 欧洲央行降息25个基点,存款机制利率降至2.50%[30] - 预计2025年通胀率为2.3%,GDP增速下调至1.2%[32][34] - 交易员预计年底前进一步降息41个基点[35] 科技行业热点 - Manus AI为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邀请码炒至5万元[18][20] - 官方澄清未开设付费获取邀请码渠道[21] - DeepSeek AI模型打破行业假设,香港科技股1月底以来飙升近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