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作
搜索文档
东风投资取得东风股份55%股份 实控人未变更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21:56
核心交易结构 - 东风汽车集团(武汉)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吸收合并东风集团股份(00489 HK)获得东风股份55%股权 成为控股股东[1] - 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 未发生变更[1] - 交易采用"股权分派+吸收合并"组合模式 两大环节互为前提同步推进[1] 资本运作背景 - 东风集团股份将私有化退市 其全部资产、负债及权利义务由东风投资承继[2] - 岚图汽车79.67%股权将按股东持股比例分派 并以介绍方式登陆港股[1] - 东风投资向控股股东支付股权对价 向小股东支付现金对价 实现100%控制[1] 战略目标 - 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管理效率 推动东风股份及集团持续发展[2] - 简化股权结构和管理层级 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竞争力[2] - 未来12个月内暂无处置上市公司股份计划[2] 集团近期动态 - 东风汽车集团拟出售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50%股权[2] - 东风本田发动机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8.07亿元 净利润3.71亿元[2] - 该公司成立于1998年 主要为广汽本田供应发动机及零部件[2]
凌玮科技:二级市场股价的波动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证券日报网· 2025-08-25 19:43
公司业务发展重点 - 推动募投项目的产能利用率提升 [1] - 丰富纳米二氧化硅产品应用领域 [1] - 提升纳米二氧化硅产品国际竞争力 [1] - 增强主营业务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1] 资本运作规划 - 根据经营状况、发展规划及市值管理要求决定资本运作方式 [1] - 潜在运作包括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股份回购及增持股份 [1] - 考虑实施股权激励或并购相关行业企业 [1] - 以实现股东利益和社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1] 市场表现说明 - 二级市场股价波动受宏观经济及国际动态等多因素影响 [1] - 公司于2023年2月8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1]
中烟香港(06055):业绩表现优异,期待外延、出海表现
信达证券· 2025-08-24 18:34
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103.16亿港元,同比增长18.5%,归母净利润7.06亿港元,同比增长9.8% [1] - 毛利率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至9.2%,归母净利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至6.9% [1] - 公司作为中烟指定的国际业务拓展平台,未来有望加速优质标的收并购进程,长期成长动能充沛 [3]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0.2亿港元、11.6亿港元、12.9亿港元,对应PE分别为25.9倍、22.6倍、20.4倍 [3] 分业务表现 - 烟叶进口业务收入83.99亿港元,同比增长23.5%,销量增长2.5%,均价增长20.5%,毛利率下降1.8个百分点至8.2% [1] - 烟叶出口业务收入11.56亿港元,同比增长25.9%,销量增长12.7%,均价增长11.7%,毛利率提升1.4个百分点至5.5% [2] - 卷烟出口业务收入5.52亿港元,同比增长0.8%,销量下降7.9%,均价增长9.4%,毛利率提升8.1个百分点至25.7% [2] - 新型烟草出口业务收入0.15亿港元,同比下降66.5%,销量下降65.4%,均价下降3.1%,毛利率提升0.3个百分点至5.48% [3] - 巴西经营业务收入1.95亿港元,同比下降50.3%,销量下降34.8%,均价下降23.8%,毛利率提升9.9个百分点至27.4% [3] 战略发展 - 公司与四川中烟达成战略合作,将"长城"雪茄独家经销范围扩展至全球市场(中国内地除外),未来雪茄等新品有望贡献增量 [2] - 公司积极拓展新市场、新客户,持续优化定价策略,自营渠道增长靓丽、盈利能力改善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51.32亿港元、168.27亿港元、184.20亿港元,同比增长16%、11%、9% [6] - 预计2025-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0.15亿港元、11.61亿港元、12.89亿港元,同比增长19%、14%、11% [6]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47港元、1.68港元、1.86港元 [6]
东风集团股份发布重大公告 将推动子公司岚图汽车港股上市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3 11:36
交易模式 - 东风集团股份采用"股权分派+吸收合并"组合模式推动岚图汽车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香港联交所 同时完成集团私有化退市 [1][2] - 交易第一环节将岚图汽车79.67%股权按比例向全体股东分派 第二环节通过境内全资子公司支付股权对价和现金对价实现100%控制 [2] - 总体收购价格为10.85港元/股(折合9.95元/股) 其中现金对价6.68港元/股(折合6.13元/股) 岚图股权对价4.17港元/股(折合3.82元/股) [2] 股东回报与资产价值 - "现金+股权"双重选择为中小股东提供确定性回报和价值实现机会 兼顾国有资产价值重塑与股东利益平衡 [2][3] - 岚图汽车上市有助于股东共享发展红利 进一步激发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并释放价值增长潜力 [1][3] - 东风集团股份总市值为391.2亿港币 收盘价4.74港元/股 PB仅为0.25倍 估值长期显著低于净资产水平 [4] 战略转型与资源配置 - 通过剥离低效上市平台推动优质新能源资产独立上市 实现"腾笼换鸟"聚焦新能源核心赛道的战略目标 [4][6] - 行业转型需传统车企集中资源发展新能源 此次运作为央国企资本运作提供可参考范例 [1][4] - 岚图汽车作为高端智慧新能源品牌2024年交付85697辆 同比增长约70% 2025年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 7月交付量突破12000辆 [5][6] 融资环境与估值逻辑 - H股上市平台融资功能基本丧失 上市以来未能开展股本再融资业务 受港股市场低估值桎梏及控股型资产结构复杂影响 [4] - 借岚图汽车上市切换估值逻辑 摆脱旧上市主体低估值束缚 为传统车企新能源业务调整估值指明资本运作方向 [4][6] - 爆款车型梦想家稳居新能源MPV TOP2 新车型岚图FREE+上市后15分钟大定锁单11583辆 市场表现突出 [6]
【机构调研记录】达诚基金调研太辰光
证券之星· 2025-08-22 08:12
公司业务与产品 - 主营无源光器件业务 营收占比超90% 毛利率保持在30%左右 [1] - 大幅扩充MT插芯产能 具备线切割设备和先进检测工艺 [1] - CPO相关产品研发进展顺利 光柔性板保持领先地位 [1] 客户与市场拓展 - 与第一大客户建立紧密供应关系 [1] - 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拓展应用领域取得市场收获 [1] 公司治理与发展战略 - 注重资本运作和员工激励 [1] - 未来将继续推动良好发展 [1] 调研机构背景 - 达诚基金参与公司投资者交流会 [1] - 达诚基金资产管理规模14.55亿元 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14.54亿元 [1] - 管理公募基金17只 基金经理4人 [1] - 旗下最佳基金产品近一年增长23.79% [1]
特锐德: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经营战略积极推进重卡充电网络的布局
证券日报网· 2025-08-18 19:13
电动重卡充电市场 - 电动重卡销量大幅增长 带动相关充电需求快速增长[1] - 行业成长空间广阔[1]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经营战略积极推进重卡充电网络布局[1] - 公司积极探索多样化资本运作方式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企业价值最大化[1]
普源精电账面趴着22亿元资金仍要港股IPO A股上市三年频繁募资超24亿 在北京建两个研发中心疑似重复募投
新浪证券· 2025-08-18 18:36
公司资本运作频繁 - 2022年A股科创板IPO募资18.46亿元 超募9亿元 [1][3] - 2023年定增募资2.9亿元 2024年收购耐数电子100%股权 股份支付对价2.52亿元 募集配套资金5000万元 [1][3] - 2025年筹划港股IPO 上市三年股权募资金额累计24.38亿元 [1][3] 账面资金充裕仍计划港股募资 - 2025年一季度末广义货币资金22.23亿元 扣除未使用募资3.5亿元后剩余近19亿元 [2][7] - 有息负债4亿元 净现金头寸约15亿元 资产负债率仅17.2% [2][7][8] - 计划使用最高7.8亿元超募资金及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理财 [2][7] 高溢价并购与股权激励关联 - 收购耐数电子增值率高达965.83% [3] - 耐数电子承诺2024-2026年扣非归母净利润累计不低于8700万元 每年不低于1500万元 [6] - 2024年耐数电子扣非归母净利润4632.4万元 较2023年1980.04万元增长133% [6] - 2024-2025年股权激励计划要求营收年增不低于30% 净利润年增不低于20% [4][5] 研发中心建设存在重复募投嫌疑 - 同时在建四个研发中心:上海计划投资9888.7万元 进度37.49% 西安1.1亿元 进度13.5% 马来西亚7064万元 进度0% 北京实验中心4072.7万元 进度0.2% [9][10] - IPO募投项目"北京研发中心扩建项目"投资总额28992.86万元 进度92.38% [10] - 2024年配套资金建设"北京实验中心建设项目"投资4072.7万元 与IPO北京项目功能类似 [10][12] 业绩表现与融资频率不匹配 - 2024年增收不增利 2025年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0.09亿元 [8] - 上市首日股价破发34.66% 收盘价39.78元/股较发行价60.88元/股下跌 [3]
新城控股实控人王振华之女收购上市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8-18 15:11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万疆资本以每股0.6189港元收购中国新零售供应链75%股权,总代价2.228亿港元,并提出强制性无条件现金要约收购剩余25%股份 [2] - 收购价比停牌前股价3.5港元折让82.32%,以不足3亿港元控制市值21亿港元的上市公司 [2] - 收购资金来自王凯莉作为"HuaSheng信托"受益人所获分配的权益,未使用外部融资 [3] 目标公司背景 - 公司前身为新加坡建筑公司S&THLDGS,从事建筑服务及物业投资业务,包括土木工程和物业租赁 [4] - 近三个财年总收益持续下滑,分别为6660万、5560万和5550万新加坡元,净亏损分别为150万、100万和80万新加坡元 [4] - 2024年7月原控股股东以1亿港元出售75%股权,每股0.2778港元较停牌前折让78.79%,2025年1月更名为中国新零售供应链 [4] 股价异常波动 - 收购停牌前股价连续3个交易日暴涨近75%,复牌后再度上涨近40% [2][3] - 两次控制权变更均伴随股价大幅波动,显示典型壳公司特征 [4] 收购方背景 - 收购方万疆资本唯一股东及董事为王凯莉,26岁,系新城控股实控人王振华之女、董事长王晓松之妹 [2] - 王凯莉2021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学士,2023年获悉尼大学策略公共关系硕士,2024年获伦敦大学学院文学硕士 [5] - 2024年10月起担任AstrumApex投资公司董事,负责物色及评估投资机会 [6] 王氏家族资本运作 - 收购资金源自王振华设立的HuaSheng信托,该信托通过Standard Chartered Trust(新加坡)持有新城发展、新城悦服务等核心资产 [8] - 家族通过"境内实体运营+境外资本运作"双轨体系:王晓松掌控地产开发业务,王凯莉布局港股壳资源 [8] - 信托模式实现家族资产离岸配置,规避个人资金来源审查 [8] 关联业务动态 - 王凯莉2025年2月在上海注册成立"米塔集"潮玩公司,6月在常州吾悦广场开设首家潮玩门店 [6] - 新城系拥有三家上市公司:A股新城控股、港股新城发展和新城悦服务 [6]
白云山“半年考”:研发费用缩减近三成,旗下板块现业绩分化
中国基金报· 2025-08-18 13:54
业绩概览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418.35亿元,同比增长1.93%,归母净利润25.16亿元,同比下降1.31%,扣非净利润22.06亿元,同比下降5.78% [2] - 二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93.61亿元,同比上升6.99%,归母净利润6.95亿元,同比上升17.48%,逆行业下滑趋势实现增长 [8] 业务板块表现 - 中成药收入32.46亿元同比下滑20.12%,化学药收入19.94亿元同比下降5.85%,大南药板块收入52.41亿元同比下降15.23% [4] - 大健康板块收入70.23亿元同比增长7.42%,大商业板块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4.25% [4] 财务与资本运作 - 经营性现金流恶化至-33.97亿元(去年同期-20.37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9.18亿元同比提高222.36% [4] - 完成采善堂收购使老字号品牌增至13个,控股子公司广州医药在新三板挂牌并布局疫苗等前沿领域 [7] - 中期分红每股0.4元合计6.5亿元,近五年平均分红比例保持在30%以上 [8] 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30.28亿元同比微降2.92%,研发费用2.85亿元同比大幅缩减27.06%,研发费用仅为销售费用的9.4% [5]
侃股:翻倍股有哪些特征
北京商报· 2025-08-17 20:12
行业表现 - 截至8月15日,今年以来310只股票涨幅超100%,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行业涨幅超100%的股票超50只 [1] - 有色金属板块涨幅居前,国防军工板块因地缘政治与装备升级需求多家企业股价翻倍,算力赛道孕育多只牛股 [1] - 算力板块受政策利好及业绩爆发刺激股价大涨,生物医药领域翻倍股源于创新药审批加速、商业化进程提速 [1] 翻倍股特征 - 翻倍股集中在热门行业、绩优型或成长型以及资本运作类标的 [1] - 政策红利释放期与产业周期上行期重叠是行业共性 [1] - 多数翻倍股业绩稳中有涨甚至超预期,通过技术升级或市场拓展实现增长 [1] - 翻倍股群体呈现高营收增速加高毛利的特征,营收增速需达标且毛利率需满足投资者对利润快速增长的预期 [2] 资本运作类股票 - 2025年资本运作类股票表现惊艳,上纬新材受智元机器人入主刺激股价年内暴涨10倍,总市值达近400亿元 [2] - 资本运作股投资逻辑为价值重估,控制权变更或资产重组易成为翻倍股温床 [2] 投资策略 - 投资者可优先布局政策明确支持的行业如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硬科技领域,优选产业周期上升期赛道 [2] - 筛选营收增速连续两个季度超30%、毛利率环比提升、净利润稳定增长的企业 [2] - 关注有实质重组题材的上市公司,重点跟踪大股东变更预期强的企业 [2] 股价驱动因素 - 政策引导加技术突破的叠加效果是股价翻倍的重要推动力量 [1] - 热门行业政策红利、绩优企业业绩弹性、资本运作类标的估值重构共振时股价指数级上涨概率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