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搜索文档
微脉“流血”闯上市:持续亏损,股东阵容不俗,经纬创投临场退出
搜狐财经· 2025-07-07 00:40
公司概况 - 微脉公司于2013年在中国成立,2015年在开曼群岛注册为获豁免有限公司,已完成六轮融资并进行资产重组 [1] - 公司是一家数字健康公司,运用AI赋能医疗服务行业,链接医院、医生及患者,重构医疗服务价值链 [3] - 公司注册资本5172.3514万元,法定代表人为裘加林,主要股东包括裘加林、浙江余杭转型升级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 [3] 管理团队 - 裘加林担任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4] - 葛晟担任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 [4] - 曹颖哲担任执行董事兼业务中心总经理 [4] - 杨雷刚担任执行董事兼全病程管理中心总经理 [4] - 周阳芳担任执行董事兼城市运营中心总经理 [4] - 陈建群担任执行董事 [4] 融资历史 - 2016年完成A轮融资675万美元,投后估值2250万美元 [5][6] - 2016年完成B轮融资1705万美元,投后估值7150万美元 [5][6] - 2018年完成B+轮融资2730万美元,投后估值1.303亿美元 [5][6] - 2019年完成C轮融资5713万美元,投后估值2.2713亿美元 [5][6] - 2020年完成D轮融资7500万美元,投后估值5.25亿美元 [5][6] - 2023-2024年完成D+轮融资517.5万美元及1.2亿元人民币,投前估值5.5925亿美元 [5][6] - 2025年5月发生股权转让,经纬创投转让股权总代价约4136万美元 [7] 业务发展 - 2015年推出移动应用程序"微脉" [4] - 2025年4月收购容海保险90%股权及杭州微尔55%股权 [8] - 主要附属公司包括微脉技术、德清外商独资企业、微脉互联网医院、杭州微尔和容海保险 [8] - 2025年6月签订600万美元可换股承兑票据认购协议 [8] 财务表现 - 2022年营收5.12亿元,毛利8822.8万元,净亏损4.14亿元 [8][10] - 2023年营收6.28亿元,毛利1.18亿元,净亏损1.50亿元 [8][10] - 2024年营收6.53亿元,毛利1.30亿元,净亏损1.93亿元 [8][10]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2022-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2.33亿元、9910.8万元和3020.1万元 [10]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2022-2024年EBITDA分别为-3.98亿元、-1.37亿元和-1.79亿元 [10] 收入结构 - 全病程管理业务收入占比:2022年77.3%,2023年69.7%,2024年72.0% [11] - 全病程管理业务收入金额:2022年3.96亿元,2023年4.37亿元,2024年4.70亿元 [11]
严查欺诈骗保!国家医保局公布八起典型案例
新华社· 2025-07-06 22:36
药品追溯码应用专项行动 - 国家医保局部署全国药品追溯码应用专项行动打击药品领域欺诈骗保和违法违规问题 [1] - 专项行动公布八起典型案例涉及甘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陕西、上海等地 [1] - 典型案例包括药店敛卡套刷、倒卖医保药品、伪造处方、串换药品、违规购销回流药、诱导虚假购药、超量开药等行为 [1] 药品追溯码作用 - 药品追溯码作为"电子身份证"在打击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中发挥关键作用 [1] - 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甘肃省兰州市天天好药房2025年1月2日销售的云南白药气雾剂已于2024年12月28日在另一家药店医保结算 [1] - 现场突击检查查抄出大量回流药品证实追溯码的有效性 [1] 案件处理情况 - 案件涉及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未按规定进行处方审核调配、虚开票据、超量开药等问题线索 [2] - 案件已移交公安、卫健、药监等部门进一步处理 [2] 医保机构与参保人指引 - 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应带码采购并扫码结算 [2] - 参保人员购药需使用国家医保App扫描药品追溯码 [2] - 发现多次结算疑似回流药可依法维护权益 [2]
新氧科技(SY):动态点评报告:轻医美业务高速成长,战略转型成效明显
国海证券· 2025-07-06 21: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新氧集团战略转型跨过拐点进入新氧2.0阶段 从交易撮合信息平台向产业平台发展 轻医美业务高速成长 [4] 报告内容总结 公司概况 - 新氧2013年创立 最初以线上社区模式连接用户与医美机构盈利 近年受综合平台分流和内容电商冲击 开启从线上流量中介向线下服务实体的战略转型 [6] - 创始人金星多次创业聚焦女性赛道 CFO赵晖兼任奇致激光董事长 奇致激光助力新氧推进产业上下游纵向整合 [6][7] 业务发展 - 制定连锁千店计划 门店定位高性价比 主要位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核心商圈 过去一年持续在核心一线城市加密 单店营业情况良好 公司通过优化中台系统和全产业链垂直整合降低成本 支撑“高质低价”策略 [7] - 2025Q1线下业务爆发性增长 线上业务占比下降 医美治疗服务收入同比大增 预计2025Q2继续增长 多家医美中心实现月度运营现金流为正 核销项目、付费用户和活跃用户数大幅增长 [7] 市场表现 - 最近一年新氧表现远超标普500 1M涨幅239.21% 3M涨幅319.90% 12M涨幅234.25% [3] - 截至2025年7月3日 当前价格3.25美元 52周价格区间0.66 - 4.07美元 总市值32573万美元 总股本7709.29万股 成交额232867万美元 换手率13.59% [3] 事件动态 - 6月30日新氧集团微信公众号发布内部信 截至2025年6月30日 新氧青春诊所31家在营门店成中国门店数量最多轻医美连锁品牌 连锁业务收入6月成集团收入最大业务板块 [4]
“好望角科学沙龙”举行 专家称AI将助力重塑人类生命健康格局
证券日报网· 2025-07-06 20:43
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 细胞与基因治疗、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新疗法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1] -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为治愈疾病提供更多可能性 [1] - 中国创新药出海步伐不断加快 [1] - 生物药和先进疗法掀起两次药物开发技术创新浪潮 [1] - 过去十年中国生物药行业经历蓬勃发展期 [1] - 创新生物药在中国变得越发可及 [1] 干细胞治疗技术进展 - 尿液上皮细胞可重新找回受精后四到五天的多能性状态细胞 [1] - 多能性细胞应用前景广阔,可转变为多能干细胞或神经干细胞 [1] - 神经干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1] - 干细胞可转变为干细胞制剂、功能分化后提取物、类器官等干细胞药物 [1] - 建立标准化临床级干细胞资源库是产业可持续发展核心支撑 [1] - 需同步推进干细胞技术创新与伦理法规建设 [1] 精准医疗发展现状 - 新兴生物技术正改变人类生命健康观念 [2] - 从"对抗疾病"转向"掌控生命质量" [2] - 从"群体经验"迈向"个体精准" [2] - 老龄化、慢病化成为人类生命健康主要矛盾 [2] - 需政策支持、资本耐心和公众理解共同推动精准医疗发展 [2] 行业交流平台 - "好望角科学沙龙"致力于打通学术界与产业界鸿沟 [2] - 通过跨界交流探索科技创新新范式与新路径 [2] - 已成功举办三期聚焦核能技术、量子计算和RISC-V芯片等前沿领域 [2] - 后续将持续围绕人工智能、光子科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领域 [2]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举办
证券日报网· 2025-07-06 20:14
医药创新政策与成果 - 2025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创新药43款,其中中国企业研发40款,跨国企业研发进口3款 [1] - 北京企业研发的全国首个干细胞药物获批上市,多家跨国企业宣布在北京建设创新研发中心 [1] - 国家医保局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五大方面提出16条具体措施支持创新药发展 [2] - 医保部门将探索开放医保数据支持企业研发,建立商保创新药推荐目录,完善医保支付机制 [2] 医药产业支持措施 - 北京未来医药产业链研究院揭牌,将开展医药产业链发展研究,支撑关键技术协同攻关 [2] - 研究院将组织政产学研医金合作,推动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打造高水平智库和产业服务平台 [2] - 昌平区发布《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支持办法》,推动跨境研发合作与国际标准接轨 [3] - 政策聚焦填补脑机接口、AI制药、细胞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技术空白 [3] 医药创新方向 - 医保部门支持具备真正创新性和差异化的创新药,关注临床效果和患者获益 [2] - 政策明确树立医保商保协同发展的导向,调动医疗机构使用创新药的积极性 [2] - 跨国企业加速在北京布局创新研发中心,显示北京医药创新实力和活力 [1]
从农村生源延伸至拔尖人才,“公费医学生”吸引力几何
第一财经· 2025-07-06 19:56
公费医学生政策现状 - 公费医学生政策旨在吸引医学人才回到家乡工作 提供免学费 补助上万元 毕业后有编有岗 发房票等福利 [1] - 服务场景从农村乡镇卫生院延伸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当地医院 资助对象需求从全科医学人才延伸至儿科 医学影像学 重症医学等紧缺专业人才 [1] - 服务期限通常为六年或更长 但基层临床工作 薪资待遇 深造机会等问题仍待解决 [1] 百强县人才吸引政策 - 江苏太仓和张家港推出优秀医学人才定向资助培养计划 面向本地户籍高考生 补贴名额按高考分数分高者得 [2] - 张家港将资助对象分为市级优秀医学人才和市级卫生紧缺人才 分别对应不同院校和专业 [2] - 太仓资助计划主要面向临床医学 麻醉学 医学影像学 口腔医学 中医学等就诊量大的专科 [2] 政策实施背景 - 毗邻上海的地区面临医疗人才流失问题 大病患者选择跨省异地就医给当地医保基金带来压力 [3] - 县域地区医疗资源扩容明显 但人才培养需要时间 硬件完善后需加大人才引入和培养力度 [3] - 太仓常住人口超过80万 直至去年8月才实现三甲医院零的突破 [4] 政策具体内容 - 太仓入选资助计划的本科学生可一次性获得50000元资助资金 毕业后首次购房可获得10万元人才房票补贴 [5] - 张家港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享有每人每学年10000元学习资助金 优秀医学人才毕业后有编有岗 [5] - 经济基础较好地区通过政策红利吸引人才回流 提高人才在当地安家落户的吸引力 [5] 全国层面政策变化 - 绝大多数公费医学生仍是面向基层 定向培养的全科医学人才 主要招收农村生源 [6] - 河南某县卫健委副主任表示定向医学生生源有所减少 可能与政策初衷和实际落地间的偏离有关 [6] - 定向医学生基层服务期限长 缺乏学历提升和临床能力深造机会 导致部分生源放弃或中途违约 [7] 政策创新与调整 - 安徽省允许定向医学生报考全科医学 中医全科专业硕士研究生 并可在协议服务期内流动工作 [8] - 广东省明确定向医学本科生可报考全科医学领域全日制临床专硕或参加全科专业住培 完成后服务6年 [8] - 广东省还提出定向医学毕业生按成绩选择工作岗位 并落实编制 [8] 政策实施挑战 - 定向医学生基层卫生院保有率低 服务期满后仅有约8%留在基层 [9] - 基层服务量少导致整体收入较规培期间减少 缺乏住房补贴等其他资助 [9] - 如何让年轻医学人才在沉下去后留得住仍是未解难题 [9]
医保商保“双目录”双轨并行,部分集采中选中成药再降价
湘财证券· 2025-07-06 19: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医药生物各子板块延续普涨态势,中药涨幅靠后,上游中药材量增价跌,医保商保“双目录”双轨并行,部分集采中选中成药再降价,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建议关注价格治理、消费复苏、国企改革三大主线[2][4][5][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板块及个股表现 - 上周(2025.06.29 - 2025.07.05)医药生物报收7952.02点,上涨3.64%;中药Ⅱ报收6383.03点,上涨1.27%;化学制药、医疗服务、生物制品涨幅居前,中药涨幅靠后[2] - 表现居前的公司有九芝堂、佐力药业等;表现靠后的公司有马应龙、济川药业等[2] 行业估值 - 上周中药PE(ttm)为27.57X,环比上升0.34X,近一年PE最大值为30.13X,最小值为22.58X;PB(lf)为2.28X,环比上升0.03X,近一年PB最大值为2.65X,最小值为1.99X;PE处于2013年以来29.53%分位数,PB处于2013年以来5.37%分位数[3] 重点中药材数据跟踪 - 中药材周价格(2025.06.24 - 2025.06.30)总指数为238.07点,周价格定基总指数较前一周下跌0.5%;中药材十二大类呈现4涨8跌态势,植物叶类药材价格指数跌幅居首[4] 投资建议 -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建议关注三大主线:价格治理关注集采、医保谈判等政策下有竞争优势的品种及企业;消费复苏看好品牌中药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延伸的消费中药;国企改革关注国资控股企业提质增效带来的业绩增量[11][12] - 推荐佐力药业、片仔癀、寿仙谷[13]
重磅政策利好持续,坚定看好医药行业
湘财证券· 2025-07-06 19: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医疗耗材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医疗耗材板块上周上涨3.77%,医疗板块整体上行 近期医药领域利好政策频发,商业保险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将发挥更大积极作用,推动二级市场信心上行 医疗耗材集采规则优化利好企业未来业绩预期,《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支持高端器械与耗材发展 长期来看医疗耗材板块推荐集采压力消化后的业绩复苏和创新产品的渗透率提升两条主线 [4][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板块及个股表现 - 上周医药生物报收7952.02点,上涨3.64%,涨幅排名位列申万一级行业第4位,跑赢沪深300指数2.1个百分点 [9] - 医疗服务、中药II、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医疗耗材均上涨,医疗耗材报收5349.57点,上涨3.77% [4][12] - 医疗耗材板块表现居前的公司有乐普医疗(+18%)、迈普医学(+13%)等;表现居后的公司有佰仁医疗(-1.5%)、济民医疗(-1.5%)等 [14] 行业估值 - 当前医疗耗材板块PE为32.6X,相较上周环比上升1.24个百分点,近一年PE最大值为41.66X,最小值为28.42X [5][17] - 当前PB为2.37X,近一年PB最大值为2.92X,最小值为1.99X [5][18] 行业动态及上市公司重要公告 - 医保局印发《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申报操作指南》,首次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调整方案,是商保创新药市场准入重要一步 [20] - 国家医保局就2025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方案征求意见,2025年将制定第一版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明确纳入药品范围和申报条件,目录调整分为5个阶段 [21][23] 投资建议 - 维持医疗耗材行业“增持”评级 [6][24] - 关注集采压力消化后业绩边际改善的部分骨科耗材企业,如威高骨科等 [6][24] - 关注产品线丰富、创新程度高的植介入、电生理等高值耗材头部企业,如微电生理、惠泰医疗等 [6][24]
别轻信“网红医生”,但不等于全面否定
南方都市报· 2025-07-06 18:36
行业现状 - 医疗科普成为短视频平台热门话题 大量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传播健康知识 [1] - 部分"网红医生"滥用专业权威 违规开展导医导诊 线上问诊 线下引流 直播带货 高价开药等行为 [1] - 存在夸大治疗效果 虚构病例 杜撰故事等误导公众的行为 [1] - 部分"网红医生"由背后团队打造 医生本人很少参与内容制作 存在默认造假现象 [1] 政策法规 - 已废止的执业医师法规定医生有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义务 [2] - 新修订的医师法将健康教育对象扩展至公众 并增加健康指导内容 [2] - 医生科普宣传的责任被进一步明确和加强 [2] 行业价值 - 自媒体平台打破医疗信息壁垒 让专业知识突破医院围墙 [2] - 在慢性病管理 医学知识普及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2] - 弥补线下诊疗与交流的局限与不足 [2] - 提高医学科普宣传效率 满足互联网时代需求 [2] 技术前景 - 5G与AI技术融合将推动远程问诊 用药指导等场景规范化 [3] - 虚拟现实技术可能构建标准化问诊场景 提升用户体验 [3] - 在疾病预防 慢病管理 医患沟通 院外随访等方面有更大发展空间 [3] 监管建议 - 需完善"网红医生"资质审核 建立实名认证系统 [3] - 运用关键词实时筛查违规话术 防止冒牌医生进入 [3] - 医疗机构应对优质内容创作者给予绩效支持 [3] - 平台算法应向优质医疗账号倾斜 [3] 发展目标 - 消除乱象使线上医疗科普的正面作用得以显现 [4] - "值得信赖"应成为"网红医生"发展的终极目标 [4]
中国生物制药两大核心企业入选“医药工业百强” 正大天晴首进全国前10
证券时报网· 2025-07-06 18:23
中国生物制药旗下企业上榜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 - 中国生物制药旗下正大天晴药业集团首次进入全国前10,最新排名第9位 [1] - 北京泰德制药最新排名第65位,连续13年上榜 [1] - 两家企业双双获评"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 [1]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的创新成果 - 连续10年进入全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前20 [2] - 在"全面创新"战略下,已获批8款1类创新药,包括安罗替尼 [2] - 在研创新项目近80项,未来三年将有近20款创新产品上市 [2] - 在美国肿瘤学会年会上有12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创中国药企纪录 [2] - 安罗替尼占据9项口头报告,创中国创新药纪录 [2] - 安罗替尼联合贝莫苏拜单抗头对头战胜全球"药王"K药 [2] 北京泰德制药的技术优势 - 国内透皮贴剂及外科/镇痛领域龙头企业 [2] - 构建四大技术平台:凝胶贴膏、热熔胶贴剂、透皮贴剂及微针贴剂 [2] - 已有5款贴剂产品获批上市 [2] -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连续多年保持外用镇痛市场第一品牌 [2] - 今年自主研发的妥洛特罗贴剂和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双双获批上市 [2] 中国生物制药的战略方向 - 在行业生态加速重构背景下,两大核心企业表现出强劲竞争活力 [3] - 将持续聚焦核心优势领域,加大创新力度 [3] - 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制药企业加速迈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