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元化布局
icon
搜索文档
顺丰控股Q1营收同比增6.9%,国际业务增长9.9%,盈利能力小幅提升|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04-28 21:23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98.5亿元,同比增长6.9% [1][3] - 归母净利润达22.3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快于收入增速 [1][3] - 总件量同比增长19.7%至135.6亿票,单票价值下降但通过规模效应提升盈利能力 [1] - 毛利率13.3%(同比+0.1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率3.2%(同比+0.3个百分点) [3][4] - 基本每股收益0.45元/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0% [1] 业务结构优化 - 速运物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2%,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增长9.9%,增速高于整体水平 [3][4] - 国际业务增速领先,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2] - 多元化布局减轻对单一业务依赖,增强抗风险能力 [2] 成本与费用管控 - 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下降0.1个百分点 [4] - 销售费用率上升0.1个百分点,主要用于市场推广及团队建设 [4] - 通过营运模式变革及网络规划优化实现结构性降本 [3] 现金流与资本运作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0.6亿元,同比下降14.2%(主因税收优惠减少) [3][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较高,反映持续投入基础设施 [5]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33.8亿元(去年同期36.4亿元),受偿还借款、股份回购等影响 [5] - 完成8.59亿元股份回购计划,并计划将回购股份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 [7] - 成功发行南方顺丰物流REIT募集32.9亿元,推动物流产业园轻资产模式 [5][7] 资产与股东权益 - 报告期末总资产2094.0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941.17亿元 [1]
美国发动关税战陷入进退维谷困境
中国发展网· 2025-04-24 11:27
贸易政策动态 - 特朗普对日本提出缩减美日贸易逆差至零并要求大规模采购美国商品 美国已对日本钢铁和汽车加征关税[1] - 泰国推迟原定4月23日与美国的关税谈判 越南强调谈判需符合现有国际承诺[1] - 特朗普称将大幅降低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但不会降至零 同时采取极限施压策略[2] 美国市场波动 - 4月美元指数下跌5% 标普500指数下跌6% 10年期美债利率上升11个基点 市场定价美国滞胀及欧元区复苏预期[2] - 美元指数跌破98关口为2022年3月以来首次 日内跌幅超1% 黄金价格涨2.5%至每盎司3420美元创历史新高 年内累计涨幅达30%[2] - 日元需求飙升 新加坡债券收益率曲线走陡 印度Nifty50指数创2021年2月以来最大五日涨幅[2] 中美贸易影响 - 中国3月停止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 第一季度进口量下降70% 转向从印尼和卡塔尔进口[3] - 中国对美加征125%关税后 第二架波音737MAX8飞机返回美国 此前已有交付给厦门航空的飞机返回[3] - 美国满趣健公司因关税叫停部分亚洲订单 90%美国婴儿护理产品及零部件在亚洲生产[3] 供应链调整 - 富士康印度班加罗尔工厂试产3-4个月 2025年iPhone目标产量2500万-3000万部 较2024年1200万部翻倍[4] - DHL、FedEx、UPS等物流企业暂停货运或加收费用 跨境物流复杂度增加[4] - 美国拟对中国船只征收港口费 中国制造非中国运营船舶每净吨收费18美元 中国制造且运营船舶每净吨收费50美元[5] 造船业竞争格局 - 3月韩国新船订单360万载重吨占全球市场份额67.5% 中国占30.4% 日本占1.9%[6] - 日韩新船价格比中国高30%-50% 订单转移或推高全球船价[6] - 中国造船企业可发展新能源船舶技术 提升配套设备自产能力 优化航线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6] 贸易限制措施 - 美国对柬埔寨光伏企业裁定反补贴税率达3403.96% 对越南光伏产品裁定倾销税率最高271.28%[7] - 美国海关启动新原产地核查系统 拟重启《贸易执法强化法案》 转口贸易罚款为逃税额300%[7] - 东南亚四国占美国光伏进口量75% 越南占26%出口额超40亿美元 加征关税将挤压市场份额[8] 中国多元化战略 - 日本公明党党首访华带来首相亲笔信 英国财政大臣主张深化对华伙伴关系 商业大臣重启经贸联委会[9][10] - 中印启动恢复直航谈判 中国廉航或进入印度市场[10] - 中国与马来西亚发布联合声明 举办中国-东盟-海合会峰会聚焦供应链合作[10] - 广交会境外采购商增8.9% "一带一路"国家占比72% 金砖国家占比27.4% 中东采购商占比14.3%[10] 制造业投资趋势 - 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接近3000亿美元 亚洲特别是东盟为重点投资区域[11] - 对拉美和欧洲投资显著上升 企业通过多元化市场应对地缘政治压力[11]
蓝思科技多元布局首季净利增38% 十年累投180亿研发深化全球布局
长江商报· 2025-04-21 08:09
经营业绩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70.63亿元,同比增长10.10%,净利润4.29亿元,同比增长38.71%,扣非归母净利润3.78亿元,同比增长60.99% [1][2] - 2024年营收698.97亿元,同比增长28.27%,创历史新高,净利润36.24亿元,同比增长19.94%,连续三年实现营收及净利润双增长 [2] - 2025年增长点包括大客户新品推出、国内大客户新订单引入、北美PC产品组装放量及智慧零售产品推出,预计为全年业绩带来增量 [1][2] 业务表现 - 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2024年营收577.54亿元,同比增长28.63%,在玻璃、金属、陶瓷、蓝宝石等结构件和功能模组领域稳居领先地位 [2] - 汽车业务2024年营收59.35亿元,同比增长18.73%,受益于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和智能化升级,成为第二大营收来源 [3] - 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业务2024年营收34.88亿元,同比增长12.39%,未来产业领域多元化技术储备逐步显现 [3] 研发与专利 - 2021-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1.34亿元、21.05亿元、23.17亿元和27.85亿元,连续四年超20亿元,2015-2024年累计研发费用达180.06亿元 [4][5] - 截至2024年末,有效专利2249件,软件著作权127件,涵盖新型材料、工业互联网、生产数字化、智慧园区等领域 [5] 客户与市场 - 客户包括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谷歌、Meta,特斯拉、宁德时代、宝马、奔驰、大众、理想、蔚来、比亚迪等 [4] - 消费电子市场复苏是业绩增长重要引擎,2024年汽车销量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 [3] 战略布局 - 2025年3月31日启动港股上市计划,旨在推进国际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 [1][5]
“芯片战”彻底输了?2000亿美元全部送给美国,恐要有灭顶之灾!
搜狐财经· 2025-03-24 17:57
投资规模与计划 - 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台积电对美投资金额从1000亿美元加码至2000亿美元 [1] - 台积电董事长宣布在原有650亿美元投资基础上,追加至少1000亿美元投资 [1] - 台积电对美国的总投资金额已达到1650亿美元,成为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单项海外直接投资案 [3] 投资具体内容 - 追加投资将用于建造3座晶圆厂、2座先进封装厂以及研发中心等设施 [1] - 这些投资举措将在美国创造数千个新的就业岗位 [3] 投资背景与动因 - 特朗普以台积电为例,表示其扩大投资主要因关税政策,否则出口美国产品将付出高昂关税 [1] - 公司可能接受与英特尔的合资方案,将技术转让给英特尔,以共同推动美国半导体产业 [5] - 公司希望通过多元化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以应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加剧 [5] 技术布局与影响 - 台积电管理层表示,最新制程会先留在中国台湾,运作顺利后才会转移出去 [5] - 公司对美投资被指可能带走技术和产能,以及大批顶尖人才,影响台湾高科技产业链 [8]
蒙牛,继续发力创投!
证券时报· 2025-03-04 22:34
蒙牛创投新设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 上海犇百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北京泰擎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和内蒙古蒙牛乳业共同持股 经营范围涵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及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 [1] - 新设管理公司可能用于满足地方政府返投要求 同时作为深化产业链投资、拓展多元化布局及提升资本运作能力的重要举措 [1] - 蒙牛集团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 旗下拥有特仑苏、纯甄等品牌 全球共68座生产基地 其中41座位于中国 海外布局覆盖新西兰、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 [1] 蒙牛乳业2024年盈利预警与业务布局 - 预计2024年股东应占利润为0.5亿至2.5亿元 较2023年48.0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 主因原奶供需矛盾及消费需求不及预期 [2] - 2024年总收入预计同比下降 但毛利率及经营利润率将显著提升 受益于原奶价格下降及提质增效措施 [2] - 蒙牛创投作为集团唯一CVC基金 聚焦营养食品生态链投资 布局老年经济、健康生命科技、生物科技及合成生物制造等领域 已投资项目包括虹摹生物、弈柯莱生物等 [2] 蒙牛创投战略方向与数字化布局 - 创投基金通过孵化、投资、并购等方式构建生态空间 探索创新消费与生物技术领域 旨在培育新业务增长曲线 [2] - 数字化战略覆盖庞大用户群体 重点利用数据优化服务 医疗大健康赛道侧重银发经济 布局保健品、营养品及心血管问题解决方案 [3] - 投资逻辑强调服务人群健康需求 而非仅关注严肃医疗 认为老年健康市场存在巨大机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