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
icon
搜索文档
美媒:跨国科研合作,中国主导地位增强
环球网资讯· 2025-10-30 07:32
全球科研主导地位变化 - 中美联合研究项目中中国科研人员担任主导角色的比例从2010年的30%提升至2023年的45% [1] - 预计到2030年前在人工智能、半导体、能源及材料科学等战略领域中国将与美国在主导地位上实现持平 [1] - 中国已从单纯"产出更多科研成果"转变为开始"组织协调全球科研活动" [1] 美国科研体系现状 - 美国科研体系面临大规模预算削减和联邦科研机构大规模裁员导致科研人员大量外流 [2] - 多国政府推出快速签证计划并新增资金投入以吸引美国流失的科研人才 [2] 中美科研合作影响 - 模拟中美科研合作减半或完全终止的情景显示中国在全球科研领域的"主导份额"都将上升 [2] - 与和美国合作相比中国科研人员更可能在与欧洲及其他外国合作伙伴的项目中担任主导角色 [2] 关键技术领域优势 - 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认定的11个关键技术领域中中国在8个领域有望在2030年前与美国主导地位持平 [2]
帮主郑重:美联储再降息,中长线布局正当时
搜狐财经· 2025-10-30 07:22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直接点名"政府关门拖累经济",这话说得挺重。说白了,美国内部问题不少,通胀数据里还夹着关税的"水分"。但换个角度想, 全球经济都在承压,美联储敢继续降息,反而说明对中长期复苏有信心。 对咱们中长线投资者来说,这种时候最忌"追风"。美股创新高,但估值也不便宜;美元短期走强,但长期压力还在。我的策略是:第一,科技主线不变, AI、半导体这些领域,美联储也承认"不受利率政策太大影响",回调就是机会;第二,资源类资产盯紧油价,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还在,布伦特原油站 上65美元不是终点;第三,留足现金,美联储的"暂停评估"信号暗示未来波动可能加大,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朋友们,市场永远在变,但中长线玩家的核心不变——在喧嚣中找方向,在波动中守价值。我是帮主郑重,二十年看盘经验就一句话:别被短期消息带 节奏,布局要看三年后。今晚睡个安稳觉,明天起来,该定定投,该调调仓,咱们稳扎稳打,等风来! 朋友们,深夜醒来看到美联储又扔了个"炸弹"——降息25个基点,两位委员投反对票,还宣布12月停止缩表!这消息一出,市场立马炸锅,美股盘中创新 高,美元跳涨,油价也跟着凑热闹。做了二十年财经记者,我太熟悉这种场面了 ...
日本新政府经济“闯关”挑战重重
经济日报· 2025-10-30 06:04
经济政策与物价控制 - 日本核心消费价格指数连续48个月同比上升,1月至7月核心CPI涨幅连续7个月保持在3%以上[2] - 内阁首要任务为应对物价上涨,具体举措包括取消临时汽油税、提供电费和燃气费补贴以及提高个税起征点[2] - 有观点认为取消汽油税等减税政策可能进一步推升通胀,且能源措施对主要由食品价格驱动的物价上涨改善效果有限[2] 新经济战略与财政投资 - 新政府将设立“日本成长战略会议”,废除现行“新资本主义实现本部”,旨在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实现增加国民收入和税收的良性循环[3] - 主张利用国家资金对人工智能和半导体等战略领域进行大胆投资,并推进“地区未来战略”支持龙头企业[3] - 担忧认为该战略是另一种形式的财政扩张,若将防灾、粮食和能源安全投资全部纳入经济刺激方案,政府财政将难以支撑[3] 对外关系与财政压力 - 通过购买美国大豆、液化天然气、汽车及大米等展示对美合作意向[4] - 美国有意要求日本将国防开支占GDP比重由2%提高至3.5%,若实现将给日本财政带来10万亿日元压力[4] - 日美谈判中5500亿美元投资属“悬案”,若美方要求日本政府足额投资将给财政带来更严峻考验[4] 货币政策与市场影响 - 政府表态应确定货币政策方向,市场预期日本央行10月将维持政策不变以避免冲突,加息预期下降恐致日元进一步贬值[5] - 日元贬值可能推高进口物价,致使国内物价高企,损害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5] - 农林水产大臣质疑释放储备米举措,主张按需增产和减少市场供应以防止米价下跌,但存在引发抢购和涨价的风险[5]
紧盯公司业绩!机构密集调研这些方向
机构调研概况 - 截至10月29日,已有近260家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上市公司获得机构调研 [1][2] - 其中超过5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0%或同比扭亏为盈 [2] - 机构调研方向聚焦于业绩增长股 [1] 受关注行业分布 - 电子行业接待机构调研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合计31家 [4] - 机械设备行业有29家,电力设备、医药生物、基础化工行业分别为25家、24家和20家 [4] - 业绩增长股密集分布在电子、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 [1] - 科技板块内部电子、传媒行业表现突出 [4] - “反内卷”政策发力下,钢铁、建筑材料、有色金属、电力设备等行业盈利能力持续回升 [4] 机构后市配置观点 - 业内机构认为科技和“反内卷”是值得关注的市场主线 [1][4] - 对于科技成长方向,建议关注AI硬件、半导体、机器人、游戏、港股互联网、军工等细分领域 [4] - “反内卷”范围超越传统周期品,光伏、锂电、工程机械等制造与成长方向具备中期投资潜力 [4] - 11月配置建议重点关注业绩有望延续较高增速的信息技术行业、持续复苏的中高端制造业以及业绩低位修复的资源品及医药生物方向 [1][4][5] 重点公司案例分析 - 新强联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6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逾3600万元 [2] - 截至10月29日,已有189家机构调研新强联,数量居同期第三位 [2] - 多氟多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7805.46万元,同比增幅达407.74% [2] - 多氟多10月以来累计接待183家机构调研,其股价在10月29日创出2年多以来新高 [2] - 多氟多预计其锂电池板块在2025年底建成22GWh产能,且板块2025年前三季度已实现盈利 [3]
沪指站上4000点!五组数据 看这次有啥不一样
中国证券报· 2025-10-29 23:24
10月29日,A股市场高开高走,上证指数收盘报4016.33点,创逾10年新高,这是A股年度级别行情中第三次收盘站上4000点。 回顾前两次年度级别行情中上证指数收盘站上4000点,第一次是2007年5月9日,第二次是2015年4月10日。 相比此前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A股市场已经出现巨大变化。 从上市公司数量和总市值来看,本次有巨大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收盘,A股市场共有544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119.20万亿元;2015 年4月10日,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为2449家,总市值为52.98万亿元;2007年5月9日,A股市场共有1283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17.38万亿元。 在2014年—2015年行情中,2014年5月1日—2015年4月10日,非银金融、计算机、建筑装饰行业领涨市场,分别累计上涨190.77%、174.36%、 172.71%,钢铁、交通运输、机械设备、房地产、纺织服饰行业均涨逾120%。 在2006年—2007年行情中,2006年1月1日—2007年5月9日,非银金融、有色金属、商贸零售行业领涨,分别累计上涨647.09%、426.47%、420.42%, 国 ...
沪指站上4000点!五组数据,看这次有啥不一样
中国证券报· 2025-10-29 22:11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于2025年10月29日收盘报4016.33点,创逾10年新高,为年度级别行情中第三次收盘站上4000点 [1] - 前两次上证指数收盘站上4000点分别为2007年5月9日和2015年4月10日 [1] 市场规模与估值变化 - 截至2025年10月29日,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5444家,总市值119.20万亿元,较2015年同期(2449家,52.98万亿元)和2007年同期(1283家,17.38万亿元)有巨大增长 [1] - 当前万得全A滚动市盈率为22.66倍,市净率为1.87倍,低于2015年同期的23.63倍和2.81倍,以及2007年同期的47.32倍和4.95倍,显示整体估值更趋理性 [1][9] - 中金公司表示当前A股整体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并未高估 [3] 资金面情况 - 2025年10月28日A股融资余额为24769.91亿元,创历史新高,但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为2.53%,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为11.93%,均未到达高点 [3] - 2015年4月10日融资余额为16430.73亿元,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为3.87%,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为15.12% [3] - 2025年以来A股日均成交额为16845.50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8月13日至10月15日连续40个交易日成交额超2万亿元 [8] - 2015年A股日均成交额为9613.32亿元 [8] 行业表现与市场结构 - 本轮行情(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10月29日)领涨板块为通信、电子、综合行业,涨幅分别为135.48%、112.62%、107.21%,科技主线明显 [5][6] - 2014年至2015年行情领涨板块为非银金融、计算机、建筑装饰,涨幅分别为190.77%、174.36%、172.71% [5] - 2006年至2007年行情领涨板块为非银金融、有色金属、商贸零售,涨幅分别为647.09%、426.47%、420.42% [5] - 专业机构指出市场核心驱动力已从资金驱动转向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优化,科技板块市值占比大幅提升 [9][10] - AI、半导体、先进制造等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成为市场核心主线,取代传统行业主导地位 [10]
国泰海通|海外策略:加仓零售半导体,减仓硬件新消费——25Q3基金港股持仓点评
基金发行与港股仓位 - 25Q3可投资港股的公募基金发行量环比上升,创下21Q1以来新高 [1][2] - 25Q3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股中港股持股市值占比为19.2%,较25Q2的20.0%小幅回落 [2] 持仓结构变化:指数层面 - 25Q3主动公募在港股中小型股的仓位环比提升1.1个百分点 [2] - 25Q3主动公募在恒生科技成分股的仓位环比提升3.0个百分点 [2] 持仓结构变化:行业层面 - 25Q3公募基金主要加仓港股零售、医药与有色板块,对应互联网零售、半导体、创新药等概念 [1][2] - 25Q3公募基金减仓通信、计算机、社服、轻工与汽车板块,对应通讯设备、新消费、新能源车等概念 [1][2]
成立仅3个月,斥资10亿元收购上市川企,这家公司是什么来头?
搜狐财经· 2025-10-29 20:51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北京顶信瑞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东阳诺信芯材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签订股份转让协议,顶信瑞通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诺信芯材转让公司股份1.0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64% [1] - 本次股份转让价格为9.41元/股,股份转让的交易价款合计为人民币10亿元 [1] - 若交易完成,公司控股股东将由顶信瑞通变更为诺信芯材,实际控制人将由丁立国变更为孙维佳 [3] - 交易完成后,诺信芯材将持有29.64%的股份,顶信瑞通持股比例降至2.36% [3] 新控股股东背景 - 诺信芯材于2025年7月24日成立,距今仅三个月,尚未开展经营业务 [3] - 诺信芯材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基业常青于2025年7月16日成立,同样尚未开展经营业务 [3] - 诺信芯材的有限合伙人东阳市才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浙江东阳市国资背景,持有诺信芯材49%的合伙份额 [3] 新实控人关联业务 - 新实控人孙维佳的核心业务版图为半导体产业 [3] - 关联企业科睿斯半导体成立于2023年1月18日,专注于高端封装基板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 [5] - 科睿斯半导体主营产品为FCBGA封装基板,主要应用于CPU、GPU、AI及车载等高算力芯片的封装 [5] - 科睿斯半导体FCBGA封装基板项目总投资逾50亿元人民币,规划三期达产后可形成年产56万片封装基板的生产能力 [5] 公司基本概况与业绩 - 公司成立于1993年,199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要从事城市管道燃气供应、LNG/CNG的生产、配输与营销、分布式能源的投资与运营业务 [6] - 公司历史上控制权曾多次更迭 [6] -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96亿元,同比增长4.49%;归母净利润2470.74万元,同比下降20.25% [7] 原实控人背景 - 原实控人丁立国还担任上海德龙钢铁集团董事长、天津市新天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 [6] - 2024年,丁立国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6万元 [6] - 在"2025胡润百富榜"上,丁立国家族以125亿元的财富排名第556位 [6] 市场反应 - 公司股票于公告后复牌一字涨停,报9.58元/股,总市值34.36亿元 [1]
先锋精科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47%,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巩固技术优势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19:58
在巩固半导体精密零部件领域主业的基础上,公司积极拓展新业务领域。全资子公司靖江先捷已通过 AS9100D航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启动航天领域表面处理业务,同时医疗设备精密零部件研发也在稳 步推进,逐步构建"半导体+医疗+航空航天"的多元业务布局,为长期增长开辟新空间。 在多方面利好因素下,先锋精科在近期投资者调研活动中表示,目前国内半导体设备公司业绩增长态势 稳定,在此背景下,随着公司新厂房产能逐步释放、核心客户订单交付推进,预计下半年业绩将实现平 稳增长。(齐和宁) 为充分把握市场规模扩张的机遇,先锋精科始终高度重视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营收与现金流稳健增 长的同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筑牢发展根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达5361.70万元, 同比增长14.32%,占营收比例提升至5.54%,较上年同期增加0.14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单季研发投 入1912.99万元,同比增幅高达29.64%,研发投入力度显著加大。 从研发方向来看,目前公司在研项目覆盖半导体光刻机精密零部件、先进制程关键零部件表面处理工 艺、面向芯片先进制程的高端器件设计及开发等多个前沿领域。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累计获 ...
每日报告精选-20251029
国泰海通证券· 2025-10-29 19:56
公募基金配置与市场策略 - 25Q3主动偏股型基金港股仓位小幅回落至19.2%,较25Q2的20.0%下降0.8个百分点[4] - 25Q3主动基金股票仓位升至85.6%,大幅加仓双创板块,CR20持仓集中度环比提升6.3个百分点[6][7] - 25Q3公募基金增配TMT、电新和有色,减配消费和红利,电子/通信/电力设备/非银增配幅度居前[8] - 25年前三季度全A两非业绩同比+10.7%,周期板块业绩改善显著,钢铁/建筑/建材/有色增幅居前[11][12] 行业趋势与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仅19%的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呈现筑底迹象,超八成城市新房去化周期上行至18个月以上[14][16] - 2025年9月快递行业单票收入同比降幅收窄至-4.9%,行业CR8提升至86.9,头部企业份额集中度提高[29][30][31] - 家用电器业双十一首周表现火热,天猫平台80个品牌成交额破亿元,即时零售覆盖270个城市[25][26] - 25Q3海运、半导体等行业盈利弹性显著,闻泰科技半导体业务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长279.29%[23][54] 公司财务与业务亮点 - 多家公司25Q3业绩高增,厦门钨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9.85%,瀚蓝环境现金流改善,自由现金流达13.53亿元[44][60][61] - 银行板块资产质量改善,渝农商行25Q3不良率下降5bp至1.12%,成都银行关注率环比改善7bp至0.37%[51][5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