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千亿巨头,突然暴涨超18%!
中国基金报· 2025-07-09 15:40
千亿医药巨头突然暴涨。 7月9日,恒瑞医药港股午后突然大幅拉升,最大涨幅超18%,A股同时最高暴涨超8%。 花旗7月9日发布报告称,首次给予恒瑞医药H股买入评级,目标价为134港元,A股目标价为123元。花 旗称,市场没有充分反映恒瑞医药的BD(商务拓展)预期,以及多款创新药的快速放量,后续的业绩 和BD进展都会是重要催化剂。 华泰证券医药团队认为,公司下半年催化剂远多于上半年,预计恒瑞医药2025年收入在350亿元以上, 其中常规销售超过320亿元,BD收入超过30亿元,全年利润有望超过85亿元,而且2026年还将持续放 量。 截至记者发稿,恒瑞医药港股股价为68港元,涨幅为12.96%;A股股价为57.1元,涨幅为6.93%,最新 市值为3802亿元。 又有两款药品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7月8日晚,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子公司广东恒瑞医药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关 于SHR-2173注射液和HRS-9821吸入粉雾剂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将于近期开展临床试验。 HRS-9821是小分子PDE3/PDE4抑制剂,可有效抑制呼吸道炎症、扩张支气管,临床拟用于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COPD)的维 ...
千亿巨头,突然暴涨超18%!
中国基金报· 2025-07-09 15:29
股价异动与机构评级 - 恒瑞医药港股7月9日午后最大涨幅超18%,A股同步最高涨超8% [3] - 花旗首次给予H股买入评级,目标价134港元,A股目标价123元,认为市场低估BD预期和创新药放量潜力 [3] - 华泰证券预测2025年收入超350亿元(常规销售320亿元+BD收入30亿元),利润有望超85亿元 [3] - 截至发稿时港股报68港元(+12.96%),A股报57.1元(+6.93%),总市值3802亿元 [3] 新药研发进展 - 子公司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SHR-2173注射液(全球首款靶向免疫细胞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和HRS-9821吸入粉雾剂(全球第二款PDE3/PDE4抑制剂)临床试验 [6][7] - HRS-9821同类产品Ensifentrine 2024年全球销售额约4200万美元 [8] - 2024年已有8款1类创新药获批,累计研发投入达460亿元,研发费用占比29.4% [10] - PROTAC、ADC等9大技术平台支撑创新,自研管线数量全球第二,90多个产品在临床开发中 [10] 未来产品管线 - 现有27款新药上市(23款1类+4款2类),未来三年预计40余项创新成果获批 [10][11] - 重点产品包括GLP-1药物、PD-L1/TGF-βRⅡ双靶点融合蛋白等,覆盖肿瘤、代谢疾病、呼吸系统等治疗领域 [11] - HER2 ADC瑞康曲妥珠单抗已获8项突破性疗法认定,10余种差异化ADC分子进入临床 [10]
特朗普200%药品关税砸不动?4500亿药王逆市狂飙!
格隆汇· 2025-07-09 15:17
周三,港A股走势分化。 市场热点来看,A股"反内卷"、光伏、算力、军工等板块联袂上攻,沪指时隔8个月盘中再上3500点。 港股则全天震荡下行,恒指再度失守24000点。 不过,创新药、药品股则无惧特朗普威胁,逆势大爆发。 截至发稿,港股恒瑞医药大涨14%,德琪医药大涨近10%,开拓药业涨超7%,绿叶制药涨超5%,中国 生物制药、翰森制药、石药集团等纷纷跟涨。 自2021年起,港股药品板块深陷颓势,此后几年皆萎靡不振。 不过今年来,该板块强势回归,逐步收复"失地"。 药企龙头爆发 恒瑞医药的强势,带动了医药板块全线上扬。 今日午后,恒瑞医药AH股进一步拉升。A股一度涨超8%报57.94元,创2021年7月以来新高。 H股一度大涨15%创上市以来新高,年内累计涨幅超55%,目前总市值4536.53亿港元。 | 代码 |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额 | 涨跌幅 √ | 年初至今涨跌 | 自市債 | | --- | --- | --- | --- | --- | --- | --- | | 01276 | 恒瑞医药 | 68,350 | +8.150 | 13.54% | 55.16% | 4536,53亿 | | ...
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午后拉升近2%,博安生物涨超11%!对医药板块反转行情抱有强烈信心
金融界· 2025-07-09 14:43
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 - 周三午后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但制药板块涨幅居前 截至14:00 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涨1.60% 该基金近一个月涨超8% 年初至今已涨超62% [1] - 热门个股方面 博安生物涨超11% 泰格医药 金斯瑞生物科技涨超6% 中国生物制药 绿叶制药等涨超5% 药明生物等跟涨 [1] - 资金净流入方面 截至最新收盘日 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近三月区间净流入额5.73亿元 年初至今区间净流入额8.51亿元 [1] 行业政策与数据 - 国家药监局最新统计显示 我国上半年批准创新药43个 创新医疗器械45个 同比分别增长59%和87% [1]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前十大成分股累计权重68% 包含信达生物 石药集团等A股稀缺优质标的 指数成分股业务均涉及创新药研发以及为制药企业提供药物研究 开发和生产等服务 [2] 机构观点与投资机会 - 国金证券表示 继续对医药板块在2025年走出反转行情抱有强烈信心 创新药主线和左侧板块困境反转依然是2025年医药板块的最大投资机会 [1] - 建议关注泛癌种潜力的双/多抗药物 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慢病药管线的创新药板块投资机会 同时建议关注医疗器械 医疗服务和消费领域边际变化的投资机会 [1] - 当前国内创新药板块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国内企业凭借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出海空间不断拓展 行业营业收入快速增长 正逐步迈向盈利驱动的新周期 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2]
全球药企压力山大:未来几年将迎来“专利到期潮”
华尔街见闻· 2025-07-09 14:36
全球制药行业专利悬崖危机 - 全球制药巨头面临十年来最严峻的专利悬崖,2027-2028年将有价值约1800亿美元年收入的药物专利到期,占全球市场近12%的份额 [1] - 百时美施贵宝、辉瑞和默克等行业领军企业将受到重大冲击,其中默克的明星抗癌药物Keytruda(2023年销售额295亿美元)专利将于2028年到期 [1][2] - 专利悬崖现象反映药物创新资金模式矛盾:创新成本高昂但复制成本低廉,仿制药竞争者可能迅速侵蚀原研药企业数十亿美元收入 [1] 重点企业案例 - 默克股价在过去12个月下跌35%,主要受Keytruda专利到期担忧影响 [2] - 分析机构指出默克面临"巨大的收入缺口",无法通过单一药物填补,需加速寻找新增长点 [5] - 默克近期拟以100亿美元收购伦敦生物技术公司Verona Pharma,并扩展产品管线,预计后期候选药物到2030年代中期潜在商业机会达500亿美元 [7] 行业应对策略 - 并购成为主要手段,制药企业目前拥有1.3万亿美元并购资金,通过收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填补管线 [7] - 中国资产成为新选择,2024年中外企业许可交易价值达350亿美元,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崛起显著 [8][9] - 专利延期策略受政治审查,如AbbVie通过132项专利将Humira保护期延至2034年,但面临立法打击风险 [9][10] 专利悬崖特殊性 - 2027-28年专利悬崖主要涉及生物制剂(如Keytruda),比化学药更难复制,生物类似药售价约为品牌药50%(仿制药仅10%-20%) [11] - 专家认为此次更像"陡峭山坡"而非悬崖,因生物类似药替代速度较慢且受法律限制 [11] - FDA加速生物类似药审批流程,政策变化可能加剧专利悬崖不确定性 [11] 行业结构性挑战 - 药物创新资金模式被经济学家批评为"激励创新的钝器",存在过度补偿与补偿不足并存的问题 [6] - 投资者对专利悬崖缺乏远见,当实际发生时仍会感到意外,企业面临巨大增收压力 [6] - 政治环境不确定性(如关税威胁、监管审查)使并购策略实施更为谨慎 [7][10]
宽基ETF,净流入!
中国基金报· 2025-07-09 14:09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走强,沪指逼近3500点,反内卷概念股、PCB算力板块、创新药及游戏板块表现活跃 [1] - 股票ETF市场整体净流入0.79亿元,债券ETF与商品ETF分别净流入4亿元和2.87亿元 [4] - 中证1000ETF单日净流入10.46亿元,上证50ETF和沪深300ETF净流入均超5亿元 [5][6] 资金流向 净流入 - 中证1000ETF资金净流入7.78亿元,最新规模656.23亿元,份额增加3.02亿份 [7] - 上证50ETF净流入6.96亿元,规模1669.36亿元,份额增长2.45亿份 [7] - 沪深300ETF净流入5.38亿元,规模3774.18亿元,份额增加1.33亿份 [7] - 军工ETF、金融ETF及红利ETF获资金净买入,显示资金对相关行业后市看好 [7] - 易方达基金旗下A500ETF净流入1.4亿元,沪深300ETF净流入1.03亿元 [8] - 华夏基金旗下上证50ETF和中证1000ETF分别净流入6.96亿元和1.68亿元 [8] 净流出 - 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ETF净流出8.95亿元 [9] - 创业板ETF净流出6.73亿元,科创50ETF净流出3.51亿元 [10] - 游戏ETF、机器人ETF、半导体ETF等行业主题ETF资金净流出靠前 [10] 行业观点 - 民生加银基金认为二季度总需求增速边际改善,科技、消费、中游制造领域存在中报业绩改善可能 [11] - 新华基金赵强预计下半年市场或呈箱体震荡,年底可能突破向上,看好科技创新、创新药及新消费板块 [12]
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来临!富国基金王超:好的数据、好的进度,一定能转化成生产力或价值
聪明投资者· 2025-07-09 14:03
作为今年二季度的绝对主线,创新药的" DeepSeek "时刻来得并不突然。 毕竟这个非常值得一讲的中国创新药故事,从低起点讲到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富国医药创新(A类019916;C类019917) 基金经理王超 作为具有多元视角的行业见证者,无疑是其中专业的叙 事者之一。 药物研发专业出身的王超,毕业之后进入恒瑞医药从事创新药研发工作,后入职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任项目经 理。 在恒瑞,王超了解到国内最早一批最优秀创新药企的体系化运作模式,以及来自时间的价值, 最早上市的优质 产品能吃掉最大的市场蛋糕。 后一段经历则让他完成了从"技术思维"向"市场思维"的转变。 2015 年王超正式进入金融行业,先后在私募、券商任行业研究员,专注于医药行业研究, 2020 年 3 月加入 富国基金。 不同的职业背景,不变的是对创新药专业、更专业的认知积累,毕竟创新药研究没有捷径。 据 Choice 数据统计,截至 7 月 2 日, 王超管理的富国医药创新股票A类近一年 排名同类第 2 。 虽然王超任职时间不长,但基于对创新药行业十多年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投资框架。 首先,对于标的的选择,王超基于对创 ...
利好突袭,3800亿龙头药企猛涨7%!国内首只药ETF(562050)午后冲击2%!
新浪基金· 2025-07-09 13:53
7月9日,沪指重回3500点,A股制药、医疗板块联袂上涨!截至13时45分,医药生物主力净流入额近41 亿元,跻身全行业(申万)TOP3! 公开资料显示,药ETF(562050)是国内首只跟踪中证制药指数的ETF,重仓创新药,兼顾中药,并且 完全不含医疗和CXO。 | 代码 | 名称 | 现价 | 涨跌幅 | 主力净流入额 ▼ | | --- | --- | --- | --- | --- | | 801890 | 机械设备(申万) | 1670.53 | 0.24% | 54.37 亿 | | 801760 | 传媒(申万) | 754.42 | 1.39% | 43.39亿 | | 801150 | 医药生物(申万) | 7954.46 | 0.70% | 40.96亿 | | 801730 | 电力设备(申万) | 7311.64 | 0.61% | 31.65亿 | 聚焦龙头药企的药ETF(562050)午后直线冲高2%,现涨1.42%,成交超1600万元。 | | | 分别 多日 1分 5分 15分 30分 60分 · | | | | 19 盘前位后 空山 九岭 图站 工具 份 0 | | | | ...
创新药盘中走强,创新药ETF国泰(517110)涨超2%,如何捕捉创新药新一轮成长红利?
搜狐财经· 2025-07-09 13:38
今日市场上攻突破,沪指突破3500点。创新药板块领涨,创新药ETF国泰(517110)涨超2%。 最后,落实到如何进行投资布局,总结前面所提到的,一方面是政策周期,给与创新药最大力度的倾斜和支持,另一方面是中国创新药自身的产业进步,研 发积累从量变到质变,迎来了出海的黄金时代,打开了广阔的增量市场,我们非常看好创新药领域的投资价值,并且认为这是有一个大的产业周期的逻辑。 目前从板块的持仓来看,公募基金对于医药板块过去几年的持续回调之后,今年一季度之后逐渐回暖,估值层面板块在经历了前期较大涨幅,近期有一定的 回调。所以可以在投资的过程中,采用逢低分批的方式关注板块,创新药板块可以期待有一个相对长期的投资机会。投资者可以关注创新药ETF国泰 (517110)。里面包含医药行业主要的创新药,不仅有A股,还有港股的,成分股生命周期的覆盖分布也相对比较全面,既包含一些成熟的药企,也有一些 纳入临床阶段的Biotech,创新药ETF国泰是跨市场中长期配置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均衡选择。 第二是先进的技术平台和重磅的学术会议催化,ADC、双抗和CAR-T技术引领后PD-1时代的创新,这也是中国创新药企的优势领域,国内相关的管线在 ...
新里程董事长林杨林被留置,3万张床的“医药保一体”巨轮驶向何方?
第一财经· 2025-07-09 11:38
公司核心事件 - 新里程健康科技集团CEO林杨林被太原市小店区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并立案调查 公司公告称所涉事项与公司无关 [1] - 消息公布后股价波动较小 7月7日收跌3 65%报2 09元 7月8日回弹2 39%报2 14元 [1] - 投资者担忧林杨林被查可能影响2022年筹划的定增事项及后续优质医院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计划 [1] 公司历史与战略 - 林杨林2016年进入新里程 担任五年CEO和四年董事长 主导公司通过收购扩张的战略 [2] - 公司核心战略为打造"医药保一体"的健康集团 医疗能力被视为产业场景入口和护城河 [8][12] - 目前拥有超过40家二甲以上医院 医疗和康养总床位数达30000张 计划未来扩张至40000-50000张 [9][12] 业务发展与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8亿元同比减少2 95% 净利润1 15亿元同比增长296 13% 医疗服务业务占比近8成 [1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7 96亿元同比下降16 49% 净利润2565 19万元同比下降9 35% 受医保控费与集采影响 [11] - 2024年完成重庆新里程医疗100%股权收购和东营老年医院60%股权收购以扩大医疗服务规模 [11] 重要收购与布局 - 2019年12月取得山西晋煤集团医疗健康有限责任公司70%股权 控制晋煤集团总医院 [6] - 2021年参与焦煤集团旗下三家医院改制 由北京新里程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持股60% [7] - 2023年分三次认购爱心人寿保险 布局商保领域 目标打造中国版联合健康或凯撒医疗 [14][15] 行业背景与竞争 - 2015年国企医院改制浪潮中 公司采取理性收购策略 注重投资价格合理性和市场规律 [13] - 林杨林认为当医疗集团床位规模达到两三万张后 同质化竞争减少 每家集团将形成独特战略 [10] - 公司通过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内生型三级诊疗模式提升医院效益 强调精细化成本控制 [14] 公司未来规划 - 泗阳医院东院区已开放300张床位 崇州二医院新院区和兰考医养结合中心预计2024年投入使用 [12] - 计划重点扩张省会城市床位 通过新建大楼或投资新医院标的实现规模增长 [9] - 推动医疗资源与爱心人寿深度融合 探索"医+保"商业模式创新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