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衢州新增一家A股上市公司!
搜狐财经· 2025-11-05 19:44
公司迁址与股权变更 - 广东东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1月5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更名为衢州东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将注册登记地及总部迁至浙江省衢州市智造新城 [1] - 2024年1月,衢州国资以18.96亿元的对价收购东峰集团29.99%的股权 [3] - 截至目前,衢州市共有上市企业22家,其中智造新城占13家 [1]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东峰集团成立于1983年,2012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1515)[3] - 公司当前聚焦新能源新型材料和医药包装业务,已形成新能源新材料、药用包装材料、印刷包装材料等业务板块 [3] - 2022年,公司通过收购博盛新材正式切入锂电池隔膜领域 [3] - 国资入股后,东峰集团大幅减亏,并于2024年6月在衢州缴纳企业所得税约1.65亿元 [3] 战略协同与发展前景 - 公司主要发展方向与衢州新材料产业链相契合,可充分享受当地产业聚集优势及政策支持 [5] - 衢州工业集团协助企业开拓了鹏辉、康恩贝等新客户,并牵线多个合作意向方 [5] - 国资收购有助于做大国有资产,拓宽融资渠道,并借助上市公司的产业布局和管理经验完善投融资平台建设 [5] - 智造新城计划以上市公司为投资主体,引进更多优秀产业落地,构建产业生态,推动产业升级 [5]
新质新造·兵团丨兵团迈向“智”造“新”造之路
央广网· 2025-11-05 19:26
核心技术突破 - 新疆天山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激光智脑”系统,实现加工路径智能优化、预测设备损耗和自动调节参数 [2] - “激光智脑”系统使产品良品率提升至99.8%,加工效率提升40%,能耗降低18% [2] - 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国产大型无人机“鸿雁(HY100)”批量生产交付,已申报飞控、航电、通信等核心领域110项发明专利 [3] 产业应用与效率提升 - 激光加工技术使某设备企业产品合格率从85%跃升至98.5%,年节省返工成本超200万元 [3] - 激光一次成型技术将原有5道工序的产品加工简化为1次完成,企业日均产能从3套增至8套,生产周期缩短60% [3] - 天域航通科技获得9条无人机物流专用航线,合作方包括中通、中国邮政、京东,通航作业空域面积超过8.6万平方公里 [5] 产业生态与模式创新 - 天山激光产业园占地2.1万平方米,通过“一圈四链”模式串联研发链、制造链、服务链与人才链 [6] - 公司通过MES系统与供应链计划协同,实现零部件库存周转率提升35%,有效降低库存成本 [6] - 天域航通科技构建“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执照培训”完整体系,并被民航局批复为大型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管理试点单位 [8]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深耕激光机床与工业生产双赛道,正在研发面向风电叶片的新一代激光清洗设备,预计可使维护成本降低50% [8]
四川隆昌:陶缸产量全国第一 “淬炼”玻陶产业赋能县域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11-05 17:21
四川隆昌:陶缸产量全国第一 "淬炼"玻陶产业赋能县域经济 中新网成都11月5日电 (王利文)5日,"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23 场在成都举行,四川隆昌市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披露,当地玻陶产业规模如今在西部首屈一指:玻璃酒瓶 占据全国13%市场份额,高端酒瓶市场占有率达45%,茅台、五粮液等知名酒企均为其客户;陶缸产量 位居全国第一,每四个酒罐中就有一个是"隆昌造"。 四川隆昌一陶瓷生产车间,工人作业图景。隆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隆昌地处成渝发展主轴,是"川南门户""川东大门",坐拥"成渝半小时经济圈"优势。"前山矿石后山 炭,中间泥土做陶罐"的民谣,诉说着隆昌玻陶的悠久渊源。当地深知玻陶产业不能"靠土吃饭",通过 传承创新与协同走好"淬炼"升级路。 在创新方面,隆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任伟介绍,当地推动玻陶产业"智改数转",近半数生产 线完成绿色低碳的"气改电",能耗直降四分之一,该产业集群也成功入选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 群。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 ...
山西祁县:以“小特产”撬动“大产业” 点燃县域发展新引擎
中国新闻网· 2025-11-05 16:28
产业升级转型 - 公司将传统农产品加工升级为生物医药配套的特色新兴产业 [1] - 公司推动祁县农业从"传统种养"向"高附加值加工"转型 [3] - 公司构建"养殖—深加工—科研—销售"完整产业链 [3] 公司运营与产能 - 公司成立于2014年,占地13.51亩,拥有6条肠衣生产线和1条肝素钠生产线 [3] - 公司日加工猪小肠20000根至25000根,规模与效率位居区域前列 [3] - 2024年公司实现产值6834.8万元,生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增长势头强劲 [3] 核心产品与市场地位 - 公司核心产品粗品肝素钠是医疗领域的"刚需原料",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3] - 粗品肝素钠稳定供应河北常山、深圳海普瑞等上市药企,公司已深度融入全国医药产业链 [3] 社会经济效益 - 公司现有70名职工均为本地村民,间接带动养殖、物流等产业发展 [4] - 公司通过"养殖基地+农户"模式订单采购,直接带动本地养殖户增收 [3] - 随着二期项目推进,未来将解决周边劳动力200余人,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0亿元 [4]
“城”长的烦恼 宝安如何在方寸之中见未来
南方都市报· 2025-11-05 16:03
产业空间挑战与应对策略 - 深圳宝安面临“寸土寸金”的空间稀缺挑战,作为深圳产业压舱石需承载制造业根基与产业升级重任[2] - 宝安聚集5.45万家制造业企业,占深圳总量超1/3,拥有5117家规上工业企业与739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项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22] - 宝安通过“资金、空间、应用场景”三大战役破解企业发展瓶颈,以“普惠+定制”体系释放近1亿㎡产业空间[22] 美莱雅案例:空间扩容驱动增长 - 医美器械企业美莱雅因老厂房空间束缚面临产能天花板,4条生产线超负荷,导致大额订单流失[3] - 研发实验室空间不足使新型激光美容设备项目研发周期延长3-6个月,可能错过技术迭代窗口期[5] - 福永街道介入促成与一手业主签订租期至2030年的稳定租约,新厂房面积21385平方米[5][6] - 新厂房启用后产能翻倍,承接年供应30万台的中东客户合同,研发团队从15人扩充至40人,成立新产品事业部与研发二部[6] 鑫华锋案例:效率提升优化成本 - 作为海康威视、惠普等巨头的核心供应商,鑫华锋受困于高租金和小空间,面临“有单不敢接”窘境[11] - 福永街道匹配凤凰片区11973平方米空间,耗时约四个月促成与一手业主签订租期至2028年的合同[12] - 新园区厂房设计科学,空间使用率达70%-90%,虽单位租金相近但综合运营成本显著下降[14] - 稳定性促使公司制定5年、10年发展计划,增加智能化设备生产并开拓海外市场[16] 远东卓越案例:定制化服务支撑智造 - 专精特新“小巨人”远东卓越需承受重型设备、保障高强度电力供应的定制化产业空间[19] - 沙井街道基于动态产业企业台账,精准推荐马安山社区第二工业区38栋厂房,评估标准包括地基承重、电力增容及设备运输通道[20] - 针对社区股份公司集体物业特性优化审核流程,简化租赁手续为企业抢出投产时间[20] - 政府角色从“空间介绍人”升级为“全流程资源整合者”,通过并联审批等技术适配指导化解入驻障碍[21] 政府服务模式创新 - 福永街道形成“红娘+菜单+定心丸”组合拳:精准走访绘制企业需求画像、对照片区产业规划菜单匹配、以长期租约作为定心丸[8] - 服务模式旨在让同一领域企业集聚形成上下游协作的“小生态”,打造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8] - 宝安空间供给策略不追求低租金短期效应,而是通过高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空间系统性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16] - 从“硬空间”供给向“软生态”构建升级,确保企业“留下来、强起来”[16]
美国已经不再重要?华尔街巨头得出结论:中国的重心正在改变
搜狐财经· 2025-11-05 15:42
中美经济关系结构性转变 - 高盛报告指出美国对中国的重要性正在下降,中美经济依附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1] -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占比在五年内从三成出头升至近一半,显示贸易格局正从“美欧中心”转向新兴市场 [4] - 中国的战略是“重构”而非“脱钩”,旨在降低风险并增加主动权,通过分散布局和产业升级构建更稳更广的全球网络 [6] 中国出口结构升级 - 中国出口产品从低附加值的纺织、玩具、鞋帽转变为电动汽车、光伏设备、储能系统和人工智能产品,实现质变 [4] - 中国企业通过技术赚钱,过去输出生产力的“汗水”,现在输出产业链的“智慧” [4] - 具体案例包括华为手机在欧洲热卖、宁德时代电池在全球车厂占主导地位、比亚迪新能源车进入日本和德国市场 [10] 产业与技术自主战略 - 面对美国技术封锁,中国在芯片制造、AI算法、算力平台上加速突破,实现部分领域替代 [6] - 中国采取“精准脱钩”逻辑,用市场策略反击,如限制美国大豆进口转向巴西和阿根廷,加强稀土资源管理 [6] - 产业升级底气来源于自身规模优势、技术进步带来的替代力以及国际合作的拓展 [12][14][15] 全球价值链与规则重塑 - 中国通过RCEP、金砖扩员、上合组织等合作框架构建更开放多元的全球经济圈,推进“新链接” [8] - 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变成“标准大国”,从“出口产品”变成“输出体系”,例如用电动车换取欧洲的市场规则 [10] - 未来方向是摆脱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建立属于自己的全球价值链逻辑,让技术、标准、资金在多边轨道运行 [13][15]
[安泰科]多晶硅周评-供应预期收缩 市场走势持稳(2025年11月5日)
多晶硅价格表现 - 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为5.32万元/吨,价格区间为4.9-5.5万元/吨,环比持平 [1][3] - 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为5.05万元/吨,价格区间为5.0-5.1万元/吨,环比持平 [1][3] - n型致密料成交均价为4.97万元/吨,价格区间为5.20-4.70万元/吨,环比持平 [3] 市场供需状况 - 市场整体延续弱稳态势,成交活跃度略有回升,主流签单企业数量增至6家,订单成交量环比小幅增加 [1] - 多晶硅市场仍处于供过于求状态,较高的行业库存以及疲软的终端需求制约了价格上行空间 [2] - 预计短期内市场将在减产落实与政策预期的共同作用下,继续维持弱势平稳运行格局 [2] 供应端变化 - 11月国内多晶硅排产计划降至12万吨以内,主要受西南地区枯水期电价成本上升影响 [1] - 本月内预计有两家头部企业减产、检修,总产量环比预计大幅下降12.4% [2] - 供应端收缩的预期加强,当前价格稳定主要依赖于供应端的减产预期 [1][2] 政策与行业影响 - 《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新国标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1] - 新标准正式实施后,预计将成为推动产能出清与产业升级的有力抓手 [1] 主要市场参与者 - 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共11家 [2][4] - 主要企业包括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等 [4]
湖南怀化国际陆港今年班列量破千列 货品结构显著优化
中国新闻网· 2025-11-05 14:16
班列运营表现 - 截至11月2日当年累计发运班列1002列 较上年提前近2个月突破千列大关 [1] - 构建覆盖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216个港口站点的物流网络 开通196条国际国内线路 [2] - 中老、中越、中缅等7条国际物流大通道常态化运行 铁海联运、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模式高效衔接 [2] 货品结构优化 - 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传统低货值矿石类产品占比从2023年55%降至2025年16% [2] - 高冰镍、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高技术含量产品成为班列主要货品 [2] - 货品结构优化直接提升单列班次货运总值 折射区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态势 [2] 进出口贸易平衡 - 进出口比例由2024年1.6:1优化至目前约1.4:1 出口总量实现更显著增长 [4] - 箱包出口1190标箱同比增长82% 竹木制品出口364标箱同比增长56% [4] - 本地箱包、竹木、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产品加速运往海外 [4] 冷链物流发展 - 累计发运冷链果蔬3038标箱 冷链班列开行量超额完成全年任务506% [4] - 湘滇澜湄线冷链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 未来以火龙果、榴莲、龙眼为重点拓展业务 [4] - 计划打造西南地区冷链产品集散分拨中心 [4] 未来发展规划 - 进一步拓展班列线路并优化服务功能 吸引更多高附加值产品集聚 [5] - 大力扶持本地特色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5] - 加速建设成为中部地区联通东盟、服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重要门户和交通枢纽城市 [5]
科德数控与上飞公司签署卓越创新中心共建协议 双方将围绕大飞机复杂核心零件等方面开展合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5 13:59
公司与合作方 - 科德数控董事长于本宏与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雪英签署《卓越创新中心(COE)共建协议》[1] - 合作方上飞公司为规模化东北区域团队队长[1] 合作项目与定位 - 共建项目为“上飞公司—科德数控卓越创新中心”[1] - 该中心是上飞公司在金属切削机床领域成立的国内首个卓越创新中心[1] 合作内容与目标 - 双方将围绕大飞机复杂核心零件的先进加工工艺、高端五轴机床、高档数控系统、柔性智能产线进行合作[1] - 合作旨在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1] - 共同推动中国民机制造技术和高端数控装备的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1]
笔记_以日为鉴
2025-11-05 10:30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涉及的行业包括房地产、银行业、证券业、水泥产业、汽车工业、家电产业、机械产业、电子芯片产业、旅游业、出租车行业、教培行业等[2][7][16][25][51][56][61][90] * 涉及的公司包括住专公司(住宅专业金融公司)、兵库银行、山一证券、野村证券等[21][24][25][59] 核心观点和论据 * 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政府以保就业为核心目标,采取了避免企业破产、鼓励兼并重组、推广临时工制度等政策,短期内将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例如在最艰难的2001-2003年,失业率也仅达到5.4%[3][4][10][11] * 保就业政策的长期代价巨大,导致大量僵尸企业存在(最高峰时占企业总数的20%,至今仍占约六分之一),阻碍了经济新陈代谢和产业升级,使日本错失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乃至AI等科技发展浪潮[12][14][16] * 政策选择导致代际牺牲,70后大学毕业生成为“被牺牲的一代”,其就业率长期低于60%,平均收入至今仍是日本最低的群体,大量年轻人成为“啃老族”,10年间数量从8万激增到40万,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对立和低欲望文化[17][26][35][44][55] * 为缓解就业压力,日本政府采取了研究生扩招和“乡村振兴”计划分流人口,但效果短暂,仅将问题延后,未能根本解决,最终随着基建项目结束和地方政府债务高企(1999年各地债务总额达到180万亿日元,是1989年的三倍),人口回流城市,引发了超级就业冰河期[33][45][48][52][53][55] * 就业市场恶化导致学历严重贬值,供需关系逆转(90年代后大学生数量比80年代多出40%,但需求大幅降低),校招市场崩溃,劳务派遣制度全面放开,2003年30岁以下年轻人劳务派遣比例高达40%,教育投资回报率崩溃(国立大学毕业生总花费5000万日元,而派遣员工一生工资仅1.3亿日元)[73][74][75][82][83][85] 其他重要内容 * 日本企业间盛行的交叉持股和终身雇佣制度,在经济下行期形成了“一损俱损”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政策调整的难度[8][9][31] * 政府在危机应对上存在滞后性,例如在泡沫破裂两年后才第一次降息,错过了最佳应对时机,且对危机持续时间判断失误(1991年末政府白皮书仍认为有5-10年增长潜力),导致政策被动[24][32][90] * 金融体系最终被拖累,1998年爆发银行危机,153家银行倒闭,未倒闭银行累计亏损高达11万亿日元,政府被迫超发40万亿日元债务救助企业[15][25][43] * 社会心态发生显著转变,从泡沫经济时期的乐观进取(如1989年大学生面临4个招聘岗位)转变为低欲望和躺平文化,反映在影视作品(如《悠长假期》收视率30%)和青年自杀率激增(1997年起,到2003年翻了近三倍)上[19][39][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