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融合
搜索文档
荆门高新区:多措并举培育创新产业链
中国化工报· 2025-06-23 23:02
荆门高新区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核心观点 - 荆门高新区通过产学研融合、创新生态优化和政策精准引导,推动化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并培育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 [1][2][3][4][5][6] 产学研融合与产业升级 - 主导产业聚焦化工、装备制造,深化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并联合攻关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2] - 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27.4亿元(同比+38.3%),占GDP比重6.35%,超全国、全省水平3.7和3.83个百分点 [2] - 荆门医药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亨迪药业等企业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完成原料药工艺改进、中药配方颗粒研发等项目 [2] 创新生态与新兴产业培育 - 布局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驱动创新企业快速成长 [3] - 金泉新材料通过自研技术实现锂电池材料循环利用突破,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认证 [3] - 2024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3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家(总数219家),瞪羚企业累计38家 [4] - 三大千亿产业产值增速:智能装备制造+49.8%、新能源新材料+28.2%、绿色化工+10.5% [4] 政策支持与金融协同 - 发布《科技创新惠企政策指南》,开展企业走访活动精准推送研发激励政策 [5] - 推出"科创贷"等金融产品,2024年为101家企业解决融资19.28亿元 [5] - 实施"离岸创新"战略,推动3家企业入驻武汉离岸创新中心,形成"研发在武汉、转化在掇刀"模式 [6] 人才与创新目标 - 2024年柔性引才605名科研助理,服务19家企业需求 [6] - 2024年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15亿元(占GDP54.7%),新增高企超3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破47亿元 [6]
丽山健康 | 创新引擎驱动产业升级,责任担当彰显国企本色
齐鲁晚报· 2025-06-19 10:43
公司概况 - 丽山健康是山东省国企 以"让生命更美好"为使命 深耕生物医药与康养服务领域[1] - 公司采取生物医药和康养服务双轮驱动战略 深度融入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2] 生物医药业务 - 旗下山东丽山生物科技聚焦细胞治疗、基因治疗 运营三大技术平台:CDMO中试基地、基因测序中心、细胞组织库[2][7] - CDMO中试基地为山东省首家GMP级免疫细胞与基因治疗开发平台 提供药物申报全流程服务[7] - 基因测序中心填补济南基因工程科研配套空白 可完成Sanger测序、NGS测序等业务[7] - 细胞组织库聚焦免疫细胞和干细胞制备存储 获自贸区济南片区官方审批设立[7][9] - 累计授权知识产权28项 4项获省级科技成果认证 CAR-T细胞制备技术实现全流程国产化[10] - 与中科院、山东大学合作推进"产学研"融合 孵化多个自主知识产权项目[10] 康养服务业务 - 打造槿椿颐养中心(CCRC康养社区)和槿椿泺园(嵌入式医养项目)两大标杆[11][13] - 槿椿颐养中心占地75亩 总建面22万㎡ 提供1300张床位 总投资23亿元 已入住360名长者[11][12] - 创新"医养融合"模式 与三甲医院共建绿色通道 配套1万㎡老年学院年均举办活动300场[11][12] - 槿椿泺园建面3.71万㎡ 配置500张床位 首创"一人一档案"个性化服务体系[13] - 两项目均采用智慧养老平台 实现健康监测与紧急响应[12][13] 社会责任 - 承担济南市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链"建链补链"使命 构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17] - 康养项目减轻社会养老负担 "颐加医"志愿队开展社区义诊及健康科普[17][19]
燕之屋与厦门海关技术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
搜狐网· 2025-06-18 09:57
行业动态 - 厦门海关技术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燕之屋三方共建"厦门市燕窝及燕窝肽质量控制与健康功效应用联合实验室"正式签约启动 [1] - 联合实验室旨在通过政产学研协同解决燕窝产业真伪鉴别、质量标准、功效验证等核心问题 [2] - 实验室将聚焦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探究健康功效机制、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三大目标 [3] 合作方优势 - 厦门海关技术中心提供质量监管权威,福建农林大学贡献食品科学和生命健康领域科研实力,燕之屋提供产业化能力 [2] - 福建农林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在食品科学和生命健康领域研究实力雄厚 [2] - 燕之屋专注高品质燕窝27年,是中国燕窝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推动行业规范化与科技化发展 [2] 实验室规划 - 实验室将整合三方优势形成协同创新合力,突破燕窝及燕窝肽质量控制技术瓶颈 [2] - 致力于打造集科研攻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高效平台 [5] - 通过解决共性技术难题提升厦门燕窝产业全球竞争力 [3] 行业背景 - 消费者对健康产品需求提升推动燕窝产业需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2] - 产学研深度融合标志着燕窝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 [3]
青海召开冷水鱼领域科技成果推介会 助推产学研融合
环球网资讯· 2025-06-13 23:11
会议概况 - 2025年青海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冷水鱼领域科技成果推介会在西宁市召开 [1] - 会议旨在宣传优秀科技成果并通过供需对接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1] - 推介会由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办 [5] 行业发展与政策支持 - 青海省凭借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的地位拥有丰富优质的水域资源和独特气候条件为冷水鱼产业创造得天独厚发展空间 [3] - 青海省科技厅部署实施大批科研项目覆盖从种苗繁育到市场销售全产业链环节 [3] - 产业已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数智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发展有效破解制种育种产业瓶颈 [3] 科技成果与展示 - 会议通过专题报告和路演推介展示技术成果包括青海湖裸鲤资源保护恢复青海三文鱼生态养殖技术及藻-鱼-草-灌生产系统技术 [5] - 来自青海大学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及青海师范大学的专家参与报告 [5] - 主办方设置三文鱼产品展示与品鉴交流环节通过烹饪品鉴让与会者感受产品独特魅力与市场潜力 [5] 成果转化目标 - 青海省科技厅官员表示希望借助推介会平台让先进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引擎动力 [3]
一杯咖啡重构眼健康生态 华厦眼科跨界破局书写“向善经济”
财经网· 2025-06-13 18:46
产学研融合与眼科技术转化 - 华厦眼科联合上海大学、苏州上海大学创新中心成立"眼科技术联合转化中心",推动眼科技术转化与应用研究[1][3] - 该中心结合上海大学科研优势与华厦眼科临床经验及全国连锁网络布局,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3] - 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孙宝玉强调高校应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与产业升级助推器[3] AI眼科筛查工具创新 - 华厦眼科与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推出国内首个干眼AI自测工具"智眼守护"小程序,通过智能分析用户上传数据实现筛查[3][5] - 全球超20亿人日均屏幕使用超8小时,35%出现干眼症,中国患者达3.6亿且年增10%[5] - 该工具填补国内干眼智能筛查空白,延伸传统院内场景至C端,提升行业渗透率[5] 跨界公益与消费医疗融合 - 华厦眼科与挪瓦咖啡推出联名产品"好养眼"蓝莓不老莓美式,并启动跨界公益项目[5][7] - 公司向上海大学师生及校友捐赠10000人次干眼公益服务,结合高用眼人群消费场景[7] - 挪瓦咖啡合伙人路琰提出将公益融入企业日常活动,使其"可触及、易参与"[7] 大健康生态布局与公益扩展 - 华厦眼科副总裁张昊志称此次活动为"医疗+消费"公益模式创新,是对大健康生态的前瞻布局[8] -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提供义诊服务,未来一个月全国逾50家华厦眼科医院参与公益[8] - 上海新奥光明公益基金会将助力中西部防盲公益,延伸服务至医疗资源薄弱地区[7]
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深圳必将不负使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23:00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定位 - 深圳被赋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 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制度性探索创新 [1][4] - 改革目标聚焦提升创新效率与发展新兴产业 提出更细致的制度性改革要求 尤其在产学研协同、新兴领域规则制定等方面 [1][3] 科技创新机制突破 - 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和"出题人"角色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 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 [2] - 深圳医学科学院作为改革范例 采用不定编制、不定级别的社会化用人制度 已吸引丹扬院士等国际顶尖人才加入 [2] - 试点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 赋予其在团队组建、经费支配等方面更大权限 要求兼具技术、管理、市场三重能力 [2] 产业与人才发展路径 - 推动工程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支持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 探索职业技能培训链与先进制造业集群衔接模式 [3] - 重点突破人工智能医疗设备准入、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制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三大领域 深圳在场景应用和标准制定方面具备先发优势 [3] 制度创新方向 - 遵循技术变革特征进行顶层设计 探索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发展的路径 目标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4] - 改革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 要求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教育体系改革 匹配新兴产业需求 [3]
首届中国游戏与电竞研究年会召开,聚焦产学研融合与人才培养
南方都市报· 2025-06-11 16:53
行业活动概况 - 首届中国游戏与电竞研究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幕 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产业研究专家委员会与电子竞技产业研究专家委员会主办 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承办 上海市徐汇区及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支持 [1] - 年会为期两天 汇聚全国高校 研究机构及游戏企业专家 从数百篇投稿中选出50篇优秀论文参会 覆盖人文 社科与艺术领域 [1] - 开幕式出席嘉宾包括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高层 教育部原官员 北师大教授及长江学者等 [1] 行业发展战略 - 游戏与电竞行业需科学研究支撑产业政策制定 技术创新及文化传播 通过评选优秀学术成果促进产学研融合 [2] - 年会目标包括响应国家战略搭建学界业界协同平台 跨学科打破壁垒构建开放学术生态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成果转化 [2] - 游戏与电竞产业是数字经济活力板块 需培养艺术与技术交融的应用型人才 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双向赋能 [2] 会议议题与内容 - 举办两场圆桌论坛 主题为游戏专业设科研究与教育创新 电竞人才培养与数据科学 参与方包括北京电影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完美世界等院校企业代表 [3] - 设立六大分论坛主题:游戏叙事与文本 游戏文化与传播 游戏产业与法规 游戏机制与美学 玩家心理与行为 电子竞技研究 [3] - 研讨案例包括《黑神话:悟空》《原神》等国产游戏的文化内核 叙事特点 跨文化传播策略及AI应用等议题 [3] 行业成果发布 - 年会颁发2024年度游戏与电竞研究成果荣誉证书 发布《2025中国游戏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 [3]
退出利好:允许大湾区的港股企业回深A上市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10 22:36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核心要点 - 政策旨在通过金融、科技、数据等领域改革推动深圳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建设,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引擎作用[1][3] - 重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数据要素市场化等六大领域23项具体任务[3][4][6][7][8][10][11] - 允许港交所上市的大湾区企业按政策在深交所上市,支持保险资金投资深圳特定领域私募基金[1][6]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探索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并赋予经费支配等更大权限[4] - 试行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长周期考核机制[4] - 推动校企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支持外资在深设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4][5] - 完善海外人才引进配套政策,扩大用人单位在人事科研管理方面的自主权[5] 金融与科技产业融合 - 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试点,健全知识产权证券化及交易规则体系[6] - 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股权融资协同机制,深化绿色金融改革[6] - 依托深交所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6] - 探索人工智能医疗设备数据使用规则及低空飞行监管创新[6]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 健全数据交易、可信流通及收益分配机制,推进交通医疗等领域公共数据分级开放[7] - 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探索高效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7]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 - 支持盐田港探索通关便利化及燃料加注结算创新[8] - 开展保税维修业务试点,扩展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场景[8] - 便利港澳台船员社保办理,扩大境外职业资格执业认可范围[8][9] 城市治理现代化 - 深化药械审评审批改革,探索国际新药真实世界数据用于注册[10] - 创新土地盘活利用方式,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10] - 建立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深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11]
重磅利好!事关深圳,中办、国办最新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18:20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核心观点 -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研经费管理和成果转化机制[3] - 通过金融、技术、数据要素改革赋能实体经济,包括科技金融协同、人工智能医疗设备准入、数据跨境流动等创新机制[6][7] - 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涉及货物贸易升级、保税维修试点、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等突破性举措[8] - 强调法治化治理模式创新,包括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港澳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司法领域改革[10] 教育科技人才改革 - **产学研协同**:推行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赋予技术路线选择、经费支配更大权限,实施科研设备进出境便利化管理[3] - **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支持外商在深设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探索人工智能个性化教学路径[4] - **海外人才引进**:扩大用人单位在人事、科研管理自主权,完善配套服务政策[5] 金融与技术创新 - **科技金融一体化**: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股权融资衔接,允许香港上市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支持保险资金投资私募基金[6] - **新兴产业支持**: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探索人工智能医疗设备数据共享标准,开展跨境直升机飞行业务[6] - **数据要素改革**:推进交通、气象等领域公共数据分级开放,试点国土空间三维模型应用,探索数据跨境流动机制[7] 开放型经济体制 - **贸易升级**:支持盐田港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综合保税区外高附加值保税维修业务[8] - **服务贸易创新**:扩展国际快递审批权限下放,加强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研究,完善国际文物交易物流政策[8] - **人员流动便利化**:为港澳台船员提供社保经办便利,试点香港涉税专业人士在深执业[8] 治理模式优化 - **民生保障**:深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允许国际新药临床真实世界数据用于注册上市[9] - **土地管理**:创新闲置土地盘活机制,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探索自然保护区非核心区域利用模式[9] - **司法改革**:建立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支持深圳仲裁机构开展体育纠纷国际合作[10] 组织实施 - **权限下放**:国家发改委统筹协调,广东省加大放权力度,深圳需健全改革推进落实机制[11] - **法律配套**:涉及法律调整的事项需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授权后实施[1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
新华社· 2025-06-10 17:53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作用路径,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2] - 推动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支持外商在深圳投资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引进先进培训资源[3] - 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机制,赋予用人单位在人事、科研、外事管理等方面更大自主权[3]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支持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股权融资协同机制[4] - 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允许保险资金投资深圳发起的特定领域私募股权基金[4] - 允许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大湾区企业按规定在深交所上市[4] 新兴产业与数据要素改革 - 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机制[5] - 支持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制度创新,完善低空飞行监管规则[5] - 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数据交易、可信流通及收益分配机制[5][6] 开放型经济与贸易升级 - 支持深圳盐田港探索便利通关、燃料加注结算等贸易便利化措施[7] - 开展高附加值保税维修业务试点,扩展国际快递业务审批权限下放区域[8] - 加强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场景创新,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研究[8] 民生保障与土地管理 - 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探索国际新药临床真实世界数据用于注册[9] - 支持土地、建筑物等综合调查,创新闲置土地盘活利用方式[11] - 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探索自然保护区非核心区域合理利用模式[11] 司法与商事改革 - 建立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探索简易执行案件快立快执[12] - 深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支持对港澳商事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12] - 推动深圳仲裁机构与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合作研究体育纠纷化解[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