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驾驶

搜索文档
公安部:进一步加强“智能驾驶”规范管理!
证券时报· 2025-07-23 17:24
智能驾驶行业监管动态 - 当前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智驾"系统均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仍处于辅助驾驶阶段 驾驶人为最终责任主体 [1] - 驾驶人若在辅助驾驶状态下"脱手脱眼"将面临三重法律风险:民事赔偿 行政处罚 刑事追责 [1] 监管部门工作重点 车企管理 - 督促车企落实主体责任 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 明确系统功能边界 [2] - 要求车企严格遵守广告法 杜绝夸大和虚假宣传 强化新用户培训 [2] 法律配套 - 推动细化道路交通安全法规 明确0-2级辅助驾驶系统"人机共驾"法律属性 [2] - 推动制定安全技术标准 探索将自动驾驶分级标准纳入驾驶人教育培训 [2] 用户教育 - 强调驾驶人始终是行车安全第一责任人 需全面了解辅助驾驶功能特性 [3] - 加强宣传提示 使驾驶人明确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认知技术边界 [3]
关于汽车“智驾”系统,公安部提醒
中汽协会数据· 2025-07-23 17:05
行业现状与政策背景 - 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均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目前仅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 车辆仍需人工操控 驾驶人为最终责任主体 [1] - 驾驶人若在辅助驾驶模式下"脱手脱眼" 将面临民事赔偿 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 [1] 车企管理规范 - 公安机关将督促车企落实主体责任 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 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 [1] - 要求车企严格遵守广告法 杜绝夸大和虚假宣传 强化新用户培训 确保用户掌握功能使用方法和禁止事项 [1] 法律体系完善 - 推动细化道路交通安全法配套法规 明确0到2级辅助驾驶系统"人机共驾"的法律属性 [2] - 推动制定辅助驾驶安全技术标准 探索将自动驾驶分级标准纳入驾驶人教育培训和考试范围 [2] 用户教育与宣传 - 现阶段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 驾驶人需全面了解系统功能特性及操作方法 [2] - 使用辅助驾驶时应清楚认知技术边界 "脱手脱眼"行为将导致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 [2]
懂车帝联合中南大学发布报告:辅助驾驶有局限,白天事故占比超八成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3 10:48
辅助驾驶事故场景分析 - 高速公路是辅助驾驶事故发生最多的场景,占比超50%(21起/41起)[1][6] - 追尾是最频发的碰撞类型,占比39%[1][9][10] - 感知系统识别失效是事故主要诱因,占比63.4%(含静止障碍物识别失败34.1%+动态物体误判29.3%)[1][12] 事故时空分布特征 - 白天事故占比高达80.5%,远超夜晚(12.2%)和凌晨(7.3%)[1][9] - 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合计占比超80%(高速公路21起+城市道路15起)[6][7] - 城市快速路事故4起,国道仅1起[6][7] 四类高危边缘场景 - "鬼探头"场景因视觉盲区导致突发事故,驾驶员反应时间短[4] - 同向变道切入(Cut-in)在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中风险突出[4] - 雨天等恶劣天气使感知系统失效风险增加[4] - 施工场景包含车道占用、交通流改变等复杂情况[5] 碰撞形态与技术缺陷 - 不合理变道/转向导致固定设施碰撞占比22%[9][10] - 路径规划/控制逻辑错误占比26.8%[12] - 系统对静止/慢行目标识别能力不足[13] 行业规范与用户教育 - 存在将"辅助驾驶"宣传为"自动驾驶"的误导现象[13] - 监管部门已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通知》强化企业责任[13] - 需加强用户对系统限制条件的认知培训[13]
汽车行业专题报告:辅助驾驶的AI进化论:站在能力代际跃升的历史转折点
国海证券· 2025-07-22 19: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辅助驾驶行业“推荐”评级 [1][8][1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辅助驾驶行业现状是平均水平提升、技术路线收敛,车企难差异化,向高级别跃迁时细分安全功能待提升,人机交互边界模糊带来商业化落地焦虑和安全隐患 [5] - 建立辅助驾驶能力研究框架,从企业组织战略、技术能力、消费者感知三个维度梳理全栈自研主机厂辅助驾驶能力及潜力 [6][7][111] - 大算力芯片上车元年,世界模型持续优化,辅助驾驶行业能力迎来迭代拐点,头部厂商解决方案逐步完善,车企展开战略合作推动智能化渗透率普及,供应链格局显现,国内供应商向软硬件一体化发展 [8][110][1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前言:辅助驾驶技术进展及研究框架构建 - 全栈自研主机厂发展进程:介绍特斯拉、小鹏、华为、理想、蔚来、小米等车企辅助驾驶研发进展、硬件配置、车型发布等情况 [11][15][28] - 第三方解决方案玩家格局:车企与头部智驾厂商合作可节省成本、抢占市场,Momenta、元戎启行、地平线等厂商端到端方案推进有节奏且合作覆盖广泛 [45][46] - 构建辅助驾驶技术研究框架:从企业经营、技术能力、用户感知三个维度衡量辅助驾驶能力,分析各车企研发投入、战略重心、传感器方案、算力、模型等情况 [48][49][50] 维度一:企业组织和战略 - 辅助驾驶战略布局:研发方向从早期模块化分工向端到端融合、全域架构与跨域协同发展,车企动态调整团队架构与研发重心 [53][54][55] - 辅助驾驶研发投入:2022 - 2024年技术驱动型企业研发费用普遍高于15%,规模效应型企业随销量增长费率降低,小米集团2021 - 2023年研发费用率逐步攀升 [60] 维度二:技术能力三要素 - 传感器、算力、模型 - 传感器:技术降本与规模量产推动多感知方案并行,形成“数据输入 - 算法进化 - 硬件适配”正向循环,国产厂商在传感器供应链格局中份额稳步提升 [64][66][67] - 算力军备赛:云端智算中心肩负模型训练等任务,头部车企建立EFLOPS级超算中心,车端驾驶域控芯片向大算力化跃迁,国产芯片2025年集中量产 [75][78][85] - 车云模型:技术路径收敛,架构由决策规划模型化向模块化端到端发展,引入多模态数据信息,世界模型运用数据驱动提升类人化决策能力 [7][111] 维度三:消费者感知 - 辅助驾驶功能表现能力 - 驾驶辅助功能:“车位到车位”功能融合行车与泊车功能,实现全场景连续驾驶目标,各车企相关功能不断迭代升级 [97][98][105] - 安全辅助功能:AEB性能边界优化,车辆避撞方式与车速有关,蔚来等车企安全辅助功能不断提升 [99][103][105] - 消费者感知力:辅助驾驶产品标签化,成为新车卖点,各车企驾驶及安全辅助功能落地进程有差异 [105]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车企研发及功能落地进展,如特斯拉、小鹏、鸿蒙智行合作车企、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小米集团;以及头部第三方解决方案供应商,如Momenta、元戎启行 [8][111] - 建议关注供应链国内供应商,如速腾聚创、禾赛科技、舜宇光学科技、联创电子、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均胜电子、知行科技、地平线机器人、黑芝麻智能等 [8][111]
决战“电动、智能、海外” 车市下半年聚焦三大增长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1 10:03
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中国车市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以高达1500万辆的销量和超过10% 的显著增长率圆满收官。这一亮眼数据不仅彰显了中国车市的强大韧性与蓬勃活力,更在全球汽车产业 格局中凸显出中国市场的关键地位。 在这耀眼的两位数增长背后,2025年下半年车市的发展走向无疑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众多业内人 士、投资者以及消费者都在密切留意,试图从各种市场动态中探寻未来车市的脉络。毕竟,上半年所取 得的优异成绩,既是对过去努力与策略的肯定,也为下半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设定了更高的期待与挑 战。 分析当前市场发展趋势不难发现,电动化、智能化和海外市场已然成为推动中国车市快速增长的"三驾 马车",它们正以强劲的动力引领着中国汽车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如在电动化方面,随着环保意识 的日益增强及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又如在智能 化领域,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融入,让汽车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交通工具,而 是成为集出行、娱乐、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移动空间。再如海外市场,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 影响力正逐步扩大,凭借不断提升的产品品质、完善的售后服务以及 ...
科力装备(301552) - 301552科力装备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14
2025-07-14 17:28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2] - 参与单位有西南证券、财达证券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7月14日15:00 - 16:00,地点在公司一楼会议室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张万武、董事兼董事会秘书张静、证券事务代表安喜双 [2] 公司介绍 - 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张静介绍公司基本情况、行业概况、投资亮点与发展前景 [2] 互动交流 中美贸易竞争影响 - 公司通过贸易条款设计(出口美国产品多以EXW模式交易,关税由客户承担)、美国本土化生产、技术壁垒和客户多元化构建多层次风险缓冲体系,关税成本转移和头部客户协同确保业务稳定 [2] 与小米汽车配套情况 - 公司作为二级供应商在小米所有车型上均有产品配套并进行技术迭代,终端应用产品主要是风挡玻璃安装组件等,按订单正常生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有望推动辅助驾驶领域新技术普及 [3] 生产基地与产能情况 - 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美国子公司已采购生产设备推动本土化生产 [3] - 募投项目“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智能化生产建设项目”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按计划推进,建成后缓解产能不足 [3] 研发投入情况 - 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2.1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38% [3] - 重点投向智能化零部件开发、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生产与装配工艺技术迭代、新型材料研发领域 [3]
出行观 | 汽车技术营销应把社会责任提上日程
观察者网· 2025-07-11 19:03
行业现状与事件背景 -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驾驶问界M8时疑似分神被拍,后承认低头看手机并称"开智驾确实没事干",同时呼吁国家放开L3级驾驶功能[2][4] - 余承东在公开场合表示期待L3级驾驶实现"想睡就睡",引发台下观众欢呼,但该言论与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中L3级定义不符[5][13] - 广州发生一起因司机低头看手机导致的3死3伤交通事故,与余承东事件形成鲜明对比[7][8] 技术标准与法规框架 - 国家标准GB/T 40429—2021明确L3级为"有条件自动驾驶",驾驶员需保持警觉并及时接管,不存在"想睡就睡"条件[13][14] - 工信部2022年实施自动驾驶分级标准后,2025年4月又提出智能驾驶宣传、功能使用和技术部署的规范性要求[14] - 行业正加强安全警示,高速公路电子牌频繁显示"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标语[14] 企业责任与行业倡议 - 华为乾崑智驾官网明确标注其ADS仅为辅助驾驶功能,要求驾驶员时刻保持注意力[10][12] - 华为联合11家汽车品牌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承诺技术研发投入、营销透明化、用户教育及标准共建[15][16] - 倡议提出构建"五全"安全底座(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提升行业安全基线[15] 技术营销边界 - 深圳交警和问界客服均强调L2级辅助驾驶需手握方向盘并目视前方,发生事故需担责[10] - 行业专家指出大企业应破除消费者对辅助驾驶的迷信,明确区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概念[13] - 智能驾驶技术竞争背景下,供应商需平衡技术营销与社会责任,建立差异化品牌价值框架[17]
“汽车+AI+机器人”三箭齐发,知行科技单日飙涨23%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23:14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知行科技股价于7月10日放量大涨23 31% 最新市值为42 2亿港元 [1] - 公司30天内累计获得14款车型定点 包括6月初9款商用车平台化定点和7月10日新增的5款车型定点 [1] 业务进展与客户合作 - 公司收到某头部自主品牌5款车型定点函 将提供iDC辅助驾驶域控和iFC前视一体机等多种解决方案 [1] - 新定点项目包含基于地平线征程6M芯片的ADAS解决方案 实现轻量化城区功能的高阶行泊能力 [1] - 公司再次获得地平线征程6M平台定点项目 基于成熟量产能力和海外合规经验保障车型出海 [1] - 公司被选定为某头部自主品牌主力车型的组合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 推动国产大算力芯片落地 [2] 技术布局与产品体系 - 公司已形成覆盖多种计算平台的模块化开发服务体系 支持低中高阶行泊功能 [1] - 基于地平线J6M自研端到端城区方案 并在底软硬件制造上形成平台化开发应用能力 [2] - 地平线J6M是国产大算力端侧芯片 128TOPS算力支持城区辅助驾驶功能 [2] 机器人业务拓展 - 公司旗下艾摩星机器人将收购小工匠大部分股份 成为控股股东 加速机器人技术积累 [2] - 艾摩星机器人完成首个具身智能产品"充电机器人"全链路功能验证 实现插枪充电拔枪自动化 [3] - 公司协同艾摩星加速小工匠机器人产业化 结合大模型算法实现AI+机器人场景落地 [3] 战略协同与未来规划 - 公司高性能辅助驾驶产品与充电机器人深度融合 构建"行—泊—充"智能化服务闭环 [3] - 公司通过投融资软硬件设计供应链协同 加速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和场景应用 [3]
理想、问界、小鹏、小米、腾势五大品牌参测 凤凰车研所辅助驾驶评分榜发布
凤凰网· 2025-07-10 21:59
辅助驾驶测试结果 - 理想L9以90分总评分位列榜首 [1] - 问界M9和小鹏P7+分别以87分和76分暂列第二、第三位 [1] - 小米SU7和腾势Z9GT以70分并列第四位 [1] 测试车型配置 - 问界M9为2025款增程版266km Ultra6座 指导价53 98万元 [1] - 理想L9为2024款Ultra 指导价43 98万元 [1] - 腾势Z9GT为2024款1100四驱pro版 指导价33 48万元 [1] - 小米SU7为2024款max 指导价29 99万元 [1] - 小鹏P7+为2024款限定版Max 指导价21 88万元 [1] 软件版本 - 问界M9测试版本为ADS Pro V3 3 [1] - 理想L9为AD Max V13 0 [1] - 腾势Z9GT为34 1 5 2411271 1 [1] - 小米SU7为1 5 8 [1] - 小鹏P7+为XOS 5 5 5 8903 [1] 硬件配置 - 腾势Z9GT配备2颗激光雷达 布置在车头下方两侧 [2] - 问界M9配备4颗激光雷达 实现前后左右全覆盖 [2] - 小米SU7和理想L9均配备1颗激光雷达 [2] - 小鹏P7+采用纯视觉方案 无激光雷达 [2] - 理想L9 小米SU7 小鹏P7+算力均为508TOPS 配备2颗英伟达Orin-X芯片 [2] - 腾势Z9GT算力为254TOPS 配备1颗英伟达Drive Orin芯片 [2] - 问界M9芯片信息未公布 [2] 测试方法 - 测试路线以郑州为起点 全程174公里 涵盖多种复杂路况 [2] - 五台车完成时间在4小时到4个半小时之间 [2] - 理想L9比预期时间慢8分钟 问界M9慢9分钟 [2] - 小鹏P7+慢20分钟 腾势Z9GT慢23分钟 小米SU7慢26分钟 [2] 接管情况 - 理想L9和小鹏P7+接管次数最少 均为6次 [3] - 小米SU7接管10次 问界M9接管7次 腾势Z9GT接管8次 [3] - 评分基于辅助驾驶用时 覆盖率 接管情况和异常状况四大项目 [3]
A股电子后视镜、3D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辅助驾驶相关概念短线走高,联创电子涨超7%,秋田微、宇瞳光学、通达电气等个股跟涨。比亚迪此前宣布,对所有天神之眼车辆用户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
快讯· 2025-07-09 13:57
行业动态 - A股电子后视镜、3D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辅助驾驶相关概念短线走高 [1] - 联创电子涨超7%,秋田微、宇瞳光学、通达电气等个股跟涨 [1] 公司动态 - 比亚迪宣布对所有天神之眼车辆用户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