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雷军造芯,这可比卫生巾难多了
商业洞察· 2025-06-02 12:47
小米战略转型与芯片布局 - 公司从手机制造商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重点布局芯片工艺领域,在15周年发布会上推出自研芯片玄戒O1及多款产品,宣称拥有最完整科技生态[1][3] - 创始人雷军采用对比友商策略,宣布在多个技术赛道"遥遥领先",延续其标志性营销风格[1] - 公司历史显示其擅长捕捉行业风口:2010年抓住智能手机渗透率15%的窗口期,2014年以26%份额占领印度市场,2021年踩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10%的临界点进军造车[4][5] 风口捕捉方法论 - 公司发展史本质是捕捉风口的历史,旗下产业投资公司命名为"顺为资本"体现顺势而为理念[4][6] - 关键决策节点均对应行业爆发前夜: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飙升至70%,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4][5] - 造车业务首年交付13.7万辆,成为20万元以上纯电轿车销冠,验证其把握市场节奏能力[5] 芯片战略背景分析 - 选择当前时点造芯片源于双重因素:美国加强半导体出口管制(包括华为昇腾芯片禁令)与中国AI算力需求爆发[8][11] - 行业数据显示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份额从95%降至50%,本土企业正填补空白[10] - 芯片自主可控兼具商业价值与安全考量,被视为潜在蓝海市场[11][12] 技术实现挑战 - 公司具备3nm芯片设计突破可能性,自研计划启动较早且保持低调推进[13] - 芯片制造环节存在显著瓶颈:台积电3nm工艺良率达75%,三星初期仅20%,中芯国际N+2工艺(等效7nm)良率刚突破50%[13][14] - 3nm制造依赖EUV光刻机,目前ASML形成垄断,国产设备尚未突破制约实际量产能力[14][15] 长期发展展望 - 设计突破仅是起点,从设计到制造需要跨越巨大技术鸿沟[16] - 公司需完成从软件营销型企业向先进制造巨头的转型,单纯依赖"风口上的猪"策略难以持续[16] - 芯片制造被评估为比消费电子更艰巨的挑战,暗示长期投入需求[17]
热点思考|财政“前置”后该关注什么?(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01 10:31
财政融资前置特征 - 2025年1-4月广义财政支出进度达28.4%,高于过去五年均值28.2%,显示财政对经济的强力支撑 [2][72] - 2025年一季度广义财政支出增速5.6%,超过名义GDP增速,为2023年以来一季度最佳表现 [2][72] - 2025年4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提升至12.9%,预计二季度支出增速将保持高位 [2][72] - 1-4月政府债净融资4.8万亿元,同比多增3.6万亿元,是财政支出的核心支撑 [3][21][73] - 截至2025年5月24日,国债发行规模达预算目标的42.7%,远超2020-2024年均值16.9% [3][73] 财政收入状况 - 1-4月广义财政收入累计同比-1.3%,较预算目标低1.5个百分点 [2][72] - 1-4月税收收入累计同比-2.1%,低于预算目标5.8个百分点 [2][72] - 非税收入增速7.7%,显著高于预算目标-14.2%,成为稳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主力 [14][72] - 土地出让收入累计同比-11.4%,同比减少1196亿元 [2][72] 后续财政政策展望 - 2025年全年政府债净融资规模安排13.86万亿元,较2024年多增2.9万亿元 [4][32][73] - 截至5月底已净融资6.3万亿元,剩余7.5万亿元待发行 [4][32][73] - 二季度政府债净融资同比或达2.3万亿元,三季度维持在3.8万亿元历史高位 [4][35][74] - 若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可能推出增量政策平滑财政支出 [5][37][74] - 政策性金融工具可能成为短期平滑经济波动的有效手段,2022年两批各3000亿元资金快速落地 [6][39][40][74] 增量政策方向 - 服务消费、生育政策、基建投资将成为财政稳增长核心发力点 [7][50][75] - 服务消费仅恢复至历史趋势的87.7%,存在较大修复空间 [50][51][75] - 基建投资将"新""老"协同发力,AI技术催生电力基础设施新需求 [62][75] - 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推进,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回升 [62][75] - 促消费需改善收入分配机制,强化社会保障和生育补贴 [50][75]
科技+消费双主线爆发?多股评级获上调!
证券时报网· 2025-06-01 07:53
机构评级概况 - 5月内71家机构合计进行5151次评级,1859只个股获"买入型"评级(包括买入、增持、强烈推荐、推荐)[2] - 316只个股获得5家及以上机构评级,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电力设备行业上榜个股数量均超30只,汽车和电子行业超25只[3] 医药生物行业 - 申万医药生物指数5月累计上涨6.42%,涨幅居一级行业第二位;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服务等细分赛道涨幅均超5%[5] - 舒泰神月涨幅达145.37%,其创新药"注射用STSP-0601"进入优先审评公示;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药明康德等龙头企业涨幅显著[5] - 中信建投证券看好2025年医药行业投资机会,重点关注创新、出海及行业整合[5] 食品饮料行业 - 山西汾酒、今世缘、伊利股份分别获23家、19家、19家机构评级,位居前三;山西汾酒2024年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增12%以上,2025年一季度营收165.23亿元(+7.72%),净利润66.48亿元(+6.15%)[6][7] - 贵州茅台获15家机构评级,迎驾贡酒、水井坊均获11家评级;中信证券认为白酒行业逐步筑底,头部企业通过分红、回购等提升股东回报[8] 电力设备及其他行业 - 德业股份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62.98%,受益于全球储能市场需求扩容及高集成度产品优势,南亚、非洲市场增长亮眼[9] - 长江电力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30.56%,总市值达7389.4亿元[10] 半导体行业 - 中微半导、盛科通信、伟测科技、纳芯微等半导体个股获机构上调评级至"买入";东兴证券预计2025年半导体市场延续强势增长[11] - 光大证券指出,国产替代技术推动半导体设备与材料、芯片设计等行业表现,AI或成自主可控新方向[11] 重点个股数据 - 山西汾酒总市值2248.39亿元,一季度净利润66.48亿元(+6.15%)[10] - 贵州茅台总市值19119.33亿元,一季度净利润268.47亿元(+11.56%)[10] - 迈瑞医疗总市值2738.54亿元,一季度净利润26.29亿元(-16.81%)[10]
热点思考|财政“前置”后该关注什么?(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5-30 22:20
财政融资前置表现 - 1-4月广义财政支出进度达28.4%,高于过去五年均值28.2%,展现财政对经济的有力支撑 [2][72] - 2025年一季度广义财政支出增速5.6%,超过名义GDP增速,为2023年以来一季度最好表现 [2][72] - 2025年4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提升至12.9%,预计二季度支出增速保持相对高位 [2][72] 财政收入与债务支撑 - 1-4月广义财政收入累计同比-1.3%,较预算目标低1.5个百分点,主要受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影响 [2][72] - 1-4月税收累计同比-2.1%,低于年初预算目标5.8个百分点,非税收入成为稳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力 [2][72] - 1-4月土地出让收入累计同比-11.4%,同比减少1196亿元 [2][72] - 1-4月政府债净融资4.8万亿元,同比多增3.6万亿元,成为广义财政支出核心支撑 [3][73] - 截至2025年5月24日,国债已发行规模达预算目标42.7%,远超2020-2024年均值16.9% [3][73] 后续财政政策展望 - 2025年财政政策更为积极,全年安排政府债净融资规模13.86万亿元,较2024年多增2.9万亿元 [4][73] - 截至5月底政府债已净融资6.3万亿元,尚余7.5万亿元待发行 [4][73] - 新增债务构成包括:赤字566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3000亿元、注资特别国债5000亿元、新增专项债44000亿元、化债资金20000亿元 [4][73] - 预计二季度政府债净融资同比多增2.3万亿,三季度维持在历史同期高位3.8万亿 [4][74] 增量政策工具 -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具备部署迅速特点,2022年首批3000亿资金两个月内全部落地,第二批3000亿资金一个月内收官 [6][74] - 预算内工具如赤字扩容和追加特别国债政策力度更强,但推进节奏较慢 [7][75] - 按静态测算广义财政收入距离目标相差约5000-6000亿,若影响支出效能或考虑追加资金 [7][75] 财政发力方向 - 服务消费仅恢复至历史趋势87.7%,存在较大修复空间 [50][75] - 延长居民实际休假时间是激发服务消费潜力关键 [50][75] - 新老基建协同发力,AI产业发展催生电力基础设施新需求 [62][75] - 2025年一季度全国工程项目数量累计3.9万个,同比增长9.4% [62]
南向资金盘中净买入73亿,港股科技50ETF(159750)获逆势加仓,机构看好“Terrific 10”低估机遇
格隆汇· 2025-05-30 18:11
港股科技股表现 - 港股科技股持续走弱 阿里巴巴-W、比亚迪股份跌超4% 小米集团-W、腾讯控股、美团-W、中芯国际等跌超2% [1]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跌2.21% [1] - 资金逆势买入 南向资金盘中净买入近73亿港元 港股科技50ETF(159750)亦获得资金踊跃申购 [1] 港股科技50ETF交易数据 - 招商中证香港科技ETF净值0.974 下跌0.022 跌幅2.21% [2] - IOPV为0.9710 溢折率0.31% 浄値0.9987 升贴水率-2.47% [2] - 流通盘5.71亿 流通值5.6亿 120日换手率24.55% 250日涨幅33.24% [2] - 52周高点1.24 52周低点0.60 [2] 机构观点 - 华泰证券认为港股风险溢价和经济的尾部风险明显减缓 震荡中枢理应上行 [2] - 新经济公司是内资和外资配置香港市场的核心 "Terrific 10"港股科技股估值较美股显著低估 [3] - 中信证券提出港股在中国资产配置中的合理比例应在45%以上 [6] 港股企业基本面 - 截至2024年年报 港股企业在美洲营收占比下降至1.8% 境外营收占比相比2018年高点下降3.0个百分点 [6] - 在AI产业催化下 互联网科技巨头仍有望迎来盈利上行 [6] 中证香港科技指数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踪中证香港科技指数 覆盖50家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公司 [6] - 行业分布广泛 包括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创新药等高新技术行业 [6]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小米集团-W、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美团-W、京东集团-SW、网易-S、比亚迪股份、百度集团-SW、中芯国际、百济神州等 [6]
A股公司“剧透”二季度经营暖意 新兴产业释放发展新动能
上海证券报· 2025-05-30 02:59
行业经营概况 - 半导体行业受益于AI产业发展,芯片公司订单增长显著,澜起科技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交付的互连类芯片在手订单金额超过人民币12.9亿元,DDR5内存接口芯片需求及渗透率较2024年大幅提升 [4] - 卫星通信领域进入规模化组网建设周期,臻镭科技已根据客户需求备货,2025年将按计划进行交付 [4] - 煤炭、化工等传统周期行业通过成本管控与结构优化应对量价压力,广汇能源预计煤炭价格或将止跌企稳,吨煤利润下行压力或将缓解,川宁生物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类中间体价格维持小幅上升趋势 [4] - 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效率提升,新强联排产订单充足,下游客户需求旺盛,正全力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交付要求 [5] - 广信材料高性能环保型石墨烯重防腐涂料已在高端装备制造、港口码头设施等领域取得批量订单,预计2025年二季度至三季度开始逐步放量 [5] 公司战略布局 - 龙磁科技越南工厂永磁产能扩至10000吨/年,泰国软磁工厂规划产能8000吨,预计年内建成部分产能并试产,逐步实现原材料本地化供应 [6] - 禾川科技布局机器人赛道,行星滚柱丝杆已具备量产能力,计划下半年推出游龙02号、mini龙两款人形机器人本体产品 [6] - 晨化股份计划在新材料、精细化工助剂和生物制造等领域寻找合适标的进行投资并购,2025年目标储备2至3家,力争成功1家 [7] - 国星光电瞄准车载LED、光电传感、显控模组、先进封装等方向挖掘优质标的 [7] - 珍宝岛积极探索符合国家政策及未来时代发展趋势的优势产业与资产,或通过资产并购拓展第二曲线 [7] - 汇川技术聚焦海外并购机会,围绕工业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开展投资并购业务 [7]
海光信息:事件点评: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强强联合优势互补-20250529
民生证券· 2025-05-29 12:3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光信息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可优化产业布局,汇聚产业链资源,实现“强链补链延链” [1] - 海光吸收合并中科曙光能增强系统集成能力,推动国产芯片在关键行业规模化应用 [2] - 看好公司研发投入带来的优势,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30.66/43.57/59.92亿元,对应PE为103/73/53倍 [3] 报告相关内容总结 事件情况 - 5月25日海光信息发布停牌公告,筹划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募集配套资金,5月26日起停牌,预计不超10个交易日 [1][3] 公司情况 - 海光信息2014年10月成立,专注国产架构CPU、DCU等核心芯片设计,2024年国内服务器CPU市占率53.6%排第一,GPU市占率超30%排第二 [1] - 中科曙光2006年3月成立,主营高端计算机、存储及云计算,2014年11月在上交所上市 [1] 业绩情况 - 海光信息2024年营业收入91.62亿元,同比增长52.4%;归母净利润19.31亿元,同比增长52.87% [3] - 中科曙光2024年营业收入131.48亿元,同比减少8.4%;归母净利润19.11亿元,同比增长4.1% [3]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项目/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9,162|13,822|19,341|26,294| |增长率(%)|52.4|50.9|39.9|36.0|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1,931|3,066|4,357|5,992| |增长率(%)|52.9|58.8|42.1|37.5| |每股收益(元)|0.83|1.32|1.87|2.58| |PE|164|103|73|53| |PB|15.6|13.8|11.9|10.0|[4] 公司财务报表数据预测汇总 - 成长能力: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50.86%、39.93%、35.95%;EBIT增长率分别为68.49%、41.92%、37.04%;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8.76%、42.11%、37.54% [8][9] - 盈利能力:预计2025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64.01%、64.51%、64.71%;净利润率分别为22.18%、22.53%、22.79% [8][9] - 偿债能力:预计2025 - 2027年流动比率分别为4.17、4.32、4.51;速动比率分别为2.45、2.45、2.52;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0.15%、20.18%、19.96% [8][9] - 经营效率:预计2025 - 2027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74.59、77.08、78.02;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441.33、422.79、427.16;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45、0.53、0.59 [8][9] - 每股指标:预计2025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32、1.87、2.58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9.86、11.47、13.66元;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1.48、1.80、2.39元;每股股利分别为0.27、0.38、0.53元 [9] - 估值分析:预计2025 - 2027年PE分别为103、73、53;PB分别为13.8、11.9、10.0;EV/EBITDA分别为53.46、40.51、31.17;股息收益率分别为0.20%、0.28%、0.39% [4][9]
海光信息(688041):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民生证券· 2025-05-29 11: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光信息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二者整合将优化产业布局,汇聚产业链优质资源,实现“强链补链延链” [1] - 海光吸收合并中科曙光能增强系统集成能力,推动国产芯片在关键行业规模化应用 [2] - 看好公司研发投入带来的产品优势,在国产替代和AI产业发展背景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长 [3] 报告相关内容总结 事件情况 - 5月25日海光信息发布停牌公告,筹划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募集配套资金,5月26日起股票停牌,预计停牌不超10个交易日 [1][3] 公司情况 - 海光信息2014年成立,专注国产芯片设计,2024年国内服务器CPU市占率53.6%排第一,GPU市占率超30%排第二,2024年营收91.62亿元,归母净利润19.31亿元 [1][3] - 中科曙光2006年成立,主营高端计算机等业务,2024年营收131.48亿元,归母净利润19.11亿元 [1][3]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9,162|13,822|19,341|26,294| |增长率(%)|52.4|50.9|39.9|36.0|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1,931|3,066|4,357|5,992| |增长率(%)|52.9|58.8|42.1|37.5| |每股收益(元)|0.83|1.32|1.87|2.58| |PE|164|103|73|53| |PB|15.6|13.8|11.9|10.0|[4] 公司财务报表数据预测汇总 - 成长能力: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50.86%、39.93%、35.95%,EBIT增长率分别为68.49%、41.92%、37.04%,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8.76%、42.11%、37.54% [8][9] - 盈利能力:预计2025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64.01%、64.51%、64.71%,净利润率分别为22.18%、22.53%、22.79% [8][9] - 偿债能力:预计2025 - 2027年流动比率分别为4.17、4.32、4.51,速动比率分别为2.45、2.45、2.52,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0.15%、20.18%、19.96% [8][9] - 经营效率:预计2025 - 2027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74.59、77.08、78.02,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441.33、422.79、427.16,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45、0.53、0.59 [8][9] - 每股指标:预计2025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32、1.87、2.58,每股净资产分别为9.86、11.47、13.66,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1.48、1.80、2.39,每股股利分别为0.27、0.38、0.53 [9] - 估值分析:预计2025 - 2027年PE分别为103、73、53,PB分别为13.8、11.9、10.0,EV/EBITDA分别为53.46、40.51、31.17,股息收益率分别为0.20%、0.28%、0.39% [9]
港股收评:三大指数集体飘绿,恒指跌0.53%,影视、游戏逆势走强
格隆汇· 2025-05-28 16:39
今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呈现高开低走行情,市场表现平淡。 截止收盘,恒生指数、国企指数分别下跌0.53%、0.31%,恒生科技指数跌0.15%。 | 代码 | 名称 | | 最新价 | 涨跌额 | 涨跌幅 | | --- | --- | --- | --- | --- | --- | | 800000 | 恒生指数 | 0 | 23258.31 | -123.68 | -0.53% | | 800100 | 国企指数 | | 8443.87 | -26.10 | -0.31% | | 800700 | 恒生科技指数 | | 5174.64 | -7.96 | -0.15% | 盘面上,大型科技股涨跌各异,快手绩后涨近6%,网易涨近3%,小米勉强飘红,阿里巴巴跌近2%,京东、腾讯跌超1%。 政策持续发力,三胎概念股走势活跃,婴童概念股、乳制品股涨幅明显。 阿里影业持续大涨带动影视股上涨,啤酒股、餐饮股、体育用品股等消费概念齐涨。 啤酒股连续上涨,百威亚太涨超4%,香港生力啤涨超3%,青岛啤酒涨超1%。 | 代码 | 名称 | | 最新价 | 涨跌额 | 涨跌幅 √ | | --- | --- | --- | ...
山西证券研究早观点-20250528
山西证券· 2025-05-28 08:24
报告核心观点 - 看好海大集团投资机会,推荐温氏股份等生猪养殖股、圣农发展、乖宝宠物、中宠股份;看好AI算力国产替代投资机会,推荐海光信息、浪潮信息;科技金融政策举措利好科技进步与金融市场发展 [4][6][9] 农业行业 市场表现 - 本周(5月19日 - 5月25日)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 - 0.18%,农林牧渔板块涨跌幅为 - 0.36%,板块排名第15,子行业中其他种植业、其他农产品加工、动物保健、生猪养殖及粮油加工表现位居前五 [4] 价格与利润情况 - 截至5月23日,四川/广东/河南外三元生猪均价分别为14.05/15.39/14.25元/公斤,环比上周分别 - 2.09%/+0.65%/-3.72%;平均猪肉价格为20.95元/公斤,环比上周上涨0.05%;仔猪平均批发价格28.00元/公斤,环比上周持平;二元母猪平均价格为32.53元/公斤,环比上周持平;自繁自养利润为48.21元/头,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为 - 16.06元/头 [4] - 截至5月23日,白羽肉鸡周度价格为7.36元/公斤,环比下跌0.54%;肉鸡苗价格为2.85元/羽,环比上周持平;养殖利润为0.01元/羽;鸡蛋价格为7.20元/公斤,环比下跌6.01% [4] 投资机会 - 随着上游原料价格下行筑底和下游养殖端趋于改善,饲料行业景气度有望见底回升,海大集团经营基本面有望迎来上行期,海外饲料业务有望成业绩潜在增长点 [4] - 生猪养殖行业本轮盈利时间持续性或超市场悲观预期,后续有望迎来预期修正和估值修复,推荐温氏股份等生猪养殖股 [4] - 2025年肉鸡行业业绩驱动因素或新增需求回升变量,圣农发展处于业绩和PB估值底部区域,具备配置价值 [4] - 2025年是宠物主粮品牌决胜关键一年,应关注品牌利润端,推荐乖宝宠物、中宠股份 [4] 计算机行业 算力需求与采购 - 互联网和智算中心两大下游AI算力需求持续,国产化采购快速推进;互联网大厂持续投入模型训练与推理,加速国产AI芯片采购;智算中心政策明确国产建设目标,项目招投标数量增加,国产化率有望加速提升 [6] 芯片情况 - 国产AI芯片第一梯队厂商加速追赶英伟达,华为昇腾部分产品可对标,寒武纪等新一代主力产品有望替代;国产芯片厂商解决供应链问题,突破CUDA生态壁垒,国产化替代空间大 [6] 服务器情况 - 国内互联网厂商对AI服务器需求旺盛,预计到2028年中国加速服务器市场规模达253亿美元,2024 - 2028年均复合增速超20%;H20推动浪潮信息等业绩增长,昇腾系厂商份额提升,本土ODM厂商切入市场 [6] 投资策略 - 看好新一代产品性能有望大幅提升的第一梯队芯片厂商,推荐海光信息,关注寒武纪等;看好H20放量对传统服务器领军业绩拉动,推荐浪潮信息,关注华勤技术等,看好昇腾芯片份额提升投资机会,关注四川长虹等 [6] 非银行金融行业 政策举措 - 科技部等七部门发布支持科技金融政策举措,涉及多领域,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有利于构建科技金融政策框架与服务体系 [9] 市场情况 - 2025年5月9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出,5月9日至25日26家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债33张,合计规模1774亿元,占比25.74%;13家证券公司发行规模174亿元,占比6.43% [9] - 上周主要指数下跌,A股成交金额5.87万亿元,日均成交额1.17万亿元,环比减少7.34%;两融余额1.80万亿元,环比降低0.28%;中债相关指数及国债收益率有变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