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
搜索文档
中英系列投资交流活动开幕式及投资中国专场成功举行
商务部网站· 2025-09-12 08:46
活动概况 - 中英系列投资交流活动开幕式及投资中国专场于9月9日成功举行 由商务部与英国商业贸易部共同主办 约300名政府 企业 金融及商协会代表与会[1] - 英国担任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主宾国 中英系列投资交流活动包括开幕式 投资中国专场 投资英国专场以及中英健康创新平台投资促进活动[2] 双边投资合作 - 中方欢迎英国企业投资中国并鼓励中国企业投资英国 双方坚持自由贸易 共同维护多边贸易规则和体系[1] - 英国政府愿将现代产业战略与中国创新生态深度对接 实现双向投资再上新台阶 英中经贸关系被定义为战略 持久 相互尊重[1] 重点合作领域 - 企业介绍了生命健康 绿色能源 智能制造 消费品等领域的项目进展情况[1] - 绿色和数字经济被期待引领中英经贸关系高质量发展[1] 企业反馈 - 与会企业代表通过投资中国专场感受到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坚定决心 进一步稳定了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预期[1]
双枪科技(001211) - 2025年9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2 08:10
产品战略与定位 - 公司定位“精致厨具,优质竹材”战略,核心产品从筷子、砧板、签类转向碗筷、刀板、锅铲组合,通过供应链整合进入锅具、刀具品类,实现差异化竞争 [2] - 竹材业务采用“连锁工厂”模式,实现全竹生命周期综合利用,形成完整产业链,响应“以竹代塑”国家政策 [2] - 开发新产品“金钢瓷”,耐高温、防破裂、易清洗,可替代密胺餐具,预计2025年中国密胺餐具市场规模突破250亿元 [3] 业务发展与规划 - 聚焦竹炭业务和“金钢瓷”产品,与顶尖技术方合作,凭借30年竹产业经验和全渠道营销能力,推动产业链协同 [3] - 未来规划减少固定资产投资,优化产品线,实现高毛利、高周转、高人效的“三高”目标,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4] - 调整客户结构,实施分级管理,重点服务A类客户和集采模式客户;拓展餐饮客户业务,加速资金周转 [5] 绿色经济与技术创新 - 践行绿色生产,提高竹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将毛竹几乎全部转化为经济价值产品,在浙江丽水、江西资溪建立连锁工厂 [6] - “金钢瓷”材料可回收、无有害物质释放,是实现环保战略升级和餐饮市场突破的关键产品 [6] - 持续研发自动化智能化制造设备,打造高效节能生产方式,提升产品品质 [6] 市场应对与风险管控 - 美国加征关税对非竹木材质出口业务有一定影响,但2025年业务影响有限,因订单提前排期 [8] - 外贸渠道以欧美市场为主,同时拓展欧洲和“一带一路”国家,强化ODM定制服务能力,保持竞争优势 [8][9] - 公司积极调整市场策略,灵活应对复杂环境 [8]
中经评论:开放中国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经济日报· 2025-09-12 08:09
展会活动概况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于9月8日至11日在福建厦门举办 吸引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参会 举办超百场投资促进活动 [1]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举办 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 覆盖27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 [1] -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9月17日至21日在广西南宁举办 45个国家约3200家企业参展 [1] 对外开放政策 - 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 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不断扩大 [2] - 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2] - 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2] 新兴领域合作 - 投洽会集中展示数字技术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创新技术和优质项目 [3] - 服贸会展示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智慧物流等190多项新产品新成果 包括全球首款3D打印高分子抗疲劳可吸收血管支架和国内首款千比特规模专业光量子计算机 [3] - 东博会首创1万平方米人工智能专馆和新质生产力专馆 一批硬核AI产品首发亮相 [3] 经济基础优势 -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超大规模市场 完备产业配套体系和多样化应用场景 [3] - 中国已成为157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 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 [4]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 最重要对外投资国和利用外资国之一 [4] 经济增长贡献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稳定在30%左右 [4] - 2024年多家国际机构和投资银行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4]
主宾国澳大利亚 G’day,朋友
北京商报· 2025-09-12 01:16
参展规模与设计 - 澳大利亚作为主宾国以参展以来最大规模展团亮相 近60家机构和企业参展 [1][3] - 国家馆规模扩大至去年3倍 展出面积和参展商数量均创服贸会新纪录 [3] - 展馆以绿色为主基调 设计包含悉尼海港大桥 悉尼歌剧院 袋鼠和考拉等特色元素 配备互动屏幕营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1][3] 参展机构与领域 - 参展机构涵盖绿色经济 教育 旅游 食品和消费品 金融服务和健康等领域 [3] - 包括澳新银行 阿德莱德大学 澳洲注册会计师公会和澳大利亚旅游局等知名机构 [1][3] - 参展商举办系列主题研讨会和商务会议 涉及金融服务 可持续消费和教育等多个领域 [3] 企业合作成果 - EZZ&EAORON展示澳洲本土核心品牌的护肤品与保健产品 已收获不少合作意向 [4] - 阿德莱德大学代表团规模显著扩大 与两家中国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4] - 澳洲会计师公会作为铂金合作伙伴 联合多家全球领先会计师事务所发起联合倡议 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专业支持 [9][10] 旅游市场表现 - 中国赴澳游客人数在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期间增长19% 为澳大利亚入境游增长最快国际客源市场 [7] - 中国游客消费总额达92亿澳元 同比增长28% [7] - 澳大利亚在2025年春节期间位列中国游客长线出境游首选目的地 2024年全年稳居南半球旅游热门目的地榜首 [7] 服务贸易与专业服务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9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 出口增长15% [9] - 知识密集型服务与专业服务迎来黄金发展期 会计 金融等专业服务领域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10] - 澳洲会计师公会通过与中国当地伙伴合作 培养国际认可的财会人才 推动全球服务贸易发展 [10]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为摩洛哥带来发展机遇
商务部网站· 2025-09-11 23:46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摩洛哥的影响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于2026年1月正式生效 对六大类进口产品所含碳进行定价 包括水泥 钢铁 铝 化肥 电力和氢能 [1] - 摩洛哥受直接影响最大的行业是磷肥 钢铁 水泥和铝 农业和农食品行业将受到间接影响 需满足欧洲关于可追溯性和碳足迹的新要求 [1] - 摩洛哥受CBAM的直接影响相对有限 估计仅占GDP的0.3% [1] 摩洛哥的应对策略与机遇 - 摩洛哥可将CBAM转化为竞争力杠杆 巩固其作为区域脱碳先锋地位 [1] - 得益于对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投资和初步绿色税基的建立 CBAM不仅代表税收 也是转变生产方式和加速能源转型的机会 [2] - 基于现有的欧盟-摩洛哥绿色伙伴关系 双方将支持绿色项目并促进可再生能源证书的国际认可 [2] 市场前景与竞争优势 - 通过采用清晰的碳报告标准 摩洛哥能巩固其在欧洲的市场份额 [2] - 摩洛哥未来有望成为可靠的区域低碳产品供应商 [2]
服贸会“外国朋友”携展品赴约 澳大利亚首次任服贸会主宾国
新华网· 2025-09-11 22:01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举办 [1] - 展会吸引8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 [1] - 覆盖20多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 [1] - 整体国际化率超过20% [1] 澳大利亚展团 - 澳大利亚首次担任主宾国 [1] - 组建历届最大规模展团 [1] - 全面展示绿色经济、教育、旅游、食品、消费品和健康等众多领域最新成果 [3]
【战略合作】与天能集团强强联手 共启可再生能源业务新篇
格隆汇· 2025-09-11 18:37
战略合作概述 - 香港中华煤气与天能控股集团正式建立全生态链协同合作关系 共同推动可再生能源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1] - 合作基于安徽马鞍山和县100.5MWh储能电站项目的成功合作基础 从单一项目合作升级为集团战略协同[3] - 双方将在项目联合开发 投融资协作 示范基地共建 科技与场景创新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3] 合作领域与模式 - 推动"设备+技术+资本+场景"全生态链融合与协同发展[3] - 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业务模式与能源管理数智化升级 打造零碳智慧工业园区和低碳工厂[3] - 在智慧能源业务协同开发 技术创新 场景应用及资本合作等多个维度持续深化合作[4] 企业战略定位 - 香港中华煤气自1862年创立 已实现从城市燃气 衍生业务到智慧能源的成功转型 并拓展"海陆空"绿色燃料业务[3] - 天能控股集团高度认可香港中华煤气的百年发展成就 认为双方业务具备高度协同性与互补性[4] - 双方合作顺应全球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趋势 将共同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创新路径[6] 合作背景与展望 - 天能控股集团将以全面开放全生态合作场景为契机 深化与香港中华煤气的战略协作[4] - 双方通过参观香港中华煤气大埔制气厂 深入交流城市燃气产业链 可再生能源 绿色燃料与化工等领域的创新成果[6] - 合作旨在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企业实践与行业范例[6]
适应解决方案:气候韧性中的投资机遇
Refinitiv路孚特· 2025-09-11 14:02
文章核心观点 - 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损失日益严重,推动了对气候适应和韧性的需求,由此催生了一个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的投资机遇 [1][5][6] - 伦敦证交所集团的分析显示,全球有约2100家公司从气候适应相关产品和服务中获得收入,2024年该部分收入超过1万亿美元,占全球绿色经济的五分之一 [6][7] - 除了股票市场,绿色债券市场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气候适应主题的渠道,2024年相关债券发行量达到1600亿美元 [12] 气候变化的现实影响与适应需求 - 气候变化导致的经济损失巨大,例如2024年1月洛杉矶野火造成1500亿美元经济损失,过去十年气候相关天气事件总损失约2万亿美元 [1] - 即使全球减排努力成功,气候变暖的惯性仍将导致未来几十年极端天气事件更频繁严重,海平面将持续上升数百年 [1] - 到2025年,全球GDP的11-14%可能因气候变暖而面临风险,已有企业如太平洋天然气和电力公司因气候影响破产 [1] 全球适应行动的进展 - 全球171个国家已制定至少一项国家适应政策、战略或计划,19个G20国家政府已制定国家适应计划 [2] - 富时环球指数中34%的企业披露了其为应对气候变化而正在进行的适应活动 [2] - 企业最常见的适应措施集中在防洪、提高用水效率、风暴防范和提高能源效率 [5] 气候适应经济的规模与增长 - 伦敦证交所集团绿色收入分类系统定义了133项绿色经济活动,其中35个为气候适应做出贡献 [6] - 气候适应相关收入在过去十年稳步增长,自2016年以来复合年增长率达5.1% [6][7] - 在适应经济细分领域中,绿色建筑收入最高,达4240亿美元,其次是水利基础设施,专门的适应领域如防洪收入为170亿美元,土地侵蚀收入为10亿美元 [10] 投资渠道与工具 - 投资者可通过规模达2.9万亿美元的绿色债券市场参与气候适应主题,其中四分之一的绿色债券与适应性和韧性投资相关 [12] - 市场存在具体适应主题债券案例,如荷兰政府为防洪发行的绿色债券、英国绿色金边债券计划以及斐济2018年发行的绿色债券 [13] - 开发银行如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发行了气候韧性和适应债券 [13] 绿色经济整体背景 - 绿色经济规模庞大,占到全球上市公司市值的7.1%,带来5.46万亿美元的投资机会 [20] - 绿色经济的发展由公共和私人投资共同推动 [21]
从深海到健康,中挪产业合作迎新机遇
北京商报· 2025-09-10 22:22
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 - 服务业占全球GDP比重达68% 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从2013年20.6%升至2023年25% 预计2040年突破40% [2] - 北京服务业占GDP比重达85.3% 实际利用外资超660亿美元占全国8.4% 吸引8000多家外资企业落户 [2][3] - 北京落地70余项全国突破性政策 80余项创新成果全国推广 近2000家中外金融机构在京设立 [2][3] 营养保健食品行业 -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规模从2013年993亿元增长至2023年328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3% 预计2027年突破8000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营养保健食品贸易总额62.3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 其中进口额39.81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4] - 挪威在华营养保健食品进口国中排名第16占比1.3% 2025年上半年贸易额5616万美元同比下降8.1% [4] 中挪健康产业合作 - 2018-2024年中国进口挪威保健品从900多万美元增长至1.04亿美元 7年年均增长率达47% [4] - 挪威品牌在心脑血管鱼油磷虾油及口服美容虾青素胶原蛋白领域占据中高端市场重要地位 [5] -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达31.87%较2023年提高2.17个百分点 对DHA/EPA等成分认知度较高 [5] 蓝色经济与海洋产业 - 全球海洋经济规模预计2030年达3万亿美元 [7] - 中国路桥与挪威Pure Salmon Technology签署合作协议 将在中国建设大西洋鲑绿色水产养殖示范项目 [1][7][8] - 双方计划开发风光鱼互补海洋牧场 结合浮式海上风电与水产养殖技术 实现蓝色粮仓与绿色能源融合 [8] 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 - 北京聚集24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 核心产业营收超3500亿元人民币 [3] - 合作将推动挪威自动化投喂、人工智能鱼病诊断、网箱智能化养殖平台等技术在中国应用 [8] - 挪威国家馆9家企业参展 覆盖农业科技、医疗健康、水产养殖等传统优势领域 [8]
服贸会主宾国澳大利亚国家馆开馆 “最大团展”拓合作良机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22:05
展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澳大利亚作为主宾国参展面积达360平方米 创历届主宾国最大展台纪录[1] - 澳大利亚组建近60家机构和企业参展 包括澳新银行 阿德莱德大学 澳大利亚旅游局等 为参展以来最大规模展团[3] 重点展示领域 - 澳大利亚重点展示绿色经济 国际教育 金融财会 医疗保健 食品及旅游领域的领先实力[3] - 展馆设计包含悉尼海港大桥和悉尼歌剧院元素 配备互动屏幕营造沉浸式体验空间[3] 双边合作前景 - 服务贸易被认定为中澳经贸合作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 是未来重要增长引擎[3] - 两国在教育 旅游等传统领域合作基础深厚 在绿色发展 数字经济 科技创新等新兴领域合作前景广阔[3] 经贸关系定位 -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指出澳中不仅拥有坚实贸易伙伴关系 更保持长久社会与文化纽带[3] - 服贸会为澳大利亚企业提供与中国主要采购商和伙伴会晤的良机 可巩固现有合作并建立新纽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