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化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高工锂电15周年策划|大族锂电黄祥虎:强化技术研发创新 重点拓展海外市场
高工锂电· 2025-06-18 22:45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历程 -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从0到1、从弱小到壮大、从跟随到领跑的完整历程,现已成为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新三样"代表 [2] - 以2010年"十城千辆"为起点,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力牵引下,行业走过波澜壮阔的15年发展 [2] - 2025年将开启新15年征程,交通电动化向全场景渗透,能源体系变革加速走向纵深 [2] 新15年发展趋势与挑战 - 新阶段将涌现新应用场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及产业生态格局重构 [2] - 全球化成为核心命题,需解决从领跑到真正融入全球市场、培育跨国企业的挑战 [2] - 技术迭代重点包括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应用场景扩展至储能、船舶、eVTOL等领域 [13] 高工锂电15周年活动规划 - 策划"激荡15年 瞭望新征程"系列活动,调研超100家产业链代表企业 [4] - 活动形式包含调研走访、视频专访、深度报道及15周年行业盛典 [5] - 视频策划包括对话20位企业领袖、新青年领袖及全球化主题圆桌讨论 [7][8] 行业研究内容框架 - 梳理产业三大发展阶段:萌芽期(2010-2015)、爆发期(2016-2020)、全球化引领期(2021-2025) [12] - 重点分析电池、装备、材料产业链的技术/市场/竞争格局变化及TOP10企业特写 [13] - 未来研究聚焦技术破局路径与生态重构方向 [13] 15周年行业盛典亮点 - 邀请超1000位产业链高层参会,探讨15年得失与新机会 [15] - 设置新电池技术、全场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后浪"企业四大主题板块 [16] - 发布行业评选结果及15周年纪录片 [17] 核心交流议题 - 复盘锂电产业15年得失,展望新技术/场景/模式/格局 [10] - 探讨企业全球化战略、技术突破路径及高工锂电未来角色 [11][8]
南极光(300940) - 300940南极光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8
2025-06-18 18:27
公司经营情况 - 2025 年一季度净利润超 2024 年全年,原因是国际龙头高端客户比重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增加,以及公司战略转型(从高度依赖手机供应链转向多场景应用驱动、从相对单一内销市场转向内销 + 外销并举),驱动经营状况自 2024 年至 2025 年第一季度持续改善 [2] -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迭代,凭借技术优势获取与头部客户稳定合作关系、巩固供应链地位并保持合理利润水平,伴随 Switch 2 等核心终端需求放量,毛利率与净利率有望进一步增长 [3] 任天堂 Switch 2 相关情况 - 南极光是唯一通过任天堂认证的背光模组供应商,配套的 Switch 2 背光源模组产品已实现规模化稳定交付,后续销售将随 Switch 2 主机销量增长逐步放量。Switch 2 上市 4 天销量突破 350 万台,索尼 PS5 上市首月销量达 340 万台,任天堂 Switch 1 上市首月销量达 274 万台 [4] 海外业务情况 - 海外业务占比约 50%,仍具增长空间,核心驱动力为技术创新、新兴市场渗透及全球化战略布局。Switch 2 项目成功量产为国际头部客户提供技术背书,有望驱动群聚订单,加速多领域全球渗透进程 [5] - 中美贸易战对公司生产经营及订单交付未产生任何影响 [5] 行业与客户情况 - LED 背光源技术凭借亮度、成本控制、长寿命及可靠性等优势,契合多样化显示应用场景的细分市场,有稳固且可观的市场份额 [7] - 公司已进入群志光电、华星光电等头部 LCD 模组企业供应链,应用终端包括任天堂、佳明、联想、华为等知名消费电子与汽车品牌 [7]
均普智能全球化战略再升级 北美业务正步入稳健发展轨道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18 14:37
全球化战略升级 - 公司将北美市场置于至关重要的位置,以客户需求为基础对北美业务进行调整[1] - 北美市场潜力巨大,当地制造业正经历产能优化与供应链重构,为具备领先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带来市场机遇[1] - 北美庞大的经济体量、持续产业升级及消费需求构成业务发展的结构性机会[1] - 中国及海外车企新能源业务落地北美为公司带来独特机会[1] 北美市场布局 - 集中资源深耕美国与墨西哥市场,将墨西哥定位为战略增长极[1] - 墨西哥工厂从莱昂迁至蒙特雷,地理上更接近核心客户集群,提升响应与服务效率[2] - 蒙特雷地区拥有更丰富优质的工程技术及研发人才,为业务扩张提供人才保障[2] - 墨西哥工厂角色升级为公司级研发生产制造基地,支撑北美区域一站式服务愿景[2] 医疗产业机遇 - 美国医疗产业新一轮产业结构变化带来新机遇[2] - 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自动化技术和人才缺乏,需依托中国等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2] - 公司北美团队将利用欧洲区医疗行业成熟技术及经验,为北美医疗业务提供高效自动化解决方案[2] 战略转型 - 公司加速从"智能装备供应商"向"全球智能制造领军者"转型[3] - 凭借战略定力和全球协同能力持续发掘新市场机遇[3] - 北美业务在战略聚焦和运营升级驱动下有望成为全球增长新引擎[2]
正式更名为“豪威集团” 留给“韦尔股份”的日子不多了
犀牛财经· 2025-06-17 19:47
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变更 - 公司证券简称将于6月20日起由"韦尔股份"变更为"豪威集团",证券代码保持不变 [2] - 公司名称正式由"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通过《关于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的议案》,99.9035%出席会议股东同意该议案 [3] 股东投票情况 - A股股东同意票数为628,419,091票,占比99.9035% [3] - A股股东反对票数为516,034票,占比0.0820% [3] - A股股东弃权票数为90,710票,占比0.0145% [3] 更名背景及战略考量 - 变更名称是基于公司战略规划及经营业务开展需要,符合战略规划和整体利益 [5] - 外界解读更名出于全球化战略考量,资本市场对"豪威"品牌认知更深 [5] - 公司于2019年完成对豪威科技的收购,逐步构建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显示解决方案和模拟解决方案三大业务体系 [5] - 更名是在登陆港股市场前,面向资本市场进行的品牌正名活动 [5] 港股上市计划 - 公司拟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5]
海天味业(603288):港股上市在即,稳步推进全球化战略
国信证券· 2025-06-17 19: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海天味业的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 [1][6][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天味业是中国调味品龙头企业,稳步推进全球化战略,积累优势明显,经营状态稳定,未来经营业绩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2][6] - 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96.8/324.4/351.5 亿元,同比增长 10.3%/9.3%/8.4%;实现归母净利润 71.4/77.9/84.6 亿元,同比增长 12.6%/9.1%/8.6%;实现 EPS1.28/1.40/1.52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1.2/28.6/26.4 倍;若考虑赴港融资摊薄影响,实现 EPS1.23/1.34/1.45 元,对应 PE 为 32.7/30.0/27.6 倍 [2][6] 公司 H 股发行情况 - 海天味业 H 股 6 月 11 日开启香港公开发售,公开发售期为 6 月 11 日至 6 月 16 日,预计 6 月 18 日公布发行价格,6 月 19 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并开始上市交易 [2][3] - 本次全球发售 H 股基础发行股数为 2.63 亿股,约占当前 A 股股数的 4.73%,并授予承销商 15%的超额配股权,发行价格区间初步确定为 35.00 港元 - 36.30 港元/股,折合人民币约 32.0 - 33.2 元/股 [3] - 公司已引入 8 名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金额 5.95 亿美元可购入的发售股份数目,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主营业务发展,重点投入产能扩建、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及品牌建设等方面 [3] 公司行业地位与战略 - 海天味业是中国调味品龙头企业,主要品类包括酱油、蚝油、调味酱、特色调味品及其他,在中国调味品市场排行首位、位居全球第五 [3] - 2024 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约 4981 亿元,海天味业的市场份额为 4.8%;主力酱油产品在全球和中国市场均排名第一,中国市场占有率为 13.2%,全球市场占有率为 6.2% [3] - 本次港股发行主要为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以及竞争力 [3] 可比公司估值 | 代码 | 公司简称 | PE - TTM | 股价 | EPS(25E) | EPS(26E) | PE(25E) | PE(26E) | 总市值(亿元) | 投资评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3288.SH | 海天味业 | 33.66 | 40.12 | 1.23 | 1.34 | 32.72 | 29.99 | 2,231 | 优于大市 | | 603027.SH | 千禾味业 | 22.64 | 11.45 | 0.55 | 0.61 | 20.82 | 18.74 | 118 | 不适用 | | 603317.SH | 天味食品 | 22.40 | 11.01 | 0.65 | 0.73 | 16.93 | 15.07 | 117 | 优于大市 | [14] 财务预测与估值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 项目 | 2023 | 2024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 21689 | 22115 | 24941 | 28435 | 32207 | | 应收款项 | 391 | 261 | 244 | 267 | 289 | | 存货净额 | 2619 | 2525 | 2738 | 2712 | 2934 | | …… | …… | …… | …… | …… | …… | |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 | 38424 | 40858 | 44459 | 48425 | 52658 | [17] 利润表(百万元) | 项目 | 2023 | 2024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 | 24559 | 26901 | 29675 | 32440 | 35152 | | 营业成本 | 16029 | 16948 | 18504 | 20213 | 21878 |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194 | 228 | 251 | 274 | 297 | | …… | …… | …… | …… | …… | …… |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 5627 | 6344 | 7141 | 7790 | 8462 | [17]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 项目 | 2023 | 2024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净利润 | 5627 | 6344 | 7141 | 7790 | 8462 | | 资产减值准备 | -13 | | 96 | 34 | 106 | | 折旧摊销 | 902 | 880 | 622 | 728 | 792 | | …… | …… | …… | …… | …… | …… | | 货币资金的期末余额 | 21689 | 22115 | 24941 | 28435 | 32207 | [17] 关键财务与估值指标 | 指标 | 2023 | 2024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每股收益 | 1.01 | 1.14 | 1.28 | 1.40 | 1.52 | | 每股红利 | 0.59 | 0.66 | 0.77 | 0.84 | 0.91 | | 每股净资产 | 5.13 | 5.56 | 6.07 | 6.63 | 7.24 | | …… | …… | …… | …… | …… | …… | | 权益自由现金流 | 9671 | 9455 | 7008 | 8062 | 8742 | [17]
传化智联携手马来西亚国家石油 重点开拓东南亚市场并辐射全球
证券日报· 2025-06-17 15:12
战略合作 - 传化智联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提升全球合成橡胶产业链竞争力 [2] - 双方将在中国和马来西亚边佳兰合资建设聚丁二烯橡胶生产设施,重点开拓东南亚市场并辐射全球 [2] - PETRONAS是全球能源巨头,业务覆盖油气勘探、炼油分销、天然气加工、能源贸易及石化制造全产业链,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167位 [2] 传化合成材料业务优势 - 传化智联旗下传化合成是国内新材料领域龙头企业,专注顺丁橡胶研发生产,年产能达27万吨,为全球最大顺丁橡胶单体工厂 [3] - 公司拥有30项全球专利,包括镍系/钕系顺丁橡胶连续制备工艺等国内首创技术,产品销往全球30余国,服务国际TOP25轮胎企业 [3] - 传化合成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立稳定的国际市场口碑与占有率 [3] 合作协同效应 - 合作将实现PETRONAS石化原料产能优势与传化合成橡胶生产的协同,通过丁二烯原料直供降低采购成本并增强供应链稳定性 [3] - 双方将联合开发高附加值新材料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3] - 业内人士评价此次合作为"强强联手",有望进一步释放协同效应 [3] 全球化战略布局 - 此次合作打造"技术研发-原料供应-生产制造-全球分销"的产业链共同体,体现传化智联全球化战略的坚定执行力 [4] - 未来公司将通过"技术出海+产能出海"双轮驱动模式,高效协同国内国际双循环 [4]
志特新材(300986) - 2025年6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6 18:22
公司业务整体情况 - 上半年业务稳健向好,一季度盈利超2000万元,二季度国内业务改善,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海外业务增长动能强劲,新签订单量大幅增长 [2] 股权激励计划 - 以境内外业务协同发展推进股权激励目标达成,境外收入目标10亿元,铝模预计占70%,其他多元化产品预计占30%,国内聚焦战略区域深耕 [2][3] 行业竞争格局 - 铝模板行业国内外市场呈现差异化出清,2024年国内存续企业不足200家,今年上半年加速出清,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强,竞争焦点向“技术壁垒+服务效率”升级 [4] 海外业务增长原因 - 自2014年启动全球化战略,构建先发优势和全产业链运营体系,依托国内成本优势构建价格竞争力,提供全周期技术指导与定制化方案及系统性售后和增值服务,协同响应机制提升服务效率 [5] 新型隔热防火材料 产品优势 - 技术上采用陶瓷高温锻造工艺与特殊催化剂协同制备,性能上耐火时间大幅提升,隔热效能超传统气凝胶2倍且成本仅为其三分之一,产业化采取轻资产模式可快速释放产能 [6] 推广战略 - 国内以地产、物业为核心客户,从华南示范推广并向全国拓展,海外通过现有渠道布局房地产、建筑市场,后续适时向其他领域扩张 [7][8] 推广主体 - 海外依托现有海外子公司,国内通过现有国内子公司 [8] 市场空间 - 保温隔热涂料需求广泛,产品若降低成本可提升渗透率,公司有销售渠道网络和客户资源优势,潜在市场空间有望扩大 [8]
锦江酒店境外酒店业务五年亏25亿 百亿商誉压顶赴港上市推进全球化
长江商报· 2025-06-16 08:53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拟于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发行规模不超过总股本15%(超额配售权行使前)[2] - 聘请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作为H股上市审计机构及上市后首个会计年度境外审计机构[2] - 上市决议有效期拟定为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24个月[2] - 主要目的为推进全球化战略 加强境外资本市场对接 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1][2] 公司发展历程 - 前身为1996年上市的新亚股份 2003年资产重组后更名为锦江酒店[2] - 2015年收购法国卢浮集团正式拓展境外业务[1][6] - 2016年和2018年相继收购铂涛集团和丽笙酒店集团[6] - 控股股东锦江资本曾于2006年在港上市 2022年5月私有化退市[2] 财务状况 - 2023年营业收入146.49亿元(同比+299.53%) 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691.14%)[4] - 2024年营业收入140.63亿元(同比-4%) 净利润9.11亿元(同比-9.06%)[5] - 2024年境内营收95.65亿元(同比-5.34%)占69.2% 境外营收42.56亿元(同比-0.9%)占30.8%[5] - 截至2025年3月末商誉规模达116.04亿元 占总资产25.5% 净资产73.56%[7] 境外业务表现 - 2020-2024年境外有限服务型连锁酒店业务累计亏损超3亿欧元(约24.9亿元人民币)[1][6] - 2024年法国卢浮集团营收5.56亿欧元 净利润亏损1079万欧元[6] - 截至2024年末卢浮集团运营酒店1168家[6] - 2015-2024年境外业务净利润波动较大 2020年后持续亏损[6] 业务规模与募资情况 - 截至2024年末已签约酒店17391家 客房164.25万间[6] - 2021年A股定增募资50亿元 用于酒店装修升级等项目[3] - 截至2024年末累计投入募资29.76亿元 酒店装修项目投资进度12.97%[3]
【移卡(9923.HK)】全球化战略加速升级,海外版图持续扩大 ——跟踪报告(王一峰/李爱娅)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14 22:12
公司业绩表现 - 24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30.9亿元,同比减少21.9%,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比有所增加 [3] - 24年公司一站式支付服务/商户解决方案/到店电商服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87%/11%/2%,同比分别-1/+2/-1pct [3] - 24年公司年度支付费率为11.9个基点,商业化能力与行业趋势一致 [3] 一站式支付业务 - 24年一站式支付业务营收为26.9亿元,同比-22.9%,主要因宏观经济波动导致客户平均交易金额下降 [4] - 24年一站式支付服务业务毛利率达14.2%,同比+4.5pct,盈利韧性显著 [4] - 基于应用程序的日交易笔数峰值接近6000万笔,与超过6000家SaaS合作伙伴深度对接,合作伙伴数量同比增长32.0% [4] - 联合收单合作银行数达近160家,通过17000家独立销售代理扩大市场覆盖 [4] 商户解决方案业务 - 24年商户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3.4亿元,同比-6.4%,毛利率维持在87.2%,与23年的87.4%基本持平 [5] - 金融科技营销服务覆盖90%以上的客群,包括蚂蚁宝、微众银行、宁波银行、众安保险等 [5][6] - 通过AI算法实现广告精准投放与动态创意生成,提升转化率,深化AI技术应用及扩大国内外战略性伙伴合作 [6] 到店电商业务 - 24年到店电商业务收入为0.6亿元,同比-40.4%,毛利率从23年的80.3%上升至24年的81.3% [7] - 优化收费模式后前置收入对到店电商收入贡献达50%,服务的门店数持续增长 [7] 海外业务发展 - 24年海外GPV全年交易量超11亿元,同比增长近5倍 [8] - 拓展汽车、奢侈品、休闲娱乐等新行业客户,新增Clinique、Bose、徕卡相机、小米等知名品牌商户 [8] - 实现境内外全卡种受理,加入Visa、Mastercard和银联国际等支付网络会员机构,与花旗、汇丰、巴克莱等银行深度合作 [8]
2025中国汽车重庆论坛:破解“内卷式”竞争,车企有话说
新华网· 2025-06-13 18:39
奇瑞汽车的战略转型 - 公司强调冷静稳健发展,坚持技术为本,持续领先智能化电动化转型 [3] - 全球化战略是核心,乘用车累计出口量即将突破500万辆,覆盖115个国家地区,拥有30家子公司和20多个海外工厂 [3] - 通过五年转型初步成为用户型企业,采用设计师直面用户的创新方法,强化用户共创共情服务 [3] 比亚迪的技术立品牌策略 -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战略,拥有12万技术人员,2023年研发投入达542亿元 [5] - 过去四年持续发布重磅前沿技术,将技术视为最佳品牌资产和流量来源 [5] - 坚持长期主义,目标打造世界级汽车品牌和中国新能源名片 [5] 大陆集团对行业竞争的观察 - 价格战被评估为损害行业生态,长期将导致多方受损,短期销量增长难持续 [7] - 呼吁行业回归良性竞争,主张以合理价格提供优质产品而非低价低质方案 [7] - 公司正推动业务变革,未来汽车业务将增强独立性,聚焦安全智能的能源解决方案 [7] 行业转型趋势 - 全球汽车产业向融合驾驶乐趣、娱乐系统和智能驾驶的智能汽车转变 [7] - 中国车企加速全球化布局,技术输出和欧美标准适配成为关键竞争力 [3] - 用户型企业转型成为重要方向,产品设计日益强调年轻化和需求精准匹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