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政策
搜索文档
回望“十四五”| 扩内需增活力优环境 “十四五”深化改革结硕果
中国证券报· 2025-10-22 08:28
内需市场 -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稳定锚,过去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8% [2] - 2024年和2025年实施的新一轮“两新”政策有效激发了国内消费潜力和投资动能 [2] - 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0个百分点 [3] - 2021年至2024年最终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9.9%,比“十三五”期间提高11.1个百分点 [3] - 过去四年投资积累的资本形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0.2% [4] 消费领域 - 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基础型、改善型和新型服务消费均得到发展 [2] - 家政服务业扩容升级,演出市场热度持续攀升,5G、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消费领域加快应用 [2] - 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包括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文旅设施建设、加大消费信贷投放、设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出台贷款贴息政策 [2] 投资领域 - 投资向优发力,重大项目建设刷新进度条,为经济回升向好注入新动能 [3] -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37亿元,同比增长5.8%,投产新线968公里 [3] - 展望“十五五”时期,建议加大对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等领域建设 [4] 经营主体活力 - 市场准入制度持续优化,例如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为商业航天等产业带来机遇 [5][6] -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民营经济发展局设立 [6] - 截至5月底全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76%,同比增长2.3% [6] -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7.3%、8.3% [6] - 展望“十五五”,国企改革将聚焦功能定位优化、强化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的建设 [7]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跨省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支付平台互联互通等措施便利民众生活 [8] - 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的顶层设计健全,一揽子基础制度和政策举措相继出台实施 [9] -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实现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数据产品实现“一地上架、全国互认”,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90% [9]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从2020年版的123项缩减至2025年版的106项 [10] - 今年1至7月工程建设领域中标民营企业达36.6万家,同比增长11.9%,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达76% [10] - 今年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市场交易成本降低 [10]
苏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苏州日报· 2025-10-21 08:39
昨天(10月20日),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会议精神,听取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 行及安全生产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主持会议。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 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三稳三新百日攻坚"为总抓手,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全力冲刺四季度,实 现"十四五"圆满收官。要狠抓项目投资,加强项目招引和服务保障,推动项目早投产达产。要全力抢抓订单,发 挥苏州工贸联动优势,做好"一稳五新"工作,提前争取明年订单。要积极向上争取"两新"政策,加快推进城市更 新建设、老旧设施改造,探索服务消费补贴,以更大力度激活消费潜力。要坚持投资于人,大力引留人才,持续 强化创新支持。要全力抓好就业工作,提前谋划好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债务化解等工作, 坚决守牢安全底线。 会议还审议研究了其他事项。 濮建明 摄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持续深化"六化"建 设、"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建设和"两员一师"队伍建设,落实落细"三管三必须"等要求。要紧 ...
“两新”政策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协同效应
中国环境报· 2025-10-20 07:21
标准体系的绿色门槛持续抬高。"两新"标准提升行动已发布能耗、污染物排放等重要标准168项,明确 了老旧设备淘汰的生态环境红线。在消费品领域,一级能效成为家电以旧换新的核心门槛,显著推动了 进入消费市场的产品向高效节能转型。 财政政策的精准发力为绿色转型提供了动力。中央财政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工具,加大对设备更新和 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支持力度。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资金规模增加至2000亿元,支持 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以"绿色溢价"倒逼企业从"被动减排"转向"主动治 污"。 从产业转型看,设备更新驱动源头减排 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已成为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2025年1月—8月,全国设备工器具购 置投资同比增长14.4%,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3.9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显示出强劲 的政策拉动效应。 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的关键阶段,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下简 称"两新"政策)正成为破解生态环境治理难题、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这一政策通过供给端、需求 端和循环端的精准发力,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深度协同效应,为绿色转型 ...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看9月财政数据及5000亿结存限额的增量政策
郭磊宏观茶座· 2025-10-18 14:17
财政收入整体趋势 - 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幅逐季回升,一季度同比下降1.1%,二季度增长0.6%,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5% [1] - 税收收入稳步增长,非税收入增幅回落,财政收入对非税收入的依赖度降低 [1] - 9月单月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6%,税收收入同比大幅增长8.7%(前值3.4%),非税收入同比下降11.4%(前值-3.8%)[12] 税收收入增长驱动因素 - 新兴产业表现良好,部分高端制造业税收增速较快,如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49.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增长31.4%,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 [5] - 资本市场活跃度高,带动资本市场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56.8%,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110.5% [6] - 受大宗商品价格影响,钢铁行业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1.7%,有色金属行业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32.2% [5] - “两新”政策带动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4%,民营企业采购额同比增长13% [7] - 9月主要税种表现强劲,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7.6%,国内消费税增长3.8%,企业所得税增长19.6%,个人所得税增长16.7%,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长342.4% [12] 财政支出结构与重点 - 9月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3.1%(前值0.8%),支出增速回升 [2] - 前三季度支出重点在社保就业(同比增长10%)、环保(同比增长8.8%)、科技(同比增长6.5%)和付息支出(同比增长6.0%)[2] - 基建相关支出增速较低,农林水事务支出同比下降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下降5.8%,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8% [2] - 9月单月科技支出同比增长26.6%,环保支出增长22.6%,交通运输支出增长22.3% [15] 广义财政(政府性基金)状况 - 前三季度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9个百分点 [3] - 9月单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长5.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1.0%(前值-5.8%),其他分项收入同比增长26.6% [19] - 前三季度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长23.9%,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共支出4.21万亿元,占已发行债券支出进度约70% [3] 四季度财政政策展望 - 中央财政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下达地方,较去年增加1000亿元,用于补充财力、化解债务及经济大省项目建设 [4]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开始投放,叠加5000亿元地方债增发,将对四季度和明年初基建形成支撑 [4] - 已发行但尚未支出的债券资金将在四季度拉动广义财政支出增速 [3]
税收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两新”政策实施成效明显
中国新闻网· 2025-10-16 13:53
工业企业设备更新 - 前三季度全国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4% [1] - 高技术制造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4% [1]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0.5% [1] 信息与科技行业投入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26.8% [1]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32.5% [1] - 全国企业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8.6% [1] 高端制造业数字化进程 - 船舶制造业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7.3% [1] - 计算机行业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22.7% [1] 民营企业设备更新 - 前三季度民营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3% [2] 家电与家居产品消费 - 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3% [2] - 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8% [2] - 家具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2% [2] - 灯具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2% [2] - 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9% [2] 新能源汽车销售 - 前三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0.1% [2]
【月度分析】2025年9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
乘联分会· 2025-10-13 10:01
点 击 蓝 字 关 注 我 们 本文全文共 9476 字,阅读全文约需 31 分钟 总体市场-2025年9月产量、批发分析表 | 产量(V) | | | | | | | 批发(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雷 (单位:万辆) | 轿车 600 | МРУ f | SUV 8 | 狭义乘用车 合计 | 微星 GES | 」、次楽曲中 ਵਿੱ | 批发 (单位:万辆) | 轿车 600 | MPV Park | SUV 8 | 狭义乘用车 合计 | 微客 Car | 广义乖用生 合计 | | 글 13 | 116.1 | 11.4 | 156.3 | 283.8 | 3.4 | 287.2 | 9月份 | 112.9 | 112 | 156.1 | 280.3 | 3.2 | 283.5 | | 8目紀 | 100.8 | 9.6 | 135.1 | 245.4 | 3.8 | 249.2 | 8日代 | 102.5 | 9.7 | ...
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即将发行完毕
证券日报· 2025-10-11 00:25
国债发行安排与规模 - 2025年第四季度安排两只超长期特别国债续发,招标日期分别为10月10日和10月14日 [1] - 截至10月9日,当年已累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2300亿元,待上述两只国债发行后,全年1.3万亿元的预算安排将全部完成 [1] - 当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整体发行节奏较去年明显加快,政策意图在于快发、稳发,确保资金尽早落地并保持市场预期稳定 [1] 资金用途与下达情况 - 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8000亿元用于支持"两重"项目建设,5000亿元用于实施"两新"政策 [1] - 全年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中央资金已全部下达,其中第四批资金为690亿元 [1] - 支持设备更新的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1880亿元,今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也已全部下达完毕 [1] 政策成效与市场影响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有效支持了"两重"项目建设和"两新"工作,政策支撑下市场销售持续改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初显 [2] - 国债资金在基建投资端发力的同时,也通过撬动内需促进消费修复,进一步拉动投资并扩大消费需求 [2] - 支持设备更新的投资补助资金已支持约8400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 [2] 消费市场具体表现 - 当年1至8月,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2万亿元 [2]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8.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2.3%,家具类增长22.0%,通讯器材类增长21.1% [2] - 上述增长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 [2] 未来资金使用方向 - 未来应优先将资金投向能够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带动民间投资和消费的领域,以推动经济内生动力增强 [2]
崔东树:8月北方地区新能源车市场增长较快 插混占比提升明显
智通财经网· 2025-10-09 17:11
全国乘用车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增长9%,呈现2-8月国内车市强势增长的良好特征 [1] - 2025年新能源车表现相对较强,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型均呈现较好态势 [1][10] 区域市场结构特征 - 车市增长呈现“北强南弱”格局,2025年北方车市份额较2022年增长5.7个百分点,尽管2025年8月份额同比微降0.2个百分点 [2][5] - 东北地区车市持续走强,2025年8月份额保持在6.8%的较高水平 [2][5] - 2025年8月中部地区车市份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5个百分点,中部长江地区车市有所回暖 [7] - 2024年与2019年对比,东北和西北是中国车市增长最快的地区,而南方地区总体表现相对较差 [4] 新能源车区域渗透率 - 传统燃油车在中西部和北方需求较大,占比约60%,而在东部平原地区尤其是南方,新能源车整体占比超过50% [1][10] - 海南和广西地区新能源车占比已达60%左右,四川、江浙等地区新能源车占比也达到约50%,纯电动车型占比大幅提升 [1][11] - 8月北方地区新能源车增长较快,插电混动车型占比提升明显 [1][10] - 全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总计为50.5%,其中纯电动占比31.4%,插电混动占比19.2% [10] 政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两新”补贴政策推动经济型电动车受益最大,华北、东北地区的A00级车表现优秀,大部分地区A0级电动车呈现较强增长 [2] - 补贴政策鼓励中低端车型,经济型车回暖,体现了政策的公平性 [2][12] - 新能源车在补贴中获得比燃油车更高的优势,推动了私车普及的良好态势 [9][12] 车型消费结构变化 - 中国乘用车消费结构呈现SUV车型较好增长态势,中西部地区需求旺盛,2025年1-8月SUV占比51.79%,较去年同期增长1.7个百分点 [9] - 轿车(CAR)占比43.39%,较去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 [9] - 8月C级车型走势较强,大空间的大三排车型表现较好,北京、上海、广东的大型SUV等表现较强 [2] - 经济型车(A00和A0级)在部分省份占比显著,如广西(34%)、河南(33%)、山东(28%) [12] 品牌竞争格局变化 - 2025年自主品牌份额快速发展,8月份额达65.3%,较2024年结构变化增长4.3个百分点 [14] - 豪华车份额下降明显,8月份额为12.0%,较2024年结构变化下降1.3个百分点 [14] - 合资品牌份额为22.6%,较2024年结构变化下降3.1个百分点,在大城市份额已小于豪华车 [14] - 上海与北京的豪华车市场占比很高,分别为24.1%和19.4% [14]
【乘联分会论坛】2025年8月乘用车区域市场流向分析
乘联分会· 2025-10-09 16:44
文章核心观点 - 在国家“两新”政策促进下,2025年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增长9%,呈现2-8月强势增长的特征 [2] - 车市格局呈现“北强南弱”的显著特征,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和华北市场表现强劲,而南方市场相对疲软 [2][3] - 政策补贴有效推动了经济型电动车和新能源车的普及,并对区域市场结构和车型消费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2][10] 区域市场走势特征 - 2025年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增长9% [2] - “北强南弱”格局持续,2025年北方车市份额较2022年增长5.7个百分点,尽管2025年8月份额同比微降0.2个百分点 [2][4] - 东北地区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4.9%持续增长至2025年8月的6.8% [4] - 2025年8月,东北和华北地区增速分别达到9%和7%,而东部华东和华南地区则出现5%和2%的负增长 [3] - 西部车市超强发展,2025年8月西部地区份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 [4] 政策对区域结构的推动 - 北方省份如黑龙江、宁夏、新疆、青海、山西等地区车市表现强劲,2025年8月同比增速分别达31%、21%、40%、23%、16% [5] - 湖北、江西、四川等中西部地区也有良好表现,同比增速分别为17%、14%、8% [5] - 北方人口回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消费相对较强是北方车市走强的潜在原因 [5] - 部分地区如湖南、内蒙、吉林、北京等因补贴暂停,8月环比7月走势不强 [6] 区域市场结构变化 - 全国乘用车消费结构中,SUV占比51.79%,较去年同期增长1.7个百分点;轿车占比43.39%,下降1.9个百分点 [7] - 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西南)SUV需求旺盛,占比普遍超过60%,与地形地貌相关 [7] - 东部平原地区如山东、河南、河北等,轿车市场占比较高,纯电动轿车发展较强 [7] 新能源市场结构 - 2025年1-8月全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50.5%,较去年同期提升7.3个百分点 [8] - 海南、广西地区新能源车占比已达60%左右,四川、江浙地区也达到约50% [8][9] - 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型表现均较好,但区域偏好差异明显:北方地区插混占比提升较快,南方地区纯电动接受度更高 [2][8] - 传统燃油车在中西部和北方需求仍较大,占比约60% [8] 车型级别结构变化 - 国家补贴政策向中低端车型倾斜,经济型车(A00、A0级)受益最大 [10] - 2025年8月,全国A级车份额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而A0级和C级车份额分别上升1.4和1.8个百分点 [10] - 河南、山东、河北等省份A00和A0级经济型车占比相对较高 [10] 品牌竞争格局 - 2025年8月自主品牌份额达65.3%,较去年同期提升4.3个百分点;合资品牌份额下降3.1个百分点至22.6%;豪华品牌份额下降1.3个百分点至12.0% [12] - 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豪华车占比高,但自主品牌份额快速增长,对合资品牌替代效果明显 [12] - 黑龙江、福建、山西等省份自主品牌份额较高,均超过64% [12]
【广发宏观王丹】9月经济的中观面拆解
郭磊宏观茶座· 2025-10-09 12:06
9月制造业PMI总体特征 - 9月制造业PMI环比上行0.4个点至49.8,显示经济在7-8月承压后出现边际改善 [1][5] - 49.8的读数表明绝对景气度仍有待提高 [1][5] - 中观层面分化明显,15个细分制造业中,8个行业位于景气扩张区间,7个位于收缩区间 [1][5][6] 9月制造业景气改善的驱动因素 - 前期“两重”项目集中落地,带动企业生产,环比景气改善的行业生产指标均明显上行 [2][9][13] - 国内长假期驱动备货和消费,农副食品行业PMI环比大幅上行6.4个点,9月前27天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较上月同期增长12% [2][9] - “AI+”政策、手机新品上市及DeepSeek发布新模型带动,计算机通信电子行业景气环比连续2个月改善,环比上行2.5个点 [2][9] - 出口展现韧性,9月新出口订单环比上行0.6个点,金属制品、汽车、医药、农副食品等行业出口订单上行幅度较大,其中医药行业出口订单环比上行22个点 [2][9][10] 9月景气回调的行业及原因 - 景气回调的行业主要包括原材料行业(黑色、有色、非金属、化工)、部分装备制造(电气、通用、专用)及纺服行业 [3][16] - 景气环比下行幅度较大的行业包括通用设备(-5.1个点)、有色冶炼(-4.6个点)、电气机械(-4.4个点) [16] - 回调原因与建筑业景气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反内卷”影响量价、“两新”资金使用节奏前置有关 [3][16] 绝对景气度领先的行业 - 绝对景气及分位值相对领先的行业主要有石油炼焦、计算机通信电子、汽车、农副食品 [4][17] - 石油加工及炼焦行业PMI进入60以上的高景气区间,其景气分位值创过去4年新高 [17] - 计算机通信电子、汽车、农副食品、金属制品等行业PMI位于50-55的景气扩张区间 [17] 新兴产业景气状况 - 新一代信息技术绝对景气最高,位于60以上的高景气区间,环比上行13.1个点 [4][18] - 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景气位于50-55的景气扩张区间,新能源汽车景气环比上行11.9个点 [4][18] - 新能源汽车行业销售价格指数环比已连续3个月上行,“反内卷”逐步产生效果 [4][18][19] 建筑业景气状况 - 表征基建景气的土木工程建筑业PMI环比回落4.2个点,绝对景气水平降至50以下,是除2013年3月以外首次在非春节月份降至荣枯线下方 [3][19][22] - 但建筑业新订单环比连续两个月上行,其中房建和土木工程新订单环比分别上行2.8和3.0个点,表明项目前端资金下达和签约环节开始改善 [3][19][23] - 地产链各环节景气9月环比均有改善,可能与一线城市新一轮政策放松有关 [3][19] 服务业景气线索 - 和信息消费、线上购物等行业趋势有关,线上信息技术服务业、邮政行业景气继续保持高位,邮政业景气环比上行9.5个点 [7][26] - 和资本市场高活跃度有关,货币金融服务行业景气继续位于60以上 [7][26] - 暑期出行结束,出行相关服务景气季节性回落,航空运输业PMI环比下降14.0个点 [7][26] 当前经济中观特征总结 - 景气偏高领域包括AI产业趋势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技术、信息服务,“两新”政策红利相关的汽车、节能环保,以及受益于A股牛市的资本市场服务 [8][27] - 中游设备类景气度有所回调,但较稳定的出口仍构成基本盘支撑 [8][27] - 基建施工端景气度仍低,但随着广义财政加快,订单端出现初步积极迹象 [8][27] - “反内卷”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带来初步积极影响,但对原材料行业的影响尚待巩固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