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
搜索文档
澳大利亚:中美关税战打得好好的,怎么突然打到我的脑袋上?
搜狐财经· 2025-10-08 15:57
最近,中国的铁矿石采购公司要求所有国有钢铁厂停止采购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铁矿石,哪怕这些铁矿石已经装船并且正驶向中国。这样的一决定,无疑让 澳大利亚措手不及。 2025年3月,美国宣布新一轮对华关税政策后,澳大利亚的股市迅速下跌,三天内就下跌了超过6%。澳元汇率也跌到了五年来的最低点。作为一个既没有直 接参与关税战,又因"转单效应"受益的国家,澳大利亚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这场风暴的中心。 在采访中,一位澳大利亚的跨国咨询公司CEO表示,通常市场动荡时,咨询需求会迎来高峰。但这一次,客户们却陷入了迷茫,"他们甚至不知道该问什么 问题"。这种前所未有的困惑,深刻影响着澳大利亚的经济。 在全球贸易的舞台上,中美两国的关税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尤其是那些站在一旁的国家。然而,澳大利亚原本以为能安静地旁观,却没想到自己也被卷 入其中。 作为全球重要的资源和农产品出口国,澳大利亚与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非常复杂。虽然美国是澳大利亚的第四大出口市场,但其出口总额仅占约6%,理论 上受到关税影响应不大。然而,由于澳大利亚与亚洲经济体的紧密关系,美国的关税政策对其的间接影响却被放大了。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出口市场。随着美国关税导致中 ...
威胁无效之后,美财长准备第四次关税谈判,邀中国去西班牙马德里
搜狐财经· 2025-10-02 13:41
特朗普如今已是八旬老人,虽然外界时常关注他的健康状况和人身安全,但对他本人而言,最放不下的 还是"关税"问题。 为什么选在10月底? 根据路透社9月12日的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计划在下周于西班牙马德里与中方展开第四次会晤,继续围 绕经济和贸易议题进行对话。从阵容来看,美方的谈判规格与上一次保持一致,预计中方也会派出相应 级别的官员。时间节点上,美方刻意选在9月18日之前,正好赶在财政部长贝森特访问西班牙和英国期 间。 中美之间的关税战从2018年爆发至今,时打时停,却始终没有明确结果。即使到了2025年,双方已经进 行了三次关税谈判,仍然毫无突破。而眼下,美国正在筹备邀请中国展开第四轮谈判。不过与过去不 同,中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应对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贝森特对中国的称呼有所变化。他不再强调"对抗",而是改口承认中国是"全球第 二大经济体,也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这种措辞的转变,意味着美方在态度上开始有所软化。 简单来说,美国发现"硬顶不下去了",需要寻找一个台阶。更何况,贝森特本就是特朗普团队中较为温 和的人物,他的表态并不令人意外。 此外,9月12日特朗普还突然撤销了"鹰派"人物兰登·海德出 ...
中国拒绝购买美国大豆,美方急眼了:拼着白宫停摆,也要加税!
搜狐财经· 2025-10-02 11:42
中美大豆贸易现状 - 中国在新一季美国大豆销售中订单为零 相比较去年同期650万吨的进口订单大幅下滑 [3] - 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2210万吨 占美国全面出口份额的42% 但从今年5月开始未发出任何采购订单 为27年来首次 [3] - 中国在第二季度从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超过3000万吨 替代了原本从美国的采购 [7] 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 中国拒绝购买美国大豆对豆农的打击被描述为毁灭性的 美国大豆农户表示即使达成协议 今年的收获季节也已过去 [5] - 美国头号农产品出口跌停 订单清零导致美国豆农面临惨痛损失 甚至可能破产 [5] - 作为共和党基本盘的农民对特朗普失去信心 特朗普支持率比1月20日上台时暴跌12% [7] 中美贸易谈判与立场 - 中美已连续进行四场谈判 但未在关税战问题上达成最终和解 下一场谈判预计在10月底 [5] - 中方回应关税战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 主张在平等尊重和互惠基础上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9] - 中方立场明确 要求谈判需满足设立的基础条件 否则加税国家将付出代价 [9] 美国政府的政策应对 - 美国国土安全部声明 即使政府可能在9月30日停摆 关税征收工作也不会停止 被视为必要职能 [12] - 美国政府展现强硬态度 试图在法院叫停关税战前通过关税获取足够利益 [12] - 特朗普强调与中国打关税战短期损失必然 但声称美国农民未来会获得更多收益 [7] 关税战的广泛经济影响 - 美国各领域企业因供应链短缺和进口渠道被切断或缩减而担忧 关税导致价格飙升 [14] - 中小企业因无法负担高昂关税而缩减产能 停工停产甚至破产倒闭 [14] - 美国消费者最终承担加征关税的成本 商品价格随关税比例上升 构成经济危机和社会治理危机信号 [14]
泉峰控股(2285.HK):关税冲击下上半年业绩优秀 看好强基本面支撑下的抗风险能力
格隆汇· 2025-09-22 20:17
核心观点 - 自有品牌业务依旧强劲 2025Q1客户备货及预购带动公司营收稳健增长 毛利率提升叠加费用率改善 2025H1公司经营性净利率提升 同时受益剥离泉峰汽车的一次性收益 公司期内利润同比增长54.61% [1] - 公司持续推进越南产能建设应对关税风险 看好关税不确定性背景下公司强基本面带来的抗风险能力 [1] - 美降息周期下终端需求有望改善 看好以EGO为代表的公司品牌在需求改善周期中的强α [1] 财务表现 - 2025H1公司实现营收9.12亿美元 同比增长11.85% [1] - 期内利润9527.1万美元 同比增长54.61% [1] - 经调整纯利7603.1万美元 同比增长23.39% [1] - 期内利润率10.44% 同比提升2.89个百分点 [3] - 经调整纯利润率8.33% 同比提升0.78个百分点 [3] 业务分析 - 2025H1公司OBM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2% 占总收入的77.5% [2] - OPE收入6.02亿美元 同比增长22.8% 以EGO增长为主 [2] - 电动工具收入3.06亿美元 同比下降2.5% 主要由于OEM业务下降和中国市场疲软 [2] - EGO品牌在北美锂电池OPE市场多个产品类别份额排名第一 电池组销售加速 巩固56V平台全球最大单一电池OPE平台地位 [2] 区域表现 - 北美收入6.51亿美元 同比增长17.9% [2] - 欧洲收入1.79亿美元 同比增长4.0% [2] - 中国收入0.59亿美元 同比下降8.4% [2] - 其他地区收入0.23亿美元 同比下降13.2% [2] 盈利能力 - 2025H1毛利率33.31% 同比提升0.37个百分点 主要由于高利润率EGO品牌占比增加 原材料成本下降以及销售价格上涨 [3] - 期间费用率合计24.02% 同比上升0.93个百分点 [3] - 销售费用率14.16% 同比上升1.08个百分点 [3] - 管理费用率5.19% 同比上升0.01个百分点 [3] - 研发费用率4.38% 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 [3] - 财务费用率0.29% 同比上升0.05个百分点 [3] 产能布局 - 公司加速将部分产能从南京转移至越南 2025年下半年越南产能预计大幅增加 将减轻中美贸易关税紧张影响并提高整体效率 [4] - 德国施泰因海姆工厂搬迁至南京的工作预期2025年年底前完成 有望降低制造成本及增强长期竞争力 [4] 行业展望 - 美联储释放降息信号 市场对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飙升至91.1% [4] - 降息预期改善可能带来长端贷款利率改善 进而对地产端尤其是成屋销售需求带来改善 同时刺激消费端改善 拉动工具品类需求 [4]
中美第二天谈完,美财长发现情况不对劲,希望与欧洲盟友抱团取暖
搜狐财经· 2025-09-17 20:58
中美最近在马德里的谈判,已经持续了两天,就在谈完后美国财长像换了个人,一方面满脸阴郁地走出会场,表示中方"提了个激进的要求",显然这次中方 换了打法,让美方始料未及,另一方面,发现情况不对劲的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希望欧盟先行"出手",在购买俄油问题上对中印加征关税,美国随后 就"跟上",紧接着他还明确表示"如果没有欧洲国家的帮助,我们的行动就不会推进"。言外之意,贝森特希望能够和盟友抱团取暖。 而贝森特在会谈后,就立即飞往布鲁塞尔,原因很简单,就要试图鼓动欧盟,同步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特别是针对新能源、电动车和芯片等高科技产业。 美方的意图很明显,试图营造一种"全球市场将面临中国产能冲击"的紧迫感,但其三个战略意图十分明显,分摊对华施压的成本、缓解美国单独应对的压 力、为未来谈判增加筹码。 不过欧洲方面的反应让美方失望了,欧盟内部已经出现明显分歧,一部分国家担心被中美博弈"绑架",不愿轻易站队,另一部分则希望在中美之间"左右逢 源"。不会彻底倒向另一方,昔日的盟友,如今貌合神离,主要还是拜特朗普"美国优先"所赐,同时美方无差别对全球征税,让欧洲看清了特朗普政府的嘴 脸,现在的美国,哪里还有公信力可言? 而且德 ...
最后一刻,特朗普终于签字了!美国对华认输,再暂停24%关税90天(1)
搜狐财经· 2025-09-04 04:09
中美关税协议 - 中美双方宣布从8月12日起继续暂停实施24%的加征关税 期限90天 [1] - 美方代表美国财长贝森特声称是否延期需要特朗普进行最终确认 [1] - 特朗普在最后时刻竭力施压中方但最终只能继续暂停对华关税战 [1] 美方施压举措 - 特朗普借进口俄罗斯石油威胁对中国加征更高关税 [1] - 特朗普将访华作为筹码要求中方对美认输否则拒绝访华 [1] - 特朗普在社媒要求中国采购4倍美国大豆但中方无动于衷 [1] 协议背景影响 - 协议结果实际上在上月斯德哥尔摩谈判就已确定 [1] - 普京即将前往美国与特朗普会谈时将更有底气 [1] - 特朗普承认美国没有实力应对中国 [1]
想卡中国脖子,结果特朗普失算,澳大利亚成了大赢家
搜狐财经· 2025-09-02 12:17
中美贸易战背景 - 2018年3月美国以知识产权问题为由对中国发起关税战[3] - 2018年7月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25%关税[3] - 2024年5月对18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新关税 其中电动汽车关税从25%升至100%[3] - 2025年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提高至145%[3] 澳大利亚贸易优势 - 作为全球重要铁矿石和煤炭出口大国 具备产能和质量优势[5] - 美国对澳大利亚商品征收较低关税 形成价格竞争优势[5] - 阿尔巴尼斯政府务实修复中澳关系 扫清双边贸易障碍[5] 中澳贸易关系进展 - 2022年11月中澳领导人确认"全面战略伙伴"定位[5] - 2023年11月澳大利亚总理七年来首次正式访华[5] - 大麦、煤炭、葡萄酒等关键出口产品逐步恢复[5] - 中澳贸易额首次突破3000亿澳元[5] - 中国连续十五年成为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5] 澳大利亚实际收益 - 对华贸易平均为每个澳大利亚家庭增加2600澳元收入[5] - 对华贸易支撑近60万个就业岗位[5] - 填补美国煤炭、大豆等产品因高关税失去的中国市场份额[3] 潜在风险因素 - 澳大利亚经济依赖中国市场但安全政策追随美国[6] - 在南海问题上附和美方并限制中企投资矿产[6] - 全球供应链动态变化 中企向东南亚和拉美转移产业链[6]
中美新一轮谈判,中国明牌:要美国取消20%关税,特朗普会答应吗
搜狐财经· 2025-09-02 12:05
谈判核心要求 - 中国要求美国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0%惩罚性关税 若达成则美国累计关税从55%降至35% [2] - 剩余35%关税下中国商品仍具显著成本优势和竞争力 可保障国内外贸企业利益并维持国际市场价格优势 [2] 中国谈判立场动因 - 关税反击符合14亿人民共同意愿 体现对国家尊严维护且不轻言妥协 [6] - 美国市场虽占比下降但含金量高 沿海企业依赖其订单 取消关税关乎数百万中小外贸企业生存与就业稳定 [8] - 芬太尼问题源于美国自身监管缺失 中国要求撤销关税基于经济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 [8] 战略后备方案 - 若谈判破裂中国不怕脱钩 凭借综合国力和一带一路倡议具备战略缓冲空间 [9] - 中国展现强硬姿态 表明不再任人摆摆布 要求美国正视其实力与话语权 [11]
中美关税战,最大赢家已出现?特朗普没想到,订单全被盟友抢走了
搜狐财经· 2025-08-29 15:29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 中美关税战暂停90天为澳大利亚创造贸易机会[1][3] - 澳大利亚在中美博弈中采取灵活外交策略抢占市场空白[3][12] 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对华农产品出口额达203.6亿美元同比增长10.3%[5] - 牛肉出口量达134593吨其中对华出口27036吨同比增长105%[6] - 葡萄酒对华出口量从2024年8460万升增至2025年6月8930万升同比增长123%[8] - 南澳白葡萄酒出口量增长10倍[8] - 鲜食苹果获中国市场准入预计2026年出口额突破10亿澳元[8] 具体产品竞争优势 - 澳大利亚牛肉占中国总需求30%美国牛肉份额不足5%[13] - 澳大利亚牛肉在中国高端超市售价比美国低20%但品质评分高30%[15] - 通过有机低碳营销策略绑定中国消费者健康理念[15] - 推出果园溯源服务增强消费者信任度[17] 政策环境改善 - 2023年8月中国取消大麦葡萄酒反制措施2024年12月解除龙虾肉类限制[10] - 美国对澳大利亚稀土仅加征10%基准关税[12] - 澳大利亚海关2025年初重新开放对华牛肉进口[15] 行业投资与挑战 - 农业部计划投资5亿美元升级冷链物流保持竞争力[19] - 面临巴西大豆等竞争对手价格优势冲击[19] - 安全合作与美国捆绑可能影响地缘政治平衡[19] 贸易战影响对比 - 美国牛肉对华出口额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85%[21] - 新西兰乳制品巴西大豆同样受益于中美贸易战[23] - 加拿大因追随美国加征关税导致油菜籽出口暴跌[23] 未来展望 - 2025年下半年对华农产品出口额预计突破250亿美元[17] - 澳大利亚模式被新西兰贸易部长视为值得学习的案例[17] - 在大国博弈中灵活调整策略成为小国生存之道[25][27]
A股大涨后的灵魂拷问:追还是不追?
虎嗅· 2025-08-26 07:28
上证综指突破3800点驱动因素 - 上证综指突破3800点大关[1] - 上涨主要由流动性驱动而非基本面改善 险资成为核心动力[3] - 上半年A股净流入资金约1.5-1.7万亿元 其中三分之二来自保险资金配置[3] 保险资金入市动态 - 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金额过去一年激增约10000亿元 2025年内增长超6400亿元[9] - 金融监管总局4月上调险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11] - 中国平安举牌中国太保H股 持股比例达5.04%[11] 散户与杠杆资金情况 - 居民超额储蓄达55万亿元 家庭金融资产22%配置于基金股票[12] - 7月零售存款减少1.1万亿元 可能流向非银金融产品[13] - 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 占自由流通市值4.8%低于历史峰值[15] 行业基本面突破 - 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 开源模型DeepSeek与海外模型性能相当[16] - 创新药海外授权订单超10亿美元常态化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年内涨100%[18][19] - 中国在研创新药数量达3575种 超过美国成为全球领先者[19] 贸易与地缘政治因素 -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成为谈判筹码 促使美国取消英伟达H20芯片禁令[24] - 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贬值 关税对出口影响低于预期[23] - 当前30%关税税率相对其他贸易伙伴具有比较优势[22] 宏观经济数据表现 -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降至5.7% 零售销售额增速降至3.7%[27]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滑5.2% 创2020年以来新低[28] - 新房销售额同比降幅扩大至14.3% 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累计跌幅2.3%[28] 政策预期与市场展望 - 强劲涨势可能持续至9月 后续关注四中全会政策导向[5][36] - 监管机构可能维持严格控制企业股市融资[33] - 预计第四季度政策利率下调10基点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50基点[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