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交通强国
icon
搜索文档
日均1.8亿人次跨区域出行、揽收4.78亿件快递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更高效的同时,去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400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1 14:36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十四五"期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6轴7廊8通道"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6.2万公里(较"十三五"末+1.6万公里),其中高铁增加1万公里[1] - 公路总里程达549万公里(+29万公里),高速公路增加3万公里,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达1.76万公里(+1600公里)[1] - 港口万吨级泊位达2971个(+379个),民航运输机场263个(+22个),前4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5.2万亿元(+23.3%)[1] 运输服务效能 - 日均跨区域出行1.8亿人次,货运量1.6亿吨,快递揽收4.78亿件[2]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1.1万公里(全球第一),公交线路总长175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分别+48.5%、+18.3%)[2] - 2024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4000亿元,其中交通运输成本降低约2800亿元[3] 多元化出行体系 - 高铁动车组旅客发送量32.72亿人次(占铁路总量75.9%),京沪/武广高铁单线发送量均超2亿人次[4] - 民航日均服务200万人次,千万级吞吐量机场达40个(含5个五千万级机场)[4] - 日均自驾出行1.3亿人次(占跨区域流动量70%+),90%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4] - 城市内日均轨道交通/公交/网约车各承载1亿人次,空铁联运覆盖80多城2000多条线路[5] 智慧与便民服务 - 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81%,北京西站等实现铁路与地铁安检互认,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5] - 开通定制客运线路9000+条,完成1.3万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5000+地铁站无障碍改造[5] - 高速公路充电桩覆盖率98.4%(累计建成6.2万个车位),新能源车占比提升至20%[6][7] - 节假日单日保障通行量7000万车次(达日常2倍),实施"一区一策""一段一策"疏堵措施[7] 邮政快递业发展 - 行业收入从2020年1.1万亿元增至2024年1.7万亿元(年均+11.3%),快递量从830亿件增至1750亿件(年均+20%)[8] - 最高日揽收量达7.29亿件,8家上市公司中2家入围全球500强[8][9] - 航空/铁路运能提升,无人机低空物流网络加强,冷链运输快速发展[9] - 累计打造1600+服务产业项目,2024年支撑网上零售额超13万亿元[9]
交通运输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
第一财经· 2025-07-21 11:44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进展 - "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 [1] - "十四五"规划17项指标中6项已提前完成(高速公路建成里程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 沿海港口铁路进港率 建制村快递通达率 北斗应用率 新能源公交占比) [1] - 剩余11项指标(高铁营业里程 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等)预计2024年底全部完成 [1] 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扩张 - 铁路营业里程达16.2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增1.6万公里) 其中高铁增1万公里 [2] - 公路总里程549万公里(增29万公里) 高速公路增3万公里 [2] - 高等级航道1.76万公里(增1600公里) 万吨级泊位2971个(增379个) [2] - 民航运输机场263个(增22个) "十四五"前4年交通固投15.2万亿元(同比+23.3%) [2] 运输服务能力提升 - 日均跨区域出行1.8亿人次 货运量1.6亿吨 快递4.78亿件 [3]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1.1万公里(全球第一) 公交线路175万公里(较"十三五"末+48.5% +18.3%) [3] - 铁路/水路货物周转量较"十三五"末分别+17.5% +33.6% 港口铁水联运年均增速15% [3] - 2024年物流成本节约4000亿元(其中交通成本降2800亿元) [3] 重大工程与技术突破 - 深中通道 平陆运河 小洋山北码头等工程创新 [4] - CR450动车组发布 国产大型邮轮运营 C919客机常态化 [4] - 4000公里公路智能化改造 电子航道图9950公里 [4] - 自动驾驶 智能航运 智慧物流快速发展 [4] 国际交通网络建设 - 中老铁路 中俄黑河桥 秘鲁钱凯港建成 [4] - 中吉乌铁路启动 中欧班列累计11万列 [4] -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年开行近万列 [4] 交通网络覆盖情况 - "八纵八横"高铁网完成81.5% 高铁4.8万公里(占全球70%) 覆盖97%的50万+人口城市 [5] - 国家高速主线基本贯通 高速里程19.1万公里 覆盖99%的20万+人口城市 [5] - 高等级航道达标70.4% 航空覆盖92.6%地级单元 邮政网点50万+ [5] - 80%新建客运枢纽换乘距离≤200米 多式联运1小时换装率>85% [5] 未来发展重点 - 继续谋划重大工程 贯通综合运输大通道 [6] - 推动存量设施更新提质增效 [6]
跨市交通畅通区域发展血脉
经济日报· 2025-07-21 06:15
跨市地铁发展现状 - 深圳东莞正在推进两条跨市地铁对接 深圳或将告别没有跨市地铁的历史 [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54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里程达1 09万公里 [1] - 广州佛山线15年前开通 2024年日均出行量达189 6万人次 跨城通勤人口达37 5万人 [1] - 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开通后 西安咸阳双城生活人数大幅增加 [1] - 苏州地铁11号线与上海地铁11号线衔接后 累计客流超7595万人次 [1] 跨市交通的经济社会效益 - 促进经济要素高效流动 深化产业协同 带动人才技术资本原材料流动 [2] - 构建完备产业链 降低物流成本 提升供应链效率 [2] - 优化人口分布 扩大通勤范围 缓解经济压力和时间焦虑 [2] - 带动周边公共服务配套升级 激发城市群发展活力 [2] - 刺激旅游消费市场扩容 整合文旅资源 延伸消费场景 [2] 未来发展规划 -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2] - 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 城市群2小时通达 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2] - 加强干线铁路 城际铁路 市域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3] - 嘉兴市域铁路项目将加强嘉兴与上海苏州的轨道交通联系 [3] - 推行安检互认 月票年票等机制 降低跨城通勤管理成本 [3] - 提供定制公交 定制快巴等多样化出行选择 [3] - 建立城市间应急信息共享机制 提高信息传递和应急响应效率 [3]
宁波港20250425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公司 宁波港,作为浙江省沿海港口的运营主体,负责宁波舟山港、温州港、嘉兴港、泰州港以及伊乌鲁港的港口运营管理 [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核心竞争力 - **政策优势**: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引领下,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舟山国家大宗商品储备基地等为公司拓宽中长期发展空间 [1] - **区域优势**:向内连接全国沿海港口,覆盖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圈,面朝太平洋主航道,是中国沿海向各大洲港口运输的理想集散地;处于宁波舟山区域,自然条件优异,深水岸线资源丰富,是世界少有的深水良港 [2] - **港口功能与服务**:是全国最大的码头运输商之一,具备各主要货种全球最大船型的靠泊能力,拥有完备综合货物处理体系和配套设施,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持续保持全球港口前列,码头服务效率全球领先 [2] - **创新与智慧化**:“2+1”智慧码头实现自动化规模新突破,梅山码头实现无人化作业,堆场拓展及混线适配;依托区域和水陆综合运输条件,打造“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最佳结合点,发展多式联运和全程物流,港口服务能力提升,腹地向中西部延伸 [3] - **企业文化与管理团队**:以“服务创造价值,奋斗成就梦想”为核心价值观,秉持优秀企业精神,拥有先进服务理念和高效运营模式;经验丰富成熟且强有力的经营管理团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 2024年公司业绩情况 - **营收与利润**:实现营业收入287.02亿元,同比增长10.4%;规模净利润48.98亿元,同比增长4.91%;扣非后规模净利润39.15亿元,同比增长4.94%;总资产1129亿元 [4] - **营收构成**:集装箱相关业务占比34.78%,综合物流及其他业务占比34.05%,其他货物装卸相关业务占比10.62% [4] - **分红计划**:将2024年可分配利润35.05亿元的60%按持股比例向全体股东分配,预计每十股拟派发现金红利1.08元(含税),共需支付股利约21亿元;自2010年上市以来每年现金分红,累计分红总额183亿元 [5] 2024年公司经营亮点 - **港口生产**:货物吞吐量完成11.35亿吨,同比增长3.4%;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764.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4%;南北两地港口协同发力,温州港、台州港、嘉兴港相关指标有不同程度增长;浙江西岸码头平均航线综合载舶效率提升8.1%,平均等舶时间下降6.7%;梅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一千万标准箱,与穿山港区形成千万箱量泊位群;鼠浪湖矿石码头实现双四十万吨世界最大矿船同靠作业 [5][6] - **债务与融资**: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加大资金归集力度;数电票商务平台发票量突破56万家,外部客户超800家 [7] - **投资管理**:完成加速港口股权合作等项目,境外投资在东南亚、中东等进一步扩大,增强物流辐射能力 [7] - **公司治理**:治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合规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推进“A+H”规范运作,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连续两年获商交所信息披露工作A类企业称号,获新制生产力50强等多项荣誉 [7] - **工程与建设**:工程建设成果斐然,智慧建设加速升级,绿色港口建设成效明显 [7] - **安全与环保**:强化“三零”理念,网络化管理落地,妥善处置安全事故,安全生产总体平稳;环保管理持续升级,完善制度体系,闭环处理信访举报,环保工作取得新进展,经营风险明显遏制 [8] 2024年公司ESG工作情况 - **制度建设**:通过ESG委员会工作规则、ESG管理制度等系列文件强化统筹,召开专题会提升全员ESG意识,将ESG理念融入公司治理、运营和发展战略;参照准则和要求,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编制发布ESG管理手册和第二份ESG报告 [9] - **实际履职亮点** - **治理举措**: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展专题纪律党课和警示教育活动;合规建设全面升级,通过ISO37301合规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数量达2/2,实现并表范围内企业合规管理体系100%覆盖;开展廉洁自律教育和培训,反腐败培训覆盖4.3万人次 [10] - **环保行动**:构建标准化环保管理体系,达标完成“3+6”管控目标,环保投资超5.2亿元,主营业务综合能源单耗2.9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0.3%;开展生态补偿渔苗放流活动,保护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为煤炭矿石散货作业配备环保设备 [10][11] - **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战略,开展公益活动,全年公益服务小时数达2.4万小时;推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和智慧港口体系建设,开展安全演习和培训,达成年度安全管控目标;关怀员工,员工福利投入金额1132万元 [11][12] - **服务举措**:组建效率攻关小组,提升服务效率,打造精品航线品牌,推广准班保障计划,协同船公司推出精品航线,打造客服出口快速通道;斩获多项ESG殊荣 [12] 公司未来发展展望 - **发展趋势**:服务多元化,向全程物流、加工、供应链金融、LNG加注等物流服务延伸,打造综合性物流枢纽;强化与腹地产业联动和互联互通,通过多种联运方式为腹地企业提供出海通道;运营智慧化,应用先进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13][14] - **发展战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相关会议精神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宁波舟山港在国家战略中的硬核作用,围绕目标定位,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 [15] - **2025年经营目标**:完成货物吞吐量11.8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130万标准箱,实现营业收入295亿,实现利润总额70亿 [16] - **实现目标举措**:坚持市场为先、服务为本、项目为基、创新为上、管理为要、党建为维,从六个方面强化和提升 [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年公司开展廉洁类教育主题和培训共计1566次,反腐败培训时长共计26280小时,覆盖4.3万人次 [10] - 2024年公司环保投资金额超过5.2亿元,主营业务综合能源单耗2.9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0.3% [10][11] - 2024年公司组织以“逾越长江生态修复”为主题的生态补偿渔苗放流活动 [11] - 2024年公司数电票商务平台发票量突破56万家,外部客户超800家 [7]
平陆运河总工程量已完成逾八成 建设目标可控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01:51
工程进度 - 平陆运河建设总工程量已完成逾80%,2026年如期建成的工期目标可控 [1][3] - 马道枢纽土石方开挖完成3980万立方米,完成率99.4%,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完成219.7万立方米 [2] - 青年枢纽土石方开挖完成2646万立方米,占总设计总量96.8%,船闸主体混凝土完成67.8万立方米,占设计总量89.2% [2] - 累计完成投资562.5亿元,土石方开挖完成2.87亿立方米,占开挖总量91%,三个船闸主体混凝土完成499.3万立方米,占设计总量85.4% [3] 工程规模与技术 - 平陆运河全长134.2公里,工程概算约727亿元,2022年8月开工建设 [1] - 马道枢纽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内河省水船闸,双线船闸有效尺度长300米、宽34米、水深8米,最大运行水头29.6米 [2] - 青年枢纽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互灌互泄式省水船闸 [2] 绿色工程措施 - 利用沿线裁弯取直处原河道布置36个生态涵养区,设置鱼类洄游通道和动物通道 [6] - 运河防护边坡按照"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绿化一级"要求施工,水下边坡苫盖土工布防止水土流失 [6] - 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工程建设用地面积60.3公顷,减少红树林占用3.1公顷 [6] - 推进"无固废""趋零碳"运河建设,建设清洁能源走廊 [6] 工程管理与监督 - 采取一流的技术标准、施工质量、工期控制和现场管理打造优质工程 [5] - 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成立驻点监督小组进驻工地,开展全天候全链条监督 [6] 经济与区域影响 - 平陆运河建成后将带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胜势,促进跨境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构建 [7] - 2023年下半年重点完成全年投资任务、全面完成土石方开挖及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年底通航通车桥梁达19座 [7]
携手推动“北粮南运”降本提质增效
辽宁日报· 2025-07-08 08:51
政策规划 - 东北三省一区联合印发《2025年度"北粮南运"大通道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工作要点》,旨在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经济、韧性的粮食物流大通道体系 [1] - 2025年度试点工作目标包括建立健全物流保障机制、加速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服务规则软联通、提升粮食运输效率安全韧性、扩大新技术装备应用领域、降低粮食物流成本及运输损耗 [1] - 将重点实施"扩运能、优结构、提效率、强保障、建体制、促共享"六大任务,包含20项重点工作和42个重点项目 [1] 基础设施建设 - 通过加强铁路线网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强化物流枢纽建设、完善枢纽集疏运体系等措施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道能级 [2] - 推进港口粮食物流设备智慧化升级,完善粮食物流作业标准规范,提升技术装备效能 [2] - 推动粮食物流设备专业化改造,保障粮食运输高效顺畅 [2] 运输组织优化 - 持续开展试点示范创建工作,推动粮食运输"公转铁""散改集",优化运输组织流程 [2] - 打造多式联运精品线路,创新粮食多式联运模式,提升服务品质 [2] - 加大公路治超力度,完善运输组织流程 [2] 保障机制建设 - 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协调做好铁路运输组织保障,提升港口中转组织保障,强化公路运输组织保障 [2] - 建立合作机制,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方式的深层次合作,助力粮食物流企业务实合作 [2] - 构建运行监测体系,推进粮食物流信息互联共享,建立监测机制 [2]
浙江交科专注主业中标18.97亿大单 背靠浙江交通集团总资产突破738亿
长江商报· 2025-06-23 08:52
公司中标与订单情况 - 下属公司浙江交工集团联合体成为638国道景宁红星至庆元县界段改建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第一中标候选人,拟中标价18.97亿元,公示时间为2025年6月19日至6月23日 [1] - 浙江交工集团承担项目施工任务的60%,浙江省建投交通基础建设集团承担40%,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负责全部勘察设计任务,总工期42个月 [3] - 2025年一季度公司新承接订单334个,金额185.75亿元,其中建筑业新中标且签约项目318个(金额92.18亿元),新中标未签约项目16个(金额93.57亿元) [1][6]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在建项目合同总额2181.39亿元,累计已确认收入856.23亿元,剩余未完工金额1325.16亿元 [1][6] - 2024年新承接订单1021个(金额710.88亿元),其中新中标且签约项目911个(金额585.52亿元),新中标未签约项目30个(金额125.36亿元) [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477.72亿元(同比+3.75%),净利润13.1亿元(同比-2.78%) [2][9]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1.71亿元(同比+5.74%),净利润2.21亿元(同比+18.82%) [2][9]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0.99亿元(同比+92.29%),2025年一季度末总资产738.5亿元(同比+14.06%) [2][9] - 建筑施工业务收入占比85.46%,公路养护业务收入47.97亿元(同比+16.44%) [9] 行业背景与战略布局 - 2025年浙江省计划完成综合交通投资3500亿元(力争3600亿元),建成高速公路160公里,普通国省道280公里 [7] - 控股股东浙江交通集团2025年计划完成交通投资739亿元以上,持有公司41.22%股份 [7][8] - 公司聚焦基建主业,2021年剥离化工资产后新签合同额952.12亿元(2023年,同比+77.6%),2024年承接订单金额710.88亿元 [5][7] - 积极拓展"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截至2024年末覆盖海外20个国家、国内30多个省(直辖市),浙江省内布局23个营销机构,省外13个常驻机构 [10]
理工光科(300557) - 300557理工光科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2
2025-06-12 17:56
产品技术应用 - 光纤传感器技术可用于感知人形机器人运动状态,但目前未用于人形机器人 [1] - 新一代光栅传感应用于国家基础工业设施工程及未来汽车无人驾驶领域智能道面,起超前预控监测作用 [3] 股东信息披露 - 公司会在定期报告中披露股东相关信息,也可通过互动易留言查询 [1] 合作与业务进展 - 公司因项目需要采购过宇树科技相关产品 [3] - 光栅传感业务融资资金推进暂缓延期,是为提高募投项目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后续将保障达产 [3] 经营情况 - 二季度经营情况以《2025 年半年度报告》为准 [3] - 当前宏观经济波动、下游需求放缓、竞争严峻,但行业政策带来可持续发展空间 [3] 业务拓展 - 公司以光纤传感技术为核心布局三大主营业务板块,未来将拓展新应用领域 [3] - 公司积极布局拓展新应用场景 [3]
青岛机场“智能派位+双区分流”网约车服务模式上线 通行效率提升超60%
中国民航网· 2025-06-09 13:03
网约车上客区也创新采用A/B双站运行模式,将原单通道接乘升级为双线并行接乘;通过"入口分流引 导+分区动态管控",在缓解车辆拥堵问题的同时,有效提升了驾驶员接单后抵达指定车位效率。除流 程优化外,青岛机场同步增设遮阳挡雨亭、人车分流护栏等硬件设施,全面提升候车环境。 前期,为应对网约车快速发展带来的管理挑战,青岛机场通过积极划设电子围栏、拓宽网约车上客区、 配合上级管理单位发布《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网约车营运管理规定》等系列措施,强化网约车现场管理, 改善网约车候车环境。"双区分流+智能派位"网约车智能服务模式作为"交通强国"战略落地核心项目之 一,通过构建"人-车-场"全要素数字孪生平台,将传统等候场景升级为"即到即走"的智慧出行体验。 未来,青岛机场将立足数字赋能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提升,不断提升综合交通集疏运保障能力,努力为旅 客打造更加高效智能、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编辑:陈虹莹 校对:许浩存 审核:程凌)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许晓泓 通讯员张宇桐 报道:"在青岛机场打车更方便了,从线上下 单到上车全程智能指引,完全不用担心人找不到车,或者车找不到人!"近日,在青岛交通主管部门的 指导支持下,青岛 ...
蜀道装备(300540) - 投资者活动记录表(2025年06月05日)
2025-06-05 21:28
公司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参与机构有创金合信、国寿安保、华西基金 [2] - 时间为2025年6月5日下午,地点在成都市锦江区春熙南路8号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马继刚等 [2] 公司发展规划 - 2025年聚焦主责主业,加强业务拓展,依托蜀道集团和科技创新优势,贯彻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四大业务板块 [2] 毛利率相关 - 2024年度毛利率提升得益于全流程项目成本控制措施,未来将持续加强内部管理和成本管控 [3] 业务产品 - 主营业务为提供天然气液化与空分工艺包及处理装置,能提供氦气、氮气等提取和储存设备 [4] 收入增长原因 - 2021 - 2024年新签有效合同额分别约为2.45亿、8.99亿、10.03亿和13.35亿元,在手订单和出口项目销售增长 [4] - 产业转型升级,内蒙古雅海氦气项目等投产运营,实现部分公司股权收购和产权提级 [4] - 科技创新有新突破,2024年底公司及子公司拥有132项专利授权(40项发明专利、9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9项软件著作权 [4] 合资公司进展 - 2025年4月14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与蜀道集团、丰田设立合资公司,项目正在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 [5][6] 氢动力机车进展 - 积极推进液氢机车技术产品研发论证,与行业内企业合作,采用车载液氢换罐模式补能,正在制定研发计划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