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价换量
搜索文档
遇见小面冲击港股IPO:规模狂奔难掩单店失速,盈利困境何解?
搜狐财经· 2025-10-26 21:36
公司发展与上市进展 - 公司已获得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并更新港股招股书,冲刺"中式面馆第一股" [1] - 公司由三位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于2014年创立,主打重庆小面等川渝风味产品 [1] - 截至2025年10月8日,公司门店总数达451家,其中内地440家,香港11家,另有101家新店筹备中,预计年内突破500家 [3] 门店扩张与营收增长 - 门店数量从2022年末的170家增至2024年末的360家,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417家,呈现加速扩张趋势 [3] - 营收从2022年的4.18亿元增至2024年的1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6.2% [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7.03亿元,同比增长33.8%,净利润为4183.4万元,同比增长95.77% [5] 单店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 公司净利润率偏低,经调整后的净利润率仅维持在5%左右 [7] - 直营门店客单价连续下滑,从2022年的36.2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1.8元,降幅超过10% [7] - 直营门店整体翻座率从2023年的3.9次/天峰值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3.4次/天,同比下滑10.3% [8] - 直营餐厅单店日均单量从2023年的409单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71单,同比下滑4.7% [8] - 直营店单店平均消费额由2023年的1.39万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18万元 [9] 财务结构与资本运作 - 公司先后获得九毛九、弘毅投资等累计超3亿元注资,2021年B轮后估值达30亿元 [10] - 最大股东为淮安创韬,持有约49.04%股份,第二大股东百福控股持股15.44% [10]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9.86%,流动比率仅0.5倍,流动资产净值持续为负 [11] - 2025年上半年流动资产净值为-2.55亿元,截至2024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000万元,短期借款达5000万元 [11] - IPO前实施突击分红,2023年及2025年累计分红3420万元 [12] 运营管理与市场挑战 - 公司在激烈竞争的中式面馆赛道中位列行业第四,但市场份额仍不到1% [7] - 公司解释降价策略为"主动将客单价从36元降至32元以换取客流,短期压制利润率但保障长期规模优势" [7] - 随着门店扩张,出现品控与管理问题,2024年曾遭市监局点名整改和警告处罚 [12] - 截至2025年10月25日,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达237条,涉及食品异物、食后不适等问题 [12]
捷捷微电第三季度净利降15.65%,“高毛利”光环能否持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5 11:11
公司2025年三季度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02亿元,同比增长24.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7亿元,同比微增4.30%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9.01亿元,同比增长21.19%,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亿元,同比下滑15.65%,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1]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8.11%,同比大幅减少12.0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75个百分点,是导致单季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1][5] 公司毛利率变动趋势与原因 - 公司历史上以高毛利率著称,2023年之前毛利率常年在40%以上,但受行业周期影响,2023年、2024年毛利率分别降至34.13%和36.34% [1][3] - 2025年以来毛利率持续下滑,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2.77%,其中第一季度、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36.88%和35.57% [4] - 分业务看,2025年第二季度晶闸管、防护器件、MOSFET毛利率分别为45.43%、29.20%和27.81%,较第一季度的44.16%、33.19%、41.05%有所下滑,尤其是MOSFET部分产品价格有10%-15%的下降 [4] 行业竞争格局与前景 - 过去两年功率半导体行业经历需求调整,供给释放导致价格竞争,整体利润水平下降 [1] - 进入2025年,行业需求改善,由供给带来的价格竞争逐步放缓,头部厂商份额持续增加,利润有望改善 [1] 公司运营与增长动力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达1616.26万元,较年初增长75.57%,较上半年末的1101.97万元也明显增长,主要系预收货款增加,预示订单量上升 [6] - 订单增长驱动主动备货,截至三季度末存货为7.81亿元,较年初增长30.39% [6] - 公司积极拓展新市场,2025年上半年汽车领域收入占比已达15.79%,工业、消费、通信领域占比分别为43.55%、36.25%、1.82% [9] - 公司已量产百余款车规级MOSFET,产品应用于国内Tier-1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转向、燃油、润滑、冷却等系统 [8]
轩逸再夺冠,日产“苟着”看
钛媒体APP· 2025-10-24 19:46
日产轩逸车型表现 - 轩逸车型荣获2025年9月国内燃油车销量冠军并实现“五连冠” [1] - 2025年9月轩逸单月销量约3.33万台,占日产品牌当月总销量约5.51万台的60.47% [8] - 近一年(2024年10月-2025年9月)轩逸累计销量约32.59万台,占日产品牌同期总销量约57.93万台的56.26% [8] 日产品牌整体销量趋势 - 2025年1-9月东风日产(含日产、启辰、英菲尼迪)累计销量约41.86万台,同比下降9.4% [2] - 2024年全年销量约63.16万台,同比下降12.72%,为连续第七年销量下滑 [2][3] - 相比2018年历史峰值销量131.69万台,2024年销量63.12万台下降52.07% [3][4] 日系品牌对比 - 2024年本田年销量约89.88万台,较2020年峰值下降44.76% [4] - 2024年丰田年销量约177.60万台,较2021年峰值下降8.64% [4] - 日产是三大日系品牌中最早进入下行周期的,拐点出现在2018年 [4] 销售策略与价格 - 轩逸车型以大幅降价换取销量,在武汉地区最大降价幅度达41% [11] - 2026款1.6L省心版上市价11.39万元,直降4.53万元,降幅39.77% [11] - 2024款经典1.6L舒适版裸车价降至5.98万元,进入五万级市场 [11][12] 非核心车型困境 - 骐达车型在2025年4-9月月均销量不足300台,远低于2024年月均千余台 [10] - 劲客车型近半年累计销量仅108台,不及上年同期4122台的零头 [10] - 艾睿雅车型9月仅售出1台,近一年累计销量126台 [10] 新能源车型N7表现 - 日产首款纯电车型N7于2025年4月上市,8月销量达10148台,为当月合资纯电销量冠军 [14] - 上市半年累计销量达3.29万台 [14] - 9月销量回落至6410台,环比8月下降36.83% [14][15] 产能与未来展望 - 武汉云峰工厂因产能严重过剩已转让给岚图 [15] - N7车型目前交付周期缩短至“半个月可提车”,显示订单后劲不足 [15] - 日产计划推出N7同平台插混车型N6及搭载华为鸿蒙座舱的天籁车型 [15]
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快速回升
证券时报网· 2025-10-23 21:12
深圳贝壳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5日楼市新政发布后,第一阶段政策效应显著释放,二手房成 交量比7至8月均值劲增31%,迅速激活市场活力。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受市民外出影响,二手房成交节 奏短暂放缓。假期结束后,市场热度快速回升。节后14天(10月9日至10月22日),贝壳深圳合作门店二 手房日均签约量较7至8月的日均水平增长26%。 深圳贝壳研究院院长肖小平指出,节后入市客户中涌现两类关键"新增力量":一类是新政第一阶段成功 售房、本月完成置业置换的改善客群;另一类是近期才知晓自身已具备购房资质的首次置业者,这两类 新增需求与传统刚需、改善及资产保值型客户形成合力,不仅筑牢了市场需求基本盘,更为深圳二手房 市场活跃度的持续提升注入了新动能。 此外,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全市二手房录得1696套,环比增长39.1%,刷新近 半年单周纪录。 深圳9月5日楼市新政落地后,市场呈现"初期爆发、节后续热"的稳健态势。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深圳二手房市场成交回暖态势主要得益于政策刺激和传统销售旺季的双重作用。尽 管成交量迅速回升,但记者在多家二手房中介门店采访时,多位房产中介经理表示,对于需求相对明确 ...
中国企业出海防范风险的实践与新课题:以变应变,取舍致远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23 16:44
风险研判与应对策略 - 企业出海风险研判核心是评估潜在损失规模与发生概率[3] - 拉美多国资源国有化浪潮成为冲击中企存量项目的灰犀牛事件[3][13] - 海外投资保险如中信保产品可对冲征收汇兑限制等风险最高赔偿比例达95%[18][19] - 墨西哥政府2022年矿业法修正案取消外国投资者锂矿特许权致赣锋锂业9个项目被取消并进入国际仲裁[15][16] 产能布局与市场策略 - 2024年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反倾销税率最高271.28%反补贴税率最高3403.96%[21] - 中国光伏企业为规避贸易壁垒将产能转向东南亚后又重新布局美国中东及东南亚其他地区增加运营成本[3][24] - IEA预测中东和北非区域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到2035年将较2023年增长15倍贡献区域总发电增量一半[22][24] - 泰国EV 3.5政策要求进口一辆车需在2027年底前完成3倍补偿生产即1:3比例[26] 市场竞争与品牌建设 - 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泰国市场通过降价竞争压缩利润空间并削弱品牌中高端定位导致低价依赖恶性循环[3][34] - 泰国汽车市场2024年销量及零部件出口同比下滑汽车在出口总额中占比达13%-18%[29][30] - 中国企业应摒弃以价换量短期思维通过强化产品力塑造品牌力构建长期竞争力[3][36]
刚需“抄底”上车?9月这23城二手房成交回暖
第一财经· 2025-10-22 17:21
2025.10. 22 不过,从成交量情况看,今年9月份,全国重点城市中有23个城市同比上涨。 具体来看,9月惠州二手房成交套数4594套,同比涨幅达到50.6%,在中指研究院的统计中涨幅第 一。徐州9月二手房成交量1242套,同比涨幅43.3%。 这两个较低调的小城为何二手房成交涨幅居前?原因还是价格调整"到位了"。 以惠州为例,据惠州中原统计,惠州上半年二手房住宅过户量为23007套,同比上升14.80%。从成 交占比看,惠城区成交占比最大,达到32%,是惠州二手房市场的核心区域;大亚湾以20%占比位 居第二,惠阳区占比14%。 本文字数:1092,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孙梦凡 二手房价格持续调整,让部分刚需购房者选择"上车"。 中指研究院最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9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为13381元/平方米,环比下跌 0.74%,同比下跌7.38%。截至9月,百城二手房价格已连续41个月环比下跌。前三季度,百城二 手房价格累计下跌5.79%。 从成交总价看,中等总价是惠州二手房成交主流,上半年成交占比45%;高总价成交占比持续下 降,从2023上半年33%逐渐下降至19%;低总价成交占 ...
刚需“抄底”上车?九月这23城二手房成交回暖
第一财经· 2025-10-22 16:36
二手房价格持续调整,让部分刚需购房者选择"上车"。 二手房价格持续调整,让部分刚需购房者选择"上车"。 中指研究院最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9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为13381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74%,同比 下跌7.38%。截至9月,百城二手房价格已连续41个月环比下跌。前三季度,百城二手房价格累计下跌 5.79%。 不过,从成交量情况看,今年9月份,全国重点城市中有23个城市同比上涨。 具体来看,9月惠州二手房成交套数4594套,同比涨幅达到50.6%,在中指研究院的统计中涨幅第一。 徐州9月二手房成交量1242套,同比涨幅43.3%。 这两个较低调的小城为何二手房成交涨幅居前?原因还是价格调整"到位了"。 以惠州为例,据惠州中原统计,惠州上半年二手房住宅过户量为23007套,同比上升14.80%。从成交占 比看,惠城区成交占比最大,达到32%,是惠州二手房市场的核心区域;大亚湾以20%占比位居第二, 惠阳区占比14%。 从成交总价看,中等总价是惠州二手房成交主流,上半年成交占比45%;高总价成交占比持续下降,从 2023上半年33%逐渐下降至19%;低总价成交占比从25%上升至36%,市场呈现出向"低 ...
9月北上杭新房价格上涨 四季度政策继续托底
凤凰网· 2025-10-21 08:20
楼市整体表现 - 2025年9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普遍下降,但同比降幅呈现收窄态势,市场长期下行压力有所缓解 [1] - “金九”期间楼市保持相对稳定,二手房成交量稳定,新房市场持续结构性分化,前期政策效果开始逐步显现 [1] - 业内人士预测,四季度在低基数效应和政策效果持续释放下,各线城市房价同比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一线城市甚至可能同比由负转正 [5] 新房市场价格变动 - 9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和上海分别上涨0.2%和0.3%,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6%和1.0% [2] - 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下降0.4%,二线城市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降幅与上月相同 [2] - 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5个城市为上海、杭州(均涨0.3%)、北京(涨0.2%)、长春、惠州,合肥和三亚环比持平 [2] - 从同比看,一线城市新房价格下降0.7%,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上海同比上涨5.6%;二、三线城市同比分别下降2.1%和3.4%,降幅均收窄0.3个百分点 [3] - 新房价格同比上涨城市数量从5个增至8个,包括上海、杭州、成都、太原、乌鲁木齐、南宁、宜昌、三亚 [3] 二手房市场价格变动 - 9月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1.0%,降幅与上月相同,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9%、1.0%、0.8%和1.0% [4] - 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7%和0.6%,降幅均扩大0.1个百分点,全国二手房均价已连续31个月环比下降 [4] - 同比来看,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下降3.2%,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二、三线城市同比分别下降5.0%和5.7%,降幅分别收窄0.2和0.3个百分点 [4] - 线上百城二手房挂牌时长升至95天,三四线城市达99天,反映中小城市二手房去化难度更大 [4] 政策影响与市场分化 - 北京、上海等城市新房价格逆势上涨,核心原因在于核心区优质改善房源入市与外围限购放松形成双重支撑 [2] - 8-9月一线城市密集出台宽松政策,如深圳分区放开限购、上海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北京优化公积金提取范围等,直接拉动改善需求释放 [2] - 一线城市新房呈现“核心企稳、外围下滑”的分化格局,二三线城市同步下跌0.4%,反映非核心城市需求仍处疲软状态 [3] - 政策对二手房价格的托底作用仍需时间显现,政策宽松将继续托底核心城市成交量,但中小城市仍需“以价换量”来消化库存 [4][5] 不同面积住宅价格表现 - 9月70城新建商品住宅中,90平方米及以下、90-144平方米、144平方米以上户型价格环比变动因城市而异,具体数据见分类指数表 [9][10] - 9月70城二手住宅中,不同面积段户型价格环比和同比变动详见分类指数表,反映各细分市场的价格走势 [11][12]
9月新房销售环比上涨,商品房库存连续7个月下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17:21
(原标题:9月新房销售环比上涨,商品房库存连续7个月下降) 严跃进表示,房价同比指标变好,说明持续的深度调整中部分城市房价泡沫在出清。 在二手房市场,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1.0%,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北京、上海、广 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9%、1.0%、0.8%和1.0%。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7%和 0.6%。 而同比看,各线城市二手房价格也呈现同比降幅收窄现象。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 3.2%,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2.7%、2.4%、6.0%和 1.7%。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5.0%和5.7%,降幅分别收窄0.2个和0.3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报道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和前三季度房地产 数据。 数据显示,9月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降幅继续呈收窄态势。随 着"好房子"项目入市增加,9月北京、上海、杭州、长春、惠州新房价格环比上涨,上海和杭州均上涨 0.3个百分点,处于领涨位置。 1—9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5 ...
58安居客研究院:二手市场成交量稳 新房持续结构性分化
新华财经· 2025-10-20 14:38
市场整体态势 - "金九"期间楼市保持相对稳定,二手房市场成交量平稳,新房市场持续结构性分化 [1] - 房价同比降幅收窄的积极信号持续显现,显示前期政策效果开始渗透,市场长期下行压力有所缓解 [1] - 四季度政策宽松将继续托底核心城市成交量,房价预期稳定的信心将进一步强化 [2] 二手房市场表现 - 9月全国二手房线上找房人数占比达64.1%,环比上升1.6个百分点,创4月以来峰值,各能级城市占比均超60% [1] - 安居客线上百城二手房挂牌时长升至95天,其中三四线城市为99天,显示中小城市二手房去化难度更大 [1] - 二手房成交占比提升结合挂牌时长上升,显示成交量提升是"以价换量"的结果 [1] 新房市场表现 - 北京、上海新房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2%、0.3%,上海实现同比5.6%的显著增长 [1] - 核心区优质改善房源入市与外围限购放松成为关键支撑 [1] - 8、9月政策面放松是一线城市"金九"成色突出的直接拉动力,包括深圳分区放开限购、上海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北京优化公积金提取范围等政策 [1] 未来市场展望 - 一二线城市非核心区及大量中小城市仍需通过"以价换量"来消化库存 [2] - 政策红利释放与传统旺季效应将带动核心城市成交量环比回升 [2] - 北京五环外、上海外环外等核心城市外围区限购松绑将激活刚需与改善需求,带动一线新房成交稳定上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