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蜜雪集团(02097):茶饮标杆,未来增长点在哪儿?
山西证券· 2025-09-16 19:36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 [3] 核心观点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现制饮品企业 拥有"蜜雪冰城"和"幸运咖"双品牌及"雪王"IP 通过加盟模式实现门店扩张 截至2024年末总门店数达46,479家 出杯量中国第一、全球第二 [4] - 竞争壁垒来自大规模端到端的供应链体系 包括全球采购网络、五大生产基地和自主仓储配送系统 募投项目54%资金用于提升中国供应链 [4] - 未来三大增长点:国内市场加密、幸运咖加盟发力、东南亚市场扩张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326.94亿、378.23亿、430.37亿 同比增长31.7%、15.7%、13.8% [5][6] 公司概况 - 成立28年 股权高度集中 董事长和CEO合计持股82% [16][18] - 采用加盟模式 99%以上为独立加盟门店 收入主要来自向加盟商出售物料和设备 商品销售收入占比超90% [29][30] - 2024年营收248.29亿元 归母净利润44.37亿元 毛利率22.6% 净利率17.9% [8][50] - 全球门店规模最大的现制饮品企业 超越星巴克的40,199家 [38] - 单店日均终端零售额4,184.4元 日出杯量623杯 单杯均价6.72元 预计单店净利率20%左右 [39] 竞争壁垒 - 供应链全链路垂直整合 覆盖采购、生产、物流、研发和品控 [69] - 采购网络覆盖全球38个国家 2023年采购柠檬11.5万吨、奶粉5.1万吨 采购成本较行业平均低10%-20% [72] - 拥有河南、海南、广西、重庆、安徽五大生产基地 总面积79万平方米 年产能165万吨 [74] - 国内合作40家配送服务机构 97%以上门店实现冷链覆盖 90%县级行政区12小时内触达 [79] 行业分析 - 全球现制饮品市场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7.2% 中国和东南亚增速最快 分别达17.6%和19.8% [83][86] - 中国平价市场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22.2% 快于中高价市场 [5][102] - 2023年中国人均现制饮品消费量22杯 仅占饮用水摄入总量不足2% 远低于发达市场17%以上 预计2028年达51杯 [92][97] 增长点一:蜜雪冰城国内市场加密 -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57.4% 但密度仅为每百万人273家店 远低于一线城市的474家 [105] - 中性测算下门店密度提升有望带来1.4万家扩张空间 悲观和乐观情景分别为1.1万家和2.1万家 [108][109] 增长点二:幸运咖加盟发力 - 定位5-10元价格带 2023年终端零售额19亿元 市场份额1.3% 门店数2,900家 [111] -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69.72% 加盟费用总计12.7万元起 目前有扶持政策免首年费用17,000元 [115][117] - 中性测算下门店密度提升有望带来1.2万家扩张空间 悲观和乐观情景分别为0.9万家和1.7万家 [122][125] 增长点三:东南亚市场扩张 - 东南亚市场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19.8% 连锁化率仅25% 低于中国的56% [126][129] - 蜜雪冰城是东南亚最大现制茶饮品牌 门店超4,000家 市场份额19.5% [129][130] - 募投项目12%资金用于提升海外供应链 建设本地化生产中心 [6][132]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预测营收326.94亿、378.23亿、430.37亿元 同比增长31.7%、15.7%、13.8% [6] - 归母净利润58.61亿、67.81亿、77.16亿元 同比增长32.1%、15.7%、13.8% [6] - 对应PE估值24倍、20.7倍、18.2倍 [6]
盐田国际斩获“亚洲最佳集装箱码头”大奖
搜狐财经· 2025-09-06 21:31
公司荣誉与行业地位 - 盐田国际第三次荣获亚洲最佳集装箱码头超400万标箱大奖 继2018年和2023年后再次获得该重量级荣誉[1] - 公司八年内三次获亚洲最佳集装箱码头奖 四次获全球最佳绿色集装箱码头奖[3] - 盐田国际是全球最大单体集装箱码头之一 拥有30多年发展历史[3] 基础设施与运营优势 - 港口具备粤港澳大湾区唯一近18米深475米宽天然航道 可实现全球最大集装箱船舶全天候双向通航[3] - 航道常年不冻不淤且实现零潮差 保障超大型船舶高效进出[3] - 与香港葵青货柜码头建立紧密合作 共同发挥内联外通枢纽作用[3] 物流网络布局 - 已布局20个内陆港和33条海铁联运线路 覆盖大湾区西南及中部地区[5] - 设立15个大湾区组合港和17条驳船支线 无缝连接国铁网络及国内港口[5] - 每周百条航线衔接全球海运服务 通达全球范围[5] 深港合作与业务增长 - 与香港驳船运营已逾31年 运输箱量保持每年正增长[5] - 2024年重箱数量增长近30% 刷新历史纪录[5] - 未来将持续拓宽航线网络 打造更高水平航运枢纽[5] 战略发展规划 - 助力深圳建设全球重要影响力物流中心 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5] - 合力提升大湾区整体国际竞争力 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和外贸高质量发展[5]
蜜雪、古茗上市首份中报出炉,业绩飘红、股价却翻绿?
搜狐财经· 2025-08-27 22:32
蜜雪集团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 实现收入14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3% [2] - 全球门店数增至53,014家,较去年同期新增9,796家,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现制饮品门店规模第一 [3] - 净利润2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1% [4] - 毛利率31.6%,较上年同期31.9%略有下降 [4] - 向加盟商销售设备及物料收入144.9亿元,占总收入97.4% [4] - 每股基本盈利7.23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 [3] 蜜雪集团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 - 收入主要来源于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和设备,属于to B模式 [4] - 已建立大规模端到端供应链体系,覆盖采购、生产、物流、研发和质量控制 [4] - 供应链能力和品牌IP建设支撑加盟商扩张和运营效率提升 [4] 古茗控股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 实现收入5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2% [5] - 门店数量增至11,179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663家,覆盖全国超200个城市 [6] - 期内利润1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9.8% [7] - 归母净利润1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1.5%,已超过去年全年 [7] - 毛利率31.5%,与蜜雪集团接近 [7] 古茗控股运营效率与战略布局 - 单店日均GMV达7,600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6,200元 [7] - 单店日均售出杯数439杯,去年同期为374杯 [7] - 收入95.8%来自加盟店,其中79.4%为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及设备 [7] - 供应链效率形成低线城市两日一配鲜果和鲜奶的竞争力,成本优势明显 [7] - 华中与华南地区有加密空间,北方市场空白,中期开店天花板有望突破2万家 [7] - 通过咖啡品类提升单店产出,切入更高客单价市场 [7] 资本市场反应 - 蜜雪集团市值1,748亿港元,8月27日股价下跌5.27% [8] - 古茗控股市值537.5亿港元,8月27日股价下跌3.75% [8] - 股价回调原因包括累计涨幅较大、估值趋于合理、部分机构止盈离场及恒生指数低迷 [8]
蜜雪冰城加速托举第二增长曲线
财富FORTUNE· 2025-08-25 21:05
公司扩张战略 - 幸运咖正在筹备马来西亚五家门店开业 这将是该品牌出海第一站 主打平价市场定位[2] - 幸运咖在国内正加速一二线城市扩张 预计2025年底实现门店破万目标[2] - 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总数已超过4.6万家 中国内地以外门店近5000家 东南亚市场占比超80%[2] - 幸运咖2025年初制定扩张计划 目前门店数量为7000余家 今年是"五年内复制一个蜜雪冰城"计划最后一年[5] 品牌发展历程 - 幸运咖诞生于2017年 早期因15元价格档位市场反响平平[3] - 2020年蜜雪冰城进行唯一一次融资 由美团龙珠 高瓴投资 CPE源峰联合投资超20亿元 投后估值超200亿元[2] - 2020年蜜雪冰城全资收购幸运咖并开放加盟 定位为集团第二增长曲线[2] - 截至2023年底 幸运咖以近3000家门店成为中国第四大现磨咖啡品牌[4] 供应链优势 - 蜜雪冰城在中国拥有27个自主运营仓库 在东南亚有7个合计6.9万平方米的自主运营仓库[6] - 蜜雪冰城港股上市后将用66%募资款项推进供应链升级 计划在东南亚建立多功能供应链中心[6] - 幸运咖自2019年起与蜜雪冰城供应链贯通 共享采购 研发资源及仓储物流体系[6] 市场竞争环境 - 幸运咖在东南亚将直接与瑞幸和库迪竞争 其中与平价定位的库迪竞争更为直接[8] - 库迪出海仅一年已覆盖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 计划2025年底前冲刺全球5万家门店[8] - 蜜雪冰城海外门店数量出现减少 同店销售增长2024年下降后未见明显改善[7] - 瑞银2025年6月将蜜雪冰城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卖出" 认为估值过高且海外业务陷入负增长[7]
颐海国际(01579.HK):上半年收入为29.27亿元 中期息每股0.3107港元
格隆汇· 2025-08-25 17:0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29.274亿元 与上年同期29.269亿元基本持平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人民币3.095亿元 较上年同期3.083亿元保持稳定 [1] - 毛利为人民币8.65亿元 同比减少1.4% [1]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31.90分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3107港元(约人民币0.2836元) [1] 业务发展 - 第三方业务营收达人民币20.637亿元 同比增长6.5% [2] - 火锅调味料品类中牛油火锅底料收入2.255亿元(同比增长20.5%) 蘸料收入1.859亿元(同比增长12.6%) [2] - 复合调味料品类中鱼调料收入5880万元(同比增长15.1%) 24道菜系列收入3170万元(同比增长17.5%) [2] - 方便速食品类中回家煮系列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790万元增至3740万元 [2] 战略举措 - 通过精细化渠道管理及供应链优化支撑B端与海外业务拓展 [2] - 销售团队通过区域消费特征及竞品分析捕捉市场需求变化 [2] - 产品研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持续提升品质及研发效率 [2]
映翰通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23 06:1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3.51亿元,同比增长34.69%,归母净利润6734.82万元,同比增长26.07% [1] - 第二季度单季度营业总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30.46%,归母净利润4507.63万元,同比增长21.4% [1] - 扣非净利润6434.68万元,同比增长29.3% [1] - 每股收益0.91元,同比增长24.66%,每股净资产14.97元,同比增长14.73% [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48.83%,同比下降6.92个百分点,净利率19.45%,同比下降4.62个百分点 [1] - 三费占营收比16.48%,同比下降6.78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5790.43万元 [1] - 历史净利率21.39%,显示产品附加值较高 [16] 资产与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8.24亿元,同比增长9.72% [1] - 应收账款1.53亿元,同比增长27.39%,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例达117.94% [1][18] - 有息负债641.82万元,同比增长28.73% [1] - 短期借款变动-100%,原因系款项到期支付 [6] 现金流表现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2元,同比下降75.04%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下降74.95%,主要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长 [11]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下降727.35%,主要因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现金增长 [11]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增长36.78%,主要因上年同期分配股利 [11] 重要财务项目变动 - 存货增长13.93%,原因系本期备货增长 [3] - 固定资产增长16.07%,原因系本期新增固定资产 [5] - 合同负债增长18.7%,原因系预收客户款项增长 [7] - 库存股增长151.74%,原因系本期进行股份回购 [10] - 信用减值损失变动-190.04%,原因系计提坏账增长 [12] 业务运营情况 - 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工业物联网产品、企业网络产品及智能售货控制系统产品销售额增长 [11] - 全球化战略布局成效显著,形成"中国+美洲区、欧洲区、亚太区"四大区域化运营体系 [19] - 海外收入结构优化,欧洲及中东亚太地区营收增速显著 [19] - 全球供应链体系完善,拥有泰国合作工厂、加拿大自营工厂与嘉兴主生产基地 [19] 投资回报表现 - 去年ROIC为11.92%,资本回报率一般 [16] - 上市以来ROIC中位数16.83%,2020年最低为8.13% [16] - 现金资产状况非常健康 [17] 机构持仓情况 - 鑫元科技创新混合A基金新进十大股东,持有12.65万股 [18] - 该基金规模0.67亿元,近一年上涨48.48% [18]
小菜园(0999.HK):利润率改善明显 优质定位带动成长空间
格隆汇· 2025-08-20 11:47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收入27.14亿元,同比增长6.5% [1] - 2025H1归母净利润3.82亿元,同比增长35.7% [1] - 毛利率70.5%,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 [1] - 净利率提升约3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费用管控和上市费用减少 [1] - 员工成本占比同比下降约4.0个百分点 [1] 门店运营 - 截至2025H1末共有672家在营门店,较去年同期净增55家 [1] - 预计2025年末门店数达到800家,2026年有望突破1000家 [1][2] - 整体翻台率3.1次/天,与去年同期持平 [1] - 同店日均销售额22854.4元,同比下降7.3% [1] - 堂食顾客人均消费57.1元,同比下降3.3元 [1] - 外卖业务占比39.0%,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 [1] 盈利能力与效率 - 门店经营利润率约20%,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 - 主要门店投资回收期在1年以内 [2] - 二线城市门店翻台率同比提升,主要得益于店型优化带来的坪效提升 [1] 供应链体系 - 拥有完备的中央厨房和仓储体系 [2] - 自建运输车队由200多辆车组成,实现每日门店库存补货 [2] - 马鞍山工厂预计年底建成,可支持3000家门店赋能 [2] - 供应链规模效应提升,采购单价下降,物料消耗减少 [1] 竞争优势 - 性价比定位优势突出,客单水平接近快餐赛道 [2] - 员工激励模式差异化提升店长积极性和运营效率 [1][2] - 在高线城市核心商圈和下沉市场均得到验证 [2] - 直采优质原材料及调料,获得价格优势支撑高食材毛利率 [2] 增长前景 - 门店多场景多地区拓展有望持续推动快速增长 [1][2] - 坚持"好吃不贵"的稳定菜肴和性价比定位 [2] - 通过数字化、店型和模式优化等措施强化竞争优势 [2]
二季度营收创三年新高,京东缘何加速增长?
中国经营报· 2025-08-17 12:54
业绩表现 - 2025年二季度总营收达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创2022年以来新高 [1][3] - 核心零售业务收入3101亿元,同比增长20.6%,经营利润率提升至4.5% [1] - 新业务收入138.5亿元,同比暴涨198.8%,成为增速最快板块 [1][3] - 商品收入2824.14亿元,同比增长20.7%,占总收入79.18% [9] - 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收入1789.82亿元,同比增长23.4% [9] - 日百品类收入同比增长16.4%,商超品类连续6个季度双位数增长 [8][9] - 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9.1%,继续保持加速增长 [8] 业务亮点 - 季度活跃用户数连续7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用户购买频次同比增长超40% [3][10] - PLUS会员购买频次同比增幅超50% [15] - 外卖业务日订单量达2500万单,带动新业务收入激增198.8% [9] - 外卖业务为京东吸引更多年轻用户,推动PLUS会员增长 [15] - 供应链体系是核心竞争力,通过规模化采购和优化设计降低成本 [10] 战略方向 - 外卖和即时零售是公司重要战略方向,目标建立可持续商业模式 [3][10] - 计划推进外卖业务与即食零售、B2C电商的交叉销售 [15] - 长期目标是通过供应链优化实现更低成本与更高效率 [15] - 核心零售业务利润率趋势健康,长期目标达到高个位数 [15] - 新业务将逐步成长为集团新增长引擎,与核心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16] 财务数据 - 2025年二季度净利润62亿元,去年同期126亿元 [12]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74亿元,去年同期145亿元 [12] - 新业务经营利润率为-106.7% [13] - 核心零售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驱动因素包括供应链效率优化和品类结构调整 [16]
沃尔玛老将执掌7-11,以攻代守下的背水一战能否成功自救?
新浪财经· 2025-08-14 13:18
公司业绩表现 - 7-11日本公司2025财年第一季度营收下降0.7% 营业利润下滑11.0% 连续五个季度负增长[3] - 日均销售额增长率仅5%左右 低于全家和罗森的8%左右增长率[3] - 5月份既有店铺销售数据显示 罗森同比增长4.9% 全家增长2.9% 7-11基本持平[12] 2030财年战略目标 - 计划到2030财年实现营业收益11.3万亿日元 较2024财年预测增长13%[3] - 目标EBITDA达1.3万亿日元 较2024财年预测增长44%[3] - 计划在日本国内净增约1000家便利店[5] - 投资3000亿日元对5000家以上现有门店进行升级改造 每家门店年均销售增长目标2%[5] 组织架构调整 - 重新划分控股公司与事业公司职能边界 子公司获得更大决策自由度[5] - 计划将销售管理费用从810亿日元削减一半[7] - 承认全球化人才短缺问题 组织变革面临执行难度[15] 门店改造计划 - 2025年内完成100家店铺改装 2027年2月完成500家店铺改装[8] - 收银台从6-7米延长至8.4米 涉及4000家店铺(占总数20%)[10] - 增设现冲咖啡机 炸鸡展示柜 现做面包及烘焙点心展示区[10] - 增加水果蔬菜奶昔 红茶等现制饮品品种[10] - 杂志货架从5个减至2个 腾出空间陈列日用品和杂货[10] 市场竞争态势 - 日本便利店市场饱和度已达高水平 新增门店可行性受质疑[13] - 单店日均销售额69.2万日元 仍比罗森和全家高出20%以上[12] - 行业正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 三大巨头布局"下一代便利店"[18] 北美市场扩张 - 计划在北美新开1300家门店[5] - 扩充高利润率自有品牌商品[5] - 每年新增200家支持"7NOW"即时配送服务的门店[5] - 北美业务年均销售增长目标2.4%[5] 供应链优势 - 170家专用工厂构建的供应链体系 仍是难以复制的核心壁垒[12]
香港老牌餐饮店收缩背后:北上消费分流、供应链比拼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3 21:09
香港餐饮业现状 - 香港餐饮业正面临转型期 多家老字号茶楼酒家陆续结业或缩减规模 包括营业35年的名都酒楼将于9月底关闭[1][2][7] - 2025年第一季度餐厅总收入为280亿港元 中式餐厅收入同比下降49%[7] - 超过十家知名餐饮品牌宣布结业 包括鸿星海鲜酒家 海皇粥店 大班面包西饼 金装炖奶佬 稻香集团和莲香楼也关闭部分门店[7] 新兴餐饮模式 - 平价快餐"两餸饭"模式快速崛起 价格区间在17至60港元 香港热门区域此类店铺数量显著增多[7][9] - 部分茶餐厅转型推出两餸饭业务 如敏华冰厅定价28港元[9] - 内地品牌凭借供应链优势实现价格优势 同类产品比本地餐厅便宜1/5 如蜜雪冰城柠檬水定价8港元仅为本地三分之一[16][17] 经营成本压力 - 经营成本占营业额比例升至68% 较疫前增幅达15个百分点[13] - 租金成为关店直接原因 如上环老店"球哥炖汤"因业主加租两成结业 富东阁也因租金太贵结业[11] - 铜锣湾 旺角等商业区出现多宗提前退租案例 部分业主主动降租两成仍难挽颓势[13] 支付与运营模式变革 - 传统现金支付 手写单据模式效率低 数字化支付体系使时间效率提升约1倍[14] - 2024年港澳商户微信支付交易笔数同比增长22.8% 金额增长12.3%[14] - 内地品牌采用"内地采购食材供港"模式 部分环节内地预制 节省在港食材和人工成本[16] 北上消费影响 - 2024年经深圳口岸入境香港居民超7700万人次 其中餐饮消费占比达九成以上[18] - 港元对人民币汇率处于高位 2025年4月一度突破0.95关口 近期回落至0.91左右[20] - 港人在深圳人均餐饮消费60港元 同等金额在香港仅能点主食 且能品尝香港没有的新口味[19] 行业转型举措 - 部分餐厅引入扫码点餐 调整菜单结构控制成本 推出"港式两餵饭"等亲民产品[22] - 优化供应链 推出更具性价比套餐 通过调整营业时间 精简菜单等方式控制成本[23] - 可能出现跨境合作餐饮模式 如香港品牌在内地建立中央厨房[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