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科技板’

搜索文档
债券助力科创企业,政策正在给出一张怎样的路线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2 21:33
科技创新债券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正式提出设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并出台一揽子配套政策 [1] - 政策包括《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关于推出科技创新债券 构建债市"科技板"的通知》等文件 [1] - 银行间、交易所等统一将科技创新属性债券命名为科技创新债券 [1][5] 发行主体与资金用途 - 发行主体扩容至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三大类别 [6] - 金融机构募集资金可用于贷款、股权投资、资本中介服务等支持科技创新领域 [6] - 科技型企业募集资金可用于研发投入、项目建设、并购等 [6] - 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可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设立、扩募等 [6] 市场响应与发行情况 - 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 [2][10] - 已有55家机构或企业合计发行超8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 [2][11] - 银行是主力军,规模共计超过450亿元,占比过半 [12] - 11家证券公司推出超160亿元规模的科技创新债券 [13] 政策亮点 -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科技创新债券提供贴息、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支持措施 [6] - 支持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创设投资于科技创新债券或挂钩科创相关指数的专项资管产品 [7] - 推动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创设科技创新债券类ETF [7] - 2025年至2027年间,对科技创新专项金融债券发行登记服务费等多项费用全额减免 [8] 行业投向与区域分布 - 建筑施工、产业投资、城投、煤炭及电力、多元金融是主要融资行业 [14] - 高科技行业如医疗器械、互联网、汽车制造、新能源等行业的融资规模约1856亿元 [14] - 产业投资与多元金融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等省份,前五大省份融资占比达66% [14] 历史发展与待提升之处 - 中国科创债市场2022年后进入快速增长期,2023年发行规模同比增速186.47%,2024年增长59.28% [13] - 募集资金用途存在偏差,初期发行主体以地方融资平台为主 [17] - 评估标准不统一,不同债券品种对"科创属性"的认定标准存在差异 [17] - 期限结构存在短期化倾向,短期科创票据一度占据主导 [17]
“科创债”新政了解一下
华创证券· 2025-05-12 14:35
债券研究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债券分析】 "科创债"新政了解一下 ❖ 2025 年 5 月 6 日,央行、证监会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 的公告》(简称"公告"),从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科技创新债券 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对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提出若干举措;5 月 7 日,国 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推出十项措施以加大宏观调控强度,其中一项为"创 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同日,交易所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 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推出科技创新债 券 构建债市"科技板"的通知》,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规则。 ❖ 新政要点解读:拓宽科创债发行主体范围,完善发行、信披与增信制度。 一是,拓宽科创债发行主体范围及募集资金投向范围,新增金融机构和股权投 资机构。交易所新增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 以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股权投资机构作为发行主体;交易商 协会拓宽科技型企业的认定标准,并新增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产业 股权投资等机构及其母公司作为发行主体。 二是,优化完善科创债发行条款,便于匹配资金使用需求。交易所 ...
对发展科创债市场的研究与思考
国际金融报· 2025-05-12 11:25
IC 图 资料来源:市场公开数据整理 3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央行将会同 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将重点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 资机构三类发行主体,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下称"科创债")产品体系。我国科创债市场建设由来已久, 近些年科创债市场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金融助力科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债券"科 技板"的推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现阶段,科创债市场的扩容和发展仍然面临三大堵点,制约了金融进一步支持科创企业。借助债 券"科技板"推出的政策契机,有望逐步化解此前制约科创债发展的诸多瓶颈,释放市场主体的能动性, 为科创企业通过直接融资获得更多支持提供更强保障。 科创债市场的现状概述 科创债是指由科技创新企业发行的,或募集资金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信用债券,是债券市场支持科 技创新企业融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科创债更加专注于支持具有创 新潜力的企业,尤其是那些处于研发投入高、资金需求大的高科技领域企业。目前,主流科创债根据债 券类型的不同,可分为科技创新公司债和科技创新票据两大类。两 ...
事关普惠养老、债券市场“科技板”……一揽子金融政策打出“组合拳”
搜狐财经· 2025-05-08 10:5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天(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 况。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要正式推出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这一再贷款工具又将发挥哪些作用? 问题一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是什么?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共5000亿元,主要是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新政策工具是对前期 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的扩容和升级。 中国人民银行曾在2022年设立了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额度400亿元,先期以试点方式开展,后拓展至全国。跟以往相比,新政策工具额度更 大,支持领域更广,利率更低,在全国范围内均适用。 问题二 新政策工具将发挥哪些作用? 专家表示,这将激发服务消费和养老市场活力。一方面,可进一步激发国内服务消费潜力,促进扩大服务消费供给、提振服务消费需求。另一 方面,可支持养老产业发展,也有利于完善养老保障,在更长期限中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介绍,调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这是如何调降的?是否意味着普通 股民的投资风险降低? 专家表示,这是鼓励 ...
债券市场“科技板”准备就绪,超3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箭在弦上
华夏时报· 2025-05-08 10:38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中,科技 型企业以高等级央国企和头部民企为主,预计在债市"科技板"推出后,将鼓励更多的成熟期、成长期民营科技型 企业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进行融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明会 北京报道 备受关注的债市"科技板"迎来新进展,相关政策细节"浮出水面"。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债券市场"科技板"相关 政策和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目前市场各方响应非常积极,积极与人民银行、证监会沟通,对接发行科技创新 债券的意愿。初步统计,目前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后续还会有更多机 构参与。 同日,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文,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也分别发布相关通知,正式披露相关政策细节,支持科技创 新债券的发行。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创新活动复杂多元,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新企业,其风险特征和金融需求有着较大差 异。从过去实践来看,科创债发行主体还是以大型国有企业和头部国有创投基金为主,科创型中小企业则因其本 身风险 ...
我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增至8000亿元
科技日报· 2025-05-08 10:31
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中 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目前的5000亿元增加 至8000亿元,持续支持"两新"政策实施。 资料显示,202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 款",初始额度为5000亿元,其中1000亿元额度专门用于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 款,激励金融机构更大力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这次我们将再贷款额度增加3000亿元,增加到8000亿元,支持'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潘功胜说。 "目前看,市场各方响应非常积极,各类型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积极与人民银 行、证监会沟通,对接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意愿。"潘功胜介绍,初步统计,目前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 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后续还会有更多机构参与。 为了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在"科技板"发行长期限的债券融资,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借鉴2018年设 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经验,将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潘功胜透露,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
【新华解读】债券支持科创融资持续发力 创新增量措施细则“呼之欲出”
新华财经· 2025-05-08 00:48
新华财经北京5月7日电(王菁)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再传利好!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5月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出十项货币政策工具支 持稳市场稳预期的举措,其中包括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则提及,将进一步完善科创债发行注册流程。 业内人士表示,考虑到科创行业投资风险高、周期长等特性,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既是融资手段的创新,更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体系的关键突破,将对我国科创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科创企业融资支持政策陆续兑现 2024年以来,人民银行、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先后发布了多项支持科创企业融资的政策,相关政策的发布,进一步健全了科创企业的融资机 制,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 发布部门 | 发布时 | 政策 | 要点 | | --- | --- | --- | --- | | | 8 | | | |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 | 2024年1 |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 | 明确全面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打造标志 | | 科技部等七部门 | E | 发展的实施意见》 | 性产品、壮大产业主体、丰富应用场景、优化产业支撑体系 | | | | | 等重 ...
再提债市“科技板”!超3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将发行
证券时报· 2025-05-07 16:16
Wind数据显示,以发行起始日为统计口径,截至4月30日,今年以来新发各类科创债433只,合计发行 规模为3995.64亿元。与2024年同期对比,今年以来科创债发行数量增加了58只,发行规模增加了306.3 亿元。 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国内科创债券发行扩容势头强劲。2023年全年新发各类科创债786只,发行规 模7700亿元;2024年,我国科创债发行数量首次破千,发行规模站上万亿元门槛,分别达到1228只和 1.22万亿元。 期限结构方面,科创债发行以短期为主,集中在3年期以内,然而随着2024年长久期信用债热度上升, 科创债也呈现出趋长化特征。 浙商证券认为, 科创债的推出旨在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改变当前以大型国有企业和上游行业 企业为主的发行格局,有助于民营企业和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未来科创债的存量市 场结构将类似于科技类转债的市场结构,即发行人类型向体量较小的科技类企业倾斜,发行人企业性质 以民企为主。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前期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准备推出债券市场"科 ...
再提债市“科技板”!超3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将发行
证券时报· 2025-05-07 16:08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前期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准备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 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这三类市场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同时,针对科技型企业、股 权投资机构的特点,对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制度安排进行了完善,健全了与 科技创新融资特点相适应的配套规则体系。相关政策和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目前看,市场各方响应非 常积极,各类型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积极与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沟通,对接发行科技 创新债券的意愿。初步统计,目前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后续 还会有更多机构参与。 分析人士指出,债券"科技板"的提出体现了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也为市场注入新活力,有助 于引导债市资金以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方式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助力实 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创债发行持续火热 2025年,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技术突破引发市场对科技创新的高度关注,而债券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支 持 ...
3000亿蓄势待发!债市“科技板”启航,投资者关切聚焦何处?
第一财经· 2025-05-07 16:05
科技创新债券政策框架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计划发行规模超过3000亿元 涉及近100家市场机构 [1][2] - 政策支持三类主体发行债券:金融机构 科技型企业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 债券类型包含公司债 企业债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 [1][3] - 债券市场"科技板"机制设计包含五大创新:灵活设置债券条款 优化发行管理 简化信息披露 创新评级体系 完善风险分散机制 [1][6] 产品设计与制度创新 - 允许发行人设置5+3 5+5等长期限结构 最长可达10年以上 匹配科技创新领域长周期资金需求 [3][6] - 创新含权结构设计 灵活安排发行缴款与还本付息条款 豁免部分信息披露事项 [6][7] - 建立科技领域专属信用评级方法 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减免基础设施服务费用 [6][7][9] 重点支持领域与对象 - 聚焦人工智能 大数据与云计算 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 量子技术 生物技术等国家战略科技产业 [8] - 特别支持私募股权/创投机构发债 缓解其募资困境 目前股权投资机构参与支持了90%科创板及60%创业板上市公司 [3][9] - 借鉴"第二支箭"经验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通过再贷款资金和政府增信降低融资成本 [9][10] 市场激励措施 - 将债券承销与投资纳入金融机构科技金融服务评估体系 引导社保基金 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参与 [1][12] - 鼓励创设科技创新债券指数产品 优化做市机制 建立承销做市联动体系 [6][7] - 地方政府可通过贴息 担保 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提供支持 [1][10] 预期政策效果 - 形成"股债联动"支撑体系 缓解科技型企业轻资产导致的融资难题 [4][13] - 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 培育硬科技企业 提升资本市场耐心资本比例 [13] - 促进私募股权市场与股票市场良性循环 183万亿元规模的债券市场将提供增量资金支持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