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囚徒困境
icon
搜索文档
兼济天下方能行稳致远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31
全球贸易与产业链 - 单边主义手段如"关税战"和"去风险"政策正在割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破坏多边贸易体系[1] - 全球贸易的80%依托全球价值链完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5年全球投资规模占GDP比重为26.4%[4]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显著带动沿线国家GDP增长[4] 经济影响与数据 - 世界银行预计发达经济体2023年经济增长1.2%,较此前预测低0.5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增速预期从2.3%下调至1.4%[2] - 美国对华芯片管制导致其半导体企业损失巨额市场,同时中国自主创新呈现"井喷式"发展[3] - 普惠型全球化可使全球GDP增速提升1.2个百分点,同时减少1亿贫困人口[5] 国际合作与发展 - 开放合作是创造指数级增长的"共赢方程式",需从"分蛋糕"转向"做蛋糕"的增量逻辑[4] - 发达国家应以更开放姿态与发展中国家共享技术成果,帮助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路径[5] - 科技创新应转化为共同发展的"最大增量",构建国际竞合新范式[5] 历史经验与趋势 - 历史上封闭排他的霸权体系如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和英国帝国特惠制均因违背经济规律而崩塌[3] - 当前全球产业链韧性将打破技术围堵,单边主义制造的"安全幻觉"正在破灭[3] - 国际秩序加速向更公平包容方向演进,传统盟友关系出现离心倾向[3][5]
债市机构行为周报(6月第5周):博弈央行买债的囚徒困境-20250629
华安证券· 2025-06-29 18: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月最后一周债市整体震荡短端更优,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横盘,1年、3年到期收益率小幅下行1 - 2bp [2][9] - 债市投资者面临囚徒困境,6月末敏感,有跨季、公募基金冲排名/规模诉求,央行是否买债和6月PMI数据未公布 [2][9] - 大行买短近1月,非银追涨情绪高,其他产品类净买入加大,持有10Y/30Y活跃券利于获取资本利得和及时止盈 [2][9] - 经济基本面可博弈空间少,一季度亮眼二季度不差,全年增速达5%左右概率大,当下不加仓可能失去年内做多窗口 [4][10] - 央行是否重启买债是重要博弈点,市场情绪到位,但货币当局或了解抢跑惯性,应审慎看待 [4][10] - 投资者对央行买债博弈面临囚徒困境,重启买债踏空难冲收益,不重启买债重仓者或亏损 [4][10] 各目录总结 本周机构行为点评 - 收益曲线:国债收益率短端下行长端上行,1Y、3Y下行1bp,5Y、7Y、10Y、15Y、30Y上行;国开债收益率短端下行中长端上行,1Y下行1bp,7Y、15Y、30Y上行 [12] - 期限利差:国债息差走势分化短端走阔,国开债息差走势分化利差走势分化 [13][16] 债市杠杆与资金面 - 杠杆率:2025年6月23 - 27日杠杆率周内震荡下降,6月27日约为107.80%,较上周五降0.05pct,较本周一升0.04pct [19] - 质押式回购:6月23 - 27日,日均成交额7.7万亿元,较上周降0.55万亿元;隔夜成交额均值6.5万亿元,环比降0.96万亿元,隔夜成交占比均值83.33%,环比降6.38pct [22][26] - 资金面:6月23 - 27日银行系资金融出持续上升,6月27日银行系净融出5.18万亿元;主要融入方为基金,货基融出先升后降;银行单日出钱量震荡下降 [27] 中长期债券型基金久期 - 久期中位数:6月23 - 27日,去杠杆久期中位数2.87年,含杠杆3.17年,6月27日去杠杆较上周五升0.05年,含杠杆升0.11年 [43] - 利率债基久期:含杠杆久期中位数升至3.82年,较上周五升0.13年;去杠杆为3.44年,较上周五升0.04年;信用债基含杠杆升至2.95年,去杠杆升至2.74年 [47][48] 类属策略比价 - 中美利差:整体走阔,1Y走阔9bp,2Y走阔16bp等;分位点方面,1Y升至38%分位点等 [50] - 隐含税率:中端收窄长端走势分化,5Y收窄约2bp,7Y收窄1bp,15Y走阔1bp [53] 债券借贷余额变化 - 6月27日,10Y国债活跃券、10Y国开债次活跃券、30Y国债活跃券借贷集中度走势上升,10Y国债次活跃券、10Y国开债活跃券集中度走势上升,分机构看均下降 [54]
在职场,不要浪费每一次的竞争机会
36氪· 2025-06-16 18:32
职场竞争类型 - 开放式竞争表现为结果不决定最终结局,失败后仍有逆风翻盘机会,需展示优势而非降低底线[3][4] - 封闭式竞争表现为零和博弈,收益与损失对立,具有短视性和不可持续性[4] - 公司更倾向于倡导开放式竞争以保留人才避免两败俱伤[6] 竞争策略与管理 - 良性竞争可激发团队"鲶鱼效应",通过内部制衡保持战斗力[8] - 恶性竞争导致囚徒困境,多次博弈后合作才能实现最大收益[9] - 领导观察下属竞争行为,关注解决问题的方式而非手段[4][8] 有效竞争原则 - 聚焦擅长领域而非短板,集中优势力量较量[19] - 专一化竞争优于宽泛化,避免资源分散[20][21][22] - 保持包容性,避免因短期竞争永久压制对手[23][24] - 长期主义导向,通过优质服务建立可持续合作[25][26] 竞争本质与影响 - 竞争是工作场景中能力与关系的展示活动,具有周期性且直接关联业务[10][11][12] - 良性竞争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体育精神与全球化合作[13] - 对竞争的理解偏差导致职业发展受限,体现个人格局差异[14][29][30]
煤焦数据快讯~2025年5月原煤产量数据
格林期货· 2025-06-16 17: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同比增长且增速加快,1 - 5月累计产量同比增长 [2] - 5月原煤产量及1 - 5月累计产量均处历史最高水平,较2023、2024年同期有明显增产 [2] - 煤炭企业易在煤价下行时采取以量换价策略,陷入煤价越跌产量越高的囚徒困境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原煤产量数据 - 5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0亿吨,同比增长4.2%,增速比4月加快0.4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300万吨 [2] - 1 - 5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9.9亿吨,同比增长6.0% [2] 产量水平对比 - 5月原煤产量是历史同期最高水平,1 - 5月累计产量也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2] - 1 - 5月累计产量比2023年同期高出8000万吨,比2024年同期高出1.3亿吨 [2]
用博弈论视角看低价白牌困境——科尔尼发布生活用纸品类电商白牌白皮书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6-12 17:30
生活用纸市场端格局 - 生活用纸应用场景无处不在,已渗透至日常生活的各个维度,是中国消费者最常见的日用消费品类之一 [2] - 生活用纸品类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强相关,随着中国GDP和生活水平提升,渗透率仍有增长空间,市场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2] - 细分品类结构向多元化演进:卫生纸占比从60%降至45%,湿巾纸、擦手纸、厨房用纸等快速渗透 [2] - 产品升级方向包括场景设计适配、功能属性强化、原材料升级和平台型技术创新 [4][5] 生活用纸渠道端结构 - 零售渠道格局重构:传统商超仍为第一大渠道,线上电商占比持续快速攀升 [7] - 线上渠道占比提升的四大驱动因素:消费便捷性、产品可囤性、价格竞争力、强复购属性 [9][13] - 电商平台通过区域仓配优化降低配送成本,推动大规格产品线上销量提升 [9] - 线上渠道同等品质产品成交价较线下低超15% [13] 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 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外观、数量等直观领域,如货不对板、异物、破损等 [14] - 对于细菌/菌落总数等难以直接感知的质量问题投诉占比较少 [14] - 低价电商平台的投诉比重相对更高 [15] 行业质量监管现状 - 省级抽检不合格率中位数达7%,后25%分位数达10% [18] - 监管抽检能触及消费者难以发现的细菌菌落、可迁移性荧光物质等不合格类型 [18] - 建议将消费者投诉与专业检测机构联动,暴露更多"不可见"质量问题 [18] 生活用纸供给端格局 - 行业整体供大于求,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产量增速低于5%,产能增速超8% [20] - 竞争格局分散,CR4品牌(恒安、维达、洁柔、金红叶)市场份额30-35%,远低于美日70%水平 [23] - 企业分为头部CR4品牌、知名国际品牌、腰部品牌企业、腰部白牌企业、尾部长尾作坊五类 [24] 白牌制造商挑战 - 电商平台价格持续下压影响质量把控,部分代工企业以次充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34] - 行业乱象包括产品缺斤少两、包装夸大描述、原材料概念滥用等 [39] - 更严重问题包括使用劣质原料(废纸)、有毒有害添加(荧光剂)、菌落超标等 [42] - 上游浆价波动加剧成本压力,中小企业创新投入不足 [46] 行业破局方向 - 电商平台需牵头完善行业标准、消费者教育、标准执行、协作创新和优胜劣汰机制 [48] - 建议运作模式从低价导向转向价值导向,建立长期博弈机制 [50][55] - 各方应共同推动价值重塑:做大消费市场、构筑健康生态、落实政策法规、推动全链创新 [57][58][59][60]
华尔街送的新外号,让特朗普当场破防!只因关税套路被看穿?
搜狐财经· 2025-06-05 19:22
特朗普的Taco外号事件 - 特朗普因被华尔街称为"Taco"而在白宫记者会上暴怒 该词源于"Trump Always Chicken Out"的首字母缩写 暗指其政策反复退缩的特点 [2][4][6] - Taco一词形象反映特朗普在关税等问题上先强硬威胁后妥协退让的行为模式 [6][8] Taco交易模式 - 华尔街基于特朗普政策反复性创造"Taco交易":在其制造恐慌时买入 政策放松时卖出 [6] - 典型案例为4月2日威胁加征关税引发全球股市下跌 数日后宣布暂停90天谈判导致市场反弹 [6] 中美关税博弈分析 - 特朗普采用"囚徒困境"策略但执行失败 中国通过"闭麦"反制成功将困境转移 [15][17] - 博弈关键差异:中国加税后保持沉默 特朗普持续释放谈判信号暴露底线 [16][17] - 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对中国商品依赖度高于中国市场对美国的重要性 [20] 特朗普决策模式缺陷 - 政策制定存在"想要太多但底气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8][20] - 缺乏"鱼死网破"的谈判资本 导致在关键博弈中屡次让步 [18][20] - 行为模式预示未来可能继续出现政策反复 [6][20]
时报观察丨跳出价格战“囚徒困境” 车企责无旁贷
证券时报· 2025-06-03 08:14
这种困境并非没有先例。上世纪90年代,中国家电行业曾爆发惨烈的价格战,若干头部品牌通过大幅降价抢占 市场,短期内销量激增,但最终导致全行业利润率暴跌,许多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同样,摩托车行业在 2000年左右的价格混战,使得原本技术领先的企业被迫缩减研发投入,出口竞争力减弱。这些教训表明,过度 打价格消耗战的市场策略,最终损害的是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汽协和工信部的发声是重要信号,但还需配套监管措施,如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设定合理定价指导区间 等。头部企业自身的约束和担当也至关重要。正如中汽协在倡议中所言,优势企业不应垄断市场,挤压其他主 体生存空间。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价格战或许能带来短期销量增长,但长远来看,它 透支的是行业的创新力、品牌的溢价能力和消费者的信任。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依靠的是一大批具有前瞻眼光的龙头车企的坚定投入、持续研发。在当前激烈的 竞争环境下,行业整体亟需跳出"囚徒困境",继续保持这种对市场、对产业未来趋势的前瞻性、敏锐性,将目 光放长远。这既是产业担当,也是责任所在。 责编:李丹 校对: 陶谦 行业整体亟需跳出"囚徒困境" ...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跳出价格战“囚徒困境”,车企责无旁贷
快讯· 2025-06-03 06:39
中国汽车产业转型 - 行业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 [1] - 价格战短期刺激销量但长期透支行业创新力、品牌溢价和消费者信任 [1] 新能源汽车发展 - 行业崛起依赖龙头车企的前瞻性投入和持续研发 [1] - 需跳出"囚徒困境"保持对市场趋势的前瞻性和敏锐性 [1] 行业竞争与责任 - 激烈竞争环境下需将目光放长远 [1] - 保持产业担当和对未来趋势的把握是行业责任 [1]
跳出价格战“囚徒困境” 车企责无旁贷
证券时报· 2025-06-03 00:45
近期,多家车企相继宣布大幅降价,掀起2025年汽车市场的又一轮价格战。面对这一局面,中国汽车工 业协会紧急发布倡议,呼吁企业停止"内卷式"价格战,工信部亦作出类似表态。 从经济学角度看,价格战是一种典型的"囚徒困境"。尽管车企都明白,长期低价竞争会削弱行业整体盈 利能力,但为了短期市场份额,仍不得不降价跟进。但如果降价成为行业普遍行为,消费者会逐渐形成 持币观望心态,进一步加剧市场萎缩,最终所有参与者都将陷入低利润、低研发投入、低产品竞争力的 恶性循环。 中汽协和工信部的发声是重要信号,但还需配套监管措施,如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设定合理定价指 导区间等。头部企业自身的约束和担当也至关重要。正如中汽协在倡议中所言,优势企业不应垄断市 场,挤压其他主体生存空间。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价格战或许能带来短期销量增长,但长远来 看,它透支的是行业的创新力、品牌的溢价能力和消费者的信任。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依靠的是一大批具有前瞻眼光的龙头车企的坚定投入、持续研发。在当前 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行业整体亟须跳出"囚徒困境",继续保持这种对市场、对产业未来趋势的前瞻性、 敏锐性,将目 ...
特朗普关税谈判:想法很多,执行拉垮
虎嗅· 2025-05-28 09:50
1)把中国和其他国家分开,先易后难,尝试谈妥其他国家后再以优势地位开启对华谈判。 2)把安全问题与贸易问题进行捆绑,找控制力最强、对美最依赖且具有代表意义的日本、韩国来打样。 3)各方为了降低关税,必须从不同角度对美让利,如:扩大进口美货、增加对美投资、承担更多军费分摊义务 等,但美方不会取消10%的基准关税,且涉及特定行业的关税需一事一议。 想法很美好,落地却困难。 美国最初制定的关税谈判策略大致是这样的: 经过近两个月紧锣密鼓的磋商,特朗普政府一共只达成了两项拿得出手的协议:一个是5月8日美国和英国就贸易 框架达成一致,另一个是5月13日美国和中国宣布90天缓期。 近期有西方媒体报道,通过与各国贸易谈判官员以及美国商界领袖进行沟通,发现许多会谈中的分歧越来越大, 包括那些急于达成协议的政府,也意识到对美贸易谈判将是一场持久战。 据专业媒体分析,现阶段最有可能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的国家是印度和越南。 其中,美印协议更像是一个未来谈判的框架,有可能在6月份落地;而越南因面临46%的高关税,且对美出口关乎 经济命脉,因此最有可能做出重大让步。 除此之外,日本7月份要举行参议院选举,石破茂政府如果能谈出一个漂亮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