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差贸易

搜索文档
借期货之力走好产业发展之路 西北企业“华丽转身”
期货日报网· 2025-05-19 00:09
西北企业转型升级与期货工具运用 核心观点 - 西北地区传统企业积极运用期货工具实现转型升级,通过基差贸易、期权等金融手段有效管理成本和风险 [1][2][5] - 典型案例显示,企业通过期现结合模式降低采购成本、稳定毛利率,并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4][7][9] - 西北地区产业迁移带来新机遇,低成本优势和政策支持吸引制造业投资,期货工具助力企业拓展市场 [13][12] 企业案例与模式分析 青龙管业 - 公司为输节水领域服务商,2010年上市,2021年起大规模采用基差贸易管理塑料原料采购成本 [2] - 2023年通过"期货价格+600元/吨基差"模式锁定9月采购价8200元/吨,低于旺季现货价8800元/吨 [4] - 传统旺季3-5月/9-11月与基建周期吻合,基差贸易解决淡季提前采购难题 [4] 济洋塑料 - 农膜生产企业通过基差贸易和含权贸易控制聚乙烯原料成本(年均波动率超30%) [5][7] - 2023年购买"锁价权益"对冲涨价风险,聚乙烯期货价从7900元/吨涨至8200元/吨时未增加成本 [7] - 毛利率波动从±8%收窄至±3%,助力公司获"专精特新"称号并降低政府农膜集采成本 [8] 龙昌石化 - 2007年起涉足期货市场,现标品业务100%采用基差贸易,非标品占比40% [9] - 开发"渐进式"推广方法:从"一口价"到引导客户自主点价,配套看涨/看跌期权满足二次点价需求 [10] - 通过期货套保稳定出口效益,产品销往中亚并参考期货报价抢占市场 [12] 行业趋势与区域优势 - 西北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显著提升,期货使用从价格发现扩展到套保和交割 [12] - 产业向西北迁移因人工成本低50%-60%、煤炭资源丰富及"一带一路"区位优势 [13] - 期货工具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助力企业实时调整市场策略并扩大国际份额 [12][13]
卖权策略在聚丙烯产业中的实际应用及优化
期货日报· 2025-05-09 21:39
行业格局变化 - 聚丙烯上游产能高速投放导致供需格局由供应紧张转向供应过剩,上游生产利润率降低并向中下游传导 [2] - 聚丙烯价格和基差波动率降低,中游贸易商盈利机会减少,长期低利润或负利润成为常态 [2] 期权工具应用 - 聚丙烯场内期权成交量迅速上涨,场外期权规模更大,成为产业客户降本增效的重要工具 [3] - 卖权策略在低波动率环境下胜率较高,包括卖出看涨期权、卖出看跌期权和卖出宽跨式期权三种策略 [4] 卖权策略表现 - 卖出虚值200看涨期权策略胜率86%,总盈利21155.07元,平均盈利31.81元/吨 [5] - 卖出虚值200看跌期权策略胜率80.6%,总盈利9199元,平均盈利13.83元/吨 [6] - 卖出宽跨式期权策略胜率74.7%,总盈利30354元,平均盈利45.64元/吨 [7] 2024年波动率影响 - 2024年聚丙烯波动率降低,卖出看涨期权策略胜率提高但盈利金额减少 [8] - 低波动率下卖出宽跨式期权策略表现优异,胜率88.56%,平均盈利29.10元/吨 [8] 策略优化方向 - 操作周期:建议采用滚动操作模式,40天周期为较优选择,可降低对主观判断的依赖 [10][11][12] - 执行价格:执行价格越靠近平值,胜率越低但总盈利较高;离平值越远则胜率高但盈利低 [13][14] - 波动率:波动率在6%~14%时,卖出跨式期权收益较高;低于6%时建议暂停操作 [16][17] 产业链应用建议 - 销售端可结合现货采用卖出看涨期权策略增厚收益,采购端可采用卖出看跌期权策略降低成本 [18] - 专业基差贸易商适合采用卖出宽跨式期权策略获取波动率收益 [18] 模型局限性 - 数学模型结果依赖期权定价算法、波动率取值和时间段选取,实际交易结果可能与模型存在差距 [19] - 模型提供概率性建议而非确定性保证,但可为策略优化提供参考思路 [19]
产业链上的“财富魔方”
期货日报网· 2025-04-29 08:55
沥青的期现业务贯穿整个产业链,涵盖上游生产、中游贸易和下游应用等多个环节。 上游生产环节,主体多为原油、燃料油等炼厂,采用"锁原料放远期"的以产定销策略。中游贸易环节, 贸易商和期现商是主要参与者,期货交易普遍,操作包含套利和套保。下游采购环节,主体多为市政和 国家高速等大型企业,多采用买入套保策略。 总体而言,沥青期货业务在生产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沥青现货市场对金融市场的敏感度日益提 升,沥青期货市场为现货市场提供了大量对冲价格风险和投机获利的机会。 结果 2024年3—5月,市场如预期般演绎,现货稳定、期货走弱,基差逐步走扩。截至5月底,沥青现货价格 在3550元/吨附近,期货价格在3680元/吨附近。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以-140元/吨的基差报价出货 12000吨,C企业以3530元/吨的价格回购8000吨,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合计盈利近150万元,最终覆 盖交易成本并获得超额收益。C企业不仅减少了资金占用,转移了库存风险,而且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回 购了一定现货资源。 该案例展现了期货服务实体产业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实现了买卖双方的共赢,为沥青行业乃至其他行业 提供了有益借鉴。(作者单位:齐盛期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