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储上产
搜索文档
【中国石化(600028.SH/0386.HK)】Q3归母净利润环比小幅改善,静待炼化景气修复——2025年三季报点评(赵乃迪)
光大证券研究· 2025-10-31 07:0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承压,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10.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2.2% [4]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环比改善,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3.4%,主要受益于油价回升及炼油业务盈利修复 [4][5] - 各业务板块表现分化:上游业务盈利保持高位但同比下滑,炼油业务盈利同比增长,营销及分销业务受需求下滑拖累,化工业务持续亏损 [5] 2025年三季报业绩总览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21134亿元,同比下降10.7%,归母净利润300亿元,同比下降32.2% [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总收入7044亿元,同比下降10.9%但环比增长4.6%,归母净利润85亿元,同比基本持平(-0.5%)且环比增长3.4% [4]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148亿元,同比增长13.0% [5] 行业环境与公司整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布油现货均价70.9美元/桶,同比下降14.4%,第三季度布油期货均价68.17美元/桶,环比回升2.2% [5] - 境内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2.0%,成品油消费量同比下降4.0%,乙烯当量消费量同比增长8.1%但化工行业毛利处于低位 [5] - 公司通过统筹生产经营、推进区域优化和深化挖潜增效,实现净利润和现金流的环比改善 [5] 上游业务表现 - 前三季度上游业务息税前利润381亿元,同比下降15.8%,第三季度单季利润126亿元,环比增长5.7% [5][6] - 原油实现价格66.4美元/桶,同比下降10.2美元/桶,自产天然气实现价格1.78元/方,同比下降0.115元/方 [6][7] - 油气当量产量同比增长2.2%,其中国内原油产量191百万桶同比增长0.4%,天然气产量311亿方同比增长4.9% [7] - 油气现金操作成本降至14.3美元/桶,同比下降0.7美元/桶 [7] 炼油业务表现 - 前三季度炼油业务息税前利润70亿元,同比增长13.7%,第三季度单季利润37亿元,环比大幅增利28亿元 [5][8] - 盈利改善主要由于库存损失收窄以及公司坚持产销一体运行,灵活调整产品结构 [8] - 加工原油18641万吨同比下降2.2%,生产成品油11108万吨同比下降4.7%,其中汽油产量降4.1%,柴油产量降11.7%,煤油产量增6.5% [8] - 炼油毛利升至6.1美元/桶同比上升0.5美元/桶,现金操作成本3.9美元/桶同比上升0.2美元/桶 [8] 营销及分销业务表现 - 前三季度营销及分销业务息税前利润128亿元,同比下降35.6%,第三季度单季利润34亿元,环比下降23.9% [5][9] - 业绩主要受汽柴油需求下行和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影响 [9] - 成品油总经销量17149万吨同比下降5.7%,其中境内零售量8267万吨降3.7%,直销分销5041万吨降3.4% [9] - 非油业务表现亮眼,实现利润41.91亿元,同比增长5.4% [9] 化工业务表现 - 前三季度化工业务息税前利润-82亿元,同比增亏34亿元,第三季度单季亏损41亿元,环比增亏14亿元 [5][10] - 亏损主要由于化工行业景气度低迷 [10] - 公司通过降本减费、提升有边际效益的加工负荷、优化原料和产品结构应对挑战 [10] - 乙烯产量11588万吨同比增长15.4%,化工单位完全加工成本1195元/吨同比下降126元/吨 [10]
“三桶油”持续推进增储上产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31 00:42
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为69.91美元/桶,同比下跌14.6% [1] - 中国石油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2.79亿元 [1] - 中国石化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9.84亿元 [1] - 中国海油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9.71亿元 [1] - 公司净利润下降幅度小于油价跌幅,通过增储上产、提质降本增效抵御油价下跌影响 [1] 油气产量 - 中国石油前三季度油气当量产量1377.2百万桶,同比增长2.6% [2] - 中国石化油气当量产量394.48百万桶,同比增长2.2% [2] - 中国海油油气当量产量578.3百万桶,同比增长6.7% [2] 天然气业务 - 中国海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1.6% [2] - 中国石化天然气产量31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9% [2] - 中国石油可销售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4.6%,其中国内产量同比增长5.2% [2] - 中国石化预计供暖季供应天然气资源较上一供暖季增长4.4% [2] - 中国海油天然气产量增长主要来自深海一号二期、东方13-2、渤中19-6等重点项目 [3] - 中国海油国内天然气销售以长协合同为主,现货价格参照市场同类交易水平协商确定 [3] 战略与运营 - 公司以自身经营的确定性应对外部市场波动性,坚持高质量发展和有效益的产量增长 [1] - 中国石化大力实施增储上产重点工程,推进鄂北、丁山、红星等区块产能建设 [2] - 中国石化在供暖季前完成气田生产设施检修,确保主力气田满负荷生产 [2]
低油价拖累前三季度净利润,中国海油管理层这样看明年油价和市场
第一财经网· 2025-10-30 19:24
天然气业务正给中国海油带来较稳定的现金流。 10月30日晚间,中国海油(00883.HK/600938.SH)披露财报,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1%至 3125.0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6%至1019.71亿元;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7%至1048.95亿 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2%至324.38亿元。 国际石油市场供应过剩前景给国际油价及产业链公司带来不小影响。据中国海油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国 际油价震荡下行,英国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均价同比下跌14.6%至69.91美元/桶。受此影响,公司 前三季度石油液体平均售价同比下跌13.6%至68.92美元/桶,拖累同期油气销售收入同比下降5.9%至 2554.8亿元。 "但是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降幅低于同期油价跌势,这主要是因为公司持续通过增储上产、降本增效, 抵御油价下跌的不利影响。"中国海油高管在同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介绍称,得益于国内深海一号二 期和渤中19-2等油气田以及海外巴西Mero3等项目的产量贡献,中国海油前三季度油气净产量同比上升 6.7%,达578.3百万桶油当量;同期公司桶油成本管控良好,同比下降2.8%至 ...
中国海洋石油: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承压,产量逆势增长,天然气收入增长15.2%彰显韧性
华尔街见闻· 2025-10-30 18:53
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125.03亿元,同比下降4.1% [2][5]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019.71亿元,同比下降12.6% [2][5]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048.95亿元,同比增长5.7%,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2%至324.38亿元 [2][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717.49亿元,同比下降6.0%,现金创造能力依然强劲 [5] 产量与业务进展 - 前三季度油气净产量达5.783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6.7% [2][6] - 中国区产量4.008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8.6%,主要得益于深海一号二期、渤中19-2等新项目投产 [2][6] - 海外产量1.774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2.6%,巴西Mero3、圭亚那Yellowtail等项目贡献明显 [2][6] - 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1.6%,天然气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2%,平均实现价格微增1.0%至7.86美元/千立方英尺 [2][6] - 前三季度共获得5个新发现,成功评估22个含油气构造,并有14个新项目投产 [2][8] 成本与资本支出 - 桶油主要成本降至27.35美元,同比下降2.8% [2][7] - 前三季度资本支出860.34亿元,同比减少9.8%,反映在建项目节奏调整和对资本效率的重视 [2][7] 油气价格与收入结构 - 平均实现油价68.29美元/桶,同比下降13.6%,主要受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同比下跌14.6%影响 [2][5] - 油气销售收入同比下降5.9%,但天然气收入逆势增长 [2][5] 资产负债结构 - 总资产1.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6% [3][9] - 货币资金大幅提升至2,420.29亿元,流动性充裕,短期借款归零 [3][5][9] - 资产负债率约30%,归母所有者权益7,855.61亿元 [9] 发展战略与未来关注 - 持续推进增储上产战略,重点项目投产支撑未来产量增长 [2][8] - 业绩对国际油价高度敏感,油价回升将直接带动利润修复 [10] - 天然气业务在能源转型背景下有望成为新增长极 [11] - 巴西、圭亚那等海外重点项目产量释放节奏值得持续关注 [11] - 高现金流为分红和再投资提供保障 [13]
中海油服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3.9亿元 同比增长28.6%
证券日报网· 2025-10-29 21:12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8.5亿元,同比增长3.5%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28.6% [1] - 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业收入增速 [1] 行业环境 - 2025年能源服务市场的不确定性与波动性显著增强 [1] - 油价中枢面临震荡下行压力 [1] 公司战略与运营 - 公司聚焦增储上产需求,服务于高价值勘探和高水平上产 [1] - 通过供给优质装备和布局技术支撑体系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1] - 钻井板块平台出租率实现同比增长,板块收入显著提升 [1] - 技术板块主要业务线作业量实现同比增长 [1] - 船舶板块累计作业天数实现同比提升 [1] - 物探板块收入与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1] - 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价值创造为导向 [2] - 公司计划通过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产业升级等措施增强核心竞争力 [2]
油服行业高景气 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稳增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9 01:06
行业整体景气度与业绩表现 - 尽管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国内油田服务行业继续维持高景气度,相关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稳定增长 [1] - 已披露三季报的油服企业中,贝肯能源、海油发展、华油惠博普等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均实现稳健增长,潜能恒信业绩明显改善 [1] - 国内油气企业持续推行增储上产政策,上半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内油气当量产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1] 主要公司财务数据 - 海油发展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9.47亿元,同比增长0.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53亿元,同比增长6.11% [1] - 潜能恒信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27亿元,同比增长18.26%,其中第三季度营收1.96亿元,同比增长63.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1.8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1] - 石化油服前三季度累计新签合同额822.1亿元,同比增长9.5% [3] 行业驱动因素与前景 - 全球勘探开发活动保持活跃,国内增储上产政策保障油服行业景气度,“三桶油”资本开支整体维持高位 [2] - 当前油价水平仍能维持主要油气企业盈利,行业资本开支继续保持增长,油服企业业绩表现滞后于油气公司投资周期,前期高油价驱动的高强度资本投入效益正延续至当前阶段 [2] - 只要国际油价维持在相对高位,凭借领先的技术和成本优势,中国油服企业业绩有望持续向好 [3] 海外市场拓展 - “出海”成为国内油服企业业绩增长的一大方向,国内油服企业频频签订海外大单 [2] - 石化油服新签道达尔能源拉塔维项目公司二期井场及井间管线项目合同,金额25.53亿元 [2] - 中油工程与ADNOC签署阿联酋LNG输送管线项目EPC合同,金额36.88亿元,与伊拉克巴士拉石油公司签署伊拉克海水管道项目EPC合同,金额约180.32亿元 [3] - 石化油服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262.8亿元,同比增长62.0% [3] - 海油发展凭借国内成功经验为海外油气区块提供一体化开发服务,增量可观 [3]
【海油发展(600968.SH)】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稳健增长,深化降本增效与核心能力建设——25年三季报点评(赵乃迪/蔡嘉豪等)
光大证券研究· 2025-10-23 07:04
公司2025年三季报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39.5亿元,同比增长0.8%,实现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6.1% [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总收入113.5亿元,同比下降5.7%,环比下降9.4%,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降4.5%,环比下降17.2% [4] - 第三季度业绩下滑主要受客户作业安排和台风影响,工作量呈现季节性波动 [5] 公司盈利能力与财务质量 - 前三季度年化净资产收益率为20.5%,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9.6%,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 [5] - 截至9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9.3%,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5] - 前三季度毛利率为16.16%,同比增长1.55个百分点,得益于深入推进降本增效 [6] 公司战略与运营进展 - 公司加速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2025年上半年发布生产管理、能碳管理等十大数字化模块产品,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新增3家进入试运行阶段 [6] - 公司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深化布局6大领域、137项产品与服务,开展计量业务、海上风电一体化服务等专题调研 [6] - 中长期FOB资源配套LNG运输船项目整体进入"十船同造"阶段,积极推进海洋大数据生态系统建设,已完成设备陆地调试 [6] 行业环境与公司核心能力 - 2025年前三季度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布伦特原油均价为69.95美元/桶,同比下降14.5%,但国内油田服务行业受益于增储上产政策保持稳健发展 [5] - 母公司中国海油推进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产量增速目标分别为5.9%、2.6%、3.8%,加速渤海、南海油气开发 [7] - 公司深化核心能力建设,能源技术服务产业实现多项技术创新和自主化替代,自主研发的永磁电泵、智能注采设备等工作量增长显著,透平维修自主化率与浅水采油树国产化率大幅提升 [7]
海油发展(600968):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稳健增长,深化降本增效与核心能力建设:——海油发展(600968.SH)2025年三季报点评
光大证券· 2025-10-22 11:50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海油发展(600968.SH)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总结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稳健增长,同比+6.1%至28.5亿元,尽管第三季度单季业绩因季节性波动出现下滑 [4][5] - 公司持续深化降本增效,前三季度毛利率提升至16.16%,同比增长1.5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提升至9.6% [5][6] - 在母公司中国海油“增储上产”政策支持下,油服行业维持高景气,公司通过核心能力建设与技术升级,有望实现长期成长 [7][8] 财务业绩表现 - **收入与利润**: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39.5亿元,同比+0.8%;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同比+6.1% [4]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13.5亿元,同比-5.7%,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4.5% [4] - **盈利能力**:前三季度年化ROE为20.5%,成本费用利润率为9.6%,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5]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62/46.98/52.15亿元,对应EPS为0.42/0.46/0.51元/股 [8][9] - **财务健康度**: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9.3%,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5] 运营与战略举措 - **成本管控与效率提升**:公司构建穿透式成本管理体系,推动现场管理示范场景建设,实施全面提质降本增效 [6] - **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发布十大数字化模块产品,新增3家智能工厂进入试运行阶段,加速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6] - **新兴产业布局**: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深化布局6大领域、137项产品与服务,开展海上风电、VOCs治理等新业务方向研究 [6] 行业前景与公司定位 - **行业背景**: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布油2025年前三季度均价69.95美元/桶,同比-14.5%,但国内油服行业在“增储上产”政策下保持稳健发展 [5] - **母公司支持**:中国海油规划2025-2027年产量增速目标分别为5.9%、2.6%、3.8%,海上油田中后期提高采收率需求有望为公司打开成长空间 [7] - **技术能力建设**:公司在永磁电泵、智能注采设备等关键技术上实现国产化替代,透平维修自主化率与浅水采油树国产化率大幅提升,驱动公司向价值驱动型发展转变 [7]
石油股涨幅扩大,三桶油持续加强增储上产,机构称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智通财经· 2025-10-20 14:44
石油股市场表现 - 石油股午后涨幅扩大,多只股票上涨超过1%,其中中国石油股份涨幅最大,达5.19% [1] - 中国海洋石油成交额最高,达18.32亿,股价上涨2.31% [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上涨1.49%,成交额为3.49亿 [1] 行业供需基本面 - 各大数据提供商对OPEC原油产量的估计出现巨大分歧,差距高达250万桶/日 [1] - OPEC的增产计划实际执行度低,真实闲置产能远低于市场预期 [1] - 全球石油需求表现比普遍认知更加强劲 [1] - 石油市场预计在2027年下半年重新平衡,届时布伦特原油价格有望回升至65美元/桶 [1] 主要石油公司战略与前景 -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计划至2025年,油气当量产量分别增长1.6%、1.5%和5.9% [2] - “三桶油”通过持续的增量降本工作,旨在实现穿越油价周期的长期成长 [2] -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主要石油公司将继续加强增储上产 [2]
石油股午后涨幅扩大 三桶油持续加强增储上产 机构称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智通财经· 2025-10-20 14:04
石油股市场表现 - 中石油(00857)股价上涨4.92%至7.68港元 [1] - 中海油(00883)股价上涨2.26%至19.03港元 [1] - 中海油服(02883)股价上涨1.95%至6.79港元 [1] - 中石化(00386)股价上涨1.49%至4.1港元 [1] 行业供需基本面分析 - 各大数据提供商对OPEC原油产量的估计存在高达250万桶/日的巨大分歧 [1] - OPEC的增产计划实际上"有名无实" [1] - 全球石油市场的真实闲置产能远低于预期 [1] - 全球石油需求表现比普遍认知更加强劲 [1] - 石油市场预计在2027年下半年重新平衡 [1] - 布伦特原油价格届时有望回升至65美元/桶 [1] 中国主要石油公司战略与前景 - "三桶油"将继续加强增储上产以应对油价波动 [1] - 中国石油计划到2025年油气当量产量增长1.6% [1] - 中国石化计划到2025年油气当量产量增长1.5% [1] - 中国海油计划到2025年油气当量产量增长5.9% [1] - 公司通过持续的增量降本工作实现穿越油价周期的长期成长 [1] - 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