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
搜索文档
国网英大: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3.73% 产融协同效应持续释放
中证网· 2025-10-28 19:41
公司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78.70亿元,同比增长2.30% [1] - 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33亿元,同比增长53.73%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90元,同比增长53.54% [1] - 三季度末总资产达493.0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5.87% [1] 金融业务发展 - 子公司英大信托荣获“慈善信托金牛奖”,其“英大信托-稳健增长2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获一年期混合类产品金牛奖 [1] - 子公司英大证券顺利完成首次大规模短期融资券发行,发行金额为14亿元 [1] 绿色金融与双碳服务 - 子公司英大碳资产丰富“碳+金融”产品体系,服务产业链企业降碳降本 [2] - 参与起草的《电网企业碳盘查工作指南》和《电网企业碳信用评价体系》两项企业标准正式发布 [2] 电力装备制造与智能化 - 子公司置信电气推进装备数智化升级,其下属企业天津置信的“全域数实融合配电设备智能工厂”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 [2] - 截至目前,置信电气共2家单位获得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认定 [2] 公司战略与展望 - 公司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做精做优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打造服务双碳发展新局面 [1] - 未来公司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突出专业特色,完善治理体系,加强风险防控 [2]
小米智能家电工厂正式竣工投产
北京商报· 2025-10-28 19:40
公司战略与产能布局 - 小米集团位于武汉的首座大家电工厂正式竣工投产 [1] - 该工厂是继手机智能工厂和汽车工厂后公司的第三座大型智能工厂 [1] - 工厂投产标志着公司完整打通了设计-研发-生产-验证的产业闭环 [1] 工厂运营效率与质量 - 工厂生产效率极高,6.5秒就能下线一台高端空调 [1] - 关键部件实现100%AI视觉质检,在效率和质量上达到行业头部水准 [1]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大家电业务未来五年将冲刺千亿规模 [1] - 目标在2030年跻身国内家电头部品牌阵营 [1]
我市举行十月份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活动
南京日报· 2025-10-24 10:34
重大项目投资进展 - 1-9月南京市54个省重大项目投资进度达86.1%,超序时进度11.1个百分点 [4] - 1-9月南京市502个市重大项目投资进度达85.1%,超序时进度10.1个百分点 [4] - 147个计划新开工项目至9月底已全部开工,其中市级开工活动项目总投资额近300亿元 [4] 区域投资表现 - 前三季度江宁区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206.7亿元 [4] - 前三季度江北新区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149.6亿元 [4] - 前三季度溧水区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133.2亿元 [4] 冷链物流产业 - 玉湖冷链(南京)交易中心项目开工,将优化全市冷链物流运输体系并扩大对南京都市圈及长三角区域的辐射能力 [1] 生物医药产业 - 正科医药新综合制剂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用地约90亩,总建筑面积超11万平方米 [2] - 正科医药项目预计2027年全面建成达产后,2029年将实现营收20亿元,用于生产注射剂、软胶囊等多种制剂 [2] - 公司盐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将于2027年6月上市,是国内第一款治疗老花眼的眼药水 [2] 智能制造与效率提升 - 南京天加空气洁净设备项目总占地面积128亩,于今年5月正式投产,并荣获“卓越级智能工厂”称号 [3] - 项目通过技术创新使自动化率从25%提升至60%,并引入7项AI技术结合MES系统实现智能防错及100%精准溯源 [3] - 公司新品研发周期缩短20%,订单交付周期提速25%,制造效率提升30%,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 [3]
江苏南京:项目建设“加速跑” 汇聚发展“强动能”
南京日报· 2025-10-24 08:20
项目总体进展 - 1-9月省市重大项目投资进度超序时 省重大项目投资进度达86.1%超序时进度11.1个百分点 市重大项目投资进度达85.1%超序时进度10.1个百分点 [4] - 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全部开工 省重大计划新开工项目20个已于7月全部开工 市重大计划新开工项目147个至9月底已全部开工 [4] - 市级开工活动项目总投资额近300亿元 投资进度超全市新开工项目平均水平约3个百分点 [4] - 江宁区 江北新区 溧水区前三季度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居前三位 分别为206.7亿元 149.6亿元 133.2亿元 [4] 冷链物流产业 - 玉湖冷链(南京)交易中心项目开工 为市重大新开工项目 采取当年签约 当年拿地 当年开工模式 [1] - 项目将优化全市冷链物流运输体系 扩大对南京都市圈及长三角区域的辐射能力 支撑区域性航运物流枢纽建设 [1] 生物医药产业 - 正科医药新综合制剂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 用地约90亩 总建筑面积超11万平方米 项目已封顶 [2] - 项目分两期建设 用于生产注射剂 软胶囊等 预计2027年全面建成达产后 2029年实现营收20亿元 [2] - 公司创新药盐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将于2027年6月上市 为国内首款治疗老花眼药水 [2] - 新港大道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集聚 新港医药总部基地 盛禾生物等项目已蓄满力 [2] 高端制造产业 - 南京天加空气洁净设备项目为省重大项目 总占地128亩 已于今年5月投产 获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称号 [3] - 项目通过技术创新使空气处理机组生产自动化率从25%提升至60% 并引入7项AI技术及制造执行系统 [3] - 公司搭建端到端数字运营体系 新品研发周期缩短20% 订单交付周期提速25% 制造效率提升30% 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 [3]
锦盛新材:公司“年产4500万套化妆品包装容器新建项目”于2021年7月投产
证券日报网· 2025-10-14 18:44
公司项目与产能 - 公司“年产4,500万套化妆品包装容器新建项目”于2021年7月投产 [1] - 新建项目采用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及机器人自动装箱工作站 [1] - 该项目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评为“2021年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1]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从事化妆品包装材料生产销售20余年 [1] - 公司是国内同行业中技术较为专业、产品种类相对齐全的企业之一 [1] - 公司专注主业化妆品包装 [1]
智能工厂,如何打造“升级版”
人民网· 2025-09-30 06:2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自2024年起连续两年联合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分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4个层级进行梯度培育 [1] - “十四五”以来已建成基础级智能工厂超3.5万家、先进级智能工厂700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30余家,首批领航级智能工厂培育工作正积极推进 [1] - 梯度培育行动目标是培育中国自主品牌的智能工厂评价体系,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 [4] 发展历程与成效 - “十三五”是智能制造的试点探索阶段,“十四五”是场景深化阶段,“十五五”可能进入规模普及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探索阶段 [2] - 中国制造已从服装、家具、家电等“老三样”转向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形成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名片 [3] - 以智能坐便器为例,2024年中国行业年生产量达1372万台,占全球总生产量的72%,稳居全球第一 [3] 智能工厂技术应用 - 智能工厂是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装备、过程、经营全面智能化的新型工厂形态 [4] - 在研发设计环节,美的集团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在短时间内生成数千种空调外观设计和内部结构方案 [4] - 在生产作业环节,宝钢湛江钢铁基地热轧车间的智能控轧控冷系统使热轧钢板尺寸精度达标率从92%提升至99.1% [4] - 在质量控制环节,华为松山湖终端智能制造基地通过人工智能驱动平台实现缺陷率降至0.5ppm [4]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 中国50多万家规上制造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且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7] -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面临三大难点:资金与资源约束、技术与人才短缺、精益管理尚未普遍采用 [7] - 梯度培育行动针对中小企业提供针对性部署,如首先对标基础级和先进级,并借助智能制造服务标准和服务商生态实现转型 [7] 未来发展路径 - 智能工厂升级将是创新人才、更智能机器和更柔性流程的结合 [6] - 智能工厂不仅是单个工厂转型,更是整个供应链的“集体变身”,对抢占全球制造业竞争制高点至关重要 [6] - 建议通过“政府引导、供给赋能、龙头带动、梯度培育”模式,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生态 [8]
智能工厂 如何打造“升级版”
人民日报· 2025-09-30 05:55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连续两年联合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分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4个层级进行梯度培育 [1] - “十四五”以来,已建成基础级智能工厂超3.5万家、先进级智能工厂700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30余家,首批领航级智能工厂培育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1] - 培育行动体系完整,从顶层设计指引、国家智库支撑到各省份政策推出,形成迭代推进的螺旋式闭环,目标路径清晰 [5] 智能制造发展历程与成效 - 智能制造发展分为阶段:“十三五”为试点探索阶段,“十四五”为场景深化阶段,“十五五”预计进入规模普及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阶段 [2] - 中国制造已从“大而不强”转变为拥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崭新名片,例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 [3] - 以智能坐便器为例,2024年中国年生产量为1372万台,占全球总生产量的72%,稳居全球第一 [3] 智能工厂的技术应用与效益 - 智能工厂是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装备、过程、经营全面智能化的新型工厂形态 [4] - 在研发设计环节,美的集团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在短时间内生成数千种空调外观设计和内部结构方案 [4] - 在生产作业环节,宝钢湛江钢铁基地热轧车间的智能控轧控冷系统,使热轧钢板尺寸精度达标率从92%提升至99.1% [4] - 在质量控制环节,华为松山湖终端智能制造基地通过人工智能驱动平台,实现缺陷率降至0.5ppm [4] 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 - 中国50多万家规上制造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7] -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面临三大难点:资金与资源约束、技术与人才短缺、精益管理未被普遍采用 [7] - 梯度培育行动针对中小企业部署指引,建议其首先做到基础级,争取先进级,并借助智能制造服务标准和服务商生态实现转型 [7] 智能制造升级方向与产业协同 - 智能制造需解决更深层次问题,如供应链优化、产业链协同及新一代技术融合,推动打造“升级版” [5] - 智能工厂升级将是创新人才、更智能的机器和更柔性流程的结合 [5] - 智能工厂建设关键在于整个供应链的“集体变身”,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全球制造业竞争制高点的主动之举 [6] - 建议通过“政府引导、供给赋能、龙头带动、梯度培育”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生态 [8]
潞安化机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新华财经· 2025-09-26 12:38
公司成就与认可 - 公司大型煤化工装备全价值链智能协同智能工厂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1] - 此次入选标志着公司在智能工厂建设领域实现重大突破[1] -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按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要素条件(2025年版)》分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层级进行培育[1] 智能化建设具体成果 - 公司对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及运营管理五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智能化改造升级[1] - 建设了涵盖14个场景的智能工厂[1] - 推动了多目标优化算法、焊接专家库、仿真模型等多项AI技术应用,AI场景比例达到78.57%[1] - 软硬件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8.3%[1] - 智能工厂建设过程中形成知识产权57项,参编国家标准7项[1] - 已面向供应链上下游26家企业进行复制推广[1]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以煤化工成套装备智能化制造为目标[2] - 通过不断提升工艺智能设计水平,优化计划调度、智能排产与生产监测等环节[2] - 旨在使生产更加扁平化、定制化、柔性化[2] - 持续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伙伴,推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引领能化装备产业高质量转型[2]
人形机器人真的要进厂打工了?头部厂商齐聚工博会展示作业场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0:17
行业动态 -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 聚焦集成电路 智能驾驶 智能机器人 新能源等核心领域 [1] - 展会上多人形机器人公司参展 厂商着力工业场景并展示部署方案 吸引大量参展人员围观拍照 [1] 公司进展 - 新时达研发用于海尔冰箱产线的人形机器人 已在海尔重庆冰箱工厂产线部署完毕 即将开启智能工厂实训 后续将逐步承担作业并进阶复杂流程 [1] - 傅利叶携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R-3C完成首秀 围绕料箱搬运和智能分拣需求自主研发FOCUS工业场景应用解决方案 [2] - 开普勒展示K2大黄蜂工业级人形机器人 宣称可实现"充电1小时 连干8小时"的作业能力 [2]
工博会观察:上海智能工厂赋能制造业跃迁
新浪财经· 2025-09-24 13:12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盛况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线,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汇聚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家展商,包括近300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和7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观众覆盖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 [5] - 展会呈现近300项全球首发和近200项中国首秀展品,涵盖人形机器人、核电机组、AI工业母机、绿色甲醇等领域 [5] 上海智能工厂建设成果 - 上海累计培育3家国家级标杆、19家国家级示范智能工厂、29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1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和254家上海市先进级智能工厂,国家级智能工厂数量居国内城市榜首 [1] - 上海实施《推进上海智能工厂建设领航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目标到2025年新建200家智能工厂和20家标杆工厂,实现三个全覆盖和五个核心指标倍增 [5] - 上海已建智能工厂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 [13] 企业创新技术展示 - 上海电气展示全球首个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推动零碳燃料应用 [1][3] - 柴孚推出全球首款腕部额定载荷≥5000kg的重载工业机器人,突破负载极限 [1] - 西门子展出钻耀之心2.0,集中展示132款自动化、运动控制及数字化产品 [1][5] - 中广核数科推出我国首个自主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应用于33台在运在建核电机组,覆盖二代至四代核电技术 [1][8] 智能制造应用案例 - JAKA节卡机器人创新园区展示高精度协作机器人,实现1分钟内完成咖啡研磨到拉花全流程,其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可实现5分钟开箱部署 [6][8] - 上海汽轮机厂叶片柔性自动化加工产线投产后产能提升12%-15%,每万片报废率降至0,预计年均创造经济价值300余万元 [11] 技术自主化与全球化 - 上海通过政策支持企业创新,过去8年55%技改项目支持智能化升级,国产首台套智能制造装备覆盖率达30% [13] - 节卡机器人全球部署近3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21.9%,服务近百个国家 [14] - 中国核电技术从国产化走向出口,覆盖英国、南非等国 [14] 智能化与绿色化融合 - 上海智能工厂建设注重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通过技术改造降低能耗并提升效率 [13] - 智能工厂采用5T融合技术体系(IT、OT、CT、DT、ST),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