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热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三花智控(002050):Q1业绩亮眼,家电+汽车双轮驱动
长江证券· 2025-05-25 22: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Q1收入端超预期,家电、汽车均实现增长,盈利端归属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现金流保持健康状态,作为全球热管理龙头,主业有望高速增长,机器人业务未来有望贡献收入利润,预计2025年归属净利37亿元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5Q1实现营业收入76.70亿元,同比增长19.10%,实现归母净利润9.03亿元,同比增长39.47%,实现扣非净利润8.53亿元,同比增长27.17% [2][4] 事件评论 - 收入端:2025Q1超预期,家电预计Q1收入增长较快,受益下游空调需求释放;汽车预计Q1收入增长,优于海外大客户产销情况 [8] - 盈利端:25Q1销售毛利率26.83%,同比基本持平;整体费用率+税金及附加率13.11%,同比-0.52pct,销售、管理、研发费率同比下降,财务费率同比提升,期货+对冲收益0.35亿元,归属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 [8] - 现金流:25Q1经营性净现金流4.68亿元,为正,购置固定资产等现金支出7.52亿元,产能建设资本开支持续保持,整体现金流健康 [8] - 业务前景:作为全球热管理龙头,主业有望高速增长;机器人业务配合客户,优化产品,构筑护城河,未来有望贡献收入利润 [8]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报表类型|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利润表|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7947|32577|38399|59323| |利润表|营业成本(百万元)|20270|23670|28001|43531| |利润表|毛利(百万元)|7677|8907|10398|15792| |利润表|营业税金及附加(百万元)|171|200|235|364| |利润表|销售费用(百万元)|726|847|998|1542| |利润表|管理费用(百万元)|1767|1955|2381|3797| |利润表|研发费用(百万元)|1352|1629|1997|3203| |利润表|财务费用(百万元)|-44|46|3|-28| |利润表|营业利润(百万元)|3710|4388|4989|7290| |利润表|利润总额(百万元)|3692|4388|4989|7290| |利润表|所得税费用(百万元)|580|658|748|1093| |利润表|净利润(百万元)|3112|3730|4241|6196| |利润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3099|3711|4220|6165| |利润表|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13|19|21|31| |利润表|EPS(元)|0.83|0.99|1.13|1.65| |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百万元)|5249|9773|11520|17797| |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百万元)|6951|8103|9551|14755| |资产负债表|存货(百万元)|5280|6166|7294|11340| |资产负债表|预付账款(百万元)|159|186|220|341| |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22301|29376|34344|52191| |资产负债表|长期股权投资(百万元)|41|41|41|41| |资产负债表|投资性房地产(百万元)|7|7|7|7| |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合计(百万元)|9794|10512|11239|11977| |资产负债表|无形资产(百万元)|1075|1116|1158|1199| |资产负债表|资产总计(百万元)|36355|44288|50126|68851| |资产负债表|短期贷款(百万元)|1553|3617|2541|6088| |资产负债表|应付款项(百万元)|5985|6989|8268|12854| |资产负债表|应付职工薪酬(百万元)|726|848|1003|1559| |资产负债表|应交税费(百万元)|310|361|426|658| |资产负债表|其他流动负债(百万元)|5059|5794|6732|10093| |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13633|17610|18969|31251| |资产负债表|长期借款(百万元)|2046|2046|2046|2046| |资产负债表|负债合计(百万元)|16835|20812|22171|34453| |资产负债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百万元)|19298|23236|27693|34106| |资产负债表|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222|241|262|293| |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百万元)|19520|23477|27955|34398| |资产负债表|负债及股东权益(百万元)|36355|44288|50126|68851| |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4367|3537|3919|3876| |现金流量表|取得投资收益收回现金(百万元)|13|0|0|0| |现金流量表|资本性支出(百万元)|-2295|-750|-750|-750| |现金流量表|其他(百万元)|-1227|-100|-100|-100| |现金流量表|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3512|-850|-850|-850| |现金流量表|债券融资(百万元)|0|0|0|0| |现金流量表|股权融资(百万元)|337|0|0|0| |现金流量表|银行贷款增加(减少)(百万元)|1356|2064|-1076|3547| |现金流量表|筹资成本(百万元)|-1445|-226|-246|-295| |现金流量表|其他(百万元)|-1204|0|0|0| |现金流量表|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955|1837|-1322|3251| |现金流量表|现金净流量(不含汇率变动影响)(百万元)|-100|4524|1747|6277| |基本指标|每股收益(元)|0.83|0.99|1.13|1.65| |基本指标|每股经营现金流(元)|1.17|0.95|1.05|1.04| |基本指标|市盈率|28.31|27.24|23.96|16.40| |基本指标|市净率|4.55|4.35|3.65|2.96| |基本指标|EV/EBITDA|18.54|21.76|18.98|12.99| |基本指标|总资产收益率|8.5%|8.4%|8.4%|9.0%| |基本指标|净资产收益率|16.1%|16.0%|15.2%|18.1%| |基本指标|净利率|11.1%|11.4%|11.0%|10.4%| |基本指标|资产负债率|46.3%|47.0%|44.2%|50.0%| |基本指标|总资产周转率|0.77|0.74|0.77|0.86| [14]
科创新源(300731) - 2025年5月22日、5月2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3 18:16
调研基本信息 - 调研时间为 2025 年 5 月 22 日 15:00 - 16:00、5 月 23 日 10:00 - 11:00 和 15:00 - 16:00 [2] - 调研地点为公司一楼会议室和电话会议 [2] - 参与单位有固禾基金、睿智基金等 11 家机构投资人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梁媛女士和证券事务代表吴玮琼女士 [2] 新能源业务增长情况 - 2024 年度新能源相关业务收入规模增速显著,较上年同期增长 361.36%,主要因高频焊液冷板产品放量,该产品适配宁德时代麒麟和神行电池 [2][3] 子公司瑞泰克竞争优势 - 瑞泰克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业内领先自主核心技术和可持续研发能力,具备相变传热等多种技术能力 [3] - 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领域,凭借技术储备、布局、设备投入和工艺优化形成较强产品竞争力,高频焊液冷板能供应头部客户高端优质产能建设 [3][4] 2025 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增长情况 - 2025 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07.6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839.6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761.32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371.38% [4][5] - 增长原因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液冷板业务及海外通信业务快速增长 [5] 业务规划 - 后续将在巩固原有高分子材料技术及产品优势基础上,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产业赛道热管理解决方案及产品 [5] 收购东莞兆科进展 - 2024 年 12 月 2 日披露收购意向协议,2025 年 5 月 16 日增加新加坡兆科科技有限公司为收购标的之一,并延长排他期限 [5][6] - 东莞兆科正推进子公司股权重组整合,公司开展对标的公司审计和评估工作,最终交易尚需满足前置条件并履行审批程序 [6] 数据中心业务情况 - 2024 年通过子公司创源智热开展数据中心散热结构件业务,全力推进内部建设、市场开拓与研发认证工作,部分产品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但业务仍处于发展初期 [7] - 2025 年采用协同制造与自主产销双轮驱动模式,协同制造切入头部企业供应链,自主产销加大内部生产体系建设投入 [8] 汽车密封条业务情况 - 通过子公司芜湖祥路开展汽车密封条业务,2024 年度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 62.17%,得益于产能扩充、工艺创新和大客户业务发展 [9]
中国散热模组细分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25:AI赋能产业生态,有望打开散热管理空间
深圳汉鼎智库咨询服务· 2025-05-15 15: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电子设备对高效热管理解决方案依赖增加,散热模组作为关键组成部分影响设备性能等,散热问题成性能提升瓶颈,全球能源危机和环保议题推动散热技术创新,散热模组市场在区域经济和全球产业链重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散热模组对产业发展有指导意义,全球热管理市场和散热模组细分市场规模预计增长,不同地区和应用领域需求有差异,多种热管理技术各有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9][10][85][10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研究背景:现代科技发展使电子设备应用广泛,高性能设备依赖高效热管理,5G等技术普及使电子设备功率密度增加,散热问题凸显,全球能源危机和环保议题推动散热技术创新,散热模组市场在区域经济和产业链重组中发挥重要作用 [9][10] - 研究目的和意义:目的是分析市场规模等明确行业方向,总结比较主流技术,探索新兴技术潜力,分析产业链识别机遇优化资源配置;意义体现在技术、产业和社会层面,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11][12] - 研究方法:资料及数据通过信息收集方法获得,包括案头研究数据等,考虑国内及全球经济、政策、突发事件等因素确保可靠性和权威性 [13][14] - 名词解释:解释热致失效、PUE、均温板等行业相关名词 [18] 第二章 行业政策 - 行业管理体制与相关协会:管理体制由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构成,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负责不同方面;相关协会和组织包括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散热技术分会等,推动技术研发与应用等 [20][21] - 产业技术政策环境分析:国内出台多项产业政策和战略规划扶持散热行业,国外各国政府推动散热技术研发应用;行业重点法规包括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等,技术标准有电子产品环境可靠性测试规范等 [22][29][31] 第三章 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 行业产业链概况:热管理涉及热源管理等多个环节,散热模组是关键环节,连接热源管理和热管理系统实施,其上下游产业链涵盖各环节 [34][39] - 散热模组产业链具体分析:上游产业包括原材料供应等环节,关键企业有铝业公司等;中游产业涉及生产制造等过程,关键企业有双鸿科技等;下游产业是终端应用市场,相关企业有PC制造商等 [42][46][53] 第四章 全球热管理现状与市场容量 - 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热管理技术从空气冷却发展到多种高效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多领域,发展趋向智能化和集成化,未来注重能源效率等 [55][61][62] - 主流技术及其比较:热管理定义及目标明确,散热模组是实现手段之一;主流技术有空气冷却等多种,各有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63][66][83] - 全球热管理市场规模:全球热管理市场预计从2023年的约159.8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264.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0.5%,不同地区表现不一 [85][87] - 中国热管理市场规模:预计中国热管理市场在2023年达到约55.8亿美元,2028年增至92.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7%,不同领域需求和技术应用有差异,区域分布不均衡 [90][93][95] - 散热模组细分市场规模:散热模组可防止设备过热,全球市场预计从2023年的约80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约125亿美元;在PC和服务器市场应用中,随着相关设备需求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97][100][104]
中国散热模组细分市场专题研究报告:AI赋能产业生态,有望打开散热管理空间
汉鼎智库· 2025-05-15 14: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电子设备对高效热管理解决方案依赖增加,散热模组作为关键组成部分,市场前景广阔。全球热管理市场规模预计持续增长,中国市场增速较快。行业发展受国家政策支持、消费电子产品升级、AI和算力发展、新能源行业崛起等因素驱动,但也面临市场参与者水平参差不齐、行业规范有待完善等不利因素。未来,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液冷技术有望成为主流,国产替代进程将加速 [8][85][148][15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研究背景:现代科技发展使电子设备对热管理需求增加,散热问题成为性能提升瓶颈,全球能源危机和环保议题推动散热技术创新,散热模组市场在区域经济和全球产业链重组中发挥重要作用 [9][10] - 研究目的和意义:目的是分析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和技术应用,明确发展方向,为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参考;意义体现在技术、产业和社会三个层面,填补研究空白,提供决策依据,推动高效散热技术应用 [11][12] - 研究方法:通过多样化信息收集方式,包括案头研究数据、公开发行行业年鉴、政府部门信息披露及初步研究,确保资料和数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13] - 名词解释:对热致失效、PUE、均温板、热管等行业相关名词进行解释 [18] 第二章 行业政策 - 行业管理体制与相关协会:中国散热模组行业管理体制由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构成,相关协会和组织包括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散热技术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散热技术专业委员会等,推动行业发展 [20][21] - 产业技术政策环境分析:国内政策陆续出台,支持散热行业发展,涉及高性能散热材料和技术攻关、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国外政策也推动散热技术研发和应用,倡导低碳和高效能源解决方案。行业重点法规和技术标准包括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电子产品环境可靠性测试规范等技术标准 [22][24][29] 第三章 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 行业产业链概况:热管理产业链包括热源管理、热传导、热交换、温控等环节,散热模组是关键环节,连接热源管理和热管理系统实施 [34][39] - 散热模组产业链具体分析:上游产业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设备和技术研发,关键企业有中国铝业、铜陵有色等;中游产业涉及散热模组的生产制造、装配和质量测试,关键企业有双鸿科技、奇鋐科技等;下游产业是终端应用市场,包括消费电子、汽车、数据中心等领域,相关企业有联想、特斯拉等 [42][46][53] 第四章 全球热管理现状与市场容量 - 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热管理技术经历了从空气冷却到液冷、热管冷却、浸没冷却等多种技术的发展过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数据中心、电动汽车等领域,未来将趋向智能化和集成化 [55][61] - 主流技术及其比较:热管理的定义和目标是控制、调节和分散热量,保持设备正常工作温度,提高能效,延长使用寿命,保护系统安全。主流技术包括空气冷却、液冷、热管冷却、浸没冷却、相变材料和纳米流体等,各有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63][66][83] - 全球热管理市场规模:全球热管理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约159.8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264.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0.5%。亚太地区是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约55.8亿美元增至2028年的92.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7% [85][90] - 散热模组细分市场规模:散热模组可防止电子设备热致失效,全球市场预计从2023年的约80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约12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5%。细分市场包括PC、服务器、储能、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等领域,各领域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不同 [97][100][104] - 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PC散热模组市场,台资企业占据高端市场,国外企业和国内企业也有一定份额;服务器散热模组市场,全球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占据主要份额,国内企业在国内市场有一定份额;新能源散热组件市场,储能领域参与者多为“跨界”企业,新能源汽车领域头部企业具有先发优势,国内厂商凭借响应和成本优势抢占份额 [126][129][133] - 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行业基本情况是电子设备热流密度提升,单一散热手段难以满足需求,液冷技术成为数据中心散热关键方案。发展情况是国外和部分区域厂商占有先发优势,国内厂商竞争力逐步增强。未来趋势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液冷技术成为主流,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144][145][148] 第五章 行业驱动因素及不利因素分析 - 驱动因素分析:国家政策支持推动行业发展;消费电子产品升级使单位散热组件价值量提升;AI和算力发展带动液冷数据中心散热市场增长;新能源行业崛起为散热市场带来新的增长极 [153][154][155] - 不利因素分析:市场参与者水平有待提升,行业发展有待规范 [161][162] 第六章 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行业进入壁垒包括技术及工艺壁垒、资金壁垒和市场准入壁垒,对企业的资金、技术、工艺水平和市场认证等方面要求较高 [164][165][166]
方盛股份(832662)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2 20:15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3] - 活动时间为2025年5月7日至2025年5月9日,地点在上海、北京 [3] - 参会单位众多,包括西部证券、国泰海通证券等,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张卫锋先生 [3] 公司2025年发展与规划 - 总体发展策略是巩固成熟市场业务、满足产品技术升级需求,落实“领域多元化、产品集成化”战略,聚焦头部客户,加大新兴领域研发与市场开发力度 [4] - 预计2025年风力发电、工程机械、储能、数据中心、氢能等领域产品市场需求增长,锂电池涂布机余热回收产品销售止跌回稳,轨道交通、空压机领域稳定 [4] - 基于2024年工作,预计2025年产品集成化程度提升,带动营收规模增长 [4] 2025年下游领域市场增长看点 - 风电领域预计明显增长,原因包括政策推动上网电量进入电力市场、风电冷却系统设备换装需求、大兆瓦机型及技术改进带来改装需求 [5] - 储能、氢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因前期研发、客户布局投入及市场需求提升,订单预期较好 [5] - 余热回收领域2025年相关产品需求有望阶段性恢复 [5] 2025年毛利率情况 - 2024年在收入稳定情况下,毛利率下降8.48%,原因是原材料铝价上涨5.29%、人工折旧增加,部分高毛利客户收入下降 [6] - 公司将采取降本增效措施,拓展高毛利客户,稳定并提升2025年毛利率 [6] 应对铝价波动措施 - 拓展高毛利客户,减少铝价在产品定价中的影响 [7] - 拓展集成化高的产品,降低铝材成本占比 [7] - 与客户沟通,实现铝价波动向下游传导 [7] 募投项目进展 - 募投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由2024年末调整至2025年末 [8] - 已完成工厂和办公楼主体建设,生产设备调试、产线布局推进中,办公楼装修进行中 [8]
亚太科技:5月8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5-09 18:18
问:亚太近年分红情况不错,后续会持续吗,谢谢 答:您好!公司2025年4月18日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实施本次 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总股本扣除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后的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00元人民 币(含税);不送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以2025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1,251,517,988股扣除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 15,837,354股后的股本1,235,680,634股为基数为例进行计算,本次拟派发现金股利共计247,136,126.80元人民币(含 税),本次实际派发现金股利总额以权益分派实施股权登记日总股本扣除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后的股本为基数确认。 同时,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2025年度中期分红安排的议案》和《关于未来三年股东报规划(2025年-2027年)的议 案》。谢谢! 2、公司本期盈利水平如何? 您好!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32,576,105.61元,同比增长4.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62,883,318.15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42,822,551.8 ...
银轮股份(002126):海外盈利能力继续提升 数字能源业务持续放量
新浪财经· 2025-05-09 08:36
业绩表现 - 1季度营业收入34.16亿元,同比增长15.1% [1] - 归母净利润2.12亿元,同比增长10.9%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16.3% [1] 盈利能力与费用 - 1季度毛利率19.8%,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主要受年降压力影响 [1] - 期间费用率10.7%,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下降0.2/0.1/0.6个百分点 [1] - 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主要因汇兑收益增加 [1] 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35亿元,去年同期为-6.38亿元,改善主要因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增加 [1] 业务表现 - 乘用车业务营收同比增长约10%,其中新能源业务营收同比增长约21% [2] - 商用车业务/数字能源业务营收分别同比增长约12%/50% [2] - 储能业务、柴油发电机热管理业务、重卡超充水冷机组业务及数据中心服务器端热管理产品均取得进展 [2] 海外业务 - 外销收入8.8亿元,占总营收25.85%,北美区域盈利能力提升,欧洲Setrab公司已扭亏为盈 [2] - 计划加快海外布局,推进墨西哥第三工厂、波兰工厂扩产、马来西亚工厂建设 [2] - 直接出口至美国的收入占比约6%-7%,加征关税影响有限,计划提升北美属地化配套比例 [2]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年数字能源业务将持续放量,带动营收及盈利能力逐季向上 [2] - 预测2025-2027年EPS分别为1.26、1.63、2.02元 [3]
苏州天脉2024年业绩说明会成功举行 多个研发项目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公产品结构
全景网· 2025-05-08 22:16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苏州天脉成立于2007年,专注于导热散热产品研发与应用,目标是成为热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材料配方、加工工艺、产品结构、自动化等自主核心技术 [1]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达9.43亿元,同比增长1.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5亿元,同比增长20.26%,净利润增长主要源于生产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 [1] 项目进展与产能布局 - 散热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累计投资进度达65.83%,厂房及配套设施已建成,生产线建设持续投入中 [2] - 嵊州天脉散热基地一期项目已竣工,正在进行体系认证和客户认证 [2] - 公司在江苏苏州、浙江嵊州和越南北宁拥有三大生产基地,2024年产能利用率良好,2025年拟投资不超过20亿元在苏州吴中区甪直镇建设智能制造基地以扩大产能 [2] 研发方向与产品创新 - 2024年主要研发项目包括130W高热流密度均温板、不锈钢/钛化学钝化手机均温板、新型复合毛细高性能均温板散热模组、嵌管式液冷散热系统,旨在丰富产品结构并提升核心竞争力 [2] - 公司将继续深耕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核心领域,同时布局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未来将加大研发资源投入以保持产品线竞争力 [3] 市场战略 - 公司通过研发创新满足终端客户对产品多样性的需求,以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2] - 生产基地布局和产能扩张计划(如苏州智能制造基地)将支持未来市场拓展需求 [2][3]
苏州天脉:下游行业蓬勃发展 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证券日报· 2025-05-08 21:41
行业前景与公司定位 - 电子信息行业因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战略推进展现出广阔前景 电子产品性能提升导致热管理需求增加 公司业务有望持续受益于下游行业蓬勃发展 [2] - 全球导热散热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大屏化、高性能化及笔记本电脑轻薄化趋势带动散热材料需求 汽车电子领域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对热管理要求严格 导热散热产品在动力电池包等关键部位应用广泛 [5] 财务与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3亿元 同比增长1.6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85亿元 同比增长20.26% [2] - 热管理材料及器件业务收入9.28亿元 占总营业收入的98.37% [2] - 研发投入6958.56万元 同比增长25.75% [4] 技术与产品优势 - 公司掌握粉体复配技术、粉体表面改性工艺、平头热管加工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 具备中高端导热界面材料、热管与均温板产品量产能力 [3] - 导热界面材料已形成5大类的产品体系 热管与均温板通过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终端客户认证测试 实现规模化量产 [3] - 可量产热管厚度最低达0.3mm 均温板厚度最低达0.22mm 传热量均在5W以上 内部核心毛细结构全部自主生产 工艺技术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4] - 130W高热流密度均温板、钛化学钝化手机均温板等多个研发项目推进中 不锈钢化学钝化手机均温板已完成研发 [4] 客户与市场拓展 - 与vivo、OPPO等知名厂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2024年成功通过Google、Dixon等新客户认证 [3] - 未来将通过技术升级和针对性产品研发深化与现有主要客户合作 并不断开拓国内外优质客户资源 [3] 产能与研发布局 - 二期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已建设完成 生产线建设仍在持续投入 嵊州天脉一期已竣工 正在开展体系认证和客户认证 [5] - 研发项目有助于丰富产品结构 提升核心竞争力 满足终端客户多样化需求 为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创造条件 [5] 发展战略 - 公司将发挥技术、品牌、客户资源、自动化生产、研发资源等优势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以市场为导向 推动创新成果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 提升技术领先地位和核心竞争力 扩大品牌影响力 [6]
思泉新材:5月6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5-06 19:09
公司业务拓展计划 - 在AI技术融合趋势下,消费电子终端市场机遇增加,对散热方案需求提升,公司将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并优化产品结构 [2] - 公司计划巩固消费电子领域优势,同时开发新能源汽车、储能、服务器、智能家居等市场 [2] - 深化与北美大客户、小米、vivo等重要客户的战略合作,打造多业务板块协同增长 [2] 越南工厂建设 - 公司计划投资6500万美元在越南建设高性能导热散热产品生产基地,已完成境外投资备案和土地取得手续 [3] - 越南工厂建成后将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能布局,提升产品利润率和市场份额 [3] 研发投入与新品开发 - 2024年研发团队显著壮大,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72.97%,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6.42% [4] - 2024年新获得15项发明专利(含1项美国专利)和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4] - 持续提升石墨膜、散热模组、半导体芯片散热材料等领域技术水平 [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6.56亿元,同比增长51.10%;净利润5245.59万元,同比下滑3.88% [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93.59%;净利润1772.20万元,同比增长79.57% [5] - 2024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50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4股 [6] 产品应用领域 - 导热垫片等热管理产品及纳米防护材料可应用于AI芯片 [7] - 现有导热散热产品已应用于智能家居机器人领域,暂未涉及人形机器人和外骨骼机器人 [8][9] 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北美大客户订单增量较大 [10] - 多维布局,积极发挥业务协同效应,拓展汽车、智能家居、无人机、储能等领域 [10] - 募投项目产能释放,技术研发升级 [10] 行业表现与前景 - 2024年消费电子行业以AI大模型、云计算、5G等技术为驱动力,呈现较强增长态势 [12] - 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公司产品在汽车领域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12] - AI技术与产业融合将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12] 主营业务与一季度业绩 - 主营业务为热管理材料、磁性材料、纳米防护材料等 [13]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1.83亿元,同比上升93.59%;归母净利润1772.2万元,同比上升79.57% [13] 机构预测 - 中银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8700万元,2026年1.17亿元,2027年1.50亿元 [16] - 山西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7400万元 [16] - 中邮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1.00亿元,2026年1.50亿元 [16] - 华鑫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1.08亿元,2026年1.52亿元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