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规模
搜索文档
【策略周报】关注重磅会议信号,风格切换或持续
华宝财富魔方· 2025-10-19 22:49
重要事件回顾 - 中国政府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强调为完善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行为,并非针对特定国家,民用及合规出口申请均可获批[2] - 2025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7.03万亿元,同比增长6.4%[2] - 2025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4.42万亿元[2] - 2025年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下降0.3%,核心CPI同比上涨1.0%,为近19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到1%,且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2] 周度行情回顾 - 央行于10月15日开展6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中期流动性得到补充,并已连续五个月加量续做,资金面保持宽松,资金价格处于较低水平[4] - 本周A股市场整体回调,债市因“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而出现震荡修复[4][5]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融资规模达30万亿元
环球网· 2025-10-19 10:01
文章核心观点 - 前三季度中国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投放快速增长,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1] 社会融资规模 - 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同比多增4.42万亿元 [3] - 截至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 [3] - 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 [3] 直接融资渠道 - 政府债券发行明显提速,前三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达11.46万亿元,同比增加4.28万亿元,成为支撑社融增长的主要力量 [4] - 国债和特殊再融资债券的快速发行在扩大内需、保障民生、防范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4] - 得益于政策支持和市场利率处于低位,企业债券和股权融资也更为活跃,有效补充了经营资金 [4] 信贷结构优化 -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成为绝对主力,增加13.44万亿元 [5] - 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8.29万亿元,显示出企业对未来的投资信心和长期资金需求旺盛 [5] - 信贷资金精准流向关键领域,多家国有大行制造业贷款占比显著提升,多数为中长期贷款 [5]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主要投向城市更新、交通物流、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有效缓解资本金不足问题并带动配套贷款增长 [5] 融资成本与政策效果 - 9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处于历史低位 [6] - 9月份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7] - 消费贷和经营贷贴息政策有效降低了利息成本,刺激了消费贷款需求 [6] - 一线城市优化房地产限购政策带动市场回暖,个人住房贷款需求相应回升 [6]
盛松成:《中国金融》为我铺筑了创新研究之路
搜狐财经· 2025-10-19 09:18
盛松成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社会融资规模(以下简称社融)是我国独创的金融宏观监测与调控指标。社融的创立是一项"从0到1"的工作,是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领导指导和鼓励下,在 各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在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我是其中的主要参与者和牵头人。从社融概念的提出、社融增量指标到存量指 标的确立、社融全国数据至分省数据的统计和发布,历时整整五年。自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以来,该指标 迄今已连续15次写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我国两大金融宏观监测与调控指标之一(另一大指标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中国金融》是我发表有关社会融资规模文章的主要媒体之一,迄今已发表5篇以上,第一篇是发表于2011年第8期的《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理论基础与国 际经验》,最近一篇是发表于2025年第7期的《从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看区域协调发展》。 在《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一文中,我指出,社融是我国金融理论和政策创新,同时也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和国际经验可资借鉴。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英国《拉 ...
前三季度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超30万亿元 金融支持实体力度保持稳固
经济日报· 2025-10-19 09:10
金融总量指标 - 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7.08万亿元高基数背景下保持较高增速 [1][2]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同比多增4.42万亿元 [2] - 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 [3] 直接融资与政府债券 - 政府债券净融资发挥主要支撑作用,前三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11.46万亿元,同比增加4.28万亿元,国债和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进度较快 [2] - 企业发债和股权融资渠道更加畅通,受益于政策端对科创债、民企债的支持力度加大及发债利率处于低位,直接融资对社会融资规模拉动作用明显 [2] 信贷结构 -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4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5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29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4752亿元 [3] - 住户贷款增加1.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3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121亿元 [3] -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维持高景气度,企业贷款保持良好增势 [3] 信贷投向与政策工具 - 国有大行分行制造业贷款在公司贷款中占比过半,多数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匹配企业技术升级长周期需求 [4]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完成投放,主要投向城市更新、交通、水务、物流、环境保护等领域,缓解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并带动配套信贷增长 [4] 融资成本 - 9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贷款利率持续处于低位 [5] - 9月份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实施推动消费贷款需求释放 [5] - 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推进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更加公开透明 [5] 政策环境与行业前景 -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用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保持稳固,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货币金融环境 [1][2][6] - 产业政策实施力度加大对投资持续形成支撑,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稳步推进,实体经济供求关系有望更加均衡 [6]
前三季度,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超30万亿元——金融支持实体力度保持稳固
新华网· 2025-10-19 07:23
金融总量指标 - 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在社会融资高基数背景下保持较高增速 [2] -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 [2] - 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同比多增4.42万亿元 [2] - 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 [3] 社会融资结构 - 政府债券净融资发挥主要支撑作用,前三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11.46万亿元,同比增加4.28万亿元 [2] - 企业发债和股权融资渠道更加畅通,受益于政策端对科创债、民企债支持力度加大及发债利率处于低位 [2] -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44万亿元,住户贷款增加1.1万亿元 [3] 信贷投向与结构 - 企业贷款保持良好增势,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维持高景气度 [3] - 企(事)业单位贷款中,短期贷款增加4.5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29万亿元 [3] - 住户贷款中,短期贷款减少23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 [3] - 一家国有大行分行制造业贷款在公司贷款中占比过半,多数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 [4] 融资成本与政策效果 - 9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 [5] - 9月份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5] - 个人消费贷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开始实施,利息成本下降推动消费贷款需求释放 [5]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向城市更新、交通、水务、物流、环境保护等领域,带动相关配套信贷增长 [4] 经济与政策展望 -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强支持力度,财政政策积极发力 [6] - 促消费、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将逐步显现,产业政策实施力度加大对投资形成支撑 [6] -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维持高景气度 [3]
9月金融数据点评:M1同比增速继续回升,“剪刀差”持续收窄
麦高证券· 2025-10-17 19:04
社会融资规模 - 2025年9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5,296亿元,同比少增2,339亿元[1][10] - 前三季度社融存量增速为8.7%,较8月回落0.1个百分点[1][10] - 9月企业债券新增136亿元,同比多增2,062亿元,主要受益于低基数效应和政策支持[1][11] - 9月政府债券新增11,893亿元,同比少增3,464亿元,受高基数和发行节奏放缓影响[1][11] - 9月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3,234亿元,同比多增1,922亿元[11] 信贷结构 -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900亿元,环比多增7,000亿元,但同比少增3,000亿元[1][12] - 9月企业短期贷款新增7,100亿元,同比多增2,500亿元,环比多增6,400亿元[12] - 9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9,100亿元,同比回落500亿元,但环比新增4,400亿元[12] - 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规模较8月上升2,300亿元,呈现企稳回升态势[12] 货币供应 - 9月M2同比增长8.4%,较8月回落0.4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高出1.6个百分点[2][14] - 9月M1同比增长7.2%,较8月提升1.2个百分点[2][14] - M1与M2增速差(剪刀差)收窄至1.2个百分点,反映资金活化过程与经济回暖[2][14]
【东吴芦哲】直接融资回暖、存款继续活化——2025年9月金融数据点评
搜狐财经· 2025-10-17 08:00
社会融资规模 - 2025年9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5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略低于近三年同期均值3.81万亿元的季节性表现 [2] - 截至9月末社融存量增速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至8.7% [2] - 人民币贷款增加1.61万亿元,同比少增3,662亿元,政府债券融资新增1.19万亿元,同比少增3,471亿元,两者是拖累社融的主要分项 [2] - 企业债券融资新增105亿元,同比多增2,031亿元,三项表外融资合计新增3,579亿元,同比多增1,869亿元,其中未贴现票据融资增加3,235亿元,同比多增1,923亿元 [2] - 股票融资新增500亿元,同比多增372亿元,连续7个月同比多增 [2] 贷款投放 - 2025年9月金融机构口径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低于近三年同期均值2.12万亿元的季节性表现 [2] - 截至2025年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下滑0.2个百分点至6.60% [2] - 居民部门短期贷款增加1,421亿元,同比少增1,279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2,500亿元,同比多增200亿元 [6] - 企业短期贷款增加7,100亿元,同比多增2,500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9,100亿元,同比少增500亿元 [6] - 票据融资减少4,026亿元,同比多减4,712亿元 [6] 货币供应与存款 - 截至2025年9月末,M1同比增速为7.2%(新口径),较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为8.4%,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M2-M1剪刀差收窄至1.2% [3] - 9月人民币存款新增2.21万亿元,同比少增1.53万亿元 [3] - 财政存款减少8,400亿元,同比多减6,042亿元,非银存款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少增1.97万亿元 [3] - 居民部门存款增加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企业部门存款增加9,194亿元,同比多增1,494亿元 [3] - 9月份M1单月增加1.92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多增1.35万亿元 [7] 融资结构分析 - 剔除政府债融资后的存量社会融资增速为5.94%,与上个月持平 [4] - 直接融资回暖推动融资结构优化,今年以来政府债、企业债和股票融资三者占新增社融的比例达到44.36%,比去年同期高9.52个百分点 [5] - 企业债和股票融资两项占新增社融的比例为6.27%,比去年同期偏低0.58个百分点,但仍有继续抬升空间 [5] - 表内贴现强度较高,票据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特征,委托贷款收缩显示与地产、城投相关的融资继续收缩 [5] 政策展望与影响 - 财政政策方面,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并靠前使用化债额度,或意味着部分资金可提前至四季度发行使用,以对冲社融增速下滑压力 [8] - 货币政策或继续保持适度宽松基调,买断式逆回购和MLF等短中期流动性或继续超量投放,降准降息取决于对四季度经济形势的综合研判 [8] - 四季度5,000亿元左右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有望带动相关项目配套融资回升,或阶段性改善企业中长期贷款读数 [8] - 总体上看,至年末社融和贷款增速或继续保持适度增长态势,融资结构继续向直接融资倾斜 [8]
东吴证券晨会纪要-20251017
东吴证券· 2025-10-17 07:30
宏观策略:金融数据分析与展望 - 2025年9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3.5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略低于近三年同期均值3.81万亿元,截至9月末社融存量增速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至8.7% [4] - 社会融资结构持续优化,直接融资回暖:企业债券融资新增105亿元,同比多增2,031亿元;股票融资新增500亿元,同比多增372亿元,连续7个月同比多增;企业债和股票融资占新增社融比例为6.27% [4] - 2025年9月金融机构口径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低于近三年同期均值2.12万亿元;截至9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下滑0.2个百分点至6.60% [4] - 货币供应方面,2025年9月末M1同比增速为7.2%(新口径),较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为8.4%,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M2-M1剪刀差收窄至1.2% [4] - 四季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或推动融资需求回暖,措施包括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化债"资金及地方政府债额度、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撬动配套融资,预计年末社融和贷款增速保持适度增长 [1][4][6] 固收金工:锦浪转02可转债分析 - 锦浪转02(123259.SZ)总发行规模为16.77亿元,债底估值97.79元,到期收益率(YTM)为2.30%,债底保护较好;初始转股价89.82元/股,转换平价90.46元,平价溢价率10.55% [7] - 预计锦浪转02上市首日价格区间为111.44元至123.92元,预计中签率为0.0069%,建议积极申购 [2][7] - 正股锦浪科技2020-202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为33.10%,2024年营业收入65.42亿元,同比增加7.23%;2020-2024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21.41%,2024年归母净利润6.91亿元,同比减少11.32% [8] 行业与个股:中国财险业绩预增 - 中国财险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0%-60%至375-428亿元,以此计算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约130-133亿元,同比增长57%-122% [9] - 承保端表现强劲,2025年上半年承保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45%,综合成本率94.8%,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投资端受益于资本市场上涨,2025年上半年股票+基金投资规模1,030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34%,其中股票投资653亿元,增长64% [9] - 非车险业务"报行合一"政策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2025年上半年公司非车险保费收入1,792亿元,同比增长3.8%,占总保费比例55.4%;非车险综合成本率95.7%,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10] - 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80亿元、494亿元、528亿元(前值为449亿元、467亿元、50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5年预测市净率(PB)为1.3倍,维持"买入"评级 [2][10]
M1与M2剪刀差明显收敛 9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8.7%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22:53
社会融资规模 -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 [1] - 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42万亿元 [4] - 政府债券净融资11.46万亿元,同比多4.28万亿元,是社融增长的主要支撑 [4] - 超过一半的新增社融由政府和企业的债券融资等多元化渠道提供 [4] 货币供应量 -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 [3][8] - 9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 [8] - M1与M2剪刀差明显收敛,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和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 [8] 贷款利率 - 9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 [3] - 9月份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3] - 贷款利率持续处于低位,表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 [3][6] 信贷与融资结构 - 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还原地方专项债置换影响后增速约7.7% [5] - 直接融资加快发展,企业发债和股权融资渠道更加畅通 [1][4] - 债券在银行资产中占比约25%,全市场约七成政府债券和两成公司信用类债券由银行持有 [5] 存款与资金流向 - 居民存款增速较前期高位有所回落,非银存款保持较快增长,出现居民存款向股市等资产“搬家”现象 [9] - 存款“搬家”是居民根据资产回报率变化进行的资产重新配置,资金会由低收益资产流向高收益资产 [9] - 2023年以来存款利率与其他金融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利差弹性增大,资金流动呈双向动态变化 [9]
宏观数据观察:东海观察9月信贷需求企稳,政府融资持续发力
东海期货· 2025-10-16 22: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中国9月M2下降且低于预期,主要因非银存款短期大幅减少,货币政策延续宽松;新增社融同比小幅回落,财政融资和居民、企业部门融资需求下降,宽货币继续向宽信用传导;因外部冲击风险和国内经济平稳,货币政策将延续适度宽松;随着财政发力和外部冲击缓和,各部门融资需求有望回升,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力度有望加快;金融数据显示内需平稳,短期对国内风险资产和人民币汇率影响不大,中长期宽信用过程有望进一步加快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货币供应量情况 - 9月M2同比增长8.4%,预期8.5%,前值8.8%,增速较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4和上升1.6个百分点;M2下降且低于预期是因企业和居民部门存款多增但非银存款大幅减少,货币供应量整体合理增长;M1同比增长7.2%,增速较上月上升1.2%且高于预期,反映企业盈利改善和存款活期化,支撑流动性充裕;M0同比增长11.5%,下降0.2%,央行短期货币供应充裕;货币政策延续宽松,M2预计短期回升 [1][2] 新增人民币贷款情况 -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900亿元,预期146000亿元,前值590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000亿元,同比少增且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因票据融资和居民部门贷款下降 [1][3] - 新增居民短期贷款1421亿元,同比减少1279亿元,反映居民收入预期偏弱;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2500亿元,同比多增200亿元,反映一线城市地产政策对成交的提振 [3][4] - 企业贷款新增12200亿元,同比减少2700亿元,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为7100亿和9100亿元,同比分别多增2500亿元和减少500亿元,受地方政府归还企业拖欠账款扰动,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有望提振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新增票据融资 -4026亿元,同比大幅少增4712亿元,表外票据同比多增,反映银行季末票据冲量诉求下降 [4] 社会融资规模情况 - 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337亿元,预期33500亿元,前值为25668亿元,同比少增2298亿元;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较上月下降0.1%,宽货币继续向宽信用传导 [1][5] - 新增社融结构中,实体经济信贷融资需求同比少增,居民信贷需求回暖,企业信贷下降,企业债券融资上升、政府债发行加快、非标融资需求上升 [5] - 9月新增信贷16080亿元,同比去年少增3662亿元,信贷需求同比下降与居民和实体企业票据融资需求下降有关 [5] - 9月“非标”资产合计增加3579亿元,同比多增1869亿元,非标融资需求上升 [5] - 9月企业债券融资增加105亿元,同比上升2031亿元,受科创债、民企债发行支撑 [5] - 政府债券净融资11886亿元,同比少增3471亿元,因去年同期政府债放量发行 [5] - 实体经济部门融资需求同比下降,因各部门融资需求同比下降;政府融资将维持扩张,企业部门后续融资需求有望改善,居民部门融资需求继续修复,中长期宽信用过程有望加快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