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自立
icon
搜索文档
沪指创十年新高!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涨3%,机构:国产自主可控逻辑在科技自强战略下更为稳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09:48
据科技日报,光刻技术是推动芯片制程工艺持续微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 程学院彭海琳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在《自然-通讯》上披露了他们的新发现。该团队通过冷冻电子断层 扫描技术,首次在原位状态下解析了光刻胶分子在液相环境中的微观三维结构、界面分布与缠结行为, 指导开发出可显著减少光刻缺陷的产业化方案。 银河证券指出,资金围绕科技自立主线集中布局,头部半导体设备企业订单能见度有望持续提升。新阶 段规划重点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突破,设备是直接受益环节之一。短期看,AI算力需求或推 动国内外逻辑与存储厂商扩产,刻蚀、薄膜沉积设备需求旺盛;长期看,国产自主可控逻辑在科技自强 战略下更为稳固。 本周一,上证指数距4000点仅一"点"之遥,创十年新高,国产芯片全线走强。半导体设备ETF (561980)单日收涨2.97%,最近20个交易日累计获资金净流入12.83亿元,年内份额增76.1%。 展望未来,华福证券指出,本周包括马来西亚经贸磋商、月底APEC峰会,此外美联储议息会议也将在 10月28—29日召开。在上述"靴子"落地后,观望资金有望重新入场,带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和交投活 跃,科技成长有望继 ...
央行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申万期货早间评论-20251028
首席 点 评 :央行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10 月 27 日,在 2025 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去年,人民银行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 署,在二级市场开始国债买卖操作。实践中,人民银行根据基础货币投放需要,兼顾债券市场供求和收益率曲线形态 变化等情况,灵活开展国债买卖双向操作,保障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今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 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贵金属人民银行暂停了国债买卖。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人民银行将恢 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国内期货夜盘沪金主力合约收跌 2.25% ,报 920 元 / 克,沪银主力合约收跌 2.44% ,报 11150 元 / 千克, SC 原油主力合约收跌 0.75% ,报 465 元 / 桶。 重点品 种 :贵金属、原油、股指 贵金属: 金银继续回落。以俄乌为代表的地缘政治风险有所降温。最新一轮中美会谈就解决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基本共 识,双方同意进一步确定具体细节,并履行各自国内批准程序。美联储主席暗示暂停缩表,低于预期的 9 月通胀数据后, 市场对年内两次降息的计价已较为充分。美国政府 " 停摆 " 仍在持续发酵, ...
帮主郑重:未来5年,你的钱和时间该投向哪里?
搜狐财经· 2025-10-28 01:01
文章核心观点 - 未来5年普通人的投资应结合资金与时间,重点关注科技自立、健康产业和绿色能源三大赛道 [4] - 采用“核心-卫星”资产配置策略,将大部分资金配置于稳健资产,部分配置于成长赛道 [5] - 投资自身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方向 [6] 未来重点投资赛道 - 科技自立赛道包括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AI将重塑各行各业,相关指数基金是投资方向,学习相关技能可带来薪资增长,例如有案例显示学习AI应用开发后年薪翻番 [4] - 健康产业赛道源于中国快速老龄化,涵盖养老、医疗、健康管理、养老社区、康复医疗等细分领域,有案例显示居家养老服务业务已扩展至三个城市 [4] - 绿色能源赛道围绕碳中和主题,涵盖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领域,具有长期成长空间,适合投资、就业和创业 [4] 投资策略建议 - 资金配置建议采用“核心-卫星”策略:60%资金配置于稳健指数基金,20%配置于科技、健康、绿色能源等成长赛道,20%保持现金 [5] - 投资应注重分散化,避免将所有资金集中于单一方向 [6] - 时间应优先投入于提升自身技能,而非短期市场波动 [6]
A股冲刺4000点,谁在偷偷发力
搜狐财经· 2025-10-27 20:16
《A股冲刺4000点,谁在偷偷发力》 今天的市场像是喝了"三倍浓缩咖啡",一路高开高走,沪指一度摸到3999.07点,差点就把"4000"踩在脚下。 【一、A股主板:小金属领涨,硬科技唱主角】——"未来制造在定价" 最亮的星,是"小金属"板块,涨幅高达3.05%。背后逻辑不复杂——新能源、军工、电子化学品全面提速,稀缺金属需求猛增,再叠加中美谈判缓和信号, 市场风险偏好回升,资金立刻追进这些"硬通货"。别看我小,我能量大! 【二、科技板块:芯片、CPO、核聚变接力狂奔】——"硬科技=硬实力" 科技股同样炸裂。存储芯片、CPO、可控核聚变等板块轮番上阵,"德明利""江波龙""香农芯创"等多股创新高,仿佛在为"中国科技自立"提前庆功。这不仅 是资金的追捧,更是对产业升级的信任投票。 ——2025年10月27日五大市场盘点:当"小金属"逆袭、科技股狂飙、债市情绪回暖,中美谈判的暖风吹动了一场"信心重启" 【三、债券市场:收益率回落,券商加仓】——"宽松预期升温" 你以为风电跌了、游戏凉了,A股就该歇菜?错! 【五、商品与转债:冷热分化,结构清晰】——"资金更聪明了" 红枣、原木主力合约大跌超5%,但多晶硅、碳酸锂逆 ...
国泰海通晨报-20251027
国泰海通证券· 2025-10-27 14:11
宏观政策与“十五五”规划展望 - 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对外部形势判断更严峻,但强调国内经济韧性强、信心足[2] - 科技创新目标由“追赶”转向“领先”,强调“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2][3] -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注重“先进制造业”与“优质服务业”的双轮驱动[2][3] - 政策重心向需求侧与民生倾斜,需求侧重要性大于供给侧,民生保障位次提升且表述更趋精准[2][3] - 体制改革强调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并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3] - 对外开放位次明显提升,持续强调制度型开放[3] - 会议讨论当前经济形势,重视三季度以来经济压力,预示四季度将落实增量政策以实现全年目标[2][3][4] 海外策略与上市制度比较 - 财务标准上,美股最灵活,允许市值不低于2亿美元的企业上市,即使短期无收入也可上市;港股次之,允许未盈利及特定行业无收入企业上市;A股最严,主板要求盈利,创业板/科创板未盈利企业准入条件更高[6] - 公司架构上,美股对WVR、VIE架构最包容;港股接纳WVR,对VIE有限接受;A股强调股权清晰,不允许VIE架构,对WIX架构有限接受且设置更严格市值与营收限制[7] - 上市效率及途径上,美股平均申请时长404日,港股307日,A股745日;美股、港股上市途径多元(如SPAC、介绍上市等),A股几乎完全依赖IPO路径[8][23] 造纸行业与全球木材供需 - 短期海外进口木片供给有保障,长期制浆用木材供给增量有限,林地资源稀缺,具备上游林地资源及绿色能源的头部浆纸一体化纸厂有望受益[5][9] - 2023-2035年预计针叶浆、阔叶浆产能合计增长3600万吨,带动木材需求扩张1.36亿吨,其中超90%增量需求来自中国和南美[9] - 巴西桉木人工林种植面积2004-2023年从320万公顷增长至755万公顷,但2015年后增速明显放缓,2024年巴西阔叶木材价格较2000年增长接近200%[10] - 中国广西桉木种植面积2022年超300万公顷,但2009年后亩产下降,未来需通过良种壮苗、科学营林等方式提升可持续性[12] - 2015-2022年中国阔叶木片进口量从971万吨增长至1758万吨,2022年进口均价高点达212美元/吨,其后量价回落;越南是中国木片主要进口来源国,2025年1-7月占比达71%[12] 行业动态与高频数据 - 消费呈现“商品强、服务弱”趋势,汽车零售批发高位运行,纺织服装成交季节性回升,但城市出行、电影票房同比下滑[19] - 投资方面专项债发行进度超90%,基建新签合同跌幅收窄,水泥出货率回升推动开工提速,地产成交仍弱但土地市场小幅改善[19] - 生产方面偏上游的高炉、PTA开工率回升,中下游如线材、聚酯受需求偏弱影响表现平淡[19] - 美国9月CPI同比3.0%,核心CPI同比3.0%,环比均较8月回落0.1个百分点,弱通胀强化美联储降息预期[19][20] 重点行业投资观点 - 煤炭板块周期底部确认,供需多因素共振推动煤价超预期上涨,北方黄骅港Q5500平仓价达778元/吨,较前一周上涨28元/吨(4.7%)[43][44][45] - 有色金属锂需求延续旺季,去库推动价格上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周度均价上升2.79%至7.45-7.633万元/吨[47][48] - 机械行业受益于“十五五”聚焦先进制造与科技自立,人形机器人、工程机械、出口链为推荐方向[50][51][52] - 食品饮料大众品韧性强,白酒寻底,啤酒延续升级,东鹏饮料Q3业绩略超预期[54][55][56] - 航空节后量价好于预期,国内票价保持同比上升,油运旺季盈利新高,中东-中国航线VLCC-TCE小幅回落至略低于8万美元[61][62][63] - 快递行业反内卷深化,9月行业单票收入普涨,申通/圆通/韵达单票收入分别环比上涨0.06/0.06/0.10元[64]
踢到铁板了!中国发现美国市场没那么香,不再死守,开始主动出击!
搜狐财经· 2025-10-27 03:19
中国贸易反制策略 - 对稀土及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建立许可制度而非禁止出口,合法用途即可获批[1][11] - 对美国船舶征收港口服务相关费用,直接抬高其航运成本[1] - 规定境外组织和个人向第三方国家转售受控物项必须事先获得中方许可,堵死绕道获取路径[3] 稀土行业的战略地位 - 全球80%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集中在中国,分离提纯等技术优势短期内无法被替代[3] - 稀土是电动汽车、战斗机、智能手机、风力发电机等高端制造业的命门[3] - 选择在圣诞购物季前夕收紧出口管理,时机精准,可能影响美国零售商补货及终端价格[3][16] 中国外贸结构变化 - 2025年前两个月东盟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6.8%,对美贸易占比降至11.2%[6] - RCEP全面生效后,中国与东南亚产业链协作紧密,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成为重要生产与中转枢纽[6] - 企业将部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既规避关税风险又深度嵌入区域供应链[6] 科技自主与产业突破 - 自研“长缨”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实现400皮秒超高速存储响应,良品率达94.3%[6][8] - 在存储芯片等美国重点封锁领域实现自研并具备量产基础[6][8] - 扶持国产设备替代,通过可用性和迭代积累竞争力[9] 企业战略与市场适应 - 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在核心技术投入后站稳国际市场[29] - 企业从依赖廉价劳动力转向比拼技术含量、品牌价值和全球布局能力[27][29] - 美国企业如英伟达推出“特供版”AI芯片绕过管制以保住中国市场,显示商业利益驱动合作[29] 未来行业趋势与博弈焦点 - 中国可能在石墨、镓、锗等其他关键矿产上完善出口管理[29] - 美国可能在半导体设备、工业软件等领域加码限制[29] - 双方在人工智能治理、绿色技术标准等新领域存在潜在合作空间[29]
国泰海通|机械:“十五五”聚焦先进制造与科技自立,装备制造迎中长期政策红利
十五五规划政策主线 - 核心任务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实体经济根基,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与集群化方向升级 [1] - 强调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核聚变、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 [1] - 政策主线为传统制造升级、新兴产业崛起与科技自立,高端装备、工业母机、智能制造、新能源装备等方向有望持续受益 [1] 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 产业进入从规模扩张走向质量跃升的关键转折期,具身智能与AI成为核心驱动力 [2] - 技术链升级从伺服、减速器到大模型控制,形成软件与硬件闭环;产业链升级从零部件国产化走向整机系统集成;价值链升级使机器人从成本中心转向生产力工具 [2] - 需求侧由工业、特种与服务场景共同驱动,制造业用工缺口与养老护理需求构成人形机器人应用的确定起点 [2] 叉车行业销售数据 - 2025年9月行业销售叉车13.04万台,同比增长23%,其中国内销量8.11万台,同比增长29.3%,出口4.93万台,同比增长13.9% [3] - 1月至9月累计销量110.64万台,同比增长14%,内销与出口分别增长13.1%和15.5% [3] - 剔除电动步行式仓储车后,9月叉车销量5.12万台,同比增长18.2%,其中国内3.19万台增长15.7%,出口1.92万台增长22.7% [3]
“十五规划”干货来了!
搜狐财经· 2025-10-26 18:42
——从"稳得住"到"跑得快",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已经点火 你有没有发现,每次国家发布五年规划,就像一场"未来剧透"? 这次的"十五规划"(2026—2030),更像是中国现代化的加速蓝图。如果"十四五"是稳盘子的五年,那么"十五五"就是冲高地的五年。 第一,关键词是"高质量发展"。 这不是口号,而是方向盘——从"多造"到"造得好",从"快增长"到"高效益",质量才是下一阶段的"硬通货"。 第二,科技自立进入"领跑期"。 报告中"抢占制高点""原始创新"频频亮相,中国科研不再补课,而是在AI、芯片、量子计算等领域拼"首创力"。唯有创新,才能真正自主可控。 第三,扩大内需就是新引擎。 从"供给引需求"到"需求带供给",消费、社保、教育等都成增长支点,让老百姓敢花钱、愿投资。 第四,高水平开放是新姿态。 由"被动开放"转向"制度型自信",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主动分享机遇、共建规则。 一句话总结:过去五年稳中求生,未来五年稳中求胜。中国经济正在用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绘出一张更快、更稳、更亮的现代化新图景。 "创新""内需""自信开放"——这三组词,将成为未来五年的"中国节奏"。 (唐加文,笔名金观平;本文成稿后,经AI审 ...
比芯片还“棘手”的行业!美日垄断90%中企花3800亿造不出山寨版
搜狐财经· 2025-10-25 16:08
说起中国制造业,大家脑子里先蹦出来的往往是芯片那档子事,美国一禁售,华为中兴这些大厂就遭殃,市场份额直线往下掉。 芯片确实卡脖子,但你知道吗,还有个行业比这还扎心,就是高端科研仪器。这玩意儿是科技研发的底层工具,实验室里那些质谱仪、电镜啥的,全靠它出 数据搞创新。 可惜,美日企业把全球九成市场捏在手里,中国企业砸了3800亿进去,连个靠谱的仿制品都整不出来。为什么这么难? 先从芯片说起,当年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直接对中兴下手,禁售零部件七年,因为中兴违反出口管制,给伊朗和朝鲜供货。 结果呢,中兴业务瘫痪,库存撑不了几个月,股价崩盘60%,罚了快9亿美元才勉强解禁。紧接着2019年5月,华为也被拉进实体清单,芯片断供,手机业务 从全球20%份额跌到5%以下。 海思设计能力强,但制造环节卡在台积电那儿,7纳米工艺都费劲。2020年美国升级管制,第三方代工也受限,华为卖掉荣耀求生。 整个半导体进口依赖80%以上,每年花3000多亿美元买芯片,国家投了大基金二期2000亿,支持中芯国际扩产,可14纳米刚过关,7纳米还得几年。 2023年进口总金额169.8亿美元,出口才42.7亿美元,逆差上百亿。2024年从美 ...
帮主郑重:A股下周还能涨吗?20年老兵只说实在的
搜狐财经· 2025-10-25 12:31
市场短期走势分析 - 市场在重大会议后出现短期震荡和板块轮动,资金在科技成长股与周期股之间切换 [3] - 沪指虽创新高但成交量未能同步跟上,若下周量能稳定在8000亿以上且北向资金持续流入,则上涨动力较足,否则可能在3900点附近盘整 [3] - 若人工智能、算力等市场主线板块能保持稳定,则大盘调整幅度有限,若主线板块出现调整,则短期震荡将加剧 [3] 中长期投资策略 - 中长期投资应关注政策方向、产业趋势和公司盈利等核心因素,避免被短期市场波动的“噪音”干扰 [3][4] - 符合科技自立、消费升级等大方向且业绩良好的公司值得持有,而纯粹追逐热点的投资需谨慎 [4] - 历史经验显示,例如“十三五”规划后,政策重点支持的高端制造板块曾持续上涨近半年,表明长期趋势重于短期波动 [4] 政策与产业方向 - 四中全会定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明确支持人工智能、半导体、商业航天等产业方向,为市场提供大方向支撑 [3] - 半导体等行业受益于国产替代大趋势和企业盈利增长,其长期投资逻辑未因短期涨跌而改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