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权

搜索文档
或达3.7万亿美元的“战争”,提前5年打响
和讯· 2025-06-13 18:02
稳定币监管动态 - 中美两国近期在稳定币立法领域动作频繁,美国通过《GENIUS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方需持有1:1美元储备且仅限合规机构发行,中国香港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并计划2025年生效 [2] - 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合规稳定币有望2024年底推出,条例明确2025年8月正式实施 [2] 稳定币概念与市场格局 - 稳定币通过锚定法币或资产减少价格波动,具备高效支付、即时结算及风险对冲功能,USDT和USDC为最大稳定币,分别占市场61%和24% [3][4] - 截至6月8日稳定币总市值达2539亿美元,USDT(1548亿美元)和USDC(610亿美元)合计占比85% [4] 立法背后的金融话语权争夺 - 美国立法要求稳定币100%储备美元或美债,旨在巩固美元地位并为国债创造需求,香港立法则推动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以提升金融中心地位 [5][6][7] - 美元全球储备占比从2001年73%降至58%,多国通过稳定币立法重构货币主权,花旗预测2030年稳定币流通量或达1.6-3.7万亿美元 [6][7] 资本市场反应 - Circle上市首日股价最高涨200%至103.75美元,港股稳定币指数5月21日至6月6日累计涨55.47%,A股同期涨35.51% [8] - 6月12日A股稳定币概念股活跃,兆日科技涨停,东信和平、雄帝科技等跟涨 [8] 稳定币潜在风险 - 稳定币价格稳定性受储备资产透明度影响,2023年USDC因硅谷银行暴雷脱锚,挤兑风险暴露 [10][11] - 算法稳定币依赖社区运作且易受加密货币波动冲击,过度集中单一交易所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 [10]
一财社论:“话语权”和“定心丸”对民企同样重要
第一财经· 2025-06-12 21:49
国家层面重视民营企业话语权 - 国家发改委召开科技型民营企业座谈会,围绕"十五五"规划编制听取科技创新领域建议 [1] - 人民日报头版专访华为CEO任正非,体现对民营企业领军人物意见的高度重视 [1] - 两事件共同反映国家层面对民营企业表达意见的积极态度,视作"话语权"体现 [1] 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战略规划 - 国家发改委强调民营企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将吸纳企业建议到"十五五"规划中 [2] - 规划编制过程注重支持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2] - 自2023年6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已举办超10次民营企业座谈会,主要负责人多次参与 [4] 民营经济促进法与企业诉求 -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过程广泛听取企业意见,聚焦公平竞争、融资促进、科技创新等核心领域 [3] - 2023年7月中央文件明确要求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与评估 [3] - 2024年9月国家发改委表示将运用沟通机制成果解决民营经济发展堵点 [3] 民营企业代表观点 - 任正非提出企业发展需要法治化、市场化环境,强调企业应专注价值创造与技术突破 [2] - "不去想困难,干就完了"体现民营企业知难而进的精神面貌 [2] 话语权与权益保护联动效应 - 增强话语权有助于在立法、执法、规划中更好体现民营企业权益 [5] - 常态化沟通机制从困难调研扩展到规划建议,持续强化话语权实践 [4][5]
“围攻”比亚迪:车企的焦虑,写在财报里
投中网· 2025-06-12 14:32
油箱争议与技术路线 - 吉利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公开声援长城对比亚迪的举报,称两年前拆解测试结果与长城举报内容完全一致,将两方对峙升级为三大巨头混战[4][5] - 比亚迪回应称其2021-2023年采用的常压油箱方案符合法规要求,并反指浙江某头部车企2018-2023年多款PHEV车型同样采用该方案[5] - 常压油箱与高压油箱成本差500-1500元,高压油箱通过密封设计控制排放但成本高近一倍,常压油箱依赖发动机定期启动处理燃油蒸汽[12] - 争议推动行业技术路线洗牌,主流车企已基本淘汰混动新车上的常压油箱配置,中国混动新车市场全面转向高压油箱技术[13] 销量格局与市场分化 - 2025年前5个月比亚迪销量176万辆超吉利117万辆与长城46万辆总和,市占率23%[5][6] - 比亚迪新能源销量占比100%,吉利51%,长城27%,形成明显梯队分化[18][25] - 第一梯队(>150万辆)为比亚迪和上汽,第二梯队(100-150万辆)为吉利、长安和奇瑞,第三梯队(<100万辆)为长城、广汽和赛力斯[25][26][27][28] - 比亚迪宋家族2023年销量47万辆取代长城哈弗H6成为SUV销量冠军[19] 财务表现与转型差异 - 比亚迪2025Q1营收1703.6亿元(+36%),净利润91.6亿元(+100%),毛利率20.1%,研发投入142.2亿元[32][33][34] - 吉利2025Q1营收725亿元(+25%),净利润56.7亿元(+264%),新能源销量占比近50%[32][37][38] - 长城2025Q1营收400.2亿元(-6.6%),净利润17.5亿元(-46%),销量25.7万辆(-6.7%)[32][40] - 广汽2025Q1营收198.8亿元(-7.8%),亏损7.3亿元,为近五年首次由盈转亏[32][41] 行业竞争逻辑 - 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7][45] - 比亚迪证明规模效应与产业链掌控力是王道,吉利展现转型潜力但需时间兑现利润[46] - 技术底牌与成本控制能力决定格局,转型节奏影响话语权,合规是竞争底线[48] - 赛力斯通过高单价车型占比提升实现毛利率27.6%行业最高,证明高端化路径可行性[43]
美国卡住乙烷,中国却笑出声:这招太小觑了!
搜狐财经· 2025-06-10 14:04
中美乙烷资源博弈 - 美国以报复中国稀土管制为由限制乙烷出口 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553万吨乙烷 占美国出口量近一半 [2] - 乙烷是乙烯的关键原料 乙烯广泛应用于塑料 化工 导弹等领域 [2] 中国乙烷供应多元化布局 - 石脑油裂解 煤制烯烃 中东补位 自主生产等多线并行 宁夏宝丰能源300万吨聚烯烃项目煤炭转化效率达80% 成本比乙烷路线低数百元/吨 [2] - 中东卡塔尔 阿联酋通过长期协议填补供应缺口 价格虽比美国高10%但供应稳定 [2] - 中石油鄂尔多斯120万吨乙烷项目2028年投产 自主研发技术提取乙烷收率比美国高5% [3] - 卫星化学400万吨乙烯项目研发电催化乙烷制乙烯技术 2030年成本预计降低40% [3] - 万华化学开发生物基乙烯技术 利用玉米秸秆为原料 成本比美国乙烷低12% [3] 美国乙烷产业困境 - 乙烷价格暴跌导致页岩气开采商现金流断裂 仓储成本飙升 出现放空燃烧现象 [3] - 失去中国市场后转向中东 俄罗斯寻找替代市场 美国乙烷出口商陷入困境 [3] - 技术储备不足 企业被迫烧钱囤货 而中国已布局乙烷-氢能-燃料电池产业链 [3] 资源博弈本质 - 稀土作为高科技关键材料与乙烷作为工业基础原料形成战略对冲 [3] - 中国通过原料 技术 市场三端构建供应链安全网 掌握资源话语权 [3]
特朗普与马斯克不愿和解?
Wind万得· 2025-06-07 06:23
马斯克与特朗普冲突事件 - 冲突本质是政策红利分配与商业话语权之争,短期市场波动反映政策不确定性焦虑[1] - 导火索为《大而美法案》终止电动汽车7500美元税收抵免补贴并增加国防支出[3] - 双方从盟友到公开决裂:马斯克抨击法案导致美国赤字失控,特朗普威胁终止政府补贴及合同[3] - 冲突白热化后出现缓和迹象,白宫曾计划安排双方通话[3] - 最新进展显示特朗普无意修复关系,但双方依存关系决定彻底决裂可能性较低[1][5] 冲突深层原因 - 政策分歧:法案削减电动车补贴触及特斯拉核心利益,保留油气补贴被马斯克斥为不公[6] - 政治资源争夺:特朗普撤销马斯克盟友NASA局长提名激化矛盾[7] - 双方仍存共同利益基础:马斯克需政策支持如自动驾驶法规松绑,特朗普依赖其科技影响力巩固选民基础[8][9] 特斯拉股价及市场影响 - 6月5日特斯拉股价单日重挫14.26%至284.7美元,创2020年9月以来最大跌幅,市值蒸发1520亿美元[13] - 换手率飙升至9.091%,成交量达2.93亿股[13] - 摩根大通测算若补贴取消,特斯拉年利润或损失32亿美元[13] - 高盛将目标价从295美元下调至285美元,预期未来12个月持续疲软[13] - 历史数据显示政策明朗后特斯拉股价反弹概率高,如2024年大选后涨幅达40%[11] 科技及新能源板块连锁反应 - 纳斯达克指数当日下跌0.83%,道指跌0.25%[14] - 万得美国科技七巨头指数跌1.19%,英伟达、苹果均跌逾1%[14] - 避险资产COMEX黄金期货跌0.68%[14] - SpaceX政府合同风险引发担忧,但NASA声明继续执行太空计划[14] - 若双方达成妥协,美股新能源与科技板块或迎修复窗口[14]
从“引进”到“创新”,枫叶教育的国际教育本土化突围
中国新闻网· 2025-06-05 17:44
国际教育转型背景 - 当前国际教育面临人才需求与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及实施方式需相应调整以应对数智化浪潮和全球化挑战[2] - 传统"引进"国际课程存在忽视中华文化传承、不符合中国学生学习习惯等问题,亟需建立中国特色国际课程体系[3] - 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需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以提升国际影响力,关键在于制定融合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的课程框架[3] 枫叶教育的课程创新实践 - 公司提出国际教育三阶段发展论:从"引进"到"融合"再到"融合创新"阶段,目前已进入自主研发中国标准国际化课程的时期[4] - 推出"枫叶世界学校课程",首创要求26个学分中包含6个中文学术课程学分和1个育人教育学分,填补国内高中国际课程空白[6] - 课程采用CLIL教学框架和12种创新教学策略,专为非英语母语学生设计,同时开设领导力与创造性思维培养课程[7] 课程特色与国际化进展 - 课程设计强调"双语双思维"人才培养理念,面向中外学生分别设置必修中文课程及中国文化课程,实现文化根基与国际视野并重[6] - 已获得英国UK Ecctis认证,对接全球大学体系,并向土耳其、泰国、蒙古等国学校输出课程授权[9] - 同步推进《K12标准中文》教材全球化,通过"标准输出-本土适配-文化共生"模式将中文升维为文明对话媒介[11] 行业发展趋势 - 国际教育需从政策制定、课程研发、教学实践多层面协同发力,构建"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创新范式[11] - 公司作为民办国际教育领军者,毕业生已覆盖30多国700多所大学,超万名学生进入全球百强名校,验证课程有效性[9]
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经济日报· 2025-06-04 06:28
文化自信与文明大国形象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源,具有五千多年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 [2] - 坚定文化自信需挖掘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价值理念和民族精神,展现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 [2][3] - 通过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等核心理念,弘扬中华文化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3] 负责任大国形象构建 -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展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国胸怀 [4] - 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强调"同球共济"的国际合作观 [4] - 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全新选择,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实现中国机遇与世界机遇相互转化 [5] 国际传播格局重构 - 当前国际传播存在"有理说不清"等问题,需建立与中国综合国力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6] -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需系统梳理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 [7] - 讲好中国故事需从细微切口出发,将中国之"道"融入中国之"事",实现跨文化有效传播 [7] - 创新传播方式需推动区域化分众化表达,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 [8]
必须交出稀土?美国暂停对华输送航空技术,或要和中国“一换一”
搜狐财经· 2025-06-01 15:06
全球贸易博弈与高端制造业供应链主导权争夺 - 美国商务部暂停向中国商飞提供航空产品和技术出口许可 试图换取中国放松中重稀土出口管制 [1] - 中国自2025年4月起对钐、钆、铽等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直接影响美国军工和航空产业链 [1] - 美国芒廷帕斯矿年产量仅2万吨 其中三分之二矿石仍需运往中国精炼 [1] 稀土产业的结构性优势 - 中国掌握全球90%稀土精炼能力和85%永磁体制造份额 形成完整产业链闭环 [3] - 中国稀土精炼成本仅为西方三分之一 得益于1978年发明的串级萃取技术 [3] - 美国F-35战机生产线因稀土磁体短缺被迫降速 第六代战机研发因材料验证问题停滞 [3] 航空技术领域的攻防转换 - 中国商飞C919客机已交付16架 订单超千架 但LEAP发动机仍依赖美法合资企业CFM国际 [7] - 中国商飞自主研发长江1000发动机 已在运-20运输机完成秘密测试 接近投产 [7] - 中国建立完整飞机强度验证体系 为国产发动机适航认证扫清技术障碍 [7] 全球航空供应链格局变化 - 波音与空客积压订单超8000架 交付延迟促使航空公司寻求替代方案 [9] - 瑞安航空CEO表示若C919价格便宜10%将立即下单 发展中国家市场成为新战场 [9] - 中国商飞宣布2025年将C919年产能提升至200架 对冲美国技术禁令影响 [9] 技术生态与产业规则重塑 - 中国通过掌握稀土精炼和永磁体制造技术 改变全球产业规则 [10] - 美国航空工业依托NASA、波音、普惠形成产学研网络 年研发投入数百亿美元 [10] - 中国在复合材料性能、适航标准等领域仍存在代际差距 需构建超越国际认证的技术自信 [10]
或首破10万亿!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基金报· 2025-05-27 18:03
新材料产业规模与增长 - 中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从2019年4.5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6.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4.2%,2023年达7.9万亿元,2024年超8万亿元,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5年有望突破10万亿元大关[1][2][3] - 全球新材料产业2023年产值达7.2万亿美元,形成三级竞争梯队:第一梯队为美日欧(陶氏化学、巴斯夫等),第二梯队为中韩俄(万华化学、三星等),第三梯队为巴西印度等国[3][4] - 中国新材料产业正从"规模领先"迈向"技术领先",材料革命重塑国家竞争力,在AI、机器人、光伏、低空经济等领域占据先机[1][6] 行业发展驱动力 - 下游新能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军工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传统消费领域如汽车、家电等实现消费升级和技术革新,驱动新材料需求多元增长[4] - 国际关系复杂化背景下,产业安全与材料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中美贸易摩擦、芯片断供等事件加速国产替代进程[5] - 战略小金属(锑、锗、锡等)价格大幅上涨,反映全球技术革命和制造业升级带来的元素需求结构变化[6] 重点应用领域 - AI领域弯道超车带动高端被动元件需求激增,相关金属新材料迎来机遇[6] - 人形机器人产业形成先发优势,打开新材料需求天花板[6] - 软磁材料在绿色能源领域应用广泛,迭代放量趋势明显[6] - 制造业升级推动战略小金属需求,新质生产力元素迎来发展春天[6]
六年后重返亚马逊,耐克成为VC卖家
36氪· 2025-05-23 09:49
耐克重返亚马逊的战略调整 - 公司宣布通过亚马逊Vendor Central系统直接供货,放弃部分分销渠道控制权,成为亚马逊的"超级供应商" [1][3] - 7月19日起大批第三方卖家的耐克商品将遭遇强制下架,为官方合作清场 [1] - 此次回归旨在扩大销售范围,夺回被竞争对手抢占的市场份额 [3] - 公司表示希望"无论消费者在哪里、以何种方式购物,都能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 [4] 合作模式与定价策略 - VC模式下亚马逊直接买断耐克库存,通过算法动态调价并独占"Sold by Amazon"黄金标签 [1] - 成人服装和设备价格将上涨2-10美元,100-150美元鞋类上涨5美元,超过150美元的鞋子上涨10美元 [4] - 耐克不太可能提供全部产品,可能仅推出部分精选商品 [6] 行业竞争与市场背景 - 亚马逊占据美国40%在线零售市场,耐克无法忽视其市场份额 [4] - 公司重返亚马逊部分原因是应对高关税压力(高达30%),需调整分销渠道接触更广泛客户 [4] - 2017年首次入驻亚马逊后因假货问题于2019年退出,转向自有电商平台和线下门店 [2] 亚马逊的高端品牌战略 - 与耐克合作是亚马逊吸引高端品牌、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案例 [6] - 近期已与阿迪达斯、萨克斯第五大道等达成合作,推出奢侈专区"Luxury Stores at Amazon" [6] - 通过吸引高端品牌成为VC供应商,巩固市场主导地位并优化利润结构 [6] 对行业格局的影响 - 合作体现两大巨头的各取所需:亚马逊要流量霸权,耐克要生存空间 [8] - 中小卖家将因官方合作而失去销售耐克产品的机会 [9] - 此次回归可能为亚马逊打开吸引更多高端品牌的大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