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周期考核

搜索文档
引导长期稳健投资 险资长周期考核指标权重达70%
证券日报· 2025-07-13 23:53
政策发布与背景 - 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国有商业保险公司2025年度绩效评价据此执行,其他商业保险公司可参照执行 [1] - 《通知》是对此前一系列相关政策的细化,落实《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有关要求 [1] - 多家国有保险公司表示《通知》有利于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压舱石"作用 [1] 考核方式调整 - 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2] - 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和5年周期指标的计算权重分别为30%、50%和20%,长周期指标权重合计达70% [2] - 长周期考核机制将显著降低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对国有险企的影响,提升险企对市场波动的容忍度 [2] 行业影响与公司反应 - 中国太平集团表示《通知》有助于保险机构淡化短期业绩考核,聚焦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的优势 [2] - 中国人保认为加强长周期考核有利于引导保险资金加大权益市场布局,提升对投资收益短期波动的包容性 [3] - 中国人寿集团表示《通知》有利于提高权益类投资占比,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助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4] 投资管理要求 - 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要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完善内部中长期考核机制 [5] - 中国人寿集团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长期稳健投资相关要求,积极发挥好头雁引领作用 [5] - 中国太平集团表示将持续优化以长期价值投资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提升专业能力和风控水平 [5] 监管趋势与市场展望 - 监管部门近年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动作频频,包括上调部分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至50% [6]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年内开展第二批、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批复试点资格总金额1720亿元 [6] - 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调降10%,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更大规模的长钱入市值得期待 [6]
当“长钱”有了长周期“指挥棒”,险资投资会走向哪里?
第一财经· 2025-07-13 19:57
政策导向与考核机制调整 - 保险资金考核周期从"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进一步拉长至"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长周期指标权重加大 [2] - 拉长考核周期有助于险资长钱长投,增强权益投资配置能力,特别是对科技、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的配置 [1][2] - 新会计准则下,拉长考核周期可降低权益资产波动对利润表的冲击,减少短期考核负面影响 [3] 权益投资策略变化 - FVOCI策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成为险资重要选择,2024年末FVOCI股票余额同比增速达82%,占比35% [4][6] - 险资倾向选择高股息回报标的,FVOCI策略要求持仓稳定性(持有期超6个月)和低换手率(6个月内不超10%) [5][6] - 预计2025年FVOCI占比将继续提升,中小机构也将逐步加大配置 [6] 行业配置偏好 - 银行股等高股息红利板块是FVOCI策略重要载体,一季度末险资对银行股持股数量278.21亿股,持股市值2657.8亿元 [8] - 2020年以来险资举牌58次,偏好银行业、非银金融和公用事业,举牌对象股息率均值3.78% [8] - 预计未来十年头部险企将投资红利股约2.29万亿元,FVOCI账户红利股规模2034年达近1.5万亿元 [8] 投资组合结构 - 险资采取"哑铃型"配置,一端是高息资产(如银行股),另一端是成长股(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医药科技等) [9] - 长周期考核将强化险资对成长型企业的配置能力,尽管部分企业当前业绩不突出但具长期潜力 [9]
【财经分析】“长周期考核”细则落地:更好发挥险资市场稳定器作用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3 16:47
政策调整 - 财政部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三年、五年的长周期考核权重提升至70%,自2025年度绩效评价起实施 [2] - 新考核方案将净资产收益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 [3] -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 [3] 政策目的 - 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有助于熨平短期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影响,引导保险长期资金入市 [2] - 政策鼓励更多"长钱"投入资本市场,优化市场生态、增强市场韧性,提升险资长期回报水平 [2] - 破除长期资金入市障碍,解决因短周期考核导致权益资产市值波动对净利润影响较大的问题 [4] 市场影响 - 截至2024年底,我国商业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3万亿元,实际投资A股比例约11%,距离25%政策上限还有空间 [5] - 保险行业权益占比提升1%预计全年能为股市带来超3000亿元增量资金 [5] - 股票+权益基金中高股息配置占比提升10%,高股息行业增量资金预计有4000多亿元 [5] 行业反应 - 中国人寿表示细则落地有利于引导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本优势,提高权益类投资占比 [4] - 光大证券认为政策将推动保险资金加大入市力度,允许长期资金以"时间"换"空间" [4] - 专家表示政策有助于险企提高投资收益弹性,增厚净投资收益安全垫,缓解利差损压力 [5] 长期效益 - 长期看将显著改善市场资金结构,增强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推动价值投资氛围形成 [5] - 促进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更客观评价经营结果和风险水平 [6] - 为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等新质生产力提供稳定资金,驱动产业升级 [4]
非银金融行业跟踪周报:国有险企加强长周期考核,中证协强化券商自律管理-20250713
东吴证券· 2025-07-13 13: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非银金融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非银金融目前平均估值低有安全边际,行业推荐排序为保险>证券>其他多元金融,重点推荐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信证券、同花顺、九方智投控股 [4][4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非银行金融子行业近期表现 - 最近5个交易日(2025年07月07日 - 2025年07月11日)非银金融板块各子行业均跑赢沪深300指数,多元金融行业涨11.89%,证券行业涨4.58%,保险行业涨1.72%,非银金融整体涨3.94%,沪深300指数涨0.82% [4][9] - 2025年以来(截至2025年07月11日),多元金融行业表现最好,其次为保险行业,多元金融行业涨14.77%,保险行业涨11.18%,证券行业涨1.16%,非银金融整体涨4.69%,沪深300指数涨2.03% [11] - 公司层面(剔除ST、*ST股票),最近5个交易日中,保险行业中国太保、新华保险表现较好,中国人保相对落后;证券行业中银证券、哈投股份表现较好,华西证券相对落后;多元金融行业南华期货、中油资本涨幅较大,拉卡拉、江苏金租表现较差 [13] 非银行金融子行业观点 证券 - 2025年07月至今交易量同比大幅提升,截至7月11日,7月日均股基交易额为16688亿元,同比涨120%,较上月增8.9%;截至7月10日,两融余额18737亿元,同比提升27.9%,较年初增长0.49%;截至7月11日,7月IPO发行3家,募集资金39.78亿元 [4][15] - 7月权益市场延续涨势,截至7月11日,7月沪深300指数涨2.00%,创业板指数涨2.51%,上证综指涨1.91%,中债总全价指数涨0.04%,万得全A指数涨2.04% [17] - 中证协发布《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加强自律管理 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包括完善自律管理体系、加强保荐承销业务自律管理、引导督促服务功能发挥、加强合规风控体系建设等内容 [4][19] - 深交所修订创业板综合指数编制方案,引入风险警示股票剔除机制、增加ESG负面剔除机制,7家基金公司上报创业板综指相关ETF [4][20] - 7月11日证券行业(未包含东方财富)2025E平均PB估值1.3x,推荐中信证券、同花顺、东方财富等优质龙头 [4] 保险 - 财政部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考核细则,“净资产收益率”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增加5年周期考核要求,当年度/3年/5年周期的权重分别为30%/50%/20%,预计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将显著提升 [4][23] -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对投资型产品和保险产品提出适当性管理要求 [4][27] - 保险业经营具顺周期特性,随着经济复苏,负债端和投资端将显著改善,2025年7月11日保险板块估值0.62 - 0.95倍2025E P/EV,处于历史低位,行业维持“增持”评级 [4][28] 多元金融 - 信托:2024年末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29.56万亿元,同比增长23.58%,2024年信托行业利润总额为231亿元,同比降幅为45.5%,行业进入平稳转型期 [4][31] - 期货:2025年6月全国期货交易市场成交量为7.40亿手,成交额为52.7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91%和17.40%;5月全国期货公司实现净利润8.20亿元,同比增长19.88%,环比增长4.46%,预计以风险管理业务为代表的创新业务是未来转型发展重要方向 [4][34][39]
证监会突然调整了休市安排,7月13日,A股市场再掀风云?
搜狐财经· 2025-07-13 13:31
证监会调整休市安排与量化交易新规 - 证监会调整休市安排旨在减少外资程序化交易对市场波动的放大效应 在行情好时可能引发"踩踏"行情 在行情差时会加剧市场恐慌情绪 [1] - 新规对A股长期发展构成利好 有助于稳定市场运行机制 [1] - 大盘呈现强劲趋势性行情 4月7日至近期从3040点涨至3510点 三个月累计上涨近500点 超出市场预期 [1] - 证券板块成为近期上涨主力 周五盘中创出3555点新高 接近去年高点 预计下周仍有上涨空间 [1][6] 财政部长周期考核政策影响 - 财政部推行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 改变以往公募基金一年期考核导致的短视行为 更符合长期资金配置需求 [3] - 新考核机制有利于险资投资科技股 因科技行业3-5年发展周期与考核周期相匹配 [3] - 科创板存在显著补涨机会 当前涨幅落后于主板 长周期考核将增强资金配置科技股意愿 [3] 当前市场阶段与投资者情绪 - 70%以上投资者认为指数和银行板块尚未见顶 显示市场对牛市延续的乐观预期 [5] - 市场处于"怀疑中成长"向"乐观中成熟"过渡阶段 符合牛市发展规律 [5] - 金融板块(尤其是银行)成为近期拉升主力 但散户参与度低 导致"赚指数不赚钱"现象普遍 [6] - 大盘站上3500点后 多数投资者持仓收益仍停留在3200点水平 [6] 主要指数表现 - 沪指微涨0.01% 深成指上涨0.61% 显示市场结构性分化特征 [7]
【非银】长周期考核权重升至70%,利好险资加大入市力度——《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点评(王一峰/黄怡婷)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7-12 21:27
事件背景 - 7月11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旨在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推动保险资金发挥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 [2] - 政策背景为近年来持续优化"长钱长投"制度环境,2025年1月《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已提出对国有保险公司实行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3] 政策内容 - 新增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调整要求:从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30%+3年周期50%+5年周期20%"的考核方式,与净资产收益率考核结构一致 [5][6] - 拉长净资产收益率考核周期:权重调整为当年度30%+3年周期50%+5年周期2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合计达70% [5] - 要求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加强期限结构、成本收益匹配,完善中长期考核机制和风险评估体系 [6] 政策影响 - 长周期考核制度允许险资以时间换空间,熨平短期市场波动影响,提升对财务报表波动的容忍度 [7] - 低利率环境下,提高权益投资比例可增强投资收益弹性,通过投资高ROE、高分红公司增加确定性收入,缓解利差损压力 [7] - 更多长期资金入市有助于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形成投资回报与市场韧性的良性循环 [7] 配套措施 - 2025年已批复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达2220亿元 [3] - 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最高可达上季末总资产的50%,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比例上调5个百分点 [3] - 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 [3]
长周期考核提升险资投资稳定性和积极性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作用
证券日报网· 2025-07-12 21:08
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财政部明确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 要求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注重稳健经营 增强投资管理能力 [1] - 净资产收益率考核从"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 权重分别为30% 50% 20% [2] - 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从"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 权重分别为30% 50% 20% [2] 考核机制变化影响 - 3年到5年长周期考核比重提升到70% 大幅提升保险资金风险容忍度 可通过长期持有权益资产获得合理收益 [3] - 考核周期延长有利于险资根据中长期市场趋势进行价值投资 降低短周期考核带来的投资风险 增加权益投资占比 [3] - 当前险资投资权益资产比重约11% 加大长周期考核比重有利于释放权益资产投资空间 [4] 资本市场影响 - 降低当年考核比重可减少保险资金短期交易 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 [4] - 保险资金投资行为稳定性提升 将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发挥"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4]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34.93万亿元 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股票投资占比分别为8.43%和7.56% [6] 监管支持措施 - 金融监管总局开展三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合计规模2220亿元 [6] - 上调部分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 最高可达50% [6] - 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 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 [6] 未来推动方向 - 完善保险机构内部考核机制 薪酬激励体系与长周期资金考核挂钩 [7] - 鼓励上市公司分红 加强上市公司治理 发挥保险资金积极股东作用 [7] - 提升保险资金可投权益资产比例 如不动产私募股权投资 分散风险增强组合稳定性 [7]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点评:长周期考核权重升至70%,利好险资加大入市力度
光大证券· 2025-07-12 15: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非银行金融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优化保险资金长期入市政策环境,推动险资加大入市力度,缓解利差损风险 [1][3] - 预定利率切换背景下新单增长或有压力,但价值率提升有望支撑NBV韧性,利差损风险有望缓释;权益市场回升有望提振险企投资端表现,推荐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财险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7月11日,财政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 [1] 背景 - 政策重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构建“长钱长投”制度环境,今年监管推出多项举措,包括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拓宽险企权益投资空间、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等 [2] 内容 - 拉长“净资产收益率”考核周期,采用“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考核方式,权重分别为30%、50%、20% [3] - 新增“(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周期调整要求,采用“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考核方式,权重分别为30%、50%、20% [4] - 要求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完善内部中长期考核机制,把握好投资收益和风险平衡 [5] 影响 - 长周期考核制度完善有助于疏通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制度堵点,加大入市力度,提升对险企财务报表短期波动容忍度 [8] - 适当提高权益投资比例有助于险企提高投资收益弹性,缓解利差损压力,形成良性循环 [9] 投资建议 - 负债端价值率提升有望支撑NBV韧性,利差损风险有望缓释;资产端权益市场回升有望提振险企投资端表现,推荐新华保险(A+H)、中国人寿(A+H)、中国人保(A+H)、中国财险 [15]
超预期!迎来更大力度长周期考核,险资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7-12 08:24
财政部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 - 财政部印发《通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 新增5年周期指标 考核周期从3年延长至5年 权重调整为5年20% 3年50% 当年30% [2][4][7] - 考核指标调整包括"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均实施"5+3+1"长周期考核 长周期指标合计权重达70% [4][11][13] - 新规自2025年7月11日起施行 旨在解决保险资金"长钱短投"问题 适配保险负债长期特性 [2][5][9] 考核机制三大核心变化 - 首次引入5年周期指标 超越此前3年考核要求 考核周期为行业最长 [7][8] - 当年指标权重从50%降至30% 长周期指标权重提升至70% 高于此前预告的60% [11][12][13] -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首次纳入长周期考核 缓解新会计准则下年度波动压力 [13][14] 行业反馈与实施意义 - 中国人寿表示新规有利于优化战略布局 提升权益投资占比 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 [9][18] - 中国太平认为"5+3+1"考核可穿透周期波动 强化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10][21] - 保险机构普遍欢迎新规 认为将提高对市场波动的容忍度 但关注考核指标如何传导至投资端 [10][12][16] 政策背景与监管导向 - 新规响应《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要求 建立适配长期投资的考核制度 [5] - 财政部明确要通过长周期考核促进中长期投资 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 [15] - 经营效益类指标占绩效评价25% 其中资本保值增值率10分 净资产收益率8分 [13]
国有保险公司将全面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
中国证券报· 2025-07-12 04:50
政策调整内容 - 财政部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指标 将净资产收益率由"三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 权重分别为30%、50%、20% [1][2] - 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 权重分别为30%、50%、20% [1][2] - 2023年10月财政部已首次调整考核方式 将净资产收益率改为"当年度+三年周期"各占50% 2025年1月多部门联合方案要求三年以上周期考核权重不低于60% [4] 政策影响分析 - 新政有助于提高保险公司对短期市场波动的容忍度 促进加大A股配置比例并通过长期持有平滑波动 [1][3][6] - 保险资金实际投资A股比例距25%政策上限仍有空间 截至2024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3万亿元 [4] - 参考社保基金长周期考核实践 其A股投资年化收益率达11.6% 印证制度优化对收益的增厚作用 [6] 行业行为导向 - 要求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合理确定权益投资比例 挖掘收益稳健且现金流稳定的优质标的 [3] - 强调完善内部中长期考核机制 加强投资组合管理 严格执行投资决策程序和风险评估体系 [3] - 基金公司表示将研发更多稳健产品 丰富适合中长期投资的工具供给 助力保险资金入市 [6] 市场效应预期 - 短期可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长期将改善资金结构 增强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5] - 降低短期波动对投资决策的干扰 提升市场价格发现与资源配置效率 [6] - 形成价值投资氛围 巩固A股回暖趋势 强化资金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