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太效应
icon
搜索文档
知名基金经理持续出走,宝盈基金为何留不住猛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4 21:36
在集中卸任多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后,近日,百亿元级基金经理、原宝盈基金名将杨思亮的去向有了新动 态。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的备案信息,杨思亮已在8月底离开宝盈基金, 并在近日加盟头部公司易方达基金。 一场看似常规的人才流动,却再次将宝盈基金推至聚光灯下。这家成立至今已有24年时间的老牌基金公 司又被称作"深圳公募的黄埔军校",过去10年,这里走出了王茹远、杨凯、彭敢、肖肖、陈金伟、杨思 亮等知名基金经理,却也目送他们相继奔向其他舞台。 2010年底,被称为"基金猛人"的汪钦出任宝盈基金总经理,引入了一批后来都颇有名气的年轻基金经 理,宝盈基金也步入黄金时代。2013年,"公募一姐"王茹远凭借宝盈核心优势一战成名,以56.4%的收 益率夺得混合型基金冠军;随后"四小龙"杨凯、彭敢、张小仁、盖俊龙轮番受到关注,将公司主动权益 规模从不足百亿元推向近500亿元高峰;在此之后,宝盈基金还诞生过"五小龙"肖肖、李进、张仲维、 郝淼、李健伟等知名基金经理,杨思亮的崛起则被视为这段荣光的延续。 "黄埔军校"的光环与"人才中转站"的尴尬并存,折射出中小公募在马太效应下的集体焦虑:当平台、激 励、资源全面被头 ...
再融资超8000亿,双刃剑会砍翻两个两种股!
搜狐财经· 2025-09-14 20:40
今年A股再融资市场热得发烫,8000亿的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看着这些数字,我坐在黄浦江边的办公室里,手里的咖啡突然不香了。这让我想起2007年那场 狂欢,当时也是人人都在谈融资、谈扩张,结果呢?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数据显示,定向增发成为主流工具,108个项目募资7564亿。化工、机械、半导体这些行业吃到了最大蛋糕。表面看是实体经济受益,但作为在这个市场摸 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机构们正在玩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 一、强者恒强与物极必反 这个市场有个铁律:「外部杠杆型行情」下必然出现"强者恒强,物极必反"的现象。现在的市场就像个醉汉,被各种消息推着走。但散户往往把股价上涨归 因于消息面刺激,这完全是"张冠李戴"。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某公司发布利好,股价应声上涨。散户蜂拥而入,殊不知这不过是机构在借势拉升。等到股价涨到高位,机构开始悄悄撤退,留下 散户在高位站岗。这就是反身性理论在作祟——股价和消息互相影响,形成"马太效应"。 这里介绍一下「定级分区」,是通过系统量化「机构交易特征」后,通过比对、分类得到的四种机构数据。反映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四个等级区域: 可以看到红色框部分(一级区和 ...
知名基金经理持续出走 宝盈基金为什么留不住猛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0:37
每经记者|李蕾 每经编辑|彭水萍 在集中卸任多只产品后,近日百亿基金经理、原宝盈基金名将杨思亮的去向有了新动态。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的备案信 息,杨思亮已在8月底离开宝盈基金,并在近日加盟头部公司易方达基金。 一场看似常规的人才流动,却再次将宝盈基金推至聚光灯下。这家成立至今已有24年时间的老牌基金公司又被称作"深圳公募的黄埔军校",过去十年, 这里走出了王茹远、杨凯、彭敢、肖肖、陈金伟、杨思亮等一批知名基金经理,却也目送他们相继奔向其他舞台。 "黄埔军校"的光环与"人才中转站"的尴尬并存,折射出中小公募在马太效应下的集体焦虑:当平台、激励、资源全面被头部公司碾压,留人还能靠什 么? 中基协近期更新的从业人员备案信息显示,杨思亮的任职机构已变更为易方达基金,对此,公募圈似乎并未感到意外。这位前宝盈基金知名基金经理在 8月密集卸任了宝盈优势产业混合、宝盈价值成长等5只产品的基金经理职务,离职信号已然明确。 | 证书状态变更记录 证书编号 | 变更日期 | 从业机构 | 从业资格类别 | 证书状态 | | --- | --- | --- | --- | --- | | | 2025-09- ...
白酒行业冰与火:珍酒李渡失速与头部酒企的进击
搜狐财经· 2025-09-11 10:03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22家白酒上市公司营收总额2424亿元 净利润总额951亿元 [4] - 6家公司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 包括贵州茅台 五粮液 山西汾酒 古井贡酒 老白干酒和金徽酒 [2] - 头部企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营收超百亿的6家公司营收总计2113亿元占比超八成 净利润总计891亿元占比超九成 [4] 头部企业业绩 - 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893.89亿元同比增长9.10% 净利润454.03亿元同比增长8.89% [2] - 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头部企业持续巩固优势地位 [5] 行业面临挑战 - 渠道库存高企 部分企业采取控货挺价策略维持渠道稳定 [3] - 2025年春节白酒销量同比下跌15% 中高端产品下滑20% [3] - 同质化竞争引发价格带内卷 价格战频发压缩行业利润空间 [3] - 宏观经济承压与消费场景受限 中产阶层消费收缩影响购买意愿 [3] 珍酒李渡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97亿元同比减少39.6% 经调整净利润6.13亿元同比减少39.3% [2] - 珍酒系列销量连续四年下滑 从2021年14761吨降至2024年12284吨 [6] - 2025年上半年珍酒系列收入14.9亿元同比下滑44.8% 占总收入约六成 [6] 珍酒李渡经营困境 - 库存周转天数达855天 远超行业健康区间450-700天 [6] - 产品结构单一 过度依赖珍酒系列 其他品牌全国化进程缓慢 [6] - 面临头部企业渠道下沉挤压和区域中小酒企价格狙击的双重压力 [5] 战略调整举措 - 推出新品"大珍・珍酒"以600元价格对标3000元级产品 聚焦中产家庭与中小企业主群体 [7] - 启动"万商联盟"招商计划 通过经销商网络快速扩张渠道生态 [8] - 跨界推出"牛市"高端精酿啤酒 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9] 跨界啤酒市场挑战 - 啤酒行业竞争激烈 华润 青岛 百威等头部企业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11] - 白酒与啤酒销售渠道存在显著差异 需重新布局餐饮 夜场等即饮渠道 [12] - 此前已有茅台 泸州老窖 五粮液等白酒企业尝试进入啤酒市场 [11]
甲骨文+40%、博通+8%、英伟达+4%,AI“暴力美学”真正震撼的地方在哪里?
是说芯语· 2025-09-11 00:03
以下文章来源于橙子不糊涂 ,作者橙子 88年,集成电路背景,主要写科技,偶尔聊聊宏观和新鲜事儿。 话说甲骨文。 其实2023年之前,我从没见过这么多的巨头业绩"大超预期"…每次超预期都能炸裂的直接糊脸上,直接 看业绩会都说了什么: 橙子不糊涂 . 很多人看着可能一头雾水,我简单算了一下,如果顺利,Oracle在2027财年和2028财年所有业务的净利 润分别能达到260亿和425亿美元…码字的档口,市值9500亿美元… 一张未实现履约义务(尚未确认的已签约收入)的图足以说明甲骨文Oracle的暴力美学,大为震撼的一 张图:很难想象,如果没有AI,什么可以让一个6000多亿美金市值的巨头在1个季度发生如此大的质 变: 晚上正好跟几个朋友讨论,其实Oracle真正让人震撼的地方在于AI 指数曲线 的爆发力,这个东西和过 去人类经历的东西都不一样,用真正的指数思维看待技术、产业、财富以及投资才是关键。 但其实指数思维比较难得,也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很多"Old money"总是觉得泡沫,是真正的老钱(可 不是什么老登),代表就是阿里的蔡董的"泡沫论"了… 今天不聊什么逻辑,明天聊。今天我挑了几个图跟朋友讨论,也分享给 ...
42家上市券商“半年考”:自营业务扮靓业绩,谁是掉队者?
经济观察报· 2025-09-07 17:20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42家上市券商合计营业收入2518.66亿元,同比增长11.37%,净利润1040.17亿元,同比增长65.09% [2] - 22家券商净利润增幅超过50%,但浙商证券、西部证券等少数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2] - 行业业绩高增长主要受益于资本市场交投活跃,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2] 头部券商竞争格局 - 前十名券商营业收入均超百亿元,中信证券以330.39亿元营收稳居行业首位,同比增长20.44% [4][6] - 合并后的国泰海通证券净利润157.37亿元,反超中信证券20.18亿元,营收238.72亿元(同比+77.71%) [4][6] - 头部券商营收集中度从62%提升至68%,马太效应持续强化 [16] 中小券商业绩分化 - 国联民生证券营收40.1亿元(同比+269.4%),净利润11.3亿元(同比+1185.19%),排名从第38跃升至第19 [7] - 华西证券净利润5.12亿元(同比+1195.02%),天风证券从亏损3.24亿元转为盈利0.31亿元 [7] - 浙商证券营收61.07亿元(同比-23.66%),西部证券营收27.89亿元(同比-16.23%) [8] 业务板块表现 - 自营业务收入1182.67亿元(同比+54.87%),成为业绩第一增长动力 [10][11] - 头部券商自营收入涨幅超60%,长江证券(+782.94%)、国联民生证券(+456.88%)增幅显著 [12] - 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634.54亿元(同比+43.98%),投行业务头部集中度达47.96% [10][18] 资产配置与市场环境 - 上市券商自营投资规模达68323亿元,同比提升14%,固收投资规模较年初增长11%,权益投资增长9% [13] - 沪指上半年上涨2.8%,债券市场震荡上行,券商加仓高股息资产和权益投资敞口 [13][14] - 三季度权益市场继续向好,7-8月沪指涨4.17%,券商交易性金融资产仓位或贡献更高收入弹性 [14] 政策与行业趋势 - 证监会修订分类评价规定,新增权益投资加分指标,引导扩大自营和资管权益投资比例 [20] - 监管鼓励行业整合,并购重组成为券商外延式发展手段,有望提升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19] - 投行业务资源向头部集中,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项目更倾向大型券商,中小券商利润被侵蚀 [19]
42家上市券商“半年考”:自营业务扮靓业绩,谁是掉队者?
经济观察网· 2025-09-06 12:02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42家上市券商合计营业收入2518.66亿元 同比增长11.37% 净利润1040.17亿元 同比增长65.09% [2] - 22家券商净利润增幅超过50% 但浙商证券、西部证券等少数券商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2] - 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是业绩高增长主因 受益于资本市场交投持续活跃 [2][8] 头部券商竞争格局 - 前十名券商营业收入均超百亿元 中信证券以330.39亿元营收稳居行业首位 同比增长20.44% [3][4] - 合并后的国泰海通证券净利润157.37亿元 超越中信证券20.18亿元跃居行业第一 营收238.72亿元 [3][4] - 行业前十排名变动:国信证券新晋前十 广发证券超越银河证券 中金和中信建投超越招商证券 [3][4] 券商业绩分化特征 - 招商证券净利润仅增9.23% 因固收自营投资收益下降导致投资业务收入降16.66% [4][5] - 国联民生证券营收40.1亿元同比增269.4% 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1185.19% 排名从第38跃至第19 [5] - 华西证券净利润5.12亿元同比增1195.02% 天风证券从亏损3.24亿元转为盈利0.31亿元 [5] - 浙商证券营收61.07亿元同比降23.66% 西部证券营收27.89亿元同比降16.23% 中原证券营收9.21亿元同比降23.14% [7] 自营业务表现 - 42家券商自营业务收入1182.67亿元 同比增长54.87% 成为第一增长动力 [8][10] - 中信证券自营收入193.38亿元同比增62.17% 国泰海通证券自营收入96.95亿元 [10][11] - 长江证券自营收入增782.94% 国联民生证券增456.88% 华西证券增261.97% [10] - 中原证券自营收入降44.57% 中银证券降32.55% 招商证券降11.9% [12] - 上市券商自营投资规模达68323亿元 同比提升14% 较2024年底增长10% [12] 业务集中度与马太效应 - 前十名券商营收占比从62%提升至68% 头部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占比61.77% 资管业务72.11% 投行业务60.92% [14] - 中信证券等5家头部券商投行业务净收入合计74.48亿元 占比达47.96% [14] - 21家券商投行业务收入1-5亿元 13家低于1亿元 14家投行业务净收入持续下跌 [14][15] - 中原证券因被暂停债券承销业务 投行业务净收入仅0.05亿元 [15] 监管政策与行业趋势 - 证监会修改分类评价规定 新增权益投资加分指标 引导提高自营和资管业务权益投资比例 [16] - 监管鼓励行业整合 并购重组成为券商外延式发展手段 有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16] - 行业规则修订预计强化马太效应 推动券商在权益投资和财富管理领域发挥专业能力 [16]
头部券商"马太效应“明显,客户资产规模显著增加,“旗手”券商ETF(512000)交投活跃,成交额超7亿!
搜狐财经· 2025-09-05 13:59
截至2025年9月5日 13:17,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399975)下跌0.30%。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南京证券(601990)领涨2.26%,锦龙股份(000712)上涨0.98%, 首创证券(601136)上涨0.83%;国盛金控(002670)领跌,中银证券(601696)、太平洋(601099)跟跌。券商ETF(512000)下修调整。 流动性方面,券商ETF盘中换手2.59%,成交7.98亿元。拉长时间看,截至9月4日,券商ETF近1周日均成交18.61亿元,排名可比基金前2。 规模方面,券商ETF近2周规模增长11.85亿元,实现显著增长,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三。份额方面,券商ETF最新份额达517.76亿份,创近1年新高,位 居可比基金第一。从资金净流入方面来看,券商ETF近6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获得7.68亿元净流入,合计"吸金"19.48亿元,日均净流入达3.25亿 元。 截至9月4日,券商ETF近1年净值上涨55.84%。从收益能力看,截至2025年9月4日,券商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38.02%,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为28.47%,上涨月份平均收 ...
上市券商上半年经纪收入增长超50%,行业“马太效应”凸显;国盛金控:总经理陆箴侃因工作调整辞职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10:05
券商经纪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42家A股上市券商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合计745.45亿元 同比增长50.69% [1] - 头部券商集中度显著 前9家券商经纪收入合计434.64亿元 占总收入58.31% [1] - 中信证券以79.92亿元经纪收入居首 国泰海通68.66亿元和华泰证券50.94亿元紧随其后 [1] 券商行业动态 - 国盛金控总经理陆箴侃辞职 董事长刘朝东代行总经理职责 公司将更名为国盛证券 [2] - 新任总裁人选确定为前财达证券副总经理赵景亮 公司强调聚焦特色化精品化业务体系建设 [2] REITs市场表现 - 中证REITs全收益指数9月4日上涨0.42% 多只公募REITs单日涨幅超2% [3] - 8月25日至29日指数上涨1.06% 跑赢中证红利指数2.16个百分点 [3] - 仓储和高速类REITs项目因基本面稳健凸显配置价值 [3] 基金发行情况 - 9月前四天成立26只权益类基金 发行规模175.87亿元 [4] - 包含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后 本月权益类基金发行总规模达226亿元 [4]
上市券商上半年经纪收入增长超50% 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03:1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42家A股上市券商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合计745.4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50.69% [1] - 所有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均实现同比正增长 其中13家增速超50% 40家增速超30% [2] - 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合计633.36亿元 在经纪业务总收入中占比约85% 同比增速达62.24% [2] - 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总收入55.67亿元 同比增长32.05% [2] 头部券商竞争格局 - 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前9家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合计434.64亿元 占总收入58.31% [2] - 中信证券以79.92亿元经纪收入稳居首位 国泰海通68.66亿元 华泰证券50.94亿元名列前茅 [2] - 头部券商代销业务优势明显 中信证券代销收入8.38亿元行业第一 中金公司等国泰海通等均超4亿元 [3] - 国联民生以183.94%同比增速高居榜首 国泰海通101.60% 国信证券70.51%紧随其后 [2] 客户与资产规模增长 - 市场活跃度提升带动新开户数与客户资产规模增长 招商证券财富管理客户数同比增长45.53% 高净值客户增长23.99% [4] - 中信建投新开发客户83.08万户 同比增长12.98% 互联网引流效果行业前列 [4] - 招商证券私募客户交易资产规模较2024年末增长17.71% 企业客户数及资产规模均实现增长 [4] 买方投顾转型进展 - 基金投顾业务规模显著增长 山西证券基金投顾规模较上年末增长48.5% [4] - 第一创业e投顾业务签约客户数增长187.98% 签约资产规模增长92.08% [4] - 东方证券推出28个基金投顾组合策略 期末保有规模149.25亿元 客户留存率52.83% 复投率75.95% [4] 下半年展望 - 受益于成交额和两融规模持续突破 财富管理和资本中介业务有望继续贡献增长 [5] - 经纪业务净收入整体表现预计好于利息净收入 或继续成为驱动行业业绩增长的核心因素 [6]